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所理解的教育

学院:教育学院 专业:教育技术学131 姓名:邓国雄 学号:1308200047

教育之路

一、我所经历的教育

我很庆幸我能出生在这样一个重视教育的家庭,也很庆幸我接受的一直是“最好的教育”。

小学是全市排名前二的学校,班级是年级最好的班。可是我却一点也记不得那是怎样的教育了,没有极喜之事,也没有极泣之事。我没有犯过错,属于那些“聪明听话”的乖孩子,平平淡淡匆匆六年就过去了。

初中我就读的是皋城中学,那是全市最好的学校,也是全市鲜有的不用上晚自习的学校。在我接受教育的这些年来,初中三年是我最愉悦的时光,我甚至回忆出一点让我苦读书的事情。那是一所真正“育人”的学校,市里的其他两所学校虽然中考入榜率(一中是全市最好的高中,在全省也能排上前三,所以市里的中考都是以能不能考上一中为标准的)和她不分上下,但是大家都知道,那样的成绩仅仅是用痛苦换来的,每日的学习压力极大,仿佛每天都是初三。初中三年,我没有感觉到学习压力,甚至中考的时候还在追剧。每天早早的放学,作业很少,有很多自由娱乐的时间。9点上床睡觉的时候,其他学校甚至都还没有放学,现在想想,当初是如何做到每晚9点就开始睡觉的,上高中后到现在为止基本都是12点才能睡。秦文君说过:“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小孩子带来自信、快乐。”确实是的,现在回想起那段时光,开心得想笑。

这三年遇到的老师,是我最爱的老师,甚至让我都有种以后想当教师的想法。如果说初中没有任何学习压力是假的,考试还是偶尔有的。记得有次考试考砸了,不敢回去跟家长说,然后班主任和我做了个交易,先给我试卷加上4分,下次考试如果考不到满分就倒扣4分,我欣然同意了。很遗憾,之后的那次只考了118,被倒扣4分还剩114,不过无伤大雅,反而在减轻我压力的同时给予了我动力。至少我觉得、并且深刻感受到了,那所学校的老师都是真正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的。

高中,我顺利考上了一中,然后被分到了“教师子女班”,是师资配置最强的班级了。但是相应的,我感到了前所未有学习压力,并且一直无限膨胀。前面说了我每晚学到12点,但是这个是班主任要求的最低标准,他说过:”如果你没有超过12点睡觉,你都不好意思说你是一中的。”确实,咱们班还有很多”疯狂的学生“,1点甚至2点入睡的都有。大家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考上理想的大学,其他的心思一切不允许想。这就是最好的学校,最好的教育吗?我很迷茫,但是我只能随着众流去学习那些所谓的“知识”,幻想着大学应该会很自由。

其实这不是最严格的,我们市还有一所全国知名的学校——毛坦厂中学,简称“毛大”。因为它是一所以复读生为主的高中,根据你的高考分数入学缴费,最多的一年要交两万,挤在一个200人的课室里上课。它建在偏远的山区,“舌尖上的中国”去年曾采访过这所学校。它已经不是“军事化管理”了,而是“监狱式管理”。这能是教育么?这就是洗脑,彻彻底底的把你变成一个读书机器、应试机器,不能用“可怕”来形容了,只能用“恐怖的教育”来评价它。

虽然我是别人口中聪明的孩子,平时也很刻苦,但是还是倒在了高考的战场之上。我不明白,也想不通,那种水平的高考试卷真的能区分出一个等级差别么,仅仅只是为了考倒人才去考,这样的难度有什么意义?我平生唯一一次不及格,居然给了高考的数学,简直是很可笑。我不想重修一年,即便这能让我考上我梦寐以求的理想大学,我也不愿去。因为,这样的教育,我不想再经历第二次!

二、当今社会的大学教育

说到我为什么要来广大,其实是因为分数恰好够了而已,我想大多学生考虑大学的因素也不外乎是这个。但是我来了之后,才有一种被骗的感觉,因为《报考指南》上将其列之为一本大学,而其实并不是。身边很多外省的同学因此退学,认为学校太烂配不上自己的才华,宁愿选择复读一年。但是我已然下定决心,要在这里度过四年,要混他个风生水起,不会再回头接受那种重复劳动式无意义的教育。

曾在《大学重建》中看到过这样一段话:大学应该是一个社会的良知和思想发动器,大学应该为这个社会培养具有正义、勇气和智慧的学子,在他们走上社会之后能够有能力去逐步改善这个社会中不好的东西,促使社会的发展,并不断致力于人类物质社会的改造,以及科学、艺术文学等精神文明的探索和提升。正是这样一段话,才让我对大学充满了憧憬,让我在高中无限地忍受欺压式教育,并且逆流而上,一直坚持坚持再坚持,我发誓一定要看到大学的曙光。

但是,我又被骗了。那不是曙光,而是黑暗与堕落。

除去教学区之外,当我深入走进校园之后,发现这个地方与我之前在书中读到的宁静的大学校园不同。这里各色人等纷纷扰扰,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商业海报和广告,甚至商业中心直接建在了校园内部。偶尔举办一次演唱会,甚至是游戏比赛什么的,别说清净了,生活区“热闹”的程度可见一斑,这要是放在小区里,居民不投诉扰民就怪了。没有中小学的朗朗书声,有的只是吵杂与浮躁。

在正式开始上课之后,我更加见识了大学里很多人是怎么上课的:睡觉的睡觉,迟到的迟到,不点名就随意旷课,人人桌子上一台手机,玩着手机上课是多么惬意。而认认真真听课的学生只是极少部分。大学里有句话是这样流传的:“只要胆子大,一周七天都是假。”可以想象,这样毕业了之后仅仅只是靠一张文凭吃饭而已。

课下的话,鲜见一起读书、讨论学术问题的场景。大都都是打游戏,玩电脑,看电影,追电视剧,这真的过的是“游戏人生”。凌乱的宿舍,无限的空虚,蓬松的脑袋和迷离的眼神,这就是所谓的大学生。

稍微“好”一点的,想要过的“充实”一点的,无非就是在忙社团,忙兼职,忙活动。或许有些学生开始会觉得很充实,活动很精彩。但是我在想,这样的“充实生活”真的有意义么?这些活动组织了、举办了、精彩了、笑过了,然后呢?请问这些活动改变了什么?没有更多的智慧启迪,该打游戏的还是在打游戏,该追剧的还是继续追剧,这样的活动无非是只是一个“政绩”的记录。走的是“上面老师”固定的流程,模式化的既定程序和内容,想要改变形式是不可能的。一切都要达到一个目的:活动要精彩,形式要多样!可是没有一个人去思考这样的活动带来的实际意义在哪里。每天面对团学和社团无聊的会议,我真的不知道这一切的意义在哪?为什么不能针对各个学生采取针对性的规劝和引导,甚至采取强硬措施?为什么辅导员不找这些学生谈话,甚至挂了很多科了也不直接开除学籍,而是等大四的清场考试?有意义么?大四,大学生涯已经结束了,即便拿到了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又有什么意义?

