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专注才能成功

你是否需要“闭关修炼”?——做事专注是通向成功的捷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什么都想做的结果是什么都做不好,到头来就是一事无成。”

——著名中青年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

(本节插图:张三丰在闭关修炼,专心致志的思考《九阴真经》的奥秘,成为了一代武学宗师。

或:美国著名作家卡尔·桑德堡在河边对一个酷似林肯的人脱帽敬礼说:“早上好,总统先生。”)

一、“闭关修炼”的奇迹

太阳光怎样才能点燃一根火柴?答案很简单,用凸透镜把所有的光聚集在一点上就行了。一个人怎样才能创造奇迹?答案也很简单,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的目标中去就行了。

在武侠小说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个词语——“闭关修炼”。大凡武林宗师,为了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或者领悟某个至高的武学奥义,往往会把自己关在一个地下暗室或者山洞里,不许任何人打扰,只留下一个小口每天由自己的徒子徒孙们将食物放进去。经过这样几个月甚至几年专心致志的修炼以后,必然武功大增。《九阴真经》的作者黄裳被仇家追杀,身负重伤逃入山林,潜心研究仇家的武功路数四十年,终于写出了射雕三步曲中的第一武功秘笈。在《倚天屠龙记》中,武当真人张三丰已经是武林至尊,年过九十,还觉得自己从觉远和尚那里得来的《九阴真经》不够完整,中间有很多道理没有悟透,于是每年都要花三个月闭关修炼,最后终于领悟了其中奥妙,自创太极拳,武当一派乃凭此威震天下。

这是小说中的故事,并不可信,但现实中其实有很多比小说更传奇的故事。金庸所编造的,不过是一个武当宗师闭关修炼,而在人类历史上,有三个宗派的创始人都是通过长时间的“闭关修炼”来开宗立派的。这三大流派分别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这可比武当派气魄大多了。

《圣经·马可福音》里面说:“圣灵就把耶稣催到旷野里去。他在旷野里四十天受撒旦的试探,并与野兽同在一处,且有天使来伺候他。”与这段话对应的历史事实是:耶稣在接受施洗者约翰的教导以后,感觉约翰的智慧已经无法再给自己启迪了,于是按照当时犹太教的传统,到约旦河东岸的荒漠中去苦修四十天,靠野果为生,每天只是潜心思考上帝的意旨。四十天后,他走出荒漠,创立了流传近两千多,至今拥有十亿信徒的基督教。就算金庸笔下的张三丰故事真有此事,跟耶稣比起来不知差了多少数量级。

在基督之前五百多年,一个三十多岁的印度人释伽,为了拯救万千苦难的众生,在一颗毕钵罗树下盘腿而坐,沉思七天七夜,终于悟得无上妙道,明白了人生痛苦和生死轮回的根本原因,懂得了消灭痛苦的根本方法,获得了彻底的解脱,达到了大彻大悟、自在自为的最高境界。他站起身来,到恒河两岸四处奔走,宣传自己的学说——佛教由此诞生。

孟子曰:“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释伽死后五百年耶稣诞生,在耶稣死后五百年,另一位伟大的宗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出世了。他的从成年起,每年的都要带上干粮,到山顶的一个洞穴中独居一个月,沉思宇宙人生的真谛,终于在公元609年,穆罕默德40岁的时候受到真主的启示,创立了伊斯兰教。

我向来觉得创立宗教乃是一个个人所能创造的最大的奇迹:数千年的沧海桑田,多少英雄俱成白骨,多少帝国俱成往事,唯有信仰的力量传承不已,让万千众生顶礼膜拜。我们大学寝室有一个回民。有一次我和另外一个室友谈起穆罕默德,他对宗教不太了解,问我:“穆罕默德到底有多伟大?”我说:“你想想,他都死了一千多年了,某某还因为他说过的一句话而终生不吃猪肉,你说他有多伟大?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生前下了多少道圣旨,立了多少条法令,现在还有一个人遵守其中的一条吗?对比一下你就知道他有多伟大了。”而这样不可思议的奇迹是怎样产生的呢?就是将自己的全部思想集中于一个目标的结果。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奇迹,前提是: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点上来。

当你专心致志的时候,世界上就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情了。也许每个人的天赋有差别,我们不能指望自己也去创立一个流传千古的思想流派,但对于中学课程那点基础知识,只要专心致志,那就完全是小菜一碟了。

二、分散精力必将导致失败

曾经有人问爱迪生:“成功的首要要素是什么?”

爱迪生答道:“每个人整天都在做事。倘若你早上7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你做是就整整做了16个小时。其中大部分人一定一直都在做一些事,不同的是,在于他们做很多很多的事,而我却只做一件。如果你们将这些时间运用在一件事情、一个方向上,一样会取得成功。”

爱迪生号称“发明大王”,一生做出了1093项发明,涉及光、电、磁、机械、化学、生物等诸多方面,似乎更像一个“通才”。但他的“通”是建立在每段时间只专注于一项发明基础上的。如果他想一遍研究电灯、一边研究蓄电池、一边研究留声机,那么最后他可能什么发明都搞不出来。

1979年,15岁的王文京走进江西财经大学校门的时候,对自己的未来毫无预知。他不怎么喜欢自己的会计专业———那时候,是个生产队就有会计,会计不就是记账的吗?能有什么出息?

22年后,王文京创办的用友软件公司以创纪录的每股36.68元价格发行2500万股,上市第一天就冲高100元,握有用友55.2%股权王文京的身价也随之飙升了10倍,达到50亿元,成为“知识创造财富”经典故事里的标准主角。谈及自己的成功经验,王文京说道:

“一生只做一件事。专注,坚持,又赶上了好时代——就这么简单。”

处于一个世纪之交的变革时代,青年人要做什么样的准备?我国著名中青年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认为,青年人要想获得成功最重要的素质是这样的:

“我在一本书中提到过一个名词叫‘业余的中国’。现在的年轻人都很浮躁,做事不叫‘做’,叫‘玩’,今天玩玩这个,明天玩玩那个,法律热门就都去考律师,会计好找工作就纷纷去学会计,日语吃香了就到处都能听到‘沙由娜拉’什么的。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一切都是业余的。当然这些人也是很用功很好学的,也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什么都想做的结果是什么都做不好,到头来就是一事无成。”

“什么都想做的结果是什么都做不好,到头来就是一事无成。”——樊纲这句话正好应了《孙子兵法·虚实篇》中的名言:“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高一的时候分文理科,我有个文科学的很好的哥们执意要选理科。我问他为什么,他说道:“我要在理科学文科。”意思就是说,他文科很好了,不需要老师带着专门的学习,而理科还有不足,所以选择理科来补一补物理化学。这种选择可谓豪气万丈,可惜最后的结果大家都能想象的到,他既没学好理科也没学好文科,只考了一个普通的大学。

文理兼通并非不可能的梦想。这与文理分科是否合理无关,如果大家都是学习全科,条件相等,但既然有了文理分科,那么人家或者全力以赴学习理科,或者全力学习文科,你要想两头兼顾,自然难免落败。你可以选择理科,就认真把理科学好,到了大学以后学习一个理科专业,然后考研转入文科专业。总之,在你学习的时候,只能专注于其中一个目标。每个目标可以分先后完成,但绝不能幻想着齐头并进,因为人的精力集中与否对于学习效率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也曾经在这方面有过切身的教训。高一的时候,进入了一所新学校,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能,所以在班级活动上非常积极。我担任了班上的宣传委员,负责板报,于是每周一换,几乎天天都在忙这个,得了好几次全校一二等奖。当时学校还组织了一次辩论赛,我也积极准备,可惜以我为主力的班队第一轮就被淘汰了,后来学校又组织演讲比赛,我也报名参加,预赛即被刷了下来,不过我们班选的那个代表在正式比赛中得了倒数第二——我至今想起来还幸灾乐祸。除此之外还看了不少名著,象巴金的《家》《春》《秋》,还有老舍的《四世同堂》。其实这些事情每一件单独来看都无可厚非,但加起来就实在太多太散了,严重分散了我的精力,学习成绩直线下降。高一下学期的期中考试,物理居然不及格!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考试不及格。

