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庆孙权劝学课堂实录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

师: 听说这篇课文,大家已经上得有一点基础了,这很好。我们知道,经典的故事,总是令人回味,发人深省的。今天,我们不妨再回味一下,希望大家能得到更深刻的感悟。那么我们先请同学朗读,大家知道,朗读,是最能看出一个同学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的。我希望朗读的同学能读准语音,读准节奏,更重要的是要读出语气,语调。好,下面我就请同学,来看看,读一下,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来把它读出来。好,翻开书。……..我请一位同学,我随意请。…….来,请你。看看你把它读出来,全文照读。

生1: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师:嗯,很好,请坐。来,你帮着评价一下,他刚才读的。

生2:我认为他读的,没有太多的感情(师:嗯,读的没有感情),但是读的还是很好,读错的音不是很多。

师:读错的音不是很多,你的还满宽容的,是吧?其实我们学过了,应该要读准。你说,哪里不准?读错了?

生2:嗯,那个…那个“yē”读成“xié”了(师:嗯,他后来改正过来了,很好,读“yē”)还有那个,“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的“岂”他也读错了

师:嗯,“岂”他也读错了,还有没有?还有一个关键的字音也读错了。哪个同学知道?好,你来。

生3:就是在最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他读成“肃遂(suí)拜蒙母” 师:嗯,suí拜,suì。还有一个字。“即”什么啊?“即更刮目相待”应该读什么?更(gēng),他刚才读成什么了啊?更(gèng)。哎!这个字一定要读准啊。好!总的来说,读得不错。但,读音有错误。但是,我总感觉到有点不满足。你说说看?老师有什么不满足啊?

生4:可能是因为首先他读得感情就不是很投入。

师:哦,你们都觉得感情,其实我们应该准确到就是语气,语调。这篇文章有很多的人物对话,对不对?来,我就想请你来看看能不能把人物的语气语调读出来,根据你的理解,好!你来读。

生4: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师:很好!请坐。读得很流畅,而且我觉得她有的句子的语气语调读出来了,你比如说,来,你再把…请起来,第2句,就是孙权读的这一句。

生4: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师:就是她读出了什么啊?什么语调啊?哎!上扬的,反问句的语调。这句你说说看,你之所以能读出这个,说明你体会到,那当时孙权这句话他是要表达什么意思?

生4:嗯,他是要告诉那个…告诉吕蒙,就是说…嗯…学习不是为了去做什么…嗯…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只是应该粗略地了解一下…粗略地了解一下…然后就是…其实这样是…

师:哎!不需要你当什么学者。只要你什么啊(生4:粗略地了解一下)?根据你的需要粗略地了解就行了,是不是啊?(生4:对)那你刚才的那个上升的语调,其实那句话含有…谁啊?孙权责备…什么啊?(生4:吕蒙的意思)哎!吕蒙的意思。所以说它读的是用反问的语气,带有责备,带有一点不满,哎!这个就读得很准。好!请坐。来!再请一位同

学读读看。看看,能在她基础上更上一层。我们还有几个人,包括鲁肃,包括吕蒙的,一些语气,看看能不能把它读好。好!再请一位同学,哪个?哎!我们同学推荐一下,你们…觉得…哪个可以来读这篇文章?你说?(生5:***)好!来!我们看你的咯啊。要不负众望哦!你来说,你来读。

生6: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师:好!请坐。他有一句,第一句,读得很好,“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要读出这种语气,为什么要读出这种?哪个同学来给我讲一讲?这里面,这一句话,当时孙权应该以什么样的语气来读的?当时他在跟吕蒙…劝吕蒙学的时候,他在讲这句话的时候,你想象一下他当时的这种语气,这种神态。来!你来说。

生7:应该是…(师:嗯,他应该是…对他说的时候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以朋友之情(师:以朋友劝慰他,为什么以朋友呢?为什么不是命令语气呢?你看它后面有个感叹号啊。他是领导啊。)因为他是为吕蒙好,要他去学习。(师:哦,为他好,希望他好,那么这个时候应该读得什么?比较得…)比较得委婉。

师:比较得委婉,他讲“委婉”这个词,不太恰当,他领导跟他讲,没有必要委婉,他是不可不学!对吧,应该是什么样的?……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哎,你来说?

生8:应该是一种……语重心长的吧。

师:哎!语重心长的。对吧,他应该是一种语重心长的。我这里认为他不是命令。为什么?你们看后面有一句。“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竟敢推辞,如果是以命令的语气他敢不敢推辞啊?敢不敢啊?…哎!那肯定不敢。肯定他当时跟他说的时候是什么样地跟他说啊?哎!对,期望的,带有劝慰的,带有语重心长的,譐譐教诲式的,带有长者的那种…怎么样啊…跟他说话。所以说,这一句话应该读得是,语重心长的。还有两句,我觉得刚才同学读得还不明确,我们来大家自己体会一下。一句,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还有一句就是,吕蒙说的那一句话,来,大家自己体会一下,根据刚才的经验,你觉得这两句话,你想象,这两个人在说这个话的时候,他们的神态,他们的心理。想象一下,我们应该怎么读。……根据全文。

……

师:好,我们再请同学来看看,这下是不是能读好一点,来,你来读一下,怎么样?你读哪一句,随便你选哪一句。

生9: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师:嗯,哎,你来评价一下。他刚才读得,怎么样?

