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关初中校本课程开发项目汇报材料

大力开发校本课程 努力创建特色学校

——虎关初中校本课程开发项目工作总结

为适应课程改革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二○○九年七月“甘肃省地方课程与课程示范建设项目”办批准,正式将虎关初中列为“甘肃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示范建设项目”学校。通过两年多扎实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与实效,现将本项目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校本教材开发的意义。

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能支撑育人环境,具有学校特色,能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实效性。开发出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材,能较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也为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提供了机会和条件,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教师参与学校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对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形成特色学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校本教材开发回顾。

我校自项目实施以来,开始着手于《伴我成长》的开发。两年来,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全体人员积极投身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1、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准备工作

⑴.成立校本教材开发组织机构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教育教学的副校长为负责人,教务处主任及部分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的校本教材开发小组。

⑵.确立校本课程目标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根据国家的规定、地方的规定以及学校的特点,由校长、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共同参与完成的。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是依据国家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性文件及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对学生的需求、对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进行合理的评估的基础上完成的。

对学校的办学目标与办学特色进行分析。这项分析我们是从学校的文化积淀、特色、今后的发展方向、以及校本课程的价值取向等方面进行的。

对教师业务专长和发展需求进行分析。这项分析我们是以学校校本开发的总体目标为依据,对所有任课教师的业务专长展开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发现,我校有一批艺术、体育、手工、学科业务专长的教师,他们对校本课程开发持有满腔热情,态度积极,并期望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使自己的业务专长得到发展和提高。

对学生学习需求和家长愿望的分析。为了获得学生对校本课程学习需求和家长愿望的信息,学校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和家长进行了校本课程学习需求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及家长对体育活动、微机操作、音乐特长、美术特长、学生实验操作等科目非常感兴趣。调查结果充分反映出学生和家长对开发校本课程持有极大的热情和积

极性,证明学生和家长对开设校本课程具有强烈的需求。

对学校周围环境和学校办学条件的分析。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校周围有千年名刹——亥姆寺和青龙寺,有虎狼雄关和西北小崆峒——莲花山,有少数民族风俗建筑——清真寺和拱北,有历史名人辛庆忌和近代名人牛载坤,有半坡文化遗址——春树遗址,有古老磨面工具——双轮磨,有申文吉麦秆贴画和莲花山、临夏花儿,还有手工制香基地——春树香庄等等,这些为我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场所。

通过分析,我们明确了我校的办学目标和特色,掌握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家长的愿望,摸清了教师的业务专长,把握了学校周围环境和学校的办学条件;觉得我们已具备了开发校本课程的前提和基础。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开发虎关文化资源,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普通中学新课程标准》对校本课程的要求,我们校本教材开发小组,确立了以虎关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内容的新课程开发目标,明确了校本教材开发的方向。

2、撰写《虎关初中校本课程开发项目实施方案》,确定校外课程资源开发范围,立足虎关乡,适当辐射周边。实地考察、收集地方单位资料、走访民间人士、查阅图书文档等,分门别类,科学采信。采用咨询、座谈、家访或走访等方法,多方沟通,寻找共识。以现有学科指导分类,挖掘资源。集思广益,确定开发名称为《伴我成长》。

3、撰写《伴我成长》校本课程纲要。新课改开始后,地方课程《甘肃地理》、《甘肃历史》进入了教学课堂,但仍然不能满足新课改下素

质教育的需求。针对这一情况。我校根据本校实际开发富有本地人文景观、民族风俗、艺术建筑的课程,就有了非常现实的意义。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已经深入人心,国家课程所传授的知识体系,远远不能满足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国家适时提出“三级课程”的主张,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体系三者结合。新世纪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实践能力是关键,实践能力是新世纪人才必备素质。因此,以身边最熟悉最接近的事来作为教育资源,让所有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不断地实践中逐步增强,就成了培养学生最有效的手段。

