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华文明的精华与糟粕

论中华文明的精华与糟粕

“中华文明九千年, 神州佳话中外传。” 从远古奔来的中华文明的长河,千回百转,千淘万漉,似一颗明珠浮出了水面,它的异彩流光,穿越时空,照亮了中国文学长廊,它有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近千年、并使世界为之回首的唐宋文学,有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有旷古烁今的百家学说。然而,一个文明绝对不可能只有其精华的内涵,同样它也有糟粕的内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也不例外。 水是生命之源,世界文明应水而生,因河而建。长江、黄河孕育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自盘古开天、三皇五帝的神话传说,进而的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再到唐诗宋词,华夏文明在历史的洪流中不间断的散发出他那绚丽的光芒。依然在光芒的照耀下阴影也应运而生。

亘古的文明精华——道家文化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字字珠玑,字字玄妙道出了道家思想的精髓。老子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学习已经达到人天合一的境界,行事做人已和自然法则(道)高度统一,以至通过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其智慧对自然以及人世间的万事万物的观察角度达到空前绝后的高度。但这个境界对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来说是:知亦难行则更难。虽然后人对他的描述已经达到神话的地步,但是如果我们能够领悟到《道德经》中的一词半句也是终身受用无穷的!而庄子的思想是在老子的基础上对世间事物的更进一步阐述。

道家思想崇尚自然,倡导无为。这正与我们当今的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主题是异曲同工。仅此就足矣证明道家思想的博大与广远。道家思想强调人与天地万物之间与自然界的万物和谐、统一的关系,认为人应当顺着自然的发展而发展,不应当以人的主观臆断去胡乱行为,从而导致自然界的和谐平衡遭到破话。同时道家还强调在社会人际关系方面,人与人之间,人与自己内心的和谐关系。道家的这一思想都在当今世界提倡的和谐社会中得到了体现。

道家的核心思想当然是“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说“有无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强名之曰道”。今天在高速发达的物资条件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当我们妄想改造自然的同时,我们也遭受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所以,人类有必要重新学会更好的去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这一方面,道家自然无为的思想无疑是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道家主张的少私寡欲、专气淳和、追求清静无为、逍遥洒脱的思想。而在当今有些价值观、人生观已经严重扭曲变形,拜金主义横行,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社会中。道家主张的这一思想对于处理人际关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的益处。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将亘古不变,道家思想就将是亘古的中华文明精华。

精华与糟粕共存的文明——儒家思想

1.儒家思想的精华——民贵君轻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尽心下》)。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关注的不是君王的威严,而是民众的意识,不是统治者的权益,而是民众的命运。它在政治上突出了统治者实行“仁政”的必要性,在道义上肯定了民众反抗、推翻暴君的正义性,这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尽管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民贵君轻”的思想不可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贯彻,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对统治者起了制约作用。民心向背决定君王政权的兴衰。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建立了国家以后,如何处理民众、国家、君王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唐太宗李世民便以该思想的另一个版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而治天下,成就了流芳百世、一代明君的美名。

君王实行“仁政”必须以民为本。在先秦众多思想家中,孟子用“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名言,鲜明地提出了关于民众、国家、君王之间关系的主张,成为我国民本主义思想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民贵君轻”思想突出了“民”的重要性。孔子讲“仁”,重视的是人的生命。孟子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他关注的是人的生存状态和权利。这与当今社会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是相符合。

2.儒家思想的糟粕——森严的等级制度。儒家思想中森严的等级制度将人分为三六九等,这无疑造就了不平等的社会。君臣之分的思想抹杀了任何可能存在的批判精神,还把全国的臣民变为了君王的奴才,只是作为一个受气包而已。

这种思想规定民众的一举一动都必须符合帝王贵族们制定的行为规范,它是束缚人民行动和思想自由的枷锁。而历史上专制统治正是得益于这个思想。长期以来,人民只有统一思想的份儿,只有与上保持一致的份儿,只有按照上面规定说话做事的份儿,而绝对不允许人民怀疑和批评。

儒家的这一思想是催生奴性的思想根源,对中国千百年来专制制度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从而造成了国人脑子里根深蒂固的奴才意识。

饮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

华夏民族的饮食文化是与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与中华文明同时诞生的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它同样遵循文明既有精华,也有糟粕的规律。

