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谈判和两岸谈判的异同

国共谈判和两岸谈判的异同

政治谈判,都是以实力为基础。古今中外,概莫能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之间的谈判、两岸之间的谈判,也都遵循这个规律。

国民党在大陆时,国共两党代表着不同的敌对阶级。所以国共两党之间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谈判也是这个你死我活斗争中的一环。现在大陆和台湾,不再是代表的阶级不同,只是地区不同,而且有发展经济的共同利益。所以两岸谈判能够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 地主阶级,你可以、也能够消灭他。台湾人民,你只能以同胞兄弟来相待。

正文之前先讲一个小插曲。萧万长今年4月参加博鳌论坛2008年年会时,被安排坐在第一排。以前7次,萧都参加了,坐在第二或第三排。原因很明显。因为萧以前是在野,新近当选为台湾副领导人,即将拥有相当大的权力。

(上)以实力为基础的你死我活的前三次谈判

一、 抗日战争初的谈判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7年,国民党力量远比共产党大。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根本不承认苏区和红军,出兵围剿“匪区”,要彻底歼灭“赤匪”。但是没有得逞,苏区和红军始终存在着。 面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蚕食华北,全国人民抗日情绪日益高涨。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西安事变,要求停止内战、团结抗日。蒋介石被迫和共产党谈判。

当时国共两党实力相差悬殊。红军刚完成长征,革命力量损失百分之九十左右。国民党则掌握全国的资源。蒋介石想通过改编吃掉红军,要求毛泽东、朱德离开部队。谈判从1937年1月开始,在红军的编制、人数、指挥权等问题上争执不下。直到8月日军进攻上海,国民党的军队遭到严重失败,蒋介石迫切要求红军开赴抗日前线,才很快达成协议。双方商定: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编制4万5千人,并任命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取消苏维埃政府,陕甘宁特区改为陕甘宁边区,作为国民政府行政院的一个直辖行政区域;散布在南方十几个地方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编第四军,编制1万另3百人,归国民党第三战区指挥。

二、 抗战胜利后的重庆谈判

经过八年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已经拥有一亿人口、120万军队、和220万民兵。但和国民党相比,仍处于劣势。抗战胜利后,共产党同全国人民一样,希望能实现和平,建设国家。还曾设想,成立联合政府后,将共产党首脑机关从延安搬迁到苏北。

国民党消灭共产党的方针没有变,但是他的军队都在大后方,要调到和共产党作战前线,需要时间准

备。于是利用民心思和,邀请毛泽东到重庆来谈判。谈判期间,共产党坚持抗日根据地拥有独立主权,但同意交出南方的13个小根据地。国民党则坚持,除抗日战争爆发前即为共产党所占有的延安根据地保持不变外,其他地区一律收回,并要求将人民解放军纳入由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统一指挥。共产党拒绝把军队交给只有国民党控制的政府,只表示会对军队减员,并要求在建立真正民主的政府后才交出军队。最后签署了“双十协定”。“协定”主要内容有:

· 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以对话方式解决一切争端。

· 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三民主义。

· 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制定新宪法。

· 中国共产党承认蒋介石及南京国民政府对中国的合法领导地位。

国民党和谈是假,备战是真。在谈判刚开始时,国民党就将《剿匪手本》印发各部队。1946年1月国共实现停战。4月国民党部队就进攻四平,6月就发动全面内战。

三、 北京和平谈判

到1948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数量超过了国民党军队,国共力量对比倒了过来。毛泽东估计,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这时国民党提出举行国共和谈,企图利用和平谈判的手段,达到“划江而治”的目的,以便争取时间,卷土重来。共产党则提出八项条件作为进行和平谈判的基础。这八条是:㈠惩办战争罪犯;㈡废除伪宪法;㈢废除伪法统;㈣改编一切反动军队;㈤没收官僚资本;㈥改革土地制度;㈦废除卖国条约;㈧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接收国民党反动政府的一切权力。实质上是共产党想通过谈判要国民党投降。

1949年4月,国共双方代表在北平进行谈判,在八条的基础上几经修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但国民党政府拒绝签字。于是解放军强渡长江,解放大陆全境,国民党撤退到台湾岛。

