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 列传第十三山涛传.王戎传等(白话文翻译+原文)

山遐传,山遐字彦林,任余姚令。当时江左刚奠定基业,法律禁令宽松,豪族大多隐藏户口,作为私家的奴仆。山遐用严峻的法律约束他们。到县里八十天,查出被隐藏人户一万多。县里人虞喜因为该叛户与市的罪,山遐想要对虞喜绳之以法。诸豪强没有不对山遐咬牙切齿的,对管事的人说,因为虞喜有高尚的节操,不应受屈辱。又因为山遐擅自建造县官署,便诬陷他。山遐给会稽内史何充去信说:“请求留下我一百天,彻底消灭逃犯,然后离任伏罪,就没有遗憾了。”何充申述道理,不能得。山遐终于坐罪免官。

后任东阳太守,为政严厉。康帝诏书说:“东阳近来全是囚犯,经常犯有重罪。难道郡里罪人多,不用刑罚就不能自守!”山遐坦然对待,郡内整肃。死在官任上。

晋书 列传第十三王戎传翻译

王戎传,王戎字浚冲,琅王牙临沂人。祖父王雄,是幽州刺史。父亲王浑,是凉州刺史、贞陵亭侯。王戎幼年聪明伶俐,神彩秀美。能视日而目不眩,裴楷见了他仔细审视一番说:“戎眼烂烂,如岩下电。”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戏,猛兽在槛笼中怒吼震地,众人都奔走退避,王戎却站着不动,神色如常。魏明帝在阁上看到后,称赞王戎是奇童。王戎曾与群儿在道旁游玩,见李树上有很多果实,群儿争着去摘取,王戎却不去,有人问他为何不去,王戎说:“树在道旁而多果实,果实必定是苦的。”取来一尝,果然是苦的。阮籍与王浑是朋友。王戎十五岁时,随父在官署。王戎比阮籍小二十岁,而阮籍与王戎交为朋友。阮籍每次到王浑那里去,与王浑见一面就离去,找王戎交谈,很久才出来。对王浑说:“浚冲清虚可赏,不是像您这样的人,与您谈话,不如与阿戎谈话。”王浑死于凉州时,故吏捐赠数百万钱助丧,王戎没有接受,从此出名。王戎身材短小,坦率而不注重仪表,为人健谈,善于提出话题,并能抓住谈话的要领,朝中贤士曾于三月上巳节在洛水旁游玩洗濯,有人问王济说:“昨日郊游有何谈论?”王济说:“张华善说《史记》《汉书》;裴危页论前人言行,滔滔可听;王戎谈子房、季札之类的事,超然玄虚。”王戎就是这样受到鉴识者的欣赏。王戎曾经与阮籍共饮,当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座,阮籍因为酒少,斟酒时没有给刘昶斟,刘昶也不怨恨。王戎觉得奇怪,以后问阮籍道:“刘昶是什么样的人?”阮籍回答说:“胜过公荣的人,不可不给他酒喝;不如公荣的人,不敢不与他共同喝酒;只有公荣可以不给他酒喝。”王戎经常与阮籍等在竹林游玩,有一次王戎来晚了。阮籍说:“俗物又来败人兴致。”王戎笑着说:“你们的兴致看来很容易败了。”钟会将伐蜀,拜访并告别王戎,问王戎有何计灭蜀。王戎说:“道家有句话叫‘为而不恃’,成功并不难,保持成果就难了。”及钟会被杀,议者以为是知人之言。王戎继承父亲的爵位,召为相国掾,历任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荆州刺史,因遣吏修园宅论罪,应免官,皇帝下诏作赎罪处理。迁为豫州刺史,加建威将军,受诏命伐吴。王戎派遣参军罗尚、刘乔为前锋,进攻武昌,吴将杨雍、孙述、江夏太守刘朗各率众向王戎投降。王戎率大军到江边,吴牙门将孟泰献蕲春、邾二县投降。红潮网编译

吴平以后,晋爵安丰县侯,增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王戎渡江安抚新附吴民,宣扬晋室威德恩惠。吴光禄勋石伟为人正直,不为孙皓所容,称病回家。王戎赞扬他的清刚之节,上表向皇帝推荐,皇帝下诏拜石伟为议郎,以二千石爵禄终其身。荆州百姓悦服王戎,征召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送给王戎五十端名叫筒中的细布以行贿,被司隶纠察弹劾,因王戎知道是贿赂未曾接受,才没有治罪,然而议论者认为这也是王戎的过错。武帝对朝臣们说:“王戎的行为,怎能算怀私苟得,正是以不贪欲异于他人罢了。”武帝虽这样替王戎解释,仍为清廉谨慎者所鄙视,由此名声受损。王戎任职虽然没有特殊才能,而庶政料理得好。后迁为光禄勋、吏部尚书,因母丧离职。王戎孝心至诚,但不拘礼制,守丧期间饮酒吃肉,或看下棋,而容貌憔悴,持杖才能行路。裴危页前往吊唁,对人说:“如过于悲痛会毁伤身体,浚冲不免被讥为毁性。”当时和峤也为父守丧,守正常礼法,量米而食,而哀痛毁身不及王戎。武帝对刘毅说:“和峤守丧损身,超出礼制,使人忧虑。”刘毅说:“和峤虽卧草苫而食米粥,那是惜生之孝,至于王戎,是所谓死孝,陛下当先为王戎忧虑。”王戎先前有呕吐病,居丧期间病情加重。

