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基础知识病理名词解释大全

1、适应: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2、萎缩: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缩小。

3、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称为肥大。

4、增生:实质细胞的增多称为增生,增生可导致组织、器官的增大。细胞增生也常伴发细胞肥大。

5、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称为化生。

6、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的某些可逆性形态学变化。

7、细胞水肿:水肿是指细胞水和Na增多的现象,使细胞肿胀,好发于肝、心、肾等实质细胞的胞浆。

8、脂肪变:细胞浆内甘油三酯(或中性脂肪)的蓄积称为脂肪变或脂肪变性。

9、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时,肉眼可见脂变黄色条纹与未脂肪变的暗红色心肌相间,形似虎皮斑纹,称为虎斑

10、.玻璃样变:泛指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间质或细动脉壁等,在HE染片中呈现均质、粉染至红染、毛玻璃样半透明的蛋白质蓄积。

11、病理性色素沉着:有色物质在细胞内外的异常蓄积称为病理性色素沉着。

12、病理性钙化:在骨和牙齿以外的软组织内有固体钙盐的沉积称为病理性钙化。

13、坏死:是活体内范围不等的局部组织在损失因子作用下的细胞死亡。

14、 凝固性坏死:坏死的细胞的蛋白质凝固,还常保持其轮廓残影。凝固性坏死好发于心肌、肝、脾、肾等。

15、 干酪性坏死:是彻底的凝固性坏死,是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

16、 坏疽:是身体内直接或间接地与外界大气相通部位的较大范围坏死,并因有腐败菌生长而继发腐败。坏疽分为干性、湿性和气性三种。

17、凋亡:是活体内单个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的表现形式亡。

18、凋亡小体:光镜下,凋亡小体多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等,胞浆浓缩,强嗜酸性,可有可无固缩深染的核碎片,故又称之为嗜酸性小体。

19、肉芽组织:含有成纤维细胞、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一定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20、心力衰竭细胞:左心衰竭肺淤血时,有些巨噬细胞吞噬了红细胞并将其分解,胞浆内形成含铁血黄素,此时这种细胞称为心力衰竭细胞。

21、肺褐色硬化:长期的左心衰竭和慢性肺淤血,会引起肺间质网状纤维胶原化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使肺质地变硬,加之大量含铁血黄素的沉积,肺呈棕褐色,帮称为肺褐色硬化。

22、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除淤血外,肝细胞因缺氧、受压而萎

缩或消失,小叶外围肝细胞出现脂肪变,这种淤血和脂肪变的改变,在肝切面上构成红黄相间的网络状图纹,形似槟榔,故有槟榔肝之称。

血栓 :在活体的心腔或血管内,血液中某些成分析出、黏集或血液发生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的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不容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阻塞于某部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阻塞于血管腔的物质称为栓子。

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流中断。侧枝循环不能迅速建立而引起的缺血性坏死,称为梗死。

充血:局部组织或器官因东动脉血输入量过多,以致含血量增多,称为充血。 淤血: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中,使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含血量增多,成为淤血。

23、 再通:在机化过程中,因血栓逐渐干燥收缩,其内部或与血管壁间出现裂隙,新生的内皮细胞长入并被覆其表面,形成迷路状的通道,血栓上下游的血流得以部分恢复,这种现象称为再通。

24、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为炎症。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中心节

25、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变性和坏死称为变质。

26、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粘膜表面的过程叫渗出。渗出是炎症最具特征性变化。

27、趋化作用:是指白细胞向着化学刺激物作定向移动,移动的速度为每分钟5~20um。这些化学刺激物称为趋化因子。

28、类白血病反应:通常是由于严重感染、某些恶性肿瘤、药物中毒、大量出血和溶血反应等刺激造血组织而产生的异常反应。表现为周围血中白细胞显著增多(可达50×109/L以上),并有幼稚细胞出现。

29、肉芽肿:是由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呈限局性浸润和增生所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分为感染性肉芽肿和异物性肉芽肿。

