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孙悟空的艺术形象

浅论孙悟空的艺术形象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3 前言 ···········································4

一.孙悟空艺术形象分析····························5

(一)来历不凡,天性烂漫··································5

(二)反抗神权,追求自由··································6

(三)不畏艰险,勇于斗争···································7

二.孙悟空艺术形象的意义····························8

(一)社会现实意义·······································8 (二)美学意义···········································9

三.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10

(一)被压五行山下的悲剧·································10

(二)被迫取经的悲剧····································11

(三)被封斗战胜佛的悲剧··································12 结语·············································13 参考文献·········································14 致谢词··············································15

摘要

《西游记》名列中国四大名著,无疑是中华民族文学史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它向人么展示了一个徇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揭露和批判。而所悟空无疑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他有不凡的出身,天不怕地不怕,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自由,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的玉帝敢斗,愣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低头。但也正是因为悟空的敢斗和桀骜不驯的性格导致了他的悲剧性。

关键词:孙悟空 艺术形象 悲剧性

Abstract

Among China's four great classics \"journey to the west\", is one of the greatest works of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Chinese nation, it shows people that accepteth a beautiful and colorful supernatural-evil spirit world, people in front of the author's rich and bold artistic imagination. Through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unreal and ghost in the world, everywhere we can see the author of profound expose and criticize social reality. And the Monkey King is the first character in the story of journey to the west, is a true hero. He has extraordinary origins, daring not afraid, dare to pursue what you want freedom, he has a big hero of extraordinary bearing, also has the defects of to hear compliments. His wit and brave good humor. And his biggest characteristic is to dare to fight. And dare to fight to the jade emperor, leng to ring the \"Monkey King\" reputation; And monsters to dare to fight, never to demons under great mercy; Dare to fight with all difficulties, never bow. But it was also because of the wu is empty and dare to fight unruly led to his tragic character.

Keywords: sun wukong tragic art image

引言

《西游记》是穿越了历史的长河,最终传承至今的经典名著,可谓家喻户晓,在大众中的认可度极高,无疑是中华民族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英国的大百科全书就称《西游记》“是一部最珍贵的神奇小说”.它虽是一本神魔小说,但并非是作者凭空捏造出来的。这本书扑朔迷离的情节下,隐藏着作者对深刻社会问题的抨击。《西游记》是作者思想与现实撞击而成的产物,而身为主角之一的孙悟空无疑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他是我国以至世界所熟知的一个人物,他是不怕困难忠诚敬业,不屈不挠,勇于斗争,争取自由英雄的化身,是追求自由平等并为之终生奋斗的英雄的代表。他的光辉形象深受人们喜爱,因此跟他有关的故事也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一.孙悟空艺术形象分析

看过《西游记》的人大都十分喜爱孙悟空这个角色。有的人喜欢他的卓绝才能,七十二变,他总是令我们不时幻想一下如果自己也有这种本领,就能怎样怎样;有的人喜欢他的敢于斗争,藐视一切封建权威的叛逆精神,就连观音菩萨也敢骂“该她一世无夫”;有的人则喜欢他的不畏艰险,勇于斗争,降妖除魔,火眼金睛;还有的人喜欢他的聪明机智,不怕艰辛。这一切都是因为作者笔下的孙悟空是一个光彩夺目,性格多样的神话英雄。

(一)来历不凡,天性烂漫

孙悟空是一个天生天养天赋异禀的孤儿,这在《西游记》第一回即点出。只看第一回的题为“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就可以看出端倪。文中更用详细的文字描写了孙悟空的出生和求学的过程。文中写的“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月精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大小,因见风,化作石猴。五官具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由此可想见孙悟空乃是聚天地灵气孕育而生的一只石猴,自然无父无母,别说没有人教他起码的生活礼仪之道,甚至都没有人教他懂得生活的基本常识,一切都必须靠

自己的摸索,自然保持了天性的淘气。这些先天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他以后的性格率性,反叛,乐观,崇尚自由的特点。很快的,在随后的文中,作者描绘了他出世后的生活概貌“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条约,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果树;与狼虫为伴,獐鹿为友,猕猴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出世后在山野间为生,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何等闲散何等不知世事,天真烂漫随性之极,也注定了与宗教礼法不和。之后有诸多事情的发生,就证明了这一点。如为了不被人控制生死,拒绝接受冥司约束,强令冥司阎君修改生死簿;轻视天国威严,不顾任何所谓天条法规,在天帝面前照样傲然而立,并自称“老孙”;在发觉“弼马温”实为养马小官,上当受骗,一怒之下返回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后又接受招安,被分派管理蟠桃园时,更经不住仙桃诱惑,监守自盗。而以上种种,归于根本,无非是个讨厌约束不知礼仪的孤儿一些孩童脾气罢了。

(二)反抗神权,追求自由

从开头美猴王出世到大闹天宫失败,共七回的篇幅集中描绘了孙悟空的基本形象。他破石而出,立刻显示了不平常的勇敢,发现了“洞天福地”后,被群猴尊为美猴王,在这仙山福地,古洞神州,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不伏人间王位的拘束,自由自在的生活着。对于悟空还是美猴王的他,思想的先行,使他的生命日渐成熟起来,从而为他由美猴王顺利过渡到齐天大圣敞开了大门。这是一种生命的自觉,为他那种挑战传统,藐视权贵,战天斗地的反抗精神铺平了道路。生命的自觉首先体现在他对生命的深虑,想“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于是海外寻师访道,拜了须菩提祖师为师,取名为孙悟空。他聪明好学,得到了师傅的真传,学会了七十二般变化,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正因为如此,为他后来“降妖伏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闹三界”便是他震天动地的反抗性的集中体现,又是他英雄本色的淋漓尽致的表现。“地府除名,龙宫索宝,大闹天宫”。这是孙悟空欲将自己威名“远播”而作的三件大事,使“无人不知其名,无人不晓其能”。特别是“大闹天宫”更把他敢于反抗神权的英雄性格展露无疑。大闹天宫实际上有“两闹”.源于天庭的两次招安都不遂他的意愿,因而有“大闹”之举。一闹天宫是一次招安,悟空本来也做得有滋有味,但听说弼马温这官职原来是那么低下,便怒火丛生,孙悟空怪玉帝轻视人才,打出天宫回到

