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一堂科学课的教学和体会

贵州省赫章县野马川镇山脚小学 杨世雨

一、教材简析

《小车的运动》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4课。在本单元,学生初步学习物体的运动,能够识别一些简单的运动,开始学会描述运动的快慢和运动的方式。本课则以学生们喜爱的小车为话题,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探究。这是进行假设后,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收集证据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一节课。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提出问题进行假设,二是开展验证性实验研究。

学习这一课的目的,一是带领学生比较完整地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精神;二是学习探究影响物体运动速度的重要因素。

二、学习目标

(1)能根据经验提出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能根据假设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3)能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的过程进行探究。 难点: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四、教法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治学的科学作风,探究进取的科学精神,正是《科学》课程标准的宗旨和目的。在教学之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学时先以生活中见到的现象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关注;然后大胆地进行各种假设,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再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动手实验,从实验中收集证据,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其间组织学生交流与质疑;最

后还把探究活动引向课外。整个教学过程,以及课前课后,都全面充分地尝试参与式教学,充分调动有利于学生的一切积极因素,抓住一切契机,培养学生探究交流、动脑动手、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解决问题和人际合作等多种能力。

五、教学过程

1、教学这一课,我确定的基本程序是:课前准备和培训-引入新课-进行假设-设计实验-动手操作-交流质疑-得出结论-课外延伸。

这节课,每个小组需要的器材有:实验小车一辆,棉线一段,用重力做拉力牵引小车运动的重物若干,秒表一个,计算器一个,用来画线确定运动距离的粉笔,实验记录表就用相应的“活动纪录”上的表格。此外还应有小车运动到终点时阻止其前进的物体,用文具盒就可以了。

由于我校仪器室没有用于实验的小车,因此我提前一个周在学生中搜集玩具小车,其结果收获不小,搜集到大小不一的小车一二十个,这已足够了,先选其中十二个编好号。我还考虑到三个细节;一是秒表的使用。学生们都将是第一次使用秒表,且实验时小车移动距离很短,时间将是极其短暂的。学生能否正确及时地使用秒表,把握住这极短的时间,将关系到数据是否真实,结论是否准确,因此每个小组抽一人事先进行实验预演。二是拉小车的棉线长短,不能超过实验桌的高度,由此确定小车在桌面上移动的距离要比确定好的棉线的长度略短。三是用来做拉力的重物。每个小组提供两种,分别是橡皮擦若干,钩码一盒,另外棉线上栓一个极轻的小钩,准备捆橡皮擦的棉线几段,用来当载重物的大小不一的小石块一小包。

由于课前每一小组各抽一人参加了我指导的课前实验,因此后来的课堂教学中就顺利多了,他们成了课堂实验中的“指导老师”当然我更不能例外。

2、现在进入课堂教学了,先谈话引入:今天老师在新桥边的公路上看到两辆载重汽车,一辆开得很快,一辆开得很慢,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大家帮老师想一想,可能 是什么原因。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汇报交流,板书要点。

学生想到的比较多:载重量、发动机动力,路面好坏,坡度、轮子多少、轮子大小等。引导学生作出假设。

我告诉学生,这些说法还只是猜测,只是假设,要知道这些说法对不对,必须设计实验研究,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提出问题,进行假设是科学研究必须经历的起始所段,教学中必须重视。

3、选择其中一个假设“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有关,拉力越大,走得越快;拉力越小,走得越慢。”来进行研究。

我组织学生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讨论交流,对照活动记录上相应的表格设计实验。如下面表格,先组织学生讨论填写开头四行,看懂其余各行。其中特别要指导学生控制变量。这个实验中的变量就是改变拉力的大小。保持不变的条件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都要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实验的方案。

