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民生新闻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二稿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毕业论文

题 目: 试析民生新闻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院(系): 新闻与传播学院 专业年级: 2011级广播电视新闻 姓 名: 闫慧娟 学 号: 111300112 指导教师: 常民强 副教授

2015年3月25日

原 创 性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毕业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日 期:

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试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平顶山学院。本人完全了解平顶山学院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平顶山学院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毕业论文。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平顶山学院。本人离校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平顶山学院。

论文作者签名: 日 期: 指导老师签名: 日 期: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生新闻以关注普通人的生存和生活状态为着眼点,并以其强调媒体与受众间的互动而日益受到寻常百姓的青睐。但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媒体自身的局限性,民生新闻节目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同质化、娱乐化、低俗化的发展倾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现阶段,民生新闻想要取得良好的发展,就必须立身实际,勇于创新。拓宽报道领域、增添民生新闻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打造品牌文化,定制金牌主持人,提升节目整体质量,这是民生新闻在未来的发展之路上立于不败之地的突破点和努力方向。

关键词:民生新闻;现状;机遇;挑战;创新

Abstract :Along with social progress,economic development,people's livelihood news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ordinary people's surviving and living condi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foothold ,and with its emphasis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edia and the audience and more ordinary people favor. But as the competition and the limitations of the media itself also makes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news inevitably appeared homogeneity, entertainm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ulgarization tendency, faced with enormous challenges.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news to achieve good, you must conduct practice, to be creative. Broaden the coverage, add to people's livelihood news of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to build brand culture, custom gold medal presenter, promot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programs, this is the wa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news in the future in an impregnable position in the breakthrough and direction.

Key Words: people's livelihood news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innovation

目 录

一、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 ..................................................................... IV

二.民生新闻发展面临的挑战 ............................................................... V

(一) 娱乐化和低俗化倾向明显 ......................................................................... V

(二)同质化现象严重 .......................................................................................VI

(三)内部管理失衡 ...........................................................................................VI

三.民生新闻的发展机遇 .................................................................... V II

(一) 发展机遇 ............................................................................................ VIII

1. 受众群体广泛,整体效力提升 . ............................................................................ VIII

2. 新闻报道的领域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日益宽泛 . ................................................ VIII

3. 本土化,低视角,平民化为民生新闻的发展创造了收视率 . ............................ VIII

四.民生新闻的创新途径 . ................................ IX

1. 拓宽报道领域 . ............................................................................................................IX

2. 增添民生新闻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 ..................................................................... X

3. 打造品牌文化,定制金牌主持人 . ............................................................................. X

参考文献 ................................................................................................. XI 致 谢 . ...................................................................................................... X II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栏目价值取向的民生新闻逐步兴起并迅速发展。但从现实层面上看,许多电视台将民生新闻束缚在负面题材上,与此同时,民生新闻也面临着日益娱乐化和低俗化的巨大挑战。本文旨在就中国民生新闻呈现的诸多问题及面临的巨大挑战提出解决措施和创新途径,保证民生新闻健康良好发展。

一、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

民生新闻涵义的界定,学界和业界主要有三种不同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电视民生新闻是一种电视节目类型;第二种看法认为电视民生新闻是一种新闻体裁,与传统的社会新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第三种看法认为电视民生新闻是一种全新的新闻传播模式或理念,更多体现为一种针对新闻媒介和新闻记者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及传播理念。在民生新闻的概念认识系统内,多元观念的相互影响和讨论,客观上必然带来对民生新闻认识的逐渐清晰,甚至最终达成共识 。

在新闻类节目中,民生新闻以关注平民,服务百姓为中心而备受青睐,这也使得民生新闻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民生新闻面向大众,报道的事情多而复杂,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不足,下面对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中国民生新闻以“民生题材”“平民视角”“大众风格”“亲和传播”的特点为普通大众所喜闻乐见。同时,“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靠本土生存的地域优势,充满人文关怀的舆论风格等特点,也为民生新闻的持久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源泉。但随着新事物的不断出现和发展,也伴随着人们新鲜感的隐退,民生新闻也呈现出“同质化”“形式化”“低俗化”的特征,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

二.民生新闻面临的挑战

民生新闻作为社会新闻的一种,它以社会新闻“骄子”的身份报道着与民众息息相关的日常。一方面,民生新闻以民众的生活为主要内容,以民众的诉求为基本出发点,以民众的生存为关注焦点,以民众的视角彰显人文关怀,充当民众的保护伞,维护普通民众的利益;另一方面,民生新闻作为新时代的媒介宣传工具,肩负着舆论监督的职责,就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和政治倾向。两者的平衡发展是民生新闻的完美状态和理想境地,但随着民生内容的日益宽泛复杂,媒体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和舆论导向的偏离,也使民生新闻陷入发展的困境,面临着如下的巨大挑战:

