世界生物学史之八:"自然发生说"的否定

从古希腊到19世纪中叶,在生命起源问题上流传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自然发生说。这种学说认为有机体可从无生命物质自发地产生。17世纪W.哈维提出一切有机体都来自卵。1668年意大利宫廷医生佛罗伦萨实验科学院成员F.雷迪用实验证明腐肉生蛆是蝇类产卵的结果,首先对自然发生说提出异议。但由于他未能正确解释虫瘿与肠道蠕虫的来源,人们认为低等动物仍可自然发生。虽然,A.van列文虎克在1674年发现了微生物,但对微生物的进一步的研究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微生物可以自然发生的信念反而活跃起来,并于18、19世纪达到了顶峰。1745年英国天主教神甫、显微镜学家J.T.尼达姆用各种浸泡液经消毒后,仍有微生物发生,而坚持自然发生说;他由于受到法国博物学家G.-L.de布丰的支持,曾在科学界轰动一时。1775年意大利生理学家L.斯帕兰扎尼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J.T.尼达姆实验结果是由于加热不够和封盖不严所造成,因而确信微生物是从空气带入的。他的观点在当时已接近胜利。但他的批评者宣称,由于他使浸出液在密闭管内煮沸了45分钟,杀死了管内空气中的“活力”,因而影响了自然发生。同时,法国化学家J.-L.盖-吕萨克证明发酵和腐烂都必需氧,也使反对意见得到支持,使斯帕兰扎尼的观点未能取胜。1837年T.A.H.施万改进了斯帕兰扎尼的实验,通入事前经过加热或“焙烧”的空气,并以青蛙仍能在其中生活,证明并未影响“活力”的存在。但T.A.H.施万的实验由于存在某些技术问题,结果并不稳定。其后一些学者采取措施消除空气中的微生物,但也未能保证实验取得成功。因而仍有利于自然发生的观点。

1859年法国博物学家、巴黎科学院通讯院士F.A.普歇发表“异源发生论或自然发生论”的论文与法国微生物学家L.巴斯德间又展开类似的争论。F.A.普歇认为在具备有机物、水、空气和适当温度的条件下自然发生能被促进,并设计实验企图证明他的观点。巴斯德根据他从事发酵工作的经验,认为“酵素”实际是生命有机体,并确信空气中的微生物也来自酵素。1860~1861年L.巴斯德用火棉及S形长颈瓶进行实验,证明空气中的尘埃携带着各种微生物;而且随着场所和高度的不同,空气中微生物的含量也不一样。他在高山上做实验,由于高山上空气新鲜,微生物及孢子少,所以酵母浸液受污染的机会也少。1863年普歇在西班牙做了类似的试验,得到与巴斯德相反的结果。于是引起了论战。1864年法国科学院安排论战双方做实验,巴斯德做完上述实验后,普歇就宣布退出争论,未做实验。1876年英国H.C.巴斯特兰作为自然发生说的支持者,就微生物能否在中性或碱性尿液内自然发生与巴斯德展开争论。巴斯德重复了他的实验,认为它只证明某些低等芽孢在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基内能抗 100℃高温。1877年巴斯德又提出巴斯特兰的容器可能已受污染。以后通过R.科赫、J.廷德尔等的工作,表明确实存在着一种高度抗热的细菌内生孢子,某些微生物也能在 100℃酸性培养基内存活。而且尽管对实验容器预先消毒,在某些溶液内仍有微生物出现。巴斯德这才充分认识到在普歇及巴斯特兰等自然发生说的支持者所用的溶液内,有时可能一开始就有这样的微生物存在,而非由于实验技术操作不慎所致。以后巴斯德提出外科医生在更多注意消灭器具或手上的微生物,而不是空气中的。1879年C.E.钱伯兰证明,消灭液体内的抗热微生物至少要115℃,而消灭干燥表面的则要180℃。1897年E.毕希纳证实无细胞酵母提取液可使糖发酵产生酒精,驳斥了巴斯德关于酵素是生命有机体的观点。但这并不影响巴斯德在否定自然发生说中的重要地位。

从古希腊到19世纪中叶,在生命起源问题上流传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自然发生说。这种学说认为有机体可从无生命物质自发地产生。17世纪W.哈维提出一切有机体都来自卵。1668年意大利宫廷医生佛罗伦萨实验科学院成员F.雷迪用实验证明腐肉生蛆是蝇类产卵的结果,首先对自然发生说提出异议。但由于他未能正确解释虫瘿与肠道蠕虫的来源,人们认为低等动物仍可自然发生。虽然,A.van列文虎克在1674年发现了微生物,但对微生物的进一步的研究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微生物可以自然发生的信念反而活跃起来,并于18、19世纪达到了顶峰。1745年英国天主教神甫、显微镜学家J.T.尼达姆用各种浸泡液经消毒后,仍有微生物发生,而坚持自然发生说;他由于受到法国博物学家G.-L.de布丰的支持,曾在科学界轰动一时。1775年意大利生理学家L.斯帕兰扎尼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J.T.尼达姆实验结果是由于加热不够和封盖不严所造成,因而确信微生物是从空气带入的。他的观点在当时已接近胜利。但他的批评者宣称,由于他使浸出液在密闭管内煮沸了45分钟,杀死了管内空气中的“活力”,因而影响了自然发生。同时,法国化学家J.-L.盖-吕萨克证明发酵和腐烂都必需氧,也使反对意见得到支持,使斯帕兰扎尼的观点未能取胜。1837年T.A.H.施万改进了斯帕兰扎尼的实验,通入事前经过加热或“焙烧”的空气,并以青蛙仍能在其中生活,证明并未影响“活力”的存在。但T.A.H.施万的实验由于存在某些技术问题,结果并不稳定。其后一些学者采取措施消除空气中的微生物,但也未能保证实验取得成功。因而仍有利于自然发生的观点。

