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的生活素材

删除 :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的源头活水

叶老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言简意赅地表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广泛阅读,大

量积累——厚积薄发 。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是获取写作素材的主要源头活水之一。鲁迅先生就深有体会地说:“文章怎做,我说不出,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的。”确实,阅读可以积累写作材料;阅读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阅读可以积累词语、佳句,充实作文的内容。

一、在阅读中引用素材,在写作中丰富素材。

1、 选材

“腹中空”、“根底浅”。阅读可以吸取和丰富写作材料。从根本上说,写作中的材料都是

取自社会生活,但一个人的阅历有限,不可能对宇宙间过去和现在的所有事物都去直接观察和感受。广泛阅读,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不可能亲自去接触、认知的生活和知识,从而丰富自己的写作材料。

初中8册教科书中的每周一诗和诗词单元不下于120篇,课内文言文阅读不下于80篇,是要求我们背诵、理解、分析掌握的,再加上大量的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真的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作者通过引用文言文中的名片名段,并加以阅读欣赏,咀嚼品味,然后张开想象的翅膀,身临其境,写出自我的精彩。

如在写《初三的精彩》时,有学生写到:初三的精彩是那清脆的朗朗读声。伴随着清晨刚露脑袋的朝阳,我揉着未苏醒的眼睛,口中重复着那些乏味的古诗词。“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这些不知读过几千几百遍,但可谓是愈研愈入,愈往而愈不知其所穷。在乏味中,我寻觅到了那份精彩,诗词好似带我进入那座拥在群山万壑中的醉翁亭。小溪潺潺流水声叮咚悦耳,如同天籁之音;树木空气清新的味道是大自然的结晶。鸟儿的歌唱为山林带来生机,顿时生意盎然。野花开了,散发出清幽的香气,树木繁茂,绿荫遮挡住耀眼的阳光。真是无比的惬意!这短暂的精彩为我带来无限的遐想。在紧张忙碌的学习生活中寻觅到了一份美好,一次舒适的深呼吸!

不仅文言文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还有教材中的名家名篇、现代文阅读中的优秀

文本,也无不给我们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我们写作的一大金矿,就地取材,完全可以信手拈来,为我所用。走近她,再走近她,然后走进她,你会发现其中有不少精彩。入宝山,满载而归。有的运用并列式,引用教材中的一个片段;有的运用补叙补充教材中的学到的相关知识;有的运用插叙的手法,巧妙地将许多精彩的描写、哲理的故事,引用到作文中,丰富素材,充实了文本。

如文章《感受挫折》中学生写到:当他走出考场,考砸了,痛苦、失落、挣扎时,看

到《珍珠与蚌》的故事(引用《珍珠与蚌》)写到,当一颗带着犀利的棱角的石子无意间进入蚌壳时,蚌就要开始忍受痛苦,但它并不放弃,因为它没有权利选择放弃。它勇敢地接受着石子的挑战,用它自己的肉去磨平,经过它无止境的努力后,石子最终竟变成了价值连成的珍珠。读到这儿,我震惊了,也为自己的懦弱感到羞愧极了。是啊,人生怎能一帆风顺?总会有失败与坎坷考验我们,磨砺我们。只有在痛苦中振作起来,才能展现出自己的成功,重新鼓起搏击风浪的勇气,翻开书本--------。

像这样把课文中、阅读中出现的人物、故事等作为素材充实到文章中,不仅使你的文章

丰盈而厚实,而且会博得阅卷教师的会心一笑,暗赞:这个学生真聪明。

2、 立意

文章的立意追求“明确”、“新颖”、“深刻”。“明确”指观点鲜明集中。“新颖”

指中心要有时代性,要有新意,要与众不同。深刻”指中心要有一定的深刻性,不能过于肤

浅,应当对生活中的真、善、美进行歌颂,对假、恶、丑进行鞭挞。而阅读,可以帮助我们

聆听先贤的谆谆教诲,和他们进行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感悟生命的崇高与伟大,获得深刻