30、肿瘤的异质化:肿瘤的异质化是指由一个克隆来源的肿瘤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形成在侵袭能力、生长速度、对激素的反应、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等方面有所不同的亚克隆的过程。

31、直接蔓延:随着肿瘤的不断长大,瘤细胞常常连续地沿着组织间隙、淋巴管或神经束衣浸润,破坏邻近正常器管或组织,并继续生长,称为直接蔓延。

32、转移: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他处而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称为转移。

33、交界性肿瘤: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间有时并无绝对界限,有些肿瘤的组织形态介乎二者之间,称为交界性肿瘤。如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和粘液性囊腺瘤。

34、癌肉瘤:如一个肿瘤中既有癌的结构,又有肉瘤的结构,则称为癌肉瘤。

35、角化珠:镜下在分化好的鳞状细胞癌的癌巢中,细胞间还可见到细胞间桥,在癌巢的中央可出现层状的角化物,称为角化珠或癌珠。

36、癌前病变:癌前病变是指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病变长期存在即有可能转变为癌。

37、非典型性增生:指拉生上皮细胞的形态呈现一定程度的异型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癌。镜下表现为增生的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核大而浓染,核浆比例增大,核分裂可增多但多属正常核分裂像。细胞排列较乱,极向消失。

38、原位癌:原位癌一般指粘膜鳞状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层内的重度非典型增生几乎*累及或累及上皮的全层(上皮内瘤变Ⅲ级)但尚未侵破基底膜而向下浸润生长者。

39、癌基因:具有潜在的转化细胞能力的基因称为癌基因。

40、风湿细胞:病灶部位的心脏组织细胞聚集、增生。当他们吞噬纤维素坏死物后,转变成风湿细胞或阿少夫细胞。风湿细胞体积大,圆形、多边形,边界清楚而不整。胞浆丰富均质而微嗜双色。核大,圆形或卵圆形,核膜清晰,染色质集中于中央,横切面呈枭眼状,纵切面呈毛虫状,稍后则核变得浓染结构不清。

41、风湿小体:纤维素样坏死,成团的风湿细胞及伴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等共同构成了特征性肉芽肿即风湿小体或阿少夫小体(Aschoff body),它可小到由数个细胞组成大到近1cm,以致眼观可见。呈球形、椭圆形或梭形。典型的风湿小体是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并提示有风湿活动。此期约2~3个月。

42、绒毛心:当风湿性心包炎渗出以纤维素为主时,覆盖于心包表面的纤维素可因心脏搏动牵拉而成绒毛状,称为绒毛心(干性心包炎)。

43、肺肉质变:主要见于某些患者嗜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其释出的蛋白酶不足以及时溶解和消除肺泡腔内的纤维素等渗出物,则由肉芽组织予以机化。肉眼观病变部位肺组织变成褐色肉样纤维组织,称肺肉质变。

44、硅结节:硅结节为境界清楚,直径2~5mm,呈圆形或椭圆形,灰白色、质硬,触之有砂样感。硅结节形成的初始阶段是由吞噬硅尘的巨噬细胞聚集组成,继而成纤维细胞增生,使之发生纤维化。

45、早期胃癌:癌组织浸润仅限于粘膜层及粘膜下层者均属早期胃癌,判断早期胃癌的标准不是其面积的大小和是否有局部淋巴结转移,而是其深度。

46、革囊胃:典型的弥漫浸润型胃癌其胃状似皮革制成的囊袋,因而称革囊胃。

47、点状坏死:肝小叶内散在的灶状肝细胞坏死,每个坏死灶仅累及1个至几个肝细胞。同时在该处伴有炎细胞浸润。

48、碎片状坏死:坏死的肝细胞呈带片状或灶状连接状,常见于肝小叶周边的肝细胞界板,该处肝细胞坏死、崩解,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称为碎片状坏死。

49、桥接坏死:为肝细胞之带状融合性坏死,坏死常出现于小叶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或两个小叶中央静脉之间及两个汇管区之间。坏死处伴有肝细胞不规则再

生及纤维组织增生,后期则成为纤维间隔而分割小叶。常见于中、重度慢性肝炎。

50、假小叶:肝硬化病变镜下,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肝细胞再生结节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肝细胞团,称为假小叶。

