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三法治疗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等引起的骨组织(骨髓、骨和骨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本病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好发于四肢长骨的干骺端,尤以胫骨上端与股骨下端最多,肱骨、桡骨也有发生。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该病的治愈率大大提高,但也有部分患者由于诊断治疗不及时或细菌对抗生素耐药而变成慢性骨髓炎,形成窦道,经久不愈,甚至造成严重残废。

病因病机

热毒注骨:患疔毒疮疖或麻疹、伤寒等病后,余毒未尽,热毒深蕴于内,伏结入骨成痈;或饮食劳伤,七情郁乱,火毒内生,流注入骨壅结化热,腐骨化脓,遂成本病。

损伤感染:开放性损伤,邪毒从创口侵入,深达于骨,阻滞经络,气血瘀滞,久而化热,热盛肉腐,附骨成痈。局部闭合性损伤,如跌打闪挫等,气血凝滞,壅塞经络,积瘀成痈,借伤成毒。

正气虚弱:全身正气虚弱,外邪入侵,邪毒蕴结于内,不能外散反而深窜入骨,筋骨局部抵抗力不足,则邪毒留聚,繁衍为害。这是发病的内在因素。

总之,热毒是骨髓炎的致病因素,正虚是骨髓炎的发病基础,损伤是骨髓炎的常见诱因。

临床表现

初期:起病急,感染中毒症状明显,全身高热,食欲减退,发冷寒战,体温高达39~40℃,烦躁,脉洪数,舌质红,苔黄腻。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昏迷。患肢剧痛,1~2日内即不能活动,压痛,肿胀局限在骨端。

成脓期:约在起病3~4天后,患部持续性剧烈疼痛,不敢活动,继而肢体有环形脓肿形成,皮温增高发红。约持续一周左右,剧痛可骤然减轻(此乃骨膜下脓肿破裂之征)。但局部压痛加剧,穿刺可抽出脓液。

窦道形成期:由骨膜下脓肿溃破至软组织,形成深部脓肿;约为3~4周后,由深部脓肿至皮肤破溃形成窦道。身热及肢痛逐渐缓解,出现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舌淡苔少、脉象细数等。

治疗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早期有严重的感染中毒症状,如不及时地正确的治疗,可以危及生命,或者演变成慢性骨髓炎,形成窦道,经久不愈。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早期控制感染和开窗减压引流,防止骨质广泛破坏和死骨形成。同时强调局部与整体并重,内治与外治兼顾,中医与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原则。

1.“消、托、补”三法治疗

(1)初期脓未形成热毒炽盛者,以消法为主。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通瘀,佐以化湿。 方药:五味消毒饮,药用金银花20克,野菊花15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紫背天葵子15克;或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药用黄连9克,黄芩6克,黄柏6克,栀子9克,白芷3克,贝母6克,防风6克,赤芍6克,归尾6克,甘草节6克,皂角刺(炒)6克,炙穿山甲6克,天花粉6克,乳香6克,没药6克,金银花9克,陈皮9克。有外伤瘀血者加桃仁6克,红花6克;神昏谵语者加水牛角、生地黄、紫雪丹、牛黄。

(2)脓成未溃者,以托法为主。

治法:托里透脓。方药:托里消毒散,药用人参3克,川芎3克,白芍3克,生黄芪3克,当归3克,白术3克,茯苓3克,金银花3克,白芷1.5克,甘草1.5克,皂角刺1.5克,桔梗1.5克。制成散剂冲服,或按病情酌定剂量水煎服。

(3)脓已溃且体质虚弱者,应以补法为主。

治法:补益气血。方药:八珍汤,药用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川芎6克,当归10克,熟地黄10克,白芍10克;或十全大补汤,药用党参10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当归10克,川芎6克,熟地黄12克,白芍12克,黄芪10克,炙甘草5克,肉桂(焗冲服)0.6克。

(4)急性期未成脓者,可选用金黄散、双柏散,水调外敷,每天换药一次。

2.抗生素的应用

正确的运用抗生素是控制病情发展的重要环节,一旦诊断确立,应采用及时、足量、联合用药的原则,一般选用广谱抗生素如青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氯霉素、白霉素等药物。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用,静脉给药,或根据血液细菌培养和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以及临床使用后疗效来调整抗生素。抗生素要持续用到体温正常后4周左右。

