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与方程]章末小结教学设计 (3)

《直线与方程》章末小结教学设计

(人教A版《必修二》·第三章)

成都石室中学 王远彬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人教A版教材《必修二》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的主要内容有直线的倾斜角、斜率、直线的方程、直线平行与垂直、两条直线的交点及距离公式等知识.本节课内容是章末小结,其内容为回顾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及重要数学思想方法.

2.地位与作用

《直线与方程》作为高中平面解析几何的第一章,既是对初中所学“一次函数”的延展,又是后续学习“圆与方程,圆锥曲线与方程”的基石,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用有序实数对表示点之后,直线作为平面中最简单的图形,它的坐标化既是自然延续,又是圆与圆锥曲线坐标化的前提,这体现了教材编排的系统性,以及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编排特点.而坐标法作为连接“形”与“数”的桥梁,作为平面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它集中的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这种思想贯穿全章乃至平面解析几何始末.

章末小结既要对本章主要内容的回顾,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又要通过重温坐标法研究几何图形的基本思想,为后续数学学习在知识和思想方法上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的倾斜角、斜率、直线的方程、直线平行与垂直、两条直线的交点及距离公式等知识.

2.认知水平和能力:高中二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有着较丰富的学习经验及活动经验,形成了自发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

3.任教学生特点:文科实验班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反思总结能力,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体会和感悟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目标分析】 1.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的教学要求,渗透新课标理念,并结合以上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①通过“回顾与梳理”使学生理解倾斜角等基本概念,掌握距离公式等主要知识;

②通过知识的再现与延展使学生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③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初步形成主动在“数”与“形”之间进行转化的意识.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复习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方程、直线平行与垂直、两条直线的交点及距离公式,形成知识体系 难点: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重、难点解决的方法策略

根据我班学生易于控制自身注意力,乐于合作探究,勤于思考与发现的认知特点,本节课采用自主发现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教学中,通过回顾与梳理,三次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师生交流——归纳提升”的学习过程,教师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归纳、联系、提升,对易错、易混知识通过问题驱动的方式进行辨析梳理,让学生牢固理解掌握本章主要内容,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体会数形结合的过程.为了突破难点,本课设计了探究与发现环节,选择了一个几何问题和一个代数问题,设置了“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的学习过程,通过该环节,让学生体会代数问题几何化和几何问题代数化带来的美感,感受数形结合思想和化归的数学思想.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专注于问题解决中,处于积极思考和合作探究的积极状态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和思维体系.

四、【教学模式与教法、学法】

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数学教学模式. 教师的教法突出活动的安排与问题的引导.

学生的学法突出反思性学习、探究发现与归纳建构. 教具:教材,多媒体课件 学具:教材,练习本

五、【过程设计】

结合教材知识内容和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环节分配如下:

教学过程:

- 5 -

- 6 -

- 7 -

六、板书设计:

- 8 -

《直线与方程》章末小结教学设计

(人教A版《必修二》·第三章)

成都石室中学 王远彬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人教A版教材《必修二》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的主要内容有直线的倾斜角、斜率、直线的方程、直线平行与垂直、两条直线的交点及距离公式等知识.本节课内容是章末小结,其内容为回顾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及重要数学思想方法.

2.地位与作用

《直线与方程》作为高中平面解析几何的第一章,既是对初中所学“一次函数”的延展,又是后续学习“圆与方程,圆锥曲线与方程”的基石,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用有序实数对表示点之后,直线作为平面中最简单的图形,它的坐标化既是自然延续,又是圆与圆锥曲线坐标化的前提,这体现了教材编排的系统性,以及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编排特点.而坐标法作为连接“形”与“数”的桥梁,作为平面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它集中的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这种思想贯穿全章乃至平面解析几何始末.

章末小结既要对本章主要内容的回顾,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又要通过重温坐标法研究几何图形的基本思想,为后续数学学习在知识和思想方法上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的倾斜角、斜率、直线的方程、直线平行与垂直、两条直线的交点及距离公式等知识.

