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的数学导学案

  一、数学导学案的环节和要求  1.学习目标。  (1)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置目标。  (2)以前我们用“了解、理解、掌握”等词语,后来改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用语,增强目标内容的可操作性。  (3)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时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2.学法指导。  在运用导学案的初期,我们曾用过“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注意方程思想的运用”等笼统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学法指导,实践证明,这些做法对学生没有起到指导作用。后来我们明确告诉学生从哪些角度进行观察、记忆、联想、对比、推理、归纳、思考、讨论等,提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把学法指导调整为知识识记和技能训练的方法指导。  3.预习导学。  (1)将课本中的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起初在设计问题时采用一个个填空的方式,造成了学生照抄课本,后来改为“你的发现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你能说出依据吗?”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每个问题都有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课本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检查。  4.问题精讲。  初期我们是把课本例题移到导学案上,让学生阅读,然后由学生讲解、教师点拨,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接受程度差异很大,于是我们在问题精讲环节下大气力为学生设计探究性的问题,以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对比、思考,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运用。  5.反馈训练。  反馈训练与学习目标相对应,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分为必做和选做两部分,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题目,问题得到及时的反馈矫正。  6.反思总结。  按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  二、数学导学案的操作模式  1.提示学习目标。  学生:阅读导学案制定的学习目标。  教师:解释目标,引导学生朝目标努力。  时间:2分钟左右。  2.预习导学。  学生:根据导学案上的预习要求、预习范围、预习方法去阅读、思考、理解相关知识。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就学生理解不到位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时间:10分钟左右。  3.问题精讲。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导学案上的探究性问题。  教师:有针对性地点拨,引导学生寻找突破重难点的办法。  时间:10分钟左右。  4.反馈训练。  学生:当堂限时完成反馈训练内容,小组内互相评阅。把出错的题目或重点题目在组内讲解一遍,加深巩固。  教师:针对学生反映出来的带有普遍性的突出问题进行剖析(围绕试题的知识考查点、学生的出错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时间:20分钟左右。  5.反思总结。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总结知识点和思想方法,然后进行集体交流。  教师:根据情况进行补充、纠正或点评,最后出示知识体系。  时间:3分钟左右。

  一、数学导学案的环节和要求  1.学习目标。  (1)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置目标。  (2)以前我们用“了解、理解、掌握”等词语,后来改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用语,增强目标内容的可操作性。  (3)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时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2.学法指导。  在运用导学案的初期,我们曾用过“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注意方程思想的运用”等笼统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学法指导,实践证明,这些做法对学生没有起到指导作用。后来我们明确告诉学生从哪些角度进行观察、记忆、联想、对比、推理、归纳、思考、讨论等,提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把学法指导调整为知识识记和技能训练的方法指导。  3.预习导学。  (1)将课本中的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起初在设计问题时采用一个个填空的方式,造成了学生照抄课本,后来改为“你的发现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你能说出依据吗?”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每个问题都有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课本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检查。  4.问题精讲。  初期我们是把课本例题移到导学案上,让学生阅读,然后由学生讲解、教师点拨,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接受程度差异很大,于是我们在问题精讲环节下大气力为学生设计探究性的问题,以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对比、思考,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运用。  5.反馈训练。  反馈训练与学习目标相对应,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分为必做和选做两部分,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题目,问题得到及时的反馈矫正。  6.反思总结。  按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  二、数学导学案的操作模式  1.提示学习目标。  学生:阅读导学案制定的学习目标。  教师:解释目标,引导学生朝目标努力。  时间:2分钟左右。  2.预习导学。  学生:根据导学案上的预习要求、预习范围、预习方法去阅读、思考、理解相关知识。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就学生理解不到位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时间:10分钟左右。  3.问题精讲。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导学案上的探究性问题。  教师:有针对性地点拨,引导学生寻找突破重难点的办法。  时间:10分钟左右。  4.反馈训练。  学生:当堂限时完成反馈训练内容,小组内互相评阅。把出错的题目或重点题目在组内讲解一遍,加深巩固。  教师:针对学生反映出来的带有普遍性的突出问题进行剖析(围绕试题的知识考查点、学生的出错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时间:20分钟左右。  5.反思总结。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总结知识点和思想方法,然后进行集体交流。  教师:根据情况进行补充、纠正或点评,最后出示知识体系。  时间:3分钟左右。


相关内容

  • 知行合一作文
  • 知行合一作文(一) 知行合一,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我们常常会说知行合一.行胜于言.但这些还仅仅停留在话语上,没有化为我们切实的行动,没有化为我们学习.生活.工作的指南.但老实讲,这一条是中国文化的重点,也是中国教育文化的重点.<中庸>里有一句话:"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 ...

  • 浅析"知行合一"的现代价值
  • 浅析"知行合一"的现代价值 [摘要]"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关于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关系的重要论述,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也一直是其后仁人志士修身持家.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从伦理学和科学实践层面看,探讨"知行合一"的现代价值对于促成人们的道德信 ...

  • 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思想
  • 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 经法10121140 郑海艳 王阳明是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他在书院讲学时,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 "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 ...

  • 王阳明_知行合一_思想研究
  •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 第27卷 第2期 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研究 吴 兴 怀 (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摘要:本文对王阳明各哲学命题之间相关性,以及"知行合一"思想的价值意义进行研究.当前,我们处于一个物欲和私欲横 ...

  • 浅论校园文明礼仪知行合一教育
  •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授课学期 2013 学年至 2014 学年 第学期 学院 化学与药学学院 专 业 化工与制药 学 姓号 名 李 盼 任课教师 交稿日期 成绩 阅读教师签名 日 期 广西师范大学学工部(处)制 浅论校园文明礼仪知行合一教育 摘要 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 ...

  •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对学生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 摘要:纵观初高中物理可知,力.热.光.声.电.原子物理在初高中教材中均有提到,但是在初中物理中这些知识都是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上,初中的物理知识致力于让学生感知物理的现象,至于这些物理现象和定理.定律是怎么发现的以及整个研究过程是无法在初中教材中获得的,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是捉襟见肘了.那要如 ...

  • [王守仁评传]读过有感
  • 现代社会如何认识"知行合一" --读<王守仁评传>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广告艺术学院张磊 最近,重读<王守仁评传>,感觉到作者笔法平实,基本能够客观的看历史问题,但有一点就是所用东西都要套上阶级观念,有失偏颇. 王阳明,心学之集大成者,一位文能提笔定乾坤.武能 ...

  •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
  •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 最近有幸拜读了度阴山先生的大作: 知行合一(王阳明)受益匪浅. 书中阐述了王阳明心学产生的过程,知行合一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心学理论对明朝的影响.所谓的知就是知道,行就是行动,知行合一就是心里想了就付诸行动,要做事情,做好事情,我们必须心里有想法,有构思,有策略,有目标,才能行动, ...

  • 刘泰特谈话225:中国文化的知行合一和信仰问题
  • 作者:刘泰特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点击数:80    更新时间:2012-3-13 "知行合一"是中国古代文化最重要的实践意义的理论信仰,它等同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即知行统一也即言行一致的问题,在世界每个文化在都存在着,但是中国文化中这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