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2探究感应电流产生条件导学案

1.1-1.2划时代的发现&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学习重点 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学习难点 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自主学习】

一、“电生磁”和“磁生电”

1、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发现载流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这种现象成为电流的磁效应。

2、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磁生电”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 。

二、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磁通量(中有一个与磁场方向

还有哪些情况可以产生感应电流呢?

(2)向线圈中插入磁铁,把磁铁从线圈中拔出

演示:如图4.2-2所示。把磁铁的某一个磁极向线圈中插入,从线圈中拔出,或静止地放在线圈中。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2中。

B,平面的面积为S,与

1磁通量是 ○

2磁通量的形象表述是穿过这个面的。 ○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电路○

2磁通量发生○

【新课探究】 1、实验观察

(1)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

在初中学过,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如图4.2-1所示。

演示:导体左右平动,前后运动、上下运动。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1中。如图所示。

(3)模拟法拉第的实验

演示:如图4.2-3所示。线圈A通过变阻器和开关连接到电源上,线圈B的两端与电流表连接,把线圈A装在线圈B的里面。观察以下几种操作中线圈B中是否有电流产生。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3中。

1

【课堂小结】

电磁感应现象: ; 感应电流: ;

【课堂检测】

1、矩形线圈ABCD位于通电长直导线附近,线圈与导线在一个平面内,线圈的两个边与导线平行。下列哪种情况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

(1)在这个平面内,线圈远离或靠近长直导线时; (2)在这个平面内,线圈沿着平行与导线的方向 上下运动时; (3)线圈以AB边为轴转动时; (4)线圈以AD边为轴转动时; (5)线圈以长直导线为轴转动时; (6)长直导线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 (7)在中心点不变的情况下,把 矩形线圈ABCD拉成圆形时。

2、课本问题与练习P7-9

感应电流的条件:

1、 。 2、 。

2、归纳总结

请大家思考以上几个产生感应电流的实例,能否从本质上概括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实例1中,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 不变,但 变化,从而穿过电路的 变化,从而产生感应电流;

实例2中,导体插入、拔出线圈, 不变,但 变化,同样导致 变化,从而产生感应电流;

实例3中,通断电的瞬间,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迅速滑动的瞬间,都引起线圈A中 的变化,最终导致线圈B中 变化,从而产生感应电流。从这三个实例看见,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应是 变化。

引起感应电流的表面因素很多,但本质的原因是磁通量的变化。因此,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条件可以概括为: ,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知识运用】

在如图所示的匀强磁场内移动闭合线框,在线框内有无感应电流产生?若在匀强磁场内转动线框,有无感应电流产生?

“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与“闭合电路切割磁感线运动”有区别吗?

2

1.1-1.2划时代的发现&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学习重点 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学习难点 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自主学习】

一、“电生磁”和“磁生电”

1、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发现载流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这种现象成为电流的磁效应。

2、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磁生电”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 。

二、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磁通量(中有一个与磁场方向

还有哪些情况可以产生感应电流呢?

(2)向线圈中插入磁铁,把磁铁从线圈中拔出

演示:如图4.2-2所示。把磁铁的某一个磁极向线圈中插入,从线圈中拔出,或静止地放在线圈中。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2中。

B,平面的面积为S,与

1磁通量是 ○

2磁通量的形象表述是穿过这个面的。 ○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电路○

2磁通量发生○

【新课探究】 1、实验观察

(1)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

在初中学过,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如图4.2-1所示。

演示:导体左右平动,前后运动、上下运动。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1中。如图所示。

(3)模拟法拉第的实验

演示:如图4.2-3所示。线圈A通过变阻器和开关连接到电源上,线圈B的两端与电流表连接,把线圈A装在线圈B的里面。观察以下几种操作中线圈B中是否有电流产生。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3中。

1

【课堂小结】

电磁感应现象: ; 感应电流: ;

【课堂检测】

1、矩形线圈ABCD位于通电长直导线附近,线圈与导线在一个平面内,线圈的两个边与导线平行。下列哪种情况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

