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产重组的行业性企业主辅分离研究

  [摘 要] 国有资产重组对于国民经济高速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国有资产重组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实现企业的主辅分离,优化企业的资产结构。本文以资产重组与资本结构优化为出发点,对行业性企业主辅分离的界定与涵义、运作的基本问题、主要途径、人员分流、分离前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研究结果对贯彻中央提出的“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深化改革的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提出的突出做强主业,分离搞活辅业,妥善分离人员等举措对行业性企业改制重组具有实用价值。   [关键词] 行业性企业;企业集团;资产重组;主辅分离;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2-0018-03   [作者简介] 孟浩程,武汉理工大学在职博士生,廊坊市邮政局副局长,研究方向为产业组织与企业经济;   杨 叶,武汉理工大学在职博士生,廊坊市邮政局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产业组织与企业经济;   郭继红,河北工业大学硕士生,研究方向为企业运行机制与绩效评价。(河北 廊坊 065000)      我国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大规模推进资产重组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与我国采取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有直接关系。资产重组是指通过不同法人主体的出资人所有权、法人财产权及债权人债权进行相互调整和重新配置,对重组对象的各项资产进行结构调整或数量上的增减,以提高重组对象的获利能力或市场竞争能力。   任何企业的资产重组,都是在改变企业自身资产结构、产品结构的前提下,再通过兼并、收购、托管、融资租赁、银企合作、建立集团、实行跨国经营等多种方式进行的。企业为了上市所进行的重组是比较典型的内部资产重组,企业通过资产剥离的方式,形成一个较为合理的资产结构,保证公司的资本结构优化高效运作。      一、行业性企业主辅分离界定及涵义      行业性企业资产重组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主辅分离,我国现有的行业性大型国有企业,其主业大多是以自然垄断为基础的。在计划经济时期,一个产业部门一旦形成,就把本来不属于本行业的相关辅业――关联产业和附属产业等等,统统纳入了部门控制的范围,使同一种或同一类产品和服务同时存在于不同的产业部门。这样,每个行业乃至每个企业都形成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状况,形成从中央到地方以行政层次为纽带的行业性企业。每个行业性企业都要管理和经营分布于全国各行政层次、各级别城市的庞大辅业。这种主辅不分的状况,不仅不利于市场竞争,而且拖累了主业。   所谓“主辅分离”是指将企业的部分辅助生产经营活动从企业中分离出来成立独立核算的子公司,或将企业的社会功能移交划归政府管理。   主辅分离,既是企业经营业务的分离,又是企业相关资产的分离。做好主辅分离的工作,首先要明确主业资产、非主业资产、辅业资产的概念。   主业资产是企业根据战略性结构调整要求,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要求,能形成核心竞争力的资产。非主业资产是指按照企业改革发展的要求和专业化分工原则,需要分离的辅业资产、后勤服务单位的资产以及与主业关联度不大的其他资产。辅业资产是非主业资产的一部分,是相对于主业资产而言的。实施改制分流的辅业资产主要是与主体企业主营业务关联不密切,有一定生存发展潜力的业务单位及相应资产,主要包括为主业服务的零部件加工、修理、运输、设计、咨询、科研院所等单位。   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是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等政府部门根据全国就业工作会议精神提出的一项针对国有大型企业的改革政策。国务院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后,把行业性企业主辅分离作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国有企业改革越是深化,越是迫切需要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者来解决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在健全出资人制度的前提下,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将被提上日程。   