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书展 | 龙应台:为何历史只能单一面向?

香港书展到今年已经是第26届了,从昨天到本月21日,主题为“从香港阅读世界·一读钟情 ”的书展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本届书展不仅有“香港粵語流行歌詞半世紀”、“金庸武俠小說創作60周年”等极具特色的主题外,港台、大陆及外国名作家讲座系列活动也是非常吸引人。除了本届年度作家李歐梵,还有龙应台、侯孝贤、迟子建、王跃文、周国平、余秀华、简媜、夏曼·蓝波安、查建英等人的专场讲座。凤凰读书将持续关注书展动态,发布那些读者可能感兴趣的内容,敬请期待。

书展名作家:龙应台的历久常新我的四部书,贯穿的脉络就是从个人的人生,从天真的出生,到成长的探索,到生命走向结束的一种理解,再进入大江大海进入一种国族的目送。它根本就是一种人生的目送,人生的四书,写的时候不知道,整理的时候才发现。

我从2012年开始进入台湾的政府当兵,所以在这三年之中很多本书都已经断版了。从一月卸任之后,就是把那些已经断版的书赶快整理出来,重新出版。

香港笔记这本书,它是唯一的一本只有香港版,没有大陆版耶没有台湾版,这本书已经出版十年了,我倒是觉得香港读者,可以去拿其中有特别的几篇,去比照香港现在是怎么样?然后自己会有结论说,香港是进步了还是怎么样。

野火集

野火集是本很特别的书,我写的是后是1984、85年的台湾,是针对当时台湾的现象,包括它的人民的行为。 这本书到后来大陆正式出版之后,大陆还出二十周年纪念版、二十五周年纪念版、三十周年纪念版。三十年之后,别的地区的读者读起来觉得,它好像是为我们的今天所写的。

你生活在什么样的情景里头,你心有所感, 然后就自然出来的作品。当我在整理这四部书的时候,才发现说它贯穿的脉络就是从个人的人生,从天真的出生,到成长的探索,到生命走向结束的一种理解,再进入大江大海进入一种国族的目送。它根本就是一种人生的目送,人生的四书,写的时候不知道,整理的时候才发现。

我现在有三本书在心里,我需要三个书桌,三个书桌上面是三本书,然后换着写。不知道它还要再进一步更成熟了才知道,是哪一本书会泡在前面。

龙应台:为何历史只能单一面向撰文:杨芬莹、夏珍

真诚的面对历史,在台湾谈何容易,我们连历史课纲问题都很难取得共识,究竟是为什么我们不能从很多面向来谈历史,一定得决定单一面向?对此,在德国养育两个孩子的龙应台相当有感触,也从德国历史教育,学到宝贵一课。她直言,历史学习没有必要「把所有的复杂角度,变成一个角度,定于一尊」。

德国中学相当于台湾小五,长子安德烈12、13岁的时候,龙应台一次好奇问孩子:「你们历史课本长什么样子?给我看一下。」安德烈回答:「哪里有课本?没有课本。」

龙应台当时觉得,没有课本老师怎么教?但瞪着眼睛看妈妈的安德烈觉得问题很奇怪,历史为什么要有课本?那时候龙应台才发现,德国老师教12、13岁孩子历史的时候,是要孩子去找原始文献。

他们不用课本,而是大家都去看当时的资料,不同学生可能找到诠释相互抵触的资料,所以要互相讨论、辩论,考试则以申论题方式,写出他们对特定主题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过程,让龙应台感觉震撼。

安德烈16岁的时候,龙应台也好奇跟他要德文课的书单,看到当中包括德国流亡剧作家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的剧本《伽利略》(Leben des Galilei),学生读了剧本之後一起讨论。

伽利略是发现地球绕着太阳转的科学家,他发现的真理,跟当时权威、亦即教会系统见解相反,让他面临死刑的压迫。龙应台说,在课堂上,16岁孩子对于文本的讨论,让人印象深刻:

「作为个人,明明知道自己所相信的是真的,可是如果说出来就会死,那该做怎样的选择?也就是你面对绝对权力,那个绝对权力与你个人相信的相反的时候,你该如何自处?」

她认为,这样的教育方式充分说明,不管世界怎么变,真诚的社会、成熟的文化,要抓得最紧的核心价值,应该还是人道精神与人文信仰,如果没办法抓得准,其他所有的东西,都是威胁利诱可以改变的。

她认为70周年的意义,在于真诚的反思。

龙应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写的不全然只是失败者的故事,而是历史抢救工程,也许当时没能叙述得像现在这么清楚,但是她已经清楚知道自己在做的是抢救工作。龙应台说,目前手边的资料很多,前次寻访时,很多见证人都遍寻不得,但是书一出版,当事人就纷纷冒出来了。