武帝派医生为他治疗,并赐给药物,又使他断绝宾客。杨骏执政时,王戎拜为太子太傅。杨骏被杀之后,东安公司马繇专断刑赏,威震内外。王戎告诫司马繇说:“大事件之后,考虑问题要深远些。”司马繇不听,果然遭祸。后转为中书令,加光禄大夫,给恩信五十人。又迁为尚书左仆射,兼吏部职。王戎开始定甲午制,凡选拔人才,先让被选者治理百姓,然后授官擢用。司隶傅咸上奏弹劾王戎说:“《尚书》上说:‘三年一次考核官吏政绩,经过三次考核,即可升优退劣。’今内外群官,任期不到一年,王戎即奏请召还,既未定其优劣,就加以更换,送旧迎新,不绝于道路,巧伪奸诈之事由此产生,妨害农业和政事。王戎不依据尧舜经典行事,而举动浮华,毁坏风俗,不但无益,且有大害。应免除王戎的官职,以使风俗敦厚。”王戎与贾充及郭氏通亲,故未作处理。不久转为司徒,以为王政将要颓败,与权臣苟合求容,时值愍怀太子被废,王戎无一句匡谏之言。裴危页是王戎的女婿,裴危页被杀,王戎被牵连免官。齐王司马礒起义兵讨司马伦,孙秀将王戎囚于京城内,司马伦之子欲取出王戎作军司。博士王繇说:“浚冲谲诈多端,哪肯为少年所用?”于是不用。惠帝回宫复位,以王戎为尚书令。接着河间王司马..遣使者说服成都王司马颖,将共讨齐王司马礒。讨伐的檄文到京师,司马礒对王戎说:“孙秀作乱,天子被幽禁威逼,我纠合义兵,扫除元恶,尽臣子之节,这是神人共知的。二王听信谗言,将成大难,当依赖您之忠谋,以调和争执。卿可为我筹划对策。”王戎说:“公首倡义兵,安定晋室大业,立国以来,未有此人。然而论功行赏,漏掉有功之人,因而朝野失望,人怀异心。今二王有甲兵百万,其锋不可抵挡,您若舍弃权柄,以齐王身份回府第,可以保持原来爵禄。委权于他人,得崇让之名,这是求全身之计。”司马礒的谋臣葛韄发怒说:“自汉魏以来,王公失势回府第,有能保全妻子儿女的吗?发此议论者当斩。”于是百官震惊,王戎伪装药性发作掉进厕所,才免于遭祸。

王戎以为晋室已乱,仰慕春秋蘧伯玉的为人,随波逐流,无刚直之节。自从掌选才任官之职,不曾擢拔出身寒微之士,退黜徒有虚名之人,只是随时势而沉浮,在官门中选官调职而已。不久拜为司徒,虽总三司之权,而委事于僚属。常私人乘小马从便门出去游玩,见到他的人不知他是三公。他原来的属下官吏多升为大官,路上遇到他就要避开。为人好兴财利,园田水碓周遍天下,积货物,聚钱财,不计其数,常自执算筹,昼夜计算,常嫌不足。又很吝啬,自己舍不得吃穿,天下人都说这是他的不治之症。女儿出嫁给裴危页时,向他借钱数万,很久没有归还。回娘家时王戎很不高兴,女儿赶紧把钱还给他,这才高兴起来。一个侄儿要结婚,王戎送给他一件单衣,结婚后又把这件单衣要回来。家里有好品种的李树,常卖李果,怕别人得到种子,卖时总在果核上钻个孔。因为这些,常被世人讥笑。以后跟随惠帝北伐,王师在荡阴溃败,王戎退到邺,又随惠帝回洛阳。惠帝被逼西迁长安,王戎出奔到郏。在危难中曾亲自与乱军交锋,冒白刃之险,然而谈笑自若,未尝有惧色。有时召集亲故宾友,欢娱终日。

