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一)重点难点解析

高中数学(必修一)重点难点解析

第一章 集合

§1.1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一、知识导学

1. 集合:一般地,一定范围内某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

2. 元素: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简称元.

3. 子集:如果集合A 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若a ∉A 则a ∈B ),则称

集合A 为集合B 的子集,记为A ⊆B 或B ⊇A ;如果A ⊆B ,并且A ≠B ,这时集合A 称为集合B 的真子集,记为A B 或B A.

4. 集合的相等:如果集合A 、B 同时满足A ⊆B 、B ⊇A ,则A=B.

5. 补集:设A ⊆S ,由S 中不属于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S 的子集A 的补集,记 为 C s A .

6. 全集:如果集合S 包含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这时S 可以看做一个全集,全集通常 记作U.

7. 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且属于B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 记作A ⋂B.

8. 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者属于B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并 集,记作A ⋃B.

9.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记作Φ.

10.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称为有限集.

11.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称为无限集.

12. 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Venn 图).

13. 常用数集的记法: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二、疑难知识导析

1. 符号⊆,,⊇,,=,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和“=”*两种情况,同样“⊇”包括“”和“=”两种情况. 符号∈,∉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要注意两类不同符号的区别.

2. 在判断给定对象能否构成集合时,特别要注意它的“确定性”,在表示一个集合时,要特别注意它的“互异性”、“无序性”.

3. 在集合运算中必须注意组成集合的元素应具备的性质.

4. 对由条件给出的集合要明白它所表示的意义,即元素指什么,是什么范围.用集合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时,要注意分辨是交集还是并集,结合数轴或文氏图的直观性帮助思维判断.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但因为不好用文氏图形表示,容易被忽视,如在关系式中,B=Φ易漏掉的情况.

5. 若集合中的元素是用坐标形式表示的,要注意满足条件的点构成的图形是什么,用数形结合法解之.

6. 若集合中含有参数,须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讨论时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7. 在集合运算过程中要借助数轴、直角坐标平面、V enn 图等将有关集合直观地表示出来.

8. 要注意集合与方程、函数、不等式、三角、几何等知识的密切联系与综合使用.

9. 含有n 个元素的集合的所有子集个数为:2,所有真子集个数为:2-1

三、经典例题导讲

[例1] 已知集合M={y|y =x2+1,x ∈R},N={y|y =x+1,x ∈R},则M∩N=( )

A .(0,1),(1,2) B .{(0,1),(1,2)}

C .{y|y=1,或y=2} D .{y|y≥1} n n

⎧y =x 2+1⎧x =0⎨⎨y =x +1y =1 或 错解:求M∩N及解方程组⎩ 得⎩⎧x =1⎨⎩y =2 ∴选B

错因:在集合概念的理解上,仅注意了构成集合元素的共同属性,而忽视了集合的元素是什么.事实上M 、N 的元素是数而不是实数对(x,y),因此M 、N 是数集而不是点集,

M 、N 分别表示函数y=x2+1(x∈R) ,y=x+1(x∈R) 的值域,求M∩N即求两函数值域的交集. 正解:M={y|y=x2+1,x ∈R}={y|y≥1}, N={y|y=x+1,x ∈R}={y|y∈R}.

∴M∩N={y|y≥1}∩{y|(y∈R)}={y|y≥1}, ∴应选D .

注:集合是由元素构成的,认识集合要从认识元素开始,要注意区分{x|y=x2+1}、{y|y=x2+1,x ∈R}、{(x,y)|y=x2+1,x ∈R},这三个集合是不同的.

[例2] 已知A={x|x2-3x +2=0},B={x|ax-2=0}且A ∪B=A,求实数a 组成的集合C . 错解:由x2-3x +2=0得x=1或2.

当x=1时,a=2, 当x=2时,a=1.

错因:上述解答只注意了B 为非空集合,实际上,B=时,仍满足A ∪B=A.

当a=0时,B=,符合题设,应补上,故正确答案为C={0,1,2}.