51、R-S细胞:典型的R-S细胞是一种直径20~50um或更大的双核或多核的瘤巨细胞。瘤细胞呈椭圆形,胞浆丰富,稍嗜酸性或嗜碱性,细胞核圆形,呈双叶或多叶状,以致细胞看起来像双核或多核细胞。染色质粗糙,沿核膜聚集呈块状,核膜厚而清楚。核内有一非常大的,直径与红细胞相当的,嗜酸性的中位核仁,周围有空晕。

52、镜影细胞:最典型的R-S细胞的双叶核面对面的排列,形成所谓的镜影细胞,其在诊断此瘤上具有重要意义,故称为诊断性R-S细胞。

53、大红肾: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炎肉眼观见双侧肾脏轻到中度肿大,包膜紧张,表面充血,称为大红肾。有的病例肾脏表面及切面有散在粟粒大小出血点,又称蚤咬肾。

54、新月体:新月体主要由增生的壁层上皮细胞和渗出的单核细胞构成,还可有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以上成分在球囊壁层呈新月状可环状分布。

55、伤寒细胞:伤寒杆菌引起的炎症是以巨噬细胞增生为特征的急性增生性炎,增生活跃时巨噬细胞胞浆内吞噬有伤寒杆菌、红细胞和细胞碎片,而吞噬红细胞的作用尤为明显。 种巨噬细胞称为伤寒细胞。伤寒细胞常聚集成团,形成小结节称为伤寒肉芽肿或伤寒小结,是伤寒的特征性病变,具有病理诊断价值。

56、肿瘤: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57、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形性,肿瘤异型性的大小反映了肿瘤组织的成熟程度。

58、高血压脑病:由于脑血管病变及痉挛致血压骤升,引起中枢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症侯群称高血压脑病,脑部变化差异较大,可仅有脑水肿或伴有点状出血,临床表现为颅内高压、头痛、呕吐、视力模糊及意识模糊。

59、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组以肺实质与小气道受病理损害后,导致慢性不可逆性气道阻塞,呼吸阻力增加,肺功能不全为共同特征的肺疾病的统称。主要指慢支、支扩、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

60、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反复发作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症状为特征且症状每年至少持续3个月,连续二年以上。

61、肺气肿:是指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因过度充气呈持久性扩张,并伴有肺泡间隔破坏,以致肺组织弹性减弱容积增大的一种病理状态。

1、适应: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2、萎缩: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缩小。

3、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称为肥大。

4、增生:实质细胞的增多称为增生,增生可导致组织、器官的增大。细胞增生也常伴发细胞肥大。

5、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称为化生。

6、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的某些可逆性形态学变化。

7、细胞水肿:水肿是指细胞水和Na增多的现象,使细胞肿胀,好发于肝、心、肾等实质细胞的胞浆。

8、脂肪变:细胞浆内甘油三酯(或中性脂肪)的蓄积称为脂肪变或脂肪变性。

9、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时,肉眼可见脂变黄色条纹与未脂肪变的暗红色心肌相间,形似虎皮斑纹,称为虎斑

10、.玻璃样变:泛指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间质或细动脉壁等,在HE染片中呈现均质、粉染至红染、毛玻璃样半透明的蛋白质蓄积。

11、病理性色素沉着:有色物质在细胞内外的异常蓄积称为病理性色素沉着。

12、病理性钙化:在骨和牙齿以外的软组织内有固体钙盐的沉积称为病理性钙化。

13、坏死:是活体内范围不等的局部组织在损失因子作用下的细胞死亡。

14、 凝固性坏死:坏死的细胞的蛋白质凝固,还常保持其轮廓残影。凝固性坏死好发于心肌、肝、脾、肾等。

15、 干酪性坏死:是彻底的凝固性坏死,是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

16、 坏疽:是身体内直接或间接地与外界大气相通部位的较大范围坏死,并因有腐败菌生长而继发腐败。坏疽分为干性、湿性和气性三种。

17、凋亡:是活体内单个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的表现形式亡。

18、凋亡小体:光镜下,凋亡小体多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等,胞浆浓缩,强嗜酸性,可有可无固缩深染的核碎片,故又称之为嗜酸性小体。

