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与亨德尔

巴赫   应该说,巴赫并非是平地而起的一座丰碑,他是一个集大成者,也就是说,他的音乐来自各方前人的成果,比如丹麦管风琴演奏家、作曲家布克斯特胡德(Dietrich Buxtehude,1637~1707)对管风琴性格的认知;法国作曲家库普兰(Francois Couperion,1668~1733)对羽管键琴性格的认知;意大利作曲家科雷利(Arcangelo Corelli,1653~1713)的重奏结构启发。巴赫之伟大,首先在于他能包容前人已经积累的成果,在此基础上,以他非凡的定力,改造一切。这正是他远远超越亨德尔之处。亨德尔与他同年,比他早出生一个月,又比他晚逝世9年,却远未达到他所创造的成就。亨德尔的作品中,大量直接使用了他人的音乐成果,顾不及消化,所以基本还是沉浸在以法国音乐覆盖意大利音乐的传统中。而巴赫却在许茨建立的基础上,从器乐到声乐,都塑立了德国音乐自己凝重的风格,完全改写了那种华丽之风。   巴赫与亨德尔确实走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巴赫的一生,从未离开过德国,在魏玛与克滕宫廷任职不到8年后就安居莱比锡托马斯大教堂,在清淡中终老一生。而亨德尔从意大利到英国,最后移居英国,一直出入于宫廷的灯红酒绿中。巴赫正是在安静中,完成了各种音乐表达方式的拓展。器乐方面,他的最高成就是在他生命终点前完成的《音乐的奉献》与《赋格的艺术》。而他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为无伴奏大提琴而作的组曲(1717)、为无伴奏小提琴而作的奏鸣曲与组曲(1720),都颠覆了意大利模式,达到了器乐表现的最高水准。   而巴赫所作的《B小调弥撒》(1733)、《马太受难曲》(1729)与《约翰受难曲》(1723)、《圣诞节清唱剧》(1734)及他所作的200多首康塔塔也都达到了宗教音乐的最高水准。他赋予了德国音乐至高无上的地位,使德国音乐从此高踞于各国音乐之上。   而亨德尔于1726年入了英国籍,准确地说,他应该算一个英国作曲家。他的一生享受了足够的荣耀,他的器乐作品中最有名的是为英国王室而作的《水上音乐》,他创作的这套《水上音乐》受了泰勒曼的影响,但更优雅。亨德尔一生中的大部分精力都服务于英国王室及贵族们,他创作了不少精美的颂歌与赞美歌,它们都是在英国作曲家普赛尔(Henry Pucell,1659~1695)传统上的再创作。   亨德尔其实也有小提琴、羽管键琴、管风琴独奏作品,但若与巴赫比,它们确实不过是优雅气质加上技巧表达而已,他只是很精确地在其中投入自己适当的情感。   相对器乐而言,亨德尔的重要性更体现在歌剧与清唱剧中。他定居伦敦后,先是将英国的合唱颂歌与意大利的声乐、器乐做了嫁接,使意大利歌剧在英国发展到巅峰。他创作了超过40部歌剧,其中最有名的是《朱利亚斯·恺撒》(Julius Cansar,1723)与《阿廖丹特》(Ariodante,1734)。在歌剧热衰退后,他又转向清唱剧创作,创作了20多部清唱剧,它们其实是圣经题材的戏剧性作品,并非像巴赫那样,都是对上帝的颂歌。但亨德尔真是一个超凡的裁剪师——辉煌的器乐与庄严合唱烘托,精妙的节奏串联起各种声部的精美独唱与重唱,构成此起彼伏的美妙。他的清唱剧中因荡漾着更多人性的光彩,其实要好听于巴赫的清唱剧。这些清唱剧,从表现力的角度,确实是达到了当时歌剧艺术的顶峰。其中除了辉煌的《弥赛亚》(Messiah,1742),《参孙》(Samson,1743)、《所罗门》(Solomaon,1748)、《约书亚》(Jpshua,1747)等都是极负盛名。   巴赫与亨德尔最后都因白内障导致失明,亨德尔的最后一部清唱剧是《时间与真理的胜利》(Triumfph of Tune and Truth,1757)。   这两人的生活道路不同。亨德尔是终身未娶无子,巴赫是22岁时与表妹玛利亚结婚,生了7个孩子,玛利亚去世后,与女歌唱家安娜·玛格达蕾娜再婚,又生了13个孩子。他的20个孩子中,诞生了两个优秀作曲家——第三个儿子“汉堡的”巴赫(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1714~1788)与最小的儿子“英国的”巴赫(Johann Bach,1735~1782),由洛可可开端了音乐的古典时代,他们与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一起,影响了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   这两位小巴赫,C.P.E.巴赫年轻时在腓特烈大帝的宫廷中任羽管键琴师,后来又接替泰勒曼,成了汉堡大教堂的音乐指导,他提炼出了奏鸣曲式。交响曲这种形式,现在按音乐史的解释,是由萨马丁尼与斯塔米茨首先创作(萨马丁尼是意大利人,斯塔米茨是波希米亚人),而事实却是由巴赫这两个儿子丰满其结构的。这两位小巴赫都创作了大量器乐作品,C.P.E.巴赫一生约作了20首交响曲,50多首羽管键琴协奏曲与200多首各类器乐曲;J.C.巴赫除创作了大量器乐曲外,还作了13部歌剧。(朱伟) 亨德尔

