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庆:我承认我失败了

  从"中国影后"到阶下囚,这中间的巨大落差和一年多的面壁生活,使这位明星终于又一次口吐真言,道出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刘氏心语"。请看《刘晓庆422天的痕迹》。      我在生活中很不会演戏,所以特别失败。      我觉得我已经有足够的时间来反省自己,所以出来以后可以比较坚定地按照我原来的想法做。   首先要承认的是我失败了,过去我一直有一种看法,我觉得美国电影最好地介绍了美国,中国其实有世界上最优秀的演员,为什么不可以把中国的一些演员介绍出去,而且介绍中国?当时因为自己也挣了一些钱,就希望来做老板拍一些片子,但由于我实在太投入了,完全投入在我的理想当中,没有考虑到我所做的这个文化产业中的市场也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没注意到中国的各种条文、规定也在逐渐加以完善。   另外,我成名的时间也太久了,做了一点点事情,挣了一点点钱,就被加以过度的渲染和夸张,给大家造成很张扬的感觉。事实上我觉得是不能这么张扬的,这也给自己带来很大的问题和障碍。我觉得这些都是造成我失败的原因。   其实真正地想起来,我觉得这件事情对我来说是件好事,虽然这个过程本身不是很舒服。但是我仔细地回想和总结,还是对这件事情表示感谢,因为在这件事情中我失去的都是短暂的和有价的,而我所得到的都是长久的和无价的。   一路奋斗过来从来没有想过会跌到这样的地步,认为不可能。   觉得现在是负数,还没有站到起跑线上,正朝起跑线走过去。   我一直觉得我是一个不错的演员,但是我在生活中很不会演戏,所以特别失败。   我绝对不会放弃现在的感受和现在我所得到的东西,因为这是用生命换来的,用很多很多的教训、坎坷和挫折换来的,绝对不能够再失去。   我当初办公司也是为了培育新人,结果我失败了。现在没钱了,只好给别人打工。      从进来的第一天我便不许自己流眼泪,然而我没有做到      从进来的第一天我便不许自己流眼泪,然而我没有做到。一个演员经常为虚构的故事流泪,谁又能在真实的遭遇面前不痛苦呢?我在体验我的生命低潮,也在体验别样的人生。   我在里面经常大哭,泪飞顿作倾盆雨,经常这样。绝对坚强的人是不存在的,我更加不是这样,人家都认为我是女强人,其实恰恰错了。   我经常闭着眼想像,想像我前面是一大片森林还有遍地的鲜花,吃得不好,我就想像各种美好的东西,想像中美好的生活给了我很大力量。   我出来之后接着哭,没说几个字就开始热泪盈眶。   过去我觉得在我的一生中最欠缺的就是时间,突然时间一下变得特别多。我带了一些英文书在里面,就学哑巴英语,在看的方面可能   有一定的长进,在说和听的方面恐怕还是不行。   过去我要求得太多,现在想去天安门、王府井散步,更看重自己的感受。   我觉得过去我没有站在地上,现在是塌塌实实地站在地上了。过去的生活对我来讲好像很灿烂,很斑斓,很多种颜色,但是很匆忙,留不下什么痕迹。而现在的日子,尤其是我经历的这段日子,就像铁制的版画,色彩比较单调,但是很深刻。   从影以来我一直觉得没有什么困难是我不能克服的,任何别人看起来天大的事我都有办法把它化解。进了秦城以后,我才知道什么是无能为力,到这时候我才觉得我有多么的无奈。想来想去,惟一能做的只有健康地活着。只有一条:调整我的心态。   即使我被判有罪,让我去服刑,去劳动,如果是去摘棉花,我也会是摘得最多的那一个。      营造自己的生活      我觉得现在的生活非常平实,而且很安静,不管外界多么喧闹,事实上我觉得自己完全可以营造自己的生活。   以前由于我是一个公众人物,有的时候多多少少会受到外界的影响,自己做一件事情会考虑到别人怎么看,但现在我觉得自己的感觉是最重要的,所以就靠自己的感受,这样很轻松,而且确实很快乐。   我觉得现在的生活非常平实,而且很安静,不管外界多么喧闹,事实上我觉得自己完全可以营造自己的生活。   