生10:就是…读出了那个….鲁肃惊讶的…(师:惊讶的,那惊讶…他当时感到很吃惊,说明,吕蒙干什么啊?…变化什么啊?很大,他当时很吃惊,那,我们要把吃惊的语气读出来,怎么读?来,你再来读一便,大胆地读,放开读。)“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师:嗯,有点味道了,应该什么啊?你自己做出吃惊啊:啊?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自己要做出那种惊讶的状态,对不对,哎,刚才读已经读出点味道来了,好!请坐。

很吃惊么,变化很大。那么下面一句呢?再想象。当时,吕蒙,鲁肃讲了他这一句话,他当时应该是一种什么神态,他讲这一句话的时候是一种什么心理?来,你来,你来读一下。

生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师:嗯,你说他这时应该是什么心理?

生4:嗯,就是带有一点孙权劝吕蒙的那个时候的…读书…(师:他应该是什么神态?他说这个话的时候是什么神态,是一种什么心理?)神态…(师:哎,变化那么大,别人赞扬他了,对不对?他一种什么神态什么心理?)嗯,首先是…非常地高兴(师:高兴,很好)然后就是…也想劝那个…鲁肃…自己也要读书(师:噢!你的意思是他反过来还要劝…这里

有没有这个意思?)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师: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针对什么的啊?)哦,针对他自己。(师:他没发现他的变化,是吧?那这时候他应该是什么心理呢?)嗯…非常地…

师:非常什么?看看哪个同学…来,你帮她。很好…

生2:他是有点得意的。

师:得意,得意洋洋。对不对?一种…你看…我的变化…赞扬我了…我的变化这么大,一种…学习以后的一种什么啊?心理面一种什么啊?成功!自豪!对吧,我们要读出这种自豪的。你看,老师来帮助大家来读一下。好吧,大家注意听,我们马上一起来读。应该是这样读:“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把语调语气都要读出来,这样才能,体现出这句话,是吧,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想象当时的这种说话人的这种神态,心理,才能读出来。好,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下。好吧,体会一下,好,士别…预备,读。

众生:“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师:好,应该说,同学们对这篇文章已经基本理解了。但是我觉得,在语气语调,在人物对话,他们的心理神态方面可能还要继续揣摩。

好,那么这篇文章,事实上是一个经典文章,我们来看,它选自《资治通鉴》这本书。其实这本书最初的名字不叫《资治通鉴》,叫《通志》。但是后来皇帝发话了,宋神宗说,说了一句什么呢?对,“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意思就是说,把历史当作镜子,来让我们学习统治之道,但是我想我们同学不是皇帝,也不是统治者,所以说我把这句话改了一下,“鉴于课文,有资于明道”什么意思?就是把课文作为什么啊?借鉴,有利于我们来明白什么啊?道理,明白事理。所以说,我们今天就请同学,看看,能不能,从这篇文章中获得一些感悟,并且是从多方面来获得感悟,好,就是我们今天,下面要做的事。

那,老师在同学们做这个事之前,也给大家做一点示范,我先提供一个表达这种感悟的句式。就是,这个什么内容告诉我们什么东西,你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述,那么这个前面的内容,注意,大家回到原文的时候,一定要确立你的角度,什么意思呢?那就是说,我的感悟必须要用一定的角度来感悟,那这个角度可以是人物这个角度,你比如说这篇文章重点人物主要有三个,哪三位啊?孙权,吕蒙,鲁肃。你就要选择,我是总孙权这个人物去感悟呢,还是吕蒙这个人物感悟呢?我从孙权的语言上面感悟呢?还是鲁肃的行为这个角度来感悟?你要先把角度确立好。那么,第2个角度,是事情。你可以从人,也可以从事情。这篇文章所写的事情,不同阶段的事情,它的起因,经过,结果;也可以从具体的细节上。你觉得,哎,这句话,让我有所启示。我从这一方面得到一些感悟。这就是说,我们在感悟前,你一定要确立好一个角度。

老师也写了两条感悟,不妨先介绍给同学。第一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我是选择了吕蒙这个角度,他说的一句话,然后得到的感悟是:“告诉我们要以发展,文化的眼光看待别人。”也就是说我从这个点上,我得到了我的感悟。第2个,我是从鲁肃这个角度,从他的事情上,从他的行为上来写的:“鲁肃发现吕蒙通过学习增长才干后,即表尊敬并与之结为朋友,这件事告诉我们应该敬重有才能的人”我是从他这个事情中,我得到了后面这个感悟。那么,从这两条大家可以看出。老师在写感悟的时候,首先是要扣紧原文。你看,我这两条感悟,一个是“士别三日”一个是前面那个事情,全部是原文中得出来的。并且确立好角度,我到底是从人的角度,还是从事的角度;我到底从哪个人的角度?从他这个人,还是语言,行为这个角度。而且,我们还要注意,你要抓住文章中哪个点给你带来的感悟,你要捕捉住这个“感点”。你看,老师在这里,我一看到了“肃遂拜蒙母”,以至结为朋友,我一想,为什么要拜他的母亲啊?大家知道…哎~你说。

生11:因为吕蒙现在已经是有才略的人,他很尊敬他。

师:尊敬他,他拜访他母亲表明对吕蒙的尊敬,好,一个“感点”,尊敬。对不对?我抓住这个“尊敬”然后我在用语言把它表述出来,准确地表述出来。我就这样解了:“这件事告诉我们应该敬重有才能的人。”对不对?吕蒙现在有才了。他很敬重他,和他交朋友,

表明对他的敬重。大家明白了吧?哎!我们一篇文章,如果我们能通过这种方法就可以得到很多的感悟,特别是经典的故事,经典的文章,你可以得到很多的感悟。好,下面就请同学来来做这件事,好不好?那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我们再一起读一遍这篇课文。大家读的时候,除了刚才把语气语调读准以外,更重要的是想,我捕捉哪个“感点”?是吧?我从哪个角度来找出我的感悟?好吧,来,大家一起读一下。

众生: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师:好,下面同学们可以用这种方式在书上写出你对这篇文章哪个方面的感悟。好,开始。马上请同学依次回答。写在书上,要求两条以上,要求同学们多方面的感悟。

……….