(1)在这个平面内,线圈远离或靠近长直导线时; (2)在这个平面内,线圈沿着平行与导线的方向 上下运动时; (3)线圈以AB边为轴转动时; (4)线圈以AD边为轴转动时; (5)线圈以长直导线为轴转动时; (6)长直导线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 (7)在中心点不变的情况下,把 矩形线圈ABCD拉成圆形时。

2、课本问题与练习P7-9

感应电流的条件:

1、 。 2、 。

2、归纳总结

请大家思考以上几个产生感应电流的实例,能否从本质上概括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实例1中,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 不变,但 变化,从而穿过电路的 变化,从而产生感应电流;

实例2中,导体插入、拔出线圈, 不变,但 变化,同样导致 变化,从而产生感应电流;

实例3中,通断电的瞬间,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迅速滑动的瞬间,都引起线圈A中 的变化,最终导致线圈B中 变化,从而产生感应电流。从这三个实例看见,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应是 变化。

引起感应电流的表面因素很多,但本质的原因是磁通量的变化。因此,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条件可以概括为: ,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知识运用】

在如图所示的匀强磁场内移动闭合线框,在线框内有无感应电流产生?若在匀强磁场内转动线框,有无感应电流产生?

“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与“闭合电路切割磁感线运动”有区别吗?

2


相关内容

  • 电磁感应-划时代的发现
  • 1.1电磁感应---划时代的发现(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了解奥斯特.法拉第等科学家的科学思维方法. 2.理解磁通量的概念,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3.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的道路是崎岖曲折的,只有不畏艰辛才能胜利.培养学生不怕失败.勇敢面 ...

  • "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设计与反思
  • 1.学情分析 从教材内容来看,楞次定律将学生知识范围内有关"场"的概念从"静态场"过渡到"动态场",而且它涉及的物理量多,关系复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学习本课,需要注意的是引导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 ...

  • 浙教班初中科学目录表
  • 科学目录表 七年级(上) 一.科学入门 1.1科学并不神秘 1.2走进科学实验室 1.3科学观察 1.4科学测量 1.5科学探究 二.观察生物 2.1生物与非生物 2.2细胞 2.3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2.4常见的动物 2.5常见的植物 2.6物种的多样性 三.人类的家园--地球 3.1地球的形状和内 ...

  • 4.2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 教学案:高中课程标准.物理选修3-2 主备人: 4.2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班级: 姓名: 组号: 一.教学目标 1. 观察电磁感应现象,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 经历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 3. 进一步认识磁通量的概念,能结合实例对磁通量的变化进行定性和定量 ...

  •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电压技术]教学大纲
  • 第一章 气体电介质的绝缘特性(讲课9学时) [内容] 1. 气体中带电粒子的产生和消失[识记] 1.1游离的概念:游离是中性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称游离能)后成为正.负带电粒子的过程. 1.2游离的形式:1. 碰撞游离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游离能为中性原子(分子)碰撞瞬时带电粒子所具有的动能.虽然正.负 ...

  • 2016注册电气工程师专业考试大纲
  • (供配电.发输变电相同) 十二.电路与电磁场 1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1.1掌握电阻.独立电压源.独立电流源.受控电压源.受控电流源.电容.电感.耦合电感.理想变压器诸元件的定义.性质 1.2掌握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的概念 1.3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 2电路的分析方法 2.1掌握常用的电路等效变换 ...

  • 高中各科目录
  • 高中各科目录 数学 必修1到必修5文理都学 选修1-1.1-2文科 选修2-1.2-2.2-3理科 必修一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1.2函数及其表示 •1.3函数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2.1指数函数 •2.2对数函数 •2.3幂函数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 ...

  • 注册电气工程师基础考试复习大纲
  • 一.高等数学 1.1 空间解析几何 向量代数 直线 平面 柱面 旋转曲面 二次曲面 空间曲线1.2 微分学 极限 连续 导数 微分 偏导数 全微分 导数与微分的应用1.3 积分学 不定积分 定积分 广义积分 二重积分 三重积分 平面曲线积分积分应用1.4 无穷级数 数项级数 幂级数 泰勒级数 傅里叶 ...

  • 电机学教材
  • 第四章 交流电机绕组的基本理论...........................................................................................169 4.1 交流绕组的基本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