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 12.计算器的使用

教案示例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运算

福建南安 戴良国

教材分析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运算》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正数的简单运算(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 教学目标

1.掌握用计算器进行正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方法,初步领悟解决问题的程序思想.

2.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索的精神,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3.经历猜想、实验(测量)、确认(验证)、数据处理等数学活动,并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4.从“算筹、算盘→计算器、电脑”中体会到:科学在进步,时代在前进.

教学重点:掌握用计算器进行正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猜想,确认用计算器进行正数的乘方运算的方法.

学生分析

课前调查结果表明:有90%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用计算器进行正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方法. (我们学校位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市中心,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计算器较为普遍. )

设计理念

1.人人都能掌握生活必需的数学技巧.

2.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和合作者.

本课采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教学流程

一、情景引入.

1.问题1:我校南联楼建筑面积5255平方米,每平方米造价657元,问南联楼造价为多少元?(多媒体显示:南联楼主楼图片及问题1. )

要求学生:每人都必须先进行笔算再用计算器计算(小组中会使用计算器者帮助暂不会使用者).

【既能让学生了解校情,又可以让学生有学习新知识的渴望,明白为何要学习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运算(简便、快捷),还能够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的精神. 】

2.提问:请你列举生产、生活、科技等方面需要计算而用口算又不易解决的事,最好是你的亲身经历.

要求学生:小组稍加讨论交流后,派代表说一说.

【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同伴协作意识,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计算器在生活、生产、科技等方面的应用是相当普遍的. 】

3.提问:请你根据1、2简单说说为什么要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有同学表示:有些计算问题用计算器反而不方便,有时速算比计算器还快. )

4简介计算工具发展史.

(1)引导学生查阅电脑课本上的介绍. (2)多媒体图片显示.

【让学生从“算筹、算盘→计算器、电脑”中体会到:科学在进步,时代在前进. 】

二、新课学习.

(一)用计算器进行正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问题2:请你测量估算一页纸(数学课本)的厚度.

教师活动:巡视、参与、指导、倾听、板书、多媒体显示.

学生活动:各小组的同学分工、协作、探究,派代表进行表达(介绍情况),或说或板书,其他组员补充.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测量估算、动手实践及数据处理的能力,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培养学生使用计算器的意识. 】

(各级测量的方法不尽相同:有从测量1张无法操作到测量10张得到结果的;有从装订线这边测量整本书的厚度;有从翻四处测量整本书的厚度;有测量100张的厚度;有测量50张的厚度„„每一组的同学都使用了计算器. 有的测量方法虽然相同,但结果却不大一样. 结果10组得出10种答案:0.080、0.095、0.100、0.075、0.055、0.079、0.074、0068、0.083、0.087,单位为毫米. 对数据的处理集中有两种意见,有同学说取平均值,有同学说像青年歌手大奖赛那样去掉一个最高分,丢掉一个最低分后再取平均值的. 两种方法分别得到了0.0796毫米和0.080毫米. )

(二)用计算器进行正数的乘方运算.

1.问题3:把一张纸连续对折30次(假设可能)后,请同学们估计它有多高?A 、一个人的高.B 、南联楼(学校最高建筑)的高.C 成功大厦(市区最高建筑)的高.D 、比珠穆朗玛峰还高. (多媒体动画示范说明. )

教师活动:巡视、参与、倾听、点拨.

学生活动:

(1)动手折纸——发现规律(折1次有2张、折2次有2张、折3次有2张„„折30次

30有2张). (这个规律学生在前面《有理数的乘方》一课中已经略有研究. )

(2)获得结果,用计算器计算2(可用乘法).

(3)解决问题3:2×0.080÷1000≈85899(米)——比珠穆朗玛峰高得多.

【这个活动的好处是: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到数学是如此奇妙.同时激活学生的思维(因为它富有挑战性).2.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的精神.3.让学生有学习用计算器进行正数的乘方运算的渴望.4.增强学生的数感. 】 3030123

2.请你通过观察计算器按键,合理猜想出哪一“键”用于乘方运算并验证. (多媒体显示:计算器外观图. )

【让学生经历合理猜想、实验、确认(验证),并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

(学生有猜X 键的、有猜X 键的、有猜Y 键的„„最后经过验证Y 键是用于乘方计算的. )

(三)小结与提问题.