我们常常说,年轻人要有远大的抱负。其实,年轻人最不缺乏的就是远大的抱负,往往是因为抱负太远大,所以不愿意把精力真正集中到摆在面前的任务上来。他希望成为科学家,所以各种科普杂志他都看,却忘了专心致志把物理化学生物学好;他希望成为文学家,什么作家的文章他都看,却不肯专心致志把语文学好,把最基本的遣词造句的功夫打扎实。别人若夸他歌唱的好,他就认真练习唱几首流行歌曲;夸他字写的好,他就肯花上课的时间在作业本背面乱画;夸他足球踢的好,他就天天抱着足球猛踹……这些东西作为课余爱好不错,但因此分散了精力,不能专心于学习,最后必然输的很惨。有几个人真正的能把这些本事练到足以以此谋生的地步呢?很少。我们这个社会需求量最大的人才是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掌握各种专业知识的人才,就算你真的在某方面很有天赋,进入大学以后再练习难道就为时已晚了吗?那个时候,你的机会也更多一些、层次也更高一些,所以把现阶段的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才是最佳的选择。不要天真的想:我既要把学习学好,好要把足球踢好,还要把计算机学好。历史上有很多“通才”,其实正如前面爱迪生的例子,他们的“通”并非同时做好几件事情,而是在某一阶段专心致志的做好某一件事情,好几个阶段加起来,才显得“通”。如果你也希望能在好几个方面做出杰出的贡献,那么,现在就请完全专注于其中一个方面,直到把它做好了再去专注于另一个方面。

三、华罗庚“统筹方法”的局限性

我初中的时候学过一篇华罗庚的《统筹方法》,他举了一个早上起床做事情的顺序为例,上厕所需要五分钟、洗漱需要五分钟、煮鸡蛋需要十分钟,做这些事情的顺序应该怎么安排?如果先上厕所,再洗漱,然后煮鸡蛋,总共需要花二十分钟。如果我们把这些事情“统筹”一下,先把鸡蛋放进锅里煮,然后去上厕所,再洗漱,这个时候鸡蛋也正好煮好了,整个过程只需要十分钟,节约了一半的时间。

这样的方法对我们合理安排时间当然很有借鉴意义,但有一个条件:这种时间的统筹只有在做那些不需要动脑筋思考的时候才能发挥作用。这个道理,我也是最近才明白。

04年9月7日,当我的第一本书《最高命运》还差最后一章完成的时候,我算计了一下,先联系出版社,出版社审查选题差不多需要一周,这样剩下的一周我正好可以写完最后一章。如此算是对“统筹方法”的合理应用,应该可以节约不少时间。但是,我错了。

拿着没有写完的书稿,总觉得有点底气不足,跑了几家出版社都没有明确的答复。等我回过头来写最后一章的时候,写作效率大大降低,觉得完全没有状态,磨磨蹭蹭写了12天才算勉强写完,而且质量也不能令我完全满意。

等我写完书稿之后我在全力以赴的去联系出版:发邮件、打电话、面谈,一切都变得十分顺利起来,很快就谈妥了出版事宜。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人的精力集中起来很难,要分散却很容易。我联系写了一个月,中间几乎没有做别的事情,已经完全进入了写作的状态,写起来速度块质量高。但被我这么一“统筹”,写作状态被活生生打断了,要找回来不容易,跑出版的时候总惦记着还有一章没写,补写最后一章的时候又因为等待出版社的回音而很难安下心来。最后出版也没联系好,文章也没写好,本来为了提高效率,却将大大的降低了效率。

有人说,世界上最宝贵的是时间。在我看来,有一样东西比时间更宝贵,那就是人的精力。如果在抓紧时间和集中精力之间选择,我将毫不犹豫的选择集中精力。为了利用琐碎的时间而搅乱注意力,是一件十分得不偿失的事情。

美国著名作家卡尔·桑德堡著有六卷本的《林肯传》并因此而获得1940年普利策历史著作奖。桑德堡花了多年时间来写作《林肯传》,那时他住在密执安湖边。每天早上,在固定的时刻,他都会出现在湖边的沙滩上,一边低头漫步,一边聚精会神地构思。当地人说他天天如此,非常准时,甚至可以用他来对表。有几位邻居决定开个玩笑,他们花钱请来一位又高又瘦的演员。一天早上,他们给他戴上长胡子和一顶高帽子,穿上大衣,披上披肩,然后让他朝桑德堡走去,他们躲在远处,想看看会发生什么情况。只见两人慢慢走近,又交错而过,桑德堡抬了下头,又低下头去。那演员回来后,邻居们围住了他:“他干了什么?”

“什么也没干,只是看了看我。”

“什么也没干?”

“他鞠了躬。”

“他没说些什么吗?”

演员的眼神有些恐慌。“他说……他说的就这些。”

“他说什么?”

“他鞠躬后说:‘早上好,总统先生。’”

桑德堡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传记作家,更是一名著名的诗人。1950年,他因《诗歌全集》而再获普利策奖。但他写《林肯传》的时候就只专注与传记的写作,而完全不去想诗歌,写完《林肯传》之后,再全心全意的去搞诗歌创造。

可以这么说:桑德堡之所有能把《林肯传》和诗歌都写得很好,就是因为他写传记的时候不写诗歌,写诗歌的时候不写传记。

小而言之,我们要“同时”把语文、数学、英语等等科目学好,就只能学语文的时候不想数学,学数学的时候不想语文,专时专用,才能实现学习效率最大化。在听课的时候,有些老师讲的东西你老感觉已经知道了,于是不愿意再听,拿出书本来自己看别的东西。这样坐似乎很符合“统筹方法”。但你的精力受到了搅扰,等老师讲到你不知道的地方的时候,要么你正看书看的津津有味,根本就没有听见,要么勉强抬起头来听一会儿,感觉没头没尾的,注意力也集中不起来。最后,一堂课下来,书也没看好,课也没听好。你希望一举两得,结果却是“陪了夫人又折兵”。原因很简单,这里存在时间利用和精力集中的矛盾,知道的东西再听一遍可能真的有点浪费时间,但如果为了节约那么几分钟时间而破坏了精力的集中,是很划不来的。

有必要再说一遍统筹方法的运用原则:

它只有在做那些不需要动脑筋思考的时候才能发挥作用。

所以,你可以先把鸡蛋放到锅里,然后去洗漱。但你切不可以先把鸡蛋放到锅里,然后来背英语。因为锅里的鸡蛋会使你无法集中注意力,你看起来节约了煮鸡蛋的十分钟时间,实际上背英语的效率大大降低,耽误的时间可能远不止十分钟。你应该先把鸡蛋煮了吃了,然后安心的背英语,或者先把英语背完,然后煮鸡蛋。

也许有人说:“反正煮鸡蛋那十几分钟也是闲着,干点别的总不会有坏处吧?”对这个问题,我说一句比较玄妙的话,让大家动点脑筋分析其中的道理:

