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试卷与答案

A .《权利法案》 B .1787年宪法 C .《人权宣言》 D .《拿破仑法典》

高一历史必修一测试题 10.美国总统与英国国王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下面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A .都是国家元首 B .都是政府首脑 C .都由选举产生 D .都被规定有任期 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2009年1月20日,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手按《圣经》宣誓就职,根据美国《宪法》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第2条第1款规定,总统宣誓就职的誓词如下:“我谨庄严宣誓,我必忠实执行合众国五十三。”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总统职务,竭尽全力,恪守、维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根据美国民主制度的精神,总A .周王的亲族 B .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 统 C .周王的姻亲 D .商朝的王族和贵族 A .对《圣经》负责 B .对宪法负责 C .对各州负责 D .对国会负责 2.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为祭宗庙,要列侯酎金助祭,以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12.“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会议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法国1875年宪不好为借口,废列侯106人。(酎:zh òu ,酎金,古代诸侯向皇帝交纳的贡金,作祭祀法的这一条款仅以一票多数获得通过;1877年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但当年君主用。)这则材料说明了 派的一家报纸仍叫嚣“我们要把共和国共和派搞成连狗都不吃的烂泥巴”。这从根本上A .列侯献酎金的金子有问题 B .汉武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反映了 C .汉武帝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D .汉武帝贪财暴虐 A .君主派最终推翻了共和政体 B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非常艰难 3.“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C .恢复君主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D .共和制的确立不符合法国国情 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13.“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A .西汉郡国并行制度 B .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马克思这句话描述的是 C .元朝的行省制度 D .明朝的内阁制度 A. 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 B. 法兰西第一帝国 4.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C. 德意志帝国 D.意大利王国 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 14.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英国通过了《权利法案》、法国颁布了《人权宣言》、美国A .实行了分封制 B .实行了内阁制 C .设立了军机处 D .郡县制受到挑战 制定了1787年宪法。这说明了 5.史学界对雍正皇帝的评价不一,有人说他是个有作为的君主,还有人说他是一个暴A .以法律手段限制王权是这些国家革命的共同举措 君,无论怎样评价,他设置的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之B .以立法形式巩固革命成果是这些国家的相同手段 所以说它的设置使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是因为 C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得以普遍确立的相同途径 A .军机大臣都是皇帝亲信 B .军机处权压南书房 D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独掌政权的法律地位的认同 C .内阁名存实亡 D .军机大臣按皇帝旨意办事,军国大事由皇帝完全15.“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独断6.“她虽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她„„在文学、史学、科学、哲学、冲天。”该对联反映的是 艺术诸方面都独领风骚,而且还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的一切胚胎。”其中“她”指的是 A .西方列强的侵华暴行 B .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 A .古中国 B .古希腊 C .古印度 D .地中海 C .烟草传入中国后的盛况 D .西方列强在中国暴力殖民的情况 7.“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16.突出体现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局限性的是 了以‘个人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①《天朝田亩制度》 ②天京变乱 ③《资政新篇》 ④北伐失利 解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 C .①② D .①②③ A .强调了自然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B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17.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真是空前未C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 .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8.千百年来,罗马不仅指一段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更代表了一种宏伟而博大的精神。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一条约是 这种“精神”是指 A .《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A .深奥系统的哲学思想 B .建筑风格 18.《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C .追求知识、敢于冒险的民族精神 D .博大缜密的法律 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9.“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通过一个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确立了议会的最高权力,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这份文件是 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

1

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 .《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 .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 .《天津条约》和戊戌变法 D .《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19.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说:“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大家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 C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20.《重返五四现场》中记载“噩耗传来,有如当头一棒,天旋地转,青年学生尤为愤慨,以至演成1919年5月4日的北京示威运动。”文中所说的“噩耗”指

A .日本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 B .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C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D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21.如果班级举行历史知识竞赛,给你三个提示:周恩来、第一枪、建军节,你选择的相关历史事件应是

