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有所思

有所思《汉乐府有所思》

后人评价汉乐府多以“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概之。的确彼时之人多淳朴直率,情动于中,自然道来。他们爱的坦荡,恨得决绝,几乎看不到后人所谓“礼法”的限制。虽是叙事诗,但内在感情非常饱满,虽是“缘事而发”,但绝不直白浅露。比如那首著名的《有所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这一篇关于爱情的内心独白其心理描写十分成功,可以说是代表了汉乐府的最高成就。由于是内心的独白,其感情十分饱满,而且随着意识的流动,感情张弛有度,毫不做作、自然可感。

爱情是最容易触动人心的。当人拥有时,甜蜜缠绵在心头;当人失去时,痛苦便萦绕在心间。也正因为如此,以爱情为题材的诗歌,自古以来往往是真情毕露,但也容易伤于直白浅俗。而《有所思》这首诗,却采用最常用的题材,将人的心里完全展示出来,同时读之又令人荡气回肠。恰是内心独白的方法使其如此。当他思念时,是那样的甜蜜深情“有所思,乃在大海南”。空间的广度与思念的深度交融在一起。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便由思念产生。此时她又用了巧妙的“想象”手法。虽不同于杜甫的“遥怜小儿女”却也不输于彼。“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她因思念而想到对方也会这样思念自己,便想及寄一些东西给他以排解他的相思之愁。这样便更符合现实了。因为是女子相思,应该是男子送东西解愁,而作品恰恰从最符合人情而不是“理性”的角度将思念深化了。可是等待她的却是“闻君有他心”。怒火便产生了,自己的一番相思换来的却是背叛。于是将那“双珠玳瑁簪”“拉杂摧烧之”。这是本能的情感发泄,符合人的行为习惯,既是艺术的真实,又是生活的真实。发泄过后心情虽已平静但随之而来的是痛彻心肺的绝望。痛苦绵绵而来,将那些纪念“摧烧之”,依依不舍的“当风扬其灰”。此时心都碎了,想象着和男子对话,告诉他“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这看似荒唐,实则既合情又合理,因为失恋的人她心中的怨语都是说给对方的,而不会是安慰自己的。虽然已告诉对方“从今以往,勿复相思”,可是她自己又忍不住回忆起以前幽会时的窘迫甜蜜之事“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这些都已成为过去,现实是人心不再,“各在天一涯”。如此“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结只有长叹一口气“妃呼豨”来疏解自己内心的痛苦了。再看看窗外已是“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簌簌的秋风映衬着悲凉的心,但已无人可以解怀只有将它埋在心底独自忍受,或许那初升的太阳能够理解吧。爱情结束了,痛苦却还在持续。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本篇并非一直处在一种紧张的氛围中,而是张弛有度造成一种“浪潮拍岸”的艺术效果,读之令人荡气回肠。其感情本来是平静的,

安静的思念着远方的他,随着感情的堆积,内在的张力越来越大,一旦触动心扉必然是惊心动魄的。要么是爱的轰轰烈烈,要么恨得地动山摇。于是当“闻君有他心”,终于爆发了,一个浪打过来,郁积的感情终于得到发泄“拉杂摧烧之”。这一番一连串的动作可谓飞箭离弦,发泄的痛快淋漓。这一番发泄之后感情便要退潮,思念他就如潮水一样不忍离海岸而去,由爱产生的恨终究要归于爱。感情的张力慢慢减小,却没有消失,它还回环往复。当回忆往事时这种爱意还是要上涨的,但不会表现在外部世界了,只会在女子的内心形成波澜。这种痛既无法发泄,又挥之不去,读之更令人神伤。终于这种爱在回环往复中得到升华。内心平静了,窗外却又起了簌簌的秋风,和悲凉晨风,这更衬托出内心的悲凉,似乎又要激发内心的苦楚,终于压抑住了,还是埋藏在心底吧。希望有人能解吾心之苦吧。这种一张一弛的艺术手法并非本诗独创但他能用的如此巧妙,其原因无非是“真感情者而”。这种意境归根结底是来源于内心的真实。无愧“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这一评价。

《有所思》是我最喜欢的一篇乐府,它代表着我们先民的那种自由与淳朴的精神,作为后来者我们血液里当然还在流淌着这种精神,只是我们被快速的时代节奏迷乱了方向。当我们静下心时还是能够感觉到先人的智慧与灵魂在我们血液里流淌的。

有所思《汉乐府有所思》

后人评价汉乐府多以“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概之。的确彼时之人多淳朴直率,情动于中,自然道来。他们爱的坦荡,恨得决绝,几乎看不到后人所谓“礼法”的限制。虽是叙事诗,但内在感情非常饱满,虽是“缘事而发”,但绝不直白浅露。比如那首著名的《有所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这一篇关于爱情的内心独白其心理描写十分成功,可以说是代表了汉乐府的最高成就。由于是内心的独白,其感情十分饱满,而且随着意识的流动,感情张弛有度,毫不做作、自然可感。