嗯,有的同学已经写出两条了,从原文中还能找到什么样的感点,从孙权,从吕蒙他们的一些语言,语句里面,一些行为里面。

……

好,我们时间有限,先写到这里,我们现在请同学们来反馈一下,他们刚才思考的结果,我希望其他同学注意认真听,而且要对他进行评价。你说他好,好在什么地方,但是如果你看出问题,问题在哪里?好吧,来,我们就请这边同学。

生12:从“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看出了学习就是十分重要,必须要学习。 师:学习十分重要,必须要学习,那么就什么人的身份呢?你来说说看,他这里说得完整不完整呢?

生13:我补充一下,就算是君王,大臣啊这些学习也是很有益处的,知识是学不完的。 师:哎!指的是君王大臣,那就是指的是什么啊?按今天的说法就是…(生13:有才学的人)领导,对不对?哎,作为领导,你要什么啊?去学习。

生13:而且我再补充一下,(师:噢,很好!)“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句话是孙权说的,孙权在当时军中的事务是非常多的,但他还是空出了时间去读书,说明书是对我们很有帮助的。

师:读书对我们很有帮助,对我们很有益,是不是得出了一个这个感悟啊?嗯,很好。这两位同学说得都不错。来,看看你,其他同学马上要你们评价了哦…

生14:我从“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那里看出来,说明知识能改变一个人。 师:知识能改变一个人,你评价,怎么样?

生15:她这样说的话是说明知识是使人更加进步的

师:那就是说,她这句话你认为可不可以?(生15:可以的)比较恰切?很好,知识能够改变一个人,知识能够什么啊?塑造人。能够什么啊?能够培养人,对吧?训练人。能够让一个人变得什么啊?有才学,有修养。对吧,很好!讲得不错,来,你来。

生16:可以从“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看出来孙权对于他手下要求也是十分严格的,但是他也不会因为自己是君王而下命令叫吕蒙读书,就是可以感觉到,做每件事不可以经常用上级对待下级的语气来说。(师:嗯,不要用生硬的态度,对不对?来劝人,应该用什么啊?)要以朋友的(师:噢,要以朋友的姿态来劝,要劝人要有什么啊?)劝人要有技巧。

师:哎!劝人要有技巧,要善于劝人。是吧,要讲究劝戒的策略,技巧。你看,他不是以命令,噢,你怎么样?你该怎么样?说不定,吕蒙当时服,过后…啊?呵呵,他不一定去学,对不对?所以你看,他劝人很有技巧,很好。那它告诉我们什么啊?你用一句话总结。

生16:要以朋友的方式来劝戒别人(师:以朋友的方式来劝戒别人,这是很好的,要以很好的态度来劝戒,还有劝戒人要讲究什么啊?)讲究技巧和策略。

师:讲究技巧和策略,很好,不错。来,继续。

生17:从课文中“蒙乃始就学”可以看出吕蒙还是比较尊重孙权的,能够友好地接受别

人的好的见解和劝告。(师:噢,就是我们要善于接受别人的什么啊?)别人的好的意见

师:有意的建议,来,你说说看,她这句话讲得符不符合原文?

生18:符合

师:符合,同意是吧,你能不能在此基础上再发挥一下?你用你自己的话,其实我告诉大家,有很多的点,你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述,懂吗?都是,只要符合原文。(生18:…她的角度和我的角度有所不同,她讲的是…嗯…)她讲的是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你能不能换一种,就是说事实上有好多意思它可以用不同句式表述,你现在能不能用你自己的句式表述?(生18:我觉得自己也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听从自己好朋友也是可以…)师:一个很好的方法,是吧?也就是说,要听取,朋友的意见,听取什么啊?有价值的建议,对自己有价值的建议,就是对自己的发展有好处,好,请坐。来,再请,还有没有新的,别人讲过的我们可以不要讲

生2:从“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看出来,做任何事情,在任何身份,任何地位的时候都要学习,即使不要当学者啊,博士啊什么的,那也要略知些历史,增长知识(师:嗯,那给你什么启示?)就是说再什么情况下都要多多学习(师:多多学习,而且学习我们要注意什么啊?不一定每个人学习都能当专家,学者)也不一定要研究得很深,要了解了解。

师:了解了解就行了,而且我们还能从这句话看出,来,你来帮他说,我们学习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成为大学问家。对不对?我们学习有时候可能就是为了…

生1:有时候学习就是为了了解下事情,知道一个道理就可以了(师:增加自己的见识,素养,对吧?)对(师:或者说我们的学习可以围绕自己的需要,对不对,我需要多少,我就学多少。不一定非要每人都来当学者,是不是?那么你能不能用你的话把刚才的意思说一下?)说明学习不一定要深入透彻,但是一定要了解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什么道理,然后只要了解一下就可以了(师:不是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就是我们学习要增加自己…你刚才讲的)学习是为了增加自己的见识。

师:见识,或者是我们学习要根据自己的什么啊?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对吧,不一定每个人都来当专家学者,是吧?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学习,很好!来,还有没有了,来,你来。

生19:从“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可以看出来,还有“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说明吕蒙他有才略,别人就会尊重他,而别人尊重你,就来自才能,来自于看书

师:读书可以增加才能,才能可以使别人尊重你,对吧?哎,很好,这点就是我们得到的启示,你看,同学们刚才已经从中得到了不同的启示,那就这么一则小故事,我们可以得到很多的启示,关键在于我们同学有时候在思考的时候是一种凭空的或者是一种大致感觉的,没有找到路径。好,我们这么多同学讲过了以后,你想想看,以后我拿到一篇新文章,我怎么去从文章中得到感悟,你应该有什么…注意什么?我有什么要求,可以让我得到感悟,来,你来说。

生20:应该要注意文章中人物,作者描写这个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师:就是我刚刚说的要确立你的感悟的角度,对吧,很好!还有没有?还有什么要求? 生21:我觉得首先要理解文章(师:对,理解,刚才其实我们一开始的这个文章把握还不够深)理解透了以后要知道作者写了这篇文章到底要表达什么?