19、肉芽组织:含有成纤维细胞、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一定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20、心力衰竭细胞:左心衰竭肺淤血时,有些巨噬细胞吞噬了红细胞并将其分解,胞浆内形成含铁血黄素,此时这种细胞称为心力衰竭细胞。

21、肺褐色硬化:长期的左心衰竭和慢性肺淤血,会引起肺间质网状纤维胶原化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使肺质地变硬,加之大量含铁血黄素的沉积,肺呈棕褐色,帮称为肺褐色硬化。

22、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除淤血外,肝细胞因缺氧、受压而萎

缩或消失,小叶外围肝细胞出现脂肪变,这种淤血和脂肪变的改变,在肝切面上构成红黄相间的网络状图纹,形似槟榔,故有槟榔肝之称。

血栓 :在活体的心腔或血管内,血液中某些成分析出、黏集或血液发生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的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不容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阻塞于某部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阻塞于血管腔的物质称为栓子。

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流中断。侧枝循环不能迅速建立而引起的缺血性坏死,称为梗死。

充血:局部组织或器官因东动脉血输入量过多,以致含血量增多,称为充血。 淤血: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中,使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含血量增多,成为淤血。

23、 再通:在机化过程中,因血栓逐渐干燥收缩,其内部或与血管壁间出现裂隙,新生的内皮细胞长入并被覆其表面,形成迷路状的通道,血栓上下游的血流得以部分恢复,这种现象称为再通。

24、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为炎症。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中心节

25、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变性和坏死称为变质。

26、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粘膜表面的过程叫渗出。渗出是炎症最具特征性变化。

27、趋化作用:是指白细胞向着化学刺激物作定向移动,移动的速度为每分钟5~20um。这些化学刺激物称为趋化因子。

28、类白血病反应:通常是由于严重感染、某些恶性肿瘤、药物中毒、大量出血和溶血反应等刺激造血组织而产生的异常反应。表现为周围血中白细胞显著增多(可达50×109/L以上),并有幼稚细胞出现。

29、肉芽肿:是由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呈限局性浸润和增生所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分为感染性肉芽肿和异物性肉芽肿。

30、肿瘤的异质化:肿瘤的异质化是指由一个克隆来源的肿瘤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形成在侵袭能力、生长速度、对激素的反应、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等方面有所不同的亚克隆的过程。

31、直接蔓延:随着肿瘤的不断长大,瘤细胞常常连续地沿着组织间隙、淋巴管或神经束衣浸润,破坏邻近正常器管或组织,并继续生长,称为直接蔓延。

32、转移: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他处而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称为转移。

33、交界性肿瘤: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间有时并无绝对界限,有些肿瘤的组织形态介乎二者之间,称为交界性肿瘤。如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和粘液性囊腺瘤。

34、癌肉瘤:如一个肿瘤中既有癌的结构,又有肉瘤的结构,则称为癌肉瘤。

35、角化珠:镜下在分化好的鳞状细胞癌的癌巢中,细胞间还可见到细胞间桥,在癌巢的中央可出现层状的角化物,称为角化珠或癌珠。

36、癌前病变:癌前病变是指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病变长期存在即有可能转变为癌。

37、非典型性增生:指拉生上皮细胞的形态呈现一定程度的异型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癌。镜下表现为增生的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核大而浓染,核浆比例增大,核分裂可增多但多属正常核分裂像。细胞排列较乱,极向消失。

38、原位癌:原位癌一般指粘膜鳞状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层内的重度非典型增生几乎*累及或累及上皮的全层(上皮内瘤变Ⅲ级)但尚未侵破基底膜而向下浸润生长者。

