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邛崃市宝林中学 王莉

“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说明自信心作为成才的重要条件,它在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已被社会各界人士所接受。中学生处于可塑性最强的年龄阶段,是形成人格及人的基本素质的关键时期。一个人能否成才,首先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足够的辨别客观事物真善美的能力,是否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及性格。学校教育,应首先是成人的教育,成人才能成才。

人是一个高度自我调节的系统,一切外来的影响都要通过自我调节发生作用。人们大都根据对自身力量的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来指令自己的行为,由此而来的行为积极程度又直接联系着活动的效能。在现实生活中,盲目自信,企求过高,力不从心,导致失败的事固然时有发生,但在学生当中,更多的却是自我评价过低,在能够完成的事情面前,认为自己干不了,于是畏缩犹豫裹足不前,压抑了内在能力的发挥。过强的自我否定评价就是通常所说自卑感。有自卑感的学生行为怯懦,处处依赖老师、父母和同学,活动效率低微。小学生处于生理发育和自我意识迅速发展阶段,情绪的两极性较为明显。老师的天职在于育人,在于培育学生美好的心灵,因此教师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称。学高威师,德高威范,教师除了具有渊博的学识以外,给予学生必要的尊重、关心和支持也是十分必要的,否则教师渊博的学识也会失去光彩。老师的疏忽或入教育误区很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感。那么作为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一、对学生要多作肯定性评价。

学生判断能力较弱,老师心理投射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这在小学低年级尤其明显,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如果你在写成绩报告册时,能评价他聪明,能干。写些激励性语言,他就认为自己确实是这样,遇事敢于自己动手去做;如果你平时老是讲他傻、没出息等有损自尊的语言,他就觉得自己真的不行,失去自己动手去做的信心。英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美国一所小学做实验,以18个班的学生,作了预测未来的测验,然后把具备“最佳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交给老师。这种暗示坚定了老师对这名单上的学生的肯定。使这些原本是随意指定的学生感到异样的自信、自尊、自爱,敢于提问、回答。8个月后复试,这些学生进步快、活泼、可爱。实验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笑容、肯定评价形成了期待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我们为何不满足他

呢?既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学会自主、自强、自信、自立,还能展示生命的原生态,何乐而不为呢?

二、珍视学生的成功。

当学生自己动手干一些事,或根据老师的指令完成了力所能及的要求,老师所给予的肯定和鼓励,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适当的赞美言辞是滋润自信心的雨露。比如说:“你能跟同学愉快的相处,老师真高兴。”这会使学生在交往中充满自信心。学生向你提出某种意见,你倾听后说:“你的建议值得我接受,并且使我欣慰。”学生从你的反应中体验到自己具有判断力。相信学生,鼓励他们参与。美国教育家罗达·贝克梅斯特尔说:“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自信,我们就必须相信他们。”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非常信赖学生,他说:“我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在学校,教师要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还可以委托他们做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事。对于学生的过份保护,过份操纵,不放心他们独立介入生活中的“难题”,自己一手操纵,这是对学生的力量估价过低的表现。剥夺实践,不仅障碍了能力的形成,而且使学生丧失独立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心。聪明的老师是从不压抑学生跃跃欲试的愿望而鼓励他们独立学习的。

三、多给学生提供摆脱失败,虚拟成功的机会。

挫折虽然会使人失去信心,但另辟积极的途径却可使它转化。苏霍姆林斯基对四年级以下的学生从不打不及格分数,而让他们重新做失分的题目,让他们在进步中得到好成绩,并从中发现自己的力量。可见教师要在教学中,活动中不断地虚拟成功的机会让自卑的学生不知不觉地参与当中来享受成功的快乐,获取足够的自信心,如果学生在创设的机遇中没有把事情做好,老师就加以指责,甚至挖苦、讽刺,这不仅会使学生失去信心,而且会跟你对立。

四、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

谬·詹姆斯说:“每个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个人天生都具有独特的视、听、触以及思维的方式。每个人都能成为富于思想与创造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一个成功者。”正因为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具有一技之长。细心的教师会注意学生的“独特方式”,一旦发现他的某种特长潜能,就满腔热情地因势利导,运用肯定、鼓励以及创设条件等手段强化它、发展它。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某方面比别人强,自己并非事事不如人,不必疑心别人歧视自己时,自信和勇气就油然而生,并逐步走向成功。