的人生启迪;在自然的怀抱里净化自己的灵魂,放飞自己的情感------名噪一时的韩寒,从他

写的书中似乎可以看出他阅历很深,可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学生能有多少阅历呢?纵然他的

阅历可能因为某些个别因素而比同龄人较丰富,但并不足以支持他的写作能力。他的生活感

悟从何而来?我想大部分是从书中得来的。可见,读万卷书,同行万里路一样可以增加人的

阅历。

读了方刚的《麻雀》,懂得了“不自由,勿宁死”;读屠格涅夫的《麻雀》,感悟了“ 爱,

比死和死的恐惧更强大。只要依靠它,依靠这种爱,生命才能维持下去发展下去。”;读《希

望是一辆转动的风车》,明白了“通往希望的道路并不平坦,随时都有可能遭遇坎坷,但我

只要有希望、只要努力、坚持,就一定能成功。”;读《抽打心中的樱桃花》,学会了“只

有懂得舍弃,生命的行囊才会装满更多对自己的有用的东西”; 阅读《一个婴儿的拥抱》中领悟到“我的儿子看到了一个人的内心,而我,他的妈妈,看到

的只是一套衣服。这是我的儿子给我上的最好的一课。”-------

3、语言

“语言在于积累”,学生的作文写起来总是那么几句干巴巴的陈词滥调,这与平时学生

的“库存”贫乏直接相关。有些人说话时“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作文时,“文思泉涌”,“妙

笔生花”。这都来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来源于浓厚的文化底蕴。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在阅读材料中,一篇篇精选的课文,一段段优美的文字,都是

作文中闪亮的“贝壳”。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就像蜜蜂采集千朵万朵的花粉,虽一时一点一

滴,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也会成为大学问。吸收大量的词汇聚于脑中,下笔时,一旦触

发灵感,就会意到笔随,妙语连珠。鲁迅、巴金等名家行文时之所以能挥洒自如,就是因为

他们在精读、背诵方面下了许多苦功的缘故。古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诌。”

我们追求的就是这个效果。

在具体的写作中,我要求学生引用“四个一”:一个成语、一处修辞、一句诗词、一个

名人名言或俗语。

二、在阅读中模仿素材、在生活中激活素材。

欧阳修学韩愈的文章而所作的文章全不像韩愈,这是他在唐宋八大家中所以能独树一帜

的原因, 他学韩愈的诗,而所作的诗像韩愈, 这又是他在宋诗中之所以不能独成一家的原因。

所以,写作从模仿开始,但模仿不是照葫芦画瓢,不是“生搬硬套”,背几段范文,拼

凑成文。模仿是要在读懂值得模仿的他作,认清其超越自己的佳处, 在领会其精神和风格上

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拿来”,然后融合自我的生活体验、生活感悟、写作特色,加以创新,

这才是我们所提倡的模仿。阅读模仿,其最终是为了激活生活这一源头活水。

1、 选材

经典的著作、优秀的范文、学生的习作,为我们提供了选材的模板。但大多只能是模板,

因为即使我们和“同龄人”所思考、所要表现的问题是一致的,但是由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对生活的观察角度不同,即使是同一主题,写作的选材角度必然不一,而且也只有结合自我的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才能化为己用,写出有血有肉、鲜活感人的素材。

如学习了《独腿人生》中车夫努力骑车的不屈,平凡中的不凡,学生结合自我的生活观察、体验、感悟,仿写了《品味平凡》:一个大雨磅礴的下午,小区积水近半,“水没金山”的景象让我一筹莫展,这下可没法回家了。这时,他(四十多岁,略有些矮的个子,平时总在楼道里打扫,穿着一套很旧却很整洁的制服,脸上总是挂着温和的笑容。)骑着三轮车来到我身旁:“是不是过不去了啊!要不坐我的车吧!”我一愣,他赶忙补一句,“放心,不脏的。”我吱唔着,上了车,低着头,只见水波漫过三轮车的轮子,溅起水花朵朵。他转过头,叮嘱:“小心,坐稳了!”许是水中的阻力很大,哗-------哗 -------,他弯深了腰,套着雨鞋的脚努力地蹬着,一下、两下-------一个,两个-------