惠帝永兴二年(305)死于郏县,终年七十二岁,谥号为元。王戎善于鉴识人的品德才能,认为山涛如璞玉浑金,人人都羡慕其为宝,但不知可以做成何器;王衍神姿高远,如瑶林玉树,自然是尘世以外的人物。认为裴危页拙于用其长,荀勖善于用其短,陈道宁如长竿磢磢高挺。族弟王敦有高名,王戎讨厌他,王敦每次去看望王戎,王戎总是假托有病不见他。王敦后来果然叛乱。王戎就是这样能鉴识人品,有先见之明。一次经过黄公酒垆下,回头对后车上的门客们说:“我昔日与嵇叔夜、阮嗣宗在此酣饮,在竹林一起游玩的朋友我也算最末一个。自嵇、阮去世,我便为时务所缠扰,今日旧物都在眼前,而人却如远隔山河了。”当初,孙秀为琅王牙郡吏,要求同乡名士对他进行品评称誉。王戎的从弟王衍不愿评,王戎劝王衍还是评了好。及孙秀得志,朝士中与他有宿怨的都被杀,而王戎、王衍获免。王戎的儿子王万,也有好名声,从小就非常肥胖,王戎叫他吃糠,然而更加肥胖。十九岁就死了。

有庶生子王兴,不为王戎所重,以从弟阳平太守王忄音的儿子继嗣。

晋书 列传第十三王衍传翻译

王衍传,王衍字夷甫,神态俊秀,风姿高雅。儿时曾到山涛家,山涛见了感叹良久,王衍离去时,山涛望着他的背影说:“哪个老妇,生出这样可爱的孩子,然而给天下百姓留下祸害的,未必不是此人。”父亲王磖,为平北将军,曾经有公事要见皇帝,让传递表奏的官列表上报,没有得到批复。王衍十四岁,当时在京师,就去拜访仆射羊祜,陈述此事的情状,言辞清晰善辩。羊祜德高名重,而王衍尚是幼年,无屈下怯弱之色,众人都觉奇异。杨骏想把女儿嫁给他,王衍以杨骏品德不好为耻辱,假装疯癫,才推脱此事。武帝听说王衍的名声,问王戎道:“王夷甫可以和当世的哪个人相比?”王戎说:“当今还没有看到能和他相比的人,应当从古人中去找。”

泰始八年(272),武帝下诏推荐有奇才可以安定边郡的人,王衍开始就喜欢谈论纵横之术,所以尚书卢钦就推荐他做辽东太守。王衍辞不就职,于是不再谈论世事,只是吟咏玄虚。曾因在宴会上惹怒了一个族人,族人举起盘子,甩在王衍脸上。王衍沉默无言,拉着王导共坐一辆车子离去。然而心中总觉不平,在车中拿出镜子照了照,对王导说:“你看我的目光却在牛背上了。”父亲死于北平,安葬甚厚,加之亲戚朋友向他借的债也都放弃不收,数年之间,家中资产用尽,便移往洛阳城西田园中居住。后为太子舍人,迁为中书郎。又出补元城令,终日清谈,也处理政务。入京为中庶子、黄门侍郎。红潮网编译

魏正始年间(240~249),何晏、王弼等继承发扬《老子》、《庄子》思想,提出论点认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这东西,可以揭开万物的规律,使人事各得其宜,它是无处不存在的。阴阳依赖它以化成万物,万物依赖它以生成有形之体,贤者依赖它以修成自己的美德,不肖者依赖它可以免除灾祸。所以无大有用于人,无爵即可以大贵了。”王衍很推崇这种理论。只有裴危页认为这种理论是错误的,写文章加以驳难讽讥,而王衍不予理睬,我行我素。王衍既有盛才,又有美貌,聪敏若神,常自比子贡。加之声名狼藉,为当世人所注目,擅长玄言,只以谈《老》、《庄》为事。常常拿着玉柄尘尾,手与玉柄同色。对《老》、《庄》中他认为不妥的义理,随口加以更改,世人号称“口中雌黄”。朝野多有趋附者,称为“一世龙门”。王衍屡次居显要官职,后进之士,莫不仰慕仿效。被推荐登朝入仕的,第一个被称道的就是王衍。矜持清高,虚浮荒诞,遂成为一代风气。王衍曾有一幼子夭折,山简前去吊唁,王衍悲痛得无法克制,山简说:“怀抱中的小孩,何必这样悲痛呢?”王衍说:“圣人会忘掉情,下等人不知道什么是情,这样看来,情都集中在我们这些人身上了。”山简很佩服这话说得好,自己也悲痛起来了。王衍的妻子郭氏,是贾后的亲戚,倚仗贾后的权势,刚愎贪婪,聚敛财富,从无满足的时候,又好干预他人之事,王衍深为忧虑,但又无法禁止她。有个出身乡里做过幽州刺史的人叫李阳,当时是京师的大侠,郭氏平素很怕他。王衍对郭氏说:“不但我认为你这样做不对,李阳也认为你不对。”郭氏这才收敛了些。王衍憎恶郭氏贪鄙,所以从来不提钱字,郭氏故意试验他是否说钱,令婢女用钱串围绕于床前,使他下床不能走路。王衍早晨起来见床下都是钱,对婢女说:“把阿堵物拿开!”他对钱就是这样避而不言。后来历任北军中侯、中领军、尚书令。