A .武昌起义 B .南昌起义 C .秋收起义 D .井冈山起义

22.2007年12月12日,“联众”公司在网上发布公告,推出大型红色民族网游《抗战》。其活动之一名为“全民抗日,反扫荡”,内容如下:日军将于12月13日12:00~16:00发动全城扫荡,特号召玩家共同击杀鬼子。你认为网上举行的这一活动的历史背景应为

A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B.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 C .1937年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 D.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3.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开始于

A .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B .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C .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 D .展开战略决战,解放东北全境 24.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发展到科学的阶级因素是

A .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B .资本主义弊端的日益暴露

C .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研究 D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工人阶级的觉醒 25.马克思说:“巴黎公社只不过是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这主要是说 A .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 B .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最初尝试 C .无产阶级夺权的时机只在巴黎成熟 D .巴黎公社的建立并不代表社会主义的实现 26.列宁在十月革命中颁布《土地法令》,该法令规定

A .没收地主土地归国家所有,给农民使用和经营 B.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个体所有 C .没收地主土地按市价出售 D.暂时保留封建土地所有制 27.“这一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新中国在废除了

2

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的旧制度后,充分体现民主原则,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的新型政治制度。”此制度是指

A .基层民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8.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 A .《共同纲领》封面 B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断

C .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 D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

29.对于推进基层民主、农村民主制度建设起重要作用的一部法律文献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B .《民事诉讼法》 C .《行政复议法》 D .《行政诉讼法》

30.中国在立法方面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的时期是

A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 .十年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新时期

31.二战结束后,顾维钧代表中国就提出香港何时收回的问题,丘吉尔说以后再说吧。而1997年香港却胜利的实现了回归。实现香港回归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B.“一国两制”政策的高明 C.英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D.英对香港统治的力不从心 32.中国领导人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最初动机是: A .解决香港问题 B .解决澳门问题 C .推动对外开放 D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33.建国初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基本内容包括 ①“另起炉灶”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③“一边倒” ④互不干涉内政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34.1955年在一次国际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能够改变这次会议航向的主要原因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反帝反霸的不结盟政策 C .“求同存异”的方针 D .维护联合国权威的原则 35.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

A .中苏关系走向缓和 B .中美关系走向缓和 C .中日关系走向缓和 D .中越关系走向缓和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3个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36.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材料二 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作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斯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像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材料三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按示例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努力。(示例:建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

(3) 依据材料三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4分)

37.(1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工人阶级应时刻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以乡村农民之胜利为根据。推翻反革命政权,而建立革命平民的民权的城市政府。

——《中共八七会议决议》

材料二 无论各党派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首先大家应该停止内战……冲破日寇蒋贼的万重压迫,勇敢地与苏维埃政府和东北各地抗日政府一起,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组织全中国统一的抗日联军。

——《中共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3

材料三 中共中央郑重向全国宣言:

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筹,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比较三则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有什么变化?(4分)

(2)导致共产党对国民党政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种政策的变化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共产党对国民党政策的变化又说明了什么问题?(6分)

38.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我们的宪法草案公布以后,将会得到全国人民的一致拥护,提高全国人民的积极性。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

——毛泽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讲话(1954年)

材料二 “文化大革命”期间,党和国家各界领导人、文化科学教育界知名人士,惨遭批斗、抄家和残酷的人身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造成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刘少奇的冤案也得到平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一中毛泽东的讲话为哪次会议的召开作了准备? 这次会议为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作出的贡献是什么? (6分)

(2)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后来得到平反昭雪。“被迫害致死”和“平反昭雪”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4分)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下面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ABBAD 6——10.BADAA 11——15.BBCBB 16——20.CCDAD 21——25.BCCDA 26——30.ADCAD 31——35.ADACB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3个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36.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1)努力: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民主革命思想并同改良派进行思想论战;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政权——中华民国等。(答出三点即可得3分) (2)变化:革命前认为皇帝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革命后破除了对皇帝的迷信。(3分)