你可以在煮鸡蛋的时候背英语,但切不可在背英语的时候煮鸡蛋。

把这个道理想通了,你对“统筹方法”的局限性就算真正明白了。

四、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毛泽东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中这样写道:

“(一)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法,不但必须应用于战役的部署方面,而且必须应用于战术的部署方面。

(二)在战役的部署方面,当着敌人使用许多个旅(或团)分几路向我军前进的时候,我军必须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即集中六倍、或五倍、或四倍于敌的兵力,至少也要有三倍于敌的兵力,于适当时机,首先包围歼击敌军的一个旅(或团)……

(三)在战术的部署方面,当着我军已经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包围敌军诸路中的一路(一个旅或一个团)的时候,我军担任攻击的各兵团(或各部队),不应企图一下子同时全部地歼灭这个被我包围之敌,因而平分兵力,处处攻击,处处不得力,拖延时间,难于奏效。而应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即集中六倍、五倍、四倍于敌,至少也是三倍于敌的兵力,并集中全部或大部的炮兵,从敌军诸阵地中,选择较弱的一点(不是两点),猛烈的攻击之,务期必克。得手后,迅速扩张战果,各个歼灭该敌。”

这段话写于1946年9月,国共内战刚刚爆发后不久。当时共产党拥有军队一百二十万人,装备大都是“小米加步枪”,还有少量的火炮,而国民党拥有正规军二百万人,主力不对都配有美式装备,还有大量日军投降缴获的装备,并有少量空军。双方实力悬殊,但共产党采取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正确战略战术方针,最后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我们以蒋介石1931年6月对中央苏区进行的第二次“大围剿”为例来看“集中”与“分散”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结局。

其时老蒋调集了约20万兵力,而红军只有3.4万人。但蒋介石刚刚在名义上统一中国不久,手下的众多部队大多是投降的各地军阀,并不齐心。而且他选择了从分兵冒进的战术“厚集兵力,长驱直入,先求击破红军主力,捣毁红军根据地,然后再逐渐清剿。”将十七个师的兵力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包围中央苏区,但各自为阵,缺乏联系,形成了一个断断续续约八百里长的弧形包围圈。毛泽东看准了公秉藩的28师和王金钰的47师从北方远调而来,水土不服,不习惯山区作战,是敌军的软肋,于是集中全部四个军约三万人,在江西富田将其大部歼灭。然后趁胜追击,连续作战,半个月之内从江西赣江一直打到福建北部山区,五战五捷,横扫700余里,歼敌3万多,正是“七百里驱十五日,横扫千军如卷席,赣水苍茫闽山碧!”其它围剿部队闻此消息,纷纷撤退。第二次“大围剿”失败。

集中优势兵力和专心致志,其间的道理是一样的。人的大脑构造非常复杂,但实际上它在同一时间内只能做好一件事。高考要考很多科目,每个科目都有好几本书,每本书都有好多章,要想学好,唯有集中优势兵力,一个一个解决。你想高考成绩提高五十分,那么不妨先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某一门科目上,比如数学,在一个合理的时间内全力补习数学,争取把数学成绩提高十分。然后再把精力转移到另一门,再争取提高十分,这样做的效果,肯定比你同时恶补所有科目的效果要好。千万记住,“分兵冒进”乃是兵家大忌,历史上因为这种战术以绝对优势的兵力而遭到惨败的战例数不胜数。而象毛泽东那样集中优势兵力,在取得一个胜利之后,趁着士气高涨,连续作战,有重点有顺序的来各个击破,才是高考致胜的法宝。

所以,请选择你觉得最容易提高的科目开始突破,如果不知道哪个最容易,那就随便选择一个,而不要想一下子全部提高,如果那样最后可能是所有的科目都无法提高。

五、专心致志的几个方法

(1)保持头脑冷静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在过于高兴或过于悲伤的时候,都不应该做出任何决定。”

这个道理非常容易理解,当你过于兴奋、悲伤、激动、愤怒的时候,情绪会干扰你的理智,你无法集中注意力冷静的思考和判断。所以,想要专心致志的学习和工作,就必须注意保持头脑的冷静。

请记住,只有冷静的头脑才能真正集中注意力。

具体的做法是:

1.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就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一天的计划或者自己的人生目标上,花几分钟冷静的思考,然后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告诉自己:“我心情平静,我一开始学习就能集中注意力,我一天都能保持冷静、沉着、富有自制力,我今天的学习将会非常富有效率。”

2.在每开始做一件事情之前,比如你复习完语文,准备开始复习英语,用同样的方法暗示自己:“我将不再想着语文,我将集中精力复习英语,这样我的学习将会非常富有效率。”

3.当你感到过于兴奋、悲伤、压抑的时候,拿出一张纸和一支笔,把那些造成这种情况的事件写出来,认真的看一遍,然后对自己说:“原来是这样的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将忘记它,专心学习。”我这个主意是从谁哪里打听来的呢?说出来难以置信——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他在伊拉克战争以前接受记者采访说:“我现在每天晚上都睡的很好,如果有什么事情让我难以入睡,我就起床把它写到纸上,然后就可以很快睡着了。”当然最后萨达姆没能斗过美国,但我觉得这不是他的问题,实力差距摆在那里,你让拿破仑去当伊拉克总统也没戏。作为一代沙漠枭雄,萨达姆的人生还是十分辉煌的,起码这种大战之前安然入睡的本事就很值得大家学习。我记得伊拉克战争之前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苦不苦,想想人家萨达姆。”听起来很搞笑,其实很有道理,你想想美国大军压境人家都能睡的那么舒坦,你怎么能让这点学习压力或生活上的小麻烦干扰你的注意力呢?

(2)注意短暂的休息

2003年考研听力试题中有这么一段材料,颇有意思,我听完之后,很受启发,其大意如下:

如果你总有一种疲惫的感觉,不一定非要早早的上床睡觉。解决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小憩五分钟就行了。五岁以下的孩子总是显得精力充沛,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每天都会打上一两个盹。很多睡眠专家都认为,白天一次短暂的休息可以使人保持旺盛的精力。研究表明,五分钟的小憩足以使一个人变得头脑清醒,注意力也将更加集中。困了就要休息本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人在长大以后,却总觉得了睡觉就该在晚上睡,白天应该不停的工作。众多研究表明,从人的生理特征来讲,把所有的睡眠都集中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并不科学。

……所以如果你在“不该”睡觉的时候觉得困了,就马上小睡一会儿。不要认为这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表现,它将使你在别的时候能够保持精力充沛和高效工作。

邱吉尔活了九十岁,参加过五次战争,担任过海军大臣、财政大臣、贸易大臣、殖民地事务大臣,两次担任首相,领导英国人民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还做过新闻记者,一生写下了《河上的战争》、《马尔巴罗传》、《英语民族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等数百万字的著作,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此外他的油画也堪称一绝。有人问他如何能保持如此旺盛的精力,取得如此多不可思议的成就。他的回答很简单:

“能坐着的时候我决不站着,能躺着的时候我决不坐着。”

(3)将注意力集中到美好的事物上

如果要你立刻摆脱所有悲伤、兴奋、激动的情绪,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也许不太现实。所以,我们可以选择走一条迂回的道路——先将注意力转移到某一个具体的美好的但不那么让人激动的事物上去,让头脑变得冷静,再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