鉴赏了《父亲的眼神》,高考落榜,种田偷懒,“睁开眼,看到父亲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复杂,既有不屑、鄙夷,也有悲哀、绝望,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说不出的内容„„ ‘当庄稼人你也不够格,躺在地头睡觉庄稼就会长出来?你那个样,二流子也比你强。你哄庄稼一天,庄稼就哄你一牟。赶快起来! ”后,学生写了《品味汗水》:抱怨学业繁重、苦,觉得田园生活好啊!,爷爷带我去翻地,烈日炎炎,锄头越来越重,手臂越来越酸,一下、一下,汗水从额头一滴、一滴地挂下来,流到我的嘴角边,舔一舔,又苦又涩,泪水就要翻涌上来了„„ 看到爷爷大汗淋漓,锄头依旧不紧不慢、掷地有声„„ 心头的焦躁也渐渐散去,一下、两下„„ ,汗水再一次淌进了我的嘴巴,可这一次,有些淡了,似乎还有点甜味。我握住锄头,耐心地翻起地来。做任何事都必须付出努力,不然是做不好事的。虽然很辛苦,也很劳累,但„„

又如,读了《轻轻掩门的一声轻响》学生写出了《 品味那一掩门声》品味母亲轻轻的掩门声,感受母爱„„

2、 立意

阅读不仅能帮助我们聆听先贤的谆谆教诲,获得深刻的人生启迪,更重要的是能在阅读中提高感悟生活的能力。对于先哲的教诲、真理,优秀的文学,我们除了学习、继承外,更重要的是创新、发扬,结合自我的生活体验,用我的眼睛看世界,这样开渠了源头活水,才能江水滔滔,长清不腐。

阅读是开启生活这一源头活水的一大闸门。

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同学结合生活感悟,在《风景无处不在》一文中,改写了一下成了,“生活中不是缺少风景,而是缺少发现风景的眼睛。学会在生活中寻找风景,那么你会发现,风景无处不在。”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学生又明白了“宽容他人,快乐自己”。

“不会尊重别人的人,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学生又学会了“不会理解别人的人,也不会得到别人的理解。”“不会宽容别人的人,也得不到别人的宽容。”

---------

在写作《告别》一文时,学生从生活中体验着、感悟着人生的成长:1、军训,令我在磨练中成长。伴随着汗水与艰辛,我告别了娇气、骄气和稚气,获得了喜悦!2、诀别,令我在悲痛中成熟。伴随着泪水与悲痛,我告别了亲人,留下了成熟与责任!

在《学会了-------》一文中,学生从自我的写作中明白了过去的成绩只能让自己来回忆,感到快乐,但不能总把自己的成绩挂在嘴边,应该学会遗忘,努力再去创造一个令自我自豪

的成绩。

在《我是一个--------的人》一文中,学生写到《我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在幼儿园会唱《大中国》;小学会背三百首唐诗;中学, 老师们常问我:"你的字怎么会这么好看?" 自认为自己不平常,然而有一天, 面对着一张数学试卷, 我竟无从下手,急出一身冷汗,从那时起, 我真正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平常之处。我很早就会写字是因为我很早就接触到了文字;我会唱《大中国》是因为我天天听,天天唱;我会背唐诗三百首是每天一首积累下来的„„

所谓的那些个不平常只不过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所谓的聪明只不过是成人给孩子的一个善意欺骗罢了。一切的成功或是一切的失败都来源于自己的努力„真正的不平常就是发现自己是平常的„ 这时,我才发现自己是不平常的。

具有了能“听出弦外之音,读出话中之话”的能力,那对生活中小事物、小片段、一点一滴的小事就能有所感悟,发现其间的真、善、美,感悟其间蕴含的哲理,体会人之常情、物之恒态,立意也必然更独具匠心、更深刻、更真切、更具时代感。