1859年法国博物学家、巴黎科学院通讯院士F.A.普歇发表“异源发生论或自然发生论”的论文与法国微生物学家L.巴斯德间又展开类似的争论。F.A.普歇认为在具备有机物、水、空气和适当温度的条件下自然发生能被促进,并设计实验企图证明他的观点。巴斯德根据他从事发酵工作的经验,认为“酵素”实际是生命有机体,并确信空气中的微生物也来自酵素。1860~1861年L.巴斯德用火棉及S形长颈瓶进行实验,证明空气中的尘埃携带着各种微生物;而且随着场所和高度的不同,空气中微生物的含量也不一样。他在高山上做实验,由于高山上空气新鲜,微生物及孢子少,所以酵母浸液受污染的机会也少。1863年普歇在西班牙做了类似的试验,得到与巴斯德相反的结果。于是引起了论战。1864年法国科学院安排论战双方做实验,巴斯德做完上述实验后,普歇就宣布退出争论,未做实验。1876年英国H.C.巴斯特兰作为自然发生说的支持者,就微生物能否在中性或碱性尿液内自然发生与巴斯德展开争论。巴斯德重复了他的实验,认为它只证明某些低等芽孢在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基内能抗 100℃高温。1877年巴斯德又提出巴斯特兰的容器可能已受污染。以后通过R.科赫、J.廷德尔等的工作,表明确实存在着一种高度抗热的细菌内生孢子,某些微生物也能在 100℃酸性培养基内存活。而且尽管对实验容器预先消毒,在某些溶液内仍有微生物出现。巴斯德这才充分认识到在普歇及巴斯特兰等自然发生说的支持者所用的溶液内,有时可能一开始就有这样的微生物存在,而非由于实验技术操作不慎所致。以后巴斯德提出外科医生在更多注意消灭器具或手上的微生物,而不是空气中的。1879年C.E.钱伯兰证明,消灭液体内的抗热微生物至少要115℃,而消灭干燥表面的则要180℃。1897年E.毕希纳证实无细胞酵母提取液可使糖发酵产生酒精,驳斥了巴斯德关于酵素是生命有机体的观点。但这并不影响巴斯德在否定自然发生说中的重要地位。


相关内容

  • 世界的变化与发展
  • 世界的变化与发展 大纲 一.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基本原则 1.世界的普遍联系 2.物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二.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1.量变质变规律 2.否定之否定规律 3.对立统一规律 知识点汇总 概念 C01:联系 C02:量变 C03:质变 C04:矛盾 C05:矛盾的普遍性 C06:矛盾的特殊性 ...

  • 高三专题10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 [考纲要求] (1)经典力学.(2)进化论.(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考点1 经典力学 ⎧ 体定律,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标志与组成: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 学原理>总结了他的力学体系成就,标志着⎪ 牛顿近代力学体系的创立,主要包括惯性 牛顿近代 ⎪ 定律.加速 ...

  • 第三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
  • 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 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 1.辩证法及其形态 2.形而上学及形式 3.二者的对立 (二)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2.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一)对立统一规律 (二)质量互变规律 (三)否定之 ...

  • 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技术的关系
  •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结构与科学分类的思想 马克思:最早预见到科学的交叉渗透和统一的整体化趋势.多次指出自然科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础,自然科学同哲学的结合,自然科学将成为人文科学的基础,强调"正象关于人的科学将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自然科学往后也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这将是一门科学." 恩 ...

  • 关于人的本质
  • 人和人的解放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心问题,也是现代美学的中心问题. 审美能力是人的一种本质能力.审美的需要是人的一种基本的需要.所以美的本质,基于人的本质.美的哲学,是人的哲学中一个关键性的有机组成部分.研究美则不研究人,或者研究人而不研究美,在这两个方面都很难深入. 由于极"左" ...

  • 最早怀疑进化论的人是达尔文自己--关于寒武纪生命大爆炸的思考
  • 作者裴雪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导师 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70-前399年)在距今2400年前提出了哲学和生物学中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我是谁?距今100多年前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回答了这个问题:我是猴的进化物.为了支持进化论的观点,几代古生物学者付出大量精力在世界各地 ...

  • 辩证逻辑与形而上学
  • 作者:陈晓平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6年01期 "形而上学"这个术语是有歧义的.黑格尔传统的学者常常把形而上学看作辩证法的对立面,即一种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这种形而上学便成为独断论."[1](P101) 逻辑实证主义传统的学者则 ...

  • 近代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
  • 第九章 近代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 一.概述 19 世纪是近代自然科学全面发展的时期.工业革命不仅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突飞猛进的提高 , 更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实现了全面的理论综合.经典的自然科学在 19 世纪末已达到了基本完善的程度.各门自然科学都从经验科学变为理论科学 ,科学研究方式从个人自由研究转变为集 ...

  • 必修三[探索生命起源之谜 ]导学案
  • 生命是一切活动的本源 编号:gswhgzls -012 文华高中高二历史必修3 班级: 组名: 学生姓名: 第12课 <破解生命起源之谜>导学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2. 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二.学习重点 1. 拉马克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