3.手术疗法

切开引流是常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目的是达到减压引流,排除脓液,减少毒素吸收,可减少发生败血症的机会,同时可减少骨质破坏。手术宜早,不宜等待观望。如用大剂抗生素2~3日左右,体温不下降,中毒症状不减轻,反而有加重趋势者,应争取早期手术。手术是将病变部位暴露后,切开骨膜,然后在病变骨质上穿孔,或用骨凿开窗,使骨髓腔的脓液充分引流。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可置入抗生素,皮肤皮下全层缝合,伤口内放置橡皮或盐纱引流条,24小时取出。也可在髓腔内放置塑料管,滴入抗生素,进行灌注疗法。在进行灌注疗法时,应经常检查塑料管是否畅通,尤其是引流塑料管易阻塞,造成引流不畅,加重伤口肿胀。

适宜技术

1.罗安民经验外用持续灌洗法

(1)方药组成:黄连900克,黄柏1200克,大黄1800克,甘草450克。

(2)功效与主治:行瘀通络,清热化湿。治疗骨髓炎。

(3)用法:上药蒸煮后提纯制成无菌溶液,每毫升含生药0.03克,配成3%浓度灌注于 500毫升空瓶内,用于病灶清理术后所残存的骨腔闭塞灌注引流,每日3000毫升,以24小时维持灌注,一般持续1~2周,待引流出液清澈后方可拔管。

2.杨文水治疗骨髓炎经验

骨髓炎溃破后有腐肉者外用新三仙丹,每次0.1~0.3克,撒于伤口腐肉之处,具有提脓、祛腐、生新的功效,对汞过敏者禁用;骨髓炎溃后,腐肉不去,肉芽不长不易收口者可外用祛腐生肌散或生肌收口散;而骨髓炎窦道或瘘管形成长期流脓不愈可外用三品一条枪;骨髓炎溃后局部红肿热痛者可外用祛腐生肌止痛散。

3.抗骨髓炎系列

为863攻关项目,包括抗骨髓炎片、骨炎灵片、逐瘀消肿膏。

(1)功效与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用于附骨疽及骨髓炎属热毒血瘀者。

(2)用法:口服,一次8~10片,一日3次,或遵医嘱,儿童酌减。

(3特色:①去腐生肌,快速起效。能促进成骨细胞生成,能有选择性地作用于因流脓流水、窦道等形成于人体的病灶部分,使病灶部位血液循环得到重建,有利于成骨细胞生成,同时也有灭活病灶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的作用。②含有大量的促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素及调节病灶内分泌反应、增强ALP酶活性,能有效促进肉芽生长,骨质新生,骨痂形成。③以补正气和抗外邪为主,调节内分泌,增强机体血液循环,促使新骨生成,消除炎症,从而有效改善机体组织的代谢分泌功能,对各种骨髓炎标本同治,通过全面调理,避免了手术治疗易复发的弊端。孕妇慎用。(摘自《骨科疾病诊疗技术》)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等引起的骨组织(骨髓、骨和骨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本病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好发于四肢长骨的干骺端,尤以胫骨上端与股骨下端最多,肱骨、桡骨也有发生。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该病的治愈率大大提高,但也有部分患者由于诊断治疗不及时或细菌对抗生素耐药而变成慢性骨髓炎,形成窦道,经久不愈,甚至造成严重残废。

病因病机

热毒注骨:患疔毒疮疖或麻疹、伤寒等病后,余毒未尽,热毒深蕴于内,伏结入骨成痈;或饮食劳伤,七情郁乱,火毒内生,流注入骨壅结化热,腐骨化脓,遂成本病。

损伤感染:开放性损伤,邪毒从创口侵入,深达于骨,阻滞经络,气血瘀滞,久而化热,热盛肉腐,附骨成痈。局部闭合性损伤,如跌打闪挫等,气血凝滞,壅塞经络,积瘀成痈,借伤成毒。

正气虚弱:全身正气虚弱,外邪入侵,邪毒蕴结于内,不能外散反而深窜入骨,筋骨局部抵抗力不足,则邪毒留聚,繁衍为害。这是发病的内在因素。

总之,热毒是骨髓炎的致病因素,正虚是骨髓炎的发病基础,损伤是骨髓炎的常见诱因。

临床表现

初期:起病急,感染中毒症状明显,全身高热,食欲减退,发冷寒战,体温高达39~40℃,烦躁,脉洪数,舌质红,苔黄腻。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昏迷。患肢剧痛,1~2日内即不能活动,压痛,肿胀局限在骨端。

成脓期:约在起病3~4天后,患部持续性剧烈疼痛,不敢活动,继而肢体有环形脓肿形成,皮温增高发红。约持续一周左右,剧痛可骤然减轻(此乃骨膜下脓肿破裂之征)。但局部压痛加剧,穿刺可抽出脓液。