我有一个舍友,虽说是舍友,但是基本上每天都是见不到面的。我早上出门上课,他在睡觉;我中午回来了,他在被窝里玩手机;我下午放学了,他才刚刚起床准备吃午饭。等我晚上的课程结束,他已经不在宿舍了。他晚上活动很多,甚至我都不清楚他究竟是凌晨几点才回来的。我曾和他谈过话,问他究竟毕业后打算做些什么?他没有回答我,只是说现在活的快乐就好了。在我们人生最应该奋斗的时候,选择了安逸甚至颓废,这才是最可悲的人生。当然,或许他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无从去评价,但是事实却是,现在的大学里有很多和他一样的大学生。早上睡到9点还起不来,就顺理成章把早上的课翘到了然后早饭连同午饭一起吃。更可悲的是周围没有人去批评他,反而帮他“把风”,点名了还帮忙答到,俗称“中国好舍友”,这究竟好在了哪里?害了你的一生你都没有察觉,反而还要对害你的人感恩戴德,可悲!

其实更可悲的不是这些枉费时光在游戏的大学生们,而是他们的家长。有不少同学的家境其实并不乐观,但是无论家境富不富裕,家长们都是辛辛苦苦供养着孩子在上大学。不说一年的学费和住宿费,仅仅是生活费就上千了,很多大学生没有将其用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上,反而是用来淘宝新奇玩意、游戏点卡、饭局甚至是用来博彩。要知道,这些血汗钱每一分每一毫都不属于这些大学生的,而需要将其投入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上,父母亲只是为了让子女的学习环境更加安逸才给生活费的。但是事实上,父母亲却是自己省吃俭用供孩子在城市里打游戏、混日子!都说可怜父母心,我想起我辛勤劳作的父母,我想起那千百万把孩子送进大学的天下父母,他们都以为自己的子女在大学里“努力学习”,辛苦地赚钱,无私地供养儿女“上学”,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不用担心生活的问题。殊不知如今大学校园里,有多少人是在游戏人生。如果这些大学生的妈妈来在大学住一个星期,就一定会让他退学回去。这就是大学?那上什么大学啊?因为在中国“上大学”,可能是人生中一段最轻松愉快的时光了。大家可以游戏、看电视、逃课,还有源源不断的生活费,简直比带薪休假还舒服!

同时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是怎样做的,宋朝一代大儒张载曾如此说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从此以后,这句话成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共识,而现在,我们的社会中有多少这样的学者?我们的大学里有多少这样的教授和讲师?老师基本上都是上完课就完成任务了,很少有老师会在课下针对各个学生的发展和找他们聊天,给学生今后的人生规划、发展方向的建议或者和学生探讨学术上的问题。可以说,因材施教在大学里是不存在的。

其实造就这一切的,我不否认大学生本身是有一定原因的,但更多的是大学的制度与中国教育的现状。什么综合测评,什么学生干部,一切都是浮云。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干部自己就是游戏大学里的优等生(实际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干部都是很好的,能以身作则为同学服务,但是这里我想抨击一下这个制度而已),却因能依仗学院和学校所赋予的权力,来帮助老师来管理学生。丝毫没有发现自己的不足,反而坚信自己是“精英团体”,个个感觉自我良好高人一等。入职久了,日常说话也都带着一股官腔,仿佛在他们的为人处世的观念间,都有三五九等之分。学校的官僚制度甚是浓厚,各个在自我评价上能写出很多很多业绩,但是真正出自自己能力有多少?不是因为他们很厉害才当上了学生干部,而是他们当上了学生干部才很厉害,很多很多成长的机会普通学生是完全享受不到的。我不知道在如此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干部究竟能把学生引导向何方,这就是学校的精英团体?这就是社会的有志青年?这就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我们的国家缺少这样的人才么?可是高校里的大学生们,还一个个挤破脑壳的想去趟这个浑水。为什么学院和学校能把一个学生的权力放大到如此地步?为什么大学里会有学生干部这个称谓?为什么不能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平等的待遇?我认为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管理的权力,并且一个学生任职不超过某一个很短的期限那才是最公平的。

综合测评方案是一个院校人才陪养计划的最浓缩体现,一个不恰当的评分就印证的人才培养计划的扭曲。去听一个讲座,综测加一分?我先不说有多少人能把讲座的内容记住,本身去参加讲座各个都是玩手机、睡觉的。甚至平常的讲座,都是点学号去的。今天学号1到25号去,下次是26到50号去。还有平时的活动,也需要去“被观众”。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很简单,因为讲座没人去,活动没意思,而学院又要顾得上场子,就强制要求每个班必须要派出多少人去,然后学院当场有考勤。这是大学的讲座么?直接说是轮流去听课,不是很好么?然后是上面的那些学生干部也加分,那么那些想体验管理权力却没有机会当上学生干部的普通学生,又有何公平可言?为了加分每个学生都是绞尽脑汁去想自己参加过什么比赛、获得过什么证书、参加过什么志愿活动,这让我觉得曾经的比赛和志愿活动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尤其是大学生志愿活动,我相信真正的去志愿的学生们都是发自内心的想去服务社会,这个一个无比高尚的行为。但是部门组织和宣传活动时,会多说一句有综测分加,想要更多的人去报名,那这样举办的活动原本的意义,以及参赛者的初衷究竟在哪里?

你能想象这就是所谓的“大学”么?很不幸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这就是中国的大学教育。

当我认识到这一切之后,我已经看不清“大学之道”究竟在何方。如果只是去上课认真听课,然后想要考个高分,然后拿个奖学金,我觉得也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不谈教师因素,学校的课程安排本身就存在着很多漏洞。我不清楚课程是谁编排设置的,但是我清楚,这样的教育之下走出来的学生是没有竞争力的,仅仅是为了学习技术而去学。就我这个专业本学期的课程来看,没有学过教育学基础就开始学习教学设计,然后还有ASP.NET,Flash这两门课程也是存在问题的。ASP.NET,教材是2002年出版,2004年修订的,现在是2015年,13年前的东西,框架用的是2.0,马上都5.0了,编程没有使用IDE,直接用Dreamweaver写代码。代码用的是VB语言,而不是当下使用的C#,可以说现在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还在用VB写ASP。代码结构混乱,没有一个正确的设计模式,只是为了结果而去写。这样的教学有何意义?再说Flash,因为本身存在许多安全漏洞,再加上HTML5的流行,苹果以及其他一些浏览器已经不再支持Flash ,甚至ADOBE不再支持更新,而转而开发Edge(HTML5的IDE),移动端Flash早就被淘汰,Web端的生命也不久矣。我们学着过时、还有即将过时的东西,有什么实际价值?“永远不要使用过时的技术”,这是IT界的箴言。

