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1模块自主检测一

高一化学必修1模块自主检测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Fe-56 Cu-64 Ag-108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自然界中存在的元素大多以化合态存在,如果把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则它 A .被氧化 B.被还原 C.可能被氧化或被还原 D.由高价变为零价 2.铝镁合金因坚硬、轻巧、美观、洁净、易于加工而成为新型建筑装潢材料,主要用于制作窗框、卷帘子、防护栏等。下列性质与这些用途无关的是 A .导电、导热性好 B.不易生锈 A.Zn+H2SO 4=ZnSO4+H2↑ C.S+O2=SO2

C.密度小

D .强度高

3.下列反应进行分类时,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B.2KClO 3=2KCl+3O2↑ D.CO 2+CaO=CaCO3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A .在常温常压下,11.2L 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 B .在常温常压下,1mol Ne含有的原子数为N A C .71gCl 2所含原子数为N A

D .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相同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光导纤维的主要成份是SiO 2

B .二氧化硫与氯气都能漂白某些物质,但它们的漂白原理不同 C .生成普通玻璃的原料主要是石灰石、纯碱和石英

D .把工厂烟囱造高、植树造林,可减少酸雨的产生

6.从金属利用的历史看,先是青铜时代,而后是铁器时代,铝的利用是近百年的事。这个先后顺序跟下列有关的是①地壳中的金属的含量 ②金属活动顺序 ③金属的导电性 ④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 ⑤金属的延展性 A .①③

B .②⑤

C .③⑤

D .②④

7.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A .浓硝酸保存在无色玻璃试剂瓶中 B.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 C .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有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中 D .新制的氯水通常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

8.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由于饮料中含有Fe 离子,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使Fe 转变为Fe 离子。若榨苹果汁时加入维生素C ,会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这说明维生素C 具有 A. 氧化性 B. 还原性 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2+

3+

2+

C. 酸性 D. 碱性

A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B .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 C .氢氧化铜和硫酸反应 D .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10.下列物质中不能与CO 2反应的是 A .Na 2SiO 3溶液

B .Na 2CO 3溶液

CO 3+2H=CO2↑+H2O Ba +SO4=BaSO4↓ OH +H=H2O Fe+3Cu=2Fe+3Cu

C .Ca(OH)2溶液

D .NaHCO 3溶液

2+

3+

+2+

2-

2-+

11.a 、b 、c 、d 、e 分别是Cu 、Ag 、Fe 、Al 、Mg 五种金属中的一种。已知(1)a 、c 均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2)b 和d 的硝酸盐反应,置换出d 单质;(3)c 与强碱溶液反应放出气体;(4)c 、e 在冷浓硝酸中发生钝化。由此可判断a 、b 、c 、d 、e 依次是 A .Fe 、Cu 、Al 、Ag 、Mg C .Al 、Cu 、Ag 、Mg 、Fe

B .Mg 、Cu 、Al 、Ag 、Fe D .Mg 、Ag 、Al 、Cu 、Fe

12. 在实验室中,对下列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正确的是

A. 有大量的氯气泄漏时,用肥皂水浸湿软布蒙面,并迅速离开现场 B. 金属钠着火燃烧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 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D. 含硫酸的废液倒入水槽,用水冲入下水道

13.将铜粉放入稀硫酸中,加热无明显现象发生。再加入某盐后有气体生成,并发现铜粉质量逐渐减少,则该盐可能是 A .Fe 2(SO4) 3

A .KNO 3

B .ZnSO 4

C .KNO 3

D .NaCl D .NaHCO 3

14.下列各组物质中,下表中a→b、b→c的相互转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

B .Na 2SO 4

C .AgNO 3

15.向下列溶液中加入BaCl 2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NaOH 溶液时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16.在强酸性溶液中,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2+--+2+2--

A.Na 、Fe 、Cl 、ClO B.Na 、Cu 、SO 4、NO 3

2++2--2+--+

C.Mg 、NH 4、SO 4、Cl D.Ba 、HCO 3、NO 3、K 17.把aL 含硫酸铵和硝酸铵的混合液分成两等份,一份需用b mol 烧碱刚好把氨全部赶出,另一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时,消耗c mol氯化钡,由此可知原溶液中N0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单位:mol·L)A.