师:对,你要找到这个感点,感悟的出发点,是吧,很好。你看,刚刚他们讲的似乎都可以,但平时同学们自己写的感悟,老师一看,不对,打叉的,为什么呢?它可能不符合什么啊?原文。好,老师归纳一下。

老师也从不同角度写了一写感悟,其实有些同学们讲过了,其实同学们还是有这个能力的。你看,当领导必须要不断学习,这点同学们讲到了;应根据自己的需要学习,也基本上讲到了;正确引路是爱才的具体表现,我是从孙权看到吕蒙原本是个大老粗,不太爱学习,他看到吕蒙这一点,他觉得吕蒙是一个可塑之才,所以说给他适当的引导,这恰恰是他爱才

的表现;以身作则,就是刚才同学们讲的,他会劝人,他怎么劝人啊?以自己的现身说法来劝人,我这样做了,你还有什么推辞的?是不是?我都能做,你为什么不能做,以身作则才最能让人信服。最后它的结果是,吕蒙去就学了,前面还推辞。是因为他很会劝说;劝人要讲究策略,刚刚那个同学讲了。

我从吕蒙的角度,我也写出了一些,刚刚同学们讲过的,不应该寻找放弃的借口,就是哪句话?“蒙辞以军中多务”好,孙权批驳了他,对不?你多务,我比你更多,所以说学习不应该找借口。读书有益,这个是最基本的,同学们刚才讲过了。完善自我会让人更加自信,我是从哪个角度,你看这个感点,自信,我当时想到了“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充满了自信,好,我一下子抓住了“自信”这个词,这个感点,我就围绕这个感点来做文章了。正是因为他自信,所以说…那么他这个自信怎么得来的啊?因为他变了,因为我有学问了。完善自我,可以让自己变得更自信,明白了吗?其实是我们一定要找到路径。

我们应该注意什么?第1条,紧扣原文,这是我针对同学们平常谈感悟的时候一个最容易出现的错误,你看,刚才这些,我们看的全部都符合原文吧?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条。第2个,你要确立角度,你如果不知道路径,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去讲,你可能只能泛泛而谈,泛泛而谈常常说不准。第3个,捕捉感点,就像我刚才讲的,自信。我一看,他说话很自信,这个自信是怎么得来的?是什么使他自信的,因为他有才能,有变化,他才自信。第4个,也是重要的,你要准确表述,怎么准确表述,最好就是你写好了以后回到原文看看符合不符合原文。明白吗?

那么我们今天就通过这篇文章学习了这个方法,希望同学们以后在阅读题或者学了看了一些课外阅读的书以后,我们要从中得到一些东西,其中启示就是我们应该得到的。

那下面我们看一篇短文,也是一篇文言文,看看根据我们刚才的学习经验,你能不能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一些启示。哪个同学能尝试说说这个故事的意思,不要紧,说错没关系,老师给你纠正一下,哪个来?难不难,先看一下,刚才那个同学说得好,先要把握理解原文,你才能谈感悟。来,你来说一下。

生4:薛谭在秦青那里学唱歌(师:很好,要猜读,要善于猜读。文言文你要善于猜,一下看不出来,你就猜)他没有学完秦青的技术,自以为都已经学到了,于是就回去了(师:来,你也站起来,你说。)

生22:秦青他没有制止他,反而送他,和他饯别,在郊外的道路上,在拍着节拍在那边唱歌,他震动了林木,冲上了云霄(师:行云都停止了,似乎被他的歌声所…吸引)然后薛谭看到以后就想求…(师:谢,谢这个词你们可能不太懂,来猜读…是什么,哦,同学们的古文功底还不够,“谢”是什么?是道歉,怎么讲)向他道歉,请求再回去学习,然后从此以后一辈子都没有回去了。

师: 好!请坐,两位同学很精彩!不错,说得不错,好了,就这么一个故事,大家想一想看,这个故事里面,我们也可以多方面得到感悟,多方面得到启示,希望大家把这个故事记下来,你们在出去的路上,能不能想到,我有什么感悟?能得到两条感悟就很好,那说明我们同学们也会应用这个方法了。

好,今天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我们下课!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

师: 听说这篇课文,大家已经上得有一点基础了,这很好。我们知道,经典的故事,总是令人回味,发人深省的。今天,我们不妨再回味一下,希望大家能得到更深刻的感悟。那么我们先请同学朗读,大家知道,朗读,是最能看出一个同学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的。我希望朗读的同学能读准语音,读准节奏,更重要的是要读出语气,语调。好,下面我就请同学,来看看,读一下,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来把它读出来。好,翻开书。……..我请一位同学,我随意请。…….来,请你。看看你把它读出来,全文照读。

生1: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师:嗯,很好,请坐。来,你帮着评价一下,他刚才读的。

生2:我认为他读的,没有太多的感情(师:嗯,读的没有感情),但是读的还是很好,读错的音不是很多。

师:读错的音不是很多,你的还满宽容的,是吧?其实我们学过了,应该要读准。你说,哪里不准?读错了?