他的女儿是愍怀太子妃,太子为贾后诬陷迫害,王衍怕灾祸及身,上表请求离婚。贾后被废之后,有司上奏弹劾王衍,奏文说:“王衍曾给司徒梁王司马肜写信,抄写报送皇太子亲手给太子妃及王衍写的信,信中陈说自己被诬陷的情状。司马肜拜读,词意恳切悲痛。王衍位为大臣,这种不义的行为应当受到指责。太子被诬陷而得罪,王衍不能为正义献身守节,马上要求离婚,接到太子的亲笔信,又隐藏起来不敢拿出。意在苟且免祸,无忠直之操。应严厉追查他的责任,以劝戒为臣之节。王衍应受禁锢终身之处分。”皇帝听从了这个意见。王衍向来轻视赵王司马伦的为人。司马伦篡位后,王衍装疯砍死婢女,才得免祸。司马伦被杀,王衍拜为河南尹,转为尚书,又转为中书令。当时齐王司马礒有匡救国家的功劳,然而专权恣肆,公卿都向他下拜,只有王衍向他作个长揖而已。后因病辞职。成都王司马颖以王衍为中军师,多次迁升为尚书仆射,兼管吏部,后拜尚书令、司空、司徒。王衍虽身居宰辅重位,然而不把治国放在心中,所考虑的只是如何保全自己。劝东海王司马越说:“中国已经大乱,应当依赖地方各镇将领,选择那些文武兼备的人才加以任命。”于是以其弟王澄为荆州刺史,堂弟王敦为青州刺史。王衍对王澄王敦说:“荆州有长江汉水之固,青州有背海之险,你们两个在外,我留京师,这就是保证安全的三窟啊。”有见识的人都认为他这种言行是鄙劣的。石勒、王弥侵扰京师时,皇帝以王衍为都督征讨诸军事、持节、假黄钺以抗敌。王衍使前将军曹武、左卫将军王景等击贼,打退了贼军,截获敌军辎重。迁为太尉,尚书令如故。封为武陵侯,王衍辞封不受。

当时洛阳形势危急,很多人想迁都以避难,而王衍独卖掉车牛,表示不迁,以安定众人之心。司马越讨伐苟日希时,王衍以太尉身份为太傅军司。司马越死,众人共推王衍为元帅,王衍认为贼寇锋芒正锐,害怕不能敌挡,就推辞说:“我从少年起便无作官的愿望,为朝廷文牒所迫,沉浮于官场,才弄到今天这个地步。当前抗敌之事,怎能让没有军事才能的人去担当。”不久全军被石勒击破,石勒邀王衍会面,称他为王公,并向王衍询问晋失败的原因。王衍向石勒陈说了晋发生祸败的原由,说军事计谋不出于自己。石勒很喜欢,和他谈了很长时间。王衍又说自己从小就不愿干预世事,想避免祸害,因而又劝石勒称帝。石勒大怒说:“君名冠四海,身居重位,少壮时即登朝做官,直到白首,怎能说不干预世事呢!破坏天下,正是你的罪。”使左右卫士将他扶出。石勒对近臣孔苌说:“我走遍天下,还不曾见过这种人,应当让他活否?”孔苌说:“他是晋的三公,一定不会为我们尽力,有什么值得把他看作贵重之人。”石勒说:“只是不能用刀杀他。”于是使人夜间推倒墙把他压死了。王衍将死时,望着旁边的人说:“唉!我们这些人虽不如古人,往日若不崇尚虚浮,努力匡扶天下,还不至于有今日之事发生。”死时五十六岁。王衍俊秀有美名,倾心于玄虚高远之道,从不言利。王敦过江后常称赞王衍说:“王夷甫处在众人中,如珠玉放在瓦石间。”顾恺之作画赞,也称颂王衍如高岩青峰,耸立千仞。他就是这样为人们所推崇。

山遐传,山遐字彦林,任余姚令。当时江左刚奠定基业,法律禁令宽松,豪族大多隐藏户口,作为私家的奴仆。山遐用严峻的法律约束他们。到县里八十天,查出被隐藏人户一万多。县里人虞喜因为该叛户与市的罪,山遐想要对虞喜绳之以法。诸豪强没有不对山遐咬牙切齿的,对管事的人说,因为虞喜有高尚的节操,不应受屈辱。又因为山遐擅自建造县官署,便诬陷他。山遐给会稽内史何充去信说:“请求留下我一百天,彻底消灭逃犯,然后离任伏罪,就没有遗憾了。”何充申述道理,不能得。山遐终于坐罪免官。