四、 回顾历史,可以看出:

㈠国共两党始终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原因是所代表的阶级不同。

㈡谈判是整个斗争中的一环。弱势方要求谈判,希望谈判成功,取得生存发展的机会。强势方对谈判不积极,反正我可以用武力来达到目的。重庆谈判达成的协议,可以推翻。北平谈判开价太高,对方无法接受。只有1937年的谈判,大敌当前,抵抗侵略者的目标一致,所以能达成协议,协议也得到部分执行。 ㈢谈判中都想削弱对方。但在现实中没有得到的,在谈判中也得不到。

㈣谈判的内容、达成的协议都反映当时的实力对比。1937年红军和苏区都改名,并归国民党政府管辖。1945年,共产党承认蒋介石的领导,但解放军和解放区的隶属管辖都无法取得一致意见。1949年,共产党要改编国民党军队,接收国民党的政权机构。

甚至谈判的地点、时间都由强势方决定。

(下)国内的、平等的两岸谈判

一、 两岸谈判和以往三次国共谈判至少有以下不同:

㈠两岸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不再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㈡有共同的目标——发展经济。

㈢有海峡相隔,不可能像过去那样,谈不成就打,最多是不来往。打,很难打起来,但很容易不来往。 ㈣台湾领导人由人民直接选出。①不再是党政一体;②有任期,有政权轮替的问题。两岸的政党之间谈判不能代替政权之间谈判。

㈤过去只是两个政府,谁管辖谁的问题。现在出现了两个国家的问题。

二、 不管有多少不同,谈判以实力为基础的规律没有变。

现在海峡两岸的实力比较:

㈠台湾的面积仅为大陆的千分之三点六,人口不到百分之二,但人均GDP为大陆的8倍,生活水平、民主程度都比大陆高。

㈡大陆在国际上的影响远比台湾大。联合国1971年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现在和大陆建交的国家有170多个,和台湾仍有外交关系的只有二十来个,而且都是小国。国际公认:台湾不是一个主权国家。

㈢大陆的武力,能威慑阻止台独,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不足以解放台湾。

㈣大陆在台湾岛内的影响力很小。

㈤据民调,台湾人民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不到一半。

三、 海峡两岸谈判经历了几个阶段:

㈠两蒋时代,台湾虽然坚持一个中国,但采取和大陆“不妥协、不接触、不谈判”的方针。

㈡1992年,大陆和台湾通过交换意见,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九二共识”。在这“共识”的基础上,举行了两次会谈,解决一些事务性问题。

㈢1999年李登辉提出两国论,后来陈水扁推行台独,都破坏了谈判的基础,大陆只能不和台湾谈判。 ㈣今年3月,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当选台湾最高领导人。大陆和台湾都表示愿意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谈判。

四、 马英九对两岸谈判的目标和方针

㈠大陆经济快速发展。而台湾则停滞不前,主要原因是陈水扁阻碍两岸往来。马英九将经济问题放在首位,表示在他执政后要立即恢复两岸谈判,解决包机、旅游等问题,还提出了一些较远期的目标设想。 ㈡马英九的两岸谈判有前提。这前提是:“九二共识”就是“一中各表”。不“一中各表”就不谈。马英九的“一中各表”就是要求大陆不要否认中华民国。马英九忌讳“一个中国”、“国内”等,因为这

些词容易理解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㈢马英九说,“统不统一,可能有生之年都看不到,也不必为这着急,先把目前问题解决,让当下生活过得很好,这最重要。”并提出“不统、不独、不武”方针。

㈣在民进党的压力下,马英九曾说,台独也是台湾前途的选项;还要大陆在中华民国和台湾共和国两者之间来选择;国民党曾提出“台湾重返联合国”的公投。国民党内外有人要将中国国民党改名为台湾国民党。

五、 一个中国的内涵,或者怎样对待中华民国,是两岸间的最大争议。

怎样解决?笔者的管见是:

㈠在国际上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台湾的国际空间,只能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解决。