正解:∵A ∪B=A ∴B A 又A={x|x2-3x +2=0}={1,2}

1或{2} ∴C={0,1,2} ∴B=或{}

[例3]已知m ∈A,n ∈B, 且集合A={x |x =2a , a ∈Z },B={x |x =2a +1, a ∈Z },又C={x |x =4a +1, a ∈Z },则有: ( )

A .m+n∈A B. m+n∈B C.m+n∈C D. m+n不属于A ,B ,C 中任意一个 错解:∵m ∈A ,∴m=2a,a∈Z , 同理n=2a+1,a∈Z, ∴m+n=4a+1,故选C

错因是上述解法缩小了m+n的取值范围.

正解:∵m ∈A, ∴设m=2a1,a1∈Z, 又∵n ∈B , ∴n=2a2+1,a2∈ Z ,

∴m+n=2(a1+a2)+1,而a1+a2∈ Z , ∴m+n∈B, 故选B.

[例4] 已知集合A={x|x2-3x -10≤0},集合B={x|p+1≤x≤2p-1}.若B

的取值范围. A ,求实数p

错解:由x2-3x -10≤0得-2≤x≤5.

欲使B ⎧-2≤p +1⇒-3≤p ≤3⎨2p -1≤5A ,只须⎩

∴ p 的取值范围是-3≤p≤3.

错因:上述解答忽略了"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这一结论,即B=时,符合题设. 正解:①当B≠时,即p +1≤2p-1p≥2.

由B A 得:-2≤p+1且2p -1≤5.

由-3≤p≤3.

∴ 2≤p≤3

②当B=时,即p +1>2p-1p <2.

由①、②得:p≤3.

点评:从以上解答应看到:解决有关A∩B=、A ∪B=,A B 等集合问题易忽视空集的情况而出现漏解,这需要在解题过程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审视问题.

[例5] 已知集合A={a,a+b,a +2b},B={a,ac,ac2}.若A=B,求c 的值.

分析:要解决c 的求值问题,关键是要有方程的数学思想,此题应根据相等的两个集合元素完全相同及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建立关系式.

解: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1)若a +b=ac且a +2b=ac2,消去b 得:a +ac2-2ac=0,

a=0时,集合B 中的三元素均为零,和元素的互异性相矛盾,故a≠0.

∴c2-2c +1=0,即c=1,但c=1时,B 中的三元素又相同,此时无解.

(2)若a +b=ac2且a +2b=ac,消去b 得:2ac2-ac -a=0,

∵a≠0,∴2c2-c -1=0,

1

即(c-1)(2c+1)=0,又c≠1,故c=-2.

点评:解决集合相等的问题易产生与互异性相矛盾的增解,这需要解题后进行检验.

1

[例6] 设A 是实数集,满足若a ∈A ,则1-a ∈A ,a ≠1且1∉A.

⑴若2∈A ,则A 中至少还有几个元素?求出这几个元素.

⑵A 能否为单元素集合?请说明理由.

1

⑶若a ∈A ,证明:1-a ∈A.

⑷求证:集合A 中至少含有三个不同的元素.

1

解:⑴2∈A ⇒ -1∈A ⇒ 2∈A ⇒ 2∈A

1

∴ A中至少还有两个元素:-1和2

1⑵如果A 为单元素集合,则a =1-a

2即a -a +1=0

该方程无实数解,故在实数范围内,A 不可能是单元素集

1

11-a 111-1-a ∈⑶a ∈A ⇒ 1-a ∈A ⇒ A ⇒1-a -1∈A ,即1-a ∈A

1111

⑷由⑶知a ∈A 时,1-a ∈A , 1-a ∈A . 现在证明a,1-a , 1-a 三数互不相等. ①若a=11

1-a , 即a2-a+1=0 ,方程无解,∴a ≠1-a

11

②若a=1-a ,即a2-a+1=0,方程无解∴a ≠1-a

1111

③若1-a =1-a ,即a2-a+1=0,方程无解∴1-a ≠1-a .

综上所述,集合A 中至少有三个不同的元素.

点评:⑷的证明中要说明三个数互不相等,否则证明欠严谨.

22b b n +1k -4k +5, k ∈a a n [例7] 设集合A={|=, ∈N+},集合B={|=N+},试证:A

B .