生2:嗯,那个…那个“yē”读成“xié”了(师:嗯,他后来改正过来了,很好,读“yē”)还有那个,“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的“岂”他也读错了

师:嗯,“岂”他也读错了,还有没有?还有一个关键的字音也读错了。哪个同学知道?好,你来。

生3:就是在最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他读成“肃遂(suí)拜蒙母” 师:嗯,suí拜,suì。还有一个字。“即”什么啊?“即更刮目相待”应该读什么?更(gēng),他刚才读成什么了啊?更(gèng)。哎!这个字一定要读准啊。好!总的来说,读得不错。但,读音有错误。但是,我总感觉到有点不满足。你说说看?老师有什么不满足啊?

生4:可能是因为首先他读得感情就不是很投入。

师:哦,你们都觉得感情,其实我们应该准确到就是语气,语调。这篇文章有很多的人物对话,对不对?来,我就想请你来看看能不能把人物的语气语调读出来,根据你的理解,好!你来读。

生4: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师:很好!请坐。读得很流畅,而且我觉得她有的句子的语气语调读出来了,你比如说,来,你再把…请起来,第2句,就是孙权读的这一句。

生4: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师:就是她读出了什么啊?什么语调啊?哎!上扬的,反问句的语调。这句你说说看,你之所以能读出这个,说明你体会到,那当时孙权这句话他是要表达什么意思?

生4:嗯,他是要告诉那个…告诉吕蒙,就是说…嗯…学习不是为了去做什么…嗯…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只是应该粗略地了解一下…粗略地了解一下…然后就是…其实这样是…

师:哎!不需要你当什么学者。只要你什么啊(生4:粗略地了解一下)?根据你的需要粗略地了解就行了,是不是啊?(生4:对)那你刚才的那个上升的语调,其实那句话含有…谁啊?孙权责备…什么啊?(生4:吕蒙的意思)哎!吕蒙的意思。所以说它读的是用反问的语气,带有责备,带有一点不满,哎!这个就读得很准。好!请坐。来!再请一位同

学读读看。看看,能在她基础上更上一层。我们还有几个人,包括鲁肃,包括吕蒙的,一些语气,看看能不能把它读好。好!再请一位同学,哪个?哎!我们同学推荐一下,你们…觉得…哪个可以来读这篇文章?你说?(生5:***)好!来!我们看你的咯啊。要不负众望哦!你来说,你来读。

生6: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师:好!请坐。他有一句,第一句,读得很好,“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要读出这种语气,为什么要读出这种?哪个同学来给我讲一讲?这里面,这一句话,当时孙权应该以什么样的语气来读的?当时他在跟吕蒙…劝吕蒙学的时候,他在讲这句话的时候,你想象一下他当时的这种语气,这种神态。来!你来说。

生7:应该是…(师:嗯,他应该是…对他说的时候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以朋友之情(师:以朋友劝慰他,为什么以朋友呢?为什么不是命令语气呢?你看它后面有个感叹号啊。他是领导啊。)因为他是为吕蒙好,要他去学习。(师:哦,为他好,希望他好,那么这个时候应该读得什么?比较得…)比较得委婉。

师:比较得委婉,他讲“委婉”这个词,不太恰当,他领导跟他讲,没有必要委婉,他是不可不学!对吧,应该是什么样的?……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哎,你来说?

生8:应该是一种……语重心长的吧。

师:哎!语重心长的。对吧,他应该是一种语重心长的。我这里认为他不是命令。为什么?你们看后面有一句。“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竟敢推辞,如果是以命令的语气他敢不敢推辞啊?敢不敢啊?…哎!那肯定不敢。肯定他当时跟他说的时候是什么样地跟他说啊?哎!对,期望的,带有劝慰的,带有语重心长的,譐譐教诲式的,带有长者的那种…怎么样啊…跟他说话。所以说,这一句话应该读得是,语重心长的。还有两句,我觉得刚才同学读得还不明确,我们来大家自己体会一下。一句,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还有一句就是,吕蒙说的那一句话,来,大家自己体会一下,根据刚才的经验,你觉得这两句话,你想象,这两个人在说这个话的时候,他们的神态,他们的心理。想象一下,我们应该怎么读。……根据全文。

……

师:好,我们再请同学来看看,这下是不是能读好一点,来,你来读一下,怎么样?你读哪一句,随便你选哪一句。

生9: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师:嗯,哎,你来评价一下。他刚才读得,怎么样?

生10:就是…读出了那个….鲁肃惊讶的…(师:惊讶的,那惊讶…他当时感到很吃惊,说明,吕蒙干什么啊?…变化什么啊?很大,他当时很吃惊,那,我们要把吃惊的语气读出来,怎么读?来,你再来读一便,大胆地读,放开读。)“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师:嗯,有点味道了,应该什么啊?你自己做出吃惊啊:啊?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自己要做出那种惊讶的状态,对不对,哎,刚才读已经读出点味道来了,好!请坐。

很吃惊么,变化很大。那么下面一句呢?再想象。当时,吕蒙,鲁肃讲了他这一句话,他当时应该是一种什么神态,他讲这一句话的时候是一种什么心理?来,你来,你来读一下。

生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师:嗯,你说他这时应该是什么心理?