㈡在两岸间坚持“一国”和“平等”的原则。

只有平等,才能建立互信。有互信,才能协商统一。

①搁置争议。尽可能把争议搁置起来,解决迫切的问题。

②两岸谈判是一国内部的平等的谈判。这一国就是抽象的中国:中国北京政府和中国台北政府之间的谈判是平等的。称谓也是平等的,或者都用官方称呼,或者都不用官称。最好都不用官称,用XX部门、XX负责人。都不挂旗,但挂孙中山的像。在一个中国下,大陆和台湾平起平坐。但这仅限于两岸间,不适用于国际上。这样,大陆的让步较大,但不违背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样的让步也是由实力所决定的。大陆的总体实力比台湾大,而且大得多,但是隔了一个海峡,大陆对台湾岛内的影响力就很小。你不让步,人家不愿意和你谈。这样让步,有利于台湾对一个中国的认同,可以争取海峡的长久和平。

③一国两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都不被对方接受。一国可否取名中华共和国。“共和国”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英文)中的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的“人民”是因为建国初有不属于人民而被专政的阶级,中华民国的“民”是针对大清帝国的“帝”而来。共和国的含义就是国家和政府是公共的,应当为公共利益而努力。“公共”也有人民大众的意思。现在,“人民”和“民”就都显得多余了。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的基础上成立中华共和国。首都北京,副都台北。中央政府设在北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机构的基础上成立中华共和国的中央政府,在中华民国政府机构的基础上成立中华共和国中央政府的台湾分支机构。除了外交权外,台湾的其他权力都不变,中央不干预台湾内部事务。允许保留军队。台湾的正职,一般可在中央相应机构兼任副职。台湾派人参加中华共和国的驻外机构。一些国家可在台北设立领事馆。纯属台湾的外交事务的,由台湾决定;涉及两岸的,由双方协商决定;其他由大陆决定。

㈢争取台湾人民

①前三次国共谈判、解放大陆和收复香港主权,都是先以武力为后盾,或直接用武力完成了,然后再

做好人民群众的思想。但统一台湾,则先要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

②台湾实行了领导人直接选举,无法避免政党论替。台湾政党的论换,领导人的政策,都受台湾民意左右。

③两岸统一的重大举措,看来都要经过台湾全民公投通过,才能实施。

所以,

①大陆的涉台政策和措施要对台湾人民有好处,不能引起台湾人民的反感。

②马英九既然承认“九二共识”,就应将“不统”改为“不急统”、“促统”;就应改正陈水扁已经实施的一些台独措施;就应开放大陆的媒体等。这些都有利于台湾人民对“一个中国”的认同。 两岸的统一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就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

概括说:“文攻促统、武卫拒独”。

国共谈判和两岸谈判的异同

政治谈判,都是以实力为基础。古今中外,概莫能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之间的谈判、两岸之间的谈判,也都遵循这个规律。

国民党在大陆时,国共两党代表着不同的敌对阶级。所以国共两党之间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谈判也是这个你死我活斗争中的一环。现在大陆和台湾,不再是代表的阶级不同,只是地区不同,而且有发展经济的共同利益。所以两岸谈判能够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 地主阶级,你可以、也能够消灭他。台湾人民,你只能以同胞兄弟来相待。

正文之前先讲一个小插曲。萧万长今年4月参加博鳌论坛2008年年会时,被安排坐在第一排。以前7次,萧都参加了,坐在第二或第三排。原因很明显。因为萧以前是在野,新近当选为台湾副领导人,即将拥有相当大的权力。

(上)以实力为基础的你死我活的前三次谈判

一、 抗日战争初的谈判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7年,国民党力量远比共产党大。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根本不承认苏区和红军,出兵围剿“匪区”,要彻底歼灭“赤匪”。但是没有得逞,苏区和红军始终存在着。 面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蚕食华北,全国人民抗日情绪日益高涨。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西安事变,要求停止内战、团结抗日。蒋介石被迫和共产党谈判。