(一) 娱乐化和低俗化倾向明显

民生新闻在新闻报道的内容上大多倾向于选择“软”新闻,而软新闻如果在“度”上把握失衡,一味地强调娱乐,忽视新闻的其他功能,把新闻的娱乐化当成卖点,就会造成新闻过度娱乐化,倾向低俗化,从而影响甚至丧失了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与此同时,城市电视台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取得较好的收视效益和经济效益,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意外灾祸、黄赌毒、暴力凶杀等成了民生新闻的主色调,一次次被搬上荧屏,大肆播报。加之媒体无视自身职责和义务且受一些电视节目制片人自身素质的限制,往往会忽视民生新闻的质量和受众的好恶,使民生新闻愈发娱乐化和低俗化。

邻里纠纷、打架斗殴、暴力血腥正逐步吞噬着民生新闻,成为其报道的主要内容,并常常伴随一些隐性采访的方式将这些画面呈现给观众,这不仅丧失了新闻价值,也使民生新闻日益偏离其发展轨道。《新闻现场》这一事件直接表现出

恶俗取向和低俗品味,是民生新闻过分娱乐化和低俗化的典型代表。

(二)同质化现象严重

一个节目的热播必然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全国各省市媒体间在形式、内容乃至名称上都大肆克隆其他热播类民生节目,甚至出现恶意竞争,这也使得目前民生类节目色调单一、形式僵硬、同质化现象严重;加之民生新闻的播出时段(晚间)和播出形式(直播或快报)的特殊性,也加重了民生新闻的同质化;全国上下,省、市、县乃至同台不同频道的各类民生节目“势如破竹”,围绕民生新闻展开了激烈的“新闻争夺大战”,使同质化现象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拾。

2002年,《南京零距离》的热播,使一些电台、电视台不顾自身实际情况,生搬硬套地效仿。这不仅使民生新闻的报道流于形式,缺乏深度,也让大量可创新、深掘、拓展的新闻素材被湮没,造成了频道资源的浪费。其中,《直播南京》、《无锡零距离》等节目是这一时期民生节目同质化的典型代表。

(三)过于看重收视率

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尤为迅速,收视率也自然而然的成为评价一个节目优劣的标准和尺度,这种过于看重和追求收视率的现象使民生新闻倾向于娱乐化和低俗化,也使新闻的取舍愈发感性,缺乏理性。例如,有的民生新闻节目为了迎合受众,不惜一次次将暴力,凶杀等内容搬上荧屏,有的节目制片人和新闻工作者在利益的驱使下歪曲事实,掩盖新闻真相,这就导致了新闻内容更加庸俗,低级,不仅使事实真相得不到考究,民生新闻的价值得不到体现,也严重阻碍了新闻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四)缺乏求实精神

新闻界充斥着人文关怀的理念,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往往会伴随着鲜明的感情色彩,过于倾向弱势群体,媒体的舆论监督缺乏宽容的态度,常常听信当事人的一面之词,在没有真正调查事实真相之前迫不及待的将事件报道出来,对另一方妄加指责。一些新闻媒体打着人文关怀的旗号,不问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就煽动舆论对自己认为错误的一方大肆批评和责难,过分的憎恨和过分的同情使许多新闻工作者丧失了应有的沉着,冷静和公正,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政府,司法和立法的态度,久而久之,就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这也告诫我们,作为肩负指引舆论的媒体人所倡导的人文关怀应建立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之上。

(五)内部管理有所失衡

现阶段,媒体一般在内部运行机制上都采取“绩效挂钩,按件计酬”的分配方法,栏目也讲究信息量,时效性和稿件份额。但是,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过分强调竞争领先,在内部管理和考核上缺乏科学,规范而又合理的考核方式,而栏目制片人一味追求自编稿件条数。记者追求多上稿多得酬,反倒使质量考核的标准被模糊,出现了“优稿”“劣稿”一捆上杆的僵局。尤其可悲的是,在这样一个大的创作背景之下,许多记者不仅不愿意深入采访,也不愿意下力气去做调查式,深入式和追踪式报道,这就使民生新闻的报道内容呈现琐碎化和肤浅化,同时,有闻必录的采访制作方式让民生新闻类节目的低品位,低质量现象展露无遗。

目前,中国民生类新闻节目风生水起,形式多样。民生新闻节目的迅速崛起与节目自身的新生性和时代性息息相关,有其历史必然性,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其他类电视节目的排挤和打压以及新生节目自身的局限性限制,民生新闻也一度出现低俗,媚俗的娱乐化倾向,在形式和内容上逐渐偏离其发展初衷,不可避免的遭遇发展的瓶颈期,也让民生新闻未来的发展趋势面临正各种各样的挑战。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管理体系的完备,中国民生新闻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并最终成为“以人为本”的良好典范,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精锐利器。