确定《伴我成长》课程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虎关初中的历史、发展和寄宿制项目、二期义教项目以及两免一补政策对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

(2)、从七年级入学教育着手,引导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懂得只有在制度约束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3)、引导学生,从了解居住地的山川风貌、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入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家乡风土人情的高尚情操。

(4)、通过了解虎关经济发展水平、民族文化差异,初步认识文化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通过努力学习科学文化改变命运的进取心。

(5)、培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逐步让学生认识人类和自然的关系,领悟人类的生活与身边的环境息息相关,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建立以科学为基础的价值观;

(6)、通过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文化、建筑艺术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理念,消除狭隘的民族优越感,树立多民族文化互补观念。

(7)、在实地考察、访问、体验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与专长,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设备,进行简单的操作,掌握简易设计与制作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计算机收集信息和分析整理。

(8)、追寻文化起源,了解远古人民的生活状况,培养思考、判断、应用与创造能力,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

(9)、融入生活,了解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树立为人民谋福利的大局意识。形成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增强公民意识和责任感,自觉服务社会。

4、开发校本教材《伴我成长》的具体过程

⑴.按照《伴我成长》教材纲要,安排教师撰写文章。 +⑵《伴我成长》分年级编写,具体结构框架如下。

七年级上——入学教育、传统文化

七年级下——了解家乡、爱我康乐

八年级上——秀美景色、迷人风光

八年级下——回汉风俗、特色独具

九年级(上)——社会实践、艺术辉煌

九年级(下)——追溯历史、源远流长

⑶.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

为了有效地将《伴我成长》应用于教学实践,最大的发挥校本教材的作用,我们组织教师编写了与课文相一致的配套教师用书,教师用书共有三册,分年级编写,以此拓展教师的知识面。

4、撰写阶段性工作总结,调整开发进程,解决开发中出现的问题,调整校本教材开发工作人员及其分工。撰写2010年校本课程开发计划,用计划指导工作。

三、《伴我成长》实施情况

教材开发出来后,如何实施就成了重点。为落实《伴我成长》的实施,开发小组根据课题开发与实施方案,全面推行实施计划。把校本课程纳入学校课程计划。采用教学和选修相结合的方式,每学年安排12个课时安排教师讲授,确定教学内容。其余部分让学生来选修,并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我们选择教学能力强、教学态度严谨、敬业精神好的学校骨干教师实施教学,及时总结经验,完成教材修订。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安排王宁、何晓菊、刘学平、席文鹏、马兰花、窦学琴、杨小龙、李洮乐、孙莉莉、康锁英、温玲娟、张来寿、马文林,在不同年级进行试讲。

2、根据试讲情况安排王宁、何晓菊、刘学平、席文鹏、马兰花、窦学琴、李洮乐、张来寿、马文林,撰写校本课程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论文。

3、要求老师撰写教案和制作课件。

4、修订教材。根据教师试讲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教材进行修订。

四、申报课题。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申请了两个省级课题:一是由康柏春负责的“人文景观、民族风俗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参加人有司永胜、黄黎明、高峰、张来寿、马文林、王宁、何晓菊、刘学平、席文鹏、马兰花、窦学琴、李洮乐等人;二是由司永胜负责的“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建设策略”,参加人有高 峰、桑惠明、窦学琴、李洮乐、魏 鹏。两个课题都撰写了课题申请书,开题报告,并且通过了教科所的认定,取得了批文。而且这两个课题都在有序的进行研究。

五、存在的困难和今后的打算

1.校本教材的开发在农村中学必须由校长亲自组织实施,才能保证开发经费和开发人员的落实,这就有必要提升学校领导对学校课程开发的认识。《伴我成长》教材的开发,学校几乎没有投入经费,全靠教师的热情和对工作的敬业精神完成的。而且后期投入人员很少,教材编排、审定工作进展极其缓慢。

