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秦始皇

怎样评价秦始皇

——历史活动课教学案例

一、案例设计与实施

(一)案例设计

1、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查阅、搜集和处理历史资料的能力;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思维能力;互相协作、互相竞争的能力。

(2)、了解秦灭六国、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列举秦始皇暴政的表现。(3)、采用辩论方式,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秦始皇——辩证分析秦始皇——正确评价秦始皇。

2、活动准备

(1)、让学生搜集与秦始皇有关的历史书籍、图片、影视作品等(如电影《秦始皇》

(2)、指导学生自愿组合组成正反两方两个辩论组和一个综合评议组。 辩论组:A、正方观点: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功大于过。

B、反方观点:秦始皇是暴君,过大于功。

综合评议组:评出最佳辩手、最佳表现者。

3、活动过程

(1)、有序播放秦始皇有关音像资料,创设、营造历史氛围和辩论情境。

(2)、提出问题,进行课堂辩论:秦始皇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3)、让评议组评出最佳辩手和最佳表现者。

(二)、案例实施

1、秦始皇统一文字

投影战国时期文字图片

师:穿越时空隧道,我们来到了战国,会发生什么事呢?

生1:吃饭、住宿、买东西,我听不懂他们说话,也看不懂他们的字,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没法交流,太不方便了!文字不统一,经济怎么能交流,何谈发展呢?!

生2:语言文字不统一,我国各民族文化无法交流、传播。

生3:无法在一起工作、学习。

生4:各自为政,国家不能统一„„。

师:想一想:秦始皇如何解决文字不统一带来的不便呢?

生: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文字,就不会有这么多的麻烦了。

2、围绕秦始皇修长城进行的一段辩论

投影展示“孟姜女哭长城”的漫画。

问题:秦始皇修长城到底是功还是过?

反方:不好。很多百姓被秦始皇逼迫,千里迢迢、背井离乡去修筑长城,不知生死,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正方:修长城是好事。如果不修长城,匈奴就会长驱直入入侵中原,百姓的灾难会更大。长城能够防御匈奴和其他部落的侵犯。

反方:秦始皇大量征发百姓修长城,年轻力壮的男人都被征走了,只有老人、女人和小孩在家种田,他们没有力气,加上天灾人祸,田地要么荒了,要么根本没有收成,很多人都饿死了,无数家庭家破人亡。你看,孩子没了爸爸,妻子没了丈夫,孟姜女哭长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说修长城不好。

正方:修筑长城需要付出代价,但不修长城怎能加强秦朝的统治?匈奴人入侵我国我们死的人会更多,不修长城当时的国土能保住吗?秦始皇是从整个国家利益出发而做的,也是为了国家好,百姓好。

反方:他要真是为了国家好、百姓好,就更应该爱惜老百姓的生命,毕竟人人只有一条命。人一死,老百姓的一家就完了,家里人也完了。要想抵御匈奴,可以派很多的士兵去守,或者全国人民一起抗击匈奴,共同保卫国家。

正方:全民抗战会有很大的伤亡,更不好。现在长城是中国的标志性古建筑,我们应该感谢秦始皇给我们留下无价之宝,现在是一种旅游资源。

反方:修长城消耗了巨大的人力、财力。钱从哪里来?还不是向老百姓搜刮的。还有招来的工匠不够用,就到处抓人,包括老人和小孩都不放过,没有一点人性!几十万人的生命就这样没了!

正方:我承认秦始皇在修筑长城的过程中,采用的方式很不好,但我们还是应该感谢秦始皇给我们留下了这笔财富,留给我们一份世界珍宝。

„„

学生还想争论下去,教师阻止:秦始皇在修长城问题上是有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先辩论到这里,因为大家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请双方辩手进行最后的总结。

二、案例评价

设计案例的目的在于注重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创造,去查,去说,去写,去练,让学生通过自我主体参与去感知历史、体验历史,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学习潜力的发掘。真正体现“以生为

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从而为教学创设更加生动丰富的情景。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们积极性高涨,学习热情较高,能够做到充分讨论交流,达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目标。本文的案例是本节公开课的部分内容,但整堂课的设计与实施都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在教学中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体现了课堂气氛的活力与学生的创造力,体现了师生共知、共享、共进,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理念。

怎样评价秦始皇

——历史活动课教学案例

一、案例设计与实施

(一)案例设计

1、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查阅、搜集和处理历史资料的能力;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思维能力;互相协作、互相竞争的能力。

(2)、了解秦灭六国、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列举秦始皇暴政的表现。(3)、采用辩论方式,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秦始皇——辩证分析秦始皇——正确评价秦始皇。

2、活动准备

(1)、让学生搜集与秦始皇有关的历史书籍、图片、影视作品等(如电影《秦始皇》

(2)、指导学生自愿组合组成正反两方两个辩论组和一个综合评议组。 辩论组:A、正方观点: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功大于过。

B、反方观点:秦始皇是暴君,过大于功。

综合评议组:评出最佳辩手、最佳表现者。

3、活动过程

(1)、有序播放秦始皇有关音像资料,创设、营造历史氛围和辩论情境。

(2)、提出问题,进行课堂辩论:秦始皇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3)、让评议组评出最佳辩手和最佳表现者。

(二)、案例实施

1、秦始皇统一文字

投影战国时期文字图片

师:穿越时空隧道,我们来到了战国,会发生什么事呢?

生1:吃饭、住宿、买东西,我听不懂他们说话,也看不懂他们的字,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没法交流,太不方便了!文字不统一,经济怎么能交流,何谈发展呢?!

