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瓦松鲁枢元]阅读答案

蓝瓦松    鲁枢元

①我们现在的孩子,会确切地知道太平洋彼岸有一个美国人叫“奥巴马”,却不会知道自己祖父住过的老家的屋顶上,曾经生长着一种植物,叫“瓦松”。

②瓦松,在我的少年记忆中,曾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以至每当我听到这个字眼时,我的心、我的身体都会引发微微的悸颤,脑海里便会浮现出那古旧的老屋,黧黑的屋瓦,瓦垄间密密生长着的瓦松的丛林。那瓦松,在湛蓝的天空下晕染着一层蓝幽幽的光。

③那一年,我恍惚觉得是13岁。

④以前我从没有见过那么蓝的天,以后也再没有见过那么那么蓝的天。天被嵌在四合院灰褐色的屋瓦之中,像一泓落在荒漠砾石间的清潭,蓝得那么幽深、悠远。

⑤那是一个盛夏的中午,院子里静如冬季的子夜。只有我一个人没有睡午觉,痴痴地凝望着蓝天。天气炎热,有些困乏,没有着意去想什么,思绪反倒在虚空中弥漫。天空为什么如此蓝?蓝得不可捉摸,最终又蓝到哪里去?蓝天的外边又是什么天?被四合院的屋顶框起来的这块蓝天,似乎成了一个通向无限的洞穴,我只能坐在洞底仰望着蓝天,而无法向它迈出一步。我有生来第一次觉察到自己的渺小,渺小得可怜而且无奈。

⑥我在自己的无奈中发现,我又是那么强烈地向往着蓝天。这让我感到一丝悲哀。聪明的人们习惯于嘲笑“坐井观天”的蛤蟆。他们却体会不到,一只蛤蟆一旦醒悟了“井外有天”、天外还有天,自己却又不得不继续呆在井底的苦闷。

⑦此时,我的“井底”就是我们家的这个“杂物间”。那其实是小厨房旁边一个用树枝、席子搭成的棚子,里边堆满了已经没有用处,却又舍不得扔掉的破烂儿:漏底的脸盆、缺口的瓦罐、瘸腿的长凳、卷刃的铁锨、装枕头剩下的荞麦皮、过冬后撤下的旧棉絮。据说,当年王老五家开磨房时,那块地方原是他们家的茅厕。我把杂物堆进一个角落,拂去墙上的蛛网,扫净地面的灰尘,地面上还洒了些清水,杂物间变得清爽起来。“书案”是用一只锯掉了靠背的破椅子改造的,“书架”是由两个旧抽屉拼凑的,“书架”上已经搜罗了近二十本书,包括用过的语文课本。我总算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

⑧那一天,我就是坐在这个棚子下面,观望着蓝天、向往着蓝天的。蓝天离我太遥远。

⑨ 这时,我看到了房顶瓦垄间茁壮生长着的瓦松,茂密的针叶,坚挺地指向蓝天。贫瘠的瓦垄上没有人浇水,没有人施肥,甚至连起码的土壤都极为稀缺,有的只是烈日与暴雨、寒风与酷霜。然而,这些小生灵却不知在什么时候、由于什么原因飞到了房子上,它们比我更亲近蓝天。

⑩那饱含生命汁液的瓦松辉映着蓝天,通体闪烁着蓝光,荧荧惑惑的,像上苍的一种昭示。就从那一刻,我记住了这些天光下、屋顶上的生灵。

(11)长大以后,读书多了,才知道这“瓦松”原来也是在册在典的,新修《神农本草经》中说它属“景天科植物”,是“清热解毒”的良药。瓦松的药性为“酸、苦、寒”,这倒是十分贴近我童年岁月的贫寒、清苦、酸辛。富商巨贾、官宦权贵们的公馆、别墅上是不长瓦松的,现代都市的高楼大厦上也是不长瓦松的。瓦松,是属于那个过去时代古老城郭中那些下层贫民的。

(12)我记忆中的瓦松,总是蓝颜色的,在电火中闪现着荧荧蓝光。我的那些蓝瓦松,高高地蹲踞在蓝天下的瓦垄上,默默地俯视着我的那个小院、那条小街、那座古城,仿若上苍对于尘世的某种见证。

(13)随着时光的变迁,瓦松已在人们的视野中渐渐消失。1985年父亲得了肺癌,中医先生开出的处方中就有一味“瓦松”,药铺里买不到,而偌大一个省城几乎再也寻觅不到它的踪影。