生4:嗯,就是带有一点孙权劝吕蒙的那个时候的…读书…(师:他应该是什么神态?他说这个话的时候是什么神态,是一种什么心理?)神态…(师:哎,变化那么大,别人赞扬他了,对不对?他一种什么神态什么心理?)嗯,首先是…非常地高兴(师:高兴,很好)然后就是…也想劝那个…鲁肃…自己也要读书(师:噢!你的意思是他反过来还要劝…这里

有没有这个意思?)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师: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针对什么的啊?)哦,针对他自己。(师:他没发现他的变化,是吧?那这时候他应该是什么心理呢?)嗯…非常地…

师:非常什么?看看哪个同学…来,你帮她。很好…

生2:他是有点得意的。

师:得意,得意洋洋。对不对?一种…你看…我的变化…赞扬我了…我的变化这么大,一种…学习以后的一种什么啊?心理面一种什么啊?成功!自豪!对吧,我们要读出这种自豪的。你看,老师来帮助大家来读一下。好吧,大家注意听,我们马上一起来读。应该是这样读:“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把语调语气都要读出来,这样才能,体现出这句话,是吧,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想象当时的这种说话人的这种神态,心理,才能读出来。好,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下。好吧,体会一下,好,士别…预备,读。

众生:“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师:好,应该说,同学们对这篇文章已经基本理解了。但是我觉得,在语气语调,在人物对话,他们的心理神态方面可能还要继续揣摩。

好,那么这篇文章,事实上是一个经典文章,我们来看,它选自《资治通鉴》这本书。其实这本书最初的名字不叫《资治通鉴》,叫《通志》。但是后来皇帝发话了,宋神宗说,说了一句什么呢?对,“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意思就是说,把历史当作镜子,来让我们学习统治之道,但是我想我们同学不是皇帝,也不是统治者,所以说我把这句话改了一下,“鉴于课文,有资于明道”什么意思?就是把课文作为什么啊?借鉴,有利于我们来明白什么啊?道理,明白事理。所以说,我们今天就请同学,看看,能不能,从这篇文章中获得一些感悟,并且是从多方面来获得感悟,好,就是我们今天,下面要做的事。

那,老师在同学们做这个事之前,也给大家做一点示范,我先提供一个表达这种感悟的句式。就是,这个什么内容告诉我们什么东西,你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述,那么这个前面的内容,注意,大家回到原文的时候,一定要确立你的角度,什么意思呢?那就是说,我的感悟必须要用一定的角度来感悟,那这个角度可以是人物这个角度,你比如说这篇文章重点人物主要有三个,哪三位啊?孙权,吕蒙,鲁肃。你就要选择,我是总孙权这个人物去感悟呢,还是吕蒙这个人物感悟呢?我从孙权的语言上面感悟呢?还是鲁肃的行为这个角度来感悟?你要先把角度确立好。那么,第2个角度,是事情。你可以从人,也可以从事情。这篇文章所写的事情,不同阶段的事情,它的起因,经过,结果;也可以从具体的细节上。你觉得,哎,这句话,让我有所启示。我从这一方面得到一些感悟。这就是说,我们在感悟前,你一定要确立好一个角度。

老师也写了两条感悟,不妨先介绍给同学。第一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我是选择了吕蒙这个角度,他说的一句话,然后得到的感悟是:“告诉我们要以发展,文化的眼光看待别人。”也就是说我从这个点上,我得到了我的感悟。第2个,我是从鲁肃这个角度,从他的事情上,从他的行为上来写的:“鲁肃发现吕蒙通过学习增长才干后,即表尊敬并与之结为朋友,这件事告诉我们应该敬重有才能的人”我是从他这个事情中,我得到了后面这个感悟。那么,从这两条大家可以看出。老师在写感悟的时候,首先是要扣紧原文。你看,我这两条感悟,一个是“士别三日”一个是前面那个事情,全部是原文中得出来的。并且确立好角度,我到底是从人的角度,还是从事的角度;我到底从哪个人的角度?从他这个人,还是语言,行为这个角度。而且,我们还要注意,你要抓住文章中哪个点给你带来的感悟,你要捕捉住这个“感点”。你看,老师在这里,我一看到了“肃遂拜蒙母”,以至结为朋友,我一想,为什么要拜他的母亲啊?大家知道…哎~你说。

生11:因为吕蒙现在已经是有才略的人,他很尊敬他。

师:尊敬他,他拜访他母亲表明对吕蒙的尊敬,好,一个“感点”,尊敬。对不对?我抓住这个“尊敬”然后我在用语言把它表述出来,准确地表述出来。我就这样解了:“这件事告诉我们应该敬重有才能的人。”对不对?吕蒙现在有才了。他很敬重他,和他交朋友,

表明对他的敬重。大家明白了吧?哎!我们一篇文章,如果我们能通过这种方法就可以得到很多的感悟,特别是经典的故事,经典的文章,你可以得到很多的感悟。好,下面就请同学来来做这件事,好不好?那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我们再一起读一遍这篇课文。大家读的时候,除了刚才把语气语调读准以外,更重要的是想,我捕捉哪个“感点”?是吧?我从哪个角度来找出我的感悟?好吧,来,大家一起读一下。

众生: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师:好,下面同学们可以用这种方式在书上写出你对这篇文章哪个方面的感悟。好,开始。马上请同学依次回答。写在书上,要求两条以上,要求同学们多方面的感悟。

……….

嗯,有的同学已经写出两条了,从原文中还能找到什么样的感点,从孙权,从吕蒙他们的一些语言,语句里面,一些行为里面。

……

好,我们时间有限,先写到这里,我们现在请同学们来反馈一下,他们刚才思考的结果,我希望其他同学注意认真听,而且要对他进行评价。你说他好,好在什么地方,但是如果你看出问题,问题在哪里?好吧,来,我们就请这边同学。

生12:从“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看出了学习就是十分重要,必须要学习。 师:学习十分重要,必须要学习,那么就什么人的身份呢?你来说说看,他这里说得完整不完整呢?

生13:我补充一下,就算是君王,大臣啊这些学习也是很有益处的,知识是学不完的。 师:哎!指的是君王大臣,那就是指的是什么啊?按今天的说法就是…(生13:有才学的人)领导,对不对?哎,作为领导,你要什么啊?去学习。

生13:而且我再补充一下,(师:噢,很好!)“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句话是孙权说的,孙权在当时军中的事务是非常多的,但他还是空出了时间去读书,说明书是对我们很有帮助的。

师:读书对我们很有帮助,对我们很有益,是不是得出了一个这个感悟啊?嗯,很好。这两位同学说得都不错。来,看看你,其他同学马上要你们评价了哦…

生14:我从“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那里看出来,说明知识能改变一个人。 师:知识能改变一个人,你评价,怎么样?

