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向量说课稿

平面向量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的教学,所用

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必修四,教学内容为第74页至76页.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突破,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设计四

个方面来说明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概念之一,有着深刻的几何背景,

是解决几何问题的有力工具.向量概念引入后,全等和平行(平移),相

似,垂直,勾股定理等就可以转化为向量的加(减)法,数乘向量,数量

积运算(运算率),从而把图形的基本性质转化为向量的运算体系.向

量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一种工具,有着极其丰富的实际背

景,在数学和物理学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是在学生了解了物理学中的有关力,位移等

矢量的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向量的深入学习.为学习向量的知识体

系奠定了知识和方法基础.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

向量的几何表示;掌握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

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等概念;并能弄清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

向量的关系通过对向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向量

和数量的本质区别.

(2)过程与方法:引导发现法与讨论相结合。这是向量的第一节

课,概念与知识点较多,在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之后,应让学生

清清楚楚得明白其概念,这是学生进一步获取向量知识的前提;通

过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3)情感目标与价值观:通过对向量与数量的比较,培养学生认

识客观事物的数学本质的能力,并且意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是密不

可分的,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

3.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向量、零向量、单位向量、相等向量、

共线向量的概念,会表示向量。

(2)教学难点: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的区别和联系。

二、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采用了“问题探究式”和“启发式引导”的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突出以下两点:

(1)由教材的特点确立类比思维为教学的主线.

从教材内容看平面向量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与物理学中的有向

线段,矢量的概念类似.因此在教学中运用类比作为思维的主线进行

教学.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发生与发

展的过程.

(2)由学生的特点确立自主探索式的学习方法

通常学生对于概念课学起来很枯燥,不感兴趣,因此要考虑学生的

情感需要,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题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学

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希望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认可,要多表扬,

多肯定来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考虑到学生思维较为活跃,对自主探

索式的学习方法也有一定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启发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自主探究.将学生的独立思考,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等探索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突出学生

的主体作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引入概念

通过猫捉老鼠路线的例子,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

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

继而紧张的沉思,期待录找理由和证明过程。在实际情况下学习可以

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肖学习的新知识,这

样获取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2. 观察归纳,形成概念

由实例得出有向线段的概念,有向线段的三个要素:起点,方向,长

度.明确知道了有向线段的起点,方向和长度,它的终点就唯一确定.

再有目的的进行设计,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本课新的知识点:向量的

概念及其几何表示。

3.讨论研究,深化概念

在得到概念后进行归纳,深化,之后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数量与向量有何区别?

(2)如何表示向量?

(3)有向线段和向量有何区别和联系?

(4)长度为零的向量叫什么向量?长度为1的向量叫什么向

量?

(5)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向量是相等向量?单位向量是相等向

量吗?

(6)平行向量的定义及与共线向量之间的关系?

4.例题讲解,巩固新知

通过例题的讲解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化理解,从而达到巩固提

高的效果。在讲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

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1判断:

(1)平行向量是否一定方向相同?(不一定)

(2)不相等的向量是否一定不平行?(不一定)

(3)与零向量相等的向量必定是什么向量?(零向量)

(4)与任意向量都平行的向量是什么向量?(零向量)

(5)两个非零向量相等的当且仅当什么?(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

例2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a与b共线,b与c共线,则a与c也共线

B.任意两个相等的非零向量的始点与终点是一平行四边形的四顶点

C.向量a与b不共线,则a与b都是非零向量

D.有相同起点的两个非零向量不平行

5.知识应用,能力训练

课后练习使学生能巩固羡慕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

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简述理由. ①向量AB与是共线向量,则A、B、C、D四点必在一直线上;

②单位向量都相等; ③任一向量与它的相反向量不相等;

④共线的向量,若起点不同,则终点一定不同.

先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再引导学生归纳以下两个问题:①

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它只与零向量相等; ②两个向量只要它

们的模相等,方向相同就是相等向量.一个向量只要不改变它的大

小和方向,是可以任意平行移动的,即向量是自由的.

6.总结结论,强化认识

本阶段通过学习小结进行课堂教学的反馈,组织和指导学生归纳

知识,技能,方法的一般规律,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在知识层面上我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醒学生

要抓住向量的本质:大小与方向,对它们进行类比,加深对每个概念的

理解.