2、校本教材的开发和两个课题的研究都需要大量的经费,由于我校两基攻坚债务沉重,无法挤出经费支持本项工作,故很多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请课题组予以支持。另外由于本学期我校人员调动,所有课题组成员都是满负荷工作量,对校本课

程开发和课题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3、尽管困难重重,为了学生的快乐成长,我们仍要一如既往的搞好学校课程建设工作。2011年9月,动员全体教师,集思广益、克服困难,成立20个兴趣小组,安排教师指导,要求每学期开展15次活动,最后由教师将兴趣小组活动内容写成课程纲要,最终形成校本教材。

虎关初中

2012年3月

大力开发校本课程 努力创建特色学校

——虎关初中校本课程开发项目工作总结

为适应课程改革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二○○九年七月“甘肃省地方课程与课程示范建设项目”办批准,正式将虎关初中列为“甘肃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示范建设项目”学校。通过两年多扎实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与实效,现将本项目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校本教材开发的意义。

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能支撑育人环境,具有学校特色,能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实效性。开发出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材,能较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也为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提供了机会和条件,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教师参与学校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对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形成特色学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校本教材开发回顾。

我校自项目实施以来,开始着手于《伴我成长》的开发。两年来,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全体人员积极投身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1、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准备工作

⑴.成立校本教材开发组织机构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教育教学的副校长为负责人,教务处主任及部分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的校本教材开发小组。

⑵.确立校本课程目标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根据国家的规定、地方的规定以及学校的特点,由校长、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共同参与完成的。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是依据国家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性文件及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对学生的需求、对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进行合理的评估的基础上完成的。

对学校的办学目标与办学特色进行分析。这项分析我们是从学校的文化积淀、特色、今后的发展方向、以及校本课程的价值取向等方面进行的。

对教师业务专长和发展需求进行分析。这项分析我们是以学校校本开发的总体目标为依据,对所有任课教师的业务专长展开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发现,我校有一批艺术、体育、手工、学科业务专长的教师,他们对校本课程开发持有满腔热情,态度积极,并期望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使自己的业务专长得到发展和提高。

对学生学习需求和家长愿望的分析。为了获得学生对校本课程学习需求和家长愿望的信息,学校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和家长进行了校本课程学习需求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及家长对体育活动、微机操作、音乐特长、美术特长、学生实验操作等科目非常感兴趣。调查结果充分反映出学生和家长对开发校本课程持有极大的热情和积

极性,证明学生和家长对开设校本课程具有强烈的需求。

对学校周围环境和学校办学条件的分析。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校周围有千年名刹——亥姆寺和青龙寺,有虎狼雄关和西北小崆峒——莲花山,有少数民族风俗建筑——清真寺和拱北,有历史名人辛庆忌和近代名人牛载坤,有半坡文化遗址——春树遗址,有古老磨面工具——双轮磨,有申文吉麦秆贴画和莲花山、临夏花儿,还有手工制香基地——春树香庄等等,这些为我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场所。

通过分析,我们明确了我校的办学目标和特色,掌握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家长的愿望,摸清了教师的业务专长,把握了学校周围环境和学校的办学条件;觉得我们已具备了开发校本课程的前提和基础。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开发虎关文化资源,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普通中学新课程标准》对校本课程的要求,我们校本教材开发小组,确立了以虎关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内容的新课程开发目标,明确了校本教材开发的方向。

2、撰写《虎关初中校本课程开发项目实施方案》,确定校外课程资源开发范围,立足虎关乡,适当辐射周边。实地考察、收集地方单位资料、走访民间人士、查阅图书文档等,分门别类,科学采信。采用咨询、座谈、家访或走访等方法,多方沟通,寻找共识。以现有学科指导分类,挖掘资源。集思广益,确定开发名称为《伴我成长》。

