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中国含义

中秋的中国含义

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只有传统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真正的“底色”。除夕吃饺子、放鞭炮,端午节赛龙舟,重阳登高,中秋赏月……所有这些文化标志加起来,才是文化意义上完整的中国人

中秋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已成为当今的一个舆论热点。由中国新闻网、白沙飞翔公益基金会等单位联合发起的网路投票活动,签名投票者竟近百万之众,留言万条之多。

回顾近年来,除了每年一度的央视春节晚会,我们中国的一些传统大节日,中秋、端午、清明、重阳等,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例如中秋,在忙忙碌碌中,除了一夜之间发现商铺里摆出花样繁多的各色月饼之外,传统中那“夕月”、“团圆”的色彩,已被割裂得支离破碎了。淡淡月光下那种中国式的亲情与祝愿,是否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呢?

其实,就在中国人自己逾行逾远、逐渐过起了“洋节”的同时,世界各地却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中国文化热。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在国外庆祝得有声有色,并且被别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背后反映出来的,也许正是时下我们这个社会在喧嚣中的一丝轻浮。

所以,在我看来,中秋“申遗”是重要的,但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即提升和改造已经被“异化”,甚至失去“节操”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格调”。

弘扬和传承传统节日,首先得明确这些节日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本质。中秋文化在我看来,就是“和文化”。不管是民间传说称中秋源于嫦娥奔月,还是民俗专家考证认为周朝先民对月亮的崇拜,演绎的都是一个“和”字。

无论怎样的心境,“和”都是中秋永恒不变的滋味。中秋的月饼化不开浓浓的乡愁。中秋,为奔忙于事业的人编织了一个借口:再怎么忙,也该回家团聚,家和才能万事兴;中秋,也让游子乡里愁绪飘飞得莫名心痛,“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乡亲人的日子可否和善如昔?如今的中秋,是海峡两岸无数个家庭的不眠之夜,隔着一湾浅浅的海水,诉说祖国和平统一的梦想;中秋,也是游走异国的海外赤子们遥望祖国的时刻……要将传统中秋佳节“升格”,就要改变当前节日商业文化中的落后与庸像,还中秋月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色。当然,中秋佳节并不排斥现代生产方式与商业运作。它们完全可以增添传统节日的时尚元素,让传统农耕文化孕育出来的节日更多一些时代色彩。

顺便说一下,“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于可传承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一个民族和国家对自身特性的认同和自豪感,以及被世界认可的程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成就的标志。截至目前,中国只有昆曲和古琴两项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在公布的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在内蒙古流行的马头琴,去年已被蒙古国申报成功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皮影戏,也被印度尼西亚申请为该国的文化遗产。

长期以来,作为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源头的中国并没有给予许多民间节日以应有的重视,而在东南亚一些国家,这些节日都被列为法定假日。

其实在这些差距面前,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恢复几项传统活动,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圆,端午悼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老……为这些节日申遗,其实就是在肯定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关注的就是“人类文化”,是站在人类和世界的角度上的。从这个层面来讲,文化是世界共享的。建立申报评定机制也是为了鼓励和促进各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日本、韩国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出台了类似民间文化保护法,个中原因正在于此。 所以,往大里说,世界遗产就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属于中国的世界遗产,就是中国区别于其他文化国度所特有的不凡的价值所在,是中华民族立足世界的身份证。

中秋的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到今天,我们对历史文化遗存,当然应该怀着一份敬畏,一份呵护。(摘自《中国新闻周刊总第245期》)

1.下列对“中秋的中国含义”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把中秋节与西方的“洋节”区分开来,使之更能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

B.剔除中秋文化中的商业文化,还中秋月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色。

C.通过中秋“申遗”活动,在全社会重塑对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敬畏与呵护之心。

D.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对中秋文化的本质与功能重新认识,重新定位。

2.对于“中秋”等传统中国节日已经被“异化”,甚至失去“节操”的原因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人自己逾行逾远,对自己民族的节日根本不重视。

B.中国政府在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方面工作起步较晚,与日本、韩国等有较大差距。

C.整个社会风气较为轻浮,重视物质财富的积聚,轻视精神文化的建构。

D.随着经济日渐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本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

