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教案1

教案

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班级:物理08-1 学号:[1**********]

姓名:尼加提

第十三章

第三节

摩擦力

九年级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教材内容

〔1〕摩擦力

〔2〕探究实验: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科学世界:摩擦与我们

2.教材内容的特点

〔1〕探究性

虽然摩擦现象我们并不陌生,但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我

们却并不熟悉,这留给我们一定的探究空间.

〔2〕实用性

教材最后用较大篇幅讲述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与我们

的生活密切相关.

3.教材内容的前后关联性

《摩擦力》安排在这个位置研究,既可以和《重力》、《弹力》相对比,

加深学生对力的认识,又为下一步“从物理走向社会”研究《简单机

械》奠定基础

〔二〕教学对象分析

1.通过八年级物理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及物理研究方

法.

2.学生已掌握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和二力平衡的有关技能和知识

3.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且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

有关这方面的生活体验.

〔三〕教学环境分析

1.媒体应用

动画模拟、实验演示、多媒体课件、

2.目的

〔1〕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激发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

〔3〕 推进教学进程,启迪学生思维 使得物理课变得生动有趣

二.设计理念

1.对于摩擦现象学生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为了加强这节课的探究

性,主要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

2.通过探究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二个因素.

3.通过具体事例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以及一些常见的摩擦现象;

2.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及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有关;

3.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存在,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

概括的能力;

2. 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受面的粗糙

程度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战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究勇气、实事求是地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以及与他人

交流与合作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2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二〕难点

摩擦力的概念

五.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1.情景导入法:利用学生所熟知的生活例子入手增大学生的学习兴

趣 ;

2.问题讨论法:教师针对课文内容的重难点,在预案 中设计若干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探讨,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

基础上加强记忆,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分

析能力;

〔二〕学法

1. 自主探究学习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六.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感觉摩擦力存在,分析摩擦力的方向及作用点。

探究方法:通过探究活动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理解增加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提高。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木板、木块、弹簧测力计、砝码、棉布等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两种力?

生:重力、弹力

师:什么是力?

生:思考回答。

二、导入新课

老师用比较小的力推桌子,桌子禁止不动。

提问:力的效果之一是改变内物体的运动状态,我们用比较小的力推桌子,桌子并没有开始运动,这是为什么?

回答:桌子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

师:请看实验:老师把小车放在桌面上,此时小车处于什么状态?当用手推小车时,小车怎样呢?(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回答) 生:开始处于静止状态,后来小车慢慢停下来。

师:为什么运动的小车会慢慢停下来?

生:小车受到阻力(讨论、回答)

师:这个力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摩擦力。

板书:第三节摩擦力

三、进行新课

师: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说明物体也受到了摩擦力?(提出问题) 生:讨论举例(搜集事例)。

师:运动的小车、汽车、足球等这些物体它们都受到了摩擦力。他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生:讨论回答。

师:点拨、归纳(两物体是否接触,在什么位置,是运动还是静止)。(归纳分析)

(说明:通过摩擦力事例,讨论其共同特点,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此时教师应及时充当优秀学生的角色,参与讨论。) 师:根据刚才的分析,同学们讨论一下,给摩擦力下个定义。 生:讨论、回答,补充(得出结论)

师:板书定义。

(说明:摩擦力定义的得出,主要采用了提出问题──搜寻事例──归纳分析──得出结论的创造性思维程序进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搜集、

处理信息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师:明确了摩擦力的定义,对于摩擦力,同学们还想知道哪些内容呢?(提出问题)

生:(讨论,并提出问题)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作用点在什么地方?方向向哪儿?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们重点研究摩擦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首先来解决摩擦力的作用点、方向。请同学们看摩擦力的定义,然后讨论一下就能找到答案。

生:(讨论、回答)摩擦力的作用点在物体表面上,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师:(板书摩擦力的作用点、方向,并举例巩固。)小车在桌面上向右运动时,桌面对小车的摩擦力向左。解决了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再来重点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请同学们猜想一下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生:(讨论、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触面、重力、速度、接触面的面积……(猜想或假设)

师:(副板书)摩擦力可能跟这些因素有关,要研究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

生:(讨论回答)控制变量法。

师: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跟这些因素有关,首先应该测出摩擦力的大小,那么如何测木块在桌面上滑动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呢?用什么方法。

生:(讨论、回答)讲桌上展示实验方案。(其他学生现察进行评估、补充)(设计实验)

(说明:在测量摩擦力时,物体怎样运动?为什么匀速?怎样判断?教师应及时参与讨论,并找出研究问题的方法──转换法。)

师:明确了摩擦力的测量方法,下面我们先来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重力和接触面这两个因素是否有关呢?