(3)答案: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励着人们探究救国的新道路,这正是五四运动的产生的思想基础。(4分)

37.(1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变化:从武装斗争到提出与之合作抗日,再到接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指导。(4分)

(2)原因:日本加紧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2分)

作用:推动了全民族抗战的出现。(2分)

说明问题:中共制定政策以民族利益为重,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调整政策,推动了革命发展。(2分)

38.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1) 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分)

贡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分) (2)说明问题:“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破坏和践踏。(2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逐步恢复和健全。(2分)

4

A .《权利法案》 B .1787年宪法 C .《人权宣言》 D .《拿破仑法典》

高一历史必修一测试题 10.美国总统与英国国王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下面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A .都是国家元首 B .都是政府首脑 C .都由选举产生 D .都被规定有任期 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2009年1月20日,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手按《圣经》宣誓就职,根据美国《宪法》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第2条第1款规定,总统宣誓就职的誓词如下:“我谨庄严宣誓,我必忠实执行合众国五十三。”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总统职务,竭尽全力,恪守、维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根据美国民主制度的精神,总A .周王的亲族 B .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 统 C .周王的姻亲 D .商朝的王族和贵族 A .对《圣经》负责 B .对宪法负责 C .对各州负责 D .对国会负责 2.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为祭宗庙,要列侯酎金助祭,以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12.“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会议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法国1875年宪不好为借口,废列侯106人。(酎:zh òu ,酎金,古代诸侯向皇帝交纳的贡金,作祭祀法的这一条款仅以一票多数获得通过;1877年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但当年君主用。)这则材料说明了 派的一家报纸仍叫嚣“我们要把共和国共和派搞成连狗都不吃的烂泥巴”。这从根本上A .列侯献酎金的金子有问题 B .汉武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反映了 C .汉武帝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D .汉武帝贪财暴虐 A .君主派最终推翻了共和政体 B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非常艰难 3.“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C .恢复君主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D .共和制的确立不符合法国国情 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13.“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A .西汉郡国并行制度 B .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马克思这句话描述的是 C .元朝的行省制度 D .明朝的内阁制度 A. 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 B. 法兰西第一帝国 4.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C. 德意志帝国 D.意大利王国 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 14.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英国通过了《权利法案》、法国颁布了《人权宣言》、美国A .实行了分封制 B .实行了内阁制 C .设立了军机处 D .郡县制受到挑战 制定了1787年宪法。这说明了 5.史学界对雍正皇帝的评价不一,有人说他是个有作为的君主,还有人说他是一个暴A .以法律手段限制王权是这些国家革命的共同举措 君,无论怎样评价,他设置的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之B .以立法形式巩固革命成果是这些国家的相同手段 所以说它的设置使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是因为 C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得以普遍确立的相同途径 A .军机大臣都是皇帝亲信 B .军机处权压南书房 D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独掌政权的法律地位的认同 C .内阁名存实亡 D .军机大臣按皇帝旨意办事,军国大事由皇帝完全15.“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独断6.“她虽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她„„在文学、史学、科学、哲学、冲天。”该对联反映的是 艺术诸方面都独领风骚,而且还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的一切胚胎。”其中“她”指的是 A .西方列强的侵华暴行 B .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 A .古中国 B .古希腊 C .古印度 D .地中海 C .烟草传入中国后的盛况 D .西方列强在中国暴力殖民的情况 7.“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16.突出体现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局限性的是 了以‘个人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①《天朝田亩制度》 ②天京变乱 ③《资政新篇》 ④北伐失利 解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 C .①② D .①②③ A .强调了自然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B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17.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真是空前未C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 .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8.千百年来,罗马不仅指一段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更代表了一种宏伟而博大的精神。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一条约是 这种“精神”是指 A .《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A .深奥系统的哲学思想 B .建筑风格 18.《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C .追求知识、敢于冒险的民族精神 D .博大缜密的法律 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9.“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通过一个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确立了议会的最高权力,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这份文件是 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

