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生活与同情阅读试题及答案

艺术生活与同情 宗白华①艺术的生活就是同情的生活。无限的同情对于自然,无限的同情对于人生,无限的同情对于星天云月,鸟语泉鸣,无限的同情对于生死离合,喜笑悲啼。这就是艺术感觉的发生,这也是艺术创造的目的。②同情是社会结合的原始,同情是社会进化的轨道,同情是社会协作的原动力。我们为人生向上发展计,为社会幸福计,不可不谋人类“同情心”的涵养与发展。哲学家和科学家,兢兢然求人类思想见解的一致,宗教家与伦理学家,兢兢然求人类意志行为的一致,而真能结合人类情绪感觉的一致者,厥唯艺术而已。一曲悲歌,千人泣下;一幅画境,行者驻足,世界上能融化人感觉情绪于一炉者,能有过于美术的么?美感的动机,起于同感。我们读一首诗,如不能设身处地,直感那诗中的境界,则不能了解那首诗中的美。我们看一幅画,如不能神游其中,如历其境,则不能了解这幅画的美。我们在朝阳中看见了一枝带露的花,感觉它生命的新鲜,生意的无尽,自由发展,便觉得有无穷的不可言说的美。③譬如两张琴,弹了一琴的一弦,别张琴上,同音的弦,方能共鸣。自然中间美的谐和,艺术中间美的音乐,也唯有同此弦音,方能合奏。所以,有无穷的美,深藏若虚,唯有心人,乃能得之。但是,我们心琴上的音乐,本来色彩无穷,一个艺术家果能深透心理,扣着心弦,聊歌一曲,即得共鸣。所以艺术的作用,即是能使社会上大多数的心琴,同入于一曲音乐而已。④这话怎讲?我们知道,一个学术思想,这很不难得全社会的赞同。因为思想,可以根据事实,解决是非。我们又知道,一个事业举动,也不难得全社会的同情。因为事业,可以根据利害,决定从违。这两种都有客观的标准,不难强令社会于一致。但是,说到情绪感觉上的事,却是极为主观,很难一致了。我以为美的,你或者以为丑。你以为甘的,我或者以为苦。并且,各有其实际,决不能强以为同。所以,情绪感觉,不是争辩的问题,乃是直觉自决的问题。但是,一个社会中感情完全一致,却又是社会的缺憾与危机。因为“同情”本是维系社会最重要的工具。同情消灭,则社会解体。⑤艺术的目的是融社会的感觉情绪于一致,是谋社会同情心的发展与巩固。譬如一段人生,一幅自然,各人遇之,因地位关系之差别,感觉情绪,毫不相同。但是,这一段人生,若是描写于小说之中,弹奏于音乐之里,这一幅自然,若是绘画于图册之上,歌咏于情词之中,则必全社会的注意与同感,而最能使全社会情感荡漾于一波之上者,尤莫如音乐。所以,中国古代圣哲极注重“乐教”。他们知道,音乐能调和社会的情感,坚固社会的组织。⑥不单是艺术的目的,是谋社会同情心的发展与巩固。本来,艺术的起源,就是由人类社会“同情心”的向外扩张到大宇宙自然里去。因为自然中也有生命,有精神,有情绪感觉意志,和我们的心理一样。你看一个歌咏自然的诗人,走到自然中间,看见了一枝花,觉得花能解语,遇着了一只鸟,觉得鸟亦知情,会着了一丛小草,一片蝴蝶,觉得也能互相了解,悄悄地说他们的情、他们的梦、他们的想望。无论山水云树、月色星光,都是我们有知觉、有感情的姊妹同胞。这时候,我们拿社会同情的眼光,运用到全宇宙里,觉得全宇宙就是一个大同情的社会组织,什么星呀、月呀、云呀、水呀、禽兽呀、草木呀,都是一个同情社会中间的眷属。这时候,不发生极高的美感么?这个大同情的自然,不就是一个纯洁的高尚的美术世界么?诗人、艺术家,在这个境界中,无有不发生艺术的冲动,或舞歌或绘画,或雕刻创造,皆由于对于自然,对于人生,起了极深厚的同情,想将这个宝爱的自然,宝爱的人生,由自己的能力再实现一遍。⑦艺术世界的中心是同情,同情的发生由于空想,同情的结局入于创造。于是,所谓艺术生活者,就是现实生活以外一个空想的同情的创造的生活而已。 (选自宗白华《美学散步》,有删改)12一l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 艺术的作用,就是能使社会上所有人的情绪感觉达成一致。 B. “同情”是维系社会最重要的工具,但也不能追求全社会感情完全一致。 C.中国古代圣哲认为只有音乐才能调和社会的情感,坚固