3.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之所以要进行中秋“申遗”活动,是因为中秋节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是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立足的身份证。

B.随着人们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中秋“申遗”活动等活动将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理解与支持。

C.弘扬中秋“和”文化,是当前中国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D.文化是世界共享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答案

1.B(A、C、D在文中均可找到相关依据,B项“剔除”错误,应为“改变”。)

2.D(D项“经济日渐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不是中国传统节日被异化的必然原因,文中未提及。)

3.D(根据全文来看,本文对传统文化的基本观点是“保护”和“弘扬”,而不是“开放”。)

中秋的中国含义

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只有传统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真正的“底色”。除夕吃饺子、放鞭炮,端午节赛龙舟,重阳登高,中秋赏月……所有这些文化标志加起来,才是文化意义上完整的中国人

中秋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已成为当今的一个舆论热点。由中国新闻网、白沙飞翔公益基金会等单位联合发起的网路投票活动,签名投票者竟近百万之众,留言万条之多。

回顾近年来,除了每年一度的央视春节晚会,我们中国的一些传统大节日,中秋、端午、清明、重阳等,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例如中秋,在忙忙碌碌中,除了一夜之间发现商铺里摆出花样繁多的各色月饼之外,传统中那“夕月”、“团圆”的色彩,已被割裂得支离破碎了。淡淡月光下那种中国式的亲情与祝愿,是否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呢?

其实,就在中国人自己逾行逾远、逐渐过起了“洋节”的同时,世界各地却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中国文化热。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在国外庆祝得有声有色,并且被别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背后反映出来的,也许正是时下我们这个社会在喧嚣中的一丝轻浮。

所以,在我看来,中秋“申遗”是重要的,但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即提升和改造已经被“异化”,甚至失去“节操”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格调”。

弘扬和传承传统节日,首先得明确这些节日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本质。中秋文化在我看来,就是“和文化”。不管是民间传说称中秋源于嫦娥奔月,还是民俗专家考证认为周朝先民对月亮的崇拜,演绎的都是一个“和”字。

无论怎样的心境,“和”都是中秋永恒不变的滋味。中秋的月饼化不开浓浓的乡愁。中秋,为奔忙于事业的人编织了一个借口:再怎么忙,也该回家团聚,家和才能万事兴;中秋,也让游子乡里愁绪飘飞得莫名心痛,“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乡亲人的日子可否和善如昔?如今的中秋,是海峡两岸无数个家庭的不眠之夜,隔着一湾浅浅的海水,诉说祖国和平统一的梦想;中秋,也是游走异国的海外赤子们遥望祖国的时刻……要将传统中秋佳节“升格”,就要改变当前节日商业文化中的落后与庸像,还中秋月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色。当然,中秋佳节并不排斥现代生产方式与商业运作。它们完全可以增添传统节日的时尚元素,让传统农耕文化孕育出来的节日更多一些时代色彩。

顺便说一下,“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于可传承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一个民族和国家对自身特性的认同和自豪感,以及被世界认可的程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成就的标志。截至目前,中国只有昆曲和古琴两项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在公布的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在内蒙古流行的马头琴,去年已被蒙古国申报成功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皮影戏,也被印度尼西亚申请为该国的文化遗产。

长期以来,作为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源头的中国并没有给予许多民间节日以应有的重视,而在东南亚一些国家,这些节日都被列为法定假日。

其实在这些差距面前,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恢复几项传统活动,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圆,端午悼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老……为这些节日申遗,其实就是在肯定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关注的就是“人类文化”,是站在人类和世界的角度上的。从这个层面来讲,文化是世界共享的。建立申报评定机制也是为了鼓励和促进各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日本、韩国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出台了类似民间文化保护法,个中原因正在于此。 所以,往大里说,世界遗产就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属于中国的世界遗产,就是中国区别于其他文化国度所特有的不凡的价值所在,是中华民族立足世界的身份证。

中秋的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到今天,我们对历史文化遗存,当然应该怀着一份敬畏,一份呵护。(摘自《中国新闻周刊总第245期》)

1.下列对“中秋的中国含义”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把中秋节与西方的“洋节”区分开来,使之更能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