3、语言

一切古今中外名著,都是语言巨匠用提炼加工而成的规范化的语言写成的,阅读名作,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丰富语汇,了解更多的句式和修辞手法,提高运用评议的技巧,还能在阅读、模仿中激发我们运用语言的创新能力,提高对生活感悟的表现力。

由“带有伤疤的果子更甜”学生结合生活感受,写到“留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优美的音乐,受过刀痕的枣树才能结出更甜的果子------”,“没有一朵胜利的鲜花不经过汗水的浇灌,没有一颗成功的果实不经过风雨的洗礼,没有一个甜美的笑容不经过苦水的浸泡…”。

在《风景无处不在》:

运用修辞等手法,学生写到:“执一支玉笔可以描绘一抹风景,借一双明眼可以欣赏一束风景,凭一颗慧心可以感受一道风景。”“斑马线上是风景,斑马线旁亦是风景。”

运用对比的描写,学生写到:

戴着黑色的太阳镜,拄着一根竹棒,叩击着地面,他焦虑地在人行道旁站着。听着刺耳的喇叭声、交警无规律的哨声、行人匆匆的脚步声,他只能等待。因为上天无情地剥夺了他心灵的窗户,剥夺了他向这缤纷世界索取一抹颜色的权利。

在得到了好心女子的搀扶后:

他俩慢慢地走在斑马线上。很缓慢,很缓慢„„

两边的汽车停止时速的追赶、停止超车、停止变道,行人停下脚步、停下交谈,每一个人都停下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的脚步,静静地欣赏这一道人性关怀的风景,默默地让出了那根通向另一边的斑马线。

此刻,那根平时车辆每每无视的斑马线格外清晰,那根平时行人你争我夺的斑马线格外空荡。空间绝对让出了席位,时间仿佛也在此停留,只有那根竹棒富有节奏的敲击声,敲击在斑马线上。

如学生描写对篮球的痴迷时写到:“下课了,下课了-------”体育委员喊着,手中的网袋抖了抖,“收球了。”可是我却舍不得放手,运球、上篮、接着跑过去抢球,再投三分,嘴里说着:“再投一球,就一球!”说完跑过去抢球,只听见体育委员在后面喊着“下课了!”“一球,就一球!”不顾体育委员的反对,我在投了一球。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球场。到了楼梯口,再看看那流连忘返的球场。

引用好词、好句、好诗-------,无疑能使文章蓬壁生辉,但真正要实现“以我手写我心”,必须通过对生活的自我观察,模仿、创新,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才能写出自己的心声,展现自我的风采。

删除 :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的源头活水

叶老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言简意赅地表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广泛阅读,大

量积累——厚积薄发 。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是获取写作素材的主要源头活水之一。鲁迅先生就深有体会地说:“文章怎做,我说不出,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的。”确实,阅读可以积累写作材料;阅读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阅读可以积累词语、佳句,充实作文的内容。

一、在阅读中引用素材,在写作中丰富素材。

1、 选材

“腹中空”、“根底浅”。阅读可以吸取和丰富写作材料。从根本上说,写作中的材料都是

取自社会生活,但一个人的阅历有限,不可能对宇宙间过去和现在的所有事物都去直接观察和感受。广泛阅读,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不可能亲自去接触、认知的生活和知识,从而丰富自己的写作材料。

初中8册教科书中的每周一诗和诗词单元不下于120篇,课内文言文阅读不下于80篇,是要求我们背诵、理解、分析掌握的,再加上大量的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真的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作者通过引用文言文中的名片名段,并加以阅读欣赏,咀嚼品味,然后张开想象的翅膀,身临其境,写出自我的精彩。

如在写《初三的精彩》时,有学生写到:初三的精彩是那清脆的朗朗读声。伴随着清晨刚露脑袋的朝阳,我揉着未苏醒的眼睛,口中重复着那些乏味的古诗词。“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这些不知读过几千几百遍,但可谓是愈研愈入,愈往而愈不知其所穷。在乏味中,我寻觅到了那份精彩,诗词好似带我进入那座拥在群山万壑中的醉翁亭。小溪潺潺流水声叮咚悦耳,如同天籁之音;树木空气清新的味道是大自然的结晶。鸟儿的歌唱为山林带来生机,顿时生意盎然。野花开了,散发出清幽的香气,树木繁茂,绿荫遮挡住耀眼的阳光。真是无比的惬意!这短暂的精彩为我带来无限的遐想。在紧张忙碌的学习生活中寻觅到了一份美好,一次舒适的深呼吸!