在方法层面上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探索过程中用到的思维方法和数

学方法如:类比,数形结合,等价转化等.

7.布置作业

四、板书设计

在教学中我把黑板分为两部分,把知识要点写在左侧,右边实例

应用。

五、设计说明

以上是我对《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这节教材的认识

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整个课堂中,我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 知识,并把它运用到对向量的认识,使学生的认知活动逐步深化,既

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方法。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

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

学能力、观察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和创造能力为指导思想。并且能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

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平面向量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的教学,所用

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必修四,教学内容为第74页至76页.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突破,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设计四

个方面来说明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概念之一,有着深刻的几何背景,

是解决几何问题的有力工具.向量概念引入后,全等和平行(平移),相

似,垂直,勾股定理等就可以转化为向量的加(减)法,数乘向量,数量

积运算(运算率),从而把图形的基本性质转化为向量的运算体系.向

量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一种工具,有着极其丰富的实际背

景,在数学和物理学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是在学生了解了物理学中的有关力,位移等

矢量的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向量的深入学习.为学习向量的知识体

系奠定了知识和方法基础.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

向量的几何表示;掌握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

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等概念;并能弄清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

向量的关系通过对向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向量

和数量的本质区别.

(2)过程与方法:引导发现法与讨论相结合。这是向量的第一节

课,概念与知识点较多,在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之后,应让学生

清清楚楚得明白其概念,这是学生进一步获取向量知识的前提;通

过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3)情感目标与价值观:通过对向量与数量的比较,培养学生认

识客观事物的数学本质的能力,并且意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是密不

可分的,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

3.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向量、零向量、单位向量、相等向量、

共线向量的概念,会表示向量。

(2)教学难点: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的区别和联系。

二、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采用了“问题探究式”和“启发式引导”的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突出以下两点:

(1)由教材的特点确立类比思维为教学的主线.

从教材内容看平面向量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与物理学中的有向

线段,矢量的概念类似.因此在教学中运用类比作为思维的主线进行

教学.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发生与发

展的过程.

(2)由学生的特点确立自主探索式的学习方法

通常学生对于概念课学起来很枯燥,不感兴趣,因此要考虑学生的

情感需要,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题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学

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希望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认可,要多表扬,

多肯定来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考虑到学生思维较为活跃,对自主探

索式的学习方法也有一定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启发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自主探究.将学生的独立思考,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等探索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突出学生

的主体作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引入概念

通过猫捉老鼠路线的例子,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

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

继而紧张的沉思,期待录找理由和证明过程。在实际情况下学习可以

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肖学习的新知识,这

样获取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2. 观察归纳,形成概念

由实例得出有向线段的概念,有向线段的三个要素:起点,方向,长

度.明确知道了有向线段的起点,方向和长度,它的终点就唯一确定.

再有目的的进行设计,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本课新的知识点:向量的

概念及其几何表示。

3.讨论研究,深化概念

在得到概念后进行归纳,深化,之后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数量与向量有何区别?

(2)如何表示向量?

(3)有向线段和向量有何区别和联系?

(4)长度为零的向量叫什么向量?长度为1的向量叫什么向

量?

(5)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向量是相等向量?单位向量是相等向

量吗?

(6)平行向量的定义及与共线向量之间的关系?

4.例题讲解,巩固新知

通过例题的讲解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化理解,从而达到巩固提

高的效果。在讲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

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1判断:

(1)平行向量是否一定方向相同?(不一定)

(2)不相等的向量是否一定不平行?(不一定)

(3)与零向量相等的向量必定是什么向量?(零向量)

(4)与任意向量都平行的向量是什么向量?(零向量)

(5)两个非零向量相等的当且仅当什么?(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

例2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a与b共线,b与c共线,则a与c也共线

B.任意两个相等的非零向量的始点与终点是一平行四边形的四顶点

C.向量a与b不共线,则a与b都是非零向量

D.有相同起点的两个非零向量不平行

5.知识应用,能力训练

课后练习使学生能巩固羡慕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

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简述理由. ①向量AB与是共线向量,则A、B、C、D四点必在一直线上;

②单位向量都相等; ③任一向量与它的相反向量不相等;

④共线的向量,若起点不同,则终点一定不同.