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展示实验方案并进行评估,找出最佳方案。 师:明确了实验方案,各小组先讨论、设计好实验表格,并进行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随后交流。

(说明:在明确了研究目的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完整地设计出方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生: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搜集实验数据。)(进行实验) 师:(实物投影展示实验数据)请同学们观察这几组同学设计的表格与你设计的是否一致,不一致递给老师,(展示并进行评估)根据这几组表格的内容,同学们讨论一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讨论,个别回答并补充)摩擦力与重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重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师:对刚才的结论,同学们有没有疑问?(评估交流)

生:思考、讨论。

师:(教师充当优秀学生的角色参与讨论)老师对摩擦力和重力有关有疑问,认为不大确切。为什么呢?请同学随老师一起做一个小实验

来体验一下你就能找到答案。

师生实验: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并将食指放在桌面上①轻轻向前推手指;③用力向前推手指。手指向前推动的过程中感觉有什么不同?哪位同学谈一下体验。

生:(实验谈体会)手指前进越来越困难(受摩擦力越来越大)。 师:什么原因使摩擦力变大呢?

生:(讨论回答)手对桌面所施加压力不同,压力大、摩擦力大。 师:因此,我们对上述结论应做怎样的修改呢?

生:(讨论回答)摩擦力大小应改为与压力大小有关。

师: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物体受的重力和它对桌面压力大小是相等的。有关压力的知识我们后面再学习。(板书)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度有关。

师:摩擦力与物体运动速度和接触面面积是否有关,请同学利用桌面器材继续实验。(提示:研究接触面积时,两个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应控制相同。)

(说明:实验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亲自体验成功的喜悦,探究的乐趣。) 师:(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通过实验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生:摩擦力与物体运动速度和接触面面积无关

师:通过实验探究可知:摩擦力的大小只跟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现在老师有一问题:摩擦力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

(学生讨论,举手示意,教师对两种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分组,开

一个辨论会,认为摩擦力越大越好的是正方,认为摩擦力越小越好的是反方,老师是主持人。正、反双方在辩论时,一次一人发言,各举一例证明自己的观点,自由辩论。)

生:自由辩论。

师:由于时间关系自由辩论此结束,请正反双方各派一名代表做总结性发言。(学生代表发言)

师:通过辩论可以看出,摩擦力有时大好,有时小好,都有有利一面,也有不足之处,有利的在日常生活中要设法增大,为我们服务,有害的我们要千方百计减小。那么增大和减小 摩擦力的方法有哪些呢?(学生讨论回答)

师:(板书)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说明:以上将辩论引入课堂,学生兴趣高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

请同学们尽可能多地列举生活中应用摩擦的例子,说明哪些做法是为了增大摩擦,哪些做法是为了减小摩擦,分别运用了增大摩擦或减小摩擦的哪种做法

四、小结

(让学生讨论小结)本节课:

(1)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我们主要采用了几种研究问题的方法?(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

(3)在研究问题时,采用了几种思维程序?

(①提出问题──搜寻事例──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②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五、思考题

1.自行车在设计、制造、使用的过程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摩擦力的知识。

2,下雪天,路很滑,易发生交通事故,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想办法帮助解决,并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六、作业

以“没有摩擦力的世界”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七、课后反思:

从本课作业反馈来看,主要收获有:

1、学生普遍加深了对课本提出的“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观点理解。

2、强化了“控制变量法”这一重要研究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对后期类似物理规律的分析研究打下基础。

3、学生经过自己精心准备,亲手操作强化了正确的观念,甄别了错误认识。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学生存在惰性思维,总想从书本或老师那里得到结论,不能将现象分析与规律总结联系起来,出现了几组怪现象:有合理的操作过程,

正确的数据记录,却得出歪曲、错误的结论。

2、有课堂遗留问题,由于各小组的实验设计有所不同,一节课内,试验内容在5种以上,因此,各组在实验中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甚至错误的动作和观点,会可能因为不能及时解决而新的知识接受障碍。

五、板书设计

摩擦力

------------------------------------------------------------------------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摩擦现象中的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2.知道产生摩擦的原因。

3.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4.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学科研究方法的教育.