后任东阳太守,为政严厉。康帝诏书说:“东阳近来全是囚犯,经常犯有重罪。难道郡里罪人多,不用刑罚就不能自守!”山遐坦然对待,郡内整肃。死在官任上。

晋书 列传第十三王戎传翻译

王戎传,王戎字浚冲,琅王牙临沂人。祖父王雄,是幽州刺史。父亲王浑,是凉州刺史、贞陵亭侯。王戎幼年聪明伶俐,神彩秀美。能视日而目不眩,裴楷见了他仔细审视一番说:“戎眼烂烂,如岩下电。”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戏,猛兽在槛笼中怒吼震地,众人都奔走退避,王戎却站着不动,神色如常。魏明帝在阁上看到后,称赞王戎是奇童。王戎曾与群儿在道旁游玩,见李树上有很多果实,群儿争着去摘取,王戎却不去,有人问他为何不去,王戎说:“树在道旁而多果实,果实必定是苦的。”取来一尝,果然是苦的。阮籍与王浑是朋友。王戎十五岁时,随父在官署。王戎比阮籍小二十岁,而阮籍与王戎交为朋友。阮籍每次到王浑那里去,与王浑见一面就离去,找王戎交谈,很久才出来。对王浑说:“浚冲清虚可赏,不是像您这样的人,与您谈话,不如与阿戎谈话。”王浑死于凉州时,故吏捐赠数百万钱助丧,王戎没有接受,从此出名。王戎身材短小,坦率而不注重仪表,为人健谈,善于提出话题,并能抓住谈话的要领,朝中贤士曾于三月上巳节在洛水旁游玩洗濯,有人问王济说:“昨日郊游有何谈论?”王济说:“张华善说《史记》《汉书》;裴危页论前人言行,滔滔可听;王戎谈子房、季札之类的事,超然玄虚。”王戎就是这样受到鉴识者的欣赏。王戎曾经与阮籍共饮,当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座,阮籍因为酒少,斟酒时没有给刘昶斟,刘昶也不怨恨。王戎觉得奇怪,以后问阮籍道:“刘昶是什么样的人?”阮籍回答说:“胜过公荣的人,不可不给他酒喝;不如公荣的人,不敢不与他共同喝酒;只有公荣可以不给他酒喝。”王戎经常与阮籍等在竹林游玩,有一次王戎来晚了。阮籍说:“俗物又来败人兴致。”王戎笑着说:“你们的兴致看来很容易败了。”钟会将伐蜀,拜访并告别王戎,问王戎有何计灭蜀。王戎说:“道家有句话叫‘为而不恃’,成功并不难,保持成果就难了。”及钟会被杀,议者以为是知人之言。王戎继承父亲的爵位,召为相国掾,历任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荆州刺史,因遣吏修园宅论罪,应免官,皇帝下诏作赎罪处理。迁为豫州刺史,加建威将军,受诏命伐吴。王戎派遣参军罗尚、刘乔为前锋,进攻武昌,吴将杨雍、孙述、江夏太守刘朗各率众向王戎投降。王戎率大军到江边,吴牙门将孟泰献蕲春、邾二县投降。红潮网编译

吴平以后,晋爵安丰县侯,增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王戎渡江安抚新附吴民,宣扬晋室威德恩惠。吴光禄勋石伟为人正直,不为孙皓所容,称病回家。王戎赞扬他的清刚之节,上表向皇帝推荐,皇帝下诏拜石伟为议郎,以二千石爵禄终其身。荆州百姓悦服王戎,征召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送给王戎五十端名叫筒中的细布以行贿,被司隶纠察弹劾,因王戎知道是贿赂未曾接受,才没有治罪,然而议论者认为这也是王戎的过错。武帝对朝臣们说:“王戎的行为,怎能算怀私苟得,正是以不贪欲异于他人罢了。”武帝虽这样替王戎解释,仍为清廉谨慎者所鄙视,由此名声受损。王戎任职虽然没有特殊才能,而庶政料理得好。后迁为光禄勋、吏部尚书,因母丧离职。王戎孝心至诚,但不拘礼制,守丧期间饮酒吃肉,或看下棋,而容貌憔悴,持杖才能行路。裴危页前往吊唁,对人说:“如过于悲痛会毁伤身体,浚冲不免被讥为毁性。”当时和峤也为父守丧,守正常礼法,量米而食,而哀痛毁身不及王戎。武帝对刘毅说:“和峤守丧损身,超出礼制,使人忧虑。”刘毅说:“和峤虽卧草苫而食米粥,那是惜生之孝,至于王戎,是所谓死孝,陛下当先为王戎忧虑。”王戎先前有呕吐病,居丧期间病情加重。

