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赵小学校本研修制度

大赵小学校本研修制度

一、指导思想

1. 适应形势需要。新一轮课程改革,需要校本教研作为实施基础;

2. 适应学校需要。学校要持续性发展,要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要适应社会,必须进行有自己特色的校本研究。

3.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新课程的实施,教育教学出现了许多始料未及的问题,需要学校校本教研来解决,来推动。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4. 适应教师本人需要。社会的飞速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教育的日新月异,当然也需要与时俱进的教师。校本教研,有利于教师研究能力的发展,自我发展、自我创新,形成新的学校文化,新的教师队伍。

二、组织机构

1、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2、建立校本教研网络。

为使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顺利开展,学校建立以教科室、学科教研组、备课组、教师组成的四级校本教研网络。

三、研修内容:

本校特色活动研究、不断改进教学研究、学生健康成长研究、学校组织管理研究

四、实施措施

(一)明确责任分工

1.校长室——校本研修制度的第一责任部门。

学校校长及领导成员是学校教学研究的身体力行者,要分包学科或课题,要听课评课,要参加活动,要指导教研,并帮助教师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和经费保障,要建立校本教研的激励机制,激发和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教务处——校本教研工作的具体责任部门。

研训主任是主要责任人,负责制定教研常规管理制度,计划并具体落实、检查教研活动,以保证教研效果。

3.学科组、备课组——校本教研工作的具体实施部门。

以学校教学工作的特点,依次设置语文、数学、英语三大学科组,设置一年级语数、二年级语数、三语、四语、五语、六语、三四数、五六数、三四英、五六英、音乐、美术、体卫、科学、信息技术备课组,交叉设置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适应新课程的综合教研组,以及以年级组为单位的跨学科教研协作组,以加强教师、学科之间的沟通和整合。

学科组长负责设计并实施学期主题活动工作方案;备课组长根据制订好备课组工作计划,负责抓好本备课组每周一次的校本研修工作,并做好及时台帐资料工作,按月交教导处备案检查。

4.个体教师——校本教研的确切参与者,研究的主体

每学年初,每位教师围绕学校“十个一”教学基本功考核,确立好学期小课题研究方向,制定好实施计划。期末以资料包的方式,上交学科组考核。

“十个一”教学基本功考核内容为:一项小课题研究方案、一堂校级以上研究课(教学设计、他人听课记录)、一本书备详案笔记本、一篇有质量的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一份有思想的读书笔记(摘记及反思点滴)、一份有质量的试卷及试卷分析、一个多媒体课件(白板环境)、一份精彩的教学叙事(自我教学反思或听课随笔)、一个学科综合性学习资料包、一份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或实施的资料包。

(二)措施具体到位

1.健全集体备课制度。

落实师师互动的集体备课制度,备课组活动做到“三定”:即定时、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发挥集体优势,每周集体备课1次,共同商讨优秀的教学设计,共同开发优质的课件、教具,共同研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共同确立课题实施策略。在集体备课中注重以下问题的探索。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教学程序要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基本按“感受新知—建构新知—运用新知——拓展新知”四个环节设计。

运用教学方法必须做到三个符合:符合教学目的和任务;符合学科性质、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实际情况。使方法利于发挥教与学的积极性、互动性,特别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单元备课的基础上,写好互动教案。教案重在把准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在落实“双基”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具体做到“六备”: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情况、备反思。

2.建立校本培训制度。

校本培训分两项内容:一为理论培训,二是业务培训。

专家引领成为理论培训的主要手段。专业人员、专家参与、引领,是校本教研的理论支持。如果没有他们,校本研究就会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就后迈不开实质性的步伐,甚至会停滞不前。因此,学校要发挥科研人员、教研人员、大学教授、学术专家的专业引领作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聘请他们进课堂,为课改实验把脉、会诊,解决课改疑难问题,努力为教师提供理念服务、信息服务和案例服务。每学期至少一次。理论讲座、走出去培训学习、听专家评课、议课。

业务培训也是校本教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校可利用本校骨干教师资源,定时定地,部分或整体进行培训。并将教师参加教研培训计入继续学习学时,教研工作,当然包括校本培训,开展如何将作为科组及个人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通过扎实地培训,使全体教师在理论与业务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顺利进行校本教研。

3.建立良性的读书制度。

读书沉淀智慧,读书使人美丽,读书是种略带忧伤的享受。把读书当作自己生活的一种精神寄托,它能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读教学理论专著,教学故事,教学案例,教学散文,教学反思等,但不管怎样,都必须要求写出读书笔记,进行读书汇报会。同时,我们把读书的范围扩大到读影相资料,如教学电影,教学录象上。

