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居,大不易

  中产阶级搬离纽约   越来越多      好友克里斯刚刚迎来第二个孩子,举家离开纽约搬到新泽西去了。他很小的时候随父母移民到纽约,在布鲁克林住了近二十年,这次父母跟着他一起搬到新泽西去了。   克里斯大学毕业后就进入IT行业,在911前年薪就已经超过10万。双子楼被撞的那天,他顶着弥天尘雾,踩着满地瓦砾,挤在逃难的人群中跋涉2个小时,才翻过布鲁克林大桥。生命虽然无虞,但就职的公司随双子楼的倒塌而云消雾散,他失业了,儿子却出生了,在熬过艰难的一年后,他又重新找到了工作,虽然没有以前的薪水高,但养家糊口还贷款后还是有些盈余,这两年他的薪水又超过10万了,他决定离开纽约。   克里斯离开纽约最大的原因是纽约没有好的公立学校,纽约最好的公立高中都进不了全国前100名,望子成龙的克里斯权衡再三,决定搬到新泽西的好学区,这样虽然令他的通勤时间长达一个多小时,但为了孩子这点牺牲算是小的。   另外促使克里斯迅速作出决定的原因是,新泽西的房子相比纽约便宜多了,带院子,车库,车道的一套家庭住房才40多万,同样的房子在克里斯住的戴克高地要80万,几乎是两倍。   克里斯只是每年十几万迁离纽约的中产阶级中的一个,而且近年来这样的趋势越演越烈。      纽约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      数年前有朋友从东京来住在曼哈顿,她告诉我,曼哈顿的物价比东京还贵。这让我大吃一惊,全世界公认东京是地球上物价最贵的地方,怎么曼哈顿比东京还贵?她告诉我,无论是米还是面包都比东京要贵,虽然我没有在曼哈顿买过米,也不记得在曼哈顿买面包的价钱,但总是觉得她说的话,是不是特例?但最近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不单单是曼哈顿,整个纽约都已经是全美物价最贵的地方了。   喜德儿查普林是自由撰稿人兼作家,住在布鲁克林的公园坡。2007年有6万5收入,住在2001年买的公寓里,但是如今她发现越来越难生活在那里,她说:“我不去购物,不出去吃,不装有线电视,不订任何杂志,取消了纽约时报的订阅,取消固定电话,不存钱进退休账户,但是依然无法把每月开销降到5千以下,这些开销包括房贷,作家会员费,电费,手机费,食物杂费。”   我们来关注一下在纽约的一些最基本的生活开支:   1)电费纽约是除夏威夷之外电费最贵的地方,商业用电2006年每度18.37美分,几乎是全国平均9.46美分的两倍,与之相比,芝加哥7.65,洛杉矶14.45。   2)取暖费 从1998年12月到2008年12月,纽约的取暖用油价涨了243%,一个住在皇后区阿士托利亚、拥有两家联栋别墅的房主,一年的取暖费从1998年的1906元涨到2008年的8805元。   3)车保险同样条件的保单,在布鲁克林一年要1250元,曼哈顿要1310元,而在亚特兰大只要450元,华盛顿610元。   4)日常杂货最基本的牛奶,在纽约售一加仑4.08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82元,从2002年到2008年纽约的牛奶价格上涨50%,是全国第二大涨幅。