不仅文言文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还有教材中的名家名篇、现代文阅读中的优秀

文本,也无不给我们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我们写作的一大金矿,就地取材,完全可以信手拈来,为我所用。走近她,再走近她,然后走进她,你会发现其中有不少精彩。入宝山,满载而归。有的运用并列式,引用教材中的一个片段;有的运用补叙补充教材中的学到的相关知识;有的运用插叙的手法,巧妙地将许多精彩的描写、哲理的故事,引用到作文中,丰富素材,充实了文本。

如文章《感受挫折》中学生写到:当他走出考场,考砸了,痛苦、失落、挣扎时,看

到《珍珠与蚌》的故事(引用《珍珠与蚌》)写到,当一颗带着犀利的棱角的石子无意间进入蚌壳时,蚌就要开始忍受痛苦,但它并不放弃,因为它没有权利选择放弃。它勇敢地接受着石子的挑战,用它自己的肉去磨平,经过它无止境的努力后,石子最终竟变成了价值连成的珍珠。读到这儿,我震惊了,也为自己的懦弱感到羞愧极了。是啊,人生怎能一帆风顺?总会有失败与坎坷考验我们,磨砺我们。只有在痛苦中振作起来,才能展现出自己的成功,重新鼓起搏击风浪的勇气,翻开书本--------。

像这样把课文中、阅读中出现的人物、故事等作为素材充实到文章中,不仅使你的文章

丰盈而厚实,而且会博得阅卷教师的会心一笑,暗赞:这个学生真聪明。

2、 立意

文章的立意追求“明确”、“新颖”、“深刻”。“明确”指观点鲜明集中。“新颖”

指中心要有时代性,要有新意,要与众不同。深刻”指中心要有一定的深刻性,不能过于肤

浅,应当对生活中的真、善、美进行歌颂,对假、恶、丑进行鞭挞。而阅读,可以帮助我们

聆听先贤的谆谆教诲,和他们进行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感悟生命的崇高与伟大,获得深刻

的人生启迪;在自然的怀抱里净化自己的灵魂,放飞自己的情感------名噪一时的韩寒,从他

写的书中似乎可以看出他阅历很深,可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学生能有多少阅历呢?纵然他的

阅历可能因为某些个别因素而比同龄人较丰富,但并不足以支持他的写作能力。他的生活感

悟从何而来?我想大部分是从书中得来的。可见,读万卷书,同行万里路一样可以增加人的

阅历。

读了方刚的《麻雀》,懂得了“不自由,勿宁死”;读屠格涅夫的《麻雀》,感悟了“ 爱,

比死和死的恐惧更强大。只要依靠它,依靠这种爱,生命才能维持下去发展下去。”;读《希

望是一辆转动的风车》,明白了“通往希望的道路并不平坦,随时都有可能遭遇坎坷,但我

只要有希望、只要努力、坚持,就一定能成功。”;读《抽打心中的樱桃花》,学会了“只

有懂得舍弃,生命的行囊才会装满更多对自己的有用的东西”; 阅读《一个婴儿的拥抱》中领悟到“我的儿子看到了一个人的内心,而我,他的妈妈,看到

的只是一套衣服。这是我的儿子给我上的最好的一课。”-------

3、语言

“语言在于积累”,学生的作文写起来总是那么几句干巴巴的陈词滥调,这与平时学生

的“库存”贫乏直接相关。有些人说话时“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作文时,“文思泉涌”,“妙

笔生花”。这都来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来源于浓厚的文化底蕴。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在阅读材料中,一篇篇精选的课文,一段段优美的文字,都是

作文中闪亮的“贝壳”。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就像蜜蜂采集千朵万朵的花粉,虽一时一点一