如果你感到自己的头脑难以冷静,那么立刻行动,不要迟疑,将你的注意力马上集中在某个具体的、令人愉快的、平静的事物上来。比如你非常喜欢的一幅山水画、曲调优美平缓的古曲《春江花月夜》、放在你床头的一件精美的装饰品,还可以翻开相册,找出你最喜欢的几幅照片,回忆一下以前发生的一些温馨美好的往事,想象自己在滨江路上和家人一起遛狗,或者春天的时候和几个好朋友出去爬山……当然,别忘了我们在前一节“立刻行动”中谈到的法则,让自己微笑起来,活动活动四肢,做几个深呼吸,用“假装轻松”行动来缓解一些不良的情绪。这样,不到五分钟,你的头脑会立刻变得清醒、轻松、愉悦、冷静,这个时候再翻开书本,拿起作业开始学习,就很容易集中注意力了。

不相信吗?那么就立刻试一试吧,现在,比上眼睛,构思一幅美丽的画面……

(4)你所专注的事情必须要具体可行

跟中短期目标必须具体一样,你在现在所专注的事情必须具体。有的人或许会说:“我一直都专注于高考。”这句话等于没说,因为你每一天每一个小时的努力都不可能是针对整个高考的,而是它的一个很小的部分,比如高考中的数学的解析几何的抛物线的某一个问题。你如果在同一小时内既关心抛物线又关心被动语态还关心古文阅读,每一个都是高考的一部分,但实际上你的状态根本谈不上“专心致志”。

请记住:专注一个庞杂的目标等于没有专注。

高考,就好像一个大书架,上面密密麻麻的摆满了书籍。你每次只能拿起一本书,认真阅读,而不是同时拿起十几本书随意浏览,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也不要想着别的书。只有读完一本之后,再去拿起另一本来阅读。如果你同时“专注”于整个书架,那么你连一本书都读不好。

(5)安排时间进行冷静的思考

本章一开始就讲了三大宗教创始人远离人群进行思考的故事,我们不是宗教的修行者,不可能花那么多的时间来进行苦修,但是,每天都花一点时间来独自思考一下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对于保持头脑清晰,集中注意力是非常有益的。

《内在的天资》一书的作者亚历山大指出:“如果你每天花15分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那么将会对你这一天剩余的时间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专心致志是一种能力,一种需要专门训练的能力,所以它跟你学习数学语文一样,需要拿出一些专门的时间来加以练习,当然这个时间不必太长。你可以选择一个不容易受到干扰的地方,如果你是走读生,那么在你自己的卧室是最好的地方,如果你是住读生,那么也可以晚上躺在床上思考,或者每天晚上或早晨你可以到操场边散步边思考,时间大约在15分钟到半个小时比较合适。如果没有人看见,还可以象和尚打坐一样盘着腿,挺胸坐直,双手轻轻的放在膝盖上,闭目静思。

静心思考的内容可以比较宽泛,不过下面两个方面应该尝试着练一练:

第一、排除杂念。将自己白天的各种杂念都排除出去,清除头脑中分散注意力、产生压力的想法,集中注意力,使自己完全沉浸在此时此刻,什么都不想。当然,对于常人来说,要做到完全静心的状态是很困难的,但你可以克制自己去主动思考问题,慢慢的放松精神和肌肉,先放松眼部肌肉,再放松整个脸部,然后从上至下手、胸、腹、腿、脚,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很多杂念一个一个的从黑暗深处冒出来,你就象一个垃圾工人一样一个一个的把它们排除出去,不要受它的诱惑,不可能完全扫除干净,只要做到一个相对宁静的状态就可以了。如果能够持之以恒,对于身心都有极大的好处。这种状态其实也是一种最好的休息,近代国学大师钱穆精于此道,钱夫人回忆道:

“宾四(钱穆字宾四)每天回家,一进门,静卧十几分钟便伏案用功。也有时参加学校全体旅游,一早出门,搭巴士,乘渡船,涉海,爬山,黄昏回家,年轻人都累了,但宾四一进门仍只休息十几分钟便伏案。我觉得很奇怪,有一天,我和他谈起。他说这是静坐之功,他年轻时为求身体健康,对静坐曾下过很大功夫,以后把静坐中的息念功夫应用到日常生活来,乘巴士,走路,都用心息念,所以一回家就能伏案。不仅如此,最得益的是白天在学校应付一件件接踵而来的人与事,只要几分钟空闲,就能使脑子里息念。我听了也想学,可惜心中杂念多,终于无成。宾四对我说,做学问的人,最重要的须能专心一志,心中不能有一丝杂念。他说,息念是一门很大功夫,静坐当然是帮助人息念的好办法,只是很花时间,又要有个安静的环境。他自从到香港,时间环境都不许可,无法静坐,自己只好变通改为静卧,五分钟十分钟全身放松,脑中无杂念是最好的休息。他又利用打拳,散步,乘巴士,走路,随时随处训练自己去杂念。所以每一坐下,就可以立刻用功。”

学者文人用脑很厉害,身体容易不好,钱穆年轻时身体很弱,又得过肺病,但后来潜心苦学,成为一代国学大师,学问很好,身体也好,活了96岁,跟他“息念”的功夫是密不可分的。现在中学生学习课程较多、压力很大,要缓解这种压力,保持身心健康,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第二、集中思考你的人生目标和学习生活的指导原则。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指导原则上来,这可以让你感觉到信心和欲望,静静的构思自己成功以后的美妙图景。如果你的目标是考上某著名大学,那么你闭上眼睛,想象你收到这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以后的场景,你的同学朋友都以羡慕的眼光看着你,你的父母有多么高兴,然后你可以完全放松的去玩上一个月,再想象你迈进大学门口的那一刻的激动心情,你在大学里将会有怎样丰富多彩的生活……都可以想象的很细致、很生动,尽量去想一些积极愉快的场面,要专心致志的去想,不是做梦的感觉,而是好像在回忆往事一样。这样,你的目标会每天都激励着你,你就能够专心的去做那些有助于你完成自己目标的事情,而受各种琐事的干扰。每当你想完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变得精神愉快、精力充沛,学习起来更有干劲。

你是否需要“闭关修炼”?——做事专注是通向成功的捷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什么都想做的结果是什么都做不好,到头来就是一事无成。”

——著名中青年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

(本节插图:张三丰在闭关修炼,专心致志的思考《九阴真经》的奥秘,成为了一代武学宗师。

或:美国著名作家卡尔·桑德堡在河边对一个酷似林肯的人脱帽敬礼说:“早上好,总统先生。”)

一、“闭关修炼”的奇迹

太阳光怎样才能点燃一根火柴?答案很简单,用凸透镜把所有的光聚集在一点上就行了。一个人怎样才能创造奇迹?答案也很简单,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的目标中去就行了。

在武侠小说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个词语——“闭关修炼”。大凡武林宗师,为了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或者领悟某个至高的武学奥义,往往会把自己关在一个地下暗室或者山洞里,不许任何人打扰,只留下一个小口每天由自己的徒子徒孙们将食物放进去。经过这样几个月甚至几年专心致志的修炼以后,必然武功大增。《九阴真经》的作者黄裳被仇家追杀,身负重伤逃入山林,潜心研究仇家的武功路数四十年,终于写出了射雕三步曲中的第一武功秘笈。在《倚天屠龙记》中,武当真人张三丰已经是武林至尊,年过九十,还觉得自己从觉远和尚那里得来的《九阴真经》不够完整,中间有很多道理没有悟透,于是每年都要花三个月闭关修炼,最后终于领悟了其中奥妙,自创太极拳,武当一派乃凭此威震天下。

这是小说中的故事,并不可信,但现实中其实有很多比小说更传奇的故事。金庸所编造的,不过是一个武当宗师闭关修炼,而在人类历史上,有三个宗派的创始人都是通过长时间的“闭关修炼”来开宗立派的。这三大流派分别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这可比武当派气魄大多了。