花果山自己封自己做了“齐天大圣”。为什么要做“齐天大圣”?仅仅因为玉帝的轻贤?不,这顶多只是诱因。根本原因在于他骨子里渗透的反抗权威,追求自由的胆量与勇气。英雄的孙悟空从来不逆来顺受,却偏偏要用自己的力量战胜这种藐视,又两次闹了天宫,因为蟠桃会没有他这个“齐天大圣”的位置又觉得受了骗,遂搅散蟠桃会,偷仙桃,窃仙丹,把他的满腔愤恨尽情发泄。孙悟空在与玉皇大帝再次派来围剿的天兵天将展开了大战,大败天兵,高举叛逆的旗帜,不管有多少法力高强的天将,他就是敢于大打出手,一支金箍棒打的“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大天王无影无形”。在花果山,面对李天王率领的诸天神将和十万大兵,他毫无惧色,敢战善战。在跟二郎神战斗时,更是充分的表现了他随机应变,变幻莫测的神通。他时而变得身高万丈,与真君恶战,时而大耍腾挪变化的手段跟敌手周旋。他可以变麻雀,变水蛇,甚至可以变一座土地庙,大张着口,像个庙门,准备等真君一进庙便一口咬住。不料因为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杆,被真君识破,他又扑的一个虎跳不见了,这下连真君也看不清他到哪去了。原来他已用隐身法冲出营围,变作二郎神模样,到真君庙接受鬼判们的磕头迎接了。孙悟空一而再的大闹天宫,把他的反抗性层层推进,只是因为自身的权力遭到了威胁。“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更是把他那反抗精神推向了一个光辉的顶点。

(三)不畏艰险,勇于斗争

取经途中,悟空的叛逆,反抗性格得到发展,升华为同一切妖魔鬼怪斗争的战斗精神,他有胆,有才,有识。唯其有胆,他敢于斗争,唯其有才,他善于斗争,唯其有识,他能明辨是非。为自己的理想而斗争,他的胆量是超人的,“别人胆大是身包胆”,他的胆大却是“胆包身”。明知山有妖,偏向妖山行,任何刀山火海,引洞暗穴,他都是视若等闲。作为“圣僧”的高徒,每遇妖魔鬼怪,或遭阴谋诡计,他都主动请缨,冲锋在前,与邪恶势力搏斗在最前线,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孙悟空的身影。接受磨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斗战胜佛”这道神秘光环的背后是泪水,汗水,甚至血水的凝练。可以说西行路上的磨难是孙悟空凭借自身的大无畏精神和超强本领,才能够顺利驾驭。他与妖怪的斗争是正义的,也是生动,积极的。比如:“圣僧夜阻通天水,金木垂慈救小童”,通天河的金鱼精“为祸一方”,每年要吃一对童男童女, 孙悟空为民除害 ,与猪八戒变成

陈家的小儿小女 ,充当妖精的“口中之食”, 其敢于牺牲的精神,苍天可鉴。 在对敌斗争中,即使身遭伤害,一样毫无畏惧,舍生忘死。迎战红孩儿时,被“妖孩”的三味真火,弄的气火攻心,三魂出舍,差点丧命 。在变成红孩儿之父骗取信任被识破后,仍然不放弃,最终请得观音出马救出了唐僧。在驼罗庄,听李老者说此处有妖精,便上前唱诺道:“承照顾了!”八戒称他“听见说拿妖,就是他外公也不这般亲热”。在乌鸡国,他听说国王的魂魄前来伸冤,十分兴奋:“分明是照顾老孙的一场生意。”在和妖精一场恶战之后,为乌鸡国除去了妖怪,还乌鸡国一片乐土。唐僧路遇抢劫的强盗,不得不推说银子在后面的徒弟身上,悟空得知后高兴的说 :“好!好!好!承你抬举,正是这样供,若肯一个月供七八十遭,老孙就越有买卖。”可见,孙悟空并非胆小怕事之徒,降妖除魔以成为己任。在朱紫国见了国王招纳医生的皇榜,他满心欢喜:“且把取经事宁耐一日,等老孙做个医生耍耍.”在比丘国,悟空得知妖怪要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煎药,而悟空却要取妖怪的黑心煎药,降服了妖怪 ,解救了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孩子的性命;在宝象国,黄袍怪的两个儿子年纪虽小 ,但悟空认为长大后必定会成为妖怪,像黄袍怪一样为害一方,悟空摔死了他们,既是为降服黄袍怪,也是除恶务尽,斩草除根。可见,悟空虽然桀骜不驯,但也在另一方面说明了他的不畏艰险,勇于斗争。

二.孙悟空艺术形象的意义

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每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不仅能够影响一个时代,而且对后世都有深远的意义。文学的这种影响既有文学作品的题材,立意,构思,艺术手法等等文学本身物质形态方面的,更重要的在于一种精神,一种思想的时空穿透力。《西游记》作为我国古典名著,神魔小说的杰出代表,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徇丽多彩的神魔世界,具有“虽述变幻恍惚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人魔皆有情,精魅亦通世故”的深刻涵义,而作为主角的孙悟空则寄托了作者的理想,穿越历史,在无论是社会上还是美学上都向人们传达着他的深远意义。

(一)社会现实意义

孙悟空从骨子里是向往自由和幸福生活的,他“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当他有了死亡的恐惧的时候,他便去求仙学道,学成

后为了防御强暴的敌人的侵略,为了保障自己的小王国的平安幸福生活,就练兵习武,加强军事力量,向东海龙王要了金箍棒,又到地府消了死籍。这都说明了孙悟空是不甘心在别人的统治下过悲惨生活的,从而采取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挣脱枷锁的道路,希望能从此无忧的生活下去。在现实中,孙悟空的这种要求正是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思想。孙悟空两次大闹天宫,不愿在玉皇大帝的统治管辖下过日子,最终破坏了蟠桃会,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仙丹,然后回到了自己的花果山,这一举动表现了孙悟空对所谓的统治者最高皇权,身份的藐视和讽刺,进一步凸显了他的反抗精神。他的反抗不是为了得到权利财富,而是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他想要的自由。他的反抗代表了当时封建社会里受到压迫的人民的心声,他们渴望推翻压在头上的封建主义大山,过上不受压迫和奴役的自由生活。观音菩萨曾对悟空说:“悟空,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听了这话,“行者心下顿悟”。他到底悟到了什么呢?就是悟到了菩萨妖精这在一念之差的道理。对他来说,能护法成功,便是神,不能成功,便是妖。在真假美猴王这几回中,六耳猕猴虽在形体和表现行为上与悟空一样,但他们的差别就在内心上,无所谓真假,一心向佛即是真,一念之差即为假。就像现实中的人的善恶一样,总在一念之间,走向光明便成善人,走向黑暗便成恶人。对生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死的恐惧和厌恶,是千百年来的人们都具有的生命意识。人们感叹生命的短暂,害怕岁月的流逝会带走自己,于是才有了古代帝王炼长生丹的一次次悲剧。但当这种乐生饿死的生命意识进入《西游记》以后,作者赋予了悟空人类的忧虑,他变成了这个载体,承载了人们对死的恐惧和反抗。在这部看似童话的著作中,孙悟空的形象正是以奇幻的形式塑造的人民心中可望而不可即的反抗形象,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对孙悟空,作者一方面用轻松的笔调刻画他机智,勇敢,风趣的性格和任何时候都不气馁的乐天精神,另一方面又对他的高傲和自大等性格缺点进行了揭露和讽刺,但总的是以褒扬为主的。这个描写使这个正面英雄人物富有人情味和真实感,让读者看到他的可亲可爱,最终使他成为了人们无法忘怀的成功文学形象。