滴,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也会成为大学问。吸收大量的词汇聚于脑中,下笔时,一旦触

发灵感,就会意到笔随,妙语连珠。鲁迅、巴金等名家行文时之所以能挥洒自如,就是因为

他们在精读、背诵方面下了许多苦功的缘故。古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诌。”

我们追求的就是这个效果。

在具体的写作中,我要求学生引用“四个一”:一个成语、一处修辞、一句诗词、一个

名人名言或俗语。

二、在阅读中模仿素材、在生活中激活素材。

欧阳修学韩愈的文章而所作的文章全不像韩愈,这是他在唐宋八大家中所以能独树一帜

的原因, 他学韩愈的诗,而所作的诗像韩愈, 这又是他在宋诗中之所以不能独成一家的原因。

所以,写作从模仿开始,但模仿不是照葫芦画瓢,不是“生搬硬套”,背几段范文,拼

凑成文。模仿是要在读懂值得模仿的他作,认清其超越自己的佳处, 在领会其精神和风格上

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拿来”,然后融合自我的生活体验、生活感悟、写作特色,加以创新,

这才是我们所提倡的模仿。阅读模仿,其最终是为了激活生活这一源头活水。

1、 选材

经典的著作、优秀的范文、学生的习作,为我们提供了选材的模板。但大多只能是模板,

因为即使我们和“同龄人”所思考、所要表现的问题是一致的,但是由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对生活的观察角度不同,即使是同一主题,写作的选材角度必然不一,而且也只有结合自我的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才能化为己用,写出有血有肉、鲜活感人的素材。

如学习了《独腿人生》中车夫努力骑车的不屈,平凡中的不凡,学生结合自我的生活观察、体验、感悟,仿写了《品味平凡》:一个大雨磅礴的下午,小区积水近半,“水没金山”的景象让我一筹莫展,这下可没法回家了。这时,他(四十多岁,略有些矮的个子,平时总在楼道里打扫,穿着一套很旧却很整洁的制服,脸上总是挂着温和的笑容。)骑着三轮车来到我身旁:“是不是过不去了啊!要不坐我的车吧!”我一愣,他赶忙补一句,“放心,不脏的。”我吱唔着,上了车,低着头,只见水波漫过三轮车的轮子,溅起水花朵朵。他转过头,叮嘱:“小心,坐稳了!”许是水中的阻力很大,哗-------哗 -------,他弯深了腰,套着雨鞋的脚努力地蹬着,一下、两下-------一个,两个-------

鉴赏了《父亲的眼神》,高考落榜,种田偷懒,“睁开眼,看到父亲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复杂,既有不屑、鄙夷,也有悲哀、绝望,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说不出的内容„„ ‘当庄稼人你也不够格,躺在地头睡觉庄稼就会长出来?你那个样,二流子也比你强。你哄庄稼一天,庄稼就哄你一牟。赶快起来! ”后,学生写了《品味汗水》:抱怨学业繁重、苦,觉得田园生活好啊!,爷爷带我去翻地,烈日炎炎,锄头越来越重,手臂越来越酸,一下、一下,汗水从额头一滴、一滴地挂下来,流到我的嘴角边,舔一舔,又苦又涩,泪水就要翻涌上来了„„ 看到爷爷大汗淋漓,锄头依旧不紧不慢、掷地有声„„ 心头的焦躁也渐渐散去,一下、两下„„ ,汗水再一次淌进了我的嘴巴,可这一次,有些淡了,似乎还有点甜味。我握住锄头,耐心地翻起地来。做任何事都必须付出努力,不然是做不好事的。虽然很辛苦,也很劳累,但„„

又如,读了《轻轻掩门的一声轻响》学生写出了《 品味那一掩门声》品味母亲轻轻的掩门声,感受母爱„„

2、 立意

阅读不仅能帮助我们聆听先贤的谆谆教诲,获得深刻的人生启迪,更重要的是能在阅读中提高感悟生活的能力。对于先哲的教诲、真理,优秀的文学,我们除了学习、继承外,更重要的是创新、发扬,结合自我的生活体验,用我的眼睛看世界,这样开渠了源头活水,才能江水滔滔,长清不腐。