社会的组织。 D.艺术的起源与艺术的目的都与人类社会的“同情心”有关。E.艺术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区别在于有没有空想。1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哲学家和科学家追求人类思想见解的一致,所以不能谋求人类情绪感觉的一致。 B.我们读一首诗,只要能设身处地,直感那诗中的境界,就一定能了解那首诗中的美。 C.艺术家如果对自然、人生起了深厚的同情,想将自然、人生由自己的能力再实现一遍,就会产生艺术的冲动。D. 同情的发生由于空想,同情的结局入于创造,所以有了空想就一定会有创造。14.同情与艺术生活有怎样的关系?(4分) 15.《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于1939年创作的著名作品,该作品以黄河两岸人民的英勇斗争为题材,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对当时的抗日战争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请从艺术的目的的角度,简要分析该作品怎样体现了“同情”。(4分) 参考答案:

12.B D(A项出自第三段,“所有人”范围扩大,原文是“使社会上大多数的心琴,同入于一曲音乐”;C项出自第五段,“只有音乐”说法过于绝对化;E项出自第七段,原文是说“所谓艺术生活者,就是现实生活以外一个空想的同情的创造的生活”。)13.C(A项出自第二段,前句现象与后句结论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B项出自第二段,原文说“如不能设身处地,直感那诗中的境界,则不能了解那首诗中的美”,选项把必要条件替换成充分条件;D项出自第七段,原文说“同情的发生由于空想”,并不等于说有了空想就有创造。)14.同情是艺术感觉的起源,艺术的起源,就是由人类社会“同情心”的向外扩张到大宇宙自然里去;(2分)同情也是艺术创造的目的,艺术的目的是融社会的感觉情绪于一致,是谋社会同情心的发展与巩固。(2分)15.艺术的目的是融社会的感觉情绪于一致,是谋社会同情心的发展与巩固。(观点1分)《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抗日战争年代,目的是唤起中华儿女奋起杀敌誓死保卫祖国的民族意识,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中华儿女抗日必胜的信心和决心,所以对当时的抗日战争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分析3分,意思对即可)