课程是这样定的,不能自己去选择。于是,带着一种失望的情绪,我开始了自己的自学之路。规划好了自己的方向,然后每天看书,甚至某些课上我也是在看自己的教材。有些人说没有逃过课是大学的遗憾,这句话是针对有自己目标的学生而言的,是指逃课做自己的事情,学习或者是其他兴趣都是可以的,而不是逃课在宿舍睡大觉或者打游戏。但是我觉得,如果连这上课一点点时间都安排不出来,谈何时间规划、谈何学习规划,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又该怎么办。另外旷课逃课是对老师不尊重的表现,不管老师讲的好不好、对不对学生的胃口,至少尊重师长是我们应该做到的。我觉得大学期间,自学是尤为重要的。正因为我看清了大学的教学模式,所以学了那么多与专业无关的知识,也并不担心挂科问题: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大学课程,然后考前一周老师划下重点,认真背一背考个高分真的不是问题。至少,我一直以来的第一都是这样来的。所以我一直奇怪欢呼不挂科的意义究竟在哪里?我也不清楚这样的考试有何意义,如果能让学生自由发展那不是会更好么?多数人只是为了一份工作而读一个热门的专业,却忘了去关注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理性的思考。基于这种理念,我又报了自己感兴趣的广大的第二专业。我原本以为是第二专业的老师不会去认真教学,但是出乎我意料的是,二专的老师大部分都相当不错,都是真正为了学生而教学的好老师。

曾经有老师跟我说:“在知识上投入多少都不算多。”所以我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而学,在二专的成绩达到优异之时我还是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并不算多,于是又自学了第三专业。很多人看到我的时候第一反应就问我是不是计算机学院的,说我的水平可以和创新班媲美;但我说我是教育学院的时候别人还是一脸惊讶,其实没有什么,我也为我自己是学教育、为教育事业献身而感到自豪——我的梦想便是“愿倾尽一生改变世界,并义务反顾追索人生的最高价值和终极关怀”。记得大一的时候觉得做项目是很高大上的事情,可是有了技术之后,觉得其实很多项目做出来根本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不能改变这个社会的现状、甚至连我们的生活也没有一丝变化,这些仅仅是技术的应用和产品的再应用而已。至今,我身兼三个项目,并且推掉了六、七个找上门的项目组。拥有自己的目标和梦想,选择自己想学的,相信自己的判断,仅此而已。

三、真正的教育

我本身第一专业是学教育学的,所以对我所经历和看到的教育有了很多感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活动。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说了这么多理论上的“正确的废话”,想必还是不明白什么是教育,什么是真正的教育。那么,我先来谈谈教育的本质与目的。

卢梭和杜威曾指出:“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 “教育即生长”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懂得了“教育即生长”的道理,我们也就清楚了教育应该做什么事。比如说,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

如果说教育即生长,那么,教育的使命就应该是为生长提供最好的环境。到了大学阶段,自由时间就更重要了。依我之见,可以没有好老师,但不可没有自由时间。说到底,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都是自学。就精神能力的生长而言,更是如此。

外国教育学者曾说过:“对于受过基础教育的聪明学生来说,大学里不妨既无老师也不考试,任他们在图书馆里自由地涉猎。全世界的书架上摆满了精神的美味佳肴,可是学生们却被迫去啃那些毫无营养的乏味的教科书。”

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至于“教育的目的”,这个短语非常陈腐,教育本没有目的,而是其他事物的目的。教育应该以人为本,一切都应该围绕着人来服务,科技,理论,知识,都应该为人服务。而不是人活着为了知识,科技和理论。不知道怎样做人,不知道做人的快乐,要科技和知识有什么用呢?教育的“教化”之处,就是养成一种好习惯,以探求新的含义,寻找新的联系,将体验复杂化,广泛化使其更丰富更持久。教育的目的是无法被预测的,教育除了其自身之外,没有任何目的。接受教育就是要培养一种习惯,去挖掘我们所研究的各种事件或现象中多重的全新的意义。教育本身不是这些示例,方法,体系。它是一种本能的习性,即探求新的意义,质疑旧的观念,反复玩味并不断挑战我们赋予事件文本和现象的含义,不断开拓创新。教育是一个最具价值,最有人性的并最富人文关怀的平台,有助于个人成就自我。教育并不是教授具体内容,甚至也不是传授技能,教育是一种思维习惯或可称其为思想状态。他并不是你的附属品,而是与你浑然一体的。 有

篇演讲稿中曾说过:“大学教育是完善生命的土壤、空气和水分,而不是为目的施用的化肥、农药和添加剂。”

“拥有”知识,而不知道运用、不会运用知识是不可能“改变”什么的,而“拥有”了智慧,学会运用知识,才真正具有了“能力”,才具有了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的能力和“力量”。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性生存方式,更是一种智慧化生活方式。从知识对人的价值和意义上讲,“转识成智”既是人的发展的目的和途径,同时也是教育的目的和途径。这大概就是教育的本质吧。

而现在的教育,仅仅只是教会学生掌握技能,有的甚至不教原理,只教学生怎么使用技能去挣钱。评价毕业生的优劣居然也是以薪资多少为标准,将真正的知识用金钱来衡量简直就是对教育的侮辱。

当然以上种种教育问题各个国家都有存在,我有个朋友是物理学博士目前在美国带研究生,他时常和我抱怨那里的学生抽象思维太差,说句不好听的就是太笨。他研究过其实这就是美国基础教育不够严格所导致的问题。王安忆在复旦大学研究生毕业典礼发言曾说:“这个世界上有用的事物已经太多了,所有的因果逻辑都是循着用途连接和推动,那些边缘的次要的性质从因果链上碎裂下来,被淘汰出局,生活和人生本来是弥漫的氤氲般的形状,质地也具有弹性,如今越来越被过滤干净,因而变得光滑,坚硬,并且单一。今天的教育确实有着许多问题,有一些还相当严重,可是无论怎么样,教育也不会因此而损失它的意义,它是迄今为止,最有可能公平地给予我们变好的机会。”因此,我们要相信教育,永怀希望的去面对,相信真正的教育终将到来。如果现在就彻底绝望了,那么教育也就真的没有光明而言了。因为,只有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个国家的素质。

那么,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德国两百年前的教育宣言曾经如此说道: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人们适应传统世界,不是着眼于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而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便使他们在目前无法预料的种种未来局势中,自我做出有意义的选择。

所以我认为:教育是以人为最高的目的,接受教育是人的最高价值的体现。

四、勿忘初心

现在我们的国家里,大家都在努力创造着物质的财富,每一个城市里可以看到很多忙忙碌碌的人,每个人都在辛苦的追逐着。在成功学和心灵鸡汤泛滥的今天,很多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有梦想,并奋力去追逐它,然后成功。这样的人生听起来确实很美满!我也非常喜欢和有梦想的人交谈、做朋友,因为那是一群积极向上的人。但是梦想相伴我们茁壮成长的同时,我们不能让梦想绑架了自己。

于是当下,我们每天都在忙,我们没有时间,我们有梦想,我们要为之奋斗。无论是社团工作还是专业学习,我们都投入了很多很多。可是当我们忙完之后空闲下来,心中的空虚感却油然而生。仿佛恍然间失去了什么,而我们自己却不知这失去的究竟是什么。

其实,这不是所谓的庸碌,只是务虚而已。活在未来的人何其多,活在当下的人何其少。人们忙着规划未来,做着不属于现在的事,积累了种种成就。这些成就,提供了人对自我的认同。然而,这种我们认为可以占有的东西,使“我”异于我的存在,使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并不是借由对自身内在的了解,而是借由对身外之物的拥有。而外在事物变动不居,以此来确证我是谁,必将不断随之而变,直至走形。当一个早已异化却