2.通过对生活中摩擦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可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摩擦、摩擦力。(2)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伸。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后用较大篇幅讲述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教法建议

1、现象教学,以实验为主

摩擦是最常见,应用最普遍的现象.对摩擦现象,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不能因为学生有一定的

生活经验,就忽视了演示实验,作为物理老师是非常清楚物理实验的作用,它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能代替(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替代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判断、归纳),必须尽量做好.尤其在学生有一定认识基础时,更应注意选取生动的事例进行演示分析讲解,这样就能及揭示现象的本质,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实验,能动手时尽量让他们动手.

2、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在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体现了物理学中对多变量问题的研究方法,即当研究对象有多个变量时,可采用控制自变量个数的研究方法.本实验中的变量有两个,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保持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向学生渗透这种物理学研究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益的.

3、可采用学生讨论自学的方式教学

由于本节课的知识都不难理解,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通过学生阅读课文、自己进行实验研究、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对于基础不好或组织纪律较差的学生可采取部分内容教师引导,部分内容学生讨论的形式教学.

4、适当补充静摩擦的知识.

在摩擦现象中涉及静摩擦力的事例很多,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因此在教学中适当补充有关静摩擦的知识,使学生知道即可.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

研究决定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

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问题

教学工具:弹簧测力计、小车、钩码、毛巾、空玻璃瓶、木板、砂纸、洗衣粉

教学过程 :

(一)新课引入

方法1:从生活现象引入,学生感觉自然.

摩擦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是一个普通的现象,让学生用手按在桌面上滑动,体会手的感觉。

比如老师使用板擦擦黑板,笔在纸上写字,学生用橡皮擦去铅笔字,这些都是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滑动时,感到受到阻碍。

方法2:从新奇实验引入,提高学生兴趣。

演示筷子提米的实验:在一玻璃杯中放入一定量的大米,插入一支筷子并压紧大米,向上提起筷子会很容易的将筷子拔出;重新将筷子插好,再向米中加少量水,等一会儿,拿起筷子就可以把玻璃杯提起。请学生分析讨论并举出身边的摩擦现象从而引出新课。

手提空瓶的实验:在手上沾些洗衣粉水,握住瓶颈部分(图中覆盖部分)向上提,提不起来;再将瓶子擦干净,用毛巾覆盖在瓶颈部分,受我毛巾向上提瓶,瓶很容易提起。通过两次实验对比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 摩擦力

由同学们的讨论可以看出摩擦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要发生相对运动,指有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势,但是还没有发生,这种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方法1:一般情况下,对于“相对运动”的要求较低,可一带而过。对于摩擦力的方向简单情况可判断即可。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解释清楚“相对运动”“阻碍相对运动”的含义。可参考下面的讲解。 如图9-4-3中一汽车水平向右运动,在某段时间内车上的箱子从车厢前部滑到中部.箱子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是以地面为参照物,此时箱子相对与地面是向右运动的,但箱子与地面间无摩擦。箱子相对于车的运动,是以车为参照物,箱子相对于车向左运动,车给箱子的摩擦力阻碍箱子相对于车向左滑动,车给箱子的摩擦力的方向应为向右,即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方法1:演示实验,实验中要设置好恰当的问题。

1)怎样来测定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什么?

使学生理解匀速运动的物体,受的摩擦力与水平拉力大小相等。

2)请同学们猜想一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根据学生的答案来请学生设计实验,教师进行操做验证。学生的设计会有很多漏洞,教师不要急于给出正确答案,可适当提出针对性问题来加以修正,帮助学生掌握研究对象有多个变量时,可采用控制自变量个数的研究方法。最后得出正确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跟压力大小有关又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方法2:学生分组实验,探索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思考问题:1)怎样测出摩擦力的大小?

2)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验证?