艺术生活与同情 宗白华①艺术的生活就是同情的生活。无限的同情对于自然,无限的同情对于人生,无限的同情对于星天云月,鸟语泉鸣,无限的同情对于生死离合,喜笑悲啼。这就是艺术感觉的发生,这也是艺术创造的目的。②同情是社会结合的原始,同情是社会进化的轨道,同情是社会协作的原动力。我们为人生向上发展计,为社会幸福计,不可不谋人类“同情心”的涵养与发展。哲学家和科学家,兢兢然求人类思想见解的一致,宗教家与伦理学家,兢兢然求人类意志行为的一致,而真能结合人类情绪感觉的一致者,厥唯艺术而已。一曲悲歌,千人泣下;一幅画境,行者驻足,世界上能融化人感觉情绪于一炉者,能有过于美术的么?美感的动机,起于同感。我们读一首诗,如不能设身处地,直感那诗中的境界,则不能了解那首诗中的美。我们看一幅画,如不能神游其中,如历其境,则不能了解这幅画的美。我们在朝阳中看见了一枝带露的花,感觉它生命的新鲜,生意的无尽,自由发展,便觉得有无穷的不可言说的美。③譬如两张琴,弹了一琴的一弦,别张琴上,同音的弦,方能共鸣。自然中间美的谐和,艺术中间美的音乐,也唯有同此弦音,方能合奏。所以,有无穷的美,深藏若虚,唯有心人,乃能得之。但是,我们心琴上的音乐,本来色彩无穷,一个艺术家果能深透心理,扣着心弦,聊歌一曲,即得共鸣。所以艺术的作用,即是能使社会上大多数的心琴,同入于一曲音乐而已。④这话怎讲?我们知道,一个学术思想,这很不难得全社会的赞同。因为思想,可以根据事实,解决是非。我们又知道,一个事业举动,也不难得全社会的同情。因为事业,可以根据利害,决定从违。这两种都有客观的标准,不难强令社会于一致。但是,说到情绪感觉上的事,却是极为主观,很难一致了。我以为美的,你或者以为丑。你以为甘的,我或者以为苦。并且,各有其实际,决不能强以为同。所以,情绪感觉,不是争辩的问题,乃是直觉自决的问题。但是,一个社会中感情完全一致,却又是社会的缺憾与危机。因为“同情”本是维系社会最重要的工具。同情消灭,则社会解体。⑤艺术的目的是融社会的感觉情绪于一致,是谋社会同情心的发展与巩固。譬如一段人生,一幅自然,各人遇之,因地位关系之差别,感觉情绪,毫不相同。但是,这一段人生,若是描写于小说之中,弹奏于音乐之里,这一幅自然,若是绘画于图册之上,歌咏于情词之中,则必全社会的注意与同感,而最能使全社会情感荡漾于一波之上者,尤莫如音乐。所以,中国古代圣哲极注重“乐教”。他们知道,音乐能调和社会的情感,坚固社会的组织。⑥不单是艺术的目的,是谋社会同情心的发展与巩固。本来,艺术的起源,就是由人类社会“同情心”的向外扩张到大宇宙自然里去。因为自然中也有生命,有精神,有情绪感觉意志,和我们的心理一样。你看一个歌咏自然的诗人,走到自然中间,看见了一枝花,觉得花能解语,遇着了一只鸟,觉得鸟亦知情,会着了一丛小草,一片蝴蝶,觉得也能互相了解,悄悄地说他们的情、他们的梦、他们的想望。无论山水云树、月色星光,都是我们有知觉、有感情的姊妹同胞。这时候,我们拿社会同情的眼光,运用到全宇宙里,觉得全宇宙就是一个大同情的社会组织,什么星呀、月呀、云呀、水呀、禽兽呀、草木呀,都是一个同情社会中间的眷属。这时候,不发生极高的美感么?这个大同情的自然,不就是一个纯洁的高尚的美术世界么?诗人、艺术家,在这个境界中,无有不发生艺术的冲动,或舞歌或绘画,或雕刻创造,皆由于对于自然,对于人生,起了极深厚的同情,想将这个宝爱的自然,宝爱的人生,由自己的能力再实现一遍。⑦艺术世界的中心是同情,同情的发生由于空想,同情的结局入于创造。于是,所谓艺术生活者,就是现实生活以外一个空想的同情的创造的生活而已。 (选自宗白华《美学散步》,有删改)12一l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 艺术的作用,就是能使社会上所有人的情绪感觉达成一致。 B. “同情”是维系社会最重要的工具,但也不能追求全社会感情完全一致。 C.中国古代圣哲认为只有音乐才能调和社会的情感,坚固

社会的组织。 D.艺术的起源与艺术的目的都与人类社会的“同情心”有关。E.艺术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区别在于有没有空想。1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哲学家和科学家追求人类思想见解的一致,所以不能谋求人类情绪感觉的一致。 B.我们读一首诗,只要能设身处地,直感那诗中的境界,就一定能了解那首诗中的美。 C.艺术家如果对自然、人生起了深厚的同情,想将自然、人生由自己的能力再实现一遍,就会产生艺术的冲动。D. 同情的发生由于空想,同情的结局入于创造,所以有了空想就一定会有创造。14.同情与艺术生活有怎样的关系?(4分) 15.《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于1939年创作的著名作品,该作品以黄河两岸人民的英勇斗争为题材,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对当时的抗日战争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请从艺术的目的的角度,简要分析该作品怎样体现了“同情”。(4分) 参考答案:

12.B D(A项出自第三段,“所有人”范围扩大,原文是“使社会上大多数的心琴,同入于一曲音乐”;C项出自第五段,“只有音乐”说法过于绝对化;E项出自第七段,原文是说“所谓艺术生活者,就是现实生活以外一个空想的同情的创造的生活”。)13.C(A项出自第二段,前句现象与后句结论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B项出自第二段,原文说“如不能设身处地,直感那诗中的境界,则不能了解那首诗中的美”,选项把必要条件替换成充分条件;D项出自第七段,原文说“同情的发生由于空想”,并不等于说有了空想就有创造。)14.同情是艺术感觉的起源,艺术的起源,就是由人类社会“同情心”的向外扩张到大宇宙自然里去;(2分)同情也是艺术创造的目的,艺术的目的是融社会的感觉情绪于一致,是谋社会同情心的发展与巩固。(2分)15.艺术的目的是融社会的感觉情绪于一致,是谋社会同情心的发展与巩固。(观点1分)《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抗日战争年代,目的是唤起中华儿女奋起杀敌誓死保卫祖国的民族意识,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中华儿女抗日必胜的信心和决心,所以对当时的抗日战争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分析3分,意思对即可)


相关内容

  • 搓背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5分) 搓  背 北乔 我没想到会在浴室里遇到他.那天我上午到老家,下午去浴室洗澡.从浴池里出时,迎面了一个人,来,搓个背吧! 我一抬头,哟,是我高中的同学,我把到嘴边的"那就搓一下"的话咽了回去. 他也认出了我:什么时候回的?你可是好几年没回 ...

  • 追悼志摩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追悼志摩 胡适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再别康桥> 志摩这一回真走了!可不是悄悄的走.在那淋漓的大雨里,在那迷蒙的大雾里.一个猛烈的大震动,三百匹马力的飞机碰在一座终古不动的山上,我们的朋友额上受了一下致命的撞伤,大 ...

  • 痛哭和珍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1分) 痛哭和珍 石评梅 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来到这里吊你,哭你!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 四围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 ...

  • 1954年10月2日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阅读附答案
  • (三)课内现代文阅读(13分)1954年10月2日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 ...

  • 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解析
  • 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解析(新课标卷1) (2014-07-07 11:08:27)转载▼ 标签: 试题 玻尔 悲剧 于休烈 国史 分类: 语言运用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 -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 ...

  • 2015年语文课标卷二试题分析讲解2016预测
  • 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试卷简述. 全国课标二卷按照语文学科基本能力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其中阅读部分70分,表达部分80分,全卷共150分. 二.分析试题结构,明确双向细目. 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 ...

  • 看不见的邮差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18分) 看不见的邮差 迟子建 ①去前夏天,我给家里接上网线后,第一件事,就是请单位的同事,帮我申请了一个免费邮箱.我写的第一封信,是给聂华苓老师的.在此之前,因为我不上网,几乎每隔半个月,她就要从美国打来电话,关切地询问近况. ②那天晚上我把信发出去后,有点忐忑不安的 ...

  • 2018年江西省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演练试题与答案
  • 2018年江西省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演练 试题与答案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深味与妙悟是研究诗歌艺术的特殊要求. 中国古典诗歌多为短小的抒情诗,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那言外的韵味 ...

  • 黑锅李培俊阅读答案
  • 篇一:黑锅李培俊阅读答案 李培俊 小麦家的红公鸡丢了,一大早小麦打开鸡窝,那只红公鸡率先钻出鸡窝,拍打着翅膀飞上墙头,撒过欢,落在榆树下的阴凉里,叨食着一颗颗肥大的榆钱.可到了傍晚,鸡该进窝了,那只红公鸡却没影了,不见了.小麦和朝晖两口子分头走出家门,在房前.屋后.路沟里寻找,两口子在家门口重新会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