—1

b -2c 2b -c 2b -2c 2b -4c

B. C. D. a a a a

18.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给纽约带来了一场严重的环境灾难——石棉污染,易使吸入石棉纤维者患肺癌,已知石棉是硅酸盐矿物,某种石棉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a 2Mg x Si y O 22(OH)2,则x 、y 的值分别为 A. 8,3 B. 5,8 C. 3,8 D. 5,5 19. 下列各组气体通常能共存的是

A.NO 2、O 2、NO B. N2、O 2、NH 3 C. H2S 、SO 2、O 2 D. HCl、O 2、NH 3 二、填空题

20. 用1mol·L的NaOH 溶液1L 吸收标况下17. 92L的CO 2,所得溶液中成分有(除水外) ,其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①Al ②Fe ③Na ④Mg ⑤Cl2 ⑥Si ⑦Cu ⑧S ⑨N2

(2)①如果要除去粗盐中含有的可溶性杂质CaCl 2、MgCl 2及一些硫酸盐,应加入什么试剂?并完成下表 2-

-1

21.大家知道,海水是一个巨大的宝藏。(1)下列物质主要从海水中提取的是(填序号)

②在实际操作中,还要考虑所加试剂的先后顺序、试剂用量,以及试剂过量后如何处理等。为有效除去可溶液性杂质CaCl 2、MgCl 2及一些硫酸盐,加入试剂的

为 ,最后加适量的盐酸以调节溶液的pH 和

除去过量的CO 3。

(3)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写出工业上用氯气制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 ,漂白粉中的有效成份为 。 22. 实验室制取Cl 2的反应方程式为:MnO 2 + 4HCl (浓)

MnCl2 + Cl2↑+ 2H2O 。从氧

化还原反应的角度看,在制备H 2、CO 2、Cl 2三种气体时,盐酸体现的性质分别是 、 __ 、 _____ __ 。

23.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混有的少量杂质,指明应加入的试剂和使用的分离方法,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式。

(1)铜粉中混有少量铝粉 ; (2)FeCl3溶液中混有少量FeCl 2 ; (3)Na2CO 3固体中混有少量NaHCO 3 。

24.某混物A ,含有KAl(SO4) 2、Al 2O 3和Fe 2O 3,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下图所示的物质之间的

变化:

(1)固体B 的所含物质的化学式 ;

(2)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 ; (3)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 ; (4)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 ; 三、实验题

2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 如右图所示的实验,以 此来验证氯、溴、碘三种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顺序。图中A 、B 、C 分别是浸有饱和溴化钠溶液、饱和碘化钾溶液、冷水的棉球,烧杯D 中

盛有氢氧化钠溶液。实验时,从左端导管口缓慢通入氯气,待B 处出现明显现象时再对B 棉球进行加热。完成下列问题:

(1)棉球A 的现象: (2)棉球B 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棉球C 的现象: (4)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写出其中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四、计算题

26. 向1L AlCl3和FeCl 3混合溶液中加入含a mol NaOH的溶液时,产生的沉淀量可达最大值;继续加入NaOH 溶液,沉淀开始溶解,当前后加入的NaOH 总量达到b mol时,沉淀不再减少,求原溶液中Fe 的物质的量浓度。

3+

高一化学必修1模块自主检测一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1

二、填空题

20. NaCO3、NaHCO 3 0.2mol·L、0.6 mol·L 2OH+CO2=CO3+H2O; CO3+H2O+CO2=2HCO3 21. (1)③④⑤(2)① —

2—

2—

②BaCl 2溶液、NaOH 溶液、Na 2CO 3溶液(或NaOH 溶液、BaCl 2溶液、Na 2CO 3溶液(3)2Cl 2+2Ca(OH)2=CaCl2+Ca(ClO)2+2H2O Ca(ClO )2

22. 氧化剂 酸性 一半盐酸做还原剂,一半盐酸起酸的作用

23.(1) NaOH溶液,过滤,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或用盐酸、稀硫酸)(2) 通入Cl 2, 2FeCl2 + Cl2 =2FeCl3 (3)加热, 2NaHCO3