譬如长春围城的国军幸存者。譬如在1949年大离乱过程,逃难军民分成6股,到台湾的150万到200万人,去香港的170万人,一股到滇缅,还有一股走新疆帕米尔高原到印度、巴基斯坦,这条路线之前也找不到当年撤退国军,但书出版後,人也冒出来了。还有更多老人家的日记、书信也都出现了。

龙应台说:「所以,我心里一直有个负担,欠着一件东西,有这么一件事。」

香港书展到今年已经是第26届了,从昨天到本月21日,主题为“从香港阅读世界·一读钟情 ”的书展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本届书展不仅有“香港粵語流行歌詞半世紀”、“金庸武俠小說創作60周年”等极具特色的主题外,港台、大陆及外国名作家讲座系列活动也是非常吸引人。除了本届年度作家李歐梵,还有龙应台、侯孝贤、迟子建、王跃文、周国平、余秀华、简媜、夏曼·蓝波安、查建英等人的专场讲座。凤凰读书将持续关注书展动态,发布那些读者可能感兴趣的内容,敬请期待。

书展名作家:龙应台的历久常新我的四部书,贯穿的脉络就是从个人的人生,从天真的出生,到成长的探索,到生命走向结束的一种理解,再进入大江大海进入一种国族的目送。它根本就是一种人生的目送,人生的四书,写的时候不知道,整理的时候才发现。

我从2012年开始进入台湾的政府当兵,所以在这三年之中很多本书都已经断版了。从一月卸任之后,就是把那些已经断版的书赶快整理出来,重新出版。

香港笔记这本书,它是唯一的一本只有香港版,没有大陆版耶没有台湾版,这本书已经出版十年了,我倒是觉得香港读者,可以去拿其中有特别的几篇,去比照香港现在是怎么样?然后自己会有结论说,香港是进步了还是怎么样。

野火集

野火集是本很特别的书,我写的是后是1984、85年的台湾,是针对当时台湾的现象,包括它的人民的行为。 这本书到后来大陆正式出版之后,大陆还出二十周年纪念版、二十五周年纪念版、三十周年纪念版。三十年之后,别的地区的读者读起来觉得,它好像是为我们的今天所写的。

你生活在什么样的情景里头,你心有所感, 然后就自然出来的作品。当我在整理这四部书的时候,才发现说它贯穿的脉络就是从个人的人生,从天真的出生,到成长的探索,到生命走向结束的一种理解,再进入大江大海进入一种国族的目送。它根本就是一种人生的目送,人生的四书,写的时候不知道,整理的时候才发现。

我现在有三本书在心里,我需要三个书桌,三个书桌上面是三本书,然后换着写。不知道它还要再进一步更成熟了才知道,是哪一本书会泡在前面。

龙应台:为何历史只能单一面向撰文:杨芬莹、夏珍

真诚的面对历史,在台湾谈何容易,我们连历史课纲问题都很难取得共识,究竟是为什么我们不能从很多面向来谈历史,一定得决定单一面向?对此,在德国养育两个孩子的龙应台相当有感触,也从德国历史教育,学到宝贵一课。她直言,历史学习没有必要「把所有的复杂角度,变成一个角度,定于一尊」。

德国中学相当于台湾小五,长子安德烈12、13岁的时候,龙应台一次好奇问孩子:「你们历史课本长什么样子?给我看一下。」安德烈回答:「哪里有课本?没有课本。」

龙应台当时觉得,没有课本老师怎么教?但瞪着眼睛看妈妈的安德烈觉得问题很奇怪,历史为什么要有课本?那时候龙应台才发现,德国老师教12、13岁孩子历史的时候,是要孩子去找原始文献。

他们不用课本,而是大家都去看当时的资料,不同学生可能找到诠释相互抵触的资料,所以要互相讨论、辩论,考试则以申论题方式,写出他们对特定主题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过程,让龙应台感觉震撼。

安德烈16岁的时候,龙应台也好奇跟他要德文课的书单,看到当中包括德国流亡剧作家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的剧本《伽利略》(Leben des Galilei),学生读了剧本之後一起讨论。

伽利略是发现地球绕着太阳转的科学家,他发现的真理,跟当时权威、亦即教会系统见解相反,让他面临死刑的压迫。龙应台说,在课堂上,16岁孩子对于文本的讨论,让人印象深刻:

「作为个人,明明知道自己所相信的是真的,可是如果说出来就会死,那该做怎样的选择?也就是你面对绝对权力,那个绝对权力与你个人相信的相反的时候,你该如何自处?」

她认为,这样的教育方式充分说明,不管世界怎么变,真诚的社会、成熟的文化,要抓得最紧的核心价值,应该还是人道精神与人文信仰,如果没办法抓得准,其他所有的东西,都是威胁利诱可以改变的。