实施主辅分离改制分流,实质上涉及到的改革内容很多,如国有资产处置、产权制度改革、劳动关系处理等,都是改革中的深层次问题,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建立,将更有利于这项改革的进行。      二、主辅分离运作的基本内容      1.产权制度改革。产权是一种与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是支配一项事物的权利。它是指出资者对其注入资本金的企业法人财产所拥有的一种财产权利,基本内涵包括财产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产权制度是指以产权为依托,对财产关系进行合理有效的组合、调节的制度安排。在企业产权结构的调整和演进中,产权结构的不同是划分各种企业制度的主要依据。因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企业法人制度的任务就是――明晰国家和企业间的产权关系。   实施主辅分离可使企业产权不明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在原先的国有独资情况下,辅业部分往往争上项目和扩大规模,局部利益的考虑和利益与风险的明显不对称常造成投资效果差强人意,而企业却不得不成为全部投资损失的最终承担者。在辅业部分推向市场后,产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使谁投资、谁受益、谁担风险,有了体制上的保证,有助于投资效率的提高,同时可加快依法治企、规范管理的进程。   2.资产流动。资产是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拥有的以货币计价的一切财产物质、债权与其他各种权利的总称。资产流动,就是通过兼并、合并、收购、出售等方式,实现资产主体的重新选择和组合,优化企业资产结构,提高企业资产的总体质量,最终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更富有竞争力的资产组织体系。   企业改制是企业重组的指导,企业重组是企业改制的具体化,是从企业改制开始最终实现企业发展的途径。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实行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目的是为了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同时调整资本结构,开辟未来的融资渠道。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引下,立足于企业的行业特点,在主辅分离做精做强主业的战略指导下,对辅业部门进行改制的方案设计,以使主业部门和辅业部门都能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运营规律的要求,最大限度的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应对未来更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3.专业化经营。对我国的大型国有企业来说,在新形势下实行多元化战略与实行专业化战略相比较,交易费用的升高远远大于分散风险的收益,因此国有企业往往更多地实施专业化经营,大量采用剥离多元化、加强主业的行动,经过这一改革后,主业承担的风险大大降低,竞争力加强。过分多元化经营分散了企业精力,降低了企业主营业务的竞争能力。企业集团在经营过程中要避免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只有在坚持主营业务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进行一定程度的、与自身管理能力相适应的多元化经营,才会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因此国有企业往往更多地实施专业化经营,大量采用剥离多元化辅业、加强主业的行动。   企业要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以做大主业来扩充规模,占领市场。主业始终应处于主导地位,强调主业优先,实际上是强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专业化经营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天然的联系,在新经济时代扑面而来的今天,没有一个有极强竞争力的主业,就无法和竞争对手竞争。专业化经营就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正是国有企业实现专业化经营的重要途径。   4.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指社会为缺乏劳动能力和失去就业机会的人提供一定的经济资助的服务,以确保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的综合性事业。它是国家以法律、政策、规章形式赋予以劳动者为主的社会成员的一种生活保障。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至关重要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调节器”和“减震阀”。