(二)美学意义

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每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不仅能够影响一个时代,而且对后世都有深远的意义。在中国以往的艺术形象中,还没有一个能将动物性,

人性和神性如此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在神话志怪小说中,这个形象的出现,是一个重大收获;在中国叙事文学史上,这个人物的出现,是一个重大的发展;在世界浪漫文学史上,这个典型的出现,标志着一个重大的突破.《西游记》的成功得益于孙悟空形象的塑造,而孙悟空身上“最闪光”之处集中在“英雄性格”这一内在灵魂之上。这是作者理想在现实中的超越,是时代精神与社会现实碰撞的产物。孙悟空是动物性,人性和神性的统一。这个人物不是一个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人物,但是有着现实生活的依据。他本是一个天产的石猴,却生活在一个与人类相似的社会里,又曾先后进入过仙界和佛界。因此他既是猴又是人,还是神。动物性,人性和神性在他身上统一起来。作者就是紧扣这三点来写这个人物的。在描写他人性和神性的同时,从没离开这个人物的动物属性。他长得毛脸雷公嘴,罗圈腿,还有两片红屁股,即使变成庙宇,尾巴也变不掉,只好放在庙后当了旗杆,因此而被二郎神识破。不仅长相上,而且行为上也是只猴子,好动不好静。他说,就是把他栓柱子上,他还会爬上爬下,最怕坐禅。而他又具有常人喜怒哀乐种种感情。作为一个敢为理想献身的英雄,与人类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是一致的,而常人性格中的一些因素,在他身上也具备。如乐观幽默,争强好胜,自吹自擂,好戴高帽等,都很容易引发读者的亲切感,在他身上发现自己或身边之人。而他神通广大,手中一根一万三千五百斤重的定海神针金箍棒,善能降妖伏魔,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还有七十二般变化等,作者把一切所能想到的神通几乎都赋予了他。动物,人和神完美的结合到了这个文学典型身上,离开了任何一点,都不是孙悟空了。他身上具有的那种赋予人性美的英雄品格,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民群众的普通要求,美好愿望,理想追求。因而这神话外衣的内里或多或少的集中了人民群众自身的力量与智慧。

三.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

《西游记》穿越了历史的长河,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徇丽多彩。他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就是成功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孙悟空作为《西游记》第一主人公,其形象的塑造无疑最为成功。《西游记》中孙悟空神通广大,足智多谋,视皇权为无物,勇于造反,积极乐观,至情至性,反映了人类

本性的自由,亦因此人们习惯于把孙悟空看做一个喜剧形象,然而我认为孙悟空在《西游记》中的表现也在另一方面体现了他的悲剧色彩。

(一)被压五行山下的悲剧

被压五行山下是孙悟空性格的转变的关键,也是孙悟空由挑战世俗滑向妥协世俗甚至融入世俗的过渡过程。首先进入读者眼里的是孙悟空异常窘迫的情状:“尖嘴猴腮,火眼金睛。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薛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余多。还喜得眼睛转动,喉舌生和。语言虽利便,身体莫能那。”孙悟空对观音菩萨自陈:“我在此度日如年,更无一个相知来看我。”曾经战天斗地,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和现在被压五行山下,饱尝拘禁,孤寂的战败者对比何其鲜明!五百年的“可运呼吸之力,不得动摇”足以消磨孙悟空的斗志;五百年的度日如年,足以让他忏悔来世,反思今生;五百年的“饥餐铁丸,渴饮铜汁”足以让一个力图超越一切束缚,追求永恒自由的灵魂回归大地,皈依世俗。正如人类永恒之训语“每个人出生时都以为这天地是为他一人而存在的,当他发现自己错了的时候,他便开始长大了”。今孙悟空长大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接受世俗并且为世俗社会所吞噬,所改造的过程,即人格的异化过程。孙悟空从花果山的美猴王到五行山下孤寂神猴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一个不断坠入世俗力量的圈套过程,所谓的上界便是抛出一个又一个圈套,以诱骗的方式将孙悟空自由本真的性格逐渐消磨,异化。孙悟空闹东海,闯幽冥之后,被玉帝用怀柔政策招安,做了“弼马温”,接着第二次招安,换来“齐天大圣”的名号,最终被如来以诱骗的方式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为摆脱被压的不自由,为了恢复此前的自由之身,在力量的差距面前,除了妥协,别无他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痛苦的不是妥协,而是妥协后的清醒,是对当年自由天性的不断追念和对当前处境的哀叹。作者借孙悟空在屈服与战斗,生存与毁灭之间的矛盾,表达了人们的理想在面对现实时的无奈。理想愈大愈远,失望愈深愈重,孙悟空最终被压五行山下的结局,又何止失望而已。

(二)被迫取经的悲剧

在大闹天宫中孙悟空是叛逆的英雄,在西天取经路上他又是勇敢的斗士。多达十四年的取经途中花果山的美猴王,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却披上僧衣,成为唐