让学生自己总结和提问题.

【1.培养学生归纳意识.2.培养学生提问题的习惯. 】

(小黄同学:计算器虽然方便快捷,但不小心按错键也会出差错的. 小蔡同学:计算器的其他功能我们怎样来掌握?平时不善言辞的小李:可以看说明书„„)

(四)布置作业.

1.阅读理解课文第75页至第79页.

2.完成习题第80页1(1)~(6).

3.用计算器帮助家长解决一个生活中的计算问题.

课后反思

1.本节课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2.听课的老师、专家建议:把问题2、问题3一并抛给学生,这样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空间都将更加充分. 我也有同感.

摘自海南出版社《新课标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

23X X

教案示例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运算

福建南安 戴良国

教材分析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运算》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正数的简单运算(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 教学目标

1.掌握用计算器进行正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方法,初步领悟解决问题的程序思想.

2.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索的精神,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3.经历猜想、实验(测量)、确认(验证)、数据处理等数学活动,并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4.从“算筹、算盘→计算器、电脑”中体会到:科学在进步,时代在前进.

教学重点:掌握用计算器进行正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猜想,确认用计算器进行正数的乘方运算的方法.

学生分析

课前调查结果表明:有90%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用计算器进行正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方法. (我们学校位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市中心,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计算器较为普遍. )

设计理念

1.人人都能掌握生活必需的数学技巧.

2.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和合作者.

本课采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教学流程

一、情景引入.

1.问题1:我校南联楼建筑面积5255平方米,每平方米造价657元,问南联楼造价为多少元?(多媒体显示:南联楼主楼图片及问题1. )

要求学生:每人都必须先进行笔算再用计算器计算(小组中会使用计算器者帮助暂不会使用者).

【既能让学生了解校情,又可以让学生有学习新知识的渴望,明白为何要学习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运算(简便、快捷),还能够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的精神. 】

2.提问:请你列举生产、生活、科技等方面需要计算而用口算又不易解决的事,最好是你的亲身经历.

要求学生:小组稍加讨论交流后,派代表说一说.

【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同伴协作意识,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计算器在生活、生产、科技等方面的应用是相当普遍的. 】

3.提问:请你根据1、2简单说说为什么要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有同学表示:有些计算问题用计算器反而不方便,有时速算比计算器还快. )

4简介计算工具发展史.

(1)引导学生查阅电脑课本上的介绍. (2)多媒体图片显示.

【让学生从“算筹、算盘→计算器、电脑”中体会到:科学在进步,时代在前进. 】

二、新课学习.

(一)用计算器进行正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问题2:请你测量估算一页纸(数学课本)的厚度.

教师活动:巡视、参与、指导、倾听、板书、多媒体显示.

学生活动:各小组的同学分工、协作、探究,派代表进行表达(介绍情况),或说或板书,其他组员补充.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测量估算、动手实践及数据处理的能力,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培养学生使用计算器的意识. 】

(各级测量的方法不尽相同:有从测量1张无法操作到测量10张得到结果的;有从装订线这边测量整本书的厚度;有从翻四处测量整本书的厚度;有测量100张的厚度;有测量50张的厚度„„每一组的同学都使用了计算器. 有的测量方法虽然相同,但结果却不大一样. 结果10组得出10种答案:0.080、0.095、0.100、0.075、0.055、0.079、0.074、0068、0.083、0.087,单位为毫米. 对数据的处理集中有两种意见,有同学说取平均值,有同学说像青年歌手大奖赛那样去掉一个最高分,丢掉一个最低分后再取平均值的. 两种方法分别得到了0.0796毫米和0.080毫米. )

(二)用计算器进行正数的乘方运算.

1.问题3:把一张纸连续对折30次(假设可能)后,请同学们估计它有多高?A 、一个人的高.B 、南联楼(学校最高建筑)的高.C 成功大厦(市区最高建筑)的高.D 、比珠穆朗玛峰还高. (多媒体动画示范说明. )

教师活动:巡视、参与、倾听、点拨.