Na2CO 3 + CO2↑+ H2O

24. (1)Al 2O 3 (2)Al 2O 3+2OH=2AlO2+H2O

(3)Al +3NH3·H2O = Al(OH)3↓+3NH4 (4)AlO2+CO2+2H2O=Al(OH)3↓+HCO3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分)

25.(1)由白色逐渐变为橙红色直至红棕色,并冒出红棕色气体。 (2)Br 2+2I=2Br+I2

(3)由白色逐渐变为黄褐色直至紫黑色,

(4)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环境, Cl2+2OH=Cl+ClO+H2O 四、计算题

26. 解:因为:Fe +3OH=Fe(OH)3↓(1分), Al +3OH=Al(OH)3↓

Al(OH)3+3OH=AlO2+2H2O (1分) 根据物质的量比得: 1L 溶液中:a=3[ n(Al)+n(Fe)] b—a= n(Al)

解得:n(Fe)]=(4a/3-b)mol/L

3+

3+3+

3+

3+

3+

--

3+

+

-

高一化学必修1模块自主检测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Fe-56 Cu-64 Ag-108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自然界中存在的元素大多以化合态存在,如果把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则它 A .被氧化 B.被还原 C.可能被氧化或被还原 D.由高价变为零价 2.铝镁合金因坚硬、轻巧、美观、洁净、易于加工而成为新型建筑装潢材料,主要用于制作窗框、卷帘子、防护栏等。下列性质与这些用途无关的是 A .导电、导热性好 B.不易生锈 A.Zn+H2SO 4=ZnSO4+H2↑ C.S+O2=SO2

C.密度小

D .强度高

3.下列反应进行分类时,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B.2KClO 3=2KCl+3O2↑ D.CO 2+CaO=CaCO3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A .在常温常压下,11.2L 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 B .在常温常压下,1mol Ne含有的原子数为N A C .71gCl 2所含原子数为N A

D .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相同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光导纤维的主要成份是SiO 2

B .二氧化硫与氯气都能漂白某些物质,但它们的漂白原理不同 C .生成普通玻璃的原料主要是石灰石、纯碱和石英

D .把工厂烟囱造高、植树造林,可减少酸雨的产生

6.从金属利用的历史看,先是青铜时代,而后是铁器时代,铝的利用是近百年的事。这个先后顺序跟下列有关的是①地壳中的金属的含量 ②金属活动顺序 ③金属的导电性 ④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 ⑤金属的延展性 A .①③

B .②⑤

C .③⑤

D .②④

7.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A .浓硝酸保存在无色玻璃试剂瓶中 B.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 C .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有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中 D .新制的氯水通常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

8.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由于饮料中含有Fe 离子,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使Fe 转变为Fe 离子。若榨苹果汁时加入维生素C ,会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这说明维生素C 具有 A. 氧化性 B. 还原性 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2+

3+

2+

C. 酸性 D. 碱性

A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B .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 C .氢氧化铜和硫酸反应 D .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10.下列物质中不能与CO 2反应的是 A .Na 2SiO 3溶液

B .Na 2CO 3溶液

CO 3+2H=CO2↑+H2O Ba +SO4=BaSO4↓ OH +H=H2O Fe+3Cu=2Fe+3Cu

C .Ca(OH)2溶液

D .NaHCO 3溶液

2+

3+

+2+

2-

2-+

11.a 、b 、c 、d 、e 分别是Cu 、Ag 、Fe 、Al 、Mg 五种金属中的一种。已知(1)a 、c 均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2)b 和d 的硝酸盐反应,置换出d 单质;(3)c 与强碱溶液反应放出气体;(4)c 、e 在冷浓硝酸中发生钝化。由此可判断a 、b 、c 、d 、e 依次是 A .Fe 、Cu 、Al 、Ag 、Mg C .Al 、Cu 、Ag 、Mg 、Fe

B .Mg 、Cu 、Al 、Ag 、Fe D .Mg 、Ag 、Al 、Cu 、Fe

12. 在实验室中,对下列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正确的是

A. 有大量的氯气泄漏时,用肥皂水浸湿软布蒙面,并迅速离开现场 B. 金属钠着火燃烧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 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D. 含硫酸的废液倒入水槽,用水冲入下水道

