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学习目标】学什么——考纲解读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福”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复习时既要注意历史事件的六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背景、经过、影响),还要把握事件之间内在的联系。

: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 在各种因素影响下, 中国的思想. 经济. 政治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 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 包含经济上的工业化; 政治上的民主化. 法制化; 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 先进化. 一、经济领域的近代化——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

考点一: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清朝统治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2、目的:学习西方 ,维护

3、时间:19世纪 年代—— 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至甲午中日战争)

4、代表人物: (中央)、 (地方) 5、主张:师夷长技

6、前期:口号“ ”,以创办 为主;设立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 内容后期:口号“ ”,以创办 ;筹建近代海军,创办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军事工业: 、 、 民用工业: 、 7、破产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8、性质: 9、评价:

⑵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的道路;对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10、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牛刀小试】

1、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追求近代化的历史。中国

近代化探索的大规模实践开始于 ( )

A. 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洋务运动的内容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 ( )

A .创办军事工业 B.创办民用工业 C.兴办新式学校 D.派留学生出国 二、政治领域的近代化

考点二: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派)——维新变法运动

1、背景⑴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⑵《马关条约》的签订,加深了民族危机

2、目的:

3、代表人物:

4、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 ,以挽救民族危机 5、序幕: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发起“ ” 康有为、梁启超创办《 》,后改名为《 》宣传变法 康有为、梁启超联合朝中大臣组织 ,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 年6月至9月

⑵高潮:戊戌变法 ,裁撤 ,任用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

文化上:开办 ,培养人才,翻译西

方书籍,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⑶失败标志: 6、失败原因:(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勇气,脱离广大人民群众,(2)变法触犯了以慈喜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受到顽固派的阻挠破坏 7、性质:

8、意义: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事,有利于革除社会弊端,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次尝试 9、启示: 【牛刀小试】

1、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之处是( )

A .都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 B。都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 C .都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D。都采取了暴力斗争的方式

2、甲午战后,面对瓜分豆剖的民族危机如何自救?中国人对这一时代课题的回答是( ) A.发动了虎门销烟 B。掀起了洋务运动 C。进行了黄海海战 D。发起了维新变法

考点三 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

时间:1894年

⑴革命团体—— 地点:檀香山

创建人:

1、准备1905年,日本

》 “ ,恢复中华, ” 孙中山阐发

2、代表人物: 、 、 、 等 3、主张:提出了“ ”和“ ”的口号

4、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后改名为《 》) 提倡 前期提倡 斗争矛头指向封建礼教,宣传资产阶级 5提倡 思想文化 为“ 、 、 ”三民主义

:大大推动了全国的 2、代表人物:孙中山、宋教仁、黄兴等

3、主张:民族、民权、民主,三民主义为纲领,试图以革命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4、指导思想(革命纲领): 。是当时中国最完整、最进步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⑴武昌起义:1911年10月,湖北武昌 5⑵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清朝统治迅速崩溃

⑶ 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具有资产阶级共

和国临时宪法性质)

6、性质:

7、结果:辛亥革命成果被 窃取,建立了 统治,革命失败 8、意义:(1)结束了两千多年的 ,建立起 ;(2)使 深入人心;(3)促进了中国 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4)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还没有完成。 9、失败原因:(1)根本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2)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力量强大。

10、启示: 【牛刀小试】

1、史学家们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有成功论、失败论、不彻底论等。下列史实能够支持成功论的是( )A .1912年1月5日,孙中山为争取列强支持,宣布承认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B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下诏退位 C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 .1912年4月1曰,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2、“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这副对联歌颂的是 ( )A .毛泽东 B.康有为 C.邓小平 D.孙中山

三、思想领域的近代化

考点四 资产阶级激进派——新文化运动

⑴政治:帝国主义加紧侵华,军阀混战 1⑵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⑶思想:民主共和思想与尊孔复古逆流尖锐冲突

提倡 后期:宣传 ,李大钊发表了《 》和《 》两篇论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 ,启发着人们追求 6和 ,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中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牛刀小试】

1、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下列哪一运动时,一部分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

A. 公车上书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 2、在学习《新文化运动》一课时,如果你想更多的了解当时的情况,下列刊物中你该首选查阅的是( )

【课堂小结】

近 “自强”创办军事工业 刺激了中国资本 代学习先进器物:洋务派洋务运动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化(技术) “求富”创办民用工业

的戊戌变法 探学习政治制度:资产阶级辛亥革命 索

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归结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感想:

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它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青年学生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人民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列举中国近代化探索各阶层的活动:(阶层、活动名称)

2、材料一:专制主义和至尊的帝王被人们所唾弃,而民主、共和变成人人争贴的时髦标签。革命高潮带来人们心理上的变化,甚至发生普通公民自荐当总统的新鲜、真实的事例。

---王文泉《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谟克拉西(Democracy )和赛因斯(Science )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场革命后人们的心理?