她认为70周年的意义,在于真诚的反思。

龙应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写的不全然只是失败者的故事,而是历史抢救工程,也许当时没能叙述得像现在这么清楚,但是她已经清楚知道自己在做的是抢救工作。龙应台说,目前手边的资料很多,前次寻访时,很多见证人都遍寻不得,但是书一出版,当事人就纷纷冒出来了。

譬如长春围城的国军幸存者。譬如在1949年大离乱过程,逃难军民分成6股,到台湾的150万到200万人,去香港的170万人,一股到滇缅,还有一股走新疆帕米尔高原到印度、巴基斯坦,这条路线之前也找不到当年撤退国军,但书出版後,人也冒出来了。还有更多老人家的日记、书信也都出现了。

龙应台说:「所以,我心里一直有个负担,欠着一件东西,有这么一件事。」


相关内容

  • 香港展览主题的变迁与香港经济发展的关系---以香港书展为例
  • 香港文化展览的发展研究报告 --以香港书展为例 摘要:以香港书展为例,通过对20届展览发展的研究,整合分析香港展览的发展现状.所得结论对我国展览业展览主题的确定能起到参考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香港展览,展览主题,香港书展 Abstract: Hong Kong Book Fair, for exam ...

  • 龙应台新作:短篇小说集[银色仙人掌]|悦读
  • 『 文学 点亮生活 』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龙应台,1952年在高雄大寮的自来水厂出生,南部的农村渔村中成长,留学美国九年,旅居欧洲十三年,生活在香港九年: 实地为台北市和台湾擘画文化政策共六年.是一支独立的笔,也是爱陪母亲散步的女儿.常被儿子调侃的母亲.著有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

  • 杨小滨:创造力左右着我和世界的关系
  • 采访手记 十几年前我就购买过杨小滨的力作<否定的美学:法兰克福学派的文艺理论和文化批评>,他对本雅明和阿多诺的评判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去年我们一起应邀参加江阴"三月三诗会",他虽然也朗诵了自己的诗作,但也许朗诵者太多了,竟致听众昏昏欲睡.他干脆再度登台,以一曲高亢的咏 ...

  • 龙应台北大[中国梦]演讲
  • 龙应台北大<中国梦>演讲 2010-08-07 22:55:07 台湾作家龙应台破天荒在大陆北京大学纪念讲堂发表演讲,她说,真诚地拥有一个「中国 梦」,这个梦希望中国的崛起不是来自于军事力量或经济富强,因为这样的大国「很危险 」:她希望,中国的「大国崛起」是根源于文明的崛起. 获选「中国 ...

  • 龙应台:我们记得谁?(南方都市报 2007-5-31)
  • 龙应台:我们记得谁? 2007-05-31 10:00:04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献给冷战中所有的牺牲者 评断一个国家的品格,不仅要看它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民,还要看它的人民选择对什么样的人致敬,对什么样的人追怀. ──约翰·肯尼迪 一架飞机的残骸 史帝夫看着被风霜雨雪逐渐消磨的残骸, ...

  • 虚拟品牌社区视角下上海书展品牌现状与对策
  • 摘 要:互联网时代,品牌应该更加注重与消费者在线上的沟通与互动,建构虚拟品牌社区有助于维持品牌关系.本文以虚拟品牌社区理论为视角,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上海书展的虚拟品牌社区"书香上海"新浪微博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上海书展虚拟品牌社区在上海书展举办时期主要发挥了信息传播的作用,存在 ...

  • 龙应台:灾难和教育的拔河
  • 龙应台:灾难和教育的拔河 "著名的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包(Eric Hobsbawm)在<极端的时代>里指出,二十世纪直接死于错误的统治者或政府决策的,有一亿八千万人.如果政治领袖不知道„人类的历史是教育和灾难之间的拔河竞走‟而怠惰教育,如果负责教育的人不知道培养有思辨力.有理想 ...

  • 法兰克福书展:让世界了解中国
  • 10月18日,第61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落下帷幕.5天以来,法兰克福张开双臂,迎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家出版商和40万种参展出版物. 为交流而去,为合作而去.身为主宾国的中国搭借国际书展平台走向了世界出版舞台.本届书展虽然落幕,但对于中国出版界来说,忙碌却刚刚开始:1300多项版权输出 ...

  • 龙应台简介:
  • 龙应台,1952年2月13日生于台湾高雄县大寮乡眷村,现代作家."中华民国文化部部长". 1974年毕业于国立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国求学,后获堪萨斯州立大学英美文学博士.1988年迁居德国,在法兰克福大学任教授.1994年,出版<人在欧洲>.1998年,她的三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