当时国共两党实力相差悬殊。红军刚完成长征,革命力量损失百分之九十左右。国民党则掌握全国的资源。蒋介石想通过改编吃掉红军,要求毛泽东、朱德离开部队。谈判从1937年1月开始,在红军的编制、人数、指挥权等问题上争执不下。直到8月日军进攻上海,国民党的军队遭到严重失败,蒋介石迫切要求红军开赴抗日前线,才很快达成协议。双方商定: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编制4万5千人,并任命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取消苏维埃政府,陕甘宁特区改为陕甘宁边区,作为国民政府行政院的一个直辖行政区域;散布在南方十几个地方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编第四军,编制1万另3百人,归国民党第三战区指挥。

二、 抗战胜利后的重庆谈判

经过八年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已经拥有一亿人口、120万军队、和220万民兵。但和国民党相比,仍处于劣势。抗战胜利后,共产党同全国人民一样,希望能实现和平,建设国家。还曾设想,成立联合政府后,将共产党首脑机关从延安搬迁到苏北。

国民党消灭共产党的方针没有变,但是他的军队都在大后方,要调到和共产党作战前线,需要时间准

备。于是利用民心思和,邀请毛泽东到重庆来谈判。谈判期间,共产党坚持抗日根据地拥有独立主权,但同意交出南方的13个小根据地。国民党则坚持,除抗日战争爆发前即为共产党所占有的延安根据地保持不变外,其他地区一律收回,并要求将人民解放军纳入由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统一指挥。共产党拒绝把军队交给只有国民党控制的政府,只表示会对军队减员,并要求在建立真正民主的政府后才交出军队。最后签署了“双十协定”。“协定”主要内容有:

· 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以对话方式解决一切争端。

· 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三民主义。

· 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制定新宪法。

· 中国共产党承认蒋介石及南京国民政府对中国的合法领导地位。

国民党和谈是假,备战是真。在谈判刚开始时,国民党就将《剿匪手本》印发各部队。1946年1月国共实现停战。4月国民党部队就进攻四平,6月就发动全面内战。

三、 北京和平谈判

到1948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数量超过了国民党军队,国共力量对比倒了过来。毛泽东估计,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这时国民党提出举行国共和谈,企图利用和平谈判的手段,达到“划江而治”的目的,以便争取时间,卷土重来。共产党则提出八项条件作为进行和平谈判的基础。这八条是:㈠惩办战争罪犯;㈡废除伪宪法;㈢废除伪法统;㈣改编一切反动军队;㈤没收官僚资本;㈥改革土地制度;㈦废除卖国条约;㈧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接收国民党反动政府的一切权力。实质上是共产党想通过谈判要国民党投降。

1949年4月,国共双方代表在北平进行谈判,在八条的基础上几经修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但国民党政府拒绝签字。于是解放军强渡长江,解放大陆全境,国民党撤退到台湾岛。

四、 回顾历史,可以看出:

㈠国共两党始终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原因是所代表的阶级不同。

㈡谈判是整个斗争中的一环。弱势方要求谈判,希望谈判成功,取得生存发展的机会。强势方对谈判不积极,反正我可以用武力来达到目的。重庆谈判达成的协议,可以推翻。北平谈判开价太高,对方无法接受。只有1937年的谈判,大敌当前,抵抗侵略者的目标一致,所以能达成协议,协议也得到部分执行。 ㈢谈判中都想削弱对方。但在现实中没有得到的,在谈判中也得不到。

㈣谈判的内容、达成的协议都反映当时的实力对比。1937年红军和苏区都改名,并归国民党政府管辖。1945年,共产党承认蒋介石的领导,但解放军和解放区的隶属管辖都无法取得一致意见。1949年,共产党要改编国民党军队,接收国民党的政权机构。

甚至谈判的地点、时间都由强势方决定。

(下)国内的、平等的两岸谈判

一、 两岸谈判和以往三次国共谈判至少有以下不同:

㈠两岸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不再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㈡有共同的目标——发展经济。

㈢有海峡相隔,不可能像过去那样,谈不成就打,最多是不来往。打,很难打起来,但很容易不来往。 ㈣台湾领导人由人民直接选出。①不再是党政一体;②有任期,有政权轮替的问题。两岸的政党之间谈判不能代替政权之间谈判。