以前由于我是一个公众人物,有的时候多多少少会受到外界的影响,自己做一件事情会考虑到别人怎么看,但现在我觉得自己的感觉是最重要的,所以就靠自己的感受,这样很轻松,而且确实很快乐。      要为亲朋健康地活着      这次出来,对人生的认识真的挺深刻的,对自由,对朋友,对亲人都应该很珍惜。以前忽略了很多亲情、友情,现在知道了这才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财富。   (出来后)这一个多月都在感谢朋友,聚会啊,通电话啊。我所有原来的号码已经全部停机了,他们能够找到我很难,所以好多都是我打给我的朋友,因为朋友特别多,也不可能每一个人都打去电话。   现在特别想和我的亲人每分每秒都在一起,一点都不分开。   这段时间,亲情和友情的体验特别深刻。我的朋友在400多天当中每分每秒都在帮我。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我觉得生命都是他们给的。我一定要活下去,要为他们活着,活得特别健康。好多人都说,我现在的状态比原来更好了,其实是因为他们。   只要能为亲人谋福利,我吃多少苦都愿意。我头上的千斤重压身上的脚镣手拷突然无影无踪,啊!人有了尊严是多么好啊。      媒体帮过我,也带来过伤害      媒体帮过我,也带来过伤害,近30年中把我变成另外一个人了。   我从来不认为我有对付媒体的能力,曾有一段时间我被媒体誉为"炒作专家",我觉得这太过誉了。目前在这种商业社会中,没有任何个人的力量可以去左右媒体,我并不认为我有这样的才华。   对于媒体,我不能左右的事情,我就不去研究它。每一次和媒体见面,我都试图努力告诉他们我是怎样一个人,但是经常会有很大的变化,可能他们对我的很多看法和我对自己的看法是不一致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的社会环境很差。我希望能够改善,就是通过我的努力,在媒体的帮助下,有一定的改善。   作为我自己来讲,我还是很怕媒体的,我不想见(媒体),但我为了《281封信》没办法,没有选择。      律师眼中的刘晓庆      过关的抗压力-访钱列阳   钱列阳:北京大学法学硕士,北京市中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刑事业务委员会委员。做过10年警察后又做了10年律师。曾是江西省南昌市"德国牙医案"、"厦门远华"案等重大名、要案的辩护律师。2003年他的名字与许多重大事件紧密相连,如"非典"第一案、刘晓庆税案、赵安受贿案等......中央电视台评出的2003年度"十大案件",他一人就代理了其中的两件。   跟刘晓庆的接触是从她的案子开始的,当她的家人找到我时,我并没有马上答应。当时京城的律师界对"刘晓庆税案"表现出了出奇的低调,而我的父母对我是否接此案也有两派意见。在经过一周的思考后我最后决定受理此案,也同时考虑好了该如何操作,即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举轻若重,不能有任何程序上的失误。因为这个"名人要案"实在太敏感了。   对刘晓庆的认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以前是从银幕上认识;真正见面时,她已是"阶下囚";直到现在,她出来后在生活常态下见到她。跟刘晓庆接触的这段时期是她一生中最黑暗最低潮的阶段,由于职业关系,我得以在作为她的辩护律师的过程中了解到一些她的精神层面的东西。   她的坚强是一般人做不到的,包括很多男人也是做不到的。   公元2003年2月17日上午10时,在北京市公安局看守所我和许律师第一次见到了著名的当事人-在押犯罪嫌疑人刘晓庆。见面之前我准备了很多鼓励她的话。当时见她的时候是案件最不明朗或者说是最艰难的时期,可刘晓庆和我们见面不久就说出了让我颇感意外和震撼的一席话,她说:"即使我被判有罪,让我去服刑,去劳动,如果是去摘棉花,我也会是摘得最多的那一个。"她当时的处境就像是一个人掉在井里,周围全是墙,只能看见头顶上的那一小块天,人在这种环境下很容易沮丧和绝望,她说出这番话后我便清楚了她不需要我的鼓励。   