  国有企业在结构调整、重组改制和主辅分离中,一个突出矛盾就是富余人员的分流安置问题。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将富余人员直接推向社会,不仅需要支付很高的社会成本,同时也受到就业压力的限制。   一方面,社会保障是实现主辅分离的前提条件,将企业的福利保障部门与生产经营实现完全的分离,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在市场上参与竞争;另一方面,实施主辅分离改制分流政策就是总结了国有企业减员增效的实践经验,充分考虑了当前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困难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为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开辟了新的渠道和途径,这将是今后国有企业分流富余人员的重要形式。可见,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大型国有企业主辅分离的实施,是一个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过程。      三、主辅分离主要途径      有关主辅分离的途径问题大部分文献强调实行社会功能对口划归政府和进行市场化改造。企业主辅分离的途径为以下几方面:   1.社会职能的分离。分离企业自办学校医院等方面,增提教育费附加,专项用于分离企业自办中小学;以企业原来负担的办学经费基数,政府、企业协商确定经费比例,整体移交企业所办中小学校;先将企业办教育的职能移交政府管理,办学经费在一段时间先由企业负担。在分离企业办医院方面,可以采取整体移交、彻底分离的做法,即在当地政府基本具备接收条件的情况下,企业所办的医院与当地政府协商一致,将资产和人员成建制地移交地方政府,纳入地方卫生服务网络。此外,也可以采取产权有偿转让的办法进分离。   2.后勤辅助职能的分离。对企业后勤服务部门及其他社会公益型机构的分离,可在产权不变的情况下,实行租赁、承包等形式,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或出售、转让、股份制改造,使之成为独立核算的经营实体,实现后勤服务部门及其他办社会机构产业化,经营管理市场化、社会化,使后勤服务由福利型向经营服务型转变。   3.非主营业务的剥离。将企业的辅助生产系统、零部件加工以及与主业不相关的职能部门分离出去。通过对原有企业资产重组,重新整合原来的业务。对于与企业主营业务无关或关联度不大的辅助业务可以采用直接出售的方式;对于与主营业务关联度较强的辅助业务,可以采用主业控股辅业的模式,也可以采用分离辅业资产并委托主业经营的模式。      四、主辅分离的人员分流      结合行业性企业重组情况,解决分离人员的安置问题大致有以下四种方法:   1.企业消化型。此类型的解决办法包括职能资产进行价值分离时的随资转移及经营分离时新组建的公司对人员吸纳,还包括买断工龄式的提前退休。该种方式不至于发生较多劳动力失业的社会问题,改革风险小利于稳定。缺点是要靠时间解决人员问题,缺少主动性。   2.社会消化型。社会直接接受企业的冗余人员,社会消化型,代表市场化的趋向,应该是理想的就业形势,把劳动力推向市场,让市场来确定劳动力的价值。缺点是就业市场化条件不够成熟,社会保障问题是首要问题。下岗职工文化技术素质偏低,劳动技能单一,通用性较差,造成社会大量富余人员,形成一种潜在不安定因素。   3.人员托管型。下岗人员“托管”是条好的过渡途径。即将企业下岗人员从原有企业剥离,人员离岗、离厂,但不离开系统,暂不进入社会,由行政托管机构在一段时间里对其进行委托管理。即经过分离――管理――培训――指导――分流等全过程的托管,实现企业富余人员的分流于再就业。托管期间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与保障以行业为主,而把与再就业相关的运作推向社会和市场。这正是人们在实践中探索的一种中介性、过渡性的国有企业职工流动模式,优点和缺点都在于它的过渡性。      五、主辅分离的前景分析      行业性企业要想在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白热化中生存与发展下去,自身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是唯一的出路。目前,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一方面是国有企业承担了过多的社会职能,“大而全”,负担太重;另一方面是出资人不到位,产权不清晰,体制和机制相对滞后。鼓励有条件的国有企业通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多渠道分离安置富余人员,这项政策既是从实际出发,解决国有企业人员负担与社会再就业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在新的形势下盘活资产、精干主业、实现国有资产有进有退,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举措。   中国的行业性国有企业不仅要做大,更要做强,突出主营业务,通过主辅分离,精干主体,增强竞争优势,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力量。对于那些即将没落的,不符合经济发展大趋势的产业和相关企业,应该毫不留情地听任市场将其淘汰,不能再有“吃偏饭”式的保护。当务之急是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和再就业培训,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下岗员工的基本生活。   主辅分离是一项国企改革的重要措施,其内涵就是将主业做强做大、将辅业改制分流,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的劳动制度和分配制度,突出主业、搞活辅业,同时以辅业改制促进主业改革,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这是行业性企业应对全球化竞争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李景元,朱晓颖.现代企业制度与规范运作(第二版)[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2]管维立.主辅分离改制分流总体方案的基本内容和要求[J].国有资产管理,2003,(9).   [3]文宗瑜.产权制度改革与产权架构设计案例教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4]陈振成,张铀.石油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J].河南石油,1998,(5).   [5]罗小平.以改革的思想促进859号文件的贯彻实施[J].国有资产管理,2003,(5).   [6]任洪斌.国有企业改制解惑[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喻 俊]