三.民生新闻的发展机遇

民生新闻在近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从一种题材到一种主张、一种视角、一种情怀,都饱含着“人本主义”和“人文关怀”,它不仅推动着民生政策的变更和民生问题的解决,而且推动着受众意识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学者将民生新闻的兴起称为“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三次革命”这无疑是将民生新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民生新闻要想在社会新闻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立足本土,服务受众,最大限度的发挥媒体的职责,让民生新闻朝着“大民生”方向迈进。总体上

说,民生新闻只有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优势,并牢牢把握外部的条件,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空间。

(一)受众群体广泛,整体效力提升

民生新闻是一种平民化的新闻,是一种以平民的视角观察,并用平民所喜闻乐见的方式报道以引起平民共鸣的新闻。民生新闻得以在受众心目中确立难以撼动地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关注民生、体验民情、反映民意”,它作为一种揭示民众生存状态与需求为目的的节目形态,用质朴的语言报道民众的生活状态和生存需求,以普通民众为报道主体,让社会听到了他们的呼声。民生新闻不同于其他的电视节目和公共新闻,它的受众群体较为广泛,这也使得民生新闻的整体效力得以提升。

(二)新闻报道的领域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日益宽泛

新闻工作者选材的基本标准是选择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意义的事件进行报道,新闻工作者要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民生”在范围上比较宽泛,如果民生新闻一味局限和停留在邻里纠纷,家长里短等问题上,不仅会降低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而且会使民生新闻的质量和收视率大打折扣。在经济社会日益发展,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日益富足的今天,国家对民生的关注也大大加强,出台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大政方针,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民生”。这在反映民生新闻市场需求日益宽泛,报道领域不断扩大的同时,也为民生新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为民生新闻由以往的“小民生”过渡到今后的“大民生”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同时也使“大民生”日益深入人心。

(三)本土化、低视角、平民化为民生新闻的发展创造了收视率

民生新闻在选材和内容上贴近群众生活,在报道风格和语言特色上用百姓语言讲述百姓之事,具有很强的“本土化”气息;在表现形式上变传统新闻的“你播我看”, “我播你听”为“共同参与,互动交流”呈现出新闻播报的“低视角”;在新闻理论上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百姓,同时主持人播报口语化,这也拉近了媒体与受众的距离,彰显出民生新闻的“平民化”。本土化、低视角、平民化是中国民生新闻类节目区别于其他类型节目最基本的特征,为民生新闻的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也为民生新闻类节目创造了可观的收视率,保证了民生新闻得以

立于不败之地。

机遇与挑战并存,自2002年《南京零距离》开播,中国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蔚为壮观。《南京零距离》虽然不是最早做民生新闻的栏目,但它是国内民生新闻中影响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影响深度最深,也是形式最完善的一档节目 。它不仅是中国民生新闻的成功典范,也为其他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更为民生新闻的后起之秀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使得中国民生新闻的发展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

四.民生新闻的创新途径

民生新闻作为新时代的后起之秀,饱含着鲜活的生命力和顽强的竞争力。它不仅是民声的呐喊,更是民生的诠释。近年来,随着学界和业界的大力推动,以及受众的广泛关注,民生新闻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完善,得到了长足完备的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但是,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民生新闻也不例外。现阶段,民生新闻面临着选材狭隘、内容浅薄;有闻必录、鱼目混珠;管理失衡、监督不力等诸多问题,这就将民生新闻的创新推向了风口浪尖。为民生新闻开创新之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入手:

(一)拓宽报道领域

“民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民生”主要从社会层面上着眼,主要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广义上的“民生”指的是凡是同民生有关的,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事情都属于民生范围内的事,具体包含生计来源、生活质量、生存状态、生命安全和民生心态等多方面的内容。现阶段,一些媒体将民生新闻的活动区域,关注重点和服务对象定位于城市,定格于市民,而对与农村和农民息息相关的话题却很少涉及。取悦市民,忽略农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生新闻的报道领域和创新源泉。作为社会中的大多数且为弱势群体的农民的呼声更应该被关心和关注。媒体只有深入农村,亲近农民,了解他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服务信息,并充分认识到农民在社会中的地位

和作用,才能开阔新闻报道的视野、丰富新闻报道的内容、增添民生新闻的活力和新看点。这就要求我们要依据百姓对信息的需求来筛选和确定民生新闻的内容,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浅层次的报道上,这也要求广大的新闻工作者拓宽思路,挖掘同民生关系密切的法律法规,时政热点等。

(二)增添民生新闻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作为党和人民群众的“耳目”和“喉舌”,民生新闻无论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应该具备较高的文化内涵和专业视角。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类电视节目层出不穷,民生新闻要发展,就必须树立自己的品牌,提升栏目本身的文化价值,以崭新的视角和独特的风格来吸引受众,在追求新闻时效性的同时提升节目质量。同时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民生类新闻节目的报道优势和播出风格,整合新闻资源——新闻资源的整合能形成强大的舆论,对不良现象进行批评,维护社会公正和百姓的话语权,并“对政府施加更大的压力,迫使其正视事件的严重性,将事件纳入决策范围并尽快出台措施,保障事件的顺利解决”③,加强与普通受众的心理和情感互动,引起观众的共鸣,丰富节目的可看性。