记得第一次见面前,姜文曾托我转告晓庆:"繁忙其实是对人的一种损耗,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很好地反思一下。也许以后的晓庆才是真正的刘晓庆,人性会更加完整。"这番话让我也猛然一惊,一个人做事要厚积薄发,但人们经常做反了,往往厚发而薄积。于是马上思自己是否在繁忙中忽略了"厚积"呢?晓庆是个极聪明的人,我想她已经把这番话转化成了行动,学会了利用这段特殊的日子为今后的奋起而静心积淀。   由此,我便对姜文很是认可,认为他是个对生活、对工作都很有感悟的人,是个有思想深度的人。历史事件和特定的人文环境会造就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升华,通过这件事使我理解他与刘晓庆之间这种超乎寻常的友谊已经得到了升华。升华的这种境界不是每个人都能企及的,英语里有句成语:"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即患难中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姜文属于这样的人。   刘晓庆给我的印象首先是她确实非常聪明,接受新东西和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强。她现在的语言措辞非常严谨,整个税务案件的办理过程也是她法律知识的强化学习过程,她已经非常清楚"犯罪嫌疑人是被怀疑有罪但不一定是确实有罪的人"这个概念,所以她一直坚持律师为她做无罪辩护,这也是在她掌握了相当的法律知识后对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所做出的判断,坚强的信念是她保持良好状态的前提。我猜想,刘晓庆现在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应该已经远远超过了她文艺界的同仁。从凤凰卫视吴小莉对她的采访中,就可以看出她的严谨,刘晓庆现在的语言习惯和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于她以前的滔滔不绝。这种变化会是她一生的财富,由这一案件得到的提升将是她后半生的重要积蓄,而她可能已经将这笔"财富"紧紧地抓在了手里。   对她的另一个印象是除了性格坚强、脑子聪明以外,她确实是个有点想法的人,不是花瓶式的明星,也不是鲁莽之人。以前在媒体上认识的她好像自视很高,有女强人的霸气,而接触到的她不仅仅是反应机敏,而且还是有些思想和厚度的人,能够听得进别人的话。她会通过这次税案在今后的生活中少走很多弯路。很多人"聪明但不智慧,机敏但不睿智。"刘晓庆具备的不是简单的聪明和机敏,她是个有悟性的人。   第二次见到刘晓庆是在2003年4月22日,正值"非典"时期,就跟她开玩笑说:"现在你在这里是最安全的,全市人民都已经不敢出门上街了,跟你的自由程度也差不多,你也不用急着出去。"   我眼中的刘晓庆原本就是个想昨天少,想明天多的人,因此她始终保持着年轻、向上的心态。如果当初她不是用这样一种良好的心态度过这400多天,恐怕出来后人会老很多。网上传闻的"一夜之间满头白发、以头撞墙"的情景在看守所在押人员身上并不罕见,但不可能出现在刘晓庆身上。我感觉她的心理年龄一直保持在了20~30岁的状态,豁达、奋进,她不会总纠缠于昨天,而更看重今天和明天。   姜文曾跟我说过:这次挫折后,晓庆今后可能在人性上会更加完整。我始终认为 "强人不是摔不倒的人,而是摔倒了能爬起来的人。"人被撞了一下可以不喊疼,但不代表不感觉疼;人生中有些疼不一定要喊出来,但会透过心肺、刻骨铭心。   每个人对疼痛的克制力和抗压力不同,这次教训会让她永生难忘。我想今后的刘晓庆无论做什么,至少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了,而经过这422天的考验,证明她的心理抗压力是过关的。