《圣经·马可福音》里面说:“圣灵就把耶稣催到旷野里去。他在旷野里四十天受撒旦的试探,并与野兽同在一处,且有天使来伺候他。”与这段话对应的历史事实是:耶稣在接受施洗者约翰的教导以后,感觉约翰的智慧已经无法再给自己启迪了,于是按照当时犹太教的传统,到约旦河东岸的荒漠中去苦修四十天,靠野果为生,每天只是潜心思考上帝的意旨。四十天后,他走出荒漠,创立了流传近两千多,至今拥有十亿信徒的基督教。就算金庸笔下的张三丰故事真有此事,跟耶稣比起来不知差了多少数量级。

在基督之前五百多年,一个三十多岁的印度人释伽,为了拯救万千苦难的众生,在一颗毕钵罗树下盘腿而坐,沉思七天七夜,终于悟得无上妙道,明白了人生痛苦和生死轮回的根本原因,懂得了消灭痛苦的根本方法,获得了彻底的解脱,达到了大彻大悟、自在自为的最高境界。他站起身来,到恒河两岸四处奔走,宣传自己的学说——佛教由此诞生。

孟子曰:“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释伽死后五百年耶稣诞生,在耶稣死后五百年,另一位伟大的宗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出世了。他的从成年起,每年的都要带上干粮,到山顶的一个洞穴中独居一个月,沉思宇宙人生的真谛,终于在公元609年,穆罕默德40岁的时候受到真主的启示,创立了伊斯兰教。

我向来觉得创立宗教乃是一个个人所能创造的最大的奇迹:数千年的沧海桑田,多少英雄俱成白骨,多少帝国俱成往事,唯有信仰的力量传承不已,让万千众生顶礼膜拜。我们大学寝室有一个回民。有一次我和另外一个室友谈起穆罕默德,他对宗教不太了解,问我:“穆罕默德到底有多伟大?”我说:“你想想,他都死了一千多年了,某某还因为他说过的一句话而终生不吃猪肉,你说他有多伟大?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生前下了多少道圣旨,立了多少条法令,现在还有一个人遵守其中的一条吗?对比一下你就知道他有多伟大了。”而这样不可思议的奇迹是怎样产生的呢?就是将自己的全部思想集中于一个目标的结果。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奇迹,前提是: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点上来。

当你专心致志的时候,世界上就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情了。也许每个人的天赋有差别,我们不能指望自己也去创立一个流传千古的思想流派,但对于中学课程那点基础知识,只要专心致志,那就完全是小菜一碟了。

二、分散精力必将导致失败

曾经有人问爱迪生:“成功的首要要素是什么?”

爱迪生答道:“每个人整天都在做事。倘若你早上7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你做是就整整做了16个小时。其中大部分人一定一直都在做一些事,不同的是,在于他们做很多很多的事,而我却只做一件。如果你们将这些时间运用在一件事情、一个方向上,一样会取得成功。”

爱迪生号称“发明大王”,一生做出了1093项发明,涉及光、电、磁、机械、化学、生物等诸多方面,似乎更像一个“通才”。但他的“通”是建立在每段时间只专注于一项发明基础上的。如果他想一遍研究电灯、一边研究蓄电池、一边研究留声机,那么最后他可能什么发明都搞不出来。

1979年,15岁的王文京走进江西财经大学校门的时候,对自己的未来毫无预知。他不怎么喜欢自己的会计专业———那时候,是个生产队就有会计,会计不就是记账的吗?能有什么出息?

22年后,王文京创办的用友软件公司以创纪录的每股36.68元价格发行2500万股,上市第一天就冲高100元,握有用友55.2%股权王文京的身价也随之飙升了10倍,达到50亿元,成为“知识创造财富”经典故事里的标准主角。谈及自己的成功经验,王文京说道:

“一生只做一件事。专注,坚持,又赶上了好时代——就这么简单。”

处于一个世纪之交的变革时代,青年人要做什么样的准备?我国著名中青年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认为,青年人要想获得成功最重要的素质是这样的:

“我在一本书中提到过一个名词叫‘业余的中国’。现在的年轻人都很浮躁,做事不叫‘做’,叫‘玩’,今天玩玩这个,明天玩玩那个,法律热门就都去考律师,会计好找工作就纷纷去学会计,日语吃香了就到处都能听到‘沙由娜拉’什么的。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一切都是业余的。当然这些人也是很用功很好学的,也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什么都想做的结果是什么都做不好,到头来就是一事无成。”

“什么都想做的结果是什么都做不好,到头来就是一事无成。”——樊纲这句话正好应了《孙子兵法·虚实篇》中的名言:“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高一的时候分文理科,我有个文科学的很好的哥们执意要选理科。我问他为什么,他说道:“我要在理科学文科。”意思就是说,他文科很好了,不需要老师带着专门的学习,而理科还有不足,所以选择理科来补一补物理化学。这种选择可谓豪气万丈,可惜最后的结果大家都能想象的到,他既没学好理科也没学好文科,只考了一个普通的大学。

文理兼通并非不可能的梦想。这与文理分科是否合理无关,如果大家都是学习全科,条件相等,但既然有了文理分科,那么人家或者全力以赴学习理科,或者全力学习文科,你要想两头兼顾,自然难免落败。你可以选择理科,就认真把理科学好,到了大学以后学习一个理科专业,然后考研转入文科专业。总之,在你学习的时候,只能专注于其中一个目标。每个目标可以分先后完成,但绝不能幻想着齐头并进,因为人的精力集中与否对于学习效率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也曾经在这方面有过切身的教训。高一的时候,进入了一所新学校,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能,所以在班级活动上非常积极。我担任了班上的宣传委员,负责板报,于是每周一换,几乎天天都在忙这个,得了好几次全校一二等奖。当时学校还组织了一次辩论赛,我也积极准备,可惜以我为主力的班队第一轮就被淘汰了,后来学校又组织演讲比赛,我也报名参加,预赛即被刷了下来,不过我们班选的那个代表在正式比赛中得了倒数第二——我至今想起来还幸灾乐祸。除此之外还看了不少名著,象巴金的《家》《春》《秋》,还有老舍的《四世同堂》。其实这些事情每一件单独来看都无可厚非,但加起来就实在太多太散了,严重分散了我的精力,学习成绩直线下降。高一下学期的期中考试,物理居然不及格!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考试不及格。

我们常常说,年轻人要有远大的抱负。其实,年轻人最不缺乏的就是远大的抱负,往往是因为抱负太远大,所以不愿意把精力真正集中到摆在面前的任务上来。他希望成为科学家,所以各种科普杂志他都看,却忘了专心致志把物理化学生物学好;他希望成为文学家,什么作家的文章他都看,却不肯专心致志把语文学好,把最基本的遣词造句的功夫打扎实。别人若夸他歌唱的好,他就认真练习唱几首流行歌曲;夸他字写的好,他就肯花上课的时间在作业本背面乱画;夸他足球踢的好,他就天天抱着足球猛踹……这些东西作为课余爱好不错,但因此分散了精力,不能专心于学习,最后必然输的很惨。有几个人真正的能把这些本事练到足以以此谋生的地步呢?很少。我们这个社会需求量最大的人才是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掌握各种专业知识的人才,就算你真的在某方面很有天赋,进入大学以后再练习难道就为时已晚了吗?那个时候,你的机会也更多一些、层次也更高一些,所以把现阶段的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才是最佳的选择。不要天真的想:我既要把学习学好,好要把足球踢好,还要把计算机学好。历史上有很多“通才”,其实正如前面爱迪生的例子,他们的“通”并非同时做好几件事情,而是在某一阶段专心致志的做好某一件事情,好几个阶段加起来,才显得“通”。如果你也希望能在好几个方面做出杰出的贡献,那么,现在就请完全专注于其中一个方面,直到把它做好了再去专注于另一个方面。