3、撰写《伴我成长》校本课程纲要。新课改开始后,地方课程《甘肃地理》、《甘肃历史》进入了教学课堂,但仍然不能满足新课改下素

质教育的需求。针对这一情况。我校根据本校实际开发富有本地人文景观、民族风俗、艺术建筑的课程,就有了非常现实的意义。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已经深入人心,国家课程所传授的知识体系,远远不能满足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国家适时提出“三级课程”的主张,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体系三者结合。新世纪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实践能力是关键,实践能力是新世纪人才必备素质。因此,以身边最熟悉最接近的事来作为教育资源,让所有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不断地实践中逐步增强,就成了培养学生最有效的手段。

确定《伴我成长》课程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虎关初中的历史、发展和寄宿制项目、二期义教项目以及两免一补政策对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

(2)、从七年级入学教育着手,引导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懂得只有在制度约束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3)、引导学生,从了解居住地的山川风貌、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入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家乡风土人情的高尚情操。

(4)、通过了解虎关经济发展水平、民族文化差异,初步认识文化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通过努力学习科学文化改变命运的进取心。

(5)、培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逐步让学生认识人类和自然的关系,领悟人类的生活与身边的环境息息相关,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建立以科学为基础的价值观;

(6)、通过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文化、建筑艺术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理念,消除狭隘的民族优越感,树立多民族文化互补观念。

(7)、在实地考察、访问、体验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与专长,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设备,进行简单的操作,掌握简易设计与制作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计算机收集信息和分析整理。

(8)、追寻文化起源,了解远古人民的生活状况,培养思考、判断、应用与创造能力,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

(9)、融入生活,了解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树立为人民谋福利的大局意识。形成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增强公民意识和责任感,自觉服务社会。

4、开发校本教材《伴我成长》的具体过程

⑴.按照《伴我成长》教材纲要,安排教师撰写文章。 +⑵《伴我成长》分年级编写,具体结构框架如下。

七年级上——入学教育、传统文化

七年级下——了解家乡、爱我康乐

八年级上——秀美景色、迷人风光

八年级下——回汉风俗、特色独具

九年级(上)——社会实践、艺术辉煌

九年级(下)——追溯历史、源远流长

⑶.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

为了有效地将《伴我成长》应用于教学实践,最大的发挥校本教材的作用,我们组织教师编写了与课文相一致的配套教师用书,教师用书共有三册,分年级编写,以此拓展教师的知识面。

4、撰写阶段性工作总结,调整开发进程,解决开发中出现的问题,调整校本教材开发工作人员及其分工。撰写2010年校本课程开发计划,用计划指导工作。

三、《伴我成长》实施情况

教材开发出来后,如何实施就成了重点。为落实《伴我成长》的实施,开发小组根据课题开发与实施方案,全面推行实施计划。把校本课程纳入学校课程计划。采用教学和选修相结合的方式,每学年安排12个课时安排教师讲授,确定教学内容。其余部分让学生来选修,并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我们选择教学能力强、教学态度严谨、敬业精神好的学校骨干教师实施教学,及时总结经验,完成教材修订。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安排王宁、何晓菊、刘学平、席文鹏、马兰花、窦学琴、杨小龙、李洮乐、孙莉莉、康锁英、温玲娟、张来寿、马文林,在不同年级进行试讲。

2、根据试讲情况安排王宁、何晓菊、刘学平、席文鹏、马兰花、窦学琴、李洮乐、张来寿、马文林,撰写校本课程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论文。

3、要求老师撰写教案和制作课件。

4、修订教材。根据教师试讲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教材进行修订。

四、申报课题。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申请了两个省级课题:一是由康柏春负责的“人文景观、民族风俗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参加人有司永胜、黄黎明、高峰、张来寿、马文林、王宁、何晓菊、刘学平、席文鹏、马兰花、窦学琴、李洮乐等人;二是由司永胜负责的“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建设策略”,参加人有高 峰、桑惠明、窦学琴、李洮乐、魏 鹏。两个课题都撰写了课题申请书,开题报告,并且通过了教科所的认定,取得了批文。而且这两个课题都在有序的进行研究。

