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关键词:爱国主义 乡土情怀 民族自豪感 忧患意识 可持续

发展观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

仅肩负着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同时也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为己

任。尤其是在当前国际形势严峻,我国主权面临危机重重之际。这

都提示我们,加强全民族的爱国主义教育刻不容缓。中学地理教学

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应以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国情为出发点,“道

寓于文,文以载道”,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丰富的地理教学内容

之中。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起点:培养乡土情怀

教育学家徐特立老先生曾说过:“乡土和学校周围的事物不仅可作

为教科书的补充,同时它本身就是现实的、活生生的教科书。”充

分利用地理教材,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丰富的物产和家乡

人的爱,是爱国主义的起点,也是爱国主义感情的深厚基础。在我

的地理教学当中,每一批学生在第一次接触中国地图的时候,我都

会引导学生在地图中找一找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学生的好奇心和

求知欲一下被激发出来,都积极地在地图中寻找太湖的位置,再放

上一曲《太湖美》,更是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以此为切入点,

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乡土情感。而且我

还会在此后的地理教学中,把这种乡土情感一直贯穿于整个地理教

学的始终,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例如:讲到旅游这一章节的时候,

我会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余下一点时间让学生来谈谈我们家乡

的旅游资源。这个时候学生非常积极踊跃,如数家珍一样样报出我

们家乡特有的景观和物产。如宜兴的紫砂壶、茶园、竹海、岩洞、

教授之乡、鱼米之乡„„经此一点拨,学生把书本知识灵活地运用

到生活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信心和决心,也更

加坚定热爱祖国和报效祖国的信念,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

教育的目的。

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点:培养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祖国的爱,总是和祖国最美好的、最引以自豪

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比如说日本人民喜欢把美丽的富士山作为他们

国家的标志;埃及人民深情地把尼罗河比作母亲河;我国人民则把

奔腾澎湃、波澜壮阔的长江和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在地理教

学中,通过讲述祖国辽阔的领土、壮丽山河、丰富的自然资源等培

养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情感,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增强

责任感和为国献身的使命感。例如讲到“中国的疆域”一节时,重

点讲到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接近整个欧

洲的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频临的海洋,说明我国不仅

陆地上资源物产丰富,同时也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从而激发学生

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另外我国在高新技术方面,从没落后于人,

如核能的应用、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准确回收、运载火箭的全程飞行、

载人航天飞船的运行等都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甚至美国也曾租用中国的航天运载工具。通过这些点点滴滴的国情

渗透,引发学生强烈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使命感。

三、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动力:培养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对于任何国家既是一种生命压力,也是一笔无价的精神

财富。忧患意识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居安思危、发奋图强的原动

力。在我的地理教学中始终贯穿着国情教育,既让学生看到优势的

一面,又要让学生了解到存在的问题,更是要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该

怎么做,我们能做什么?让学生知道我们不是旁观者,未来我们责

任重大。如讲到人口,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总数量排在世界第一

位,通过书中图表可知,1949年我国的人口5.4亿到1982年增长

到10.3亿,短短的33年的时间,我国人口增长了近1倍,我国虽

然物产丰富,但沉重的人口负担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再讲

到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后,人口出生率下降,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再

引导学生联系我们身边的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家庭生活水平的改

变,从而理解实行计划生育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唯一出路,也是

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履行的义务。

四、爱国主义教育的前瞻点:培养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最早是在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