4、现在要设计实验,动手操作了,学生们跃跃欲试。我要求每组的实验组长把组员做好分工,一名记时员、一名记录员,两名操作员,接着确定小车的起点、终点,再按从少到多的原则试出能使小车非常缓慢地运动所需要的“重物”数量和调整速度的“装载物”石块数量。一旦确定后,“重物”数量可以改变,而“装载物”数量不能改变。用“重物”的重力做拉力牵引小车在桌面上做直线运动。

教学中这些细节必须交待清楚,才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因课前对部分学生进行过培训,所以小组设计实验的难度大大降低。

实验开始了,在我和“小老师”们的指导下,每个小组做得顺利。我要求组员们要齐心协力,操作员要正确操作,记时员准确记时,记录员及时填表记录数据。收集证据中要求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做好原始记

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便涂改原始数据。

5、组织学生交流和质疑,从中得出结论。记录表中最后三行,每行有三个时间数据,要想确定最后结果,该怎么做呢?怎么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呢?然

后全班汇报交流,进行质疑,最终总结出结论。

科学课中要引导学生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为自己的观点辩护,阐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论,乐于与他人交流,

同时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评议和质疑,并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探究。

6、学生们经历了一次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后,及时总结和强调这一探究过程:问题-假设-实验-结论,在科学探究中,这几个环节必须经历,缺一不可。此时,学生们还有较高的热情,我对他们大加赞扬,表扬他们是小科学家,鼓励他们在课外去再选今天作出的一个假设进行研究。

科学需要兴趣,更需要培养兴趣,这次课外延伸主要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和执著求实的科学精神。

《小车的运动》实验记录表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后反思:

这一堂课下来,学生兴趣盎然,收获颇多。教学的成功,也让我兴奋不已。我心中感慨万千,如果我们的科学课,只是一味的纸上谈兵,那么学生学到的知识将是十分肤浅的。如何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把参与式学习大胆地运用到我们教学中来,敢于尝试,那么我相信,学生学到的将不仅仅是知识,他们的动手能力、人际关系协调合作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各种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精神品质都将会一起得到提升。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充分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利用师生自身的教学优势,开展好实验课,上好科学课。只有当先为学生建立好表象思维,学生的逻辑抽象思维才会得到长足的发展。当然,这其中肯定会遇到不少的困难,但我们要想办法努力去克服困难。同时,分组实验要避免走入这样一个误区:由于小学生好奇心强,一得到实验器材,就有可能只顾去玩,而忽视教师的讲解和安排,目标不明,任务不清,结果热闹了一阵子,什么也没学到,没学好。因此,教学过程中有必要进行严格管理,大的教学步骤上要按部就班进行,注重兴趣的培养,注重精神品质的教育,注重情感的熏陶,教育学生玩要玩出名堂!另外,科学课同样需要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有机结合,尤其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外拓展延伸。

一堂科学课的教学和体会

贵州省赫章县野马川镇山脚小学 杨世雨

一、教材简析

《小车的运动》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4课。在本单元,学生初步学习物体的运动,能够识别一些简单的运动,开始学会描述运动的快慢和运动的方式。本课则以学生们喜爱的小车为话题,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探究。这是进行假设后,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收集证据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一节课。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提出问题进行假设,二是开展验证性实验研究。

学习这一课的目的,一是带领学生比较完整地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精神;二是学习探究影响物体运动速度的重要因素。

二、学习目标

(1)能根据经验提出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能根据假设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3)能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的过程进行探究。 难点: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四、教法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治学的科学作风,探究进取的科学精神,正是《科学》课程标准的宗旨和目的。在教学之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学时先以生活中见到的现象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关注;然后大胆地进行各种假设,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再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动手实验,从实验中收集证据,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其间组织学生交流与质疑;最

后还把探究活动引向课外。整个教学过程,以及课前课后,都全面充分地尝试参与式教学,充分调动有利于学生的一切积极因素,抓住一切契机,培养学生探究交流、动脑动手、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解决问题和人际合作等多种能力。