4.建立推门听课制度与课后反思制度。

课堂是实施教学方法的主战场,是学生传授知识的阵地,是检查教育教学效果的主营地。校本教研成功与否,课堂上能得到检验。因此,作为校长,学校领导,时刻有权利,有业务推门听课,作为一名教师,有义务接受推门听课。不仅如此,听课后的评课要及时跟上。互评、自评等,教学反思要跟上。自我反思,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经验加反思就能使自己的专业化得到成长。

5.建立规范的课题各项管理制度。

(1)责任制。各课题组要认真实施课题研究方案及其计划。课题负责人要切实负起责任,课题研究达到目标,强化过程,形成成果,防止走过场、搞包装、图虚名。各课题组要对相应的教科室、教科所负责。

(2)学习、研究制度。各课题组应在学校教科室指导下,由课题组负责人定期召集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研究,原则上每月不少于1~2次。课题组的学习、研究活动应有记录。要按照课题目标、内容,运用相应的方法开展研究工作。

(3)课题档案制度。各课题组应有专人负责课题档案。申报书、实验方案、实施计划、教案、个案、调查、测试、总结、汇报、音像资料、试卷、学生的有关情况、活动记录等等,均有存档,特别要注意保存原始资料。对课题实施情况做好记录,并备有课题研究大事记,登记并上交课题管理手册。

(4)成果汇报制度。各课题组应在教科室组织下定期举行研讨汇报活动,向本校或友邻学校汇报(展示)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每学年至少1~2次。

(5)课题研究情况报告制度。各课题组每学期要通过校教科室向市教科室报告课题实施情况,具体时间为每学期期末。

(6)结题制度。各课题组应通过校教科室向市教科所提出书面结题申请,填写申请表,并撰写结题报告。结题申请表与结题报告应按时同时送达。因故延期的应提出延期申请,并提交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6.建立同伴互助制度。

特别是要发挥骨干教师的“扶、帮、带”作用,“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等,在互助中学习,在互助中成长。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7.建立教学工作“三反思”、“周交流”、“月评比”制度。

要求:写好三类反思:听课反思、教学反思、活动反思(自己上公开课、研讨撰须写系列反思日记,外出参加培训须上交系列学习反思,活动组织者需撰写活动叙事反思);数量要求:每天教后反思点滴,每周日记反思(见文稿,写上备课书上,常规调研必查的项目),每月典型反思(见电子文稿,教学组织专人阅读评价,与绩效考核是挂钩的)。

8.建立多元的评价制度。

(1)对教师的培训情况评价;

(2)对教师的教研情况评价;

(3)对教师的上课情况评价;

(4)对教师的校本研究的评价;

(5)对教师各项工作完成情况的评价。

五、运行操作

1.加强组织管理。校长领导全校研修活动。通过研修活动促使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

2.加强教学教研管理。教导处组织各科教师不断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实验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加强校务管理。结合本职职务组织开展研究活动。

4.开发校本课程。依据学校已有的硬件与软件资源,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社区资源,开设合乎学校持续性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

5.做好校本小课题的研究。校本研修的最大特点是以校为本。教师是研究的主体;学校内各项工作实际,如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是研究的内容及基本对象;研究的结果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为我所用,提高效率。所以,“问题即课题”在学校大课题背景下,每位教师都可以围绕它做服务于教学的子课题研究。课题的规划、立项、开题、研究过程管理、结题、验收、档案管理均由教研室与教研组负责完成。

6.制定周密而又切实可行的计划

每学年初,每位教师制定理论学习计划,有具体的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和学习时间表。每学年,每位教师至少订阅一份教学业务杂志,并在办公室交流传阅。每学期,每位教师要提交一份学习笔记、一篇理论学习结合自己教学实践的教学反思。教师每学期上一节校级以上(包括校级)研讨课,并做好相应的过程性材料工作。按相关教龄要求,完成相应的叙事反思的撰写工作。每次考试后提交一份试卷分析报告。

7.发挥网络优势。教务处还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建立网上教学论坛、教育博客、个人主页,建立学科专题网站等,拓展教学研究的时间和空间。

8.加强同伴交流。学校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教学经验交流会,由教务处负责管理好学科网站的更新与管理工作,每学年选编一次《教师优秀案例集》《教师优秀论文集》等,以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共享,促进共同提高和进步。