根据ACCRA的调查,曼哈顿是买牛肉、牙膏、瓶装葡萄酒最贵的城市,是除夏威夷HONOLULU之外杂货最贵的城市,是看兽医最贵的城市,是买一杯咖啡第五贵的城市。   5)电话费 纽约的固定电话费每月34元,是全国第四贵的城市,相比之下芝加哥21.27元,洛杉矶18.76元,旧金山17.10元。   6)水费2008年纽约的水费一下子涨了14.5%,2009年度一个家庭的房主要比2008年度多付100元达900元。   7)税纽约人要比其他大城市的人多交大约50%的税,纽约市税要比其他大城市高出90%。地税也从2000年度平均的1626.74元上升到2009年度的3375.85元。   难怪有分析家指出一个在曼哈顿年收入123,322元的人,要保持相同的生活水准到旧金山需要95,489元,到洛杉矶需要80,583元,到芝加哥需要63,421元,而到刘翔现在养伤的休士顿只要50,000元。      自甘“下流”的纽约人      由于纽约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再加上高税收,中产阶级成了最劳苦担重担的人,很多中产阶级选择离开,也有很多中产阶级选择留下,而留下的中产阶级开始变种种戏法,自甘“下流”。   薇薇安原来在一家非营利机构做文职,年收入超过4万,先生在邮局做事,年薪近5万,夫妇收入超过十万,算是纽约的中产阶级,但在前年报税的时候,被会计师告知要补交近一万元的税,之前他们也是每年都要补税,但都是一两千左右,这一年竟然要补一万元,吃惊心疼之余,薇薇安决定辞职单干,她和朋友开了个社区服务站,帮人翻译信件,填表,收入看上去没有之前的高,但因为收的都是现金不用报税,而先生的邮局有很好的福利,可以照顾到一家人的医疗保险,今年保税,薇薇安第一次不用补交税,还可以退还不少。   相比薇薇安,简妮就更厉害了,她在医院工作,年薪超过4万,不久之前又买了两个家庭的别墅,她这样的收入远远超过纽约市规定的贫困线,但她不但拿到纽约市的医疗补助,还拿到贴补贫困家庭的粮食券,每个月粮食券吃不完,她拿去买燕窝滋补。周围的人都看不懂,她凭什么钻政府的空子,后来才知道,虽然她生了两个女儿,但因为没有结婚,只是和孩子的父亲同居,就算是单身母亲,而单身母亲在纽约属于特别照顾的弱势群体。显而易见,简妮就是钻这个空子而不去登记结婚。   除了薇薇安,简妮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人利用周围的资源,降低生活成本。比如人虽然住在纽约,但报税时借用在新泽西朋友的住址,这样一大笔纽约市税就可以不用交了。还有些人在纽约开车,但车牌却不在纽约上,而是跑到南边的州,比如北卡州,乔治亚州去上车牌,这样车保险费可以省掉一大半。   纽约市的高税收和高成本,使得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不是选择逃离,就是自甘“下流”。好在美国是个自由自在的地方,没有人介意你今天扫地,明天摆地摊,只要是勤奋工作,幸苦赚钱,职业不分贵贱都能受到尊重。只是长此以往,纽约就真只剩下富翁和贫民了。