武帝派医生为他治疗,并赐给药物,又使他断绝宾客。杨骏执政时,王戎拜为太子太傅。杨骏被杀之后,东安公司马繇专断刑赏,威震内外。王戎告诫司马繇说:“大事件之后,考虑问题要深远些。”司马繇不听,果然遭祸。后转为中书令,加光禄大夫,给恩信五十人。又迁为尚书左仆射,兼吏部职。王戎开始定甲午制,凡选拔人才,先让被选者治理百姓,然后授官擢用。司隶傅咸上奏弹劾王戎说:“《尚书》上说:‘三年一次考核官吏政绩,经过三次考核,即可升优退劣。’今内外群官,任期不到一年,王戎即奏请召还,既未定其优劣,就加以更换,送旧迎新,不绝于道路,巧伪奸诈之事由此产生,妨害农业和政事。王戎不依据尧舜经典行事,而举动浮华,毁坏风俗,不但无益,且有大害。应免除王戎的官职,以使风俗敦厚。”王戎与贾充及郭氏通亲,故未作处理。不久转为司徒,以为王政将要颓败,与权臣苟合求容,时值愍怀太子被废,王戎无一句匡谏之言。裴危页是王戎的女婿,裴危页被杀,王戎被牵连免官。齐王司马礒起义兵讨司马伦,孙秀将王戎囚于京城内,司马伦之子欲取出王戎作军司。博士王繇说:“浚冲谲诈多端,哪肯为少年所用?”于是不用。惠帝回宫复位,以王戎为尚书令。接着河间王司马..遣使者说服成都王司马颖,将共讨齐王司马礒。讨伐的檄文到京师,司马礒对王戎说:“孙秀作乱,天子被幽禁威逼,我纠合义兵,扫除元恶,尽臣子之节,这是神人共知的。二王听信谗言,将成大难,当依赖您之忠谋,以调和争执。卿可为我筹划对策。”王戎说:“公首倡义兵,安定晋室大业,立国以来,未有此人。然而论功行赏,漏掉有功之人,因而朝野失望,人怀异心。今二王有甲兵百万,其锋不可抵挡,您若舍弃权柄,以齐王身份回府第,可以保持原来爵禄。委权于他人,得崇让之名,这是求全身之计。”司马礒的谋臣葛韄发怒说:“自汉魏以来,王公失势回府第,有能保全妻子儿女的吗?发此议论者当斩。”于是百官震惊,王戎伪装药性发作掉进厕所,才免于遭祸。

王戎以为晋室已乱,仰慕春秋蘧伯玉的为人,随波逐流,无刚直之节。自从掌选才任官之职,不曾擢拔出身寒微之士,退黜徒有虚名之人,只是随时势而沉浮,在官门中选官调职而已。不久拜为司徒,虽总三司之权,而委事于僚属。常私人乘小马从便门出去游玩,见到他的人不知他是三公。他原来的属下官吏多升为大官,路上遇到他就要避开。为人好兴财利,园田水碓周遍天下,积货物,聚钱财,不计其数,常自执算筹,昼夜计算,常嫌不足。又很吝啬,自己舍不得吃穿,天下人都说这是他的不治之症。女儿出嫁给裴危页时,向他借钱数万,很久没有归还。回娘家时王戎很不高兴,女儿赶紧把钱还给他,这才高兴起来。一个侄儿要结婚,王戎送给他一件单衣,结婚后又把这件单衣要回来。家里有好品种的李树,常卖李果,怕别人得到种子,卖时总在果核上钻个孔。因为这些,常被世人讥笑。以后跟随惠帝北伐,王师在荡阴溃败,王戎退到邺,又随惠帝回洛阳。惠帝被逼西迁长安,王戎出奔到郏。在危难中曾亲自与乱军交锋,冒白刃之险,然而谈笑自若,未尝有惧色。有时召集亲故宾友,欢娱终日。

惠帝永兴二年(305)死于郏县,终年七十二岁,谥号为元。王戎善于鉴识人的品德才能,认为山涛如璞玉浑金,人人都羡慕其为宝,但不知可以做成何器;王衍神姿高远,如瑶林玉树,自然是尘世以外的人物。认为裴危页拙于用其长,荀勖善于用其短,陈道宁如长竿磢磢高挺。族弟王敦有高名,王戎讨厌他,王敦每次去看望王戎,王戎总是假托有病不见他。王敦后来果然叛乱。王戎就是这样能鉴识人品,有先见之明。一次经过黄公酒垆下,回头对后车上的门客们说:“我昔日与嵇叔夜、阮嗣宗在此酣饮,在竹林一起游玩的朋友我也算最末一个。自嵇、阮去世,我便为时务所缠扰,今日旧物都在眼前,而人却如远隔山河了。”当初,孙秀为琅王牙郡吏,要求同乡名士对他进行品评称誉。王戎的从弟王衍不愿评,王戎劝王衍还是评了好。及孙秀得志,朝士中与他有宿怨的都被杀,而王戎、王衍获免。王戎的儿子王万,也有好名声,从小就非常肥胖,王戎叫他吃糠,然而更加肥胖。十九岁就死了。

有庶生子王兴,不为王戎所重,以从弟阳平太守王忄音的儿子继嗣。

晋书 列传第十三王衍传翻译

王衍传,王衍字夷甫,神态俊秀,风姿高雅。儿时曾到山涛家,山涛见了感叹良久,王衍离去时,山涛望着他的背影说:“哪个老妇,生出这样可爱的孩子,然而给天下百姓留下祸害的,未必不是此人。”父亲王磖,为平北将军,曾经有公事要见皇帝,让传递表奏的官列表上报,没有得到批复。王衍十四岁,当时在京师,就去拜访仆射羊祜,陈述此事的情状,言辞清晰善辩。羊祜德高名重,而王衍尚是幼年,无屈下怯弱之色,众人都觉奇异。杨骏想把女儿嫁给他,王衍以杨骏品德不好为耻辱,假装疯癫,才推脱此事。武帝听说王衍的名声,问王戎道:“王夷甫可以和当世的哪个人相比?”王戎说:“当今还没有看到能和他相比的人,应当从古人中去找。”