  从"中国影后"到阶下囚,这中间的巨大落差和一年多的面壁生活,使这位明星终于又一次口吐真言,道出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刘氏心语"。请看《刘晓庆422天的痕迹》。      我在生活中很不会演戏,所以特别失败。      我觉得我已经有足够的时间来反省自己,所以出来以后可以比较坚定地按照我原来的想法做。   首先要承认的是我失败了,过去我一直有一种看法,我觉得美国电影最好地介绍了美国,中国其实有世界上最优秀的演员,为什么不可以把中国的一些演员介绍出去,而且介绍中国?当时因为自己也挣了一些钱,就希望来做老板拍一些片子,但由于我实在太投入了,完全投入在我的理想当中,没有考虑到我所做的这个文化产业中的市场也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没注意到中国的各种条文、规定也在逐渐加以完善。   另外,我成名的时间也太久了,做了一点点事情,挣了一点点钱,就被加以过度的渲染和夸张,给大家造成很张扬的感觉。事实上我觉得是不能这么张扬的,这也给自己带来很大的问题和障碍。我觉得这些都是造成我失败的原因。   其实真正地想起来,我觉得这件事情对我来说是件好事,虽然这个过程本身不是很舒服。但是我仔细地回想和总结,还是对这件事情表示感谢,因为在这件事情中我失去的都是短暂的和有价的,而我所得到的都是长久的和无价的。   一路奋斗过来从来没有想过会跌到这样的地步,认为不可能。   觉得现在是负数,还没有站到起跑线上,正朝起跑线走过去。   我一直觉得我是一个不错的演员,但是我在生活中很不会演戏,所以特别失败。   我绝对不会放弃现在的感受和现在我所得到的东西,因为这是用生命换来的,用很多很多的教训、坎坷和挫折换来的,绝对不能够再失去。   我当初办公司也是为了培育新人,结果我失败了。现在没钱了,只好给别人打工。      从进来的第一天我便不许自己流眼泪,然而我没有做到      从进来的第一天我便不许自己流眼泪,然而我没有做到。一个演员经常为虚构的故事流泪,谁又能在真实的遭遇面前不痛苦呢?我在体验我的生命低潮,也在体验别样的人生。   我在里面经常大哭,泪飞顿作倾盆雨,经常这样。绝对坚强的人是不存在的,我更加不是这样,人家都认为我是女强人,其实恰恰错了。   我经常闭着眼想像,想像我前面是一大片森林还有遍地的鲜花,吃得不好,我就想像各种美好的东西,想像中美好的生活给了我很大力量。   我出来之后接着哭,没说几个字就开始热泪盈眶。   过去我觉得在我的一生中最欠缺的就是时间,突然时间一下变得特别多。我带了一些英文书在里面,就学哑巴英语,在看的方面可能   有一定的长进,在说和听的方面恐怕还是不行。   过去我要求得太多,现在想去天安门、王府井散步,更看重自己的感受。   我觉得过去我没有站在地上,现在是塌塌实实地站在地上了。过去的生活对我来讲好像很灿烂,很斑斓,很多种颜色,但是很匆忙,留不下什么痕迹。而现在的日子,尤其是我经历的这段日子,就像铁制的版画,色彩比较单调,但是很深刻。   从影以来我一直觉得没有什么困难是我不能克服的,任何别人看起来天大的事我都有办法把它化解。进了秦城以后,我才知道什么是无能为力,到这时候我才觉得我有多么的无奈。想来想去,惟一能做的只有健康地活着。只有一条:调整我的心态。   即使我被判有罪,让我去服刑,去劳动,如果是去摘棉花,我也会是摘得最多的那一个。      营造自己的生活      我觉得现在的生活非常平实,而且很安静,不管外界多么喧闹,事实上我觉得自己完全可以营造自己的生活。   以前由于我是一个公众人物,有的时候多多少少会受到外界的影响,自己做一件事情会考虑到别人怎么看,但现在我觉得自己的感觉是最重要的,所以就靠自己的感受,这样很轻松,而且确实很快乐。   我觉得现在的生活非常平实,而且很安静,不管外界多么喧闹,事实上我觉得自己完全可以营造自己的生活。   以前由于我是一个公众人物,有的时候多多少少会受到外界的影响,自己做一件事情会考虑到别人怎么看,但现在我觉得自己的感觉是最重要的,所以就靠自己的感受,这样很轻松,而且确实很快乐。      要为亲朋健康地活着      这次出来,对人生的认识真的挺深刻的,对自由,对朋友,对亲人都应该很珍惜。