㈤过去只是两个政府,谁管辖谁的问题。现在出现了两个国家的问题。

二、 不管有多少不同,谈判以实力为基础的规律没有变。

现在海峡两岸的实力比较:

㈠台湾的面积仅为大陆的千分之三点六,人口不到百分之二,但人均GDP为大陆的8倍,生活水平、民主程度都比大陆高。

㈡大陆在国际上的影响远比台湾大。联合国1971年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现在和大陆建交的国家有170多个,和台湾仍有外交关系的只有二十来个,而且都是小国。国际公认:台湾不是一个主权国家。

㈢大陆的武力,能威慑阻止台独,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不足以解放台湾。

㈣大陆在台湾岛内的影响力很小。

㈤据民调,台湾人民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不到一半。

三、 海峡两岸谈判经历了几个阶段:

㈠两蒋时代,台湾虽然坚持一个中国,但采取和大陆“不妥协、不接触、不谈判”的方针。

㈡1992年,大陆和台湾通过交换意见,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九二共识”。在这“共识”的基础上,举行了两次会谈,解决一些事务性问题。

㈢1999年李登辉提出两国论,后来陈水扁推行台独,都破坏了谈判的基础,大陆只能不和台湾谈判。 ㈣今年3月,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当选台湾最高领导人。大陆和台湾都表示愿意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谈判。

四、 马英九对两岸谈判的目标和方针

㈠大陆经济快速发展。而台湾则停滞不前,主要原因是陈水扁阻碍两岸往来。马英九将经济问题放在首位,表示在他执政后要立即恢复两岸谈判,解决包机、旅游等问题,还提出了一些较远期的目标设想。 ㈡马英九的两岸谈判有前提。这前提是:“九二共识”就是“一中各表”。不“一中各表”就不谈。马英九的“一中各表”就是要求大陆不要否认中华民国。马英九忌讳“一个中国”、“国内”等,因为这

些词容易理解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㈢马英九说,“统不统一,可能有生之年都看不到,也不必为这着急,先把目前问题解决,让当下生活过得很好,这最重要。”并提出“不统、不独、不武”方针。

㈣在民进党的压力下,马英九曾说,台独也是台湾前途的选项;还要大陆在中华民国和台湾共和国两者之间来选择;国民党曾提出“台湾重返联合国”的公投。国民党内外有人要将中国国民党改名为台湾国民党。

五、 一个中国的内涵,或者怎样对待中华民国,是两岸间的最大争议。

怎样解决?笔者的管见是:

㈠在国际上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台湾的国际空间,只能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解决。

㈡在两岸间坚持“一国”和“平等”的原则。

只有平等,才能建立互信。有互信,才能协商统一。

①搁置争议。尽可能把争议搁置起来,解决迫切的问题。

②两岸谈判是一国内部的平等的谈判。这一国就是抽象的中国:中国北京政府和中国台北政府之间的谈判是平等的。称谓也是平等的,或者都用官方称呼,或者都不用官称。最好都不用官称,用XX部门、XX负责人。都不挂旗,但挂孙中山的像。在一个中国下,大陆和台湾平起平坐。但这仅限于两岸间,不适用于国际上。这样,大陆的让步较大,但不违背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样的让步也是由实力所决定的。大陆的总体实力比台湾大,而且大得多,但是隔了一个海峡,大陆对台湾岛内的影响力就很小。你不让步,人家不愿意和你谈。这样让步,有利于台湾对一个中国的认同,可以争取海峡的长久和平。

③一国两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都不被对方接受。一国可否取名中华共和国。“共和国”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英文)中的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的“人民”是因为建国初有不属于人民而被专政的阶级,中华民国的“民”是针对大清帝国的“帝”而来。共和国的含义就是国家和政府是公共的,应当为公共利益而努力。“公共”也有人民大众的意思。现在,“人民”和“民”就都显得多余了。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的基础上成立中华共和国。首都北京,副都台北。中央政府设在北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机构的基础上成立中华共和国的中央政府,在中华民国政府机构的基础上成立中华共和国中央政府的台湾分支机构。除了外交权外,台湾的其他权力都不变,中央不干预台湾内部事务。允许保留军队。台湾的正职,一般可在中央相应机构兼任副职。台湾派人参加中华共和国的驻外机构。一些国家可在台北设立领事馆。纯属台湾的外交事务的,由台湾决定;涉及两岸的,由双方协商决定;其他由大陆决定。