窦道形成期:由骨膜下脓肿溃破至软组织,形成深部脓肿;约为3~4周后,由深部脓肿至皮肤破溃形成窦道。身热及肢痛逐渐缓解,出现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舌淡苔少、脉象细数等。

治疗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早期有严重的感染中毒症状,如不及时地正确的治疗,可以危及生命,或者演变成慢性骨髓炎,形成窦道,经久不愈。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早期控制感染和开窗减压引流,防止骨质广泛破坏和死骨形成。同时强调局部与整体并重,内治与外治兼顾,中医与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原则。

1.“消、托、补”三法治疗

(1)初期脓未形成热毒炽盛者,以消法为主。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通瘀,佐以化湿。 方药:五味消毒饮,药用金银花20克,野菊花15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紫背天葵子15克;或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药用黄连9克,黄芩6克,黄柏6克,栀子9克,白芷3克,贝母6克,防风6克,赤芍6克,归尾6克,甘草节6克,皂角刺(炒)6克,炙穿山甲6克,天花粉6克,乳香6克,没药6克,金银花9克,陈皮9克。有外伤瘀血者加桃仁6克,红花6克;神昏谵语者加水牛角、生地黄、紫雪丹、牛黄。

(2)脓成未溃者,以托法为主。

治法:托里透脓。方药:托里消毒散,药用人参3克,川芎3克,白芍3克,生黄芪3克,当归3克,白术3克,茯苓3克,金银花3克,白芷1.5克,甘草1.5克,皂角刺1.5克,桔梗1.5克。制成散剂冲服,或按病情酌定剂量水煎服。

(3)脓已溃且体质虚弱者,应以补法为主。

治法:补益气血。方药:八珍汤,药用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川芎6克,当归10克,熟地黄10克,白芍10克;或十全大补汤,药用党参10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当归10克,川芎6克,熟地黄12克,白芍12克,黄芪10克,炙甘草5克,肉桂(焗冲服)0.6克。

(4)急性期未成脓者,可选用金黄散、双柏散,水调外敷,每天换药一次。

2.抗生素的应用

正确的运用抗生素是控制病情发展的重要环节,一旦诊断确立,应采用及时、足量、联合用药的原则,一般选用广谱抗生素如青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氯霉素、白霉素等药物。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用,静脉给药,或根据血液细菌培养和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以及临床使用后疗效来调整抗生素。抗生素要持续用到体温正常后4周左右。

3.手术疗法

切开引流是常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目的是达到减压引流,排除脓液,减少毒素吸收,可减少发生败血症的机会,同时可减少骨质破坏。手术宜早,不宜等待观望。如用大剂抗生素2~3日左右,体温不下降,中毒症状不减轻,反而有加重趋势者,应争取早期手术。手术是将病变部位暴露后,切开骨膜,然后在病变骨质上穿孔,或用骨凿开窗,使骨髓腔的脓液充分引流。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可置入抗生素,皮肤皮下全层缝合,伤口内放置橡皮或盐纱引流条,24小时取出。也可在髓腔内放置塑料管,滴入抗生素,进行灌注疗法。在进行灌注疗法时,应经常检查塑料管是否畅通,尤其是引流塑料管易阻塞,造成引流不畅,加重伤口肿胀。

适宜技术

1.罗安民经验外用持续灌洗法

(1)方药组成:黄连900克,黄柏1200克,大黄1800克,甘草450克。

(2)功效与主治:行瘀通络,清热化湿。治疗骨髓炎。

(3)用法:上药蒸煮后提纯制成无菌溶液,每毫升含生药0.03克,配成3%浓度灌注于 500毫升空瓶内,用于病灶清理术后所残存的骨腔闭塞灌注引流,每日3000毫升,以24小时维持灌注,一般持续1~2周,待引流出液清澈后方可拔管。

2.杨文水治疗骨髓炎经验

骨髓炎溃破后有腐肉者外用新三仙丹,每次0.1~0.3克,撒于伤口腐肉之处,具有提脓、祛腐、生新的功效,对汞过敏者禁用;骨髓炎溃后,腐肉不去,肉芽不长不易收口者可外用祛腐生肌散或生肌收口散;而骨髓炎窦道或瘘管形成长期流脓不愈可外用三品一条枪;骨髓炎溃后局部红肿热痛者可外用祛腐生肌止痛散。

