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课课程论文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课课程作业

当代中国高等教育问题浅说

内容摘要:新世纪新环境,中国成长迅速,这个迅速成长的过程中免不了种种社会问题。我们了解当下中国的社会问题,“不仅是把握我国国情的一种有效方式,而且是知晓我国社会转型期社会利益分化、社会结构变革以及社会制度变迁的一个较为直接的途径”。而又在当下中国社会问题中,与我们大学生最最密切的当属正在接受的高等教育问题。此文就中国高等教育问题再一浅论。 关键词: 当代 中国 高等教育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迅速、进步明显,当然成就巨大、变化剧烈的过程中,问题也是多多。各种社会问题盘根错节,相互渗透,极为复杂,正在成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公共麻烦和巨大障碍。尚重生老师就指出了当代中国社会九大问题:腐败问题、三农问题、下岗失业问题、贫富差距问题、人口生态问题、社会犯罪问题、教育危机问题、道德失范问题和婚姻家庭问题。与此同时,他在分析问题后果的基础上,指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性对策选择。这的确向我们所有关注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的人,提供了一极为有益的思想资源和思考方法。下面在这里我们将探讨大学生常予以关注的当代中国的高等教育问题。

首先,我们说教育是具有针对性的,《关于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给出了一个诠释,即高校的作为与社会的期望程度,其首要要旨是高校发展如何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问题。如果把教育的针对性具体到具体到高校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和课程设置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思想,就是怎么样使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是现有岗位的需要者,更是未来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这

就有赖于适应和创新的统一。

我们说教育创新的首要之义就在于此:教育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相结合。要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各类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相适应,努力造就具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了达到教育创新的这些要求,高等教育不仅要实行教育理论和理念的创新,而且还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特别要注重学科与专业设置的调整和完善,形成有利于先进科学技术发展和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学科专业和教学内容;要注重人才培养结构的优化,形成既能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又能体现和反映高校优秀的办学特色、办学风格和办学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创新的这些措施,必然提出怎样对传统意义上的以“学科”、“专业”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结构进行整合,并使之与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通识”教育相兼容和相结合的重大问题。

这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专”、“通”关系问题,并不是现在才提出来的。至于与“专业”教育相对应的“通识”教育的思想,出现得更早些。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就有与“自由”教育相联系的“通识”教育的思想。这里所讲的“通识”教育,通常是指对学生普遍进行的共通的文化教育,使学生具有一定广度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的人格与学识、理智与情感、身体与心理等各方面得到自由、和谐和全面的发展。

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曾经经历过时以“通识”教育为主、时以“专业”教育为主,或者两者并举、并立的发展时期。从高等教育发展历史来看,早期的高等教育似倚重于“通识”教育。随着经济、科技和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等教育也相应地细分为不同学科、专业,分别培养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专业”教育的比重不断增大。20世纪中叶以来,经济的迅猛发展、科技的

飞速进步、知识的不断交叉融合,使学科之间更新频率加快,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并存,“专才”与“通识”的需求同在。但是在总体上,“通识”似更多地受到重视。这是因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应该具有更为宽厚的知识基础和相当广博的知识层面,应该具有更强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多方面的交流能力。显然,仅仅依靠知识领域过窄的专业教育,是难以培养出这样的人才的。

但不论怎样,进入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形成的共识之一,就是要着力教育创新。教育创新共识的形成,是以对时代发展的新特点的理解为基础的,以对当今世界和我国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的分析为背景的,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任务为目标的,深刻地反映了高等教育确立“以人为本”新理念的必然要求。 最后尤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虽发生了巨大变化: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文化繁荣等等,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改善与提高,中国人民的建设事业更是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但是,在社会改革转型过程中,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是不均衡的,城市、农村的经济、文化差异较大,社会现象较复杂,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问题,教育问题亦是如此。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我们所碰到的社会问题包括高等学校教育问题,是由于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失调,使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受到不良影响,社会进步发生障碍的社会现象。因此探讨这一问题是必要的,也当是引人思考的。

参考文献:

[1]尚重生.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M] .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09

[2]樊新民.当代中国社会问题[M] . 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06

[3]朱光磊.大分化新组合-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M] .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03

[4]王承绪.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03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课课程作业

当代中国高等教育问题浅说

内容摘要:新世纪新环境,中国成长迅速,这个迅速成长的过程中免不了种种社会问题。我们了解当下中国的社会问题,“不仅是把握我国国情的一种有效方式,而且是知晓我国社会转型期社会利益分化、社会结构变革以及社会制度变迁的一个较为直接的途径”。而又在当下中国社会问题中,与我们大学生最最密切的当属正在接受的高等教育问题。此文就中国高等教育问题再一浅论。 关键词: 当代 中国 高等教育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迅速、进步明显,当然成就巨大、变化剧烈的过程中,问题也是多多。各种社会问题盘根错节,相互渗透,极为复杂,正在成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公共麻烦和巨大障碍。尚重生老师就指出了当代中国社会九大问题:腐败问题、三农问题、下岗失业问题、贫富差距问题、人口生态问题、社会犯罪问题、教育危机问题、道德失范问题和婚姻家庭问题。与此同时,他在分析问题后果的基础上,指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性对策选择。这的确向我们所有关注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的人,提供了一极为有益的思想资源和思考方法。下面在这里我们将探讨大学生常予以关注的当代中国的高等教育问题。

首先,我们说教育是具有针对性的,《关于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给出了一个诠释,即高校的作为与社会的期望程度,其首要要旨是高校发展如何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问题。如果把教育的针对性具体到具体到高校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和课程设置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思想,就是怎么样使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是现有岗位的需要者,更是未来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这