不自知的人,在社会中占据的位置不尽如人意时,就会觉得自己在人前何其卑微;而当他们继续占有更多东西的希望破灭时,就会觉得活着已毫无价值,还不如自我了断。

这种错把务虚当务实的颟顸之举虽说荒诞,但因习焉不察,生活中俯拾皆是。内心的价值判断原本就应当同外在的行为时间高度统一,言不由衷盖因你说的是一件事,而想的却是另一件事,在欺瞒本心。但在大学中,知行不一才是家常便饭。因为这里就是一场喧闹的假面舞会,不戴面具你连入场券都领不到。自欺得久了,也就异化了。但见一群丢失了灵魂的动物在舞台上浪奔豸突秀下限,表演着一幕幕惊爆眼球的奇观。

这一系列社会问题,靠钱是无法解决的,必须靠文化、靠智慧。文化与智慧从何而来,还是教育。我们最终都要走上社会,我们最终都要独立地去面对生活和生存,我们最终都要为人父母,我们最终都要赡养自己的父母。可是这些关乎幸福的问题,学校有教给我们么?怎样去强身健体,怎样去规划人生方向,怎样去处理婚姻问题,怎样去教育孩子,我们的教育有去关注或者启发我们去思考这些问题吗?难道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在学校里培养一群考试的机器,然后出来成为一个工作的机器?老了成为一个等死的废物吗?

教育的意义首先应该是快乐,无论别人是否尊重我,我都愿意去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当今社会提倡“爱的教育”,失去自己的人,无论他有多么高的志向,因为内心的缺失,痛苦与自私都会始终与他相伴,他承担的责任也是有限的——正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因此,我认为教育最基本的应该是让一个人学会做人以及学会生活,而其最高目标应是让人实现其终极价值。接受教育就是——务实梦想,勿忘初心,这就是人的最高价值的体现。

五、个体发展及人生价值的实现

鲁迅曾说过:“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每个人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其目的就是为了对我们所在的社会做出贡献。无论大家今后选择何种发展方向,都会受到遗传、环境、教育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影响,但是最终都一定都是会对这个社会造成影响,因为毕竟存在过,“存在先于本质”。萨特指出,人的自由是绝对的,因为人生活在一个孤立无援的世界上,人是被“抛”到世界上来的,上帝、科学、理性、道德等对人都不相干,也就是说,它们都不能告诉我们生活的真理、生活的方式,同时,它们对人也没有任何的控制和约束的作用。正因为如此,人有绝对的自由。

大学生毕业了可以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无论是自主创业还是出国留学都是自己选择的路。四大影响因素中的遗传,根据不同人影响程度不同,只要不是严重的遗传病基本没有影响。而环境因素可以不计,大环境下,目前是和平年代还有国家九年义务教育,所以每个人都有机会受到基础教育。至于小环境,也就是个人的学习环境,根据个人主观能动性可以弥补,其也无影响。毛主席在市场中读书专心置至,如入无人之境。我的初中也是二十四小时住在我家开的网吧的,因为离学校很近,但是我的初中学习成绩还是很优异。接下来就是教育和主观能动性方面,这是本质上影响人发展的两个因素。之前也说了接受教育是人最高价值的体现,而这样的教育,一定需要是对个体发展最合适的教育,不能说他天生是一个数学天才可是大学却报了文学专业,哪怕这个文学专业排世界第一,那这个人所受的教育也是不好的教育。至于其他的教育因素,之前也说了很多,这里不再赘述。

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发展的内在本质要素,也就是要求我们要严格律己,知道自己想坐什么、要做什么,而中国目前的教育决定了大学就是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的事情,如果在要奋斗的时候,选择了安逸,那么此生必定留有无限遗憾。所以,接下来我简单谈谈个人对人生目标的抉择问题。

人生总是不容易被社会理解的人生,人生受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制约。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不是由社会评估,而是由自我价值的肯定衡量的。个人主观上,也许能够按人生意愿去演化自己的人生历程,但客观上,个人的这些人生意愿多大程度能够遂愿,不是个人一厢情愿,受社会关系诸多因素制约。我们最好是把自己的生命看成是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共同生命中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正所谓——“如果我的付出,可以为人类的未来增加一块基石的话,大概我就是为此而生的吧”。

大学生应胸怀天下,忧国忧民,应怀满腔热血,壮志踌躇。如果仅仅在考虑以后的就业问题,温饱问题,虽然很现实但还是眼光是否过于狭隘,那么大学生的特别之处又体现在哪里?无论何时,请记住,你是大学生,是中国的大学生,一定要为此无比自豪。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只是真真切切地希望,这个社会真的能够有那么一天,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受到真正的教育,并用尽自己的才华为祖国、为世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那才是我所希望看到的未来。

写在后面:

一直就想写一篇这样的文章,深度探讨一下教育问题。可是每次下笔却不知从何谈起,亦或是琐事缠身写了几句就停了下来。万幸可借此机会,写一篇“长篇大论”,刻苦铭心或许说不上,但是完完全全是肺腑之言。也因此写的有点乱,算是想到什么写了什么,不过大体上按模块分成了五点——个人经历,大学现状,真正的教育,庸碌的梦想,真正的人生价值。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甚至在一个不怎样的大学。但是我明白既然教育有问题,那么我们就更不能对自己不负责任了!我真切地希望每一个大学生,都不要荒废自己的时间,找准自己的目标,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以及整个社会和人类未来而奋斗,做一个真正的大学生。

学院:教育学院 专业:教育技术学131 姓名:邓国雄 学号:1308200047

教育之路

一、我所经历的教育

我很庆幸我能出生在这样一个重视教育的家庭,也很庆幸我接受的一直是“最好的教育”。

小学是全市排名前二的学校,班级是年级最好的班。可是我却一点也记不得那是怎样的教育了,没有极喜之事,也没有极泣之事。我没有犯过错,属于那些“聪明听话”的乖孩子,平平淡淡匆匆六年就过去了。

初中我就读的是皋城中学,那是全市最好的学校,也是全市鲜有的不用上晚自习的学校。在我接受教育的这些年来,初中三年是我最愉悦的时光,我甚至回忆出一点让我苦读书的事情。那是一所真正“育人”的学校,市里的其他两所学校虽然中考入榜率(一中是全市最好的高中,在全省也能排上前三,所以市里的中考都是以能不能考上一中为标准的)和她不分上下,但是大家都知道,那样的成绩仅仅是用痛苦换来的,每日的学习压力极大,仿佛每天都是初三。初中三年,我没有感觉到学习压力,甚至中考的时候还在追剧。每天早早的放学,作业很少,有很多自由娱乐的时间。9点上床睡觉的时候,其他学校甚至都还没有放学,现在想想,当初是如何做到每晚9点就开始睡觉的,上高中后到现在为止基本都是12点才能睡。秦文君说过:“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小孩子带来自信、快乐。”确实是的,现在回想起那段时光,开心得想笑。

这三年遇到的老师,是我最爱的老师,甚至让我都有种以后想当教师的想法。如果说初中没有任何学习压力是假的,考试还是偶尔有的。记得有次考试考砸了,不敢回去跟家长说,然后班主任和我做了个交易,先给我试卷加上4分,下次考试如果考不到满分就倒扣4分,我欣然同意了。很遗憾,之后的那次只考了118,被倒扣4分还剩114,不过无伤大雅,反而在减轻我压力的同时给予了我动力。至少我觉得、并且深刻感受到了,那所学校的老师都是真正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的。