五、教学过程

1、教学这一课,我确定的基本程序是:课前准备和培训-引入新课-进行假设-设计实验-动手操作-交流质疑-得出结论-课外延伸。

这节课,每个小组需要的器材有:实验小车一辆,棉线一段,用重力做拉力牵引小车运动的重物若干,秒表一个,计算器一个,用来画线确定运动距离的粉笔,实验记录表就用相应的“活动纪录”上的表格。此外还应有小车运动到终点时阻止其前进的物体,用文具盒就可以了。

由于我校仪器室没有用于实验的小车,因此我提前一个周在学生中搜集玩具小车,其结果收获不小,搜集到大小不一的小车一二十个,这已足够了,先选其中十二个编好号。我还考虑到三个细节;一是秒表的使用。学生们都将是第一次使用秒表,且实验时小车移动距离很短,时间将是极其短暂的。学生能否正确及时地使用秒表,把握住这极短的时间,将关系到数据是否真实,结论是否准确,因此每个小组抽一人事先进行实验预演。二是拉小车的棉线长短,不能超过实验桌的高度,由此确定小车在桌面上移动的距离要比确定好的棉线的长度略短。三是用来做拉力的重物。每个小组提供两种,分别是橡皮擦若干,钩码一盒,另外棉线上栓一个极轻的小钩,准备捆橡皮擦的棉线几段,用来当载重物的大小不一的小石块一小包。

由于课前每一小组各抽一人参加了我指导的课前实验,因此后来的课堂教学中就顺利多了,他们成了课堂实验中的“指导老师”当然我更不能例外。

2、现在进入课堂教学了,先谈话引入:今天老师在新桥边的公路上看到两辆载重汽车,一辆开得很快,一辆开得很慢,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大家帮老师想一想,可能 是什么原因。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汇报交流,板书要点。

学生想到的比较多:载重量、发动机动力,路面好坏,坡度、轮子多少、轮子大小等。引导学生作出假设。

我告诉学生,这些说法还只是猜测,只是假设,要知道这些说法对不对,必须设计实验研究,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提出问题,进行假设是科学研究必须经历的起始所段,教学中必须重视。

3、选择其中一个假设“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有关,拉力越大,走得越快;拉力越小,走得越慢。”来进行研究。

我组织学生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讨论交流,对照活动记录上相应的表格设计实验。如下面表格,先组织学生讨论填写开头四行,看懂其余各行。其中特别要指导学生控制变量。这个实验中的变量就是改变拉力的大小。保持不变的条件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都要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实验的方案。

4、现在要设计实验,动手操作了,学生们跃跃欲试。我要求每组的实验组长把组员做好分工,一名记时员、一名记录员,两名操作员,接着确定小车的起点、终点,再按从少到多的原则试出能使小车非常缓慢地运动所需要的“重物”数量和调整速度的“装载物”石块数量。一旦确定后,“重物”数量可以改变,而“装载物”数量不能改变。用“重物”的重力做拉力牵引小车在桌面上做直线运动。

教学中这些细节必须交待清楚,才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因课前对部分学生进行过培训,所以小组设计实验的难度大大降低。

实验开始了,在我和“小老师”们的指导下,每个小组做得顺利。我要求组员们要齐心协力,操作员要正确操作,记时员准确记时,记录员及时填表记录数据。收集证据中要求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做好原始记

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便涂改原始数据。

5、组织学生交流和质疑,从中得出结论。记录表中最后三行,每行有三个时间数据,要想确定最后结果,该怎么做呢?怎么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呢?然

后全班汇报交流,进行质疑,最终总结出结论。

科学课中要引导学生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为自己的观点辩护,阐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论,乐于与他人交流,

同时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评议和质疑,并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探究。

6、学生们经历了一次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后,及时总结和强调这一探究过程:问题-假设-实验-结论,在科学探究中,这几个环节必须经历,缺一不可。此时,学生们还有较高的热情,我对他们大加赞扬,表扬他们是小科学家,鼓励他们在课外去再选今天作出的一个假设进行研究。