9.重视学习、模仿、研讨。聘请市、区教研员做学校的教研指导员,每学期请教研员及专业研究人员来校听课调研一次以上,上示范课一次,现场研讨一次;

10.每学期组织一次以上的专题研讨、教师与专家对话、学术报告、名师讲课等活动,在专家引领下提升学校教研的层次,提高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能力;校级领导和教务处工作人员每学期带头做好“四个一”工作:上好一门课或关注

一门学科教学;蹲点一个教研组;做一次“参与—分享”式(讲座等形式)校本培训;组织或参与一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每学年做一次“实战式”(公开课、案例反思等形式)校本培训。

11.每学期由教导处协同各教研组、备课组对每位教师做好“十个一”教学基本功考核。

大赵小学校本研修制度

一、指导思想

1. 适应形势需要。新一轮课程改革,需要校本教研作为实施基础;

2. 适应学校需要。学校要持续性发展,要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要适应社会,必须进行有自己特色的校本研究。

3.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新课程的实施,教育教学出现了许多始料未及的问题,需要学校校本教研来解决,来推动。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4. 适应教师本人需要。社会的飞速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教育的日新月异,当然也需要与时俱进的教师。校本教研,有利于教师研究能力的发展,自我发展、自我创新,形成新的学校文化,新的教师队伍。

二、组织机构

1、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2、建立校本教研网络。

为使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顺利开展,学校建立以教科室、学科教研组、备课组、教师组成的四级校本教研网络。

三、研修内容:

本校特色活动研究、不断改进教学研究、学生健康成长研究、学校组织管理研究

四、实施措施

(一)明确责任分工

1.校长室——校本研修制度的第一责任部门。

学校校长及领导成员是学校教学研究的身体力行者,要分包学科或课题,要听课评课,要参加活动,要指导教研,并帮助教师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和经费保障,要建立校本教研的激励机制,激发和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教务处——校本教研工作的具体责任部门。

研训主任是主要责任人,负责制定教研常规管理制度,计划并具体落实、检查教研活动,以保证教研效果。

3.学科组、备课组——校本教研工作的具体实施部门。

以学校教学工作的特点,依次设置语文、数学、英语三大学科组,设置一年级语数、二年级语数、三语、四语、五语、六语、三四数、五六数、三四英、五六英、音乐、美术、体卫、科学、信息技术备课组,交叉设置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适应新课程的综合教研组,以及以年级组为单位的跨学科教研协作组,以加强教师、学科之间的沟通和整合。

学科组长负责设计并实施学期主题活动工作方案;备课组长根据制订好备课组工作计划,负责抓好本备课组每周一次的校本研修工作,并做好及时台帐资料工作,按月交教导处备案检查。

4.个体教师——校本教研的确切参与者,研究的主体

每学年初,每位教师围绕学校“十个一”教学基本功考核,确立好学期小课题研究方向,制定好实施计划。期末以资料包的方式,上交学科组考核。

“十个一”教学基本功考核内容为:一项小课题研究方案、一堂校级以上研究课(教学设计、他人听课记录)、一本书备详案笔记本、一篇有质量的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一份有思想的读书笔记(摘记及反思点滴)、一份有质量的试卷及试卷分析、一个多媒体课件(白板环境)、一份精彩的教学叙事(自我教学反思或听课随笔)、一个学科综合性学习资料包、一份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或实施的资料包。

(二)措施具体到位

1.健全集体备课制度。

落实师师互动的集体备课制度,备课组活动做到“三定”:即定时、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发挥集体优势,每周集体备课1次,共同商讨优秀的教学设计,共同开发优质的课件、教具,共同研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共同确立课题实施策略。在集体备课中注重以下问题的探索。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教学程序要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基本按“感受新知—建构新知—运用新知——拓展新知”四个环节设计。

运用教学方法必须做到三个符合:符合教学目的和任务;符合学科性质、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实际情况。使方法利于发挥教与学的积极性、互动性,特别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单元备课的基础上,写好互动教案。教案重在把准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在落实“双基”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具体做到“六备”: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情况、备反思。

2.建立校本培训制度。

校本培训分两项内容:一为理论培训,二是业务培训。

专家引领成为理论培训的主要手段。专业人员、专家参与、引领,是校本教研的理论支持。如果没有他们,校本研究就会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就后迈不开实质性的步伐,甚至会停滞不前。因此,学校要发挥科研人员、教研人员、大学教授、学术专家的专业引领作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聘请他们进课堂,为课改实验把脉、会诊,解决课改疑难问题,努力为教师提供理念服务、信息服务和案例服务。每学期至少一次。理论讲座、走出去培训学习、听专家评课、议课。

