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认识人民币》 教学设计

实小桂林校区: 黄美航 教学内容:认识小面额人民币。人教版教材第52、第53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二的第1、第2题。

教材分析:本课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程度,把人民币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通过兑换人民币,让学生明白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最后开展各种购物练习,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认识人民币之间的关系,知道1元=10 角,1角=10分。

3、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4、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培养学生节约用钱,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突破方法:借助模拟人民币,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和操作等活动中认知。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和情景教学相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模拟人民币、文具用品。

教学过程 :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用实物投影出示模拟钱币。(学生回答钱或人民币)

师: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钱,我们中国的钱叫人民币。这些钱就是我们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人民币。(板书)

请你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

结合教材第52页前3幅主题图,学生自由回答,体会人民币的用途,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出示教材第52页第四幅主题图。

师: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指名说一说图意。

先在小组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安排零花钱的,有存钱的习惯吗?存钱可以做什么?老师再指名回答。

师小结:人民币在生活中应用这么广泛,我们从小要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要养成节约用钱,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正确运用数学知识可以使生活得到改善。本环节从生活出发,直接观察人民币,讨论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引出课题。同时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合理使用人民币的教育。】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对人民币进行分类,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提问: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1、有的把纸币分为一类,把硬币分为另一类。

2、“选钱、摆钱”活动

3、有的把分币分为一类,角币分为一类,元币分为一类。

4、学生通过给人民币分类观察总结出: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板书:元 角 分)。

【设计意图:通过给人民币分类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活动:换钱中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例2)

1、师与生换钱。

通过换钱活动,我们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

【设计意图:通过换钱游戏,学生自主探究出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同时理解了面值相等的人民币才能够交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生与生换钱。(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同桌分别拿两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进行兑换。(学具中的模拟人民币)

【设计意图:通过个别学生与教师的换钱、其他学生观察换钱过程的活动,引导学生理解面值相等的人民币才能够交换。】

3、找朋友练习

四: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2、“智慧岛”

3、逛商店。

【设计意图:在这一应用环节中,教师充分创设情境,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学生在“做”中学,“做”中得到巩固,“做”中学会应用,“做”中学会创造,“做”中得到发展。】

五、小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过得真快呀,你们学到了什么?

同学们真棒,不但学会了很多知识,认识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还能自主购买商品,懂得了要爱惜人民币,爱护人民币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下一节课,我们还将进一步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以及人民币简单的计算。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的单位有:元 角 分

1元=10角 1角=10分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设计了看钱、认钱、摆钱、换钱、购物等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自己寻求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切实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尽量做到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把握时机,渗透了我们要爱惜人民币,爱护人民币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会知识又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这样数学课程既不单单是数学内容,也不完全变成法制课,恰到好处地渗入一些法律知识,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也增加了学生一些法律知识。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提高文化素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努力建立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自由与快乐还给学生,倡导学生主动参 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力争在课堂上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作性,我对“认识人民币”这一教学内容做了这样的安排:

1、体现“四主”意识,实现两个“转变”。

本课的设计立足于体现“四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

实现两个“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①动手操作学习。在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和换钱游戏的环节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能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进而形成积极主动的探索,并在参与过程中形成知识。

②合作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全教学过程。在认识各种面值人民币这部分里,人人参与认知,让学生感知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在换钱游戏和实践活动中,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2人一组或4人一组。而此时教师成了学生的合作者、指导者。同时,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2、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①、导入新课部分,由教师出示一只玩具,并让学生猜一猜它是用多少钱买来的。接着让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最后,通过课件出示第46页的主题图,让学生从中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使用人民币地方,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②、换钱游戏:通过师生互换、生生互换,使学生掌握元和角之间的简单计算。

③、实践活动:第一层开放题:让学生拿出1元2角钱买票,有多种拿法。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多重思维。第二层"小小商店":通过模拟购物买不同价格,不同品种的物品,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换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3、在活动学习的过程中,视机渗透品德教育。

①、在导入新课的部分,利用“存零花钱”这一环节向学生渗透了让学生养成不乱花钱、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另外,教育学生存零花钱可以用来买好书、买学习用品、可以捐给有困难的小朋友,献爱心等。

②、在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引出认识人民币上的人物头像及“国徽”,教育学生每个民族都应相亲相爱,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知道要爱护人民币等。