僧的徒弟,他无时不处于世俗的拘束和禁锢之中。被压在山下,压住了身子却压不住灵魂,而从山下出来保唐僧取经,对悟空来说,却是更深的一种束缚—思想上的束缚。取经路上,孙悟空降妖除魔保护唐僧,无数次因为打死恶人或妖精被唐僧惩罚甚至是赶走,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被唐僧所谓的慈悲为怀一次次误解,而且唐僧用“紧箍咒”完全控制了他,这便让我们悲从中来,天兵天将,玉帝老儿都奈何不得的齐天大圣,竟被手无缚鸡之力且又迂腐之极的唐僧给降住了。从这个时候起,孙悟空便开始真真正正的向他的悲剧性接近。悟空是取经得以成功的根本保障,但西天成佛并非他所求的目标。对悟空而言,花果山无疑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地方,是他心底深处永恒的故乡。所以悟空更多是将取经过程作为一种重获自由的手段,而不是为了达到提升道行修炼的目的。而在达成这个并非自己所愿的目标的同时,还要葬送很多原本是同类的性命,沦为上界帮凶而不自知,悟空已背叛了自己。大闹天宫与西天取经,完整的为我们展现悟空的悲剧命运,充满着一切藐视权威和等级的叛逆,却在后期保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中,变得思维行为都逐渐趋于人性化,理性化。在那漫长的路途中,可肯定的多在于他的执着,无畏,以及勇往直前。孙悟空的经历一方面说明了人生的理想在于奋斗,不懈的追求仅仅是一种自我慰藉罢了。努力过程的有意义和努力本身的无意义更显得孙悟空的可悲可叹。

(三)被封斗战胜佛的悲剧

最后到了西天,取了真经,孙悟空被封了佛,对于一心向佛之人,这是最高的奖赏,而对于孙悟空来说,却是最残酷的扼杀。过去那个顽劣,任性的悟空再也不会出现,记忆成佛,便晓知礼仪,收敛性情,只做一个正正经经的佛,不会再肆意妄为,不讲道理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悟空,已经庄重严肃了,他的叛逆,已经成了顺服。从开头到结尾,我们看着孙悟空成长,也看着他消亡。先是玉帝招安,后是如来招安。如来很强,招安之前先要让他服刑,所以就保唐僧西天取经,然后顺理成章封了佛。设圈套让悟空钻了进来。若是开始就封佛,怕是依了悟空的性子,加上弼马温的经历,他并不会乐意。不然他本事也有,又可长生不老,在花果山领着一帮小弟,逍遥自在的做他的齐天大圣岂不快哉?被迫放弃了自由的孙悟空需不怕牺牲,排除万难来执行他们的旨意,到头来锐气丧失,斗志泯灭,却被如来封为“南无斗战胜佛”,总算挤入了佛届最高领导集团,在总共

63把交椅中,坐上了第48把交椅,在佛的行列中“只得叨陪末座”,却又比观音等一切菩萨要靠前。定位于此,这对于原先最深恶痛疾等级制的他来说,到底是安慰还是讽刺?从无畏斗士到“南无斗战胜佛”。孙悟空头上再也没有了“紧箍”,其实他早已收起了“金箍棒”,高坐在莲台之上,跟着如来诵经念佛,再也不会为自由平等去拼搏格斗了,因为他走完了自己异化的全过程,“不能动弹,也不想动弹了。”哀莫大于心死。“斗战胜佛”与“齐天大圣”相比,多多少少失了些气势,失了些色彩。孙悟空在其苦难和痛苦所滋润过的人生之路上,他希望过,抗争过,无论先前的反叛多么激烈,但一切毕竟都已成为历史。那曾经的抗争此时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反叛最终走向了自己的对立面,并以实际行动认同和维护着他曾经极力反叛的东西,这是一种无法选择以至于无可奈何的认可,孙悟空最终按照神佛的意志改写了自己的人生。成了佛,失掉了一身性情,对于性情顽劣,追求自由的悟空来说是一种悲哀,更是一个令人心酸的悲剧。

结语

孙悟空天生是个崇尚自由,不受任何约束的自在之人,同时他又心高气傲,不甘平凡,争强好胜,易于冲动,也许在他的个性弱点中我们完全可以找到他与天宫为敌失败,并被对方在无形中消磨掉自我的原因,甚至可以将他的悲剧归结为自身的“过失”,但事实上“尽管人物性格在悲剧中越来越重要,但导致悲剧结局的决定性力量往往不是性格本身,而是原始形式或变化了的形式的命运”。

正与朱光潜所言:“悲剧之产生主要在于个人与社会力量抗战中的无能为力,这些社会力量虽然可以用因果关系去加以解释,但却像昔日盲目命运一样承重的压在人们头上。”在这层意义来看,孙悟空的悲剧性便延伸到人性的广阔领域,他的悲剧代表了全部人生的艰辛与悲凉。

参考文献

1《唐僧取经》唐卫寰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0年12月版

2《吴承恩小传》 苏兴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1年8月版

3《西游记及明清小说研究》 苏兴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年12月版 4《牛魔王佛门渊源考论》 陈洪 南开学报1992年2期

5《苦海与极乐》 李安纲著 东方出版社1995年10月版

6《西游记与中国政治》 萨孟武著 岳麓书社 1998年9月版

致谢词

本论文是在黄春枝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写论文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问题都得以解决。所以在此,我要当老师道一声:老师,谢谢您!!

浅论孙悟空的艺术形象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3 前言 ···········································4

一.孙悟空艺术形象分析····························5

(一)来历不凡,天性烂漫··································5

(二)反抗神权,追求自由··································6

(三)不畏艰险,勇于斗争···································7

二.孙悟空艺术形象的意义····························8

(一)社会现实意义·······································8 (二)美学意义···········································9

三.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10

(一)被压五行山下的悲剧·································10

(二)被迫取经的悲剧····································11

(三)被封斗战胜佛的悲剧··································12 结语·············································13 参考文献·········································14 致谢词··············································15

摘要

《西游记》名列中国四大名著,无疑是中华民族文学史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它向人么展示了一个徇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揭露和批判。而所悟空无疑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他有不凡的出身,天不怕地不怕,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自由,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的玉帝敢斗,愣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低头。但也正是因为悟空的敢斗和桀骜不驯的性格导致了他的悲剧性。

关键词:孙悟空 艺术形象 悲剧性

Abstract

Among China's four great classics \"journey to the west\", is one of the greatest works of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Chinese nation, it shows people that accepteth a beautiful and colorful supernatural-evil spirit world, people in front of the author's rich and bold artistic imagination. Through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unreal and ghost in the world, everywhere we can see the author of profound expose and criticize social reality. And the Monkey King is the first character in the story of journey to the west, is a true hero. He has extraordinary origins, daring not afraid, dare to pursue what you want freedom, he has a big hero of extraordinary bearing, also has the defects of to hear compliments. His wit and brave good humor. And his biggest characteristic is to dare to fight. And dare to fight to the jade emperor, leng to ring the \"Monkey King\" reputation; And monsters to dare to fight, never to demons under great mercy; Dare to fight with all difficulties, never bow. But it was also because of the wu is empty and dare to fight unruly led to his tragic character.