学校德育的任务就是要为学生在上述几个方面打好基矗实施“着眼整体发展,立足个体成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三体”教育在德育的总体设计上,坚持以“做人”的教育为基础,以立志成才教育为主线,在教育内容上着重解决:政治方向、学习动力和学风、品德行为和劳动观念等问题。在教育中,要坚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导向,始终抓住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爱国教育;振兴中华、立志成才、勤奋学习、和谐发展的成才教育:行为习惯、劳动及心理素质教育。简而言之,即培养学生具有民族正气、个人志气,维护并建设良好的集体风气。

五、加强学校德育不能以削弱智育为代价,也不能搞形式、走过常。

学生的主要任务和学校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是他们自身的发展。德育的实效表现应该是促进而不是脱离这一过程。学科教学中除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外,还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良好习惯的教育,以及意志、毅力等个性品格的培养。

养成教育是中学德育工作重要的一环养成教育是中学德育工作重要的一环苏州市吴中区甪直中学 方周明主题词:养成教育中学德育工作重要一环《中学德育大纲》确定的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学校德育教育是使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是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重点工作,各级行政或职能部门都非常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学校,已经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上来,对学生的成长考核,也不再单去看文化课成绩的高低,而是从多方面、全方位地去考核学生。但笔者认为,现在我们在德育工作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应该加以重新认识或定位。

例如,多数学校为了约束学生的言行,制定了许多制度,条条框框具多,显得生硬而难以操作,故违纪事件屡有发生,甚至是屡禁不止。

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学生在校是受教育者,处于主体地位;老师是实施教育者,处于主导地位。但学生不是被动地去接受来自每一位老师的教育,他们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各种意志品质的活生生的人,尤其是初中生,他们觉得自己成为“大人”了,

所以更不乐意去做那些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故我们学校教育有时显得苍白无力。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少拿条条框框去卡学生,而要从心灵入手,发现他们思想中闪光的火花,走进他们的思想,走近他们的生活,变填鸭式为疏导式,主体与主导才能协调发展,稳步前进。

学校工作由被动转到主动上来, 众所周知,学生在校,有时强调的或三令五申的一些制度,他们照犯不误,学校工作极为被动。如果人心灵入手,这一难题就会迎刃而解。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就要我们老师,想方设法,先“亲”后“信”,怎样做呢?放下架子,敢做知心朋友,跟学生交心,打开心灵的窗子,袒诚布公,还有什么不能沟通的呢?只要领导老师上下一心,老师学生上下一心,就没有什么政令不能畅通,违纪事件就会明显减少,德育工作就会由被动转到主动上来。 为了能使德育工作顺利地从心灵入手,还需要做好两个沟通: 一是做好与家长的沟通。现在有些学校只抓内部工作,而忽视了“三延伸”教育,致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严重脱节,家长对教育形势的发展,将来学生的择业需求等方面知之甚少,导致家长对孩子在校的学习及表现漠不关心,任其发展。所以,家访工作也应放在德育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来,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二是班主任应加强与各任课教师的沟通。 要想让学生成才,每一位任课教师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现在学校中却存在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在对学生管理上存在脱节现象。任课教师只管教自己的课,不去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存在的个性品质的差异,这就很难与班主任形成共识,尤其是在德育工作上,就存在了缺陷。因此,学校德育工作,还应注意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沟通。做到了这一点,我们的工作才会有的放矢,才会取得成效。

总之,学校德育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声誉、前途,也直接影响着学生是否能够真正成才。所以,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应从心灵入手去开展德育工作,这样做了,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广大德育工作者要解放思想、提高素质,将学校德育目标纳入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德育工作要着眼于提 高人的素质、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德育教育要依纲靠本,不断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凡超越中学生 接受能力的德育内容要坚决压缩,凡已过时的道德观念要大胆更新。德育工作者要有广、博、专、深的知识储 备,有健康的人格,有角色的艺术,要善于捕捉时代信息,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智能 素质,如时间观念、效率观念、竞争观念、开放观念、信息观念、法制观念、开拓精神、创新能力,引导和激 励