对于第二个问题可以先讨论,然后在老师不给出正确操作过程的情况下分组完成不同的验证内容,最后由学生总结得出实验方法和实验结论。

3、增大有益的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由学生讨论并举出相应的事例,准备适当的录像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最后由学生总结出结论。

结论:通过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有益摩擦。通过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滑动为滚动,使两个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来(加润滑剂),可以减小有害摩擦。

(三)巩固练习

1、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下面哪个措施的目的是减小摩擦 ( )

A、在机器的转动部分加润滑油

B、自行车紧急刹车时用力捏闸

C、汽车轮胎上有很多花纹

D、北方下雪时,常在道路上洒些灰渣

2、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要在手上涂些镁粉,是为了________摩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而在杠上做回环动作时,手握杠又不能太紧,这是为了________摩擦,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

(四)小结:

1、不论那种方法都是由“摩擦力大小的决定因素”中得出的。

2、摩擦可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

3、思考题:自行车轮胎蹩的时候为什么骑起来费力。

教案

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班级:物理08-1 学号:[1**********]

姓名:尼加提

第十三章

第三节

摩擦力

九年级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教材内容

〔1〕摩擦力

〔2〕探究实验: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科学世界:摩擦与我们

2.教材内容的特点

〔1〕探究性

虽然摩擦现象我们并不陌生,但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我

们却并不熟悉,这留给我们一定的探究空间.

〔2〕实用性

教材最后用较大篇幅讲述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与我们

的生活密切相关.

3.教材内容的前后关联性

《摩擦力》安排在这个位置研究,既可以和《重力》、《弹力》相对比,

加深学生对力的认识,又为下一步“从物理走向社会”研究《简单机

械》奠定基础

〔二〕教学对象分析

1.通过八年级物理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及物理研究方

法.

2.学生已掌握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和二力平衡的有关技能和知识

3.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且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

有关这方面的生活体验.

〔三〕教学环境分析

1.媒体应用

动画模拟、实验演示、多媒体课件、

2.目的

〔1〕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激发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

〔3〕 推进教学进程,启迪学生思维 使得物理课变得生动有趣

二.设计理念

1.对于摩擦现象学生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为了加强这节课的探究

性,主要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

2.通过探究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二个因素.

3.通过具体事例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以及一些常见的摩擦现象;

2.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及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有关;

3.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存在,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

概括的能力;

2. 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受面的粗糙

程度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战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究勇气、实事求是地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以及与他人

交流与合作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2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二〕难点

摩擦力的概念

五.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1.情景导入法:利用学生所熟知的生活例子入手增大学生的学习兴

趣 ;

2.问题讨论法:教师针对课文内容的重难点,在预案 中设计若干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探讨,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

基础上加强记忆,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分

析能力;

〔二〕学法

1. 自主探究学习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六.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感觉摩擦力存在,分析摩擦力的方向及作用点。

探究方法:通过探究活动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理解增加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提高。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木板、木块、弹簧测力计、砝码、棉布等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两种力?

生:重力、弹力

师:什么是力?

生:思考回答。

二、导入新课

老师用比较小的力推桌子,桌子禁止不动。

提问:力的效果之一是改变内物体的运动状态,我们用比较小的力推桌子,桌子并没有开始运动,这是为什么?

回答:桌子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

师:请看实验:老师把小车放在桌面上,此时小车处于什么状态?当用手推小车时,小车怎样呢?(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回答) 生:开始处于静止状态,后来小车慢慢停下来。

师:为什么运动的小车会慢慢停下来?

生:小车受到阻力(讨论、回答)

师:这个力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摩擦力。

板书:第三节摩擦力

三、进行新课

师: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说明物体也受到了摩擦力?(提出问题) 生:讨论举例(搜集事例)。

师:运动的小车、汽车、足球等这些物体它们都受到了摩擦力。他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生:讨论回答。

师:点拨、归纳(两物体是否接触,在什么位置,是运动还是静止)。(归纳分析)

(说明:通过摩擦力事例,讨论其共同特点,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此时教师应及时充当优秀学生的角色,参与讨论。) 师:根据刚才的分析,同学们讨论一下,给摩擦力下个定义。 生:讨论、回答,补充(得出结论)

师:板书定义。

(说明:摩擦力定义的得出,主要采用了提出问题──搜寻事例──归纳分析──得出结论的创造性思维程序进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搜集、

处理信息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师:明确了摩擦力的定义,对于摩擦力,同学们还想知道哪些内容呢?(提出问题)