生15:她这样说的话是说明知识是使人更加进步的

师:那就是说,她这句话你认为可不可以?(生15:可以的)比较恰切?很好,知识能够改变一个人,知识能够什么啊?塑造人。能够什么啊?能够培养人,对吧?训练人。能够让一个人变得什么啊?有才学,有修养。对吧,很好!讲得不错,来,你来。

生16:可以从“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看出来孙权对于他手下要求也是十分严格的,但是他也不会因为自己是君王而下命令叫吕蒙读书,就是可以感觉到,做每件事不可以经常用上级对待下级的语气来说。(师:嗯,不要用生硬的态度,对不对?来劝人,应该用什么啊?)要以朋友的(师:噢,要以朋友的姿态来劝,要劝人要有什么啊?)劝人要有技巧。

师:哎!劝人要有技巧,要善于劝人。是吧,要讲究劝戒的策略,技巧。你看,他不是以命令,噢,你怎么样?你该怎么样?说不定,吕蒙当时服,过后…啊?呵呵,他不一定去学,对不对?所以你看,他劝人很有技巧,很好。那它告诉我们什么啊?你用一句话总结。

生16:要以朋友的方式来劝戒别人(师:以朋友的方式来劝戒别人,这是很好的,要以很好的态度来劝戒,还有劝戒人要讲究什么啊?)讲究技巧和策略。

师:讲究技巧和策略,很好,不错。来,继续。

生17:从课文中“蒙乃始就学”可以看出吕蒙还是比较尊重孙权的,能够友好地接受别

人的好的见解和劝告。(师:噢,就是我们要善于接受别人的什么啊?)别人的好的意见

师:有意的建议,来,你说说看,她这句话讲得符不符合原文?

生18:符合

师:符合,同意是吧,你能不能在此基础上再发挥一下?你用你自己的话,其实我告诉大家,有很多的点,你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述,懂吗?都是,只要符合原文。(生18:…她的角度和我的角度有所不同,她讲的是…嗯…)她讲的是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你能不能换一种,就是说事实上有好多意思它可以用不同句式表述,你现在能不能用你自己的句式表述?(生18:我觉得自己也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听从自己好朋友也是可以…)师:一个很好的方法,是吧?也就是说,要听取,朋友的意见,听取什么啊?有价值的建议,对自己有价值的建议,就是对自己的发展有好处,好,请坐。来,再请,还有没有新的,别人讲过的我们可以不要讲

生2:从“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看出来,做任何事情,在任何身份,任何地位的时候都要学习,即使不要当学者啊,博士啊什么的,那也要略知些历史,增长知识(师:嗯,那给你什么启示?)就是说再什么情况下都要多多学习(师:多多学习,而且学习我们要注意什么啊?不一定每个人学习都能当专家,学者)也不一定要研究得很深,要了解了解。

师:了解了解就行了,而且我们还能从这句话看出,来,你来帮他说,我们学习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成为大学问家。对不对?我们学习有时候可能就是为了…

生1:有时候学习就是为了了解下事情,知道一个道理就可以了(师:增加自己的见识,素养,对吧?)对(师:或者说我们的学习可以围绕自己的需要,对不对,我需要多少,我就学多少。不一定非要每人都来当学者,是不是?那么你能不能用你的话把刚才的意思说一下?)说明学习不一定要深入透彻,但是一定要了解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什么道理,然后只要了解一下就可以了(师:不是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就是我们学习要增加自己…你刚才讲的)学习是为了增加自己的见识。

师:见识,或者是我们学习要根据自己的什么啊?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对吧,不一定每个人都来当专家学者,是吧?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学习,很好!来,还有没有了,来,你来。

生19:从“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可以看出来,还有“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说明吕蒙他有才略,别人就会尊重他,而别人尊重你,就来自才能,来自于看书

师:读书可以增加才能,才能可以使别人尊重你,对吧?哎,很好,这点就是我们得到的启示,你看,同学们刚才已经从中得到了不同的启示,那就这么一则小故事,我们可以得到很多的启示,关键在于我们同学有时候在思考的时候是一种凭空的或者是一种大致感觉的,没有找到路径。好,我们这么多同学讲过了以后,你想想看,以后我拿到一篇新文章,我怎么去从文章中得到感悟,你应该有什么…注意什么?我有什么要求,可以让我得到感悟,来,你来说。

生20:应该要注意文章中人物,作者描写这个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师:就是我刚刚说的要确立你的感悟的角度,对吧,很好!还有没有?还有什么要求? 生21:我觉得首先要理解文章(师:对,理解,刚才其实我们一开始的这个文章把握还不够深)理解透了以后要知道作者写了这篇文章到底要表达什么?