学生不迷信盲从、不墨守成规、独立思考、创造进取,重视和发展学生不同的个性爱好、特长,注重学生的 行为规范、伦理道德的修养教育和人格教育。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分层要求,加强德育教育的层次 性、针对性,使其更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

道德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漠视灵魂的塑造,这个民族肯定没有希望。学校德育承担着塑造青少年人格的历史使命。当代青少年人格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走向何方。每一个成年人,尤其是学校教师,具有不可推御的责任。务必使我们的青年一代拥有美好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和完善的人格。尽快使学校德育走出单纯传递知识的误区,以塑造健全人格为目标,是今后学校德育方法改革的核心。围绕着全面育人,推行素质教育的教改方向,学校德育方法可以考虑以下具体方式:生活辅导、心理咨询、挫折训练、角色扮演、人际交往训练、艺术陶冶、榜样模仿、偶像分析等等。总体特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判断、自我控制、自我评价、自我教育,做“四有”新人。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邛崃市宝林中学 王莉

“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说明自信心作为成才的重要条件,它在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已被社会各界人士所接受。中学生处于可塑性最强的年龄阶段,是形成人格及人的基本素质的关键时期。一个人能否成才,首先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足够的辨别客观事物真善美的能力,是否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及性格。学校教育,应首先是成人的教育,成人才能成才。

人是一个高度自我调节的系统,一切外来的影响都要通过自我调节发生作用。人们大都根据对自身力量的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来指令自己的行为,由此而来的行为积极程度又直接联系着活动的效能。在现实生活中,盲目自信,企求过高,力不从心,导致失败的事固然时有发生,但在学生当中,更多的却是自我评价过低,在能够完成的事情面前,认为自己干不了,于是畏缩犹豫裹足不前,压抑了内在能力的发挥。过强的自我否定评价就是通常所说自卑感。有自卑感的学生行为怯懦,处处依赖老师、父母和同学,活动效率低微。小学生处于生理发育和自我意识迅速发展阶段,情绪的两极性较为明显。老师的天职在于育人,在于培育学生美好的心灵,因此教师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称。学高威师,德高威范,教师除了具有渊博的学识以外,给予学生必要的尊重、关心和支持也是十分必要的,否则教师渊博的学识也会失去光彩。老师的疏忽或入教育误区很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感。那么作为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一、对学生要多作肯定性评价。

学生判断能力较弱,老师心理投射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这在小学低年级尤其明显,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如果你在写成绩报告册时,能评价他聪明,能干。写些激励性语言,他就认为自己确实是这样,遇事敢于自己动手去做;如果你平时老是讲他傻、没出息等有损自尊的语言,他就觉得自己真的不行,失去自己动手去做的信心。英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美国一所小学做实验,以18个班的学生,作了预测未来的测验,然后把具备“最佳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交给老师。这种暗示坚定了老师对这名单上的学生的肯定。使这些原本是随意指定的学生感到异样的自信、自尊、自爱,敢于提问、回答。8个月后复试,这些学生进步快、活泼、可爱。实验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笑容、肯定评价形成了期待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我们为何不满足他

呢?既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学会自主、自强、自信、自立,还能展示生命的原生态,何乐而不为呢?

二、珍视学生的成功。

当学生自己动手干一些事,或根据老师的指令完成了力所能及的要求,老师所给予的肯定和鼓励,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适当的赞美言辞是滋润自信心的雨露。比如说:“你能跟同学愉快的相处,老师真高兴。”这会使学生在交往中充满自信心。学生向你提出某种意见,你倾听后说:“你的建议值得我接受,并且使我欣慰。”学生从你的反应中体验到自己具有判断力。相信学生,鼓励他们参与。美国教育家罗达·贝克梅斯特尔说:“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自信,我们就必须相信他们。”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非常信赖学生,他说:“我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在学校,教师要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还可以委托他们做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事。对于学生的过份保护,过份操纵,不放心他们独立介入生活中的“难题”,自己一手操纵,这是对学生的力量估价过低的表现。剥夺实践,不仅障碍了能力的形成,而且使学生丧失独立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心。聪明的老师是从不压抑学生跃跃欲试的愿望而鼓励他们独立学习的。