  中产阶级搬离纽约   越来越多      好友克里斯刚刚迎来第二个孩子,举家离开纽约搬到新泽西去了。他很小的时候随父母移民到纽约,在布鲁克林住了近二十年,这次父母跟着他一起搬到新泽西去了。   克里斯大学毕业后就进入IT行业,在911前年薪就已经超过10万。双子楼被撞的那天,他顶着弥天尘雾,踩着满地瓦砾,挤在逃难的人群中跋涉2个小时,才翻过布鲁克林大桥。生命虽然无虞,但就职的公司随双子楼的倒塌而云消雾散,他失业了,儿子却出生了,在熬过艰难的一年后,他又重新找到了工作,虽然没有以前的薪水高,但养家糊口还贷款后还是有些盈余,这两年他的薪水又超过10万了,他决定离开纽约。   克里斯离开纽约最大的原因是纽约没有好的公立学校,纽约最好的公立高中都进不了全国前100名,望子成龙的克里斯权衡再三,决定搬到新泽西的好学区,这样虽然令他的通勤时间长达一个多小时,但为了孩子这点牺牲算是小的。   另外促使克里斯迅速作出决定的原因是,新泽西的房子相比纽约便宜多了,带院子,车库,车道的一套家庭住房才40多万,同样的房子在克里斯住的戴克高地要80万,几乎是两倍。   克里斯只是每年十几万迁离纽约的中产阶级中的一个,而且近年来这样的趋势越演越烈。      纽约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      数年前有朋友从东京来住在曼哈顿,她告诉我,曼哈顿的物价比东京还贵。这让我大吃一惊,全世界公认东京是地球上物价最贵的地方,怎么曼哈顿比东京还贵?她告诉我,无论是米还是面包都比东京要贵,虽然我没有在曼哈顿买过米,也不记得在曼哈顿买面包的价钱,但总是觉得她说的话,是不是特例?但最近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不单单是曼哈顿,整个纽约都已经是全美物价最贵的地方了。   喜德儿查普林是自由撰稿人兼作家,住在布鲁克林的公园坡。2007年有6万5收入,住在2001年买的公寓里,但是如今她发现越来越难生活在那里,她说:“我不去购物,不出去吃,不装有线电视,不订任何杂志,取消了纽约时报的订阅,取消固定电话,不存钱进退休账户,但是依然无法把每月开销降到5千以下,这些开销包括房贷,作家会员费,电费,手机费,食物杂费。”   我们来关注一下在纽约的一些最基本的生活开支:   1)电费纽约是除夏威夷之外电费最贵的地方,商业用电2006年每度18.37美分,几乎是全国平均9.46美分的两倍,与之相比,芝加哥7.65,洛杉矶14.45。   2)取暖费 从1998年12月到2008年12月,纽约的取暖用油价涨了243%,一个住在皇后区阿士托利亚、拥有两家联栋别墅的房主,一年的取暖费从1998年的1906元涨到2008年的8805元。   3)车保险同样条件的保单,在布鲁克林一年要1250元,曼哈顿要1310元,而在亚特兰大只要450元,华盛顿610元。   4)日常杂货最基本的牛奶,在纽约售一加仑4.08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82元,从2002年到2008年纽约的牛奶价格上涨50%,是全国第二大涨幅。根据ACCRA的调查,曼哈顿是买牛肉、牙膏、瓶装葡萄酒最贵的城市,是除夏威夷HONOLULU之外杂货最贵的城市,是看兽医最贵的城市,是买一杯咖啡第五贵的城市。   5)电话费 纽约的固定电话费每月34元,是全国第四贵的城市,相比之下芝加哥21.27元,洛杉矶18.76元,旧金山17.10元。   6)水费2008年纽约的水费一下子涨了14.5%,2009年度一个家庭的房主要比2008年度多付100元达900元。   7)税纽约人要比其他大城市的人多交大约50%的税,纽约市税要比其他大城市高出90%。地税也从2000年度平均的1626.74元上升到2009年度的3375.85元。   难怪有分析家指出一个在曼哈顿年收入123,322元的人,要保持相同的生活水准到旧金山需要95,489元,到洛杉矶需要80,583元,到芝加哥需要63,421元,而到刘翔现在养伤的休士顿只要50,000元。      自甘“下流”的纽约人      由于纽约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再加上高税收,中产阶级成了最劳苦担重担的人,很多中产阶级选择离开,也有很多中产阶级选择留下,而留下的中产阶级开始变种种戏法,自甘“下流”。   薇薇安原来在一家非营利机构做文职,年收入超过4万,先生在邮局做事,年薪近5万,夫妇收入超过十万,算是纽约的中产阶级,但在前年报税的时候,被会计师告知要补交近一万元的税,之前他们也是每年都要补税,但都是一两千左右,这一年竟然要补一万元,吃惊心疼之余,薇薇安决定辞职单干,她和朋友开了个社区服务站,帮人翻译信件,填表,收入看上去没有之前的高,但因为收的都是现金不用报税,而先生的邮局有很好的福利,可以照顾到一家人的医疗保险,今年保税,薇薇安第一次不用补交税,还可以退还不少。   相比薇薇安,简妮就更厉害了,她在医院工作,年薪超过4万,不久之前又买了两个家庭的别墅,她这样的收入远远超过纽约市规定的贫困线,但她不但拿到纽约市的医疗补助,还拿到贴补贫困家庭的粮食券,每个月粮食券吃不完,她拿去买燕窝滋补。周围的人都看不懂,她凭什么钻政府的空子,后来才知道,虽然她生了两个女儿,但因为没有结婚,只是和孩子的父亲同居,就算是单身母亲,而单身母亲在纽约属于特别照顾的弱势群体。显而易见,简妮就是钻这个空子而不去登记结婚。   除了薇薇安,简妮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人利用周围的资源,降低生活成本。比如人虽然住在纽约,但报税时借用在新泽西朋友的住址,这样一大笔纽约市税就可以不用交了。还有些人在纽约开车,但车牌却不在纽约上,而是跑到南边的州,比如北卡州,乔治亚州去上车牌,这样车保险费可以省掉一大半。   纽约市的高税收和高成本,使得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不是选择逃离,就是自甘“下流”。好在美国是个自由自在的地方,没有人介意你今天扫地,明天摆地摊,只要是勤奋工作,幸苦赚钱,职业不分贵贱都能受到尊重。只是长此以往,纽约就真只剩下富翁和贫民了。