业务培训也是校本教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校可利用本校骨干教师资源,定时定地,部分或整体进行培训。并将教师参加教研培训计入继续学习学时,教研工作,当然包括校本培训,开展如何将作为科组及个人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通过扎实地培训,使全体教师在理论与业务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顺利进行校本教研。

3.建立良性的读书制度。

读书沉淀智慧,读书使人美丽,读书是种略带忧伤的享受。把读书当作自己生活的一种精神寄托,它能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读教学理论专著,教学故事,教学案例,教学散文,教学反思等,但不管怎样,都必须要求写出读书笔记,进行读书汇报会。同时,我们把读书的范围扩大到读影相资料,如教学电影,教学录象上。

4.建立推门听课制度与课后反思制度。

课堂是实施教学方法的主战场,是学生传授知识的阵地,是检查教育教学效果的主营地。校本教研成功与否,课堂上能得到检验。因此,作为校长,学校领导,时刻有权利,有业务推门听课,作为一名教师,有义务接受推门听课。不仅如此,听课后的评课要及时跟上。互评、自评等,教学反思要跟上。自我反思,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经验加反思就能使自己的专业化得到成长。

5.建立规范的课题各项管理制度。

(1)责任制。各课题组要认真实施课题研究方案及其计划。课题负责人要切实负起责任,课题研究达到目标,强化过程,形成成果,防止走过场、搞包装、图虚名。各课题组要对相应的教科室、教科所负责。

(2)学习、研究制度。各课题组应在学校教科室指导下,由课题组负责人定期召集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研究,原则上每月不少于1~2次。课题组的学习、研究活动应有记录。要按照课题目标、内容,运用相应的方法开展研究工作。

(3)课题档案制度。各课题组应有专人负责课题档案。申报书、实验方案、实施计划、教案、个案、调查、测试、总结、汇报、音像资料、试卷、学生的有关情况、活动记录等等,均有存档,特别要注意保存原始资料。对课题实施情况做好记录,并备有课题研究大事记,登记并上交课题管理手册。

(4)成果汇报制度。各课题组应在教科室组织下定期举行研讨汇报活动,向本校或友邻学校汇报(展示)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每学年至少1~2次。

(5)课题研究情况报告制度。各课题组每学期要通过校教科室向市教科室报告课题实施情况,具体时间为每学期期末。

(6)结题制度。各课题组应通过校教科室向市教科所提出书面结题申请,填写申请表,并撰写结题报告。结题申请表与结题报告应按时同时送达。因故延期的应提出延期申请,并提交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6.建立同伴互助制度。

特别是要发挥骨干教师的“扶、帮、带”作用,“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等,在互助中学习,在互助中成长。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7.建立教学工作“三反思”、“周交流”、“月评比”制度。

要求:写好三类反思:听课反思、教学反思、活动反思(自己上公开课、研讨撰须写系列反思日记,外出参加培训须上交系列学习反思,活动组织者需撰写活动叙事反思);数量要求:每天教后反思点滴,每周日记反思(见文稿,写上备课书上,常规调研必查的项目),每月典型反思(见电子文稿,教学组织专人阅读评价,与绩效考核是挂钩的)。

8.建立多元的评价制度。

(1)对教师的培训情况评价;

(2)对教师的教研情况评价;

(3)对教师的上课情况评价;

(4)对教师的校本研究的评价;

(5)对教师各项工作完成情况的评价。

五、运行操作

1.加强组织管理。校长领导全校研修活动。通过研修活动促使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

2.加强教学教研管理。教导处组织各科教师不断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实验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加强校务管理。结合本职职务组织开展研究活动。

4.开发校本课程。依据学校已有的硬件与软件资源,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社区资源,开设合乎学校持续性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

5.做好校本小课题的研究。校本研修的最大特点是以校为本。教师是研究的主体;学校内各项工作实际,如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是研究的内容及基本对象;研究的结果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为我所用,提高效率。所以,“问题即课题”在学校大课题背景下,每位教师都可以围绕它做服务于教学的子课题研究。课题的规划、立项、开题、研究过程管理、结题、验收、档案管理均由教研室与教研组负责完成。

6.制定周密而又切实可行的计划

每学年初,每位教师制定理论学习计划,有具体的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和学习时间表。每学年,每位教师至少订阅一份教学业务杂志,并在办公室交流传阅。每学期,每位教师要提交一份学习笔记、一篇理论学习结合自己教学实践的教学反思。教师每学期上一节校级以上(包括校级)研讨课,并做好相应的过程性材料工作。按相关教龄要求,完成相应的叙事反思的撰写工作。每次考试后提交一份试卷分析报告。