证明:任设a ∈A ,

2则a =n +1=(n +2)2-4(n +2) +5 (n ∈N+),

∵ n ∈N*,∴ n +2∈N*

∴ a ∈B 故 ①

2*∈A =a |a =n +1, n ∈N 显然,1,而由

22(k -2) +1,b b k b b k ∈k -4k +5B={|=, ∈N+}={|=N+}知1∈B ,于是A≠B ② {}

由①、② 得A B .

点评:(1)判定集合间的关系,其基本方法是归结为判定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

(2)判定两集合相等,主要是根据集合相等的定义.

四、典型习题导练

1.集合A={x|x2-3x -10≤0,x ∈Z},B={x|2x2-x -6>0, x∈ Z},则A ∩B 的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 )

A .16 B.14 C .15 D.32

2.数集{1,2,x2-3}中的x 不能取的数值的集合是( )

A .{2,-2 } B.{-2,- } C .{±2,± } D.{5,-}

3. 若P={y|y=x2,x∈R},Q={y|y=x2+1,x ∈R},则P∩Q等于( )

高中数学(必修一)重点难点解析

第一章 集合

§1.1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一、知识导学

1. 集合:一般地,一定范围内某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

2. 元素: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简称元.

3. 子集:如果集合A 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若a ∉A 则a ∈B ),则称

集合A 为集合B 的子集,记为A ⊆B 或B ⊇A ;如果A ⊆B ,并且A ≠B ,这时集合A 称为集合B 的真子集,记为A B 或B A.

4. 集合的相等:如果集合A 、B 同时满足A ⊆B 、B ⊇A ,则A=B.

5. 补集:设A ⊆S ,由S 中不属于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S 的子集A 的补集,记 为 C s A .

6. 全集:如果集合S 包含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这时S 可以看做一个全集,全集通常 记作U.

7. 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且属于B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 记作A ⋂B.

8. 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者属于B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并 集,记作A ⋃B.

9.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记作Φ.

10.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称为有限集.

11.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称为无限集.

12. 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Venn 图).

13. 常用数集的记法: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二、疑难知识导析

1. 符号⊆,,⊇,,=,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和“=”*两种情况,同样“⊇”包括“”和“=”两种情况. 符号∈,∉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要注意两类不同符号的区别.

2. 在判断给定对象能否构成集合时,特别要注意它的“确定性”,在表示一个集合时,要特别注意它的“互异性”、“无序性”.

3. 在集合运算中必须注意组成集合的元素应具备的性质.

4. 对由条件给出的集合要明白它所表示的意义,即元素指什么,是什么范围.用集合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时,要注意分辨是交集还是并集,结合数轴或文氏图的直观性帮助思维判断.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但因为不好用文氏图形表示,容易被忽视,如在关系式中,B=Φ易漏掉的情况.

5. 若集合中的元素是用坐标形式表示的,要注意满足条件的点构成的图形是什么,用数形结合法解之.

6. 若集合中含有参数,须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讨论时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7. 在集合运算过程中要借助数轴、直角坐标平面、V enn 图等将有关集合直观地表示出来.

8. 要注意集合与方程、函数、不等式、三角、几何等知识的密切联系与综合使用.

9. 含有n 个元素的集合的所有子集个数为:2,所有真子集个数为:2-1

三、经典例题导讲

[例1] 已知集合M={y|y =x2+1,x ∈R},N={y|y =x+1,x ∈R},则M∩N=( )

A .(0,1),(1,2) B .{(0,1),(1,2)}

C .{y|y=1,或y=2} D .{y|y≥1} n n

⎧y =x 2+1⎧x =0⎨⎨y =x +1y =1 或 错解:求M∩N及解方程组⎩ 得⎩⎧x =1⎨⎩y =2 ∴选B

错因:在集合概念的理解上,仅注意了构成集合元素的共同属性,而忽视了集合的元素是什么.事实上M 、N 的元素是数而不是实数对(x,y),因此M 、N 是数集而不是点集,

M 、N 分别表示函数y=x2+1(x∈R) ,y=x+1(x∈R) 的值域,求M∩N即求两函数值域的交集. 正解:M={y|y=x2+1,x ∈R}={y|y≥1}, N={y|y=x+1,x ∈R}={y|y∈R}.

∴M∩N={y|y≥1}∩{y|(y∈R)}={y|y≥1}, ∴应选D .