爱情是最容易触动人心的。当人拥有时,甜蜜缠绵在心头;当人失去时,痛苦便萦绕在心间。也正因为如此,以爱情为题材的诗歌,自古以来往往是真情毕露,但也容易伤于直白浅俗。而《有所思》这首诗,却采用最常用的题材,将人的心里完全展示出来,同时读之又令人荡气回肠。恰是内心独白的方法使其如此。当他思念时,是那样的甜蜜深情“有所思,乃在大海南”。空间的广度与思念的深度交融在一起。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便由思念产生。此时她又用了巧妙的“想象”手法。虽不同于杜甫的“遥怜小儿女”却也不输于彼。“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她因思念而想到对方也会这样思念自己,便想及寄一些东西给他以排解他的相思之愁。这样便更符合现实了。因为是女子相思,应该是男子送东西解愁,而作品恰恰从最符合人情而不是“理性”的角度将思念深化了。可是等待她的却是“闻君有他心”。怒火便产生了,自己的一番相思换来的却是背叛。于是将那“双珠玳瑁簪”“拉杂摧烧之”。这是本能的情感发泄,符合人的行为习惯,既是艺术的真实,又是生活的真实。发泄过后心情虽已平静但随之而来的是痛彻心肺的绝望。痛苦绵绵而来,将那些纪念“摧烧之”,依依不舍的“当风扬其灰”。此时心都碎了,想象着和男子对话,告诉他“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这看似荒唐,实则既合情又合理,因为失恋的人她心中的怨语都是说给对方的,而不会是安慰自己的。虽然已告诉对方“从今以往,勿复相思”,可是她自己又忍不住回忆起以前幽会时的窘迫甜蜜之事“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这些都已成为过去,现实是人心不再,“各在天一涯”。如此“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结只有长叹一口气“妃呼豨”来疏解自己内心的痛苦了。再看看窗外已是“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簌簌的秋风映衬着悲凉的心,但已无人可以解怀只有将它埋在心底独自忍受,或许那初升的太阳能够理解吧。爱情结束了,痛苦却还在持续。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本篇并非一直处在一种紧张的氛围中,而是张弛有度造成一种“浪潮拍岸”的艺术效果,读之令人荡气回肠。其感情本来是平静的,

安静的思念着远方的他,随着感情的堆积,内在的张力越来越大,一旦触动心扉必然是惊心动魄的。要么是爱的轰轰烈烈,要么恨得地动山摇。于是当“闻君有他心”,终于爆发了,一个浪打过来,郁积的感情终于得到发泄“拉杂摧烧之”。这一番一连串的动作可谓飞箭离弦,发泄的痛快淋漓。这一番发泄之后感情便要退潮,思念他就如潮水一样不忍离海岸而去,由爱产生的恨终究要归于爱。感情的张力慢慢减小,却没有消失,它还回环往复。当回忆往事时这种爱意还是要上涨的,但不会表现在外部世界了,只会在女子的内心形成波澜。这种痛既无法发泄,又挥之不去,读之更令人神伤。终于这种爱在回环往复中得到升华。内心平静了,窗外却又起了簌簌的秋风,和悲凉晨风,这更衬托出内心的悲凉,似乎又要激发内心的苦楚,终于压抑住了,还是埋藏在心底吧。希望有人能解吾心之苦吧。这种一张一弛的艺术手法并非本诗独创但他能用的如此巧妙,其原因无非是“真感情者而”。这种意境归根结底是来源于内心的真实。无愧“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这一评价。

《有所思》是我最喜欢的一篇乐府,它代表着我们先民的那种自由与淳朴的精神,作为后来者我们血液里当然还在流淌着这种精神,只是我们被快速的时代节奏迷乱了方向。当我们静下心时还是能够感觉到先人的智慧与灵魂在我们血液里流淌的。


相关内容

  • 汉乐府[有所思]赏析
  • 汉乐府<有所思>赏析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瑇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呔,兄嫂当知之. 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这首诗字面上的解释便是:我所思念的人,在大海的南面.用什么 ...

  • [木兰诗]文白对照
  • <木兰诗>文白对照 木兰诗 北朝民歌 [题解]<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乐府诗集>,又名<木兰辞>,乐府<鼓角横吹曲>名,南北朝时北朝民歌.作者不详.这首叙事诗写的是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是一篇乐府名作."木兰从军" ...

  • 木兰诗知识梳理
  • <木兰诗>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二.古文知识 (一)重点注释 1.当户: 2.机杼 ...

  • 木兰诗简介.docx
  • <木兰诗>简介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 ...

  • 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教案2
  • 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教案2 教学博苑 2011-11-30 0553 5d56b7b40102dt97 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教案2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二.能力培 ...

  • 汉乐府简介
  • 汉乐府诗简介 摘要:"汉赋只不过是当代贵族社会一种时髦的装饰品.娱乐品而已,真正的时 [1]代文学,社会文学,真正的有价值的文学,还是要算这些民间的诗歌呢."比 起华丽虚夸的辞赋来,乐府诗却是最有价值的表现人生的社会文学.而两汉乐府诗以其匠心独具的立题命意,高潮熟练的叙事技巧,以 ...

  • 苏教版语文初一(下)期末古诗文默写AB版
  • 古诗文默写(A版) 1.<蝉>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居高声自远, . 2.<孤雁>唐 杜甫 孤雁不饮啄, .谁怜一片影, ? 3.<鹧鸪>唐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 .雨昏青草湖边过, . 游子乍闻征袖湿, .相呼相应湘江阔, . 4.<爱莲说> ...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导学稿
  • 金中七(下)语文导学稿 主动学习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主动学习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勤于反思是最好的进步途径 编号: 010 课题: <木兰诗> 执笔教师:王方超 班级: 小组: 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第 10 课)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审核组长: 审批领导: 学生姓名: 组内评价: 年 ...

  • 如何幽咽水,并欲断人肠?
  • 作者:阎福玲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4年12期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853(2004)02-072-07 乐府诗创作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具有经久不衰的传统,从汉代乐府古辞到魏晋六朝的拟乐府,再到唐人的新乐府,构成汉唐诗歌创作中一个独特的艺术领域.在历代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