科学需要兴趣,更需要培养兴趣,这次课外延伸主要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和执著求实的科学精神。

《小车的运动》实验记录表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后反思:

这一堂课下来,学生兴趣盎然,收获颇多。教学的成功,也让我兴奋不已。我心中感慨万千,如果我们的科学课,只是一味的纸上谈兵,那么学生学到的知识将是十分肤浅的。如何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把参与式学习大胆地运用到我们教学中来,敢于尝试,那么我相信,学生学到的将不仅仅是知识,他们的动手能力、人际关系协调合作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各种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精神品质都将会一起得到提升。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充分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利用师生自身的教学优势,开展好实验课,上好科学课。只有当先为学生建立好表象思维,学生的逻辑抽象思维才会得到长足的发展。当然,这其中肯定会遇到不少的困难,但我们要想办法努力去克服困难。同时,分组实验要避免走入这样一个误区:由于小学生好奇心强,一得到实验器材,就有可能只顾去玩,而忽视教师的讲解和安排,目标不明,任务不清,结果热闹了一阵子,什么也没学到,没学好。因此,教学过程中有必要进行严格管理,大的教学步骤上要按部就班进行,注重兴趣的培养,注重精神品质的教育,注重情感的熏陶,教育学生玩要玩出名堂!另外,科学课同样需要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有机结合,尤其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外拓展延伸。


相关内容

  • 小学五年级上期科学实验计划表
  • 一.情况分析 <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由三种类型的七个单元组成.重点培养学生"模型与解释"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二.教学指导思想 以 ...

  • 试论物理学科教学中科学精神的培养
  • DOI :10. 15977/j . cn ki . cn32-1555/g4. 2005. 03. 016 2005年9月扬州教育学院学报第23卷第3期Journal of Y angz hou College of Education Sept . 2005 Vol . 23, N o . 3 ...

  • 折形状教学反思
  • 反思一:折形状教学反思 科学教育强调让学生亲自参与对自然现象.规律的发现,让他们通过观察实验,接触现实,发展自己的好奇心,激发想象力,扩展思维,改善合作和交往能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意味着教师完全放手不管,实验前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细致的指导,这种引导和点拨可以让学生的后续学习更有收获.以保 ...

  • 走进化学实验室说课
  • 第一单元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说课 教学内容分析: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 学生在参与了课题2中的两个探究活动后, 对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已有初步的亲身体验, 此时, 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走进化学实验室, 是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 从内容上看, 本课题共由两部分组成:认识常见仪器和化学实验基本操 ...

  • 3--6年级实验要求(下册)
  • 教科版小学科学 (3-6)年级实验目录 下册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得到真知,促进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等能力的发展.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实验,使 ...

  • 小学科学课教学要求
  • 小学科学课教学要求 一.小学科学的教学任务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作为小学科学教育的宗旨.科学素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它包括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与能力,科学行为与习惯,科学精神.态度和价值观等四个基本要素.如果我们把科学精神.态度和价值观合 ...

  • 教育随笔:实验失败以后
  • 教育随笔:实验失败以后 教育随笔:实验失败以后 三年级<灯泡亮了>一课,线路的连接是重点,也是难点,于是,我给学生准备了很多材料,想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突破这一难点.学生实验时,兴趣很高,几分钟后,有些组里的灯泡亮了起来,教室里传来了欢呼声和掌声.此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体会到了成 ...

  • 五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第一篇: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范文 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中国大学网范文之教学: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二 ...

  • 小学科学课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策略探究.--论文doc
  • 小学科学课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策略探究 临河九小 边奇志 摘 要:小学科学课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亲历科学探究活动,发展科学思维,提升科学素养.本文结合科学课的教学实践,具体详尽地从确立思维目标,设置问题情境,提升发展思维的灵活性.严密性.抽象性和批判性等角度介绍了几个策略,对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