以前忽略了很多亲情、友情,现在知道了这才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财富。   (出来后)这一个多月都在感谢朋友,聚会啊,通电话啊。我所有原来的号码已经全部停机了,他们能够找到我很难,所以好多都是我打给我的朋友,因为朋友特别多,也不可能每一个人都打去电话。   现在特别想和我的亲人每分每秒都在一起,一点都不分开。   这段时间,亲情和友情的体验特别深刻。我的朋友在400多天当中每分每秒都在帮我。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我觉得生命都是他们给的。我一定要活下去,要为他们活着,活得特别健康。好多人都说,我现在的状态比原来更好了,其实是因为他们。   只要能为亲人谋福利,我吃多少苦都愿意。我头上的千斤重压身上的脚镣手拷突然无影无踪,啊!人有了尊严是多么好啊。      媒体帮过我,也带来过伤害      媒体帮过我,也带来过伤害,近30年中把我变成另外一个人了。   我从来不认为我有对付媒体的能力,曾有一段时间我被媒体誉为"炒作专家",我觉得这太过誉了。目前在这种商业社会中,没有任何个人的力量可以去左右媒体,我并不认为我有这样的才华。   对于媒体,我不能左右的事情,我就不去研究它。每一次和媒体见面,我都试图努力告诉他们我是怎样一个人,但是经常会有很大的变化,可能他们对我的很多看法和我对自己的看法是不一致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的社会环境很差。我希望能够改善,就是通过我的努力,在媒体的帮助下,有一定的改善。   作为我自己来讲,我还是很怕媒体的,我不想见(媒体),但我为了《281封信》没办法,没有选择。      律师眼中的刘晓庆      过关的抗压力-访钱列阳   钱列阳:北京大学法学硕士,北京市中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刑事业务委员会委员。做过10年警察后又做了10年律师。曾是江西省南昌市"德国牙医案"、"厦门远华"案等重大名、要案的辩护律师。2003年他的名字与许多重大事件紧密相连,如"非典"第一案、刘晓庆税案、赵安受贿案等......中央电视台评出的2003年度"十大案件",他一人就代理了其中的两件。   跟刘晓庆的接触是从她的案子开始的,当她的家人找到我时,我并没有马上答应。当时京城的律师界对"刘晓庆税案"表现出了出奇的低调,而我的父母对我是否接此案也有两派意见。在经过一周的思考后我最后决定受理此案,也同时考虑好了该如何操作,即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举轻若重,不能有任何程序上的失误。因为这个"名人要案"实在太敏感了。   对刘晓庆的认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以前是从银幕上认识;真正见面时,她已是"阶下囚";直到现在,她出来后在生活常态下见到她。跟刘晓庆接触的这段时期是她一生中最黑暗最低潮的阶段,由于职业关系,我得以在作为她的辩护律师的过程中了解到一些她的精神层面的东西。   她的坚强是一般人做不到的,包括很多男人也是做不到的。   公元2003年2月17日上午10时,在北京市公安局看守所我和许律师第一次见到了著名的当事人-在押犯罪嫌疑人刘晓庆。见面之前我准备了很多鼓励她的话。当时见她的时候是案件最不明朗或者说是最艰难的时期,可刘晓庆和我们见面不久就说出了让我颇感意外和震撼的一席话,她说:"即使我被判有罪,让我去服刑,去劳动,如果是去摘棉花,我也会是摘得最多的那一个。"她当时的处境就像是一个人掉在井里,周围全是墙,只能看见头顶上的那一小块天,人在这种环境下很容易沮丧和绝望,她说出这番话后我便清楚了她不需要我的鼓励。   记得第一次见面前,姜文曾托我转告晓庆:"繁忙其实是对人的一种损耗,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很好地反思一下。也许以后的晓庆才是真正的刘晓庆,人性会更加完整。"