三、华罗庚“统筹方法”的局限性

我初中的时候学过一篇华罗庚的《统筹方法》,他举了一个早上起床做事情的顺序为例,上厕所需要五分钟、洗漱需要五分钟、煮鸡蛋需要十分钟,做这些事情的顺序应该怎么安排?如果先上厕所,再洗漱,然后煮鸡蛋,总共需要花二十分钟。如果我们把这些事情“统筹”一下,先把鸡蛋放进锅里煮,然后去上厕所,再洗漱,这个时候鸡蛋也正好煮好了,整个过程只需要十分钟,节约了一半的时间。

这样的方法对我们合理安排时间当然很有借鉴意义,但有一个条件:这种时间的统筹只有在做那些不需要动脑筋思考的时候才能发挥作用。这个道理,我也是最近才明白。

04年9月7日,当我的第一本书《最高命运》还差最后一章完成的时候,我算计了一下,先联系出版社,出版社审查选题差不多需要一周,这样剩下的一周我正好可以写完最后一章。如此算是对“统筹方法”的合理应用,应该可以节约不少时间。但是,我错了。

拿着没有写完的书稿,总觉得有点底气不足,跑了几家出版社都没有明确的答复。等我回过头来写最后一章的时候,写作效率大大降低,觉得完全没有状态,磨磨蹭蹭写了12天才算勉强写完,而且质量也不能令我完全满意。

等我写完书稿之后我在全力以赴的去联系出版:发邮件、打电话、面谈,一切都变得十分顺利起来,很快就谈妥了出版事宜。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人的精力集中起来很难,要分散却很容易。我联系写了一个月,中间几乎没有做别的事情,已经完全进入了写作的状态,写起来速度块质量高。但被我这么一“统筹”,写作状态被活生生打断了,要找回来不容易,跑出版的时候总惦记着还有一章没写,补写最后一章的时候又因为等待出版社的回音而很难安下心来。最后出版也没联系好,文章也没写好,本来为了提高效率,却将大大的降低了效率。

有人说,世界上最宝贵的是时间。在我看来,有一样东西比时间更宝贵,那就是人的精力。如果在抓紧时间和集中精力之间选择,我将毫不犹豫的选择集中精力。为了利用琐碎的时间而搅乱注意力,是一件十分得不偿失的事情。

美国著名作家卡尔·桑德堡著有六卷本的《林肯传》并因此而获得1940年普利策历史著作奖。桑德堡花了多年时间来写作《林肯传》,那时他住在密执安湖边。每天早上,在固定的时刻,他都会出现在湖边的沙滩上,一边低头漫步,一边聚精会神地构思。当地人说他天天如此,非常准时,甚至可以用他来对表。有几位邻居决定开个玩笑,他们花钱请来一位又高又瘦的演员。一天早上,他们给他戴上长胡子和一顶高帽子,穿上大衣,披上披肩,然后让他朝桑德堡走去,他们躲在远处,想看看会发生什么情况。只见两人慢慢走近,又交错而过,桑德堡抬了下头,又低下头去。那演员回来后,邻居们围住了他:“他干了什么?”

“什么也没干,只是看了看我。”

“什么也没干?”

“他鞠了躬。”

“他没说些什么吗?”

演员的眼神有些恐慌。“他说……他说的就这些。”

“他说什么?”

“他鞠躬后说:‘早上好,总统先生。’”

桑德堡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传记作家,更是一名著名的诗人。1950年,他因《诗歌全集》而再获普利策奖。但他写《林肯传》的时候就只专注与传记的写作,而完全不去想诗歌,写完《林肯传》之后,再全心全意的去搞诗歌创造。

可以这么说:桑德堡之所有能把《林肯传》和诗歌都写得很好,就是因为他写传记的时候不写诗歌,写诗歌的时候不写传记。

小而言之,我们要“同时”把语文、数学、英语等等科目学好,就只能学语文的时候不想数学,学数学的时候不想语文,专时专用,才能实现学习效率最大化。在听课的时候,有些老师讲的东西你老感觉已经知道了,于是不愿意再听,拿出书本来自己看别的东西。这样坐似乎很符合“统筹方法”。但你的精力受到了搅扰,等老师讲到你不知道的地方的时候,要么你正看书看的津津有味,根本就没有听见,要么勉强抬起头来听一会儿,感觉没头没尾的,注意力也集中不起来。最后,一堂课下来,书也没看好,课也没听好。你希望一举两得,结果却是“陪了夫人又折兵”。原因很简单,这里存在时间利用和精力集中的矛盾,知道的东西再听一遍可能真的有点浪费时间,但如果为了节约那么几分钟时间而破坏了精力的集中,是很划不来的。

有必要再说一遍统筹方法的运用原则:

它只有在做那些不需要动脑筋思考的时候才能发挥作用。

所以,你可以先把鸡蛋放到锅里,然后去洗漱。但你切不可以先把鸡蛋放到锅里,然后来背英语。因为锅里的鸡蛋会使你无法集中注意力,你看起来节约了煮鸡蛋的十分钟时间,实际上背英语的效率大大降低,耽误的时间可能远不止十分钟。你应该先把鸡蛋煮了吃了,然后安心的背英语,或者先把英语背完,然后煮鸡蛋。

也许有人说:“反正煮鸡蛋那十几分钟也是闲着,干点别的总不会有坏处吧?”对这个问题,我说一句比较玄妙的话,让大家动点脑筋分析其中的道理:

你可以在煮鸡蛋的时候背英语,但切不可在背英语的时候煮鸡蛋。

把这个道理想通了,你对“统筹方法”的局限性就算真正明白了。

四、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毛泽东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中这样写道:

“(一)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法,不但必须应用于战役的部署方面,而且必须应用于战术的部署方面。

(二)在战役的部署方面,当着敌人使用许多个旅(或团)分几路向我军前进的时候,我军必须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即集中六倍、或五倍、或四倍于敌的兵力,至少也要有三倍于敌的兵力,于适当时机,首先包围歼击敌军的一个旅(或团)……

(三)在战术的部署方面,当着我军已经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包围敌军诸路中的一路(一个旅或一个团)的时候,我军担任攻击的各兵团(或各部队),不应企图一下子同时全部地歼灭这个被我包围之敌,因而平分兵力,处处攻击,处处不得力,拖延时间,难于奏效。而应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即集中六倍、五倍、四倍于敌,至少也是三倍于敌的兵力,并集中全部或大部的炮兵,从敌军诸阵地中,选择较弱的一点(不是两点),猛烈的攻击之,务期必克。得手后,迅速扩张战果,各个歼灭该敌。”

这段话写于1946年9月,国共内战刚刚爆发后不久。当时共产党拥有军队一百二十万人,装备大都是“小米加步枪”,还有少量的火炮,而国民党拥有正规军二百万人,主力不对都配有美式装备,还有大量日军投降缴获的装备,并有少量空军。双方实力悬殊,但共产党采取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正确战略战术方针,最后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我们以蒋介石1931年6月对中央苏区进行的第二次“大围剿”为例来看“集中”与“分散”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结局。