泰始八年(272),武帝下诏推荐有奇才可以安定边郡的人,王衍开始就喜欢谈论纵横之术,所以尚书卢钦就推荐他做辽东太守。王衍辞不就职,于是不再谈论世事,只是吟咏玄虚。曾因在宴会上惹怒了一个族人,族人举起盘子,甩在王衍脸上。王衍沉默无言,拉着王导共坐一辆车子离去。然而心中总觉不平,在车中拿出镜子照了照,对王导说:“你看我的目光却在牛背上了。”父亲死于北平,安葬甚厚,加之亲戚朋友向他借的债也都放弃不收,数年之间,家中资产用尽,便移往洛阳城西田园中居住。后为太子舍人,迁为中书郎。又出补元城令,终日清谈,也处理政务。入京为中庶子、黄门侍郎。红潮网编译

魏正始年间(240~249),何晏、王弼等继承发扬《老子》、《庄子》思想,提出论点认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这东西,可以揭开万物的规律,使人事各得其宜,它是无处不存在的。阴阳依赖它以化成万物,万物依赖它以生成有形之体,贤者依赖它以修成自己的美德,不肖者依赖它可以免除灾祸。所以无大有用于人,无爵即可以大贵了。”王衍很推崇这种理论。只有裴危页认为这种理论是错误的,写文章加以驳难讽讥,而王衍不予理睬,我行我素。王衍既有盛才,又有美貌,聪敏若神,常自比子贡。加之声名狼藉,为当世人所注目,擅长玄言,只以谈《老》、《庄》为事。常常拿着玉柄尘尾,手与玉柄同色。对《老》、《庄》中他认为不妥的义理,随口加以更改,世人号称“口中雌黄”。朝野多有趋附者,称为“一世龙门”。王衍屡次居显要官职,后进之士,莫不仰慕仿效。被推荐登朝入仕的,第一个被称道的就是王衍。矜持清高,虚浮荒诞,遂成为一代风气。王衍曾有一幼子夭折,山简前去吊唁,王衍悲痛得无法克制,山简说:“怀抱中的小孩,何必这样悲痛呢?”王衍说:“圣人会忘掉情,下等人不知道什么是情,这样看来,情都集中在我们这些人身上了。”山简很佩服这话说得好,自己也悲痛起来了。王衍的妻子郭氏,是贾后的亲戚,倚仗贾后的权势,刚愎贪婪,聚敛财富,从无满足的时候,又好干预他人之事,王衍深为忧虑,但又无法禁止她。有个出身乡里做过幽州刺史的人叫李阳,当时是京师的大侠,郭氏平素很怕他。王衍对郭氏说:“不但我认为你这样做不对,李阳也认为你不对。”郭氏这才收敛了些。王衍憎恶郭氏贪鄙,所以从来不提钱字,郭氏故意试验他是否说钱,令婢女用钱串围绕于床前,使他下床不能走路。王衍早晨起来见床下都是钱,对婢女说:“把阿堵物拿开!”他对钱就是这样避而不言。后来历任北军中侯、中领军、尚书令。

他的女儿是愍怀太子妃,太子为贾后诬陷迫害,王衍怕灾祸及身,上表请求离婚。贾后被废之后,有司上奏弹劾王衍,奏文说:“王衍曾给司徒梁王司马肜写信,抄写报送皇太子亲手给太子妃及王衍写的信,信中陈说自己被诬陷的情状。司马肜拜读,词意恳切悲痛。王衍位为大臣,这种不义的行为应当受到指责。太子被诬陷而得罪,王衍不能为正义献身守节,马上要求离婚,接到太子的亲笔信,又隐藏起来不敢拿出。意在苟且免祸,无忠直之操。应严厉追查他的责任,以劝戒为臣之节。王衍应受禁锢终身之处分。”皇帝听从了这个意见。王衍向来轻视赵王司马伦的为人。司马伦篡位后,王衍装疯砍死婢女,才得免祸。司马伦被杀,王衍拜为河南尹,转为尚书,又转为中书令。当时齐王司马礒有匡救国家的功劳,然而专权恣肆,公卿都向他下拜,只有王衍向他作个长揖而已。后因病辞职。成都王司马颖以王衍为中军师,多次迁升为尚书仆射,兼管吏部,后拜尚书令、司空、司徒。王衍虽身居宰辅重位,然而不把治国放在心中,所考虑的只是如何保全自己。劝东海王司马越说:“中国已经大乱,应当依赖地方各镇将领,选择那些文武兼备的人才加以任命。”于是以其弟王澄为荆州刺史,堂弟王敦为青州刺史。王衍对王澄王敦说:“荆州有长江汉水之固,青州有背海之险,你们两个在外,我留京师,这就是保证安全的三窟啊。”有见识的人都认为他这种言行是鄙劣的。石勒、王弥侵扰京师时,皇帝以王衍为都督征讨诸军事、持节、假黄钺以抗敌。王衍使前将军曹武、左卫将军王景等击贼,打退了贼军,截获敌军辎重。迁为太尉,尚书令如故。封为武陵侯,王衍辞封不受。

