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教案及教学反思..

7.5摩擦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3)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4)知道摩擦力的利与弊

1.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2)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重点: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难点: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教具、学具:木板、物理小车、棉布、手巾、刻度尺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滑行时,无论道路多么光滑,总会慢慢停下,为什么?(受地面摩擦力)讨论认识: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接触面间就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二.新课教学

(一)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或相对运动时,产生一个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摩擦力。

提问: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日常生活中知道:推箱子,箱子越重,用的推力越大。地面越粗糙,用的推力

越大,可见: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1)接触面所受的压力(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用下面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图甲 图乙 图丙

(二)图甲和图乙实验表明: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有关,并且,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图甲和图丙实验表明: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可用公式:f=uF f表示摩擦力(N) u由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决定 F表示压力(N) 利的方面:例如,鞋与地面间的摩擦

(三)摩擦的利与弊

弊的方面:例如,机器部件间的摩擦

(四)增大摩擦的方法:

1.增大压力 2.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五)、减小摩擦的方法:

1.减小压力 2.增加润滑油 3.安装滚动轴承 4.压缩空气或电磁场使接触面分离

注意:滚动摩擦远远小于滑动摩擦

三.小结。

四.练习:课后练习

五.作业:《五三》知识清单全练、基础闯关全练

《摩擦力》一课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考虑到科学探究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基础上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假设猜想、设计实验师生共同探究。先由教师演示然后再由学生小组进行探究最后形成结论。然而通过教学过程发现学生的设计和操作能力已超出我的估计,只要引导得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全能够完成实验和探究过程。在后来给其他班上课时我没有再演示而让学生小组完成全部探究过程竟然收到更佳效果,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热情更加高涨。这我又联想到在前面一章的复习中我尝试让学生依据课本上的章节提示问题和黑板上的补充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效果竟比通常由老师引导复习要好得多。由此我想在日常的教学中可能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太多而不敢过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从而制约了学生的进步与创新。现在是该“放手”的时候了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走得更好。

7.5摩擦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3)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4)知道摩擦力的利与弊

1.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2)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重点: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难点: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教具、学具:木板、物理小车、棉布、手巾、刻度尺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滑行时,无论道路多么光滑,总会慢慢停下,为什么?(受地面摩擦力)讨论认识: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接触面间就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二.新课教学

(一)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或相对运动时,产生一个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摩擦力。

提问: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日常生活中知道:推箱子,箱子越重,用的推力越大。地面越粗糙,用的推力

越大,可见: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1)接触面所受的压力(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用下面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图甲 图乙 图丙

(二)图甲和图乙实验表明: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有关,并且,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图甲和图丙实验表明: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可用公式:f=uF f表示摩擦力(N) u由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决定 F表示压力(N) 利的方面:例如,鞋与地面间的摩擦

(三)摩擦的利与弊

弊的方面:例如,机器部件间的摩擦

(四)增大摩擦的方法:

1.增大压力 2.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五)、减小摩擦的方法:

1.减小压力 2.增加润滑油 3.安装滚动轴承 4.压缩空气或电磁场使接触面分离

注意:滚动摩擦远远小于滑动摩擦

三.小结。

四.练习:课后练习

五.作业:《五三》知识清单全练、基础闯关全练

《摩擦力》一课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考虑到科学探究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基础上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假设猜想、设计实验师生共同探究。先由教师演示然后再由学生小组进行探究最后形成结论。然而通过教学过程发现学生的设计和操作能力已超出我的估计,只要引导得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全能够完成实验和探究过程。在后来给其他班上课时我没有再演示而让学生小组完成全部探究过程竟然收到更佳效果,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热情更加高涨。这我又联想到在前面一章的复习中我尝试让学生依据课本上的章节提示问题和黑板上的补充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效果竟比通常由老师引导复习要好得多。由此我想在日常的教学中可能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太多而不敢过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从而制约了学生的进步与创新。现在是该“放手”的时候了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走得更好。


相关内容

  • 教科版五年纪科学上册教案电子
  • 教 课 题 案 周 节:1-1--1 1.1.种子发芽实验(一) 授课时间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教学目标 重.难点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 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 ...

  • 摩擦力公开课教案
  • 第三节 摩擦力 一.教材分析 摩擦力是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它既是本章的重点,又是以后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物体平衡.动量.能量等知识的基础.因此,学生对该内容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许多力学问题的解决.本节课的重点是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本人在设计中对教材进行了 ...

  •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教案
  •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教案 东洲小学 吴文笏 第一课时 一,复习内容: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课本 (一)生物与环境 (二)光 (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四)运动和力 二,复习目标: 要切实完成经历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和切实掌握相关的科学概念这两个双重任务,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采用行之有效的教 ...

  • 2017四川教师招聘小学科学教案:[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 2017四川教师招聘小学科学教案:<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试讲教案包含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 ...

  • 中学教研室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作思路
  •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中学教研室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作思路 按照学校的三年规划和市教研所和**教育中心的各项工作部署,为进一步丰厚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2013-2014-1学期,教研室以务实的工作作风,确立了明晰的工作思路与工作重点,以和谐,稳定为基础,以学 ...

  • 汽车文化概论教案6
  • 第一节 汽车材料 教学导入: 汽车材料是制造汽车和汽车所用各种材料的总称.为了满足人们对汽车环保性.节能性.安全性.舒适性越来越高的需求,汽车材料正在发生变化,在降低油耗.减少排放的诸多措施中,降低汽车的质量已越来越得到汽车行业的重视,资料柜表明,车中减轻10%,课节省燃油3%--7%,为了降低汽车 ...

  • [教育反思与案例及论文编写指导]作业
  • 1.什么是教育反思?教育反思的内容包括有哪些? 教育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以自己的教育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和总结. 教育反思的内容: 一.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点 二.写教育教学中不足.失败之处 三.记录整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记录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和记 ...

  •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 教科版 五年级 科学 上册 目 录 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实验(一) 2.种子发芽实验(二)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4.蚯蚓的选择 5.食物链和食物网 6.做一个生态瓶 7.改变生态瓶 8.维护生态平衡 光 1.光和影 2.阳光下的影子 3.光是怎样传播的 4.光的反射 5.光与热 6.怎样得到更 ...

  • 摩擦力教案1
  • 教案 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班级:物理08-1 学号:[1**********] 姓名:尼加提 第十三章 第三节 摩擦力 九年级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教材内容 [1]摩擦力 [2]探究实验: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科学世界:摩擦与我们 2.教材内容的特点 [1]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