  [摘 要] 国有资产重组对于国民经济高速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国有资产重组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实现企业的主辅分离,优化企业的资产结构。本文以资产重组与资本结构优化为出发点,对行业性企业主辅分离的界定与涵义、运作的基本问题、主要途径、人员分流、分离前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研究结果对贯彻中央提出的“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深化改革的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提出的突出做强主业,分离搞活辅业,妥善分离人员等举措对行业性企业改制重组具有实用价值。   [关键词] 行业性企业;企业集团;资产重组;主辅分离;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2-0018-03   [作者简介] 孟浩程,武汉理工大学在职博士生,廊坊市邮政局副局长,研究方向为产业组织与企业经济;   杨 叶,武汉理工大学在职博士生,廊坊市邮政局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产业组织与企业经济;   郭继红,河北工业大学硕士生,研究方向为企业运行机制与绩效评价。(河北 廊坊 065000)      我国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大规模推进资产重组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与我国采取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有直接关系。资产重组是指通过不同法人主体的出资人所有权、法人财产权及债权人债权进行相互调整和重新配置,对重组对象的各项资产进行结构调整或数量上的增减,以提高重组对象的获利能力或市场竞争能力。   任何企业的资产重组,都是在改变企业自身资产结构、产品结构的前提下,再通过兼并、收购、托管、融资租赁、银企合作、建立集团、实行跨国经营等多种方式进行的。企业为了上市所进行的重组是比较典型的内部资产重组,企业通过资产剥离的方式,形成一个较为合理的资产结构,保证公司的资本结构优化高效运作。      一、行业性企业主辅分离界定及涵义      行业性企业资产重组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主辅分离,我国现有的行业性大型国有企业,其主业大多是以自然垄断为基础的。在计划经济时期,一个产业部门一旦形成,就把本来不属于本行业的相关辅业――关联产业和附属产业等等,统统纳入了部门控制的范围,使同一种或同一类产品和服务同时存在于不同的产业部门。这样,每个行业乃至每个企业都形成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状况,形成从中央到地方以行政层次为纽带的行业性企业。每个行业性企业都要管理和经营分布于全国各行政层次、各级别城市的庞大辅业。这种主辅不分的状况,不仅不利于市场竞争,而且拖累了主业。   所谓“主辅分离”是指将企业的部分辅助生产经营活动从企业中分离出来成立独立核算的子公司,或将企业的社会功能移交划归政府管理。   主辅分离,既是企业经营业务的分离,又是企业相关资产的分离。做好主辅分离的工作,首先要明确主业资产、非主业资产、辅业资产的概念。   主业资产是企业根据战略性结构调整要求,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要求,能形成核心竞争力的资产。非主业资产是指按照企业改革发展的要求和专业化分工原则,需要分离的辅业资产、后勤服务单位的资产以及与主业关联度不大的其他资产。辅业资产是非主业资产的一部分,是相对于主业资产而言的。实施改制分流的辅业资产主要是与主体企业主营业务关联不密切,有一定生存发展潜力的业务单位及相应资产,主要包括为主业服务的零部件加工、修理、运输、设计、咨询、科研院所等单位。   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是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等政府部门根据全国就业工作会议精神提出的一项针对国有大型企业的改革政策。国务院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后,把行业性企业主辅分离作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国有企业改革越是深化,越是迫切需要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者来解决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在健全出资人制度的前提下,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将被提上日程。   实施主辅分离改制分流,实质上涉及到的改革内容很多,如国有资产处置、产权制度改革、劳动关系处理等,都是改革中的深层次问题,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建立,将更有利于这项改革的进行。      二、主辅分离运作的基本内容      1.产权制度改革。产权是一种与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是支配一项事物的权利。它是指出资者对其注入资本金的企业法人财产所拥有的一种财产权利,基本内涵包括财产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产权制度是指以产权为依托,对财产关系进行合理有效的组合、调节的制度安排。在企业产权结构的调整和演进中,产权结构的不同是划分各种企业制度的主要依据。因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企业法人制度的任务就是――明晰国家和企业间的产权关系。   实施主辅分离可使企业产权不明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在原先的国有独资情况下,辅业部分往往争上项目和扩大规模,局部利益的考虑和利益与风险的明显不对称常造成投资效果差强人意,而企业却不得不成为全部投资损失的最终承担者。在辅业部分推向市场后,产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使谁投资、谁受益、谁担风险,有了体制上的保证,有助于投资效率的提高,同时可加快依法治企、规范管理的进程。   2.资产流动。资产是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拥有的以货币计价的一切财产物质、债权与其他各种权利的总称。资产流动,就是通过兼并、合并、收购、出售等方式,实现资产主体的重新选择和组合,优化企业资产结构,提高企业资产的总体质量,最终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更富有竞争力的资产组织体系。   企业改制是企业重组的指导,企业重组是企业改制的具体化,是从企业改制开始最终实现企业发展的途径。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实行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目的是为了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同时调整资本结构,开辟未来的融资渠道。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引下,立足于企业的行业特点,在主辅分离做精做强主业的战略指导下,对辅业部门进行改制的方案设计,以使主业部门和辅业部门都能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运营规律的要求,最大限度的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应对未来更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3.专业化经营。对我国的大型国有企业来说,在新形势下实行多元化战略与实行专业化战略相比较,交易费用的升高远远大于分散风险的收益,因此国有企业往往更多地实施专业化经营,大量采用剥离多元化、加强主业的行动,经过这一改革后,主业承担的风险大大降低,竞争力加强。过分多元化经营分散了企业精力,降低了企业主营业务的竞争能力。企业集团在经营过程中要避免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只有在坚持主营业务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进行一定程度的、与自身管理能力相适应的多元化经营,才会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因此国有企业往往更多地实施专业化经营,大量采用剥离多元化辅业、加强主业的行动。   企业要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以做大主业来扩充规模,占领市场。主业始终应处于主导地位,强调主业优先,实际上是强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专业化经营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天然的联系,在新经济时代扑面而来的今天,没有一个有极强竞争力的主业,就无法和竞争对手竞争。专业化经营就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正是国有企业实现专业化经营的重要途径。   4.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指社会为缺乏劳动能力和失去就业机会的人提供一定的经济资助的服务,以确保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的综合性事业。它是国家以法律、政策、规章形式赋予以劳动者为主的社会成员的一种生活保障。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至关重要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调节器”和“减震阀”。