39、癌基因:具有潜在的转化细胞能力的基因称为癌基因。

40、风湿细胞:病灶部位的心脏组织细胞聚集、增生。当他们吞噬纤维素坏死物后,转变成风湿细胞或阿少夫细胞。风湿细胞体积大,圆形、多边形,边界清楚而不整。胞浆丰富均质而微嗜双色。核大,圆形或卵圆形,核膜清晰,染色质集中于中央,横切面呈枭眼状,纵切面呈毛虫状,稍后则核变得浓染结构不清。

41、风湿小体:纤维素样坏死,成团的风湿细胞及伴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等共同构成了特征性肉芽肿即风湿小体或阿少夫小体(Aschoff body),它可小到由数个细胞组成大到近1cm,以致眼观可见。呈球形、椭圆形或梭形。典型的风湿小体是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并提示有风湿活动。此期约2~3个月。

42、绒毛心:当风湿性心包炎渗出以纤维素为主时,覆盖于心包表面的纤维素可因心脏搏动牵拉而成绒毛状,称为绒毛心(干性心包炎)。

43、肺肉质变:主要见于某些患者嗜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其释出的蛋白酶不足以及时溶解和消除肺泡腔内的纤维素等渗出物,则由肉芽组织予以机化。肉眼观病变部位肺组织变成褐色肉样纤维组织,称肺肉质变。

44、硅结节:硅结节为境界清楚,直径2~5mm,呈圆形或椭圆形,灰白色、质硬,触之有砂样感。硅结节形成的初始阶段是由吞噬硅尘的巨噬细胞聚集组成,继而成纤维细胞增生,使之发生纤维化。

45、早期胃癌:癌组织浸润仅限于粘膜层及粘膜下层者均属早期胃癌,判断早期胃癌的标准不是其面积的大小和是否有局部淋巴结转移,而是其深度。

46、革囊胃:典型的弥漫浸润型胃癌其胃状似皮革制成的囊袋,因而称革囊胃。

47、点状坏死:肝小叶内散在的灶状肝细胞坏死,每个坏死灶仅累及1个至几个肝细胞。同时在该处伴有炎细胞浸润。

48、碎片状坏死:坏死的肝细胞呈带片状或灶状连接状,常见于肝小叶周边的肝细胞界板,该处肝细胞坏死、崩解,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称为碎片状坏死。

49、桥接坏死:为肝细胞之带状融合性坏死,坏死常出现于小叶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或两个小叶中央静脉之间及两个汇管区之间。坏死处伴有肝细胞不规则再

生及纤维组织增生,后期则成为纤维间隔而分割小叶。常见于中、重度慢性肝炎。

50、假小叶:肝硬化病变镜下,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肝细胞再生结节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肝细胞团,称为假小叶。

51、R-S细胞:典型的R-S细胞是一种直径20~50um或更大的双核或多核的瘤巨细胞。瘤细胞呈椭圆形,胞浆丰富,稍嗜酸性或嗜碱性,细胞核圆形,呈双叶或多叶状,以致细胞看起来像双核或多核细胞。染色质粗糙,沿核膜聚集呈块状,核膜厚而清楚。核内有一非常大的,直径与红细胞相当的,嗜酸性的中位核仁,周围有空晕。

52、镜影细胞:最典型的R-S细胞的双叶核面对面的排列,形成所谓的镜影细胞,其在诊断此瘤上具有重要意义,故称为诊断性R-S细胞。

53、大红肾: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炎肉眼观见双侧肾脏轻到中度肿大,包膜紧张,表面充血,称为大红肾。有的病例肾脏表面及切面有散在粟粒大小出血点,又称蚤咬肾。

54、新月体:新月体主要由增生的壁层上皮细胞和渗出的单核细胞构成,还可有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以上成分在球囊壁层呈新月状可环状分布。

55、伤寒细胞:伤寒杆菌引起的炎症是以巨噬细胞增生为特征的急性增生性炎,增生活跃时巨噬细胞胞浆内吞噬有伤寒杆菌、红细胞和细胞碎片,而吞噬红细胞的作用尤为明显。 种巨噬细胞称为伤寒细胞。伤寒细胞常聚集成团,形成小结节称为伤寒肉芽肿或伤寒小结,是伤寒的特征性病变,具有病理诊断价值。