㈢争取台湾人民

①前三次国共谈判、解放大陆和收复香港主权,都是先以武力为后盾,或直接用武力完成了,然后再

做好人民群众的思想。但统一台湾,则先要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

②台湾实行了领导人直接选举,无法避免政党论替。台湾政党的论换,领导人的政策,都受台湾民意左右。

③两岸统一的重大举措,看来都要经过台湾全民公投通过,才能实施。

所以,

①大陆的涉台政策和措施要对台湾人民有好处,不能引起台湾人民的反感。

②马英九既然承认“九二共识”,就应将“不统”改为“不急统”、“促统”;就应改正陈水扁已经实施的一些台独措施;就应开放大陆的媒体等。这些都有利于台湾人民对“一个中国”的认同。 两岸的统一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就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

概括说:“文攻促统、武卫拒独”。


相关内容

  • 祖国统一大业教案
  •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1997年和1999年中国发生了哪两件性质相同的大事?分别发生在哪一天? (引导学生回答)1997年7月1日的香港回归及1999年12月20日的澳门回归. (进一步置疑)那么,香港.澳门是怎样回到祖国的怀抱?海峡两岸的关系又是如何?祖国统一大业能否实现? 今天我们来 ...

  • 2013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五
  • 专题五:台湾问题与国共关系 一.我国不同时期的对台湾地区的管辖措施: (1)三国时,吴国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夷洲同内地的联系. (2)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台湾正式隶属中央政权. (3)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进驻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加强了两 ...

  •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国共两党的关系发展历程高考历史岳麓版
  •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四:国共两党的发展历程及两党关系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专题复习四:国共两党的发展历程及两党关系 二. 重点.难点 1. 重点: 国民党的建立.发展及其性质的变化:国民党"一大":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及其评价:国民党政治纲领的演变及其影响: ...

  • 第22课 全面内战的爆发(教学设计)
  • 2015年安外西区历史公开课教案 第22课 全面内战的爆发 初二(4)班 2015.12.25 安庆市外国语学校(西区) 徐洪其 (备课组成员:项会会 吴榕榕 杨春 徐洪其 王昌良) 第 教材分析 22课 全面内战的爆发 授课人:徐洪其 2015年12月25日上午第二节 抗战胜利后,中国向何处去?在 ...

  • 两岸关系新形势新变化
  • 由于台湾新执政当局拒绝承认"九二共识".不认同两岸同属一中,使得持续8年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良好势头受到严重冲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遭到损毁,两岸同胞尤其是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 两会协商机制被迫中断 2016年的5月20日,是台湾政治发展的转捩点,也是两岸关系的重要转折点 ...

  • 海峡两岸关系
  • 论两岸政治关系的发展模式 两岸关系自2008年3月出现历史转变以来,在复杂的两岸环境和条件下,台湾于2008年10月出现政治转变,以两岸互以对岸的领土归属于自己为标志,两岸形成"同一个中国的主权和领土的政治对立"的政治关系.这是探讨两岸政治关系发展方向的基础条件. 两岸政治关系的 ...

  • 解放战争的胜利
  • 八年级历史上册 复习学案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编写人:韩明霞(610557)审核人: 班级: 姓名: [课前预习]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单元知识网络] 一.争取民主和平阶段:重庆谈判 1.背景: . 2.原因(目的):蒋介石:为了 中共: . 3.时间: . 4.中共谈判代表: ...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1.分封制 (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目的:巩固统治. (3)分封对象:同姓亲族是分 ...

  • 对台关系的演变
  • 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对台政策的演变 李和平 (福建省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宁德355000) 摘要: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进行了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与探索.尽管所处时代不同,但他们提出的对台方针政策不仅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