(14) 岁月无情人有情。我始终眷恋着故乡的蓝瓦松,那渐行渐远的蓝瓦松,梦中的蓝瓦松。

(15) 从十二祖庙街的那个由早先厕所改造的杂屋间,到大学校园里的文学教授书房,也许已经有了天壤之别,但距离蓝天恐怕依然很远。蓝天,只是一个虚悬着的无限。聊以自慰的是,我毕竟向往着蓝天,毕竟向着通往蓝天的道路跋涉过。

(16)我不敢说我已经走出了“井底”,我只期望着,如果能像瓦松那样,走上屋顶,映一身蓝色的天光,也就无悔无怨了。

摘自2012年第4期《青年文摘》

15.完成下列表格,梳理作者将自己和瓦松所作的比较。(3分)

瓦松

①▲

少年生活、学习环境的极端简陋

药性为“酸、苦、寒”

②▲

③▲

向往蓝天  向着通往蓝天的道路跋涉

16.结合语境,欣赏下列语句的精彩之处。(4分)

(1)天被嵌在四合院灰褐色的屋瓦之中,像一泓落在荒漠砾石间的清潭,蓝得那么幽深、悠远。

(2)我看到了房顶瓦垄间茁壮生长着的瓦松,茂密的针叶,坚挺地指向蓝天。

17.联系全文,说说最后一段文字的含义和作用。(4分)

含义:                                    ▲                              (2分)

作用:                                    ▲                               (2分)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开篇,作者用现在孩子对“奥巴马”和“瓦松”熟悉程度的悬殊作比较,强调了瓦松在自己少年记忆中的深刻印象,顺理成章地引出了下文。

B.第⑦小节,作者一一列数“杂物间”的那些“破烂儿”,具体描写了“杂物间”的破旧程度,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我童年物质生活的贫乏。

C.(12)(14)小节,作者分别用“我记忆中的”“我的那些”“故乡的”“渐行渐远的”“梦中的”修饰瓦松,揭示了瓦松在自己心中的位置和对瓦松的眷恋。

D.文中多处写自己面对蓝天时的内心波澜,从无法接近高远天空时的卑微与恐惧,到醒悟自己是“井底之蛙”的无奈和可怜,最后为自己奋斗成教授而满足与自慰。

参考答案:

15.(3分)①生长环境的贫瘠和严酷;②童年岁月的贫寒、清苦、酸辛;③接近蓝天、辉映着蓝天(映一身蓝色的天光);

16.(4分)(1)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出四合院上空蓝天澄明而悠远的情状。(或: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荒漠砾石”比喻四合院的简陋,用“清潭”比喻天空,两相对比中,尤显得蓝天的澄明、悠远。)

(2)通过“茁壮”、“茂密”、“坚挺”等词表现出瓦松在贫瘠的环境下旺盛、坚韧的生命力;一个“指”字逼真形象地表现出瓦松对蓝天的亲近与渴望,刻画瓦松的精神追求,抒发自己对瓦松的喜爱和敬仰之情。

17.(4分)含义:自己的奋斗取得了一些成功,但尚未到达理想的境界,希望在追求理想的路上更努力地奋斗,取得更大的成就,就无愧于自己了。(只要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努力过,奋斗过,就无愧于自己)。

作用:照应前文,再次用瓦松为喻来表明自己的心迹,进一步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含义、作用各2分)

18.(3分)D

蓝瓦松    鲁枢元

①我们现在的孩子,会确切地知道太平洋彼岸有一个美国人叫“奥巴马”,却不会知道自己祖父住过的老家的屋顶上,曾经生长着一种植物,叫“瓦松”。

②瓦松,在我的少年记忆中,曾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以至每当我听到这个字眼时,我的心、我的身体都会引发微微的悸颤,脑海里便会浮现出那古旧的老屋,黧黑的屋瓦,瓦垄间密密生长着的瓦松的丛林。那瓦松,在湛蓝的天空下晕染着一层蓝幽幽的光。

③那一年,我恍惚觉得是13岁。

④以前我从没有见过那么蓝的天,以后也再没有见过那么那么蓝的天。天被嵌在四合院灰褐色的屋瓦之中,像一泓落在荒漠砾石间的清潭,蓝得那么幽深、悠远。

⑤那是一个盛夏的中午,院子里静如冬季的子夜。只有我一个人没有睡午觉,痴痴地凝望着蓝天。天气炎热,有些困乏,没有着意去想什么,思绪反倒在虚空中弥漫。天空为什么如此蓝?蓝得不可捉摸,最终又蓝到哪里去?蓝天的外边又是什么天?被四合院的屋顶框起来的这块蓝天,似乎成了一个通向无限的洞穴,我只能坐在洞底仰望着蓝天,而无法向它迈出一步。我有生来第一次觉察到自己的渺小,渺小得可怜而且无奈。