其时老蒋调集了约20万兵力,而红军只有3.4万人。但蒋介石刚刚在名义上统一中国不久,手下的众多部队大多是投降的各地军阀,并不齐心。而且他选择了从分兵冒进的战术“厚集兵力,长驱直入,先求击破红军主力,捣毁红军根据地,然后再逐渐清剿。”将十七个师的兵力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包围中央苏区,但各自为阵,缺乏联系,形成了一个断断续续约八百里长的弧形包围圈。毛泽东看准了公秉藩的28师和王金钰的47师从北方远调而来,水土不服,不习惯山区作战,是敌军的软肋,于是集中全部四个军约三万人,在江西富田将其大部歼灭。然后趁胜追击,连续作战,半个月之内从江西赣江一直打到福建北部山区,五战五捷,横扫700余里,歼敌3万多,正是“七百里驱十五日,横扫千军如卷席,赣水苍茫闽山碧!”其它围剿部队闻此消息,纷纷撤退。第二次“大围剿”失败。

集中优势兵力和专心致志,其间的道理是一样的。人的大脑构造非常复杂,但实际上它在同一时间内只能做好一件事。高考要考很多科目,每个科目都有好几本书,每本书都有好多章,要想学好,唯有集中优势兵力,一个一个解决。你想高考成绩提高五十分,那么不妨先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某一门科目上,比如数学,在一个合理的时间内全力补习数学,争取把数学成绩提高十分。然后再把精力转移到另一门,再争取提高十分,这样做的效果,肯定比你同时恶补所有科目的效果要好。千万记住,“分兵冒进”乃是兵家大忌,历史上因为这种战术以绝对优势的兵力而遭到惨败的战例数不胜数。而象毛泽东那样集中优势兵力,在取得一个胜利之后,趁着士气高涨,连续作战,有重点有顺序的来各个击破,才是高考致胜的法宝。

所以,请选择你觉得最容易提高的科目开始突破,如果不知道哪个最容易,那就随便选择一个,而不要想一下子全部提高,如果那样最后可能是所有的科目都无法提高。

五、专心致志的几个方法

(1)保持头脑冷静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在过于高兴或过于悲伤的时候,都不应该做出任何决定。”

这个道理非常容易理解,当你过于兴奋、悲伤、激动、愤怒的时候,情绪会干扰你的理智,你无法集中注意力冷静的思考和判断。所以,想要专心致志的学习和工作,就必须注意保持头脑的冷静。

请记住,只有冷静的头脑才能真正集中注意力。

具体的做法是:

1.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就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一天的计划或者自己的人生目标上,花几分钟冷静的思考,然后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告诉自己:“我心情平静,我一开始学习就能集中注意力,我一天都能保持冷静、沉着、富有自制力,我今天的学习将会非常富有效率。”

2.在每开始做一件事情之前,比如你复习完语文,准备开始复习英语,用同样的方法暗示自己:“我将不再想着语文,我将集中精力复习英语,这样我的学习将会非常富有效率。”

3.当你感到过于兴奋、悲伤、压抑的时候,拿出一张纸和一支笔,把那些造成这种情况的事件写出来,认真的看一遍,然后对自己说:“原来是这样的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将忘记它,专心学习。”我这个主意是从谁哪里打听来的呢?说出来难以置信——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他在伊拉克战争以前接受记者采访说:“我现在每天晚上都睡的很好,如果有什么事情让我难以入睡,我就起床把它写到纸上,然后就可以很快睡着了。”当然最后萨达姆没能斗过美国,但我觉得这不是他的问题,实力差距摆在那里,你让拿破仑去当伊拉克总统也没戏。作为一代沙漠枭雄,萨达姆的人生还是十分辉煌的,起码这种大战之前安然入睡的本事就很值得大家学习。我记得伊拉克战争之前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苦不苦,想想人家萨达姆。”听起来很搞笑,其实很有道理,你想想美国大军压境人家都能睡的那么舒坦,你怎么能让这点学习压力或生活上的小麻烦干扰你的注意力呢?

(2)注意短暂的休息

2003年考研听力试题中有这么一段材料,颇有意思,我听完之后,很受启发,其大意如下:

如果你总有一种疲惫的感觉,不一定非要早早的上床睡觉。解决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小憩五分钟就行了。五岁以下的孩子总是显得精力充沛,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每天都会打上一两个盹。很多睡眠专家都认为,白天一次短暂的休息可以使人保持旺盛的精力。研究表明,五分钟的小憩足以使一个人变得头脑清醒,注意力也将更加集中。困了就要休息本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人在长大以后,却总觉得了睡觉就该在晚上睡,白天应该不停的工作。众多研究表明,从人的生理特征来讲,把所有的睡眠都集中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并不科学。

……所以如果你在“不该”睡觉的时候觉得困了,就马上小睡一会儿。不要认为这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表现,它将使你在别的时候能够保持精力充沛和高效工作。

邱吉尔活了九十岁,参加过五次战争,担任过海军大臣、财政大臣、贸易大臣、殖民地事务大臣,两次担任首相,领导英国人民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还做过新闻记者,一生写下了《河上的战争》、《马尔巴罗传》、《英语民族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等数百万字的著作,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此外他的油画也堪称一绝。有人问他如何能保持如此旺盛的精力,取得如此多不可思议的成就。他的回答很简单:

“能坐着的时候我决不站着,能躺着的时候我决不坐着。”

(3)将注意力集中到美好的事物上

如果要你立刻摆脱所有悲伤、兴奋、激动的情绪,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也许不太现实。所以,我们可以选择走一条迂回的道路——先将注意力转移到某一个具体的美好的但不那么让人激动的事物上去,让头脑变得冷静,再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

如果你感到自己的头脑难以冷静,那么立刻行动,不要迟疑,将你的注意力马上集中在某个具体的、令人愉快的、平静的事物上来。比如你非常喜欢的一幅山水画、曲调优美平缓的古曲《春江花月夜》、放在你床头的一件精美的装饰品,还可以翻开相册,找出你最喜欢的几幅照片,回忆一下以前发生的一些温馨美好的往事,想象自己在滨江路上和家人一起遛狗,或者春天的时候和几个好朋友出去爬山……当然,别忘了我们在前一节“立刻行动”中谈到的法则,让自己微笑起来,活动活动四肢,做几个深呼吸,用“假装轻松”行动来缓解一些不良的情绪。这样,不到五分钟,你的头脑会立刻变得清醒、轻松、愉悦、冷静,这个时候再翻开书本,拿起作业开始学习,就很容易集中注意力了。

不相信吗?那么就立刻试一试吧,现在,比上眼睛,构思一幅美丽的画面……

(4)你所专注的事情必须要具体可行

跟中短期目标必须具体一样,你在现在所专注的事情必须具体。有的人或许会说:“我一直都专注于高考。”这句话等于没说,因为你每一天每一个小时的努力都不可能是针对整个高考的,而是它的一个很小的部分,比如高考中的数学的解析几何的抛物线的某一个问题。你如果在同一小时内既关心抛物线又关心被动语态还关心古文阅读,每一个都是高考的一部分,但实际上你的状态根本谈不上“专心致志”。

请记住:专注一个庞杂的目标等于没有专注。

高考,就好像一个大书架,上面密密麻麻的摆满了书籍。你每次只能拿起一本书,认真阅读,而不是同时拿起十几本书随意浏览,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也不要想着别的书。只有读完一本之后,再去拿起另一本来阅读。如果你同时“专注”于整个书架,那么你连一本书都读不好。

(5)安排时间进行冷静的思考

本章一开始就讲了三大宗教创始人远离人群进行思考的故事,我们不是宗教的修行者,不可能花那么多的时间来进行苦修,但是,每天都花一点时间来独自思考一下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对于保持头脑清晰,集中注意力是非常有益的。