三、多给学生提供摆脱失败,虚拟成功的机会。

挫折虽然会使人失去信心,但另辟积极的途径却可使它转化。苏霍姆林斯基对四年级以下的学生从不打不及格分数,而让他们重新做失分的题目,让他们在进步中得到好成绩,并从中发现自己的力量。可见教师要在教学中,活动中不断地虚拟成功的机会让自卑的学生不知不觉地参与当中来享受成功的快乐,获取足够的自信心,如果学生在创设的机遇中没有把事情做好,老师就加以指责,甚至挖苦、讽刺,这不仅会使学生失去信心,而且会跟你对立。

四、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

谬·詹姆斯说:“每个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个人天生都具有独特的视、听、触以及思维的方式。每个人都能成为富于思想与创造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一个成功者。”正因为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具有一技之长。细心的教师会注意学生的“独特方式”,一旦发现他的某种特长潜能,就满腔热情地因势利导,运用肯定、鼓励以及创设条件等手段强化它、发展它。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某方面比别人强,自己并非事事不如人,不必疑心别人歧视自己时,自信和勇气就油然而生,并逐步走向成功。

学校德育的任务就是要为学生在上述几个方面打好基矗实施“着眼整体发展,立足个体成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三体”教育在德育的总体设计上,坚持以“做人”的教育为基础,以立志成才教育为主线,在教育内容上着重解决:政治方向、学习动力和学风、品德行为和劳动观念等问题。在教育中,要坚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导向,始终抓住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爱国教育;振兴中华、立志成才、勤奋学习、和谐发展的成才教育:行为习惯、劳动及心理素质教育。简而言之,即培养学生具有民族正气、个人志气,维护并建设良好的集体风气。

五、加强学校德育不能以削弱智育为代价,也不能搞形式、走过常。

学生的主要任务和学校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是他们自身的发展。德育的实效表现应该是促进而不是脱离这一过程。学科教学中除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外,还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良好习惯的教育,以及意志、毅力等个性品格的培养。

养成教育是中学德育工作重要的一环养成教育是中学德育工作重要的一环苏州市吴中区甪直中学 方周明主题词:养成教育中学德育工作重要一环《中学德育大纲》确定的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学校德育教育是使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是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重点工作,各级行政或职能部门都非常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学校,已经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上来,对学生的成长考核,也不再单去看文化课成绩的高低,而是从多方面、全方位地去考核学生。但笔者认为,现在我们在德育工作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应该加以重新认识或定位。

例如,多数学校为了约束学生的言行,制定了许多制度,条条框框具多,显得生硬而难以操作,故违纪事件屡有发生,甚至是屡禁不止。

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学生在校是受教育者,处于主体地位;老师是实施教育者,处于主导地位。但学生不是被动地去接受来自每一位老师的教育,他们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各种意志品质的活生生的人,尤其是初中生,他们觉得自己成为“大人”了,

所以更不乐意去做那些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故我们学校教育有时显得苍白无力。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少拿条条框框去卡学生,而要从心灵入手,发现他们思想中闪光的火花,走进他们的思想,走近他们的生活,变填鸭式为疏导式,主体与主导才能协调发展,稳步前进。

学校工作由被动转到主动上来, 众所周知,学生在校,有时强调的或三令五申的一些制度,他们照犯不误,学校工作极为被动。如果人心灵入手,这一难题就会迎刃而解。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就要我们老师,想方设法,先“亲”后“信”,怎样做呢?放下架子,敢做知心朋友,跟学生交心,打开心灵的窗子,袒诚布公,还有什么不能沟通的呢?只要领导老师上下一心,老师学生上下一心,就没有什么政令不能畅通,违纪事件就会明显减少,德育工作就会由被动转到主动上来。 为了能使德育工作顺利地从心灵入手,还需要做好两个沟通: 一是做好与家长的沟通。现在有些学校只抓内部工作,而忽视了“三延伸”教育,致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严重脱节,家长对教育形势的发展,将来学生的择业需求等方面知之甚少,导致家长对孩子在校的学习及表现漠不关心,任其发展。所以,家访工作也应放在德育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来,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二是班主任应加强与各任课教师的沟通。 要想让学生成才,每一位任课教师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现在学校中却存在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在对学生管理上存在脱节现象。任课教师只管教自己的课,不去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存在的个性品质的差异,这就很难与班主任形成共识,尤其是在德育工作上,就存在了缺陷。因此,学校德育工作,还应注意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沟通。做到了这一点,我们的工作才会有的放矢,才会取得成效。