B.剔除中秋文化中的商业文化,还中秋月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色。

C.通过中秋“申遗”活动,在全社会重塑对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敬畏与呵护之心。

D.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对中秋文化的本质与功能重新认识,重新定位。

2.对于“中秋”等传统中国节日已经被“异化”,甚至失去“节操”的原因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人自己逾行逾远,对自己民族的节日根本不重视。

B.中国政府在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方面工作起步较晚,与日本、韩国等有较大差距。

C.整个社会风气较为轻浮,重视物质财富的积聚,轻视精神文化的建构。

D.随着经济日渐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本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

3.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之所以要进行中秋“申遗”活动,是因为中秋节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是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立足的身份证。

B.随着人们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中秋“申遗”活动等活动将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理解与支持。

C.弘扬中秋“和”文化,是当前中国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D.文化是世界共享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答案

1.B(A、C、D在文中均可找到相关依据,B项“剔除”错误,应为“改变”。)

2.D(D项“经济日渐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不是中国传统节日被异化的必然原因,文中未提及。)

3.D(根据全文来看,本文对传统文化的基本观点是“保护”和“弘扬”,而不是“开放”。)


相关内容

  • B-中国民俗-中秋节-含义-4
  • 段落翻译 B-中国民俗-中秋节-含义-4 中文: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中秋节(the Mid-Autumn Festival)是在秋季中期庆祝的节日.秋天,人们一年的劳动有了收获.中秋节的晚上,全家人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心里充满了丰收的喜悦和团聚的欢乐.这时,远离家乡的人也会仰望明月,思念故乡和亲人 ...

  • 五年级文明礼仪中秋节教案
  • 五年级文明礼仪教案 第一课时 中秋节 一. 教学目的 1.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及习俗.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的情感. 二. 教学要求 1.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掌握中秋节的由来及习俗的知识. 2.学生一 ...

  • 传统节日内涵
  • 传统节日内涵 汶上一中 郭玉亮 经过千百年的沿袭,不同的节日都深深打上民族烙印,传承祖先智慧结晶,我们要用心体会. 春节:除旧迎新 消灾祈福 在中国人的情感归宿里,过春节始终绕不开的就是一个家字,这是中华民族血脉相传的一种思想积淀,同时也是叶落归根的一种最直接的体现,家和年在这一刻是以最小的组织单元 ...

  • 浅谈月饼包装设计
  • 新疆农业大学 专业文献综述 题 目: 姓 名: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浅谈月饼包装设计 张宁宁 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 食品质量与安全 102班 104033241 高蕾 职称: 讲师 2012年 01月03日 新疆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浅谈月饼包装设计 作者:张宁宁 指导教师 ...

  • 中秋团圆夜,喝茶赏月猜灯谜!你却不知这里还有最美的传说!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中秋由来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

  • 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 <传统文化的继承> 平度一中 沈立刚 课前欣赏开心学国学的主题曲<龙文>. 导入:作为国内第一档普及推广国学文化的大型电视节目,它以一种轻松快乐的方式开辟了一条全新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之路.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传统文化的继承> 过渡:"每逢佳节倍思亲& ...

  • 厦门中秋博饼的文化研究
  • 厦门中秋博饼的文化研究 体育教育训练学 闫娟娟 2009349007 摘要:为深入研究厦门博饼文化,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问法分别对博饼活动的的社会文化.技术文化和精神文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厦门博饼活动随着历史的变迁,在组织形式.彩头上有很大的变化:博饼是中国科举制度文化和博弈文化的结合和 ...

  • 中秋节月饼推广计划
  • 中秋月饼推广策划 中秋月饼推广策划.岁月悠悠,今又中秋节.与多年前的中秋节节盛景相比,不少人感慨现在的节日气氛淡了许多. 据祝福通了解,中秋节月饼推广不仅遇商家"冷脸",而"闹"的氛围也渐行渐远.古时中秋节夜"灯火阑珊"相当热闹,以&quo ...

  • 二十四节气|24节气|中国传统节日|节日习俗|节日大全|二十四节气网
  • 二十四节气 关于本站 邮票目录 24节气网 春节 元宵节 端午节 七夕 中秋节 中元节 重阳节 腊八节 少数民族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 西方节日 二十四节气: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