Keywords: sun wukong tragic art image

引言

《西游记》是穿越了历史的长河,最终传承至今的经典名著,可谓家喻户晓,在大众中的认可度极高,无疑是中华民族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英国的大百科全书就称《西游记》“是一部最珍贵的神奇小说”.它虽是一本神魔小说,但并非是作者凭空捏造出来的。这本书扑朔迷离的情节下,隐藏着作者对深刻社会问题的抨击。《西游记》是作者思想与现实撞击而成的产物,而身为主角之一的孙悟空无疑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他是我国以至世界所熟知的一个人物,他是不怕困难忠诚敬业,不屈不挠,勇于斗争,争取自由英雄的化身,是追求自由平等并为之终生奋斗的英雄的代表。他的光辉形象深受人们喜爱,因此跟他有关的故事也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一.孙悟空艺术形象分析

看过《西游记》的人大都十分喜爱孙悟空这个角色。有的人喜欢他的卓绝才能,七十二变,他总是令我们不时幻想一下如果自己也有这种本领,就能怎样怎样;有的人喜欢他的敢于斗争,藐视一切封建权威的叛逆精神,就连观音菩萨也敢骂“该她一世无夫”;有的人则喜欢他的不畏艰险,勇于斗争,降妖除魔,火眼金睛;还有的人喜欢他的聪明机智,不怕艰辛。这一切都是因为作者笔下的孙悟空是一个光彩夺目,性格多样的神话英雄。

(一)来历不凡,天性烂漫

孙悟空是一个天生天养天赋异禀的孤儿,这在《西游记》第一回即点出。只看第一回的题为“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就可以看出端倪。文中更用详细的文字描写了孙悟空的出生和求学的过程。文中写的“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月精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大小,因见风,化作石猴。五官具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由此可想见孙悟空乃是聚天地灵气孕育而生的一只石猴,自然无父无母,别说没有人教他起码的生活礼仪之道,甚至都没有人教他懂得生活的基本常识,一切都必须靠

自己的摸索,自然保持了天性的淘气。这些先天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他以后的性格率性,反叛,乐观,崇尚自由的特点。很快的,在随后的文中,作者描绘了他出世后的生活概貌“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条约,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果树;与狼虫为伴,獐鹿为友,猕猴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出世后在山野间为生,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何等闲散何等不知世事,天真烂漫随性之极,也注定了与宗教礼法不和。之后有诸多事情的发生,就证明了这一点。如为了不被人控制生死,拒绝接受冥司约束,强令冥司阎君修改生死簿;轻视天国威严,不顾任何所谓天条法规,在天帝面前照样傲然而立,并自称“老孙”;在发觉“弼马温”实为养马小官,上当受骗,一怒之下返回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后又接受招安,被分派管理蟠桃园时,更经不住仙桃诱惑,监守自盗。而以上种种,归于根本,无非是个讨厌约束不知礼仪的孤儿一些孩童脾气罢了。

(二)反抗神权,追求自由

从开头美猴王出世到大闹天宫失败,共七回的篇幅集中描绘了孙悟空的基本形象。他破石而出,立刻显示了不平常的勇敢,发现了“洞天福地”后,被群猴尊为美猴王,在这仙山福地,古洞神州,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不伏人间王位的拘束,自由自在的生活着。对于悟空还是美猴王的他,思想的先行,使他的生命日渐成熟起来,从而为他由美猴王顺利过渡到齐天大圣敞开了大门。这是一种生命的自觉,为他那种挑战传统,藐视权贵,战天斗地的反抗精神铺平了道路。生命的自觉首先体现在他对生命的深虑,想“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于是海外寻师访道,拜了须菩提祖师为师,取名为孙悟空。他聪明好学,得到了师傅的真传,学会了七十二般变化,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正因为如此,为他后来“降妖伏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闹三界”便是他震天动地的反抗性的集中体现,又是他英雄本色的淋漓尽致的表现。“地府除名,龙宫索宝,大闹天宫”。这是孙悟空欲将自己威名“远播”而作的三件大事,使“无人不知其名,无人不晓其能”。特别是“大闹天宫”更把他敢于反抗神权的英雄性格展露无疑。大闹天宫实际上有“两闹”.源于天庭的两次招安都不遂他的意愿,因而有“大闹”之举。一闹天宫是一次招安,悟空本来也做得有滋有味,但听说弼马温这官职原来是那么低下,便怒火丛生,孙悟空怪玉帝轻视人才,打出天宫回到

花果山自己封自己做了“齐天大圣”。为什么要做“齐天大圣”?仅仅因为玉帝的轻贤?不,这顶多只是诱因。根本原因在于他骨子里渗透的反抗权威,追求自由的胆量与勇气。英雄的孙悟空从来不逆来顺受,却偏偏要用自己的力量战胜这种藐视,又两次闹了天宫,因为蟠桃会没有他这个“齐天大圣”的位置又觉得受了骗,遂搅散蟠桃会,偷仙桃,窃仙丹,把他的满腔愤恨尽情发泄。孙悟空在与玉皇大帝再次派来围剿的天兵天将展开了大战,大败天兵,高举叛逆的旗帜,不管有多少法力高强的天将,他就是敢于大打出手,一支金箍棒打的“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大天王无影无形”。在花果山,面对李天王率领的诸天神将和十万大兵,他毫无惧色,敢战善战。在跟二郎神战斗时,更是充分的表现了他随机应变,变幻莫测的神通。他时而变得身高万丈,与真君恶战,时而大耍腾挪变化的手段跟敌手周旋。他可以变麻雀,变水蛇,甚至可以变一座土地庙,大张着口,像个庙门,准备等真君一进庙便一口咬住。不料因为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杆,被真君识破,他又扑的一个虎跳不见了,这下连真君也看不清他到哪去了。原来他已用隐身法冲出营围,变作二郎神模样,到真君庙接受鬼判们的磕头迎接了。孙悟空一而再的大闹天宫,把他的反抗性层层推进,只是因为自身的权力遭到了威胁。“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更是把他那反抗精神推向了一个光辉的顶点。