  国有企业在结构调整、重组改制和主辅分离中,一个突出矛盾就是富余人员的分流安置问题。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将富余人员直接推向社会,不仅需要支付很高的社会成本,同时也受到就业压力的限制。   一方面,社会保障是实现主辅分离的前提条件,将企业的福利保障部门与生产经营实现完全的分离,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在市场上参与竞争;另一方面,实施主辅分离改制分流政策就是总结了国有企业减员增效的实践经验,充分考虑了当前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困难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为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开辟了新的渠道和途径,这将是今后国有企业分流富余人员的重要形式。可见,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大型国有企业主辅分离的实施,是一个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过程。      三、主辅分离主要途径      有关主辅分离的途径问题大部分文献强调实行社会功能对口划归政府和进行市场化改造。企业主辅分离的途径为以下几方面:   1.社会职能的分离。分离企业自办学校医院等方面,增提教育费附加,专项用于分离企业自办中小学;以企业原来负担的办学经费基数,政府、企业协商确定经费比例,整体移交企业所办中小学校;先将企业办教育的职能移交政府管理,办学经费在一段时间先由企业负担。在分离企业办医院方面,可以采取整体移交、彻底分离的做法,即在当地政府基本具备接收条件的情况下,企业所办的医院与当地政府协商一致,将资产和人员成建制地移交地方政府,纳入地方卫生服务网络。此外,也可以采取产权有偿转让的办法进分离。   2.后勤辅助职能的分离。对企业后勤服务部门及其他社会公益型机构的分离,可在产权不变的情况下,实行租赁、承包等形式,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或出售、转让、股份制改造,使之成为独立核算的经营实体,实现后勤服务部门及其他办社会机构产业化,经营管理市场化、社会化,使后勤服务由福利型向经营服务型转变。   3.非主营业务的剥离。将企业的辅助生产系统、零部件加工以及与主业不相关的职能部门分离出去。通过对原有企业资产重组,重新整合原来的业务。对于与企业主营业务无关或关联度不大的辅助业务可以采用直接出售的方式;对于与主营业务关联度较强的辅助业务,可以采用主业控股辅业的模式,也可以采用分离辅业资产并委托主业经营的模式。      四、主辅分离的人员分流      结合行业性企业重组情况,解决分离人员的安置问题大致有以下四种方法:   1.企业消化型。此类型的解决办法包括职能资产进行价值分离时的随资转移及经营分离时新组建的公司对人员吸纳,还包括买断工龄式的提前退休。该种方式不至于发生较多劳动力失业的社会问题,改革风险小利于稳定。缺点是要靠时间解决人员问题,缺少主动性。   2.社会消化型。社会直接接受企业的冗余人员,社会消化型,代表市场化的趋向,应该是理想的就业形势,把劳动力推向市场,让市场来确定劳动力的价值。缺点是就业市场化条件不够成熟,社会保障问题是首要问题。下岗职工文化技术素质偏低,劳动技能单一,通用性较差,造成社会大量富余人员,形成一种潜在不安定因素。   3.人员托管型。下岗人员“托管”是条好的过渡途径。即将企业下岗人员从原有企业剥离,人员离岗、离厂,但不离开系统,暂不进入社会,由行政托管机构在一段时间里对其进行委托管理。即经过分离――管理――培训――指导――分流等全过程的托管,实现企业富余人员的分流于再就业。托管期间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与保障以行业为主,而把与再就业相关的运作推向社会和市场。这正是人们在实践中探索的一种中介性、过渡性的国有企业职工流动模式,优点和缺点都在于它的过渡性。      五、主辅分离的前景分析      行业性企业要想在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白热化中生存与发展下去,自身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是唯一的出路。目前,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一方面是国有企业承担了过多的社会职能,“大而全”,负担太重;另一方面是出资人不到位,产权不清晰,体制和机制相对滞后。鼓励有条件的国有企业通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多渠道分离安置富余人员,这项政策既是从实际出发,解决国有企业人员负担与社会再就业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在新的形势下盘活资产、精干主业、实现国有资产有进有退,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举措。   中国的行业性国有企业不仅要做大,更要做强,突出主营业务,通过主辅分离,精干主体,增强竞争优势,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力量。对于那些即将没落的,不符合经济发展大趋势的产业和相关企业,应该毫不留情地听任市场将其淘汰,不能再有“吃偏饭”式的保护。当务之急是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和再就业培训,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下岗员工的基本生活。   主辅分离是一项国企改革的重要措施,其内涵就是将主业做强做大、将辅业改制分流,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的劳动制度和分配制度,突出主业、搞活辅业,同时以辅业改制促进主业改革,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这是行业性企业应对全球化竞争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李景元,朱晓颖.现代企业制度与规范运作(第二版)[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2]管维立.主辅分离改制分流总体方案的基本内容和要求[J].国有资产管理,2003,(9).   [3]文宗瑜.产权制度改革与产权架构设计案例教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4]陈振成,张铀.石油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J].河南石油,1998,(5).   [5]罗小平.以改革的思想促进859号文件的贯彻实施[J].国有资产管理,2003,(5).   [6]任洪斌.国有企业改制解惑[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喻 俊]