与发展大会上提出来的,很快得到全世界人们的共识。初中地理教

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在区域地理中就十分重

视分析人地关系,说明大自然是人类生死相依的朋友,保护自然,

方能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

首先,在讲授人口与资源的教学中,应该使学生清楚地知道人口

总量超过环境承载,就会产生生存危机。虽然我国在国土面积、各

类资源总量上均居世界前列,但由于我国同时也是一个人口大国,

各类资源经人口一平均,人均占有量却很少,如人均耕地、森林、

草地、淡水资源等均不到世界的三分之一。我国每年粮食总产量居

世界第一位,但因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所以人均粮食占有量不及

美国的三分之一。所有这些说明人口过多、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与国

民经济发展不协调,制约着经济发展速度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关

系到子孙后代长远利益的大问题。人口素质是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

组成,人口素质的持续提高,才能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既充

分又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减少人口对资源的压力。同时人口问题,

也给自然环境增加沉重的负担,大规模地砍伐森林,开垦草地和开

采矿产,使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现象不断扩大,生态环境日益恶

化。过度开采地下矿藏和地下水资源,造成地面下沉,淡水资源紧

缺,温室效应加剧,酸雨增多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它不

仅影响当代人的利益,也危及子孙后代享用资源、环境的权利。因

此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意义

更为重大。

总而言之,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需要我们每一位

教育工作者要以强烈的爱国之心、饱满的爱国热情,去挖掘教材中

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把它点点滴滴地融入到我们的日常教学

中,使它成为我们思想感情中最纯、最真、最朴实的一种情怀——

爱国主义情怀。

参考文献

1、《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9,1-6期。

2、《地理教学》杂志.2004,1-12期。

3、吴文江《浅谈地理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2010,

4、陈日华《初中地理教学与可持续发展教育》.2003,

8,4。 8,17。

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关键词:爱国主义 乡土情怀 民族自豪感 忧患意识 可持续

发展观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

仅肩负着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同时也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为己

任。尤其是在当前国际形势严峻,我国主权面临危机重重之际。这

都提示我们,加强全民族的爱国主义教育刻不容缓。中学地理教学

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应以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国情为出发点,“道

寓于文,文以载道”,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丰富的地理教学内容

之中。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起点:培养乡土情怀

教育学家徐特立老先生曾说过:“乡土和学校周围的事物不仅可作

为教科书的补充,同时它本身就是现实的、活生生的教科书。”充

分利用地理教材,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丰富的物产和家乡

人的爱,是爱国主义的起点,也是爱国主义感情的深厚基础。在我

的地理教学当中,每一批学生在第一次接触中国地图的时候,我都

会引导学生在地图中找一找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学生的好奇心和

求知欲一下被激发出来,都积极地在地图中寻找太湖的位置,再放

上一曲《太湖美》,更是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以此为切入点,

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乡土情感。而且我

还会在此后的地理教学中,把这种乡土情感一直贯穿于整个地理教

学的始终,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例如:讲到旅游这一章节的时候,

我会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余下一点时间让学生来谈谈我们家乡

的旅游资源。这个时候学生非常积极踊跃,如数家珍一样样报出我

们家乡特有的景观和物产。如宜兴的紫砂壶、茶园、竹海、岩洞、

教授之乡、鱼米之乡„„经此一点拨,学生把书本知识灵活地运用

到生活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信心和决心,也更

加坚定热爱祖国和报效祖国的信念,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

教育的目的。

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点:培养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祖国的爱,总是和祖国最美好的、最引以自豪

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比如说日本人民喜欢把美丽的富士山作为他们

国家的标志;埃及人民深情地把尼罗河比作母亲河;我国人民则把

奔腾澎湃、波澜壮阔的长江和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在地理教

学中,通过讲述祖国辽阔的领土、壮丽山河、丰富的自然资源等培

养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情感,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增强

责任感和为国献身的使命感。例如讲到“中国的疆域”一节时,重

点讲到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接近整个欧

洲的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频临的海洋,说明我国不仅

陆地上资源物产丰富,同时也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从而激发学生

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另外我国在高新技术方面,从没落后于人,

如核能的应用、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准确回收、运载火箭的全程飞行、

载人航天飞船的运行等都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甚至美国也曾租用中国的航天运载工具。通过这些点点滴滴的国情

渗透,引发学生强烈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使命感。

三、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动力:培养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对于任何国家既是一种生命压力,也是一笔无价的精神

财富。忧患意识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居安思危、发奋图强的原动

力。在我的地理教学中始终贯穿着国情教育,既让学生看到优势的

一面,又要让学生了解到存在的问题,更是要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该

怎么做,我们能做什么?让学生知道我们不是旁观者,未来我们责

任重大。如讲到人口,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总数量排在世界第一

位,通过书中图表可知,1949年我国的人口5.4亿到1982年增长

到10.3亿,短短的33年的时间,我国人口增长了近1倍,我国虽

然物产丰富,但沉重的人口负担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再讲

到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后,人口出生率下降,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再