(三)不畏艰险,勇于斗争

取经途中,悟空的叛逆,反抗性格得到发展,升华为同一切妖魔鬼怪斗争的战斗精神,他有胆,有才,有识。唯其有胆,他敢于斗争,唯其有才,他善于斗争,唯其有识,他能明辨是非。为自己的理想而斗争,他的胆量是超人的,“别人胆大是身包胆”,他的胆大却是“胆包身”。明知山有妖,偏向妖山行,任何刀山火海,引洞暗穴,他都是视若等闲。作为“圣僧”的高徒,每遇妖魔鬼怪,或遭阴谋诡计,他都主动请缨,冲锋在前,与邪恶势力搏斗在最前线,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孙悟空的身影。接受磨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斗战胜佛”这道神秘光环的背后是泪水,汗水,甚至血水的凝练。可以说西行路上的磨难是孙悟空凭借自身的大无畏精神和超强本领,才能够顺利驾驭。他与妖怪的斗争是正义的,也是生动,积极的。比如:“圣僧夜阻通天水,金木垂慈救小童”,通天河的金鱼精“为祸一方”,每年要吃一对童男童女, 孙悟空为民除害 ,与猪八戒变成

陈家的小儿小女 ,充当妖精的“口中之食”, 其敢于牺牲的精神,苍天可鉴。 在对敌斗争中,即使身遭伤害,一样毫无畏惧,舍生忘死。迎战红孩儿时,被“妖孩”的三味真火,弄的气火攻心,三魂出舍,差点丧命 。在变成红孩儿之父骗取信任被识破后,仍然不放弃,最终请得观音出马救出了唐僧。在驼罗庄,听李老者说此处有妖精,便上前唱诺道:“承照顾了!”八戒称他“听见说拿妖,就是他外公也不这般亲热”。在乌鸡国,他听说国王的魂魄前来伸冤,十分兴奋:“分明是照顾老孙的一场生意。”在和妖精一场恶战之后,为乌鸡国除去了妖怪,还乌鸡国一片乐土。唐僧路遇抢劫的强盗,不得不推说银子在后面的徒弟身上,悟空得知后高兴的说 :“好!好!好!承你抬举,正是这样供,若肯一个月供七八十遭,老孙就越有买卖。”可见,孙悟空并非胆小怕事之徒,降妖除魔以成为己任。在朱紫国见了国王招纳医生的皇榜,他满心欢喜:“且把取经事宁耐一日,等老孙做个医生耍耍.”在比丘国,悟空得知妖怪要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煎药,而悟空却要取妖怪的黑心煎药,降服了妖怪 ,解救了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孩子的性命;在宝象国,黄袍怪的两个儿子年纪虽小 ,但悟空认为长大后必定会成为妖怪,像黄袍怪一样为害一方,悟空摔死了他们,既是为降服黄袍怪,也是除恶务尽,斩草除根。可见,悟空虽然桀骜不驯,但也在另一方面说明了他的不畏艰险,勇于斗争。

二.孙悟空艺术形象的意义

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每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不仅能够影响一个时代,而且对后世都有深远的意义。文学的这种影响既有文学作品的题材,立意,构思,艺术手法等等文学本身物质形态方面的,更重要的在于一种精神,一种思想的时空穿透力。《西游记》作为我国古典名著,神魔小说的杰出代表,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徇丽多彩的神魔世界,具有“虽述变幻恍惚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人魔皆有情,精魅亦通世故”的深刻涵义,而作为主角的孙悟空则寄托了作者的理想,穿越历史,在无论是社会上还是美学上都向人们传达着他的深远意义。

(一)社会现实意义

孙悟空从骨子里是向往自由和幸福生活的,他“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当他有了死亡的恐惧的时候,他便去求仙学道,学成

后为了防御强暴的敌人的侵略,为了保障自己的小王国的平安幸福生活,就练兵习武,加强军事力量,向东海龙王要了金箍棒,又到地府消了死籍。这都说明了孙悟空是不甘心在别人的统治下过悲惨生活的,从而采取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挣脱枷锁的道路,希望能从此无忧的生活下去。在现实中,孙悟空的这种要求正是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思想。孙悟空两次大闹天宫,不愿在玉皇大帝的统治管辖下过日子,最终破坏了蟠桃会,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仙丹,然后回到了自己的花果山,这一举动表现了孙悟空对所谓的统治者最高皇权,身份的藐视和讽刺,进一步凸显了他的反抗精神。他的反抗不是为了得到权利财富,而是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他想要的自由。他的反抗代表了当时封建社会里受到压迫的人民的心声,他们渴望推翻压在头上的封建主义大山,过上不受压迫和奴役的自由生活。观音菩萨曾对悟空说:“悟空,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听了这话,“行者心下顿悟”。他到底悟到了什么呢?就是悟到了菩萨妖精这在一念之差的道理。对他来说,能护法成功,便是神,不能成功,便是妖。在真假美猴王这几回中,六耳猕猴虽在形体和表现行为上与悟空一样,但他们的差别就在内心上,无所谓真假,一心向佛即是真,一念之差即为假。就像现实中的人的善恶一样,总在一念之间,走向光明便成善人,走向黑暗便成恶人。对生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死的恐惧和厌恶,是千百年来的人们都具有的生命意识。人们感叹生命的短暂,害怕岁月的流逝会带走自己,于是才有了古代帝王炼长生丹的一次次悲剧。但当这种乐生饿死的生命意识进入《西游记》以后,作者赋予了悟空人类的忧虑,他变成了这个载体,承载了人们对死的恐惧和反抗。在这部看似童话的著作中,孙悟空的形象正是以奇幻的形式塑造的人民心中可望而不可即的反抗形象,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对孙悟空,作者一方面用轻松的笔调刻画他机智,勇敢,风趣的性格和任何时候都不气馁的乐天精神,另一方面又对他的高傲和自大等性格缺点进行了揭露和讽刺,但总的是以褒扬为主的。这个描写使这个正面英雄人物富有人情味和真实感,让读者看到他的可亲可爱,最终使他成为了人们无法忘怀的成功文学形象。

(二)美学意义

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每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不仅能够影响一个时代,而且对后世都有深远的意义。在中国以往的艺术形象中,还没有一个能将动物性,