《内在的天资》一书的作者亚历山大指出:“如果你每天花15分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那么将会对你这一天剩余的时间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专心致志是一种能力,一种需要专门训练的能力,所以它跟你学习数学语文一样,需要拿出一些专门的时间来加以练习,当然这个时间不必太长。你可以选择一个不容易受到干扰的地方,如果你是走读生,那么在你自己的卧室是最好的地方,如果你是住读生,那么也可以晚上躺在床上思考,或者每天晚上或早晨你可以到操场边散步边思考,时间大约在15分钟到半个小时比较合适。如果没有人看见,还可以象和尚打坐一样盘着腿,挺胸坐直,双手轻轻的放在膝盖上,闭目静思。

静心思考的内容可以比较宽泛,不过下面两个方面应该尝试着练一练:

第一、排除杂念。将自己白天的各种杂念都排除出去,清除头脑中分散注意力、产生压力的想法,集中注意力,使自己完全沉浸在此时此刻,什么都不想。当然,对于常人来说,要做到完全静心的状态是很困难的,但你可以克制自己去主动思考问题,慢慢的放松精神和肌肉,先放松眼部肌肉,再放松整个脸部,然后从上至下手、胸、腹、腿、脚,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很多杂念一个一个的从黑暗深处冒出来,你就象一个垃圾工人一样一个一个的把它们排除出去,不要受它的诱惑,不可能完全扫除干净,只要做到一个相对宁静的状态就可以了。如果能够持之以恒,对于身心都有极大的好处。这种状态其实也是一种最好的休息,近代国学大师钱穆精于此道,钱夫人回忆道:

“宾四(钱穆字宾四)每天回家,一进门,静卧十几分钟便伏案用功。也有时参加学校全体旅游,一早出门,搭巴士,乘渡船,涉海,爬山,黄昏回家,年轻人都累了,但宾四一进门仍只休息十几分钟便伏案。我觉得很奇怪,有一天,我和他谈起。他说这是静坐之功,他年轻时为求身体健康,对静坐曾下过很大功夫,以后把静坐中的息念功夫应用到日常生活来,乘巴士,走路,都用心息念,所以一回家就能伏案。不仅如此,最得益的是白天在学校应付一件件接踵而来的人与事,只要几分钟空闲,就能使脑子里息念。我听了也想学,可惜心中杂念多,终于无成。宾四对我说,做学问的人,最重要的须能专心一志,心中不能有一丝杂念。他说,息念是一门很大功夫,静坐当然是帮助人息念的好办法,只是很花时间,又要有个安静的环境。他自从到香港,时间环境都不许可,无法静坐,自己只好变通改为静卧,五分钟十分钟全身放松,脑中无杂念是最好的休息。他又利用打拳,散步,乘巴士,走路,随时随处训练自己去杂念。所以每一坐下,就可以立刻用功。”

学者文人用脑很厉害,身体容易不好,钱穆年轻时身体很弱,又得过肺病,但后来潜心苦学,成为一代国学大师,学问很好,身体也好,活了96岁,跟他“息念”的功夫是密不可分的。现在中学生学习课程较多、压力很大,要缓解这种压力,保持身心健康,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第二、集中思考你的人生目标和学习生活的指导原则。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指导原则上来,这可以让你感觉到信心和欲望,静静的构思自己成功以后的美妙图景。如果你的目标是考上某著名大学,那么你闭上眼睛,想象你收到这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以后的场景,你的同学朋友都以羡慕的眼光看着你,你的父母有多么高兴,然后你可以完全放松的去玩上一个月,再想象你迈进大学门口的那一刻的激动心情,你在大学里将会有怎样丰富多彩的生活……都可以想象的很细致、很生动,尽量去想一些积极愉快的场面,要专心致志的去想,不是做梦的感觉,而是好像在回忆往事一样。这样,你的目标会每天都激励着你,你就能够专心的去做那些有助于你完成自己目标的事情,而受各种琐事的干扰。每当你想完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变得精神愉快、精力充沛,学习起来更有干劲。


相关内容

  • 翠外 张伯华 "用心做事",良好结果之根本
  • "用心做事",良好结果之根本 ----读<请给我结果>之感悟 张伯华 有言道:"努力做事只能把事做了,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 好":"做了"与"做好"是通过努力与用心得出来的结果,这句话充分表现出努力做事只可能停 ...

  • 坚持是一种结果
  • 坚持是一种结果,而不是原因 国际美商学院Beauty Institute 美研社林涛创业感悟!微信:mys1998 QQ群:61216963 成功学常告诉我们,只要坚持就会成功.可是为什么坚持以及怎么坚持,成功学却没有说. 很多名人励志故事,无数次在点拨这个话题,怎样数十年如一日,怎样坚持.古有&q ...

  • 工匠心做事 感恩心做人
  • <工匠心做事 感恩心做人> 企业管理出版社 2017年5月最新出版,国际大16开精美装帧,封面四色特殊工艺,正文采用双色印刷,定价:38.80 元.ISBN 978-7-5164-1492-7 作者介绍 谢月华 北京航空旅游专修学院讲师,研究生学历,资深企业内训师,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客运教 ...

  • 不要被成功企业的故事所迷惑
  • 对于想创业的人,我对他们的提醒是:不要被成功企业所编写的创业故事所迷惑,因为那里讲的都是一个企业成长过程中过五关斩六将的最精彩的部分.作为创业者,有5个很基本的做事方法你必须遵循. 周鸿一:1970年10月生于湖北,1995年毕业于西安交大管理学院系统工程系,获硕士学位.曾就职方正集团,先后任研发中 ...

  • 2014学年第一学期学生评语
  • 2014学年第一学期学生评语 2014学年第一学期学生评语 1人生就是由自己用汗水和智慧写就的书,记录着你的奋斗,你的快乐,你的成功,你的精神„„我相信将来的你一定是一本畅销书.孩子,从现在开始,你就要为写好自己这本书而努力拼搏,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把懒散拖拉踩在脚下,自己才能成为畅销书.记得送 ...

  • 浅谈员工自我管理
  • 浅谈员工自我管理 一个企业的管理改进首先依赖于每个员工本职工作的改进和提高,只有每个员工不断进步,才有公司真正的管理进步,而员工的个人管理进步又依赖于观念和认识上的转变,那么,我们在长期的自我管理改进中必须确立什么样的观念呢?我认为应确立诚信.专注.服务和进取的观念. 一.诚信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根本 ...

  • 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
  • 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 一直很喜欢这句话――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这里,用了一个比较,把认真和用心两个不同的工作态度,得出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结果,认真做事的结果是能把事情做对,而用心做事的结果却是能把事情做好,相对于做对和做好,我想大家都会选择做好这个结 ...

  • 2012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作文提示
  • 2012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二)写作提示 18 立意示例: 要专注(肯定王石"专心登山":或者批评队员有实力没有成功,言之成理亦可.) 勇于承担(肯定队员做兼职,为团队服务) 得失之间(关注不同行为综合评价)(如果学生写身体素质.体力或者学会欣赏等,视为偏离题意) ...

  • 九年级学生期末评语
  • 九年级学生期末评语 九年级学生期末评语 你善良朴实,诚恳率真,乐于助人,甜甜的笑容予人很多温暖,是大家的好朋友.你能严于律己,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自尊心强,上进心强,做事认真仔细,颇具责任感.你笔耕不辍,笔法愈益熟练,文字流畅细腻,想像丰富,情节动人,令大家佩服.你学习勤奋刻苦,进步很大,相信你还有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