高中,我顺利考上了一中,然后被分到了“教师子女班”,是师资配置最强的班级了。但是相应的,我感到了前所未有学习压力,并且一直无限膨胀。前面说了我每晚学到12点,但是这个是班主任要求的最低标准,他说过:”如果你没有超过12点睡觉,你都不好意思说你是一中的。”确实,咱们班还有很多”疯狂的学生“,1点甚至2点入睡的都有。大家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考上理想的大学,其他的心思一切不允许想。这就是最好的学校,最好的教育吗?我很迷茫,但是我只能随着众流去学习那些所谓的“知识”,幻想着大学应该会很自由。

其实这不是最严格的,我们市还有一所全国知名的学校——毛坦厂中学,简称“毛大”。因为它是一所以复读生为主的高中,根据你的高考分数入学缴费,最多的一年要交两万,挤在一个200人的课室里上课。它建在偏远的山区,“舌尖上的中国”去年曾采访过这所学校。它已经不是“军事化管理”了,而是“监狱式管理”。这能是教育么?这就是洗脑,彻彻底底的把你变成一个读书机器、应试机器,不能用“可怕”来形容了,只能用“恐怖的教育”来评价它。

虽然我是别人口中聪明的孩子,平时也很刻苦,但是还是倒在了高考的战场之上。我不明白,也想不通,那种水平的高考试卷真的能区分出一个等级差别么,仅仅只是为了考倒人才去考,这样的难度有什么意义?我平生唯一一次不及格,居然给了高考的数学,简直是很可笑。我不想重修一年,即便这能让我考上我梦寐以求的理想大学,我也不愿去。因为,这样的教育,我不想再经历第二次!

二、当今社会的大学教育

说到我为什么要来广大,其实是因为分数恰好够了而已,我想大多学生考虑大学的因素也不外乎是这个。但是我来了之后,才有一种被骗的感觉,因为《报考指南》上将其列之为一本大学,而其实并不是。身边很多外省的同学因此退学,认为学校太烂配不上自己的才华,宁愿选择复读一年。但是我已然下定决心,要在这里度过四年,要混他个风生水起,不会再回头接受那种重复劳动式无意义的教育。

曾在《大学重建》中看到过这样一段话:大学应该是一个社会的良知和思想发动器,大学应该为这个社会培养具有正义、勇气和智慧的学子,在他们走上社会之后能够有能力去逐步改善这个社会中不好的东西,促使社会的发展,并不断致力于人类物质社会的改造,以及科学、艺术文学等精神文明的探索和提升。正是这样一段话,才让我对大学充满了憧憬,让我在高中无限地忍受欺压式教育,并且逆流而上,一直坚持坚持再坚持,我发誓一定要看到大学的曙光。

但是,我又被骗了。那不是曙光,而是黑暗与堕落。

除去教学区之外,当我深入走进校园之后,发现这个地方与我之前在书中读到的宁静的大学校园不同。这里各色人等纷纷扰扰,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商业海报和广告,甚至商业中心直接建在了校园内部。偶尔举办一次演唱会,甚至是游戏比赛什么的,别说清净了,生活区“热闹”的程度可见一斑,这要是放在小区里,居民不投诉扰民就怪了。没有中小学的朗朗书声,有的只是吵杂与浮躁。

在正式开始上课之后,我更加见识了大学里很多人是怎么上课的:睡觉的睡觉,迟到的迟到,不点名就随意旷课,人人桌子上一台手机,玩着手机上课是多么惬意。而认认真真听课的学生只是极少部分。大学里有句话是这样流传的:“只要胆子大,一周七天都是假。”可以想象,这样毕业了之后仅仅只是靠一张文凭吃饭而已。

课下的话,鲜见一起读书、讨论学术问题的场景。大都都是打游戏,玩电脑,看电影,追电视剧,这真的过的是“游戏人生”。凌乱的宿舍,无限的空虚,蓬松的脑袋和迷离的眼神,这就是所谓的大学生。

稍微“好”一点的,想要过的“充实”一点的,无非就是在忙社团,忙兼职,忙活动。或许有些学生开始会觉得很充实,活动很精彩。但是我在想,这样的“充实生活”真的有意义么?这些活动组织了、举办了、精彩了、笑过了,然后呢?请问这些活动改变了什么?没有更多的智慧启迪,该打游戏的还是在打游戏,该追剧的还是继续追剧,这样的活动无非是只是一个“政绩”的记录。走的是“上面老师”固定的流程,模式化的既定程序和内容,想要改变形式是不可能的。一切都要达到一个目的:活动要精彩,形式要多样!可是没有一个人去思考这样的活动带来的实际意义在哪里。每天面对团学和社团无聊的会议,我真的不知道这一切的意义在哪?为什么不能针对各个学生采取针对性的规劝和引导,甚至采取强硬措施?为什么辅导员不找这些学生谈话,甚至挂了很多科了也不直接开除学籍,而是等大四的清场考试?有意义么?大四,大学生涯已经结束了,即便拿到了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又有什么意义?

我有一个舍友,虽说是舍友,但是基本上每天都是见不到面的。我早上出门上课,他在睡觉;我中午回来了,他在被窝里玩手机;我下午放学了,他才刚刚起床准备吃午饭。等我晚上的课程结束,他已经不在宿舍了。他晚上活动很多,甚至我都不清楚他究竟是凌晨几点才回来的。我曾和他谈过话,问他究竟毕业后打算做些什么?他没有回答我,只是说现在活的快乐就好了。在我们人生最应该奋斗的时候,选择了安逸甚至颓废,这才是最可悲的人生。当然,或许他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无从去评价,但是事实却是,现在的大学里有很多和他一样的大学生。早上睡到9点还起不来,就顺理成章把早上的课翘到了然后早饭连同午饭一起吃。更可悲的是周围没有人去批评他,反而帮他“把风”,点名了还帮忙答到,俗称“中国好舍友”,这究竟好在了哪里?害了你的一生你都没有察觉,反而还要对害你的人感恩戴德,可悲!

其实更可悲的不是这些枉费时光在游戏的大学生们,而是他们的家长。有不少同学的家境其实并不乐观,但是无论家境富不富裕,家长们都是辛辛苦苦供养着孩子在上大学。不说一年的学费和住宿费,仅仅是生活费就上千了,很多大学生没有将其用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上,反而是用来淘宝新奇玩意、游戏点卡、饭局甚至是用来博彩。要知道,这些血汗钱每一分每一毫都不属于这些大学生的,而需要将其投入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上,父母亲只是为了让子女的学习环境更加安逸才给生活费的。但是事实上,父母亲却是自己省吃俭用供孩子在城市里打游戏、混日子!都说可怜父母心,我想起我辛勤劳作的父母,我想起那千百万把孩子送进大学的天下父母,他们都以为自己的子女在大学里“努力学习”,辛苦地赚钱,无私地供养儿女“上学”,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不用担心生活的问题。殊不知如今大学校园里,有多少人是在游戏人生。如果这些大学生的妈妈来在大学住一个星期,就一定会让他退学回去。这就是大学?那上什么大学啊?因为在中国“上大学”,可能是人生中一段最轻松愉快的时光了。大家可以游戏、看电视、逃课,还有源源不断的生活费,简直比带薪休假还舒服!