俗语有言“民以食为天”,从而一个叫“劳动”的名词成为了以“食”为目的的产物。我们都知道劳动的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是人民文明史向前发展的引擎,是促进历史洪流向前流去的地球引力。由此可见饮食文化在间接的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然而,饮食文化也造成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就当今社会而言,中国的腐败极大多数发生在饭桌之上,不少高级餐厅会所不再仅仅是提供餐饮服务的地方,更是藏污纳垢的集中营。当前,酒量也逐渐成为了衡量一个人能力的标准,某件事情能否办成,某个合同是否能够签下很多时候取决在了饭桌的酒是否喝得痛快。这不仅助长了一些社会不良风气,也造成了不少的如酒后交通事故等许多社会危害。

总而言之,中华文明博大精深,非只言片语能尽。但仅从以上所述,我们不难得出中华文明精华与糟粕共存。

随着历史的车轮穿越了千年的中华文明来到了我们的时代,也将继续带着它那精华的内涵和糟粕的内容毫不停留的向更远处前进。我们将不能也不可能完全的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但我们可以努力的学习吸纳中华文明的精华,尽力的去剔其糟粕留其精华。中华文明也必将以华夏民族之花绚丽的盛开在世界文明的花丛之中。

指导老师:杨志钢

地信09级2班 宋灿(20093066)

论中华文明的精华与糟粕

“中华文明九千年, 神州佳话中外传。” 从远古奔来的中华文明的长河,千回百转,千淘万漉,似一颗明珠浮出了水面,它的异彩流光,穿越时空,照亮了中国文学长廊,它有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近千年、并使世界为之回首的唐宋文学,有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有旷古烁今的百家学说。然而,一个文明绝对不可能只有其精华的内涵,同样它也有糟粕的内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也不例外。 水是生命之源,世界文明应水而生,因河而建。长江、黄河孕育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自盘古开天、三皇五帝的神话传说,进而的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再到唐诗宋词,华夏文明在历史的洪流中不间断的散发出他那绚丽的光芒。依然在光芒的照耀下阴影也应运而生。

亘古的文明精华——道家文化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字字珠玑,字字玄妙道出了道家思想的精髓。老子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学习已经达到人天合一的境界,行事做人已和自然法则(道)高度统一,以至通过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其智慧对自然以及人世间的万事万物的观察角度达到空前绝后的高度。但这个境界对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来说是:知亦难行则更难。虽然后人对他的描述已经达到神话的地步,但是如果我们能够领悟到《道德经》中的一词半句也是终身受用无穷的!而庄子的思想是在老子的基础上对世间事物的更进一步阐述。

道家思想崇尚自然,倡导无为。这正与我们当今的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主题是异曲同工。仅此就足矣证明道家思想的博大与广远。道家思想强调人与天地万物之间与自然界的万物和谐、统一的关系,认为人应当顺着自然的发展而发展,不应当以人的主观臆断去胡乱行为,从而导致自然界的和谐平衡遭到破话。同时道家还强调在社会人际关系方面,人与人之间,人与自己内心的和谐关系。道家的这一思想都在当今世界提倡的和谐社会中得到了体现。

道家的核心思想当然是“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说“有无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强名之曰道”。今天在高速发达的物资条件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当我们妄想改造自然的同时,我们也遭受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所以,人类有必要重新学会更好的去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这一方面,道家自然无为的思想无疑是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道家主张的少私寡欲、专气淳和、追求清静无为、逍遥洒脱的思想。而在当今有些价值观、人生观已经严重扭曲变形,拜金主义横行,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社会中。道家主张的这一思想对于处理人际关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的益处。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将亘古不变,道家思想就将是亘古的中华文明精华。

精华与糟粕共存的文明——儒家思想

1.儒家思想的精华——民贵君轻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尽心下》)。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关注的不是君王的威严,而是民众的意识,不是统治者的权益,而是民众的命运。它在政治上突出了统治者实行“仁政”的必要性,在道义上肯定了民众反抗、推翻暴君的正义性,这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尽管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民贵君轻”的思想不可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贯彻,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对统治者起了制约作用。民心向背决定君王政权的兴衰。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建立了国家以后,如何处理民众、国家、君王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唐太宗李世民便以该思想的另一个版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而治天下,成就了流芳百世、一代明君的美名。

君王实行“仁政”必须以民为本。在先秦众多思想家中,孟子用“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名言,鲜明地提出了关于民众、国家、君王之间关系的主张,成为我国民本主义思想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民贵君轻”思想突出了“民”的重要性。孔子讲“仁”,重视的是人的生命。孟子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他关注的是人的生存状态和权利。这与当今社会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是相符合。

2.儒家思想的糟粕——森严的等级制度。儒家思想中森严的等级制度将人分为三六九等,这无疑造就了不平等的社会。君臣之分的思想抹杀了任何可能存在的批判精神,还把全国的臣民变为了君王的奴才,只是作为一个受气包而已。