巴赫   应该说,巴赫并非是平地而起的一座丰碑,他是一个集大成者,也就是说,他的音乐来自各方前人的成果,比如丹麦管风琴演奏家、作曲家布克斯特胡德(Dietrich Buxtehude,1637~1707)对管风琴性格的认知;法国作曲家库普兰(Francois Couperion,1668~1733)对羽管键琴性格的认知;意大利作曲家科雷利(Arcangelo Corelli,1653~1713)的重奏结构启发。巴赫之伟大,首先在于他能包容前人已经积累的成果,在此基础上,以他非凡的定力,改造一切。这正是他远远超越亨德尔之处。亨德尔与他同年,比他早出生一个月,又比他晚逝世9年,却远未达到他所创造的成就。亨德尔的作品中,大量直接使用了他人的音乐成果,顾不及消化,所以基本还是沉浸在以法国音乐覆盖意大利音乐的传统中。而巴赫却在许茨建立的基础上,从器乐到声乐,都塑立了德国音乐自己凝重的风格,完全改写了那种华丽之风。   巴赫与亨德尔确实走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巴赫的一生,从未离开过德国,在魏玛与克滕宫廷任职不到8年后就安居莱比锡托马斯大教堂,在清淡中终老一生。而亨德尔从意大利到英国,最后移居英国,一直出入于宫廷的灯红酒绿中。巴赫正是在安静中,完成了各种音乐表达方式的拓展。器乐方面,他的最高成就是在他生命终点前完成的《音乐的奉献》与《赋格的艺术》。而他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为无伴奏大提琴而作的组曲(1717)、为无伴奏小提琴而作的奏鸣曲与组曲(1720),都颠覆了意大利模式,达到了器乐表现的最高水准。   而巴赫所作的《B小调弥撒》(1733)、《马太受难曲》(1729)与《约翰受难曲》(1723)、《圣诞节清唱剧》(1734)及他所作的200多首康塔塔也都达到了宗教音乐的最高水准。他赋予了德国音乐至高无上的地位,使德国音乐从此高踞于各国音乐之上。   而亨德尔于1726年入了英国籍,准确地说,他应该算一个英国作曲家。他的一生享受了足够的荣耀,他的器乐作品中最有名的是为英国王室而作的《水上音乐》,他创作的这套《水上音乐》受了泰勒曼的影响,但更优雅。亨德尔一生中的大部分精力都服务于英国王室及贵族们,他创作了不少精美的颂歌与赞美歌,它们都是在英国作曲家普赛尔(Henry Pucell,1659~1695)传统上的再创作。   亨德尔其实也有小提琴、羽管键琴、管风琴独奏作品,但若与巴赫比,它们确实不过是优雅气质加上技巧表达而已,他只是很精确地在其中投入自己适当的情感。   相对器乐而言,亨德尔的重要性更体现在歌剧与清唱剧中。他定居伦敦后,先是将英国的合唱颂歌与意大利的声乐、器乐做了嫁接,使意大利歌剧在英国发展到巅峰。他创作了超过40部歌剧,其中最有名的是《朱利亚斯·恺撒》(Julius Cansar,1723)与《阿廖丹特》(Ariodante,1734)。在歌剧热衰退后,他又转向清唱剧创作,创作了20多部清唱剧,它们其实是圣经题材的戏剧性作品,并非像巴赫那样,都是对上帝的颂歌。但亨德尔真是一个超凡的裁剪师——辉煌的器乐与庄严合唱烘托,精妙的节奏串联起各种声部的精美独唱与重唱,构成此起彼伏的美妙。他的清唱剧中因荡漾着更多人性的光彩,其实要好听于巴赫的清唱剧。这些清唱剧,从表现力的角度,确实是达到了当时歌剧艺术的顶峰。其中除了辉煌的《弥赛亚》(Messiah,1742),《参孙》(Samson,1743)、《所罗门》(Solomaon,1748)、《约书亚》(Jpshua,1747)等都是极负盛名。   巴赫与亨德尔最后都因白内障导致失明,亨德尔的最后一部清唱剧是《时间与真理的胜利》(Triumfph of Tune and Truth,1757)。   这两人的生活道路不同。亨德尔是终身未娶无子,巴赫是22岁时与表妹玛利亚结婚,生了7个孩子,玛利亚去世后,与女歌唱家安娜·玛格达蕾娜再婚,又生了13个孩子。他的20个孩子中,诞生了两个优秀作曲家——第三个儿子“汉堡的”巴赫(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1714~1788)与最小的儿子“英国的”巴赫(Johann Bach,1735~1782),由洛可可开端了音乐的古典时代,他们与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一起,影响了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   这两位小巴赫,C.P.E.巴赫年轻时在腓特烈大帝的宫廷中任羽管键琴师,后来又接替泰勒曼,成了汉堡大教堂的音乐指导,他提炼出了奏鸣曲式。交响曲这种形式,现在按音乐史的解释,是由萨马丁尼与斯塔米茨首先创作(萨马丁尼是意大利人,斯塔米茨是波希米亚人),而事实却是由巴赫这两个儿子丰满其结构的。这两位小巴赫都创作了大量器乐作品,C.P.E.巴赫一生约作了20首交响曲,50多首羽管键琴协奏曲与200多首各类器乐曲;J.C.巴赫除创作了大量器乐曲外,还作了13部歌剧。(朱伟) 亨德尔