(三)增加报道和评论的深度

遍地开花的民生新闻面临着节目内容形式单一,同类节目铺天盖地,缺乏新意,报道内容肤浅,评论缺失等情况民生新闻要想抓住受众的眼球,保持良好的收视纪录和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就必须另辟蹊径,找准市场,走异质化竞争的道路,充分挖掘和发挥民生新闻的潜力,在保持风格稳定不变的前提下,寻找内容形式创新的新思路,新方法,以满足受众的需求。最重要的是,要加强民生新闻报道的深度,并对有价值的民生新闻做深度的评论。这一方面有助于更好地向百姓传达政府制定的惠民利民的政策,方便人们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政方针的理解和支持,在顺应民意的同时赢得民心;另一方面也为民生新闻增添了新鲜血液,推动民生新闻的改革和创新。

(四)打造品牌文化,定制金牌主持人

达文波特说,“在新的经济下,注意力本身就是财产,金钱将与注意力一起流动”④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不仅能带给观众视觉上的享受, 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提升着节目的收视率和整体效益。例如,凤凰卫视的一批优秀节目主持人经过包装

后,产生了明星效应,也使节目收视率节节攀升。现阶段,中国民生类新闻节目数量较多,质量偏低的现状依旧存在,这就要求节目创始人和栏目包装者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开阔视野,打造属于自己栏目的民生特色,创造出属于自己栏目的品牌文化,为自己的栏目打造并量身定制金牌主持人,坚持走“以质取胜”而非“以量取胜”的路线。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中国民生新闻的兴起是我国当代电视传播领域改革不断深化,竞争日益加剧的必然结果,但民生新闻在发展后期出现的内容浅薄,低俗化,媚俗化等一系列困境也将其走创新之路提上了日程。新闻媒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我们要坚持民生新闻“以人为本”的新闻理念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价值理念;另一方面我们要借鉴“公共新闻”中的“公共意识”,不仅让民生新闻继续发挥“重视民意,满足民需”的重要作用,而且要为受众提供主动参与,自由表达的空间,促进公众意识的觉醒和萌发。让民生新闻在创新之路上健康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① 李舒,胡正荣:《“民生新闻”现象探析》,《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6) ②陆地:评《南京零距离》改版,转引自《民生新闻3.0:网络化,跨区域》,《视听界》,2009(4)

③王贵平:《提高电视民生新闻的品质与品位》 [J],《新闻前哨》,2009(10) ④达文波特·贝克:《注意力管理》[M].中信出版社,2002(03)

致 谢

四年的大学生活伴随着论文的完成即将画上句号,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回首整个写作过程,我思绪万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常民强副教授。慈祥的面孔,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态度,耐心的指导,这是我对您的第一印象,这也是您热衷教育,热爱学生的本能表达。本次毕业论文从选题,构思到写作都是在导师常民强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在此,谨向常老师对我论文的指导和四年专业知识的传授致以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感谢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所有老师,四年的谆谆教诲,你们不仅让我的专业知识水平不断提高,而且也锻炼了我的实践技能;感谢我的父母,是你们的支持和鼓励为我插上翱翔的翅膀,让我在浩瀚的书海中尽情徜徉;感谢我的同窗好友,是你们的陪伴,让我笃定信念,勇往直前。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会不断完善自我,坚持理想,坚定梦想,在走出象牙塔的未来之路上,我会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用自己的努力回报母校,回馈社会。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毕业论文

题 目: 试析民生新闻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院(系): 新闻与传播学院 专业年级: 2011级广播电视新闻 姓 名: 闫慧娟 学 号: 111300112 指导教师: 常民强 副教授

2015年3月25日

原 创 性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毕业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日 期:

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试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平顶山学院。本人完全了解平顶山学院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平顶山学院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毕业论文。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平顶山学院。本人离校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平顶山学院。

论文作者签名: 日 期: 指导老师签名: 日 期: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生新闻以关注普通人的生存和生活状态为着眼点,并以其强调媒体与受众间的互动而日益受到寻常百姓的青睐。但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媒体自身的局限性,民生新闻节目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同质化、娱乐化、低俗化的发展倾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现阶段,民生新闻想要取得良好的发展,就必须立身实际,勇于创新。拓宽报道领域、增添民生新闻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打造品牌文化,定制金牌主持人,提升节目整体质量,这是民生新闻在未来的发展之路上立于不败之地的突破点和努力方向。

关键词:民生新闻;现状;机遇;挑战;创新

Abstract :Along with social progress,economic development,people's livelihood news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ordinary people's surviving and living condi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foothold ,and with its emphasis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edia and the audience and more ordinary people favor. But as the competition and the limitations of the media itself also makes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news inevitably appeared homogeneity, entertainm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ulgarization tendency, faced with enormous challenges.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news to achieve good, you must conduct practice, to be creative. Broaden the coverage, add to people's livelihood news of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to build brand culture, custom gold medal presenter, promot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programs, this is the wa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news in the future in an impregnable position in the breakthrough and direction.