人性和神性如此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在神话志怪小说中,这个形象的出现,是一个重大收获;在中国叙事文学史上,这个人物的出现,是一个重大的发展;在世界浪漫文学史上,这个典型的出现,标志着一个重大的突破.《西游记》的成功得益于孙悟空形象的塑造,而孙悟空身上“最闪光”之处集中在“英雄性格”这一内在灵魂之上。这是作者理想在现实中的超越,是时代精神与社会现实碰撞的产物。孙悟空是动物性,人性和神性的统一。这个人物不是一个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人物,但是有着现实生活的依据。他本是一个天产的石猴,却生活在一个与人类相似的社会里,又曾先后进入过仙界和佛界。因此他既是猴又是人,还是神。动物性,人性和神性在他身上统一起来。作者就是紧扣这三点来写这个人物的。在描写他人性和神性的同时,从没离开这个人物的动物属性。他长得毛脸雷公嘴,罗圈腿,还有两片红屁股,即使变成庙宇,尾巴也变不掉,只好放在庙后当了旗杆,因此而被二郎神识破。不仅长相上,而且行为上也是只猴子,好动不好静。他说,就是把他栓柱子上,他还会爬上爬下,最怕坐禅。而他又具有常人喜怒哀乐种种感情。作为一个敢为理想献身的英雄,与人类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是一致的,而常人性格中的一些因素,在他身上也具备。如乐观幽默,争强好胜,自吹自擂,好戴高帽等,都很容易引发读者的亲切感,在他身上发现自己或身边之人。而他神通广大,手中一根一万三千五百斤重的定海神针金箍棒,善能降妖伏魔,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还有七十二般变化等,作者把一切所能想到的神通几乎都赋予了他。动物,人和神完美的结合到了这个文学典型身上,离开了任何一点,都不是孙悟空了。他身上具有的那种赋予人性美的英雄品格,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民群众的普通要求,美好愿望,理想追求。因而这神话外衣的内里或多或少的集中了人民群众自身的力量与智慧。

三.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

《西游记》穿越了历史的长河,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徇丽多彩。他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就是成功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孙悟空作为《西游记》第一主人公,其形象的塑造无疑最为成功。《西游记》中孙悟空神通广大,足智多谋,视皇权为无物,勇于造反,积极乐观,至情至性,反映了人类

本性的自由,亦因此人们习惯于把孙悟空看做一个喜剧形象,然而我认为孙悟空在《西游记》中的表现也在另一方面体现了他的悲剧色彩。

(一)被压五行山下的悲剧

被压五行山下是孙悟空性格的转变的关键,也是孙悟空由挑战世俗滑向妥协世俗甚至融入世俗的过渡过程。首先进入读者眼里的是孙悟空异常窘迫的情状:“尖嘴猴腮,火眼金睛。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薛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余多。还喜得眼睛转动,喉舌生和。语言虽利便,身体莫能那。”孙悟空对观音菩萨自陈:“我在此度日如年,更无一个相知来看我。”曾经战天斗地,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和现在被压五行山下,饱尝拘禁,孤寂的战败者对比何其鲜明!五百年的“可运呼吸之力,不得动摇”足以消磨孙悟空的斗志;五百年的度日如年,足以让他忏悔来世,反思今生;五百年的“饥餐铁丸,渴饮铜汁”足以让一个力图超越一切束缚,追求永恒自由的灵魂回归大地,皈依世俗。正如人类永恒之训语“每个人出生时都以为这天地是为他一人而存在的,当他发现自己错了的时候,他便开始长大了”。今孙悟空长大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接受世俗并且为世俗社会所吞噬,所改造的过程,即人格的异化过程。孙悟空从花果山的美猴王到五行山下孤寂神猴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一个不断坠入世俗力量的圈套过程,所谓的上界便是抛出一个又一个圈套,以诱骗的方式将孙悟空自由本真的性格逐渐消磨,异化。孙悟空闹东海,闯幽冥之后,被玉帝用怀柔政策招安,做了“弼马温”,接着第二次招安,换来“齐天大圣”的名号,最终被如来以诱骗的方式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为摆脱被压的不自由,为了恢复此前的自由之身,在力量的差距面前,除了妥协,别无他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痛苦的不是妥协,而是妥协后的清醒,是对当年自由天性的不断追念和对当前处境的哀叹。作者借孙悟空在屈服与战斗,生存与毁灭之间的矛盾,表达了人们的理想在面对现实时的无奈。理想愈大愈远,失望愈深愈重,孙悟空最终被压五行山下的结局,又何止失望而已。

(二)被迫取经的悲剧

在大闹天宫中孙悟空是叛逆的英雄,在西天取经路上他又是勇敢的斗士。多达十四年的取经途中花果山的美猴王,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却披上僧衣,成为唐

僧的徒弟,他无时不处于世俗的拘束和禁锢之中。被压在山下,压住了身子却压不住灵魂,而从山下出来保唐僧取经,对悟空来说,却是更深的一种束缚—思想上的束缚。取经路上,孙悟空降妖除魔保护唐僧,无数次因为打死恶人或妖精被唐僧惩罚甚至是赶走,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被唐僧所谓的慈悲为怀一次次误解,而且唐僧用“紧箍咒”完全控制了他,这便让我们悲从中来,天兵天将,玉帝老儿都奈何不得的齐天大圣,竟被手无缚鸡之力且又迂腐之极的唐僧给降住了。从这个时候起,孙悟空便开始真真正正的向他的悲剧性接近。悟空是取经得以成功的根本保障,但西天成佛并非他所求的目标。对悟空而言,花果山无疑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地方,是他心底深处永恒的故乡。所以悟空更多是将取经过程作为一种重获自由的手段,而不是为了达到提升道行修炼的目的。而在达成这个并非自己所愿的目标的同时,还要葬送很多原本是同类的性命,沦为上界帮凶而不自知,悟空已背叛了自己。大闹天宫与西天取经,完整的为我们展现悟空的悲剧命运,充满着一切藐视权威和等级的叛逆,却在后期保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中,变得思维行为都逐渐趋于人性化,理性化。在那漫长的路途中,可肯定的多在于他的执着,无畏,以及勇往直前。孙悟空的经历一方面说明了人生的理想在于奋斗,不懈的追求仅仅是一种自我慰藉罢了。努力过程的有意义和努力本身的无意义更显得孙悟空的可悲可叹。

(三)被封斗战胜佛的悲剧

最后到了西天,取了真经,孙悟空被封了佛,对于一心向佛之人,这是最高的奖赏,而对于孙悟空来说,却是最残酷的扼杀。过去那个顽劣,任性的悟空再也不会出现,记忆成佛,便晓知礼仪,收敛性情,只做一个正正经经的佛,不会再肆意妄为,不讲道理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悟空,已经庄重严肃了,他的叛逆,已经成了顺服。从开头到结尾,我们看着孙悟空成长,也看着他消亡。先是玉帝招安,后是如来招安。如来很强,招安之前先要让他服刑,所以就保唐僧西天取经,然后顺理成章封了佛。设圈套让悟空钻了进来。若是开始就封佛,怕是依了悟空的性子,加上弼马温的经历,他并不会乐意。不然他本事也有,又可长生不老,在花果山领着一帮小弟,逍遥自在的做他的齐天大圣岂不快哉?被迫放弃了自由的孙悟空需不怕牺牲,排除万难来执行他们的旨意,到头来锐气丧失,斗志泯灭,却被如来封为“南无斗战胜佛”,总算挤入了佛届最高领导集团,在总共