同时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是怎样做的,宋朝一代大儒张载曾如此说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从此以后,这句话成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共识,而现在,我们的社会中有多少这样的学者?我们的大学里有多少这样的教授和讲师?老师基本上都是上完课就完成任务了,很少有老师会在课下针对各个学生的发展和找他们聊天,给学生今后的人生规划、发展方向的建议或者和学生探讨学术上的问题。可以说,因材施教在大学里是不存在的。

其实造就这一切的,我不否认大学生本身是有一定原因的,但更多的是大学的制度与中国教育的现状。什么综合测评,什么学生干部,一切都是浮云。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干部自己就是游戏大学里的优等生(实际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干部都是很好的,能以身作则为同学服务,但是这里我想抨击一下这个制度而已),却因能依仗学院和学校所赋予的权力,来帮助老师来管理学生。丝毫没有发现自己的不足,反而坚信自己是“精英团体”,个个感觉自我良好高人一等。入职久了,日常说话也都带着一股官腔,仿佛在他们的为人处世的观念间,都有三五九等之分。学校的官僚制度甚是浓厚,各个在自我评价上能写出很多很多业绩,但是真正出自自己能力有多少?不是因为他们很厉害才当上了学生干部,而是他们当上了学生干部才很厉害,很多很多成长的机会普通学生是完全享受不到的。我不知道在如此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干部究竟能把学生引导向何方,这就是学校的精英团体?这就是社会的有志青年?这就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我们的国家缺少这样的人才么?可是高校里的大学生们,还一个个挤破脑壳的想去趟这个浑水。为什么学院和学校能把一个学生的权力放大到如此地步?为什么大学里会有学生干部这个称谓?为什么不能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平等的待遇?我认为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管理的权力,并且一个学生任职不超过某一个很短的期限那才是最公平的。

综合测评方案是一个院校人才陪养计划的最浓缩体现,一个不恰当的评分就印证的人才培养计划的扭曲。去听一个讲座,综测加一分?我先不说有多少人能把讲座的内容记住,本身去参加讲座各个都是玩手机、睡觉的。甚至平常的讲座,都是点学号去的。今天学号1到25号去,下次是26到50号去。还有平时的活动,也需要去“被观众”。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很简单,因为讲座没人去,活动没意思,而学院又要顾得上场子,就强制要求每个班必须要派出多少人去,然后学院当场有考勤。这是大学的讲座么?直接说是轮流去听课,不是很好么?然后是上面的那些学生干部也加分,那么那些想体验管理权力却没有机会当上学生干部的普通学生,又有何公平可言?为了加分每个学生都是绞尽脑汁去想自己参加过什么比赛、获得过什么证书、参加过什么志愿活动,这让我觉得曾经的比赛和志愿活动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尤其是大学生志愿活动,我相信真正的去志愿的学生们都是发自内心的想去服务社会,这个一个无比高尚的行为。但是部门组织和宣传活动时,会多说一句有综测分加,想要更多的人去报名,那这样举办的活动原本的意义,以及参赛者的初衷究竟在哪里?

你能想象这就是所谓的“大学”么?很不幸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这就是中国的大学教育。

当我认识到这一切之后,我已经看不清“大学之道”究竟在何方。如果只是去上课认真听课,然后想要考个高分,然后拿个奖学金,我觉得也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不谈教师因素,学校的课程安排本身就存在着很多漏洞。我不清楚课程是谁编排设置的,但是我清楚,这样的教育之下走出来的学生是没有竞争力的,仅仅是为了学习技术而去学。就我这个专业本学期的课程来看,没有学过教育学基础就开始学习教学设计,然后还有ASP.NET,Flash这两门课程也是存在问题的。ASP.NET,教材是2002年出版,2004年修订的,现在是2015年,13年前的东西,框架用的是2.0,马上都5.0了,编程没有使用IDE,直接用Dreamweaver写代码。代码用的是VB语言,而不是当下使用的C#,可以说现在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还在用VB写ASP。代码结构混乱,没有一个正确的设计模式,只是为了结果而去写。这样的教学有何意义?再说Flash,因为本身存在许多安全漏洞,再加上HTML5的流行,苹果以及其他一些浏览器已经不再支持Flash ,甚至ADOBE不再支持更新,而转而开发Edge(HTML5的IDE),移动端Flash早就被淘汰,Web端的生命也不久矣。我们学着过时、还有即将过时的东西,有什么实际价值?“永远不要使用过时的技术”,这是IT界的箴言。

课程是这样定的,不能自己去选择。于是,带着一种失望的情绪,我开始了自己的自学之路。规划好了自己的方向,然后每天看书,甚至某些课上我也是在看自己的教材。有些人说没有逃过课是大学的遗憾,这句话是针对有自己目标的学生而言的,是指逃课做自己的事情,学习或者是其他兴趣都是可以的,而不是逃课在宿舍睡大觉或者打游戏。但是我觉得,如果连这上课一点点时间都安排不出来,谈何时间规划、谈何学习规划,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又该怎么办。另外旷课逃课是对老师不尊重的表现,不管老师讲的好不好、对不对学生的胃口,至少尊重师长是我们应该做到的。我觉得大学期间,自学是尤为重要的。正因为我看清了大学的教学模式,所以学了那么多与专业无关的知识,也并不担心挂科问题: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大学课程,然后考前一周老师划下重点,认真背一背考个高分真的不是问题。至少,我一直以来的第一都是这样来的。所以我一直奇怪欢呼不挂科的意义究竟在哪里?我也不清楚这样的考试有何意义,如果能让学生自由发展那不是会更好么?多数人只是为了一份工作而读一个热门的专业,却忘了去关注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理性的思考。基于这种理念,我又报了自己感兴趣的广大的第二专业。我原本以为是第二专业的老师不会去认真教学,但是出乎我意料的是,二专的老师大部分都相当不错,都是真正为了学生而教学的好老师。

曾经有老师跟我说:“在知识上投入多少都不算多。”所以我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而学,在二专的成绩达到优异之时我还是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并不算多,于是又自学了第三专业。很多人看到我的时候第一反应就问我是不是计算机学院的,说我的水平可以和创新班媲美;但我说我是教育学院的时候别人还是一脸惊讶,其实没有什么,我也为我自己是学教育、为教育事业献身而感到自豪——我的梦想便是“愿倾尽一生改变世界,并义务反顾追索人生的最高价值和终极关怀”。记得大一的时候觉得做项目是很高大上的事情,可是有了技术之后,觉得其实很多项目做出来根本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不能改变这个社会的现状、甚至连我们的生活也没有一丝变化,这些仅仅是技术的应用和产品的再应用而已。至今,我身兼三个项目,并且推掉了六、七个找上门的项目组。拥有自己的目标和梦想,选择自己想学的,相信自己的判断,仅此而已。

三、真正的教育

我本身第一专业是学教育学的,所以对我所经历和看到的教育有了很多感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活动。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说了这么多理论上的“正确的废话”,想必还是不明白什么是教育,什么是真正的教育。那么,我先来谈谈教育的本质与目的。