Key Words: people's livelihood news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innovation

目 录

一、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 ..................................................................... IV

二.民生新闻发展面临的挑战 ............................................................... V

(一) 娱乐化和低俗化倾向明显 ......................................................................... V

(二)同质化现象严重 .......................................................................................VI

(三)内部管理失衡 ...........................................................................................VI

三.民生新闻的发展机遇 .................................................................... V II

(一) 发展机遇 ............................................................................................ VIII

1. 受众群体广泛,整体效力提升 . ............................................................................ VIII

2. 新闻报道的领域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日益宽泛 . ................................................ VIII

3. 本土化,低视角,平民化为民生新闻的发展创造了收视率 . ............................ VIII

四.民生新闻的创新途径 . ................................ IX

1. 拓宽报道领域 . ............................................................................................................IX

2. 增添民生新闻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 ..................................................................... X

3. 打造品牌文化,定制金牌主持人 . ............................................................................. X

参考文献 ................................................................................................. XI 致 谢 . ...................................................................................................... X II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栏目价值取向的民生新闻逐步兴起并迅速发展。但从现实层面上看,许多电视台将民生新闻束缚在负面题材上,与此同时,民生新闻也面临着日益娱乐化和低俗化的巨大挑战。本文旨在就中国民生新闻呈现的诸多问题及面临的巨大挑战提出解决措施和创新途径,保证民生新闻健康良好发展。

一、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

民生新闻涵义的界定,学界和业界主要有三种不同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电视民生新闻是一种电视节目类型;第二种看法认为电视民生新闻是一种新闻体裁,与传统的社会新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第三种看法认为电视民生新闻是一种全新的新闻传播模式或理念,更多体现为一种针对新闻媒介和新闻记者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及传播理念。在民生新闻的概念认识系统内,多元观念的相互影响和讨论,客观上必然带来对民生新闻认识的逐渐清晰,甚至最终达成共识 。

在新闻类节目中,民生新闻以关注平民,服务百姓为中心而备受青睐,这也使得民生新闻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民生新闻面向大众,报道的事情多而复杂,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不足,下面对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中国民生新闻以“民生题材”“平民视角”“大众风格”“亲和传播”的特点为普通大众所喜闻乐见。同时,“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靠本土生存的地域优势,充满人文关怀的舆论风格等特点,也为民生新闻的持久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源泉。但随着新事物的不断出现和发展,也伴随着人们新鲜感的隐退,民生新闻也呈现出“同质化”“形式化”“低俗化”的特征,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

二.民生新闻面临的挑战

民生新闻作为社会新闻的一种,它以社会新闻“骄子”的身份报道着与民众息息相关的日常。一方面,民生新闻以民众的生活为主要内容,以民众的诉求为基本出发点,以民众的生存为关注焦点,以民众的视角彰显人文关怀,充当民众的保护伞,维护普通民众的利益;另一方面,民生新闻作为新时代的媒介宣传工具,肩负着舆论监督的职责,就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和政治倾向。两者的平衡发展是民生新闻的完美状态和理想境地,但随着民生内容的日益宽泛复杂,媒体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和舆论导向的偏离,也使民生新闻陷入发展的困境,面临着如下的巨大挑战:

(一) 娱乐化和低俗化倾向明显

民生新闻在新闻报道的内容上大多倾向于选择“软”新闻,而软新闻如果在“度”上把握失衡,一味地强调娱乐,忽视新闻的其他功能,把新闻的娱乐化当成卖点,就会造成新闻过度娱乐化,倾向低俗化,从而影响甚至丧失了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与此同时,城市电视台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取得较好的收视效益和经济效益,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意外灾祸、黄赌毒、暴力凶杀等成了民生新闻的主色调,一次次被搬上荧屏,大肆播报。加之媒体无视自身职责和义务且受一些电视节目制片人自身素质的限制,往往会忽视民生新闻的质量和受众的好恶,使民生新闻愈发娱乐化和低俗化。

邻里纠纷、打架斗殴、暴力血腥正逐步吞噬着民生新闻,成为其报道的主要内容,并常常伴随一些隐性采访的方式将这些画面呈现给观众,这不仅丧失了新闻价值,也使民生新闻日益偏离其发展轨道。《新闻现场》这一事件直接表现出

恶俗取向和低俗品味,是民生新闻过分娱乐化和低俗化的典型代表。

(二)同质化现象严重

一个节目的热播必然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全国各省市媒体间在形式、内容乃至名称上都大肆克隆其他热播类民生节目,甚至出现恶意竞争,这也使得目前民生类节目色调单一、形式僵硬、同质化现象严重;加之民生新闻的播出时段(晚间)和播出形式(直播或快报)的特殊性,也加重了民生新闻的同质化;全国上下,省、市、县乃至同台不同频道的各类民生节目“势如破竹”,围绕民生新闻展开了激烈的“新闻争夺大战”,使同质化现象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拾。