⑥我在自己的无奈中发现,我又是那么强烈地向往着蓝天。这让我感到一丝悲哀。聪明的人们习惯于嘲笑“坐井观天”的蛤蟆。他们却体会不到,一只蛤蟆一旦醒悟了“井外有天”、天外还有天,自己却又不得不继续呆在井底的苦闷。

⑦此时,我的“井底”就是我们家的这个“杂物间”。那其实是小厨房旁边一个用树枝、席子搭成的棚子,里边堆满了已经没有用处,却又舍不得扔掉的破烂儿:漏底的脸盆、缺口的瓦罐、瘸腿的长凳、卷刃的铁锨、装枕头剩下的荞麦皮、过冬后撤下的旧棉絮。据说,当年王老五家开磨房时,那块地方原是他们家的茅厕。我把杂物堆进一个角落,拂去墙上的蛛网,扫净地面的灰尘,地面上还洒了些清水,杂物间变得清爽起来。“书案”是用一只锯掉了靠背的破椅子改造的,“书架”是由两个旧抽屉拼凑的,“书架”上已经搜罗了近二十本书,包括用过的语文课本。我总算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

⑧那一天,我就是坐在这个棚子下面,观望着蓝天、向往着蓝天的。蓝天离我太遥远。

⑨ 这时,我看到了房顶瓦垄间茁壮生长着的瓦松,茂密的针叶,坚挺地指向蓝天。贫瘠的瓦垄上没有人浇水,没有人施肥,甚至连起码的土壤都极为稀缺,有的只是烈日与暴雨、寒风与酷霜。然而,这些小生灵却不知在什么时候、由于什么原因飞到了房子上,它们比我更亲近蓝天。

⑩那饱含生命汁液的瓦松辉映着蓝天,通体闪烁着蓝光,荧荧惑惑的,像上苍的一种昭示。就从那一刻,我记住了这些天光下、屋顶上的生灵。

(11)长大以后,读书多了,才知道这“瓦松”原来也是在册在典的,新修《神农本草经》中说它属“景天科植物”,是“清热解毒”的良药。瓦松的药性为“酸、苦、寒”,这倒是十分贴近我童年岁月的贫寒、清苦、酸辛。富商巨贾、官宦权贵们的公馆、别墅上是不长瓦松的,现代都市的高楼大厦上也是不长瓦松的。瓦松,是属于那个过去时代古老城郭中那些下层贫民的。

(12)我记忆中的瓦松,总是蓝颜色的,在电火中闪现着荧荧蓝光。我的那些蓝瓦松,高高地蹲踞在蓝天下的瓦垄上,默默地俯视着我的那个小院、那条小街、那座古城,仿若上苍对于尘世的某种见证。

(13)随着时光的变迁,瓦松已在人们的视野中渐渐消失。1985年父亲得了肺癌,中医先生开出的处方中就有一味“瓦松”,药铺里买不到,而偌大一个省城几乎再也寻觅不到它的踪影。

(14) 岁月无情人有情。我始终眷恋着故乡的蓝瓦松,那渐行渐远的蓝瓦松,梦中的蓝瓦松。

(15) 从十二祖庙街的那个由早先厕所改造的杂屋间,到大学校园里的文学教授书房,也许已经有了天壤之别,但距离蓝天恐怕依然很远。蓝天,只是一个虚悬着的无限。聊以自慰的是,我毕竟向往着蓝天,毕竟向着通往蓝天的道路跋涉过。

(16)我不敢说我已经走出了“井底”,我只期望着,如果能像瓦松那样,走上屋顶,映一身蓝色的天光,也就无悔无怨了。

摘自2012年第4期《青年文摘》

15.完成下列表格,梳理作者将自己和瓦松所作的比较。(3分)

瓦松

①▲

少年生活、学习环境的极端简陋

药性为“酸、苦、寒”

②▲

③▲

向往蓝天  向着通往蓝天的道路跋涉

16.结合语境,欣赏下列语句的精彩之处。(4分)

(1)天被嵌在四合院灰褐色的屋瓦之中,像一泓落在荒漠砾石间的清潭,蓝得那么幽深、悠远。

(2)我看到了房顶瓦垄间茁壮生长着的瓦松,茂密的针叶,坚挺地指向蓝天。

17.联系全文,说说最后一段文字的含义和作用。(4分)