生:(讨论,并提出问题)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作用点在什么地方?方向向哪儿?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们重点研究摩擦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首先来解决摩擦力的作用点、方向。请同学们看摩擦力的定义,然后讨论一下就能找到答案。

生:(讨论、回答)摩擦力的作用点在物体表面上,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师:(板书摩擦力的作用点、方向,并举例巩固。)小车在桌面上向右运动时,桌面对小车的摩擦力向左。解决了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再来重点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请同学们猜想一下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生:(讨论、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触面、重力、速度、接触面的面积……(猜想或假设)

师:(副板书)摩擦力可能跟这些因素有关,要研究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

生:(讨论回答)控制变量法。

师: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跟这些因素有关,首先应该测出摩擦力的大小,那么如何测木块在桌面上滑动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呢?用什么方法。

生:(讨论、回答)讲桌上展示实验方案。(其他学生现察进行评估、补充)(设计实验)

(说明:在测量摩擦力时,物体怎样运动?为什么匀速?怎样判断?教师应及时参与讨论,并找出研究问题的方法──转换法。)

师:明确了摩擦力的测量方法,下面我们先来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重力和接触面这两个因素是否有关呢?

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展示实验方案并进行评估,找出最佳方案。 师:明确了实验方案,各小组先讨论、设计好实验表格,并进行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随后交流。

(说明:在明确了研究目的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完整地设计出方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生: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搜集实验数据。)(进行实验) 师:(实物投影展示实验数据)请同学们观察这几组同学设计的表格与你设计的是否一致,不一致递给老师,(展示并进行评估)根据这几组表格的内容,同学们讨论一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讨论,个别回答并补充)摩擦力与重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重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师:对刚才的结论,同学们有没有疑问?(评估交流)

生:思考、讨论。

师:(教师充当优秀学生的角色参与讨论)老师对摩擦力和重力有关有疑问,认为不大确切。为什么呢?请同学随老师一起做一个小实验

来体验一下你就能找到答案。

师生实验: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并将食指放在桌面上①轻轻向前推手指;③用力向前推手指。手指向前推动的过程中感觉有什么不同?哪位同学谈一下体验。

生:(实验谈体会)手指前进越来越困难(受摩擦力越来越大)。 师:什么原因使摩擦力变大呢?

生:(讨论回答)手对桌面所施加压力不同,压力大、摩擦力大。 师:因此,我们对上述结论应做怎样的修改呢?

生:(讨论回答)摩擦力大小应改为与压力大小有关。

师: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物体受的重力和它对桌面压力大小是相等的。有关压力的知识我们后面再学习。(板书)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度有关。

师:摩擦力与物体运动速度和接触面面积是否有关,请同学利用桌面器材继续实验。(提示:研究接触面积时,两个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应控制相同。)

(说明:实验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亲自体验成功的喜悦,探究的乐趣。) 师:(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通过实验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生:摩擦力与物体运动速度和接触面面积无关

师:通过实验探究可知:摩擦力的大小只跟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现在老师有一问题:摩擦力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

(学生讨论,举手示意,教师对两种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分组,开

一个辨论会,认为摩擦力越大越好的是正方,认为摩擦力越小越好的是反方,老师是主持人。正、反双方在辩论时,一次一人发言,各举一例证明自己的观点,自由辩论。)

生:自由辩论。

师:由于时间关系自由辩论此结束,请正反双方各派一名代表做总结性发言。(学生代表发言)

师:通过辩论可以看出,摩擦力有时大好,有时小好,都有有利一面,也有不足之处,有利的在日常生活中要设法增大,为我们服务,有害的我们要千方百计减小。那么增大和减小 摩擦力的方法有哪些呢?(学生讨论回答)

师:(板书)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说明:以上将辩论引入课堂,学生兴趣高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

请同学们尽可能多地列举生活中应用摩擦的例子,说明哪些做法是为了增大摩擦,哪些做法是为了减小摩擦,分别运用了增大摩擦或减小摩擦的哪种做法

四、小结

(让学生讨论小结)本节课:

(1)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我们主要采用了几种研究问题的方法?(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

(3)在研究问题时,采用了几种思维程序?