阅读是开启生活这一源头活水的一大闸门。

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同学结合生活感悟,在《风景无处不在》一文中,改写了一下成了,“生活中不是缺少风景,而是缺少发现风景的眼睛。学会在生活中寻找风景,那么你会发现,风景无处不在。”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学生又明白了“宽容他人,快乐自己”。

“不会尊重别人的人,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学生又学会了“不会理解别人的人,也不会得到别人的理解。”“不会宽容别人的人,也得不到别人的宽容。”

---------

在写作《告别》一文时,学生从生活中体验着、感悟着人生的成长:1、军训,令我在磨练中成长。伴随着汗水与艰辛,我告别了娇气、骄气和稚气,获得了喜悦!2、诀别,令我在悲痛中成熟。伴随着泪水与悲痛,我告别了亲人,留下了成熟与责任!

在《学会了-------》一文中,学生从自我的写作中明白了过去的成绩只能让自己来回忆,感到快乐,但不能总把自己的成绩挂在嘴边,应该学会遗忘,努力再去创造一个令自我自豪

的成绩。

在《我是一个--------的人》一文中,学生写到《我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在幼儿园会唱《大中国》;小学会背三百首唐诗;中学, 老师们常问我:"你的字怎么会这么好看?" 自认为自己不平常,然而有一天, 面对着一张数学试卷, 我竟无从下手,急出一身冷汗,从那时起, 我真正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平常之处。我很早就会写字是因为我很早就接触到了文字;我会唱《大中国》是因为我天天听,天天唱;我会背唐诗三百首是每天一首积累下来的„„

所谓的那些个不平常只不过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所谓的聪明只不过是成人给孩子的一个善意欺骗罢了。一切的成功或是一切的失败都来源于自己的努力„真正的不平常就是发现自己是平常的„ 这时,我才发现自己是不平常的。

具有了能“听出弦外之音,读出话中之话”的能力,那对生活中小事物、小片段、一点一滴的小事就能有所感悟,发现其间的真、善、美,感悟其间蕴含的哲理,体会人之常情、物之恒态,立意也必然更独具匠心、更深刻、更真切、更具时代感。

3、语言

一切古今中外名著,都是语言巨匠用提炼加工而成的规范化的语言写成的,阅读名作,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丰富语汇,了解更多的句式和修辞手法,提高运用评议的技巧,还能在阅读、模仿中激发我们运用语言的创新能力,提高对生活感悟的表现力。

由“带有伤疤的果子更甜”学生结合生活感受,写到“留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优美的音乐,受过刀痕的枣树才能结出更甜的果子------”,“没有一朵胜利的鲜花不经过汗水的浇灌,没有一颗成功的果实不经过风雨的洗礼,没有一个甜美的笑容不经过苦水的浸泡…”。

在《风景无处不在》:

运用修辞等手法,学生写到:“执一支玉笔可以描绘一抹风景,借一双明眼可以欣赏一束风景,凭一颗慧心可以感受一道风景。”“斑马线上是风景,斑马线旁亦是风景。”

运用对比的描写,学生写到:

戴着黑色的太阳镜,拄着一根竹棒,叩击着地面,他焦虑地在人行道旁站着。听着刺耳的喇叭声、交警无规律的哨声、行人匆匆的脚步声,他只能等待。因为上天无情地剥夺了他心灵的窗户,剥夺了他向这缤纷世界索取一抹颜色的权利。

在得到了好心女子的搀扶后:

他俩慢慢地走在斑马线上。很缓慢,很缓慢„„

两边的汽车停止时速的追赶、停止超车、停止变道,行人停下脚步、停下交谈,每一个人都停下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的脚步,静静地欣赏这一道人性关怀的风景,默默地让出了那根通向另一边的斑马线。

此刻,那根平时车辆每每无视的斑马线格外清晰,那根平时行人你争我夺的斑马线格外空荡。空间绝对让出了席位,时间仿佛也在此停留,只有那根竹棒富有节奏的敲击声,敲击在斑马线上。