总之,学校德育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声誉、前途,也直接影响着学生是否能够真正成才。所以,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应从心灵入手去开展德育工作,这样做了,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广大德育工作者要解放思想、提高素质,将学校德育目标纳入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德育工作要着眼于提 高人的素质、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德育教育要依纲靠本,不断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凡超越中学生 接受能力的德育内容要坚决压缩,凡已过时的道德观念要大胆更新。德育工作者要有广、博、专、深的知识储 备,有健康的人格,有角色的艺术,要善于捕捉时代信息,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智能 素质,如时间观念、效率观念、竞争观念、开放观念、信息观念、法制观念、开拓精神、创新能力,引导和激 励

学生不迷信盲从、不墨守成规、独立思考、创造进取,重视和发展学生不同的个性爱好、特长,注重学生的 行为规范、伦理道德的修养教育和人格教育。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分层要求,加强德育教育的层次 性、针对性,使其更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

道德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漠视灵魂的塑造,这个民族肯定没有希望。学校德育承担着塑造青少年人格的历史使命。当代青少年人格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走向何方。每一个成年人,尤其是学校教师,具有不可推御的责任。务必使我们的青年一代拥有美好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和完善的人格。尽快使学校德育走出单纯传递知识的误区,以塑造健全人格为目标,是今后学校德育方法改革的核心。围绕着全面育人,推行素质教育的教改方向,学校德育方法可以考虑以下具体方式:生活辅导、心理咨询、挫折训练、角色扮演、人际交往训练、艺术陶冶、榜样模仿、偶像分析等等。总体特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判断、自我控制、自我评价、自我教育,做“四有”新人。


相关内容

  • 怎样做一名优秀的科技辅导员
  • 怎样做一名优秀的科技辅导员 乔庄中心校 郭聪 摘要: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过程中,科技辅导员是一支至关重要的队伍.他们除了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之外,还在引导.促进青少年科技素质的提高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组织科技活动的过程中,辅导员起决定性的作用,及时正确指导,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 ...

  • 冀教版三年级小学上品德与社会教案
  • (此文档为word 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单元 第一课 认识我自己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学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懂得取长补短的道理.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与同学沟通.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积极 ...

  • 怎样通过中职语文口语训练方法提高学生说话水平
  •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步伐越来越快,高效化.简洁化.清晰化成为社会对我们说话的新要求.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结合专业,重视激励性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口语交际方面的优势与不足,提高学生说话水平. [关键词]中职:语文:口语训练:说话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发展步伐 ...

  • 怎样让孩子主动学习
  • 怎样让孩子主动学习 学习,其中有三个要素:学什么,怎么学,学得如何.作为一个小学生,他如何确定自己应该学什么?他又如何确定自己怎么学?并且,他怎么能够知道自己学得怎么样?这三个学习的要素,都需要在老师和家长的组织引导下,才能得以实现,并不是小学生们自己就能够完成的,也并不是随着家长的期望就会自然提高 ...

  • 昭通市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指导意见
  • 昭通市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指导意见 (试行修订稿) 为加强对全市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管理和指导工作,促进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进一步 明确规范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和考试.考查要求,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昭 通市教育局关于初中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昭市教„2009‟72号) ...

  • 生活告诉自己我能行
  • 生活告诉自己"我能行"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在学习.生活以及事 业成功中的意义,从而培养自尊自信心,以及自立自强的精神.让学生学会以自 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态度,积极对待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磨砺意志,学会坚强. (二)能力:学会在对自我正确评价 ...

  • 革故鼎新兴趣引导
  • 革故鼎新 兴趣引导 作者:张艳玲 来源:<新课程学习·中>2014年第01期 摘 要:破除旧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根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能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与学生共同学习.正确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关键词:学 ...

  • 如何在小学自然课堂创设情景
  • 如何在小学自然课堂创设情景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小学自然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呢?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 ...

  • 三年级上册 品社
  • 第一单元 第一课 认识我自己 主备:雷小梅 执教:雷小梅 学习目标 : 1.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学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懂得取长补短的道理.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与同学沟通.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积极参与和探究的学习态度与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