这番话让我也猛然一惊,一个人做事要厚积薄发,但人们经常做反了,往往厚发而薄积。于是马上思自己是否在繁忙中忽略了"厚积"呢?晓庆是个极聪明的人,我想她已经把这番话转化成了行动,学会了利用这段特殊的日子为今后的奋起而静心积淀。   由此,我便对姜文很是认可,认为他是个对生活、对工作都很有感悟的人,是个有思想深度的人。历史事件和特定的人文环境会造就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升华,通过这件事使我理解他与刘晓庆之间这种超乎寻常的友谊已经得到了升华。升华的这种境界不是每个人都能企及的,英语里有句成语:"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即患难中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姜文属于这样的人。   刘晓庆给我的印象首先是她确实非常聪明,接受新东西和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强。她现在的语言措辞非常严谨,整个税务案件的办理过程也是她法律知识的强化学习过程,她已经非常清楚"犯罪嫌疑人是被怀疑有罪但不一定是确实有罪的人"这个概念,所以她一直坚持律师为她做无罪辩护,这也是在她掌握了相当的法律知识后对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所做出的判断,坚强的信念是她保持良好状态的前提。我猜想,刘晓庆现在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应该已经远远超过了她文艺界的同仁。从凤凰卫视吴小莉对她的采访中,就可以看出她的严谨,刘晓庆现在的语言习惯和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于她以前的滔滔不绝。这种变化会是她一生的财富,由这一案件得到的提升将是她后半生的重要积蓄,而她可能已经将这笔"财富"紧紧地抓在了手里。   对她的另一个印象是除了性格坚强、脑子聪明以外,她确实是个有点想法的人,不是花瓶式的明星,也不是鲁莽之人。以前在媒体上认识的她好像自视很高,有女强人的霸气,而接触到的她不仅仅是反应机敏,而且还是有些思想和厚度的人,能够听得进别人的话。她会通过这次税案在今后的生活中少走很多弯路。很多人"聪明但不智慧,机敏但不睿智。"刘晓庆具备的不是简单的聪明和机敏,她是个有悟性的人。   第二次见到刘晓庆是在2003年4月22日,正值"非典"时期,就跟她开玩笑说:"现在你在这里是最安全的,全市人民都已经不敢出门上街了,跟你的自由程度也差不多,你也不用急着出去。"   我眼中的刘晓庆原本就是个想昨天少,想明天多的人,因此她始终保持着年轻、向上的心态。如果当初她不是用这样一种良好的心态度过这400多天,恐怕出来后人会老很多。网上传闻的"一夜之间满头白发、以头撞墙"的情景在看守所在押人员身上并不罕见,但不可能出现在刘晓庆身上。我感觉她的心理年龄一直保持在了20~30岁的状态,豁达、奋进,她不会总纠缠于昨天,而更看重今天和明天。   姜文曾跟我说过:这次挫折后,晓庆今后可能在人性上会更加完整。我始终认为 "强人不是摔不倒的人,而是摔倒了能爬起来的人。"人被撞了一下可以不喊疼,但不代表不感觉疼;人生中有些疼不一定要喊出来,但会透过心肺、刻骨铭心。   每个人对疼痛的克制力和抗压力不同,这次教训会让她永生难忘。我想今后的刘晓庆无论做什么,至少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了,而经过这422天的考验,证明她的心理抗压力是过关的。


相关内容

  • 人生意义的感悟
  • <人生意义的感悟> 2002年6月起,刘晓庆因为税务案件,被拘留审查了422天.正如八年前,她在自己的书中写的那样:我陡然发现自己的人生是一次次的危机和一次次的灾难构成的. 获释后刘晓庆首次接受凤凰卫视吴小莉的采访,畅谈对人生的感悟. 刘晓庆说,400多天我已经有足够的时间反省.在这个事 ...