如学生描写对篮球的痴迷时写到:“下课了,下课了-------”体育委员喊着,手中的网袋抖了抖,“收球了。”可是我却舍不得放手,运球、上篮、接着跑过去抢球,再投三分,嘴里说着:“再投一球,就一球!”说完跑过去抢球,只听见体育委员在后面喊着“下课了!”“一球,就一球!”不顾体育委员的反对,我在投了一球。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球场。到了楼梯口,再看看那流连忘返的球场。

引用好词、好句、好诗-------,无疑能使文章蓬壁生辉,但真正要实现“以我手写我心”,必须通过对生活的自我观察,模仿、创新,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才能写出自己的心声,展现自我的风采。


相关内容

  • 初中作文素材积累的途径与方法分析教学的实践
  • 初中作文素材积累的途径与方法分析 摘要:语文是初中教学最主要的课程之一,而作文是语文最重要的部分.提高作文写作水平最主要的部分在于素材的积累,但是素材积累的方法与途径不尽相同.本文分析了初中作文素材积累的来源与方法,并且提出了关于教师如何引导中学生积累素材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素材:写作教 ...

  • 论中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
  • 摘 要:长期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在创作中缺少对作文素材的积累,反复使用一些陈旧老套的素材,对搜集起来的材料未做及时的加工和整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缺少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针对以上现状,可以从品味生活.挖掘教材.拓宽阅读等方面引导学生对素材的积累,使学生能够升华感悟,创新积累, ...

  • 浅析初中生如何积累作文素材
  • [摘要]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历来是语文课程架构的重要内容.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内容单薄,语言贫乏是初中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积累写作素材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通过网络.电视.课外读物.观察生活.背诵名篇.写日记等方式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 ...

  • 厚积薄发―谈写作素材的积累
  • 摘要:语文作文作为中学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关系到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和文学素养的提高.目前我国高中作文教学现状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素材积累贫乏比较突出.在新课标的理念下,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本文拟从"扩充素材积累"来阐述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以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素养. 关 ...

  • 写作素材积累
  • 变废为宝,发挥余热 --考卷中阅读材料的"二次利用" 一份语文试卷到教师评讲结束,生命基本宣告完结.即便是有些学生在一段时间过后会复习试卷上语基部分的知识点,但后半部分的阅读理解部分绝对无人问津是,成为名符其实的"鸡肋".但我们可以另辟蹊径,充分利用好阅读材料 ...

  •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策略
  •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策略(一) 学习指导 学习重点 1. 新的作文教学模式 2. 不同类型作文的教学模式之区别 3. 广泛阅读与提高协作能力的关系 学习难点 1. 学科融合在写作教学中的意义 2. 作文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训练 学习方法指导 在分析作文教学设计案例的基础上,修改自己以往的作文教学设计. 学 ...

  • 怎样打造高效作文课堂
  • 作者: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南门中学  余龙翔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永安中学  余龙飞[摘要]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怎样有效提高学生快速作文能力,打造高效的作文课堂?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首先应转变师生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扫除畏难的心理障碍:其次,再通过丰富学生作文 ...

  • 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
  •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习作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作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生活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习作的 ...

  • 感悟道理的作文300
  • 开启心灵感受生活--谈作文素材的采集 摘要: 作文是一种自内向外的表现,作者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就是写作的基础,所以作者思想认识的深刻与否,思维敏锐与否,决定了文章内容的丰富与深刻程度.如何使学生的作文内容丰富起来?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能力,使学生善于从生活中采集写作素材.[ 必须有一双人 ...

  • 如何积累作文材料
  • 浅谈作文中的素材积累 兴业县山心二中:罗小芬 语文包罗万象,课文充满诗情画意,逸闻趣事,理应成为学生的最爱.却有学生道:"语文是苦口中的中药,让人苦不堪言."究其原因,全是作文在作祟.如何丰富学生贫瘠的语言,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我认为,抛开知识.生活的积累而大谈写作技巧只能是纸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