3.抗骨髓炎系列

为863攻关项目,包括抗骨髓炎片、骨炎灵片、逐瘀消肿膏。

(1)功效与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用于附骨疽及骨髓炎属热毒血瘀者。

(2)用法:口服,一次8~10片,一日3次,或遵医嘱,儿童酌减。

(3特色:①去腐生肌,快速起效。能促进成骨细胞生成,能有选择性地作用于因流脓流水、窦道等形成于人体的病灶部分,使病灶部位血液循环得到重建,有利于成骨细胞生成,同时也有灭活病灶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的作用。②含有大量的促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素及调节病灶内分泌反应、增强ALP酶活性,能有效促进肉芽生长,骨质新生,骨痂形成。③以补正气和抗外邪为主,调节内分泌,增强机体血液循环,促使新骨生成,消除炎症,从而有效改善机体组织的代谢分泌功能,对各种骨髓炎标本同治,通过全面调理,避免了手术治疗易复发的弊端。孕妇慎用。(摘自《骨科疾病诊疗技术》)


相关内容

  • 慢性骨髓炎的治疗进展
  • 河北医科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慢性骨髓炎的治疗进展 姓名:邢文钊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外科学 指导教师:张志国 20090301 中文摘要 慢性骨髓炎的治疗进展 摘要 慢性骨髓炎的病情复杂,病程漫长,易并发慢性窦道.皮肤瘢痕及缺损,其治疗一直是骨科医师的一个难题,根据慢性骨髓炎的病理变化及治疗原 ...

  • 化脓性关节炎教案
  •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 大纲要求 (一)目的 * 掌握骨与关节急性化脓性感染的发病机理.早期 诊断及治疗原 则 * 熟悉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成因.诊断及治疗原则 (二)讲授内容 *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治疗原则 *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成因.诊断及治疗原则.手 术方法的选择 * 化 ...

  • 临床医学概要
  • 妇产科 1,习惯性流产是指 连续自然流产三次及三次以上者. ?2,诊断异位妊娠破裂成流产时最可靠的指标是 病史+双合诊 3,输卵管妊娠时,需要立即进行手术的是 休克 4,关于前置胎盘, 5,确诊前置胎盘,首选是 6,前置胎盘阴道出血的特点是 无痛性阴道流血 7,大剂量硫酸镁治疗妊高症时最早出现的中毒 ...

  • 口腔试题9
  • 2014年口腔助理医师考试基础试题及答案第九套 A.舌下间隙感染 B.卢德维氏咽峡炎 C.颊间隙感染 D.眶下间隙感染 1.儿童颌面部感染最常见的是: A.牙源性感染 B.腺源性感染 C.血源性感染 D.面疖 E.结核 2.最易发生腺源性感染的间隙是: A.颌后间隙 B.咽旁间隙 C.颌下间隙 D. ...

  • 第一章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 北京骨髓炎医院 急性骨髓炎如何治疗 第一章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概况: 北京骨髓炎医院专家介绍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常见于幼儿.少年及青春早期,10岁以下的患者占80%.多发于长骨的干骺端,胫骨,股骨发病率最高,其次是肱骨.桡骨及髂骨.临床以高热,局部肿胀,剧痛为特征.早期可因并发脓毒血症,败血症而威胁生命 ...

  • 外科知识点整理
  • (一)外科总论 1. 无菌术是指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其中包括灭菌法.消毒法.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灭菌是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消毒是指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常用灭菌法包括①高压蒸汽灭菌法,这是手术用品灭菌最常用最可靠是方法:②煮沸灭菌法,用 ...

  • 弋矶山口腔科考试题
  • 00901 10000000 01 10 45 35 乳牙萌出的顺序哪一组是正确: A Ⅰ.Ⅱ.Ⅲ.Ⅳ.Ⅴ B Ⅰ.Ⅱ.Ⅳ.Ⅲ.Ⅴ C Ⅰ.Ⅲ.Ⅳ.Ⅴ.Ⅱ D Ⅴ.Ⅰ.Ⅲ.Ⅱ.Ⅳ E Ⅰ.Ⅱ.Ⅴ.Ⅲ.Ⅳ 00901 B 00902 10000000 01 10 45 35 穿行卵园孔的是 A 上颌神 ...

  •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b 10岁以下禽流感患儿金刚烷胺用药剂量为5mg/(kg?d),每日总量不超过() a 1962年发现的第一个抗疱疹病毒药物是() b AAD的症状一般出现在应用抗菌药物后() a B群链球菌感染首选() d CMV肺炎是最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极高,在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出现前,死 ...

  • 执业医师考试(骨科)
  • 骨 折 概述 ●依据稳定程度分类: 稳定性骨折--裂纹骨折.青枝骨折.横行骨折.压缩骨折.嵌插骨折 不稳定性骨折--斜形骨折.螺旋骨折.粉碎骨折 ●骨折特有体征: 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骨擦感 ●诊断骨折的重要检查方法--X线检查(包括邻近一个关节在内的正.侧位片) ●骨折的并发症: 1 早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