③、在“小小商店”的环节里,向学生渗透了在购物时要形成讲文明、守秩序的良好行为习惯。

总之,本课所设计的各种教学环节里,紧紧围绕“认识人民币”展开,力争体现新课标。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到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有价值的数学。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①、导入新课部分,由教师出示一只玩具,并让学生猜一猜它是用多少钱买来的。接着让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最后,通过课件出示第46页的主题图,让学生从中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使用人民币地方,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②、换钱游戏:通过师生互换、生生互换,使学生掌握元和角之间的简单计算。

③、实践活动:第一层开放题:让学生拿出1元2角钱买票,有多种拿法。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多重思维。第二层"小小商店":通过模拟购物买不同价格,不同品种的物品,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换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3、在活动学习的过程中,视机渗透品德教育。

①、在导入新课的部分,利用“存零花钱”这一环节向学生渗透了让学生养成不乱花钱、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另外,教育学生存零花钱可以用来买好书、买学习用品、可以捐给有困难的小朋友,献爱心等。

②、在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引出认识人民币上的人物头像及“国徽”,教育学生每个民族都应相亲相爱,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知道要爱护人民币等。

③、在“小小商店”的环节里,向学生渗透了在购物时要形成讲文明、守秩序的良好行为习惯。

总之,本课所设计的各种教学环节里,紧紧围绕“认识人民币”展开,力争体现新课标。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到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有价值的数学。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认识人民币》 教学设计

实小桂林校区: 黄美航 教学内容:认识小面额人民币。人教版教材第52、第53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二的第1、第2题。

教材分析:本课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程度,把人民币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通过兑换人民币,让学生明白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最后开展各种购物练习,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认识人民币之间的关系,知道1元=10 角,1角=10分。

3、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4、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培养学生节约用钱,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突破方法:借助模拟人民币,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和操作等活动中认知。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和情景教学相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模拟人民币、文具用品。

教学过程 :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用实物投影出示模拟钱币。(学生回答钱或人民币)

师: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钱,我们中国的钱叫人民币。这些钱就是我们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人民币。(板书)

请你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

结合教材第52页前3幅主题图,学生自由回答,体会人民币的用途,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出示教材第52页第四幅主题图。

师: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指名说一说图意。

先在小组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安排零花钱的,有存钱的习惯吗?存钱可以做什么?老师再指名回答。

师小结:人民币在生活中应用这么广泛,我们从小要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要养成节约用钱,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正确运用数学知识可以使生活得到改善。本环节从生活出发,直接观察人民币,讨论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引出课题。同时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合理使用人民币的教育。】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对人民币进行分类,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提问: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1、有的把纸币分为一类,把硬币分为另一类。

2、“选钱、摆钱”活动

3、有的把分币分为一类,角币分为一类,元币分为一类。

4、学生通过给人民币分类观察总结出: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板书:元 角 分)。

【设计意图:通过给人民币分类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活动:换钱中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例2)

1、师与生换钱。

通过换钱活动,我们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

【设计意图:通过换钱游戏,学生自主探究出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同时理解了面值相等的人民币才能够交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生与生换钱。(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同桌分别拿两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进行兑换。(学具中的模拟人民币)

【设计意图:通过个别学生与教师的换钱、其他学生观察换钱过程的活动,引导学生理解面值相等的人民币才能够交换。】

3、找朋友练习

四: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2、“智慧岛”

3、逛商店。

【设计意图:在这一应用环节中,教师充分创设情境,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学生在“做”中学,“做”中得到巩固,“做”中学会应用,“做”中学会创造,“做”中得到发展。】

五、小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过得真快呀,你们学到了什么?

同学们真棒,不但学会了很多知识,认识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还能自主购买商品,懂得了要爱惜人民币,爱护人民币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下一节课,我们还将进一步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以及人民币简单的计算。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的单位有:元 角 分

1元=10角 1角=10分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设计了看钱、认钱、摆钱、换钱、购物等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自己寻求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切实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尽量做到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把握时机,渗透了我们要爱惜人民币,爱护人民币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会知识又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这样数学课程既不单单是数学内容,也不完全变成法制课,恰到好处地渗入一些法律知识,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也增加了学生一些法律知识。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提高文化素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努力建立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自由与快乐还给学生,倡导学生主动参 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力争在课堂上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作性,我对“认识人民币”这一教学内容做了这样的安排:

1、体现“四主”意识,实现两个“转变”。

本课的设计立足于体现“四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

实现两个“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①动手操作学习。在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和换钱游戏的环节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能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进而形成积极主动的探索,并在参与过程中形成知识。