2002年,《南京零距离》的热播,使一些电台、电视台不顾自身实际情况,生搬硬套地效仿。这不仅使民生新闻的报道流于形式,缺乏深度,也让大量可创新、深掘、拓展的新闻素材被湮没,造成了频道资源的浪费。其中,《直播南京》、《无锡零距离》等节目是这一时期民生节目同质化的典型代表。

(三)过于看重收视率

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尤为迅速,收视率也自然而然的成为评价一个节目优劣的标准和尺度,这种过于看重和追求收视率的现象使民生新闻倾向于娱乐化和低俗化,也使新闻的取舍愈发感性,缺乏理性。例如,有的民生新闻节目为了迎合受众,不惜一次次将暴力,凶杀等内容搬上荧屏,有的节目制片人和新闻工作者在利益的驱使下歪曲事实,掩盖新闻真相,这就导致了新闻内容更加庸俗,低级,不仅使事实真相得不到考究,民生新闻的价值得不到体现,也严重阻碍了新闻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四)缺乏求实精神

新闻界充斥着人文关怀的理念,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往往会伴随着鲜明的感情色彩,过于倾向弱势群体,媒体的舆论监督缺乏宽容的态度,常常听信当事人的一面之词,在没有真正调查事实真相之前迫不及待的将事件报道出来,对另一方妄加指责。一些新闻媒体打着人文关怀的旗号,不问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就煽动舆论对自己认为错误的一方大肆批评和责难,过分的憎恨和过分的同情使许多新闻工作者丧失了应有的沉着,冷静和公正,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政府,司法和立法的态度,久而久之,就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这也告诫我们,作为肩负指引舆论的媒体人所倡导的人文关怀应建立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之上。

(五)内部管理有所失衡

现阶段,媒体一般在内部运行机制上都采取“绩效挂钩,按件计酬”的分配方法,栏目也讲究信息量,时效性和稿件份额。但是,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过分强调竞争领先,在内部管理和考核上缺乏科学,规范而又合理的考核方式,而栏目制片人一味追求自编稿件条数。记者追求多上稿多得酬,反倒使质量考核的标准被模糊,出现了“优稿”“劣稿”一捆上杆的僵局。尤其可悲的是,在这样一个大的创作背景之下,许多记者不仅不愿意深入采访,也不愿意下力气去做调查式,深入式和追踪式报道,这就使民生新闻的报道内容呈现琐碎化和肤浅化,同时,有闻必录的采访制作方式让民生新闻类节目的低品位,低质量现象展露无遗。

目前,中国民生类新闻节目风生水起,形式多样。民生新闻节目的迅速崛起与节目自身的新生性和时代性息息相关,有其历史必然性,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其他类电视节目的排挤和打压以及新生节目自身的局限性限制,民生新闻也一度出现低俗,媚俗的娱乐化倾向,在形式和内容上逐渐偏离其发展初衷,不可避免的遭遇发展的瓶颈期,也让民生新闻未来的发展趋势面临正各种各样的挑战。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管理体系的完备,中国民生新闻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并最终成为“以人为本”的良好典范,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精锐利器。

三.民生新闻的发展机遇

民生新闻在近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从一种题材到一种主张、一种视角、一种情怀,都饱含着“人本主义”和“人文关怀”,它不仅推动着民生政策的变更和民生问题的解决,而且推动着受众意识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学者将民生新闻的兴起称为“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三次革命”这无疑是将民生新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民生新闻要想在社会新闻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立足本土,服务受众,最大限度的发挥媒体的职责,让民生新闻朝着“大民生”方向迈进。总体上

说,民生新闻只有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优势,并牢牢把握外部的条件,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空间。

(一)受众群体广泛,整体效力提升

民生新闻是一种平民化的新闻,是一种以平民的视角观察,并用平民所喜闻乐见的方式报道以引起平民共鸣的新闻。民生新闻得以在受众心目中确立难以撼动地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关注民生、体验民情、反映民意”,它作为一种揭示民众生存状态与需求为目的的节目形态,用质朴的语言报道民众的生活状态和生存需求,以普通民众为报道主体,让社会听到了他们的呼声。民生新闻不同于其他的电视节目和公共新闻,它的受众群体较为广泛,这也使得民生新闻的整体效力得以提升。

(二)新闻报道的领域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日益宽泛

新闻工作者选材的基本标准是选择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意义的事件进行报道,新闻工作者要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民生”在范围上比较宽泛,如果民生新闻一味局限和停留在邻里纠纷,家长里短等问题上,不仅会降低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而且会使民生新闻的质量和收视率大打折扣。在经济社会日益发展,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日益富足的今天,国家对民生的关注也大大加强,出台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大政方针,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民生”。这在反映民生新闻市场需求日益宽泛,报道领域不断扩大的同时,也为民生新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为民生新闻由以往的“小民生”过渡到今后的“大民生”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同时也使“大民生”日益深入人心。