  • 我的人生没准还有奇迹-刘晓庆
  • 诺曼·梅勒这么写女明星这个群体,"女明星们都生活在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另外一个世界,对于外部世界都有着巨大的不信任.每个伟大的女演员都是一段流年,因为她们是被造就出来的,并且很多时候不能控制自己的命运."--这句话最初用来形容玛丽莲·梦露,后来则被反复引用,用在不同的女明星上,比如章 ...

  • 潘虹保守了半个世纪的惊天秘密
  • 潘虹保守了半个世纪的惊天秘密 据报道,上海一位与潘虹有过合作的知名演员两年前向<南都周刊>透露:潘虹是一个私生女,她的亲生父亲是1950年代"中苏友好"时期的一位苏联专家,在潘虹的身上有一半的俄罗斯血统,这是潘虹保守了半个世纪的惊天秘密. 透露潘虹是中俄混血的不是别人 ...

  • "我和刘晓庆不得不说的营销故事"
  • "这个时代的名人不会缺新闻,因为有我这样的策划人."坐在记者面前的著名策划人唐朝显得气定神闲.这位东方英雄(北京)营销策划有限公司的总策划,刚刚被评选为"2004最受关注中小企业年度新锐人物".使得他"最受关注"的原因很多--<杨澜挣 ...

  • 蒋介石败退台湾前认为国民党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 2015年08月18日 09:47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蒋介石在最后一次全体军事会议上,痛心疾首地说,我们的失败就是失败于接收.那么这场接收带来的"豪门盛宴"怎么就成了国军失败的必然原因呢,日本投降之后从南京.上海.台湾到北平.天津再到东北,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土地上,究竟演绎 ...

  • 财务人员法律风险及防范
  • 法律风险可以防范--一名会计人的执业感怀 目 录 第1章 财务人员的法律风险来自哪里 5 1.1 引子:两个案例 5 1.1.1 出纳代签字案 5 1.1.2 晓庆公司偷税案 6 1.2 财务人员法律风险的根源 6 1.2.1 以身试法自会带来风险 7 1.2.2 "迫于压力"- ...

  • 你是美女吗?
  • 你是美女吗 女生心理辅导 左世友 爱美是人的天性,女性对美的追求更是孜孜不倦.坚贞不渝.可以肯定地说,在坐的同 学们都想自己成为令人心仪的美女.我也希望大家都成为出色的美女,能造就这么多美女,新沟中学对社会的贡献可真不小了.不要以为对美的追求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其实,任何美好的东西包括人.物.精神等 ...

  • [老人与海]桥段:钓鱼写文图的是那种开森境界(续3)
  • 1 夜幕降临.我倾听海潮和微风在呢喃细语. 海面上波光粼粼似繁星点点. 80年代初,歌手苏小明以一曲"有海味,有兵味!"的<军港之夜>而成名. "海风你轻轻地吹,海浪你轻轻地摇"的画面不要太美:海浪涌到岸边,轻轻地抚摩着细软的沙滩,又恋恋不舍地退回 ...

  • 人物专访的问题组织技巧
  • [摘 要]肯・梅茨勒在对采访过程步骤的划分中非常重视访谈中主持人对访谈进程的情感调控能力,并道出了问题组织与情感调控之间的密切关系①.本文参照其中五个步骤――打破僵局.提第一个严肃问题.建立和谐的采访氛围.提问敏感问题.提问敏感问题之后的情感恢复,以<杨澜访谈录>2012年对刘晓庆的专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