这种思想规定民众的一举一动都必须符合帝王贵族们制定的行为规范,它是束缚人民行动和思想自由的枷锁。而历史上专制统治正是得益于这个思想。长期以来,人民只有统一思想的份儿,只有与上保持一致的份儿,只有按照上面规定说话做事的份儿,而绝对不允许人民怀疑和批评。

儒家的这一思想是催生奴性的思想根源,对中国千百年来专制制度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从而造成了国人脑子里根深蒂固的奴才意识。

饮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

华夏民族的饮食文化是与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与中华文明同时诞生的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它同样遵循文明既有精华,也有糟粕的规律。

俗语有言“民以食为天”,从而一个叫“劳动”的名词成为了以“食”为目的的产物。我们都知道劳动的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是人民文明史向前发展的引擎,是促进历史洪流向前流去的地球引力。由此可见饮食文化在间接的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然而,饮食文化也造成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就当今社会而言,中国的腐败极大多数发生在饭桌之上,不少高级餐厅会所不再仅仅是提供餐饮服务的地方,更是藏污纳垢的集中营。当前,酒量也逐渐成为了衡量一个人能力的标准,某件事情能否办成,某个合同是否能够签下很多时候取决在了饭桌的酒是否喝得痛快。这不仅助长了一些社会不良风气,也造成了不少的如酒后交通事故等许多社会危害。

总而言之,中华文明博大精深,非只言片语能尽。但仅从以上所述,我们不难得出中华文明精华与糟粕共存。

随着历史的车轮穿越了千年的中华文明来到了我们的时代,也将继续带着它那精华的内涵和糟粕的内容毫不停留的向更远处前进。我们将不能也不可能完全的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但我们可以努力的学习吸纳中华文明的精华,尽力的去剔其糟粕留其精华。中华文明也必将以华夏民族之花绚丽的盛开在世界文明的花丛之中。

指导老师:杨志钢

地信09级2班 宋灿(20093066)


相关内容

  • 中华文明的精华与糟粕辨析
  • <中华文明的精华与糟粕辨析>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从远古到清晚期以前,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古典文化."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它所依赖的经济和政治土壤. 在五千多年的漫长古代史中,中国社会主要的生产.交换方 ...

  • 古老的中华文明,今天的人如何看待
  • 古老的中华文明,今天的人该如何看待 姓名:张国洋 专业:13级木科1班 学号:20131318 在大力提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古代优良文化传统的今天,我们从小接触着儒家经典的"仁义礼智信",接受着"君子"的行为举止,这些传统文化默默地存在着我们的身边.身处于 ...

  •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14年农历8月15日,是我国传统佳节中秋节.猜灯谜.吃月饼.燃灯.赏月等是我们在中秋节时的固有习俗.下列对中秋节的习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它被称为凝固的艺术B .它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下来的形式 C .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 ...

  • 我们应当怎样看待传统文化的复兴?
  • "一股传统文化的热潮正在神州涌流."这成为许多媒体报道的热点话题,同时这也正是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国人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大好事. 自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年间,中国在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屡战屡败,无一胜绩,陷入了被列强瓜分的悲惨境地,于是就导致了一个自然的结果:中国人对于自己文化的 ...

  •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练习3
  • 1. 试述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价值 2. 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3. 为什么说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它们的碰撞融合会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何启示 4. 如何正确评价儒教的历史作用和影响 5. 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联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维护自然的生态平衡 1.中国国传统 ...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思考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论述文,完成下面的题.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思考 李德顺 ①所谓"精华"和"糟粕"实际上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实体性的:一种是价值性的. ②实体性的含义,是把"精华"和"糟粕&q ...

  • 新生代国学启蒙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   当今中国的文化建设或文化创新,意味着中华文化的复兴,或者说,是当代东方的“文艺复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历程。实现这项历史使命,至少需要1xx年,需要3代人的不懈奋斗。其中,我们为20岁以下这一代中国人,创造何种文化环境? 生产何种文化产品? 提供何种文化服务?特别关键,值得关注。文化建设,重在 ...

  •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核心价值观
  •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核心价值观 戴木才 提 要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核心价值观作为基本的价值资源,既与我国优秀传统核心价值观相传承,为中华儿女所普遍认同和遵循,又与社会主义价值本质相一致.与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相承接,充分展现我国社会 ...

  • 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 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很显然只有历史辩证地正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保护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重构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采用不同的媒介对传统文化进行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