学生活动:

(1)动手折纸——发现规律(折1次有2张、折2次有2张、折3次有2张„„折30次

30有2张). (这个规律学生在前面《有理数的乘方》一课中已经略有研究. )

(2)获得结果,用计算器计算2(可用乘法).

(3)解决问题3:2×0.080÷1000≈85899(米)——比珠穆朗玛峰高得多.

【这个活动的好处是: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到数学是如此奇妙.同时激活学生的思维(因为它富有挑战性).2.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的精神.3.让学生有学习用计算器进行正数的乘方运算的渴望.4.增强学生的数感. 】 3030123

2.请你通过观察计算器按键,合理猜想出哪一“键”用于乘方运算并验证. (多媒体显示:计算器外观图. )

【让学生经历合理猜想、实验、确认(验证),并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

(学生有猜X 键的、有猜X 键的、有猜Y 键的„„最后经过验证Y 键是用于乘方计算的. )

(三)小结与提问题.

让学生自己总结和提问题.

【1.培养学生归纳意识.2.培养学生提问题的习惯. 】

(小黄同学:计算器虽然方便快捷,但不小心按错键也会出差错的. 小蔡同学:计算器的其他功能我们怎样来掌握?平时不善言辞的小李:可以看说明书„„)

(四)布置作业.

1.阅读理解课文第75页至第79页.

2.完成习题第80页1(1)~(6).

3.用计算器帮助家长解决一个生活中的计算问题.

课后反思

1.本节课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2.听课的老师、专家建议:把问题2、问题3一并抛给学生,这样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空间都将更加充分. 我也有同感.

摘自海南出版社《新课标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

23X X


相关内容

  • (北师大版.苏教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对比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 一年级上册 1. 生活中的数 2. 比较 3. 加减法(一) 4. 整理与复习(一) 5. 大家来锻炼 6. 分类 7. 位置与顺序 8. 认识物体 9. 加减法(二) 10. 整理与复习(二) 11. 认识钟表 12. 统计 13. 迎新年 14. 总复习 一年级下册 1 ...

  • 全国初中数学教材目录大全
  • 人教版初中数学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2 有理数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1.5 有理数的乘方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2.1 整式 2.2 整式的加减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1 从算式到方程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3.3 解一元一 ...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
  • 1. 2. 原来有22人看戏,来了13人,又走了6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面包房做了54个面包,第一组买了22个,第二组买了8个,还剩多少个?(两 种方法) 3.男生有22人,女生有21人,其中有16人参加比赛,还有多少人没参加? 4.三个小组一共收集了94个矿泉水瓶,第一组收集了34个,第二组收 ...

  • 初中数学各版本教材目录比较
  • 华师大版(新版)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走进数学世界 第二章 有理数 2.1 有理数 1.正数和负数 2.有理数 2.2 数轴 1.数轴 2.在数轴上比较数的大小 2.3 相反数 2.4 绝对值 2.5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2.6 有理数的加法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2.7 有理 ...

  •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一单元 测量 课题.厘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体会厘米的含义. 3.在测量.交流等活动中,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

  • 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配套教学学案:1.5 练习课
  • 全新修订版 教学设计 (学案) 五年级数学 上册 老师的必备资料 家长的帮教助手 学生的课堂再现 人教版 第1单元 小数乘法 第5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8-10页练习二第2.4.8.11-14题."动脑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主练习,进一步提高 ...

  • 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及期末试卷
  • 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一.填空并不难,全对不简单,可要仔细哟!(18分). 1.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中国总人口1295330000人,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是( )人,省略"亿"后面尾数约是( )人. 2.用8个不为0且不同的数字组成一个最 ...

  • 鲁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 2014-2015学年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为了搞好本期教学工作,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拥护中国共产党 ...

  • 极限思想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渗透
  • 极限思想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渗透 教育科学学院 小学教育专业 100401056 赵倩 指导教师 苏明强 副教授 [摘 要]数学教学既要教授知识技能,也要重视学生对数学思想的感悟.极限思想作为小学数学常见的数学思想之一,蕴含在小学数学的诸多知识领域中.本文将立足于小学这一教育阶段,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