2.认知水平和能力:高中二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有着较丰富的学习经验及活动经验,形成了自发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

3.任教学生特点:文科实验班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反思总结能力,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体会和感悟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目标分析】 1.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的教学要求,渗透新课标理念,并结合以上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①通过“回顾与梳理”使学生理解倾斜角等基本概念,掌握距离公式等主要知识;

②通过知识的再现与延展使学生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③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初步形成主动在“数”与“形”之间进行转化的意识.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复习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方程、直线平行与垂直、两条直线的交点及距离公式,形成知识体系 难点: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重、难点解决的方法策略

根据我班学生易于控制自身注意力,乐于合作探究,勤于思考与发现的认知特点,本节课采用自主发现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教学中,通过回顾与梳理,三次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师生交流——归纳提升”的学习过程,教师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归纳、联系、提升,对易错、易混知识通过问题驱动的方式进行辨析梳理,让学生牢固理解掌握本章主要内容,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体会数形结合的过程.为了突破难点,本课设计了探究与发现环节,选择了一个几何问题和一个代数问题,设置了“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的学习过程,通过该环节,让学生体会代数问题几何化和几何问题代数化带来的美感,感受数形结合思想和化归的数学思想.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专注于问题解决中,处于积极思考和合作探究的积极状态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和思维体系.

四、【教学模式与教法、学法】

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数学教学模式. 教师的教法突出活动的安排与问题的引导.

学生的学法突出反思性学习、探究发现与归纳建构. 教具:教材,多媒体课件 学具:教材,练习本

五、【过程设计】

结合教材知识内容和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环节分配如下:

教学过程:

- 5 -

- 6 -

- 7 -

六、板书设计:

- 8 -


相关内容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目录
  • 必修1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阅读与思考 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1.2 函数及其表示 阅读与思考 函数概念的发展历程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信息技术应用 用计算机绘制函数图象 实习作业 小结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2.1 指数函数 信息技术应用 借助信息技术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 2 ...

  • 初中数学各版本教材目录比较
  • 华师大版(新版)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走进数学世界 第二章 有理数 2.1 有理数 1.正数和负数 2.有理数 2.2 数轴 1.数轴 2.在数轴上比较数的大小 2.3 相反数 2.4 绝对值 2.5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2.6 有理数的加法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2.7 有理 ...

  • 圆锥曲线与方程教案
  •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年级:高二 课 题 科目:数学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授课人: 第1 课时1. 了解椭圆的实际背景,掌握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2. 通过椭圆的概念引入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 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索能力,三维目标熟练掌握解决解析问题的方法-坐标法. 3.通过对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的学习 ...

  •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详细教材目录
  • 4.1二次函数的图像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详细教材目录 4.2二次函数的性质 §5 简单的幂函数 <数学1>(必修) 阅读材料 函数概念的发展 课题学习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全书共分四章:第一章集合:第二章函数:第三章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第四章函数的应用 第三章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1 正整 ...

  • 5.示范教案(3.2.3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 3.2.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整体设计 教学分析 直线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几何图形,它是研究各种运动方向和位置关系的基本工具,它既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知识上的必要准备,又能为今后灵活地运用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打好坚实的基础.直线方程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在学习了直线方程的几种特殊形式的基础上,归纳总结 ...

  • 直线的参数方程教案
  • 直线的参数方程 教学目标: 1. 联系数轴.向量等知识,推导出直线的参数方程,并进行简单应用,体会直线参数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2. 通过直线参数方程的推导与应用,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运动与变化.数形结合.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 3. 通过建立直线参数方程的过 ...

  • 人教版初中数学电子书目录
  •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2 有理数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实验与探究 填幻方 阅读与思考 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观察与猜想 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 1.5 有理数的乘方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2.1 整式 阅读与思考 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 ...

  • 圆的一般方程1
  • 圆的一般方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掌握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能将圆的一般方程化为圆的标准方程从而求出圆心的坐标和半径:能用待定系数法,由已知条件导出圆的方程. (二)能力训练点 使学生掌握通过配方求圆心和半径的方法,熟练地用待定系数法由已知条件导出圆的方法,熟练地用待定系数法由已知条 ...

  • 苏教版最新教材初中数学目录
  • 苏教版最新教材初中数学 目 录 七年级上 第1章 数学与我们同行 1.1生活 数学 1.2活动 思考 4.1从问题到方程 4.2解一元一次方程 4.3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数学活动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调查 小结与思考 复习题 第2章 有理数 2.1正数与负数 2.2有理数与无理数 2.3数轴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