五、存在的困难和今后的打算

1.校本教材的开发在农村中学必须由校长亲自组织实施,才能保证开发经费和开发人员的落实,这就有必要提升学校领导对学校课程开发的认识。《伴我成长》教材的开发,学校几乎没有投入经费,全靠教师的热情和对工作的敬业精神完成的。而且后期投入人员很少,教材编排、审定工作进展极其缓慢。

2、校本教材的开发和两个课题的研究都需要大量的经费,由于我校两基攻坚债务沉重,无法挤出经费支持本项工作,故很多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请课题组予以支持。另外由于本学期我校人员调动,所有课题组成员都是满负荷工作量,对校本课

程开发和课题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3、尽管困难重重,为了学生的快乐成长,我们仍要一如既往的搞好学校课程建设工作。2011年9月,动员全体教师,集思广益、克服困难,成立20个兴趣小组,安排教师指导,要求每学期开展15次活动,最后由教师将兴趣小组活动内容写成课程纲要,最终形成校本教材。

虎关初中

2012年3月


相关内容

  • 20130713田家炳初中语文课程基地建设汇报
  • 目 录 引 言 --------------------------- 2 1. 语文课程基地建设项目汇报材料------------- 3 2. 指导思想----------------------- 3 3. 组织机构----------------------- 3 4. 背景基础------ ...

  • 教研室初中学段迎接泰安市教育工作调研汇报材料
  • (初中学段)一年来,特别是新学期以来,肥城市教学研究室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泰安市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市教育局提出的工作重点,不断强化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争先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围绕"教学质量的全面发展.办学水平的均衡发展.教育体系的协调发展.教育管理的内涵发展.教 ...

  • 年课改工作汇报材料2013
  • 湟源县申中乡中心小学十年课改工作汇报材料 脚踏实地谋发展,课程改革绽新花--湟源县申中乡中心小学十年课改工作汇报提纲: 一.健全管理机构,保障课程改革有效开展.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课程执行能力. 三.抓实校本教研,优化师生教学行为方式. 四.抓好教育科研,提升教师新课程研究力. 五.开发校本 ...

  • 国培计划(1)1
  • 2010 年"国培计划"--海南省农村中学教师 远程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海南省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 中国教师研修网 为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 (教师[2010]4 号) ,落实<海南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计划实施 ...

  • 现代化评估标准
  • 附件 2: 连云港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评估细则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标 准 评估细则及评分标准 1.现代化办学理念表述清晰,内涵具 备注 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具有 办学 理念 5分 鲜明的办学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 量观和人才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 个性,强化人人成才 ...

  • 基础教育动态
  • 基础教育动态 [第五期] 石景山区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科 2011年5月31日 [课改与教学动态] ◆区教委行政视导进中学 5月4日下午,教委叶向红主任和于秀云副主任带队,携基础教育科.音乐体育等学科教研员分别前往京源学校和同文中学进行行政视导. 在京源学校,叶主任一行听了体育.舞蹈.美术等六节课,并 ...

  • 初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教研室工作计划
  • 明德初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教研室 工作计划 一 指导思想及主要工作: 本学期我校教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教育局的"坚持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核心工作",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主要做好教学质量管理.课堂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研工作 ...

  • 初中语文阅读校本开发方案
  • 初中语文阅读校本开发方案 目前,中职学校学生生源素质偏低,学习基础能力差,厌学现象严重,学生感到课听不进,作业不会做,学习难度大,少量学生已申请退学,还一大批学生正在学校混日子.近几年来,学生第二学期辍学率高,留不住学生,主要原因是学生学不进,感觉在职中学不到知识,没有长进.由此给我们提出了要求,必 ...

  •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 指导思想:   以上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总指导,以我校学校工作计划为主线,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整顿班级风气和学习风气,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意识。加强初中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加强高中生自强奋进的成才意识,促进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注重课改实践,探索德育新方法,用新理念和新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