7.发挥网络优势。教务处还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建立网上教学论坛、教育博客、个人主页,建立学科专题网站等,拓展教学研究的时间和空间。

8.加强同伴交流。学校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教学经验交流会,由教务处负责管理好学科网站的更新与管理工作,每学年选编一次《教师优秀案例集》《教师优秀论文集》等,以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共享,促进共同提高和进步。

9.重视学习、模仿、研讨。聘请市、区教研员做学校的教研指导员,每学期请教研员及专业研究人员来校听课调研一次以上,上示范课一次,现场研讨一次;

10.每学期组织一次以上的专题研讨、教师与专家对话、学术报告、名师讲课等活动,在专家引领下提升学校教研的层次,提高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能力;校级领导和教务处工作人员每学期带头做好“四个一”工作:上好一门课或关注

一门学科教学;蹲点一个教研组;做一次“参与—分享”式(讲座等形式)校本培训;组织或参与一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每学年做一次“实战式”(公开课、案例反思等形式)校本培训。

11.每学期由教导处协同各教研组、备课组对每位教师做好“十个一”教学基本功考核。


相关内容

  • 中小学校本研修文化重建的实践策略
  • [ 科学管理 ] 中小学校本研修文化重建 的实践策略 . ( 西华师范大学 陈国胜 , 赐平 李 教育科学 与技术学院 , 四川 南充 67 0 ) 3 10 摘要 : 在新课 程背案下, 中小学要 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深入开展校 本研 修活动 , 重建校本研修 文化 已成 为 客观 必然 . ...

  • 中学校本研修问题诊断与解决对策调研报告
  • 2013-2014学年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已经全面启动,围绕"有效学习指导"主题,我校组织教师进行了集中学习.在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教师认识模糊,重视不够;校本教研真教假研,流于形式,校本研究难以发挥先导作用.上述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采取积极而 ...

  • 提升校本研修内涵
  • 提升校本研修内涵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市南区校本研修主题报告 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表现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上,其关键因素就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沃土的校本研修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取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中考的各种数据,市教育局还没有 ...

  • 文汇路小学校本研修管理制度
  • 文汇路小学校本研修管理制度 一.每学每年位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0学时,将学时数分解到每个具体的研修项目中,根据出勤率.考核成绩等实际情况评定最终成绩. 二.加强校本研修的过程管理.由专人负责对教师参训的考勤.记录.考核.总结等进行管理,以促进学习和研修的良性互动,保证研修的效果. 三.建立 ...

  • 宝丰县育才幼儿园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
  • 宝丰县育才幼儿园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和 宝丰县教育体育局<2016年宝丰县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实施方案>宝教师[20 ...

  • 转发文件:1.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
  • 山阳县教育体育局 关于转发<商洛市教育局 商洛市财政局 商洛市人力 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 实施意见>的通知 山政教体发„2014‟号 各镇中心学校.县直教育单位: 现将<商洛市教育局 商洛市财政局 商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意 ...

  • 中心小学校本研修工作总结
  • xx学年,我校以局工作安排为指导,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为目标,将科研与研修相结合,在学校的市级课题《对农村小学生进行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研究》的引导下,结合本校实际,组织教师开展了积极的校本研修。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校每位教师均保质保量完成了本次研修 ...

  • 2015年[校本研修的理论与实践]学习心得体会
  • 2015年<校本研修的理论与实践>学习心得体会 兴义市盘江路小学 张宏 2015年7月20日至24日,根据兴义市教育局的安排,我们盘江路小学的老师到云南路小学参加"十二五"继续教育<校本研修的理论与实践>校本研修培训,培训教师为黄草办贾兴兰.杜涛.韩忠源. ...

  • 振兴聚宝小学校本研修方案审查制度
  • 振兴聚宝小学校本研修方案 审查制度 为了扎实认真的把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落到实处: 为了校本研修 方案的切实可行:为了我校校本研修方案适应新的教学理念.真正做 出面向学生.提高教师.适应社会:我校特制定<振兴聚宝小学校本 研修方案审查制度> 一.根据学校安排各教研组将校本研修方案草案交教导 ...

  • 小学校本研修规划
  • 东马小学校本研修规划 根据区校本研修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做好"十二五"校本研修工作中的学分管理工作,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为宗旨,以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本,以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实践问题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