注:集合是由元素构成的,认识集合要从认识元素开始,要注意区分{x|y=x2+1}、{y|y=x2+1,x ∈R}、{(x,y)|y=x2+1,x ∈R},这三个集合是不同的.

[例2] 已知A={x|x2-3x +2=0},B={x|ax-2=0}且A ∪B=A,求实数a 组成的集合C . 错解:由x2-3x +2=0得x=1或2.

当x=1时,a=2, 当x=2时,a=1.

错因:上述解答只注意了B 为非空集合,实际上,B=时,仍满足A ∪B=A.

当a=0时,B=,符合题设,应补上,故正确答案为C={0,1,2}.

正解:∵A ∪B=A ∴B A 又A={x|x2-3x +2=0}={1,2}

1或{2} ∴C={0,1,2} ∴B=或{}

[例3]已知m ∈A,n ∈B, 且集合A={x |x =2a , a ∈Z },B={x |x =2a +1, a ∈Z },又C={x |x =4a +1, a ∈Z },则有: ( )

A .m+n∈A B. m+n∈B C.m+n∈C D. m+n不属于A ,B ,C 中任意一个 错解:∵m ∈A ,∴m=2a,a∈Z , 同理n=2a+1,a∈Z, ∴m+n=4a+1,故选C

错因是上述解法缩小了m+n的取值范围.

正解:∵m ∈A, ∴设m=2a1,a1∈Z, 又∵n ∈B , ∴n=2a2+1,a2∈ Z ,

∴m+n=2(a1+a2)+1,而a1+a2∈ Z , ∴m+n∈B, 故选B.

[例4] 已知集合A={x|x2-3x -10≤0},集合B={x|p+1≤x≤2p-1}.若B

的取值范围. A ,求实数p

错解:由x2-3x -10≤0得-2≤x≤5.

欲使B ⎧-2≤p +1⇒-3≤p ≤3⎨2p -1≤5A ,只须⎩

∴ p 的取值范围是-3≤p≤3.

错因:上述解答忽略了"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这一结论,即B=时,符合题设. 正解:①当B≠时,即p +1≤2p-1p≥2.

由B A 得:-2≤p+1且2p -1≤5.

由-3≤p≤3.

∴ 2≤p≤3

②当B=时,即p +1>2p-1p <2.

由①、②得:p≤3.

点评:从以上解答应看到:解决有关A∩B=、A ∪B=,A B 等集合问题易忽视空集的情况而出现漏解,这需要在解题过程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审视问题.

[例5] 已知集合A={a,a+b,a +2b},B={a,ac,ac2}.若A=B,求c 的值.

分析:要解决c 的求值问题,关键是要有方程的数学思想,此题应根据相等的两个集合元素完全相同及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建立关系式.

解: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1)若a +b=ac且a +2b=ac2,消去b 得:a +ac2-2ac=0,

a=0时,集合B 中的三元素均为零,和元素的互异性相矛盾,故a≠0.

∴c2-2c +1=0,即c=1,但c=1时,B 中的三元素又相同,此时无解.

(2)若a +b=ac2且a +2b=ac,消去b 得:2ac2-ac -a=0,

∵a≠0,∴2c2-c -1=0,

1

即(c-1)(2c+1)=0,又c≠1,故c=-2.

点评:解决集合相等的问题易产生与互异性相矛盾的增解,这需要解题后进行检验.

1

[例6] 设A 是实数集,满足若a ∈A ,则1-a ∈A ,a ≠1且1∉A.

⑴若2∈A ,则A 中至少还有几个元素?求出这几个元素.

⑵A 能否为单元素集合?请说明理由.

1

⑶若a ∈A ,证明:1-a ∈A.

⑷求证:集合A 中至少含有三个不同的元素.

1

解:⑴2∈A ⇒ -1∈A ⇒ 2∈A ⇒ 2∈A

1

∴ A中至少还有两个元素:-1和2

1⑵如果A 为单元素集合,则a =1-a

2即a -a +1=0

该方程无实数解,故在实数范围内,A 不可能是单元素集

1

11-a 111-1-a ∈⑶a ∈A ⇒ 1-a ∈A ⇒ A ⇒1-a -1∈A ,即1-a ∈A

1111

⑷由⑶知a ∈A 时,1-a ∈A , 1-a ∈A . 现在证明a,1-a , 1-a 三数互不相等. ①若a=11

1-a , 即a2-a+1=0 ,方程无解,∴a ≠1-a

11

②若a=1-a ,即a2-a+1=0,方程无解∴a ≠1-a

1111

③若1-a =1-a ,即a2-a+1=0,方程无解∴1-a ≠1-a .