当时洛阳形势危急,很多人想迁都以避难,而王衍独卖掉车牛,表示不迁,以安定众人之心。司马越讨伐苟日希时,王衍以太尉身份为太傅军司。司马越死,众人共推王衍为元帅,王衍认为贼寇锋芒正锐,害怕不能敌挡,就推辞说:“我从少年起便无作官的愿望,为朝廷文牒所迫,沉浮于官场,才弄到今天这个地步。当前抗敌之事,怎能让没有军事才能的人去担当。”不久全军被石勒击破,石勒邀王衍会面,称他为王公,并向王衍询问晋失败的原因。王衍向石勒陈说了晋发生祸败的原由,说军事计谋不出于自己。石勒很喜欢,和他谈了很长时间。王衍又说自己从小就不愿干预世事,想避免祸害,因而又劝石勒称帝。石勒大怒说:“君名冠四海,身居重位,少壮时即登朝做官,直到白首,怎能说不干预世事呢!破坏天下,正是你的罪。”使左右卫士将他扶出。石勒对近臣孔苌说:“我走遍天下,还不曾见过这种人,应当让他活否?”孔苌说:“他是晋的三公,一定不会为我们尽力,有什么值得把他看作贵重之人。”石勒说:“只是不能用刀杀他。”于是使人夜间推倒墙把他压死了。王衍将死时,望着旁边的人说:“唉!我们这些人虽不如古人,往日若不崇尚虚浮,努力匡扶天下,还不至于有今日之事发生。”死时五十六岁。王衍俊秀有美名,倾心于玄虚高远之道,从不言利。王敦过江后常称赞王衍说:“王夷甫处在众人中,如珠玉放在瓦石间。”顾恺之作画赞,也称颂王衍如高岩青峰,耸立千仞。他就是这样为人们所推崇。


相关内容

  • 准确识别和理解古诗文中的典故
  • 摘  要:引用典故是古诗文中的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分为明引和暗引.对于明引,人门容易看出来.而暗引是剪截古事古语,甚至是只融化为一个词或词组,这就易使人们误解文意.文章指出了<二十四史全译・晋书・第三册>翻译不当或错误的地方十二处,提醒读者准确理解典故和古诗文. 关键词:暗引典故  &l ...

  • 思旧赋并序
  • 余与嵇康.吕安居至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 目录 1原文 2注释 3译文 4作者信息 折叠 编辑本段 原文 余与嵇康.吕安居至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 ...

  • 史记原文|白话文
  • <史记>在线阅读 十二本纪 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秦本纪秦始皇本纪项羽本纪高祖本纪吕太后本纪孝文本纪孝景本纪孝武本纪 十表 三代世表十二诸侯年表六国年表秦楚之际月表汉兴以来诸侯王年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惠景间侯者年表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建元已来王子侯者汉兴以来将相名臣 八书 礼书乐书律书历书天 ...

  • 马氏文通白话文翻译
  • 马氏文通白话文翻译 马建中 序 古代先人们把发现事物当作自己的事业,于是废弃结绳而创造了书契,然后文字就出现了.根据象形之法造出来的就叫文,形和声相搭配在一起的叫做字,形和声随着时代变化相沿习用,讹传谬误的地方可以说数不尽,上古时期文字不算太多,汉朝接着秦朝大兴文字之学,出现了郑玄,许慎等文字学家. ...

  •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之教案2
  •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 教案2 ●歼灭难点训练 (一)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逖少孤,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逖以社稷倾 ...

  • [周顗字伯仁]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周顗①字伯仁,少有重名,神采透彻.司徒掾贲嵩有清操见 ,叹曰:"汝颍固多奇士!自顷雅道陵迟,今复见周伯仁,将振起旧风,清我邦族矣."从弟穆亦有美誉,欲陵折顗,顗然弗与之校,于是人士益宗附之.弱冠,袭父爵武城侯.中兴建,位至吏部尚书.顷之,以醉酒, ...

  • 人物传记常用知识
  • 人物传记常用知识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 诣:到,去. 2. 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 课:考核.督促. ...

  •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常用词语归类
  •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常用词语归类 古诗文阅读 2012-08-06 22:05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常用词语归类 冲刺201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学案文言常用词语分类积累 从1994年以来,高考文言文选用的材料基本是人物传记.主人公多是正面的文臣武将,文章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或几件突出的事迹,凸现 ...

  • 高考资料--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总
  • 高考资料--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总 高考文言文选段的题例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内容为史传散文.这些史传散文大都出自"二十四史".对历年来选文体例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找出其中的规律以指导我们的复习."二十四史"指清代乾隆时"钦定&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