(2)材料二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什么?为宣传“德、赛两先生”,陈独秀等人发起了什么运动?

(3)你能从思想解放的角度来简单评价一下这两场运动的积极作用吗?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归结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感想:

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它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青年学生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人民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

1、列举中国近代化探索各阶层的活动:(阶层、活动名称)

2、材料一:专制主义和至尊的帝王被人们所唾弃,而民主、共和变成人人争贴的时髦标签。革命高潮带来人们心理上的变化,甚至发生普通公民自荐当总统的新鲜、真实的事例。

---王文泉《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谟克拉西(Democracy )和赛因斯(Science )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4)材料一反映了哪场革命后人们的心理?

(5)材料二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什么?为宣传“德、赛两先生”,陈独秀等人发起了什么运动?

(6)你能从思想解放的角度来简单评价一下这两场运动的积极作用吗?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学习目标】学什么——考纲解读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福”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复习时既要注意历史事件的六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背景、经过、影响),还要把握事件之间内在的联系。

: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 在各种因素影响下, 中国的思想. 经济. 政治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 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 包含经济上的工业化; 政治上的民主化. 法制化; 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 先进化. 一、经济领域的近代化——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

考点一: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清朝统治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2、目的:学习西方 ,维护

3、时间:19世纪 年代—— 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至甲午中日战争)

4、代表人物: (中央)、 (地方) 5、主张:师夷长技

6、前期:口号“ ”,以创办 为主;设立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 内容后期:口号“ ”,以创办 ;筹建近代海军,创办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军事工业: 、 、 民用工业: 、 7、破产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8、性质: 9、评价:

⑵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的道路;对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10、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牛刀小试】

1、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追求近代化的历史。中国

近代化探索的大规模实践开始于 ( )

A. 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洋务运动的内容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 ( )

A .创办军事工业 B.创办民用工业 C.兴办新式学校 D.派留学生出国 二、政治领域的近代化

考点二: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派)——维新变法运动

1、背景⑴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⑵《马关条约》的签订,加深了民族危机

2、目的:

3、代表人物:

4、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 ,以挽救民族危机 5、序幕: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发起“ ” 康有为、梁启超创办《 》,后改名为《 》宣传变法 康有为、梁启超联合朝中大臣组织 ,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 年6月至9月

⑵高潮:戊戌变法 ,裁撤 ,任用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

文化上:开办 ,培养人才,翻译西

方书籍,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⑶失败标志: 6、失败原因:(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勇气,脱离广大人民群众,(2)变法触犯了以慈喜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受到顽固派的阻挠破坏 7、性质:

8、意义: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事,有利于革除社会弊端,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次尝试 9、启示: 【牛刀小试】

1、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之处是( )

A .都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 B。都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 C .都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D。都采取了暴力斗争的方式

2、甲午战后,面对瓜分豆剖的民族危机如何自救?中国人对这一时代课题的回答是( ) A.发动了虎门销烟 B。掀起了洋务运动 C。进行了黄海海战 D。发起了维新变法

考点三 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

时间:1894年

⑴革命团体—— 地点:檀香山

创建人:

1、准备1905年,日本

》 “ ,恢复中华, ” 孙中山阐发

2、代表人物: 、 、 、 等 3、主张:提出了“ ”和“ ”的口号

4、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后改名为《 》) 提倡 前期提倡 斗争矛头指向封建礼教,宣传资产阶级 5提倡 思想文化 为“ 、 、 ”三民主义

:大大推动了全国的 2、代表人物:孙中山、宋教仁、黄兴等

3、主张:民族、民权、民主,三民主义为纲领,试图以革命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4、指导思想(革命纲领): 。是当时中国最完整、最进步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⑴武昌起义:1911年10月,湖北武昌 5⑵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清朝统治迅速崩溃

⑶ 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具有资产阶级共

和国临时宪法性质)

6、性质:

7、结果:辛亥革命成果被 窃取,建立了 统治,革命失败 8、意义:(1)结束了两千多年的 ,建立起 ;(2)使 深入人心;(3)促进了中国 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4)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还没有完成。 9、失败原因:(1)根本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2)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力量强大。

10、启示: 【牛刀小试】

1、史学家们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有成功论、失败论、不彻底论等。下列史实能够支持成功论的是( )A .1912年1月5日,孙中山为争取列强支持,宣布承认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B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下诏退位 C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 .1912年4月1曰,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2、“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这副对联歌颂的是 ( )A .毛泽东 B.康有为 C.邓小平 D.孙中山

三、思想领域的近代化

考点四 资产阶级激进派——新文化运动

⑴政治:帝国主义加紧侵华,军阀混战 1⑵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⑶思想:民主共和思想与尊孔复古逆流尖锐冲突

提倡 后期:宣传 ,李大钊发表了《 》和《 》两篇论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 ,启发着人们追求 6和 ,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中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牛刀小试】

1、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下列哪一运动时,一部分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

A. 公车上书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 2、在学习《新文化运动》一课时,如果你想更多的了解当时的情况,下列刊物中你该首选查阅的是( )

【课堂小结】

近 “自强”创办军事工业 刺激了中国资本 代学习先进器物:洋务派洋务运动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化(技术) “求富”创办民用工业

的戊戌变法 探学习政治制度:资产阶级辛亥革命 索

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归结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感想:

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它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青年学生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人民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列举中国近代化探索各阶层的活动:(阶层、活动名称)

2、材料一:专制主义和至尊的帝王被人们所唾弃,而民主、共和变成人人争贴的时髦标签。革命高潮带来人们心理上的变化,甚至发生普通公民自荐当总统的新鲜、真实的事例。

---王文泉《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谟克拉西(Democracy )和赛因斯(Science )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场革命后人们的心理?

(2)材料二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什么?为宣传“德、赛两先生”,陈独秀等人发起了什么运动?

(3)你能从思想解放的角度来简单评价一下这两场运动的积极作用吗?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归结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感想:

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它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青年学生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人民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

1、列举中国近代化探索各阶层的活动:(阶层、活动名称)

2、材料一:专制主义和至尊的帝王被人们所唾弃,而民主、共和变成人人争贴的时髦标签。革命高潮带来人们心理上的变化,甚至发生普通公民自荐当总统的新鲜、真实的事例。

---王文泉《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谟克拉西(Democracy )和赛因斯(Science )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4)材料一反映了哪场革命后人们的心理?

(5)材料二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什么?为宣传“德、赛两先生”,陈独秀等人发起了什么运动?

(6)你能从思想解放的角度来简单评价一下这两场运动的积极作用吗?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相关内容

  •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22团中学 孙德兰 本单元的内容在第一单元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所进行的不懈探索与斗争,为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的兴起作好铺垫,在整本书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复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qu ...

  • 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一
  • 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一 一.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坚持教育创新.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扎实开展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争当名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 教 ...

  •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目录
  •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3课 华夏之祖 活动课一 寻找历史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第8课 中华文化 ...

  • 八上历史第二单元卷
  • 八年纪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练习卷 (初二)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 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要求的答案,共20分) 1."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 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视 了.&quo ...

  •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 ◎导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复习, 使学生掌握中国近代化过程中, 各政治派别的救国主张.主要活动及历史作用.影响; 认识到中国学习西方经历的过程.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熟读中考总复习15分钟, 达到即问即答的熟悉程度, 完成以下问题: 1.洋务运动的前期以 口号, 创办的军事工业有: 创办的 ...

  • 人教版初中历史目录
  • 中学历史教学资料大全 三生石编辑 历史(人教版) 初一上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1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2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7 第3课 华夏之祖 ------------------12 活动 ...

  • 人教版初中历史目录大纲
  • 初中历史(人教版)目录 初一上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1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2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7 第3课 华夏之祖 ------------------12 活动课一 寻找历史------ ...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说课稿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说课稿 历史是一门学问,教学是一门艺术. 初中历史共有六个板块: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八年级历史上册属于中国近代史部分.我打算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标 1.课标要求:2.内容标准 二.说教材 1.教材编写意图和体例安排 ...

  • 近代化探索与中国梦教学设计
  • 七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第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近代化探索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线索,在教材中具有重要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对近代化探索在经济.政治和思想上的表现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进一步认识,得出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层层递进,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