13.将铜粉放入稀硫酸中,加热无明显现象发生。再加入某盐后有气体生成,并发现铜粉质量逐渐减少,则该盐可能是 A .Fe 2(SO4) 3

A .KNO 3

B .ZnSO 4

C .KNO 3

D .NaCl D .NaHCO 3

14.下列各组物质中,下表中a→b、b→c的相互转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

B .Na 2SO 4

C .AgNO 3

15.向下列溶液中加入BaCl 2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NaOH 溶液时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16.在强酸性溶液中,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2+--+2+2--

A.Na 、Fe 、Cl 、ClO B.Na 、Cu 、SO 4、NO 3

2++2--2+--+

C.Mg 、NH 4、SO 4、Cl D.Ba 、HCO 3、NO 3、K 17.把aL 含硫酸铵和硝酸铵的混合液分成两等份,一份需用b mol 烧碱刚好把氨全部赶出,另一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时,消耗c mol氯化钡,由此可知原溶液中N0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单位:mol·L)A.

—1

b -2c 2b -c 2b -2c 2b -4c

B. C. D. a a a a

18.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给纽约带来了一场严重的环境灾难——石棉污染,易使吸入石棉纤维者患肺癌,已知石棉是硅酸盐矿物,某种石棉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a 2Mg x Si y O 22(OH)2,则x 、y 的值分别为 A. 8,3 B. 5,8 C. 3,8 D. 5,5 19. 下列各组气体通常能共存的是

A.NO 2、O 2、NO B. N2、O 2、NH 3 C. H2S 、SO 2、O 2 D. HCl、O 2、NH 3 二、填空题

20. 用1mol·L的NaOH 溶液1L 吸收标况下17. 92L的CO 2,所得溶液中成分有(除水外) ,其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①Al ②Fe ③Na ④Mg ⑤Cl2 ⑥Si ⑦Cu ⑧S ⑨N2

(2)①如果要除去粗盐中含有的可溶性杂质CaCl 2、MgCl 2及一些硫酸盐,应加入什么试剂?并完成下表 2-

-1

21.大家知道,海水是一个巨大的宝藏。(1)下列物质主要从海水中提取的是(填序号)

②在实际操作中,还要考虑所加试剂的先后顺序、试剂用量,以及试剂过量后如何处理等。为有效除去可溶液性杂质CaCl 2、MgCl 2及一些硫酸盐,加入试剂的

为 ,最后加适量的盐酸以调节溶液的pH 和

除去过量的CO 3。

(3)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写出工业上用氯气制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 ,漂白粉中的有效成份为 。 22. 实验室制取Cl 2的反应方程式为:MnO 2 + 4HCl (浓)

MnCl2 + Cl2↑+ 2H2O 。从氧

化还原反应的角度看,在制备H 2、CO 2、Cl 2三种气体时,盐酸体现的性质分别是 、 __ 、 _____ __ 。

23.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混有的少量杂质,指明应加入的试剂和使用的分离方法,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式。

(1)铜粉中混有少量铝粉 ; (2)FeCl3溶液中混有少量FeCl 2 ; (3)Na2CO 3固体中混有少量NaHCO 3 。

24.某混物A ,含有KAl(SO4) 2、Al 2O 3和Fe 2O 3,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下图所示的物质之间的

变化:

(1)固体B 的所含物质的化学式 ;

(2)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 ; (3)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 ; (4)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 ; 三、实验题

2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 如右图所示的实验,以 此来验证氯、溴、碘三种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顺序。图中A 、B 、C 分别是浸有饱和溴化钠溶液、饱和碘化钾溶液、冷水的棉球,烧杯D 中

盛有氢氧化钠溶液。实验时,从左端导管口缓慢通入氯气,待B 处出现明显现象时再对B 棉球进行加热。完成下列问题:

(1)棉球A 的现象: (2)棉球B 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棉球C 的现象: (4)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写出其中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四、计算题

26. 向1L AlCl3和FeCl 3混合溶液中加入含a mol NaOH的溶液时,产生的沉淀量可达最大值;继续加入NaOH 溶液,沉淀开始溶解,当前后加入的NaOH 总量达到b mol时,沉淀不再减少,求原溶液中Fe 的物质的量浓度。