含义:                                    ▲                              (2分)

作用:                                    ▲                               (2分)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开篇,作者用现在孩子对“奥巴马”和“瓦松”熟悉程度的悬殊作比较,强调了瓦松在自己少年记忆中的深刻印象,顺理成章地引出了下文。

B.第⑦小节,作者一一列数“杂物间”的那些“破烂儿”,具体描写了“杂物间”的破旧程度,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我童年物质生活的贫乏。

C.(12)(14)小节,作者分别用“我记忆中的”“我的那些”“故乡的”“渐行渐远的”“梦中的”修饰瓦松,揭示了瓦松在自己心中的位置和对瓦松的眷恋。

D.文中多处写自己面对蓝天时的内心波澜,从无法接近高远天空时的卑微与恐惧,到醒悟自己是“井底之蛙”的无奈和可怜,最后为自己奋斗成教授而满足与自慰。

参考答案:

15.(3分)①生长环境的贫瘠和严酷;②童年岁月的贫寒、清苦、酸辛;③接近蓝天、辉映着蓝天(映一身蓝色的天光);

16.(4分)(1)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出四合院上空蓝天澄明而悠远的情状。(或: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荒漠砾石”比喻四合院的简陋,用“清潭”比喻天空,两相对比中,尤显得蓝天的澄明、悠远。)

(2)通过“茁壮”、“茂密”、“坚挺”等词表现出瓦松在贫瘠的环境下旺盛、坚韧的生命力;一个“指”字逼真形象地表现出瓦松对蓝天的亲近与渴望,刻画瓦松的精神追求,抒发自己对瓦松的喜爱和敬仰之情。

17.(4分)含义:自己的奋斗取得了一些成功,但尚未到达理想的境界,希望在追求理想的路上更努力地奋斗,取得更大的成就,就无愧于自己了。(只要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努力过,奋斗过,就无愧于自己)。

作用:照应前文,再次用瓦松为喻来表明自己的心迹,进一步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含义、作用各2分)

18.(3分)D


相关内容

  • 2006年全国高考四川卷的阅卷感受
  • 2006年全国高考四川卷的阅卷感受 自贡蜀光中学 杜双 一.2006年四川卷的得分情况(阅卷场的抽样) 1.二卷难度系数:0﹒65(05年0﹒66) 二卷平均分77﹒99(05年78﹒81) 抽样最高分105分(05年101分) 2.II 卷各小题的得分情况 二.阅卷感受 对该套题的命制,专家和命题 ...

  • 语文古诗词赏析突破:意境赏析(学生)
  • 语文古诗词赏析突破:意境鉴赏 题型列举 古诗词意境鉴赏是中考语文中经常出现的考点之一,纵观历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这个考点的题目一般文字浅易,考生对考点也比较熟悉,但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考生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 ...

  •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赏析专题
  •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赏析专题(2011·滨州市) (一)古诗词鉴赏.(3分)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 ...

  • 古代诗歌对比鉴赏阅读
  • 古代诗歌对比鉴赏阅读 菊 仿佛看到农民起义军攻占长安,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赏析- 古代诗歌对比鉴赏阅读 古代诗歌对比鉴赏阅读 比较: 菊花 [唐]元稹 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

  • 咏物诗及赏析
  • 咏物诗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上阕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 ...

  • 四川成都高2014届高三(上)入学考试语文试题与答案
  • 四川成都高2014届高三(上)入学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 一 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闭塞(sè)    浸润(jìn)   沉疴(gě)    引吭高歌(háng) B.澄清(dèng)  觐见(jìn)   毗邻(pí)    擢发难 ...

  • 瓦松愈伤组织诱导研究
  • 瓦松愈伤组织诱导研究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瓦松愈伤组织诱导因素,建立瓦松愈伤组织培养方法.方法采用组织培养方法,比较不同外植体.pH .温度.植物生长物质种类及其配比对瓦松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在培养基 ...

  • 高中散文阅读
  • 散文阅读练习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报 秋(宗璞)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 ...

  • 收藏阳光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1-4题. 收藏阳光余继聪 ①深冬的早晨,太阳慢慢升高.收藏了一秋和将近一冬的阳光,漫山遍野的山茶花,路边篱笆下的海棠和梅花,都早熟了,全身暖洋洋的,等不及春天来到,就已经绽开了她们很阳光很美丽的笑脸.水牛和山羊都散卧在山坡上,收藏和反刍着阳光.大片的庄稼地安静地躺在阳光下,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