相关内容

  • 债务期限结构理论综述_袁卫秋
  • 会计研究2004110 债务期限结构理论综述 袁卫秋 (南京财经大学 210046) =摘要>企业的债务期限结构与企业价值是密切相关的.为此,一些经济学家对企业的债务期限结构进行了研究.本文在阅读这些文献的基础上,将债务期限结构理论划分为基于契约成本的理论.基于信息不对称的理论.基于税收的理论 ...

  • 制度环境.两权分离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关系探讨
  • 内容摘要:本文选取2007-2010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两权分离对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本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权分离度越大,企业过度投资越严重:随着制度环境的改善,两权分离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有所弱化. 关键词:两权分离 制度环境 过度投资 在世界范围内,除英美等少数国家外,公 ...

  • 浅析营改增对电信行业的影响与对策
  • 现代经济信息 浅析营改增对电信行业的影响与对策 王正财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河源分公司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经济结构在调整程与发展转型中,出现了一种营业税收增值税,即营改增,就企业而言,营改增的出现对其不仅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种机遇.本文就营改增对于电信行业的影响 ...

  • 存货计价方式对企业利润和所得税的影响
  • 最新会计专业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及其防 ...

  • 我国药品行业的杜邦财务分析
  • 我国药品行业的杜邦财务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近年来,我国药品行业持续多年的效益高增长态势正在发生变化,赢利水平趋降,行业开始步入平稳增长期.在市场和政策环境推动下,药品行业面临重大调整.本文利用杜邦分析法,以净资产收 ...

  • 企业的领导权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 [摘 要]企业治理结构中领导权结构的不同安排会改变经理人决策自由和创新意愿,进而导致企业创新活动的效率差异.但相对于股权激励.资本结构等其他机制而言,领导权结构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是隐性和间接的.文章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来研究企业领导权结构对技术创新绩效影响.基于上海证券交易所2009-201 ...

  • 财务舞弊的防范与治理
  • 最新会计专业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基于多元化经营视角的企业财 ...

  • 企业收入舞弊与审计策略研究
  • 企业收入舞弊与审计策略研究 摘要: 当今经济环境中, 企业舞弊无疑是一个极其敏感而又重要的问题, 它是人类经济社会中的顽症, 并长期威胁着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的良性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 舞弊己成为全球性的共同问题, 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之广.冲击之深, 已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而收入是信息使用者最为关心 ...

  • 钢铁行业分析报告_目录
  • 公司背景 前瞻产业研究院于1998年成立于北京清华园,主要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具有战略参考价值的细分产业竞争决策支持系统.细分产业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互联网+转型咨询.产业园区规划.区域(城市)产业规划.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数据库营销服务等专项市场研究解决方案. 前瞻产业研究院现有480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