相关内容

  • 巴赫风格的科学分析
  • 摘要:巴赫音乐创作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内涵,内容上体现为对人类苦难的关注和对情感的升华,形式上表现为对复调形式的全面总结和创新.全文阐述介绍巴赫的生平及艺术成就,阐述人文精神在巴赫音乐的影响,探究巴赫音乐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巴赫 音乐 人文精神 1.前言 人文精神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于16 ...

  • 交响音乐鉴赏课程作业
  • 让节奏运动富有律动感的要素是(调式速度节拍力度曲式和声) 让单一旋律变成多声部的要素是(调式速度节拍力度曲式和声) 柔板.行板.快板是哪种要素的术语(调式速度节拍力度曲式和声) 音乐作品的基本情绪主要取决于哪种要素(调式速度节拍力度曲式和声) 巴洛克时期出现的新的音乐公共场所是(宫廷教堂歌剧院) 清 ...

  • 钢琴考级曲目-四级
  • 第一级 基本练习: 1.音阶(分手.两个八度) 2.分解和弦(三个音一组.分手)c.g.d大调,a.e和声小调 曲目: a组 1.练习曲(op.599 no.19)--车尔尼 2.巴斯皮耶--亨德尔 3.忧伤--巴托克 4俄罗斯民歌--贝多芬 b组: 1.练习曲--贝尔科维奇 2.德国民歌--巴赫 ...

  • 交响乐欣赏结课论文
  • 浅谈对于古典音乐的认识 摘要: 关键字:古典音乐 巴罗克 巴赫 古典主义 贝多芬 浪漫主义 柴可夫斯基 很多人对于音乐的热爱首先是从流行音乐开始的,我也不例外.我觉得不论是流行音乐还是很正式的交响乐,要得到人们的好评,成为一个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都必须有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在作品中,当人们接触这样的音 ...

  • 世界音乐发展史
  • 第一章 音乐的起源和上古时期的音乐 人类社会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音乐,已无法查考.但从古至今在音乐中却没有国界之分和种族之别,所谓乐器,就是奏出音乐的工具.如前所述,音乐的起源是以声带为乐器的"歌唱",但人类伴随着智慧的发展,开始了使用工具.不仅利用声音唱歌,而且在管上凿孔或者张弦 ...

  • 在职艺术硕士-01音乐
  • 音乐复习 一.概述 1.音乐定义: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 2.音乐特性:  声音艺术,非语义性特征,区别于口头语言艺术.  非描绘性艺术.  形式的艺术. 3.美国作曲家约翰·凯奇的<4分33秒>(生活音响即音 ...

  • 2016云南特岗招教面试备考音乐[巴赫-马太受难曲]教学设计
  • 2016云南特岗招教面试备考音乐<巴赫-马太受难曲>教学设计 云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请访问云南教师考试网,为了更好的协助大家备考云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公云南教师考试网为大家准备了云南特岗教师的相关考试题型,大家可以参考学习,云南教师考试网祝大家早日成功.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 中西方音乐史考题
  • 西方音乐史 第一章 古希腊和古罗马音乐 一. 填空题 1. 古希腊时期的音乐织体是_________________:采用_____________调式,排列顺序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_记谱. 2. 古希腊的调式以四音音阶为基础,共有___种不同的调式,它们是:__ ...

  • 古典音乐赏析 -------- 声歌作品
  • 唱片列表 海顿 创世纪 HAYDN The creation 亨德尔 弥赛亚 HANDEL Messiah 贝多芬 D大调庄严的弥撒 作品123 BEETHOVEN Missa solemnis in D Op.123 舒伯特 降E大调弥撒 独唱,合唱和乐队 D950 SCHUBERT Mass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