(三)本土化、低视角、平民化为民生新闻的发展创造了收视率

民生新闻在选材和内容上贴近群众生活,在报道风格和语言特色上用百姓语言讲述百姓之事,具有很强的“本土化”气息;在表现形式上变传统新闻的“你播我看”, “我播你听”为“共同参与,互动交流”呈现出新闻播报的“低视角”;在新闻理论上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百姓,同时主持人播报口语化,这也拉近了媒体与受众的距离,彰显出民生新闻的“平民化”。本土化、低视角、平民化是中国民生新闻类节目区别于其他类型节目最基本的特征,为民生新闻的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也为民生新闻类节目创造了可观的收视率,保证了民生新闻得以

立于不败之地。

机遇与挑战并存,自2002年《南京零距离》开播,中国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蔚为壮观。《南京零距离》虽然不是最早做民生新闻的栏目,但它是国内民生新闻中影响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影响深度最深,也是形式最完善的一档节目 。它不仅是中国民生新闻的成功典范,也为其他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更为民生新闻的后起之秀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使得中国民生新闻的发展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

四.民生新闻的创新途径

民生新闻作为新时代的后起之秀,饱含着鲜活的生命力和顽强的竞争力。它不仅是民声的呐喊,更是民生的诠释。近年来,随着学界和业界的大力推动,以及受众的广泛关注,民生新闻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完善,得到了长足完备的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但是,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民生新闻也不例外。现阶段,民生新闻面临着选材狭隘、内容浅薄;有闻必录、鱼目混珠;管理失衡、监督不力等诸多问题,这就将民生新闻的创新推向了风口浪尖。为民生新闻开创新之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入手:

(一)拓宽报道领域

“民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民生”主要从社会层面上着眼,主要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广义上的“民生”指的是凡是同民生有关的,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事情都属于民生范围内的事,具体包含生计来源、生活质量、生存状态、生命安全和民生心态等多方面的内容。现阶段,一些媒体将民生新闻的活动区域,关注重点和服务对象定位于城市,定格于市民,而对与农村和农民息息相关的话题却很少涉及。取悦市民,忽略农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生新闻的报道领域和创新源泉。作为社会中的大多数且为弱势群体的农民的呼声更应该被关心和关注。媒体只有深入农村,亲近农民,了解他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服务信息,并充分认识到农民在社会中的地位

和作用,才能开阔新闻报道的视野、丰富新闻报道的内容、增添民生新闻的活力和新看点。这就要求我们要依据百姓对信息的需求来筛选和确定民生新闻的内容,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浅层次的报道上,这也要求广大的新闻工作者拓宽思路,挖掘同民生关系密切的法律法规,时政热点等。

(二)增添民生新闻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作为党和人民群众的“耳目”和“喉舌”,民生新闻无论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应该具备较高的文化内涵和专业视角。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类电视节目层出不穷,民生新闻要发展,就必须树立自己的品牌,提升栏目本身的文化价值,以崭新的视角和独特的风格来吸引受众,在追求新闻时效性的同时提升节目质量。同时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民生类新闻节目的报道优势和播出风格,整合新闻资源——新闻资源的整合能形成强大的舆论,对不良现象进行批评,维护社会公正和百姓的话语权,并“对政府施加更大的压力,迫使其正视事件的严重性,将事件纳入决策范围并尽快出台措施,保障事件的顺利解决”③,加强与普通受众的心理和情感互动,引起观众的共鸣,丰富节目的可看性。

(三)增加报道和评论的深度

遍地开花的民生新闻面临着节目内容形式单一,同类节目铺天盖地,缺乏新意,报道内容肤浅,评论缺失等情况民生新闻要想抓住受众的眼球,保持良好的收视纪录和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就必须另辟蹊径,找准市场,走异质化竞争的道路,充分挖掘和发挥民生新闻的潜力,在保持风格稳定不变的前提下,寻找内容形式创新的新思路,新方法,以满足受众的需求。最重要的是,要加强民生新闻报道的深度,并对有价值的民生新闻做深度的评论。这一方面有助于更好地向百姓传达政府制定的惠民利民的政策,方便人们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政方针的理解和支持,在顺应民意的同时赢得民心;另一方面也为民生新闻增添了新鲜血液,推动民生新闻的改革和创新。

(四)打造品牌文化,定制金牌主持人

达文波特说,“在新的经济下,注意力本身就是财产,金钱将与注意力一起流动”④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不仅能带给观众视觉上的享受, 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提升着节目的收视率和整体效益。例如,凤凰卫视的一批优秀节目主持人经过包装