综上所述,集合A 中至少有三个不同的元素.

点评:⑷的证明中要说明三个数互不相等,否则证明欠严谨.

22b b n +1k -4k +5, k ∈a a n [例7] 设集合A={|=, ∈N+},集合B={|=N+},试证:A

B .

证明:任设a ∈A ,

2则a =n +1=(n +2)2-4(n +2) +5 (n ∈N+),

∵ n ∈N*,∴ n +2∈N*

∴ a ∈B 故 ①

2*∈A =a |a =n +1, n ∈N 显然,1,而由

22(k -2) +1,b b k b b k ∈k -4k +5B={|=, ∈N+}={|=N+}知1∈B ,于是A≠B ② {}

由①、② 得A B .

点评:(1)判定集合间的关系,其基本方法是归结为判定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

(2)判定两集合相等,主要是根据集合相等的定义.

四、典型习题导练

1.集合A={x|x2-3x -10≤0,x ∈Z},B={x|2x2-x -6>0, x∈ Z},则A ∩B 的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 )

A .16 B.14 C .15 D.32

2.数集{1,2,x2-3}中的x 不能取的数值的集合是( )

A .{2,-2 } B.{-2,- } C .{±2,± } D.{5,-}

3. 若P={y|y=x2,x∈R},Q={y|y=x2+1,x ∈R},则P∩Q等于( )


相关内容

  • 对高中数学课标教材的分析与研究
  • 对高中数学课标教材的分析与研究 博兴一中孙翠玲 自2004年9月开始,各个版本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验.与原来大纲教材相比,各个版本课标教材在知识内容的体系安排,教材的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等方面都做了很大的改革,这些变化基本得到了教师的认可,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和值得改进的地方 ...

  • 高中数学 函数的表示法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1
  • 课题:函数的表示法(一)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像法),了解三种表示方法各自的优点: (2)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 (3)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教学重点: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 ...

  •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1各章节教学目标
  • 课 题:§1.2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二) 教学要求:更进一步理解集合.元素等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教学重点: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表示方法. 课题: §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 一.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 ...

  • 高中数学说课稿
  • 简单的幂函数 各位评委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简单的幂函数>,下面我将围绕本节课"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课堂设计五方面逐一加以分析和说明. ...

  • 高中数学优秀教研案例
  • 2- 课题: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3- 函数的单调性(21) 4- <函数的概念>教学案例设计(26) 5- <几何概型及均匀随机数第一节>教学设计(32) 6-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1课时)(37) 7-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42) 2.1.2 系统抽样 尤溪一中 姜志茂 ...

  • [直线与方程]章末小结教学设计 (3)
  • <直线与方程>章末小结教学设计 (人教A版<必修二>·第三章) 成都石室中学 王远彬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人教A版教材<必修二>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的主要内容有直线的倾斜角.斜率.直线的方程.直线平行与垂直.两条直线的交点及距离公式等知识. ...

  •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模块不同顺序的教学之我见
  •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模块不同顺序的教学之我见 新课标高中数学已实施了7年,我对必修模块不同顺序的教学会带来的问题和各自的利弊进行了多次反思,据悉北京海淀区等不少地区对模块的顺序1.2.3.4.5做了一下调整,他们的顺序是按照必修的1.4.5.2.3的顺序进行的,我个人认为按1.4.5.2.3的顺序来教 ...

  • 函数的概念说课稿
  • 函 数 的 概 念 山东沂源二中 石玉台 2011-09-26 各位专家.评委: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数学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函数第一课时.我将从内容和内容解析.目标和目标解析.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目标检测设计.教学设计及预测说明及板书设计等八个方面来 ...

  • 大兴区中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方案
  • 大兴区中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方案 教师基本功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素,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完成教书育人任务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加强我区中学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基本功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特制定<大兴区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