(①提出问题──搜寻事例──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②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五、思考题

1.自行车在设计、制造、使用的过程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摩擦力的知识。

2,下雪天,路很滑,易发生交通事故,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想办法帮助解决,并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六、作业

以“没有摩擦力的世界”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七、课后反思:

从本课作业反馈来看,主要收获有:

1、学生普遍加深了对课本提出的“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观点理解。

2、强化了“控制变量法”这一重要研究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对后期类似物理规律的分析研究打下基础。

3、学生经过自己精心准备,亲手操作强化了正确的观念,甄别了错误认识。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学生存在惰性思维,总想从书本或老师那里得到结论,不能将现象分析与规律总结联系起来,出现了几组怪现象:有合理的操作过程,

正确的数据记录,却得出歪曲、错误的结论。

2、有课堂遗留问题,由于各小组的实验设计有所不同,一节课内,试验内容在5种以上,因此,各组在实验中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甚至错误的动作和观点,会可能因为不能及时解决而新的知识接受障碍。

五、板书设计

摩擦力

------------------------------------------------------------------------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摩擦现象中的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2.知道产生摩擦的原因。

3.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4.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学科研究方法的教育.

2.通过对生活中摩擦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可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摩擦、摩擦力。(2)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伸。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后用较大篇幅讲述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教法建议

1、现象教学,以实验为主

摩擦是最常见,应用最普遍的现象.对摩擦现象,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不能因为学生有一定的

生活经验,就忽视了演示实验,作为物理老师是非常清楚物理实验的作用,它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能代替(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替代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判断、归纳),必须尽量做好.尤其在学生有一定认识基础时,更应注意选取生动的事例进行演示分析讲解,这样就能及揭示现象的本质,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实验,能动手时尽量让他们动手.

2、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在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体现了物理学中对多变量问题的研究方法,即当研究对象有多个变量时,可采用控制自变量个数的研究方法.本实验中的变量有两个,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保持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向学生渗透这种物理学研究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益的.

3、可采用学生讨论自学的方式教学

由于本节课的知识都不难理解,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通过学生阅读课文、自己进行实验研究、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对于基础不好或组织纪律较差的学生可采取部分内容教师引导,部分内容学生讨论的形式教学.

4、适当补充静摩擦的知识.

在摩擦现象中涉及静摩擦力的事例很多,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因此在教学中适当补充有关静摩擦的知识,使学生知道即可.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

研究决定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

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问题

教学工具:弹簧测力计、小车、钩码、毛巾、空玻璃瓶、木板、砂纸、洗衣粉

教学过程 :

(一)新课引入

方法1:从生活现象引入,学生感觉自然.

摩擦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是一个普通的现象,让学生用手按在桌面上滑动,体会手的感觉。

比如老师使用板擦擦黑板,笔在纸上写字,学生用橡皮擦去铅笔字,这些都是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滑动时,感到受到阻碍。

方法2:从新奇实验引入,提高学生兴趣。

演示筷子提米的实验:在一玻璃杯中放入一定量的大米,插入一支筷子并压紧大米,向上提起筷子会很容易的将筷子拔出;重新将筷子插好,再向米中加少量水,等一会儿,拿起筷子就可以把玻璃杯提起。请学生分析讨论并举出身边的摩擦现象从而引出新课。

手提空瓶的实验:在手上沾些洗衣粉水,握住瓶颈部分(图中覆盖部分)向上提,提不起来;再将瓶子擦干净,用毛巾覆盖在瓶颈部分,受我毛巾向上提瓶,瓶很容易提起。通过两次实验对比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 摩擦力

由同学们的讨论可以看出摩擦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要发生相对运动,指有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势,但是还没有发生,这种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方法1:一般情况下,对于“相对运动”的要求较低,可一带而过。对于摩擦力的方向简单情况可判断即可。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解释清楚“相对运动”“阻碍相对运动”的含义。可参考下面的讲解。 如图9-4-3中一汽车水平向右运动,在某段时间内车上的箱子从车厢前部滑到中部.箱子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是以地面为参照物,此时箱子相对与地面是向右运动的,但箱子与地面间无摩擦。箱子相对于车的运动,是以车为参照物,箱子相对于车向左运动,车给箱子的摩擦力阻碍箱子相对于车向左滑动,车给箱子的摩擦力的方向应为向右,即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方法1:演示实验,实验中要设置好恰当的问题。

1)怎样来测定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什么?