引导学生联系我们身边的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家庭生活水平的改

变,从而理解实行计划生育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唯一出路,也是

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履行的义务。

四、爱国主义教育的前瞻点:培养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最早是在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

与发展大会上提出来的,很快得到全世界人们的共识。初中地理教

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在区域地理中就十分重

视分析人地关系,说明大自然是人类生死相依的朋友,保护自然,

方能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

首先,在讲授人口与资源的教学中,应该使学生清楚地知道人口

总量超过环境承载,就会产生生存危机。虽然我国在国土面积、各

类资源总量上均居世界前列,但由于我国同时也是一个人口大国,

各类资源经人口一平均,人均占有量却很少,如人均耕地、森林、

草地、淡水资源等均不到世界的三分之一。我国每年粮食总产量居

世界第一位,但因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所以人均粮食占有量不及

美国的三分之一。所有这些说明人口过多、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与国

民经济发展不协调,制约着经济发展速度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关

系到子孙后代长远利益的大问题。人口素质是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

组成,人口素质的持续提高,才能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既充

分又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减少人口对资源的压力。同时人口问题,

也给自然环境增加沉重的负担,大规模地砍伐森林,开垦草地和开

采矿产,使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现象不断扩大,生态环境日益恶

化。过度开采地下矿藏和地下水资源,造成地面下沉,淡水资源紧

缺,温室效应加剧,酸雨增多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它不

仅影响当代人的利益,也危及子孙后代享用资源、环境的权利。因

此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意义

更为重大。

总而言之,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需要我们每一位

教育工作者要以强烈的爱国之心、饱满的爱国热情,去挖掘教材中

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把它点点滴滴地融入到我们的日常教学

中,使它成为我们思想感情中最纯、最真、最朴实的一种情怀——

爱国主义情怀。

参考文献

1、《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9,1-6期。

2、《地理教学》杂志.2004,1-12期。

3、吴文江《浅谈地理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2010,

4、陈日华《初中地理教学与可持续发展教育》.2003,

8,4。 8,17。


相关内容

  • 爱国主义教育纲要
  • 爱国主义教育纲要 -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现在,我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 ...

  • 爱国主义实施纲要
  •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介绍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1]爱国 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现在,我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努力建 ...

  • 祖国在腾飞--波航乡中心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案例
  • 祖国在腾飞 --波航乡中心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案例 一.活动主题及意图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湟源县教育局文件精神,我校在全校师生中集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推动学校掀起爱国主义教育热潮.以探索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和教育艺术,用革命的传统教育,中华民族的历史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理想 ...

  • 第二课堂地点
  • 杭州市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场馆名录 一.文博类 序号 单位名称 地 址 备 注 1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拱墅区运河广场1号 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 中国体育博物馆杭州分馆 体育场路210号 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 中国茶叶博物馆 龙井路88号 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 中国杭州西湖博览会博物 ...

  • 爱国主义总结
  • 解放九义校小学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阶段性工作总结和阶段成果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现在,我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努力建 ...

  • 落实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
  • (国家教委副主任 柳斌) 中宣部.国家教委.文化部.新闻出版署和团中央共同向中小学生推荐百种爱国主义教育图书,是新形势 下,加强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和德育工作的一项重大而有效的措施,是贯彻中共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重要步 ...

  • 广州市中小学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意见
  • 作者:广州市教育局 教育导刊 1995年07期 中共中央印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也是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为认真贯彻<纲要>,在我市中小学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主义 ...

  • 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的通知
  • 关于举办爱国主义教育主题读书活动的 通知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和引导全校青年学生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经研究,院团委.学生会决定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读书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各班: 一. 指导思想: 我校将通过此次寝室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使广大学 ...

  • 探析我国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 摘 要:爱国主义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能够成为国家有用人才的基本保证,是民族凝聚力的现实体现.本文主要论述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形式及在和平年代如何做好爱国主义教育等.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4 [文献标识 ...

  • 要素主义教育
  • 要素主义教育 essentialism education 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的与进步主义教育对立的教育思想流派.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早期主要代表人物有W.C.巴格莱.I.L.坎德尔.R.芬尼和T.布里格斯等 .1938年2月,巴格莱等 人在新泽西州大西洋城创立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