师:对,你要找到这个感点,感悟的出发点,是吧,很好。你看,刚刚他们讲的似乎都可以,但平时同学们自己写的感悟,老师一看,不对,打叉的,为什么呢?它可能不符合什么啊?原文。好,老师归纳一下。

老师也从不同角度写了一写感悟,其实有些同学们讲过了,其实同学们还是有这个能力的。你看,当领导必须要不断学习,这点同学们讲到了;应根据自己的需要学习,也基本上讲到了;正确引路是爱才的具体表现,我是从孙权看到吕蒙原本是个大老粗,不太爱学习,他看到吕蒙这一点,他觉得吕蒙是一个可塑之才,所以说给他适当的引导,这恰恰是他爱才

的表现;以身作则,就是刚才同学们讲的,他会劝人,他怎么劝人啊?以自己的现身说法来劝人,我这样做了,你还有什么推辞的?是不是?我都能做,你为什么不能做,以身作则才最能让人信服。最后它的结果是,吕蒙去就学了,前面还推辞。是因为他很会劝说;劝人要讲究策略,刚刚那个同学讲了。

我从吕蒙的角度,我也写出了一些,刚刚同学们讲过的,不应该寻找放弃的借口,就是哪句话?“蒙辞以军中多务”好,孙权批驳了他,对不?你多务,我比你更多,所以说学习不应该找借口。读书有益,这个是最基本的,同学们刚才讲过了。完善自我会让人更加自信,我是从哪个角度,你看这个感点,自信,我当时想到了“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充满了自信,好,我一下子抓住了“自信”这个词,这个感点,我就围绕这个感点来做文章了。正是因为他自信,所以说…那么他这个自信怎么得来的啊?因为他变了,因为我有学问了。完善自我,可以让自己变得更自信,明白了吗?其实是我们一定要找到路径。

我们应该注意什么?第1条,紧扣原文,这是我针对同学们平常谈感悟的时候一个最容易出现的错误,你看,刚才这些,我们看的全部都符合原文吧?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条。第2个,你要确立角度,你如果不知道路径,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去讲,你可能只能泛泛而谈,泛泛而谈常常说不准。第3个,捕捉感点,就像我刚才讲的,自信。我一看,他说话很自信,这个自信是怎么得来的?是什么使他自信的,因为他有才能,有变化,他才自信。第4个,也是重要的,你要准确表述,怎么准确表述,最好就是你写好了以后回到原文看看符合不符合原文。明白吗?

那么我们今天就通过这篇文章学习了这个方法,希望同学们以后在阅读题或者学了看了一些课外阅读的书以后,我们要从中得到一些东西,其中启示就是我们应该得到的。

那下面我们看一篇短文,也是一篇文言文,看看根据我们刚才的学习经验,你能不能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一些启示。哪个同学能尝试说说这个故事的意思,不要紧,说错没关系,老师给你纠正一下,哪个来?难不难,先看一下,刚才那个同学说得好,先要把握理解原文,你才能谈感悟。来,你来说一下。

生4:薛谭在秦青那里学唱歌(师:很好,要猜读,要善于猜读。文言文你要善于猜,一下看不出来,你就猜)他没有学完秦青的技术,自以为都已经学到了,于是就回去了(师:来,你也站起来,你说。)

生22:秦青他没有制止他,反而送他,和他饯别,在郊外的道路上,在拍着节拍在那边唱歌,他震动了林木,冲上了云霄(师:行云都停止了,似乎被他的歌声所…吸引)然后薛谭看到以后就想求…(师:谢,谢这个词你们可能不太懂,来猜读…是什么,哦,同学们的古文功底还不够,“谢”是什么?是道歉,怎么讲)向他道歉,请求再回去学习,然后从此以后一辈子都没有回去了。

师: 好!请坐,两位同学很精彩!不错,说得不错,好了,就这么一个故事,大家想一想看,这个故事里面,我们也可以多方面得到感悟,多方面得到启示,希望大家把这个故事记下来,你们在出去的路上,能不能想到,我有什么感悟?能得到两条感悟就很好,那说明我们同学们也会应用这个方法了。

好,今天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我们下课!


相关内容

  • 林青明[孙权劝学]提高课教学实录
  • 高效课堂提高课<孙权劝学>课例分析 学习目标 1.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作品及人物. 2.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学习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感受这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 时间:2013-4-3 地点:七年级 授课人:林青明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孙权劝学> ...

  • _孙权劝学_课堂实录
  •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 ① 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 师:说到三国这一段历史,正如一首歌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确实,三国时代涌现出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曹操.刘备.孙权可谓三足鼎立,水火不容.但是曹操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

  • 初中语文--孙权劝学课堂实录
  •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的三国人物有哪些?哦,好,来,嗯?诸葛亮,很好.诸葛亮,我快速写上,诸葛亮,嗯,好,来,再来,这个男生 学生:赵云 老师:哦,赵云,很好,赵云,这都是,哎,蜀国的将士,来, 学生:司马懿 老师:司马懿,这个哪个国家的? 学生:魏国 老师:魏国,好,来,那个男生, 学生:关羽 老师 ...

  • [孙权劝学]说课稿
  • <孙权劝学>说课稿 但家庙镇中心学校 孟祥胜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孙权劝学>. 下面我将按照说教材.说教学设想.说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这几个环节来展开说课. 第一.说教材. 本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有关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 ...

  • [孙权劝学][祖逖北伐]教学设计
  • <孙权劝学><祖逖北伐>教学设计 会员:爬墙等红杏 友情提供 古文二则 孙权劝学 文言文<孙权劝学>,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教学 ...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分析] <孙权劝学>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个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的生动感人.广为流传的事迹.<孙权劝学>讲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选自 ...

  • 八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
  • <孙权劝学>导学案 孙权劝学> 学习目标: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会运用"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等成语. 2.熟读课文,注意句子的语气,能够背诵. 3.理解课文的内容并有自己的感悟. 学习重点: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掌握 ...

  •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 定远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题目:<孙权劝学> 姓名:侯宏东 学科:语文 时间:2014年4月1日 地点:七(6)班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一些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品位文中人物对话,揣摩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预习,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通过 ...

  • 最新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堂练习题7
  • <孙权劝学>精读精练 [基础积累与运用] 1.阅读文言文要注音字的读音,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①卿( )②涉( )③邪( )④孰( )⑤遂( )⑥岂( ) 2.依据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当涂掌事: ②涉猎: ③才略: ④大兄: 3.朗读文章要注意句子的语气.读读下列句子,写出句子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