②合作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全教学过程。在认识各种面值人民币这部分里,人人参与认知,让学生感知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在换钱游戏和实践活动中,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2人一组或4人一组。而此时教师成了学生的合作者、指导者。同时,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2、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①、导入新课部分,由教师出示一只玩具,并让学生猜一猜它是用多少钱买来的。接着让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最后,通过课件出示第46页的主题图,让学生从中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使用人民币地方,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②、换钱游戏:通过师生互换、生生互换,使学生掌握元和角之间的简单计算。

③、实践活动:第一层开放题:让学生拿出1元2角钱买票,有多种拿法。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多重思维。第二层"小小商店":通过模拟购物买不同价格,不同品种的物品,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换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3、在活动学习的过程中,视机渗透品德教育。

①、在导入新课的部分,利用“存零花钱”这一环节向学生渗透了让学生养成不乱花钱、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另外,教育学生存零花钱可以用来买好书、买学习用品、可以捐给有困难的小朋友,献爱心等。

②、在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引出认识人民币上的人物头像及“国徽”,教育学生每个民族都应相亲相爱,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知道要爱护人民币等。

③、在“小小商店”的环节里,向学生渗透了在购物时要形成讲文明、守秩序的良好行为习惯。

总之,本课所设计的各种教学环节里,紧紧围绕“认识人民币”展开,力争体现新课标。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到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有价值的数学。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①、导入新课部分,由教师出示一只玩具,并让学生猜一猜它是用多少钱买来的。接着让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最后,通过课件出示第46页的主题图,让学生从中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使用人民币地方,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②、换钱游戏:通过师生互换、生生互换,使学生掌握元和角之间的简单计算。

③、实践活动:第一层开放题:让学生拿出1元2角钱买票,有多种拿法。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多重思维。第二层"小小商店":通过模拟购物买不同价格,不同品种的物品,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换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3、在活动学习的过程中,视机渗透品德教育。

①、在导入新课的部分,利用“存零花钱”这一环节向学生渗透了让学生养成不乱花钱、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另外,教育学生存零花钱可以用来买好书、买学习用品、可以捐给有困难的小朋友,献爱心等。

②、在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引出认识人民币上的人物头像及“国徽”,教育学生每个民族都应相亲相爱,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知道要爱护人民币等。

③、在“小小商店”的环节里,向学生渗透了在购物时要形成讲文明、守秩序的良好行为习惯。

总之,本课所设计的各种教学环节里,紧紧围绕“认识人民币”展开,力争体现新课标。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到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有价值的数学。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关内容

  • "认识人民币"教学实录与评析
  • "认识人民币"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研室 李传英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教研室 张爱玲 高思辉 张店区西六路小学 王 萍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8页. [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 ...

  • 认识人民币4
  •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吴桥县新华小学 张荣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元 角 分之间的关系. 数学思考: 建立人民币等价兑换的意识,形成初步兑换能力. 问题解决:通过模拟购物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情 ...

  •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材简析
  •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材简析 中宁九小 冯秀彩 一.[ 单元知识体系] 认识人民币及其单位和进率,简单的购物. 分两段安排: 1.认识1元及面值小于1元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1元 以内的简单购物(P68-70): 2.认识面值大于1元的人民币,超过1元的简单购物(P71-7 ...

  • 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
  •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P46--P49例1.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学会简单的取币.换币. 2.过程与方法: (1) ...

  • 认识元角分优秀教案
  • 认识人民币(一) 麒麟中心小学 王婷 [教材分析] 认识人民币是苏教材数学教材第二册的主要内容.本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1元以及一元以下的人民币,知道爱惜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会简单的购物,为接下来元角分的计算和以后生活中购物章节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 ...

  • 教案10:认识人民币
  • 教案10 认识人民币 奉贤区民办育才学校 教学内容:P18-19 认识人民币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2.会说出人民币的币值,会进行人民币的简单兑换.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人民币,会进行人民币的互换. 教学难点: 人民 ...

  •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设计
  •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设计 光明南小学 申粉娥 教学目标: 1.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认识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 1.准备6套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

  •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分析
  •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分析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50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模拟实践,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 通过课前预习和课上的探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 ...

  • 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 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来源: 教研室个人主页 作者:CEO 发表日期: 2007-9-3 14:55:29 阅读次数: 1431 查看权限: 普通教程 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莱州市莱州中心小学 赵文博 教学内容:小学异步教材第三学程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知道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