生2:语言文字不统一,我国各民族文化无法交流、传播。

生3:无法在一起工作、学习。

生4:各自为政,国家不能统一„„。

师:想一想:秦始皇如何解决文字不统一带来的不便呢?

生: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文字,就不会有这么多的麻烦了。

2、围绕秦始皇修长城进行的一段辩论

投影展示“孟姜女哭长城”的漫画。

问题:秦始皇修长城到底是功还是过?

反方:不好。很多百姓被秦始皇逼迫,千里迢迢、背井离乡去修筑长城,不知生死,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正方:修长城是好事。如果不修长城,匈奴就会长驱直入入侵中原,百姓的灾难会更大。长城能够防御匈奴和其他部落的侵犯。

反方:秦始皇大量征发百姓修长城,年轻力壮的男人都被征走了,只有老人、女人和小孩在家种田,他们没有力气,加上天灾人祸,田地要么荒了,要么根本没有收成,很多人都饿死了,无数家庭家破人亡。你看,孩子没了爸爸,妻子没了丈夫,孟姜女哭长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说修长城不好。

正方:修筑长城需要付出代价,但不修长城怎能加强秦朝的统治?匈奴人入侵我国我们死的人会更多,不修长城当时的国土能保住吗?秦始皇是从整个国家利益出发而做的,也是为了国家好,百姓好。

反方:他要真是为了国家好、百姓好,就更应该爱惜老百姓的生命,毕竟人人只有一条命。人一死,老百姓的一家就完了,家里人也完了。要想抵御匈奴,可以派很多的士兵去守,或者全国人民一起抗击匈奴,共同保卫国家。

正方:全民抗战会有很大的伤亡,更不好。现在长城是中国的标志性古建筑,我们应该感谢秦始皇给我们留下无价之宝,现在是一种旅游资源。

反方:修长城消耗了巨大的人力、财力。钱从哪里来?还不是向老百姓搜刮的。还有招来的工匠不够用,就到处抓人,包括老人和小孩都不放过,没有一点人性!几十万人的生命就这样没了!

正方:我承认秦始皇在修筑长城的过程中,采用的方式很不好,但我们还是应该感谢秦始皇给我们留下了这笔财富,留给我们一份世界珍宝。

„„

学生还想争论下去,教师阻止:秦始皇在修长城问题上是有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先辩论到这里,因为大家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请双方辩手进行最后的总结。

二、案例评价

设计案例的目的在于注重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创造,去查,去说,去写,去练,让学生通过自我主体参与去感知历史、体验历史,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学习潜力的发掘。真正体现“以生为

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从而为教学创设更加生动丰富的情景。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们积极性高涨,学习热情较高,能够做到充分讨论交流,达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目标。本文的案例是本节公开课的部分内容,但整堂课的设计与实施都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在教学中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体现了课堂气氛的活力与学生的创造力,体现了师生共知、共享、共进,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理念。


相关内容

  • 秦始皇对宣太后的评价怎样 秦始皇为什么最崇拜宣太后
  • 秦始皇对宣太后的评价怎样?宣太后是秦始皇最崇拜的人为什么?宣太后芈月和秦始皇都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秦始皇的一生自然不用多说.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堂堂的千古一帝能够有这样的成就,是因为他曾将一个人奉为自己的信仰,这个人就是秦始皇的高祖奶奶芈月.下面男人世界网的小编就来跟大家说说吧! 宣太后剧 ...

  • 怎样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 怎样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1. 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问题,或理解的尺度:法国学者帕斯卡尔曾经讲到过三种伟大:"一种是帝王.首领的伟大:一种是精神.理智的伟大:还有一种是仁爱.心灵的伟大."理解和把握历史人物的主要尺度有: (1)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条件(时代.阶级属性)下具体分析:自 ...

  • 初一历史材料题复习专题姓名班级分数
  • 初一历史材料题复习专题 姓名 班级 分数 1.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1]出自战国时期什么人之口?意思是什么?这一理论属于哪家学派?代表哪个阶级? [ 3 ] 他在哪国实现了这一理论?有何历史影响?[4]. ...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秦始皇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习提纲 第二单元 第4课."千古一帝"秦始皇 [知识结构] 一.并吞六国(板书) (提出问题):秦国统一六国的历史因素有哪些?为吞并六国秦国做了哪些准备? (学生活动) 1.统一中国的原因 (1)安定统一成为时代的呼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割据混战 ...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第1课 聚聚散散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聚和散的感觉 难点: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 ...

  • 专题[长城]教案(网友来稿)教案
  • 倪明 课 时 : 4·1 教学目标  :阅读"文章选读(一).(二)",了解长城的价值和长城文化的内 涵:对文章内容能作深层次理解,会比较作者观点的异同. 教学重点 :了解长城的价值和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比较作者观点的异同.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长城的图片.自读选文. 教学 ...

  • 中国古代人物
  •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一.课程标准 1. 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2.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识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 用(运用). 3. 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二.基础 ...

  • 初中历史[秦的统一]教案
  • 历史教学设计 课题:<秦朝的统一>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基本情况及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2.知道秦统一中国的时间,都城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3.理解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及巩固统一各项措施的作用.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评价秦始皇,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 ...

  • 期末选修四答案
  • 高中历史选修四主观题精编答案 1.材料一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华盛顿严厉拒绝了部下推举他做国王的请求.他说:"我认为请求孕育着可能使我国遭受最大灾难的阴谋.假如我没有利夸智昏.自欺欺人的话,你就不可能找到一个比我更不同意你的阴谋的人了."1796年,64岁的华盛顿在第二届总统任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