1

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 .《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 .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 .《天津条约》和戊戌变法 D .《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19.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说:“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大家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 C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20.《重返五四现场》中记载“噩耗传来,有如当头一棒,天旋地转,青年学生尤为愤慨,以至演成1919年5月4日的北京示威运动。”文中所说的“噩耗”指

A .日本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 B .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C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D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21.如果班级举行历史知识竞赛,给你三个提示:周恩来、第一枪、建军节,你选择的相关历史事件应是

A .武昌起义 B .南昌起义 C .秋收起义 D .井冈山起义

22.2007年12月12日,“联众”公司在网上发布公告,推出大型红色民族网游《抗战》。其活动之一名为“全民抗日,反扫荡”,内容如下:日军将于12月13日12:00~16:00发动全城扫荡,特号召玩家共同击杀鬼子。你认为网上举行的这一活动的历史背景应为

A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B.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 C .1937年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 D.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3.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开始于

A .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B .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C .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 D .展开战略决战,解放东北全境 24.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发展到科学的阶级因素是

A .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B .资本主义弊端的日益暴露

C .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研究 D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工人阶级的觉醒 25.马克思说:“巴黎公社只不过是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这主要是说 A .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 B .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最初尝试 C .无产阶级夺权的时机只在巴黎成熟 D .巴黎公社的建立并不代表社会主义的实现 26.列宁在十月革命中颁布《土地法令》,该法令规定

A .没收地主土地归国家所有,给农民使用和经营 B.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个体所有 C .没收地主土地按市价出售 D.暂时保留封建土地所有制 27.“这一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新中国在废除了

2

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的旧制度后,充分体现民主原则,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的新型政治制度。”此制度是指

A .基层民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8.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 A .《共同纲领》封面 B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断

C .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 D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

29.对于推进基层民主、农村民主制度建设起重要作用的一部法律文献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B .《民事诉讼法》 C .《行政复议法》 D .《行政诉讼法》

30.中国在立法方面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的时期是

A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 .十年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新时期

31.二战结束后,顾维钧代表中国就提出香港何时收回的问题,丘吉尔说以后再说吧。而1997年香港却胜利的实现了回归。实现香港回归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B.“一国两制”政策的高明 C.英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D.英对香港统治的力不从心 32.中国领导人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最初动机是: A .解决香港问题 B .解决澳门问题 C .推动对外开放 D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33.建国初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基本内容包括 ①“另起炉灶”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③“一边倒” ④互不干涉内政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34.1955年在一次国际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能够改变这次会议航向的主要原因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反帝反霸的不结盟政策 C .“求同存异”的方针 D .维护联合国权威的原则 35.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

A .中苏关系走向缓和 B .中美关系走向缓和 C .中日关系走向缓和 D .中越关系走向缓和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3个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36.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材料二 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作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斯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像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材料三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按示例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努力。(示例:建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

(3) 依据材料三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4分)

37.(1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工人阶级应时刻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以乡村农民之胜利为根据。推翻反革命政权,而建立革命平民的民权的城市政府。

——《中共八七会议决议》

材料二 无论各党派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首先大家应该停止内战……冲破日寇蒋贼的万重压迫,勇敢地与苏维埃政府和东北各地抗日政府一起,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组织全中国统一的抗日联军。

——《中共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3

材料三 中共中央郑重向全国宣言:

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筹,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比较三则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有什么变化?(4分)

(2)导致共产党对国民党政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种政策的变化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共产党对国民党政策的变化又说明了什么问题?(6分)

38.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我们的宪法草案公布以后,将会得到全国人民的一致拥护,提高全国人民的积极性。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

——毛泽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讲话(1954年)