相关内容

  •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经典原理法则效应二 马太效应: <圣经-马太福音>中有一句名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社会学家从中引申出了"马太效应"这一概念,用以描述社会生活领域中普 ...

  • 新闻检查制度弊端丛生,胡适博士被捕时报营救(2)
  • 第64节:新闻检查制度弊端丛生,胡适博士被捕时报营救(2) 在中国,负责新闻检查的部门,是南京政府某部 .它拥有大权,可以对全体中国人民的言论.写作和行为进行"检查".它与盖世太保相似,对思想实施控制,并自定规则,频繁剥夺记者使用电报的权力,没收和销毁报纸.杂志和书籍.对于冒犯了 ...

  • 夏洛特的刺
  • 决定性的会面 "不去洛杉矶了,我们改道拉斯维加斯."时至今日,斯蒂芬森还清晰地记得他的经纪人阿尔伯托・伊班克斯在7月15日对他说的话.那时,他们正准备从旧金山飞往洛杉矶,参加第二天举行的ESPY盛典.之所以在最后时刻改变计划,是因为他们即将与夏洛特黄蜂制服组进行一次重要的会面.而 ...

  • 适当竞争促进社会发展
  • 报业竞争对社会的影响 [[1**********]46_朱文俊] 我 们都知道,竞争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社会上各行各业,没有什么能行 业能够远离竞争而安然存在的.正是由于各行业的竞争,融汇成的巨大力量,从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而作为个行业中的一员--报业,更是以它独有的流动性大众性,推动着社会发展着 ...

  • 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候
  • 在美国,有一位妇孺皆知的老太太,大家尊称她为"摩西奶奶".1860年她出生在纽约州格林威治村一个贫穷的大家庭,母亲生育了10个孩子.摩西童年时代只受过零星的教育,12岁就离开父母,在别人的农场打工挣钱,补贴家用.27岁时,她与托马斯·摩西结婚,像母亲一样,她也生了10个孩子. 后 ...

  • 如何做一个会撒娇的女人:女人也要会制造浪漫
  • 如何做一个会撒娇的女人:女人也要会制造浪漫 "浪漫"对所有女人,都是很重要的,不论是已婚的,还是未婚的,因为这是确保自己好命人生不可或缺的良药. 每个女人都喜欢浪漫的情调,和相爱的人花前月下,海誓山盟,互诉情衷.婚后,女人们并没有完全摆脱婚前的少女浪漫情调,她们依然在感情的春夏之 ...

  • 自己重用自己阅读训练及答案
  • 生活传真?改变自己自己重用自己蒋光宇林克莱特,1879年生于瑞士,年纪轻轻就显露头角,成为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的优秀学员.二十五岁时他移居美国,凭借聪明才智很快受到器重.1927年,四十八岁的林克莱特担任了纽约港务局的总工程师,一干就是十二年.在这个岗位上,他作出了非凡的成绩,得到了从上到下的一致认可 ...

  • 美国主流媒体的困境
  • 魏然(美国南卡州) 最近两年是美国主流媒体的灾难年.一方面,互联网.手机.电子书等新媒体势如破竹,终结了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使报纸.杂志的读者流失给网络和手机:另一方面,经济衰退使媒体经营环境恶化,广告收入一减再减.美国报业公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报业广告收入锐减近18%,2009年近40 ...

  • 早睡不易得大病
  • 现在很多人直到很晚才上床睡觉,严重影响睡眠时间和质量,带来诸多健康问题. 美国<认知疗法与研究>杂志刊登纽约宾汉姆顿大学心理学系研究员诺泰尔博士及同事完成的一项以100名大学生为对象的新研究发现,入睡时间迟会增加悲观情绪,导致重复的负面思维:而早睡却有助于改善情绪,充足休息也有益大脑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