后,产生了明星效应,也使节目收视率节节攀升。现阶段,中国民生类新闻节目数量较多,质量偏低的现状依旧存在,这就要求节目创始人和栏目包装者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开阔视野,打造属于自己栏目的民生特色,创造出属于自己栏目的品牌文化,为自己的栏目打造并量身定制金牌主持人,坚持走“以质取胜”而非“以量取胜”的路线。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中国民生新闻的兴起是我国当代电视传播领域改革不断深化,竞争日益加剧的必然结果,但民生新闻在发展后期出现的内容浅薄,低俗化,媚俗化等一系列困境也将其走创新之路提上了日程。新闻媒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我们要坚持民生新闻“以人为本”的新闻理念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价值理念;另一方面我们要借鉴“公共新闻”中的“公共意识”,不仅让民生新闻继续发挥“重视民意,满足民需”的重要作用,而且要为受众提供主动参与,自由表达的空间,促进公众意识的觉醒和萌发。让民生新闻在创新之路上健康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① 李舒,胡正荣:《“民生新闻”现象探析》,《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6) ②陆地:评《南京零距离》改版,转引自《民生新闻3.0:网络化,跨区域》,《视听界》,2009(4)

③王贵平:《提高电视民生新闻的品质与品位》 [J],《新闻前哨》,2009(10) ④达文波特·贝克:《注意力管理》[M].中信出版社,2002(03)

致 谢

四年的大学生活伴随着论文的完成即将画上句号,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回首整个写作过程,我思绪万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常民强副教授。慈祥的面孔,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态度,耐心的指导,这是我对您的第一印象,这也是您热衷教育,热爱学生的本能表达。本次毕业论文从选题,构思到写作都是在导师常民强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在此,谨向常老师对我论文的指导和四年专业知识的传授致以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感谢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所有老师,四年的谆谆教诲,你们不仅让我的专业知识水平不断提高,而且也锻炼了我的实践技能;感谢我的父母,是你们的支持和鼓励为我插上翱翔的翅膀,让我在浩瀚的书海中尽情徜徉;感谢我的同窗好友,是你们的陪伴,让我笃定信念,勇往直前。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会不断完善自我,坚持理想,坚定梦想,在走出象牙塔的未来之路上,我会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用自己的努力回报母校,回馈社会。


相关内容

  • 网络新闻论文选题题库
  • 新闻学(网络方向)论文选题 1 论执政能力与大众传媒的关系 2 正面报道的网络传播效果研究 3 我国新闻网络传播研究 5 手机信息传播效果研究 6 论西方"新闻自由"的双重标准 7 论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协调发展 8 论我国新闻传播报道"三贴近"原则 10 网络 ...

  • 五中全会前瞻 :精心布局关键时期发展的重要会议
  • 2010年10月11日 08:15:09 来源: 新华时政 [字号 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五中全会将集中讨论审议"十二五"规划建议,勾勒我国未来 ...

  • 新时期乡镇经济发展及财源建设试析
  • [摘 要]新时期乡镇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建设的重点之一,国家的各项税收政策也在向乡镇倾斜.本文就乡镇政府如何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和财源建设进行了探析并给出了相关建议,旨在对当前乡镇经济建设提供一点思考. [关键词]新时期:乡镇经济发展:财源建设 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政府机构,也是落实农村政策的 ...

  • 试析加入WTO对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
  • [摘要] 加入WTO对于完善公共政策的执行既存在着挑战又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主要表现在:WTO原则与公共政策执行原则的契合:加入WTO促使公共政策执行过程进一步趋于透明化.法制化:公共政策执行中的经济方式的作用突显:公共政策执行主体范围扩大并且更注重加强与政策适用主体的协调与沟通:加入WTO为改善公共 ...

  • 试析广播电视技术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 摘 要 �S着科技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信息技术直接带动了广播电视产业的创新和变革,在这场由数字技术发展而引发的未来广播电视革命中,电视产业中的各个环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主要是对广播电视技术进行简要论述,并就未来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和趋势进行讨论. 关键词 广播电视:数字技术:趋势 中图分类号 G2 ...

  • 教你如何从材料中找答案
  • 8月5日出版第31期<瞭望>发表了慎海雄的评论文章<稳中有进 稳中有为>. 稳中有进 稳中有为 在中共中央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今年以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强和改 ...

  • 最新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2012年03月31日03:3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稳中求进,是党中央确定的今年工作的总基调."坚持稳中求进,坚持科学发展,中国一定能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两会闭幕以来,500 ...

  • 新起点新征程新挑战
  • 新起点 新征程 新挑战 中国两会,举世瞩目. 中国两会开幕以来,两会议题频频亮相世界各大媒体---因为中国深度融入世界.影响世界,世界高度关注中国.借重中国. 这是中国再创辉煌的新起点,实现民族复兴的新征程,需要人们坚毅协力.运用智慧去战胜新挑战. 新起点:继往开来始于足下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 ...

  • 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系列解读之四夏春涛:讲话吹响新征程的前进号角
  • 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系列解读之四            夏春涛:讲话吹响新征程的前进号角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7月24日电 (记者 赵晶)7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