卢梭和杜威曾指出:“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 “教育即生长”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懂得了“教育即生长”的道理,我们也就清楚了教育应该做什么事。比如说,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

如果说教育即生长,那么,教育的使命就应该是为生长提供最好的环境。到了大学阶段,自由时间就更重要了。依我之见,可以没有好老师,但不可没有自由时间。说到底,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都是自学。就精神能力的生长而言,更是如此。

外国教育学者曾说过:“对于受过基础教育的聪明学生来说,大学里不妨既无老师也不考试,任他们在图书馆里自由地涉猎。全世界的书架上摆满了精神的美味佳肴,可是学生们却被迫去啃那些毫无营养的乏味的教科书。”

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至于“教育的目的”,这个短语非常陈腐,教育本没有目的,而是其他事物的目的。教育应该以人为本,一切都应该围绕着人来服务,科技,理论,知识,都应该为人服务。而不是人活着为了知识,科技和理论。不知道怎样做人,不知道做人的快乐,要科技和知识有什么用呢?教育的“教化”之处,就是养成一种好习惯,以探求新的含义,寻找新的联系,将体验复杂化,广泛化使其更丰富更持久。教育的目的是无法被预测的,教育除了其自身之外,没有任何目的。接受教育就是要培养一种习惯,去挖掘我们所研究的各种事件或现象中多重的全新的意义。教育本身不是这些示例,方法,体系。它是一种本能的习性,即探求新的意义,质疑旧的观念,反复玩味并不断挑战我们赋予事件文本和现象的含义,不断开拓创新。教育是一个最具价值,最有人性的并最富人文关怀的平台,有助于个人成就自我。教育并不是教授具体内容,甚至也不是传授技能,教育是一种思维习惯或可称其为思想状态。他并不是你的附属品,而是与你浑然一体的。 有

篇演讲稿中曾说过:“大学教育是完善生命的土壤、空气和水分,而不是为目的施用的化肥、农药和添加剂。”

“拥有”知识,而不知道运用、不会运用知识是不可能“改变”什么的,而“拥有”了智慧,学会运用知识,才真正具有了“能力”,才具有了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的能力和“力量”。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性生存方式,更是一种智慧化生活方式。从知识对人的价值和意义上讲,“转识成智”既是人的发展的目的和途径,同时也是教育的目的和途径。这大概就是教育的本质吧。

而现在的教育,仅仅只是教会学生掌握技能,有的甚至不教原理,只教学生怎么使用技能去挣钱。评价毕业生的优劣居然也是以薪资多少为标准,将真正的知识用金钱来衡量简直就是对教育的侮辱。

当然以上种种教育问题各个国家都有存在,我有个朋友是物理学博士目前在美国带研究生,他时常和我抱怨那里的学生抽象思维太差,说句不好听的就是太笨。他研究过其实这就是美国基础教育不够严格所导致的问题。王安忆在复旦大学研究生毕业典礼发言曾说:“这个世界上有用的事物已经太多了,所有的因果逻辑都是循着用途连接和推动,那些边缘的次要的性质从因果链上碎裂下来,被淘汰出局,生活和人生本来是弥漫的氤氲般的形状,质地也具有弹性,如今越来越被过滤干净,因而变得光滑,坚硬,并且单一。今天的教育确实有着许多问题,有一些还相当严重,可是无论怎么样,教育也不会因此而损失它的意义,它是迄今为止,最有可能公平地给予我们变好的机会。”因此,我们要相信教育,永怀希望的去面对,相信真正的教育终将到来。如果现在就彻底绝望了,那么教育也就真的没有光明而言了。因为,只有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个国家的素质。

那么,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德国两百年前的教育宣言曾经如此说道: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人们适应传统世界,不是着眼于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而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便使他们在目前无法预料的种种未来局势中,自我做出有意义的选择。

所以我认为:教育是以人为最高的目的,接受教育是人的最高价值的体现。

四、勿忘初心

现在我们的国家里,大家都在努力创造着物质的财富,每一个城市里可以看到很多忙忙碌碌的人,每个人都在辛苦的追逐着。在成功学和心灵鸡汤泛滥的今天,很多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有梦想,并奋力去追逐它,然后成功。这样的人生听起来确实很美满!我也非常喜欢和有梦想的人交谈、做朋友,因为那是一群积极向上的人。但是梦想相伴我们茁壮成长的同时,我们不能让梦想绑架了自己。

于是当下,我们每天都在忙,我们没有时间,我们有梦想,我们要为之奋斗。无论是社团工作还是专业学习,我们都投入了很多很多。可是当我们忙完之后空闲下来,心中的空虚感却油然而生。仿佛恍然间失去了什么,而我们自己却不知这失去的究竟是什么。

其实,这不是所谓的庸碌,只是务虚而已。活在未来的人何其多,活在当下的人何其少。人们忙着规划未来,做着不属于现在的事,积累了种种成就。这些成就,提供了人对自我的认同。然而,这种我们认为可以占有的东西,使“我”异于我的存在,使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并不是借由对自身内在的了解,而是借由对身外之物的拥有。而外在事物变动不居,以此来确证我是谁,必将不断随之而变,直至走形。当一个早已异化却

不自知的人,在社会中占据的位置不尽如人意时,就会觉得自己在人前何其卑微;而当他们继续占有更多东西的希望破灭时,就会觉得活着已毫无价值,还不如自我了断。

这种错把务虚当务实的颟顸之举虽说荒诞,但因习焉不察,生活中俯拾皆是。内心的价值判断原本就应当同外在的行为时间高度统一,言不由衷盖因你说的是一件事,而想的却是另一件事,在欺瞒本心。但在大学中,知行不一才是家常便饭。因为这里就是一场喧闹的假面舞会,不戴面具你连入场券都领不到。自欺得久了,也就异化了。但见一群丢失了灵魂的动物在舞台上浪奔豸突秀下限,表演着一幕幕惊爆眼球的奇观。

这一系列社会问题,靠钱是无法解决的,必须靠文化、靠智慧。文化与智慧从何而来,还是教育。我们最终都要走上社会,我们最终都要独立地去面对生活和生存,我们最终都要为人父母,我们最终都要赡养自己的父母。可是这些关乎幸福的问题,学校有教给我们么?怎样去强身健体,怎样去规划人生方向,怎样去处理婚姻问题,怎样去教育孩子,我们的教育有去关注或者启发我们去思考这些问题吗?难道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在学校里培养一群考试的机器,然后出来成为一个工作的机器?老了成为一个等死的废物吗?