材料二 “文化大革命”期间,党和国家各界领导人、文化科学教育界知名人士,惨遭批斗、抄家和残酷的人身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造成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刘少奇的冤案也得到平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一中毛泽东的讲话为哪次会议的召开作了准备? 这次会议为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作出的贡献是什么? (6分)

(2)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后来得到平反昭雪。“被迫害致死”和“平反昭雪”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4分)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下面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ABBAD 6——10.BADAA 11——15.BBCBB 16——20.CCDAD 21——25.BCCDA 26——30.ADCAD 31——35.ADACB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3个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36.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1)努力: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民主革命思想并同改良派进行思想论战;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政权——中华民国等。(答出三点即可得3分) (2)变化:革命前认为皇帝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革命后破除了对皇帝的迷信。(3分)

(3)答案: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励着人们探究救国的新道路,这正是五四运动的产生的思想基础。(4分)

37.(1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变化:从武装斗争到提出与之合作抗日,再到接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指导。(4分)

(2)原因:日本加紧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2分)

作用:推动了全民族抗战的出现。(2分)

说明问题:中共制定政策以民族利益为重,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调整政策,推动了革命发展。(2分)

38.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1) 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分)

贡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分) (2)说明问题:“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破坏和践踏。(2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逐步恢复和健全。(2分)

4


相关内容

  • 高一数学必修3统计试卷及答案
  • 统计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 某学校为了了解高一年级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打算从高一年级2007名学生中抽取50名进行抽查,若采用下面的方法选取:先用简单随机抽样从2007人中剔除7人,剩下2000人再按系统抽样的方法进行,则每人入选的机会( ) A. ...

  • 高一必修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翰林学校2017-2018第一学年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选题)和第Ⅱ卷(主观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第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答方格内,每小题2分,共 60分) 1.我国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最终被王位世袭制所 ...

  • 高一地理试卷分析
  • 高一地理试卷分析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彭阳县第一中学 祁继章 本学期任教高一(1,2,13,14)班地理,第十一周学校组织了期中考试,地理结合学习情况考察了高一必修一前两单元的内容,题目设计了选择题和简答题两类.考试成绩统计如下表: 本次高一地理试题都是最基本的知识点,而且重点强 ...

  •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
  • 高一下学期语文周测一 班级: 姓名: 分数(总分46): 一.默写,每空1分.(16分) 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 , . 2.<蜀道难>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 .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 ...

  • 高一地理必修二期中考试试卷
  • 彭阳一中2012至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中期考试 高一地理试卷 班级__ 姓名__ 得分__ 注意:请在答案卷上作答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计60分) 1.下列哪个日期是"世界70亿人口日"( ) A. 1979年10月12日 C. 1999年10月12日 B. ...

  • 高一语文必修三补考试卷
  • 高一语文必修三补考试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注意: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基础知识(18分) 1.下列词语中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吮.血(shǔn) 恬.然(tián) 惘.然(wǎnɡ) 扪参. 历井(shēn) B.猿猱.(náo) 憔.悴(qiáo) 迁谪.(zhé) ...

  • 历史必修二第一次考试试卷及答案(专题一二)
  • 高一下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50分.注意: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铁犁牛耕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 A.商朝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2.史书记载,有先贤"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从此出 ...

  •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 沭阳银河学校高一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张正柏 一.试题评价 高一历史期中试卷紧扣教材及学考考点,试题难易接近于学考题难度,选择题分布较合理, 但第二单元的选择题较少,涵盖了必修三前四单元大部分知识点.侧 重 考 察 学 生的 识 记 以 及对 基 础 知 识 的 理 解.归 纳 .分 析 及 应 用 能 ...

  • 高一语文期中试题详解
  • 2006学年上学期杭州市萧山区六.八.九中期中联考 高一语文试题卷详细解答 命题人:曾良策 考生须知: 1.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学号.试场号和座位号. 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