3+

高一化学必修1模块自主检测一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1

二、填空题

20. NaCO3、NaHCO 3 0.2mol·L、0.6 mol·L 2OH+CO2=CO3+H2O; CO3+H2O+CO2=2HCO3 21. (1)③④⑤(2)① —

2—

2—

②BaCl 2溶液、NaOH 溶液、Na 2CO 3溶液(或NaOH 溶液、BaCl 2溶液、Na 2CO 3溶液(3)2Cl 2+2Ca(OH)2=CaCl2+Ca(ClO)2+2H2O Ca(ClO )2

22. 氧化剂 酸性 一半盐酸做还原剂,一半盐酸起酸的作用

23.(1) NaOH溶液,过滤,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或用盐酸、稀硫酸)(2) 通入Cl 2, 2FeCl2 + Cl2 =2FeCl3 (3)加热, 2NaHCO3

Na2CO 3 + CO2↑+ H2O

24. (1)Al 2O 3 (2)Al 2O 3+2OH=2AlO2+H2O

(3)Al +3NH3·H2O = Al(OH)3↓+3NH4 (4)AlO2+CO2+2H2O=Al(OH)3↓+HCO3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分)

25.(1)由白色逐渐变为橙红色直至红棕色,并冒出红棕色气体。 (2)Br 2+2I=2Br+I2

(3)由白色逐渐变为黄褐色直至紫黑色,

(4)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环境, Cl2+2OH=Cl+ClO+H2O 四、计算题

26. 解:因为:Fe +3OH=Fe(OH)3↓(1分), Al +3OH=Al(OH)3↓

Al(OH)3+3OH=AlO2+2H2O (1分) 根据物质的量比得: 1L 溶液中:a=3[ n(Al)+n(Fe)] b—a= n(Al)

解得:n(Fe)]=(4a/3-b)mol/L

3+

3+3+

3+

3+

3+

--

3+

+

-


相关内容

  • 高一化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 高一化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教师 田鸟 一.工作思路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化学必修2>是高中化学课程必修部分的第二个模块.本册教材通过<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有机化合物>.<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四个专题的教学, ...

  • 普通高中课程安排的说明
  • 普通高中课程安排的说明 2007年6月30日 第一个问题:学制和教学时间 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 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等)11周. 每学年分两学期.每学期分两学段安排课程.一般情况下每学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 (一)周教学时间 1 ...

  • 高中新课程课程设置
  • 石首市城南高中新课程课程设置 及实施指导意见 为确保规范有序地推进新课改工作,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构建符合国家要求.具有重庆特色.充满活力的高中课程体系.以高中新课改为契机,深入推进 ...

  • 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 我校从2011年下学期开始实施新课程.经过一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同时也存在相当多的困惑.现在就我校实施新课程的有关情况作一些介绍.说明. 一.新课程实施的管理制度 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我校在2011-2011学年根据教育部新课程实验方案对学校课程体系进行了规划,在学校<工 ...

  • 课程开设调查问卷徐
  • 河口一中课程开设知识问答 一.填空 1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的课程.每学年都要设置各领域的课程,保证使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能获得一定学分. 2.学习领域包括科目有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 ...

  • 高一下英语教学计划
  • 高一(下)学期英语教学工作计划 高一英语备课组---唐韬 一.所教班级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高一(1)高一(3)班的英语教学,这个两个班都是平行班,经过本学期的教学,学生已基本适应了上课的流程和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学生的语法基础普遍薄弱,单词记忆不是很理想,听说读写的英语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

  • 高一备课组工作计划
  • 篇一:高一物理备课组工作计划 余文刚 在学校试行新课改 这个大的背景下, 我们将提前一步学习新课程标准, 开展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处理 好传授知识与育人, 学生发展的关系, 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 身心体验. 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 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 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 具 ...

  • 高一英语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高一英语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所教班级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15)高一(16)班的英语教学,这个两个班都是平行班,经过本学期的教学,学生已基本适应了上课的流程和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学生的语法基础普遍薄弱,单词记忆不是很理想,听说读写的英语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指导思想 认真钻研 ...

  • [酶的作用和本质]说课稿
  • <酶的作用和本质>说课稿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酶的作用和本质> •接下来我就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说说这一节课.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四.说具体的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