教育的意义首先应该是快乐,无论别人是否尊重我,我都愿意去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当今社会提倡“爱的教育”,失去自己的人,无论他有多么高的志向,因为内心的缺失,痛苦与自私都会始终与他相伴,他承担的责任也是有限的——正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因此,我认为教育最基本的应该是让一个人学会做人以及学会生活,而其最高目标应是让人实现其终极价值。接受教育就是——务实梦想,勿忘初心,这就是人的最高价值的体现。

五、个体发展及人生价值的实现

鲁迅曾说过:“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每个人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其目的就是为了对我们所在的社会做出贡献。无论大家今后选择何种发展方向,都会受到遗传、环境、教育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影响,但是最终都一定都是会对这个社会造成影响,因为毕竟存在过,“存在先于本质”。萨特指出,人的自由是绝对的,因为人生活在一个孤立无援的世界上,人是被“抛”到世界上来的,上帝、科学、理性、道德等对人都不相干,也就是说,它们都不能告诉我们生活的真理、生活的方式,同时,它们对人也没有任何的控制和约束的作用。正因为如此,人有绝对的自由。

大学生毕业了可以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无论是自主创业还是出国留学都是自己选择的路。四大影响因素中的遗传,根据不同人影响程度不同,只要不是严重的遗传病基本没有影响。而环境因素可以不计,大环境下,目前是和平年代还有国家九年义务教育,所以每个人都有机会受到基础教育。至于小环境,也就是个人的学习环境,根据个人主观能动性可以弥补,其也无影响。毛主席在市场中读书专心置至,如入无人之境。我的初中也是二十四小时住在我家开的网吧的,因为离学校很近,但是我的初中学习成绩还是很优异。接下来就是教育和主观能动性方面,这是本质上影响人发展的两个因素。之前也说了接受教育是人最高价值的体现,而这样的教育,一定需要是对个体发展最合适的教育,不能说他天生是一个数学天才可是大学却报了文学专业,哪怕这个文学专业排世界第一,那这个人所受的教育也是不好的教育。至于其他的教育因素,之前也说了很多,这里不再赘述。

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发展的内在本质要素,也就是要求我们要严格律己,知道自己想坐什么、要做什么,而中国目前的教育决定了大学就是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的事情,如果在要奋斗的时候,选择了安逸,那么此生必定留有无限遗憾。所以,接下来我简单谈谈个人对人生目标的抉择问题。

人生总是不容易被社会理解的人生,人生受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制约。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不是由社会评估,而是由自我价值的肯定衡量的。个人主观上,也许能够按人生意愿去演化自己的人生历程,但客观上,个人的这些人生意愿多大程度能够遂愿,不是个人一厢情愿,受社会关系诸多因素制约。我们最好是把自己的生命看成是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共同生命中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正所谓——“如果我的付出,可以为人类的未来增加一块基石的话,大概我就是为此而生的吧”。

大学生应胸怀天下,忧国忧民,应怀满腔热血,壮志踌躇。如果仅仅在考虑以后的就业问题,温饱问题,虽然很现实但还是眼光是否过于狭隘,那么大学生的特别之处又体现在哪里?无论何时,请记住,你是大学生,是中国的大学生,一定要为此无比自豪。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只是真真切切地希望,这个社会真的能够有那么一天,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受到真正的教育,并用尽自己的才华为祖国、为世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那才是我所希望看到的未来。

写在后面:

一直就想写一篇这样的文章,深度探讨一下教育问题。可是每次下笔却不知从何谈起,亦或是琐事缠身写了几句就停了下来。万幸可借此机会,写一篇“长篇大论”,刻苦铭心或许说不上,但是完完全全是肺腑之言。也因此写的有点乱,算是想到什么写了什么,不过大体上按模块分成了五点——个人经历,大学现状,真正的教育,庸碌的梦想,真正的人生价值。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甚至在一个不怎样的大学。但是我明白既然教育有问题,那么我们就更不能对自己不负责任了!我真切地希望每一个大学生,都不要荒废自己的时间,找准自己的目标,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以及整个社会和人类未来而奋斗,做一个真正的大学生。


相关内容

  • 即兴演讲话题
  • 即兴演讲话题 一.学生素质 1.生活富裕了是否还需要节俭 2.谈谈雷锋精神 3.自然就是美 4.公民素质与社会道德 5.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 6.你如何理解"压力就是动力" 7.时间能改变一切 8.律人不如律己 9.争当主角 10.细节决定成败 11.谈谈你对诚信的看法 12.你如 ...

  • 2012即兴评述最新题目
  • 2012播音主持 即兴评述题目 第一部分 中学生素质 1. 生活富裕了是否还需要节俭 2. 谈谈雷锋精神 3. 自然就是美 4. 公民素质与社会道德 5. 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 6. 你如何理解"压力就是动力" 7. 时间能改变一切 8. 律人不如律己 9. 争当主角 10. 细节 ...

  • 山东省属事业单位历年面试真题07-15年
  • 山东省属事业单位面试真题汇总 2007年11月4日山东省属事业单位面试真题 一.上午 1.对"无知者无畏"的看法 2.大概是你在执法过程中有个亲戚要找你通融,怎么办? 3.一个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一滴水,怎样才能让它不干?"小和尚不会回答,你来回答. 二.下午 ...

  • 比较初等教育4
  • <比较初等教育>课程学习知识点 (江苏电大课程责任教师提供) 1.英国初等学校是怎样培养教师的? 教材p309页 2.人类初等教育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见教材第二章p46 3.影响西方近代初等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见教材P58 4.工业革命对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 ...

  • 2008至2012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
  • 2012年北大自主招生考试面试题 1.近几年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很看重应聘者的本科毕业学校.请谈谈你的看法. 2. 国际连锁超市中大多数商品都是中国制造,但大部分利润都被外企赚走.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3. 培根说:"金钱是忠实的男仆,也是恶毒的女主人."请谈谈你的认识. ...

  • 请结合您的经验谈谈您是如何理解教育技术中的"技术"的?
  • (1)请结合您的经验谈谈您是如何理解教育技术中的"技术"的? 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 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教育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目前主要指计算机技术.数字音像技术.电子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卫星广播技术.远程通讯技术.人工智 ...

  • 企业培训师面试考试注意事项与面试试题
  • 企业培训师面试考试注意事项与面试试题 一.面试评分要素 1.回答切题: 2.语言流畅.用词准确.逻辑清晰(不要停顿时间太久): 3.时间把握准确(4分钟左右结束即可): 4.综合风采: 5.仪容仪表得体(最好穿套装进行面试). 二.所有学员按照准考证号后两位号码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面试题抽取,抽好题目 ...

  • 资料八历年真题
  • 奋斗改变命运, 梦想让我们与众不同 聚英公务员 与您一路同行„ 聚英教育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面试精品课程 聚英教育公务员面试研发中心(编) 2011年11月 2006-2010年福建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集 2006秋季10月福建公务员考试面试题 20日上午 1.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你如何理解? 2 ...

  • 讲述一件生活中感人的事
  • 1. 讲述一件生活中感人的事 2. 你对"山寨"文化的看法 3. 你对体育明星进军歌坛影坛的看法 4. 我眼中的素质教育 5. 过度消费是一种时尚吗? 6. 我的同桌 7. 我看高分低能 8. 请用雪.冰箱.飞机编一个有趣的故事 9. 人人都献出一份爱 10. 要成功是勤奋重要还 ...

  • 面试热点:谈谈你对加强国学经典教育的理解
  • 面试热点:谈谈你对加强国学经典教育的理解 在当今应试教育仍然大行其道的背景下,从小唤醒孩子们的道德意识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互联网的出现使所谓的"流行文化"成为发展的主流,对孩子们的影响也是越来越深.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孩子的道德品质.人生观和世界观都初步形成的阶段.因此,加强对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