就有赖于适应和创新的统一。

我们说教育创新的首要之义就在于此:教育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相结合。要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各类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相适应,努力造就具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了达到教育创新的这些要求,高等教育不仅要实行教育理论和理念的创新,而且还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特别要注重学科与专业设置的调整和完善,形成有利于先进科学技术发展和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学科专业和教学内容;要注重人才培养结构的优化,形成既能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又能体现和反映高校优秀的办学特色、办学风格和办学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创新的这些措施,必然提出怎样对传统意义上的以“学科”、“专业”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结构进行整合,并使之与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通识”教育相兼容和相结合的重大问题。

这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专”、“通”关系问题,并不是现在才提出来的。至于与“专业”教育相对应的“通识”教育的思想,出现得更早些。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就有与“自由”教育相联系的“通识”教育的思想。这里所讲的“通识”教育,通常是指对学生普遍进行的共通的文化教育,使学生具有一定广度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的人格与学识、理智与情感、身体与心理等各方面得到自由、和谐和全面的发展。

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曾经经历过时以“通识”教育为主、时以“专业”教育为主,或者两者并举、并立的发展时期。从高等教育发展历史来看,早期的高等教育似倚重于“通识”教育。随着经济、科技和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等教育也相应地细分为不同学科、专业,分别培养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专业”教育的比重不断增大。20世纪中叶以来,经济的迅猛发展、科技的

飞速进步、知识的不断交叉融合,使学科之间更新频率加快,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并存,“专才”与“通识”的需求同在。但是在总体上,“通识”似更多地受到重视。这是因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应该具有更为宽厚的知识基础和相当广博的知识层面,应该具有更强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多方面的交流能力。显然,仅仅依靠知识领域过窄的专业教育,是难以培养出这样的人才的。

但不论怎样,进入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形成的共识之一,就是要着力教育创新。教育创新共识的形成,是以对时代发展的新特点的理解为基础的,以对当今世界和我国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的分析为背景的,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任务为目标的,深刻地反映了高等教育确立“以人为本”新理念的必然要求。 最后尤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虽发生了巨大变化: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文化繁荣等等,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改善与提高,中国人民的建设事业更是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但是,在社会改革转型过程中,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是不均衡的,城市、农村的经济、文化差异较大,社会现象较复杂,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问题,教育问题亦是如此。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我们所碰到的社会问题包括高等学校教育问题,是由于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失调,使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受到不良影响,社会进步发生障碍的社会现象。因此探讨这一问题是必要的,也当是引人思考的。

参考文献:

[1]尚重生.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M] .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09

[2]樊新民.当代中国社会问题[M] . 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06

[3]朱光磊.大分化新组合-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M] .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03

[4]王承绪.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03


相关内容

  • 中国现当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题目
  • 中国现当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1. 阿Q"精神胜利法"的心理学分析 2. <阿Q正传>中的丑陋人性 3. <伤逝>和<寒夜>爱情悲剧比较研究 4. 鲁迅<狂人日记>与果戈理的同名小说比较论 5. <狂人日记>的解构主义 ...

  • 从免疫学透视中药治疗风湿病的潜能
  • 河北中医2005年12月第27卷第12期Hebei J TCM ,December 2004,VOI 27,NO.12913 经验交流 从免疫学透视中药治疗风湿病的潜能 程德华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 [关键词]风湿性疾病:中药疗法:免疫法 [中图分类号]R -05:(2005)R 593.2 ...

  •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导师简介
  • 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导师简介 董广安,女,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穆青研究中心主任.新闻传播学科带头人.河南省优秀专家.教育部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报纸系统新闻奖评委.河南省报纸质量综合测评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第四届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河南炎黄文 ...

  • 美术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工 艺 美 术 学 院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专业名称 环境艺术设计 年 级 04级环艺2班 学生姓名 何 焕 学 号 2004092069 指导教师 姚家鑫 填表时间: 2006年 1月 12 日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美术论文-论工笔画中藏传佛教人物服 饰的表现形式 论工笔画中藏传佛教人物服饰的表现形 ...

  • 从马加爵事件透视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
  • 成都理工大学 从马加爵事件透视当代大学生法 律意识现状 姓名:涂潇 学号:[1**********]5 在高考扩招后,大学生激增,全民素质也随着逐步提高.毫无疑问,在中国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高低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又可以映射出法制贯彻的效果.法律意识是一种较为宽泛的社会意识表现形式,对 ...

  • 尔雅课程集数及推荐度
  • 尔雅网络选修课程集数及推荐度  <影视鉴赏>易过指数:★★★★★推荐指数:★★★★★学习要求:本课程需要在线学习视频 43集视频(20分钟/集)  <音乐鉴赏>易过指数:★★★★★推荐指数:★★★★★学习要求:本课程需要在线学习视频 53集视频(20分钟/集)  < ...

  • 不知道怎么投稿?历史学学术期刊C类以上最全栏目在这里!
  • ◆  ◆  ◆  ◆  ◆ <历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 主要栏目:专题研究.史家与史学.学术述评.读史札记.讨论与评议. 书评.海外新书评介.读者来信等. ◆  ◆  ◆  ◆  ◆ <近代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主办 主要栏目:专题研究.人物研究 ...

  •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示范说课稿
  •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的构思.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 ...

  • 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质测评试题
  • 2013年89团中学美术教师专业素质测评试题 (考试时间:4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 美术课程具有_______性质,是学校进行_______的主要途径. 2. 美术一般包括四大类,即绘画.工艺美术.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