63把交椅中,坐上了第48把交椅,在佛的行列中“只得叨陪末座”,却又比观音等一切菩萨要靠前。定位于此,这对于原先最深恶痛疾等级制的他来说,到底是安慰还是讽刺?从无畏斗士到“南无斗战胜佛”。孙悟空头上再也没有了“紧箍”,其实他早已收起了“金箍棒”,高坐在莲台之上,跟着如来诵经念佛,再也不会为自由平等去拼搏格斗了,因为他走完了自己异化的全过程,“不能动弹,也不想动弹了。”哀莫大于心死。“斗战胜佛”与“齐天大圣”相比,多多少少失了些气势,失了些色彩。孙悟空在其苦难和痛苦所滋润过的人生之路上,他希望过,抗争过,无论先前的反叛多么激烈,但一切毕竟都已成为历史。那曾经的抗争此时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反叛最终走向了自己的对立面,并以实际行动认同和维护着他曾经极力反叛的东西,这是一种无法选择以至于无可奈何的认可,孙悟空最终按照神佛的意志改写了自己的人生。成了佛,失掉了一身性情,对于性情顽劣,追求自由的悟空来说是一种悲哀,更是一个令人心酸的悲剧。

结语

孙悟空天生是个崇尚自由,不受任何约束的自在之人,同时他又心高气傲,不甘平凡,争强好胜,易于冲动,也许在他的个性弱点中我们完全可以找到他与天宫为敌失败,并被对方在无形中消磨掉自我的原因,甚至可以将他的悲剧归结为自身的“过失”,但事实上“尽管人物性格在悲剧中越来越重要,但导致悲剧结局的决定性力量往往不是性格本身,而是原始形式或变化了的形式的命运”。

正与朱光潜所言:“悲剧之产生主要在于个人与社会力量抗战中的无能为力,这些社会力量虽然可以用因果关系去加以解释,但却像昔日盲目命运一样承重的压在人们头上。”在这层意义来看,孙悟空的悲剧性便延伸到人性的广阔领域,他的悲剧代表了全部人生的艰辛与悲凉。

参考文献

1《唐僧取经》唐卫寰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0年12月版

2《吴承恩小传》 苏兴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1年8月版

3《西游记及明清小说研究》 苏兴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年12月版 4《牛魔王佛门渊源考论》 陈洪 南开学报1992年2期

5《苦海与极乐》 李安纲著 东方出版社1995年10月版

6《西游记与中国政治》 萨孟武著 岳麓书社 1998年9月版

致谢词

本论文是在黄春枝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写论文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问题都得以解决。所以在此,我要当老师道一声:老师,谢谢您!!


相关内容

  • 201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 201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国产影视作品中孙悟空形象造型分析 作者姓名 指导老师 二级学院 专 业戏剧影视文学 学 号 ) 国产影视作品中孙悟空形象造型分析 摘 要 孙悟空是我国神魔小说<西游记>中最为经典的角色之一,国内外皆有许多根据小说<西游记>改编的影视作品. ...

  • 西游记孙悟空形象研究综述
  • 近十年来有关<西游记>孙悟空形象的研究综述 摘要:作为小说<西游记>的最主要角色,孙悟空的形象可谓深入人心.自小说诞生以来,各个时期的文人学者对其形象给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有着种种的看法.本文就近十年来把有关孙悟空形象的研究拟从悲剧性.宗教精神.文化说以及其意义说这四个方面进行归 ...

  • 浅析[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和艺术成就
  • [ 摘 要] < 西游记 > 是我 国四大名著之一 , 是 其 中唯 一 一 部 的 书 写 神 话 小说 ,小说 以 章 回 体 的 写作 形 式讲 述 了书 中主 人 公 不 畏 艰 险 求 取 真 经 的艰 险 历 程 . 文 章 中充 满 了魔 幻 色彩 , 内 容 精 彩 丰 ...

  • 14.美猴王教学设计
  • 七年级语文上册 < 美猴王>教学设计 设计人:王慧华 王全民 审核人:夏媛媛 时间:10月25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小说中塑造艺术形象的表现手法 (2)体会本文语言通俗,简洁,生动的特点. (3)培养学生初步文学欣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

  • 小学生[西游记]的读书心得
  • 小学生<西游记>的读书心得 <西游记>的读书心得1:初次看<西游记>是在六岁时,那时只觉得很好看,里面的人物活灵活现,情节曲折,使我回味无穷.后看<西游记>是在十岁时,那时已懂事了,明白这故事里的真道理了也更加欣赏这本书了.这本书的作者是吴承恩,他是明 ...

  • 观众喜欢孙悟空的文化心理分析
  • [作者简介] 电视剧<孙悟空>剧照孙悟空,在纸质文本<西游记>中只为少数文化人所熟知和喜欢,同名电视剧播出后,孙悟空走向大众,成为大众熟知和喜欢的人物.文化人喜欢孙悟空或许有许多艺术方面的原因,而大众心中却没有"艺术"的意识而只是喜欢――发自内心的喜欢,说 ...

  • 对_西游记_中孙悟空形象的解读
  • 对<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解读 李彦华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本科部,辽宁营口115000) 收稿日期:2008212220 作者简介:李彦华(19742 ) ,女,辽宁营口人,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研究. 摘 要<: 西游记>为我们虚构了一个神魔世界 ,孙悟空是作者在 ...

  • 西游记是我国第一部杰出的
  • 第三章 <西 游 记> <西游记>是我国第一部杰出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篇神话小说,它同<三国演义>.<水浒传>一样,也是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与作家个人创作才能相结合的产物,成书于明代中叶. 一.<西游记>的成书过程 西游的故事源于唐代高僧 ...

  • 品读[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人物形象
  • 题目:品读<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人物形象  内容摘要:<西游记>中的孙悟空颇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是全书中最吸引人的英雄人物.它是动物性.人性.神性完美结合的艺术典型.他热爱自由,勇于反抗:他见恶必除,除恶务尽,不畏艰险,有着顽强的斗志.他不趋炎附势.不畏神权.研究孙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