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下9.3[不等式的性质(2)]教学反思

第3课 9.1不等式的性质(2)教学反思

不等式的性质是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小节内容,是在学习了不等式的性质的基础上,把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进行类比,既是对已学知识的运用和深化,又为后面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学习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节的学习,向学生渗透了“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引入上,本节课注重从简单原始的具体数据入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以问题为中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发散思维.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亲身体验问题的发生、发现、发展与解决的全过程,采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深人研讨、步步为营的措施,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广阔空间,开辟探究、研讨、解决问题的广阔天地,使学生快快乐乐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内容上,本节课以实际生活为背景.学生亲身经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获得了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进一步认识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真正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构思上,本节课打破了教材格局.对教材作出全新的调整,注重类比方程的解法探究不等式的解法,再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放开手脚让每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充分展现“自我”,真正构建起学生课堂主人的地位,使他们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各个方面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组织形式上,本节课以开放式的课堂形式组织教学,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操作与探索、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由于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无须过多讲解,只需引导、组织学生活动,有意识的让学生主动去观察、比较、分类、归纳,积极思考,并真正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这节课成功与否,不在于教师的讲解本领,而在于调动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水平以及激起学生求知欲、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的艺术高低.

学习方式上,分组讨论、自主探索是本节课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改变了过去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学生不是等待知识的传递,而是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成了学习的主体。.

评价方式上,教师在教学中关注的是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关注的是学生思考了没有、参与了没有,关注学生能否从数学的角度考虑问题.也就是说:教师关注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另外,在课堂教学中,给了学生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并且教师的鼓励与欣赏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当然本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1、点拨环节做得不好:课前心中有顾虑,认为上新式课,还是尽量不要开口说。因为一不小心,没准会止不住口滔滔不绝起来,出现老师赿学生的位,替学生把答案说出来。没想到,犯了“恐说症”,到了该说的时候,也不敢说了;2、时间比较紧张,教的重点被淹没,学生讨论不能尽兴深入,有些讨论被我强行打断;等等。

反思到这里,最大的感触就是:精彩与糟糕是每一堂课必经的两道风景,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冷静审视每一堂课,化糟糕为精彩,变精彩为精妙,我们的课堂不就达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了吗?

1

第3课 9.1不等式的性质(2)教学反思

不等式的性质是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小节内容,是在学习了不等式的性质的基础上,把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进行类比,既是对已学知识的运用和深化,又为后面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学习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节的学习,向学生渗透了“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引入上,本节课注重从简单原始的具体数据入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以问题为中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发散思维.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亲身体验问题的发生、发现、发展与解决的全过程,采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深人研讨、步步为营的措施,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广阔空间,开辟探究、研讨、解决问题的广阔天地,使学生快快乐乐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内容上,本节课以实际生活为背景.学生亲身经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获得了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进一步认识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真正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构思上,本节课打破了教材格局.对教材作出全新的调整,注重类比方程的解法探究不等式的解法,再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放开手脚让每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充分展现“自我”,真正构建起学生课堂主人的地位,使他们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各个方面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组织形式上,本节课以开放式的课堂形式组织教学,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操作与探索、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由于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无须过多讲解,只需引导、组织学生活动,有意识的让学生主动去观察、比较、分类、归纳,积极思考,并真正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这节课成功与否,不在于教师的讲解本领,而在于调动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水平以及激起学生求知欲、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的艺术高低.

学习方式上,分组讨论、自主探索是本节课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改变了过去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学生不是等待知识的传递,而是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成了学习的主体。.

评价方式上,教师在教学中关注的是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关注的是学生思考了没有、参与了没有,关注学生能否从数学的角度考虑问题.也就是说:教师关注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另外,在课堂教学中,给了学生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并且教师的鼓励与欣赏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当然本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1、点拨环节做得不好:课前心中有顾虑,认为上新式课,还是尽量不要开口说。因为一不小心,没准会止不住口滔滔不绝起来,出现老师赿学生的位,替学生把答案说出来。没想到,犯了“恐说症”,到了该说的时候,也不敢说了;2、时间比较紧张,教的重点被淹没,学生讨论不能尽兴深入,有些讨论被我强行打断;等等。

反思到这里,最大的感触就是:精彩与糟糕是每一堂课必经的两道风景,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冷静审视每一堂课,化糟糕为精彩,变精彩为精妙,我们的课堂不就达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了吗?

1


相关内容

  •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案
  •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课题: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不等式的概念,能用不等式表示简单的不等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由具体事例建立不等模型的过程,经历探究不等式解与解集的不同意义的过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 ...

  • 第四单元 走进动物园单元备课
  • 第四单元 走进动物园 --简易方程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学会用字母表示 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由学习字母表示数到学习方程,是学生又一次接触初步的代数思想,这既是对所学四则运算意义和数量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又是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作准备,在知识上衔接上具有重要作用. ...

  •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2016级2班数学上期期末考试的成绩不很理想.2016级2班平均分:68分,及格率 30%,优生人数1人.学生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苗头.优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锻炼和培养,数学知识掌握得较牢固:而差生的智力和知识发展得较差,数学知识上一些基本的内容还很 ...

  • 新版苏教版初中数学--目录
  • 原教材 第一章 我们与数学1.1生活 数学 第一章 同行 1.2活动 思考 数学与我们同行 2.1比0小的数 2.2数轴 2.3绝对值与相反数 2.4有理数的加法与减 第二章 法 有理数 2.5有理数的乘法与除 第二章有理数 法 2.6有理数的乘方 2.7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数学活动算"24 ...

  • 初中数学所有知识点
  •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阅读与思考 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实验与探究 填幻方 阅读与思考 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观察与思考 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 1.5 有理数的乘方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2.1 整式 阅读与思考 ...

  •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设计"不等式的简单变形",我把不等式的性质.运用不等式性质解简单不等式这二个内容整合到本节课:基本思路是:通过类比等式的性质,结合生活中的事例组织学生探索,获得不等式的三个性质:通过数轴的直观来刻画不等式性质,利用数学符号表述不等式性质,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提 ...

  • 等式的性质一教学反思
  • 等式的性质一教学反思 [ 2009-2-9 12:49:00 | By: dgxxss ] 推荐 上课时间:2009.2.9 教学内容:P3-4例3,例4,练习1-2,练习一3-6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

  • 微积分教学大纲
  • 本人精心整理的文档 微 积 分 课 程 教 学 大 纲 (试 用 稿) 郑大昇达经贸管理学院共科部 微积分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对象:财经类各专业 选用教材:微积分 (赵树嫄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总 学 时:120学时 前 言 制定本教学大纲是为了规范和加强微积分课程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大纲 ...

  • 解方程教学反思
  • 解方程教学反思 篇一:解方程>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用天平保持平衡的原理解方程教学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 教学中我先利用板书演示了天平两端同时加上或减去同样的重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天平任然保持平衡,目的是让学生直观感受天平保持平衡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