先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再引导学生归纳以下两个问题:①

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它只与零向量相等; ②两个向量只要它

们的模相等,方向相同就是相等向量.一个向量只要不改变它的大

小和方向,是可以任意平行移动的,即向量是自由的.

6.总结结论,强化认识

本阶段通过学习小结进行课堂教学的反馈,组织和指导学生归纳

知识,技能,方法的一般规律,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在知识层面上我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醒学生

要抓住向量的本质:大小与方向,对它们进行类比,加深对每个概念的

理解.

在方法层面上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探索过程中用到的思维方法和数

学方法如:类比,数形结合,等价转化等.

7.布置作业

四、板书设计

在教学中我把黑板分为两部分,把知识要点写在左侧,右边实例

应用。

五、设计说明

以上是我对《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这节教材的认识

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整个课堂中,我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 知识,并把它运用到对向量的认识,使学生的认知活动逐步深化,既

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方法。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

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

学能力、观察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和创造能力为指导思想。并且能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

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相关内容

  • 平面向量要点归纳
  • 平面向量要点归纳 由于向量具有几何形式和代数形式的双重身份,与代数.几何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成为中学数学知识网络的一个交汇点,因此,在中学数学教材中的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也成为近几年全国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以下是对平面向量中有关知识要点的归纳整理,供同学们参考. 一.基本概念与运算 1.要注意向 ...

  • 立体几何知识点
  • 立体几何知识点 [重点知识整合] 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 (1)判定:①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②面面平行的性质:若两个平面平行,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何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 (2)性质: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那么经过这条 ...

  • 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 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镇江市丹徒高级中学 范习昱 一.教学内容的分析: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应用,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向量的基本概念.向量的加减运算法.向量的数乘.向量共线定理,这些都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知识.本节课内容是必修4第2章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平面向量中最具奠基意义 ...

  •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详细教案
  •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3.1.1 空间向量及其加减运算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空间向量的有关概念. (2)掌握空间向量的加减运算法则.运算律,并通过空间几何体加深对运算的理解.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类比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培养探究.研讨.综合自学应用能力. (2 ...

  • 空间向量教案
  • 平面向量与空间向量基本知识 一.平面向量(你对向量的有关概念清楚吗?) 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2.向量的模--有向线段的长度,|a| 3.单位向量|a0|1,a0    a  |a|   4.零向量0,|0|0  长度相等 5.相等的向量ab 方向相同 ...

  •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七单元[平面向量]word教案
  • 第七单元 平面向量 复数 知识体系 第1节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 基础梳理 1.向量的有关概念 (1)向量:既有的量叫做向量,向量的大小叫做向量的或称. (2)零向量: (3)单位向量:长度等于 (4)平行向量:方向一组平行向量都可以移动到同一直线上.规定:0与任一向量 (5)相等向量:长度且方 ...

  • 空间向量与平行关系
  • 临清实验高中高二年级数学学科新授课导学案 编写人:国辉 , 审核人:周静, 使用日期:12,27 编号:046 平面的法向量一定是非零向量,赋值时,要保证n≠(0,0,0). (二)例题解析 题型一:利用方向向量和法向量判定线面位置关系 例1.(1)设a,b分别是l1,l2的方向向量,判断l1,l2 ...

  • 从平面向量到空间向量
  • §1从平面向量到空间向量(导学案) 教学目标:1.掌握空间向量的相关概念 2.掌握空间向量的夹角.方向向量和平面法向量的概念 教学重点:向量的夹角,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概念 教学难点:方向向量.法向量. [复习回顾]: ① ___________________叫作平面向量,其大小叫作向量的 ...

  • 2014 年最新整理平面向量的解题技巧
  • 2014 年最新整理平面向量的解题技巧 例题解析: 一. 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基本运算 (2)掌握向量的加法和减法. (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意义,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 (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4)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 ...

  • 1114向量和直线和平面
  • 向量和直线 1.设平面α内两个向量的坐标分别为(1,2,1).(﹣1,1,2),则下列向量中是平面的法向量的是( ) A .(﹣1,﹣2,5) B .(﹣1,1,﹣1) C .(1,1,1) D .(1,﹣1,﹣1) 2.已知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A (1,0,0),B (2,0,1),C (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