56、肿瘤: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57、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形性,肿瘤异型性的大小反映了肿瘤组织的成熟程度。

58、高血压脑病:由于脑血管病变及痉挛致血压骤升,引起中枢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症侯群称高血压脑病,脑部变化差异较大,可仅有脑水肿或伴有点状出血,临床表现为颅内高压、头痛、呕吐、视力模糊及意识模糊。

59、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组以肺实质与小气道受病理损害后,导致慢性不可逆性气道阻塞,呼吸阻力增加,肺功能不全为共同特征的肺疾病的统称。主要指慢支、支扩、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

60、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反复发作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症状为特征且症状每年至少持续3个月,连续二年以上。

61、肺气肿:是指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因过度充气呈持久性扩张,并伴有肺泡间隔破坏,以致肺组织弹性减弱容积增大的一种病理状态。


相关内容

  • [中医书籍 中医知识经典大全版]
  • [瑯琊水宫)] [中医书籍 中医知识经典大全版] 中医书籍 中医知识经典大全版 [中医宝典] [疾病大全] [中药材] [中医药方] [中医宝典移动版] [人体穴位] [本草纲目] [中医名医] [资助中医宝典] [中医经论] [黄帝内经·素问] [黄帝内经·灵枢] [黄帝内经太素] [难经] [类 ...

  • 医学类核心期刊大全
  • 中华妇产科杂志 实用妇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生殖与避孕 江苏医药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中华儿科杂志 临床儿科杂志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华肿瘤杂志 中国肿瘤临床 癌症 中华外科杂志 中华病理学杂志 肿瘤防治研究 肿瘤 实用肿瘤杂志 实用癌症 ...

  • 全息推拿学
  • 全息医学在推拿学中的应用 全息推拿学就是依据全息医学基本理论和中医的基本理论,在人体特定部位(全息元)进行一定手法操作,从而达到治疗全身疾病或局部疾病的方法. 第一节 全息医学基本理论 20世纪80年代,古老的中华大地上,诞生了<宇宙全息统一论>这一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和哲学为 ...

  • 医疗卫生招聘考试题库
  • 全国医疗卫生招聘信息 丨 医学基础知识 丨 公共基础知识 丨 医疗卫生招聘考试面试 丨 临床医学知识 丨 护理基础知识 丨 药学基础知识 丨 中医基础知识 丨 卫生职称考试资料 丨 执业资格考试资料 丨 其他 添加文档 1 全国医疗卫生招聘信息: doc  2014年敦化市医院招聘 2页 doc   ...

  • 病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大全(带答案)
  • 病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大全(带答案) 病理解剖学(pathologic anatomy or anatomical pathology)①病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③研究病变器官的代谢和功能改变及临床表现:④研究病因学和发病学. 增生(hyperplasia) ①实质细胞增多:② ...

  • 中医经典著作大全(570本)
  • [ 香儿 - xianger] 中医经典著作大全 (570本) 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传统的中医学思维模式与源 ...

  • 口腔医学历年考研真题
  • 口腔医学历年考研真题 标签: 口腔医学 考研 2009-06-27 13:34 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口腔组织病理学(硕士) 一.名词解释 1.棘层松解 2.carcinoma in situ 3.缩余釉上皮 4.牙本质桥 5.牙本质发育不全症 6.联合突 7.透明牙本质 二.试述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临 ...

  • 病理临床与进展
  • 感受病理新的魅力 -----<病理临床与进展>课后心得 南通大学医学院 朱瑾 14160135 摘要:此科目对临床病理做了很深入的解释,临床病理学是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桥梁.同时,对病理临床的进展进行了阐述,重点突出了病理学在医学教育.医学科学研究及临床医疗工作中的基础地位和桥梁作用,力 ...

  • 异常心理学
  • 异常心理学 又称病理心理学,研究的是病人的异常心理活动与病态行为,即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病理心理与行为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与规律,并探讨其机制,其研究成果是医学心理学某些理论和证据的重要来源,因此一般认为异常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分支学科.但在某些异常心理学论著中,其内容范围可能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