使学生理解匀速运动的物体,受的摩擦力与水平拉力大小相等。

2)请同学们猜想一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根据学生的答案来请学生设计实验,教师进行操做验证。学生的设计会有很多漏洞,教师不要急于给出正确答案,可适当提出针对性问题来加以修正,帮助学生掌握研究对象有多个变量时,可采用控制自变量个数的研究方法。最后得出正确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跟压力大小有关又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方法2:学生分组实验,探索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思考问题:1)怎样测出摩擦力的大小?

2)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验证?

对于第二个问题可以先讨论,然后在老师不给出正确操作过程的情况下分组完成不同的验证内容,最后由学生总结得出实验方法和实验结论。

3、增大有益的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由学生讨论并举出相应的事例,准备适当的录像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最后由学生总结出结论。

结论:通过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有益摩擦。通过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滑动为滚动,使两个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来(加润滑剂),可以减小有害摩擦。

(三)巩固练习

1、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下面哪个措施的目的是减小摩擦 ( )

A、在机器的转动部分加润滑油

B、自行车紧急刹车时用力捏闸

C、汽车轮胎上有很多花纹

D、北方下雪时,常在道路上洒些灰渣

2、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要在手上涂些镁粉,是为了________摩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而在杠上做回环动作时,手握杠又不能太紧,这是为了________摩擦,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

(四)小结:

1、不论那种方法都是由“摩擦力大小的决定因素”中得出的。

2、摩擦可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

3、思考题:自行车轮胎蹩的时候为什么骑起来费力。


相关内容

  • 摩擦力教案及教学反思..
  • 7.5摩擦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3)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4)知道摩擦力的利与弊 1.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2)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重点: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 ...

  • 摩擦力公开课教案
  • 第三节 摩擦力 一.教材分析 摩擦力是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它既是本章的重点,又是以后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物体平衡.动量.能量等知识的基础.因此,学生对该内容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许多力学问题的解决.本节课的重点是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本人在设计中对教材进行了 ...

  • 高一摩擦力教案
  • 滁州中学对外教学开放日 公开课教案 2012年10月19日 1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知道它们的定义,建立正确的摩擦概念. 2. 知道两种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方向的判定. 3. 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 4. 知道动摩擦因数与相互接触的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

  • 高中物理静摩擦力的方向教案
  • 高中物理教案 ---静摩擦力的方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静摩擦力的定义. 理解并掌握静摩擦力的方向的判定. 2,过程与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自身周边的小实验体会静摩擦力的阻碍作用,和运动趋势的含义. 2,情感与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体会物理分析的科学性,以及物理的 ...

  • 静摩擦力 教案
  • 静摩擦力 一. 教学目标 1. 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知道最大静摩擦力. 2. 会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判断静摩擦力方向和大小. 3. 知道生产和生活中增大和减小静摩擦力的实例. 二. 教学过程. 1.举例说人手推桌子,在大张去二楼的斜电梯上,桌子和地面之间,人和电梯之间有摩擦力吗? 2.复习初中的摩擦力的 ...

  • 小学科学教案:[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知道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 知道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 知道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 ...

  • 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三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1
  • 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三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认识滑动摩擦的规律.知道动摩擦因数与相互接触的物 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能运用滑动摩擦力公式来计算滑动摩擦力. 3.认识静摩擦的规律,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 4.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 ...

  • [摩擦力的秘密]教案
  • 过程与方法:1. 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和摩擦力,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 2.能够自主进行猜测,并做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 科学知识: 1.认识摩擦现象产生的条件,知道摩擦力概念.. 2.通过自主设计实验研究,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辩证地看待看待摩擦力. ...

  • 高一 摩擦力(教案)
  • [教学目标] 摩擦力 知识目标:1.使学生知道摩擦力的存在. 2.使学生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3.使学生掌握摩擦力的特征,并会判断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4.使学生了解摩擦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1.使学生能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已学的知识来加以分析. 2.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

  •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
  • 大气的水平运动 学习目标: 1. 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 2.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 3.学会在等压线图上判断某一地的风向 学习重点: 1. 等压线与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力.风向的关系. 2. 在等压线分布图上绘出(判断)风向 学习难点:1. 等压线与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