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养生哲学

庄子的养生哲学(一)(转)

洛阳大学东方文化研究院 张京华

养生

在庄子的哲学体系中,庄子的政治观、人生观、历史观、现实观和他的纯粹思辨的哲学本体论是一致的。庄子哲学思想的产生和建立,一部分正是来源于庄子在政治、人生、历史、社会现实中的感触和经验分析。不过,作为以宇宙万物的本原和最终根据为追求目标,以抽象的形而上学本体论为中心的庄子哲学,其哲学体系一旦形成,庄子的社会观作为其哲学体系的一部分,与整个哲学体系的关系就和哲学体系奠立以前的位置恰恰相反。在建立后的庄子哲学体系的阐述中,不是庄子哲学在社会现实经验中得到启发,而是社会现实观从属于整个哲学体系,由其所推导,所引申。由于庄子的哲学追求和侧重与众不同,因此在庄子的哲学体系中,本体论与社会观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同样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庄子的社会观、人生观和他的道论的关系,基本上就是老子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的关系。根据道论所阐明的人在宇宙万物中的地位,人和人生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物和道的关系,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的评价,也以物和道的关系为准则。

人生的根据在于道,生命的诞生是因为“天地之委形,天地之委和,天地之委顺”(《知北游》)。既然人是道赋予的,就无例外地要遵从于道,所谓“一受其成形,不忘以待尽”(《齐物论》)。

人也是物,是物就要遵从道,所以人的生命意义就应该是与道相重合。因此,人与人生的关系和物与道的关系是一致的。人对应于物,人生的意义对应着道。既然道赋予人以人的形体,赋予人以生命,所以,人生的意义就是生命,就是“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养生主》)。

亲,是躬亲、自身的意思。成玄英疏做孝养父母,于义不符。保身、养亲,是保养自己的身体。全生、尽年,是全其生命,以尽天年。

关于如何养生,庄子论述较多。

其一,要持心清静。《在宥》篇说:“人大喜邪,毗于阳;大怒邪,毗于阴,”故“无视无听,抱神以静,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毗,是损伤的意思。大喜损伤阳气,大怒损伤阴气,喜怒哀乐都不利于养生。所以要不看、不听,虽有而不用,保持心神的清静。内不要摇动精神,外不要劳累形骸,这样才可以长生。

其二,要凝神守一。《知北游》篇说:“大马之捶钩者年八十矣,而不失豪芒。”大马曰:„子巧与?有道与?‟曰:„臣有守也。臣之年二十而好捶钩,于物无视也,非钩无察也。‟”《在宥》篇:“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曰:„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长久?‟广成子曰:„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尝衰。‟”持心清静是什么也不去想,也不去做。凝神守一则是只专心于一个地方,

始终只做一件事情。“守一”可以有两种含义。一是守道,或者叫守无,如广成子就是守道。二是守某一事,这时的一,是一般意义上的一,如大马之捶钩者以及庖丁解牛中的庖丁就是守一事。广成子专心守道,道是以均平的态度对待万物,所以叫作处其“和”。大马家的工匠捶钩者所守的不是道,而是一件具体的事情,也就是捶钩,对捶钩以外的任何事情都无视无察,所以活到八十岁时,仍然精于捶钩的工艺,不会产生丝毫的误差。

其三,要不为物用。《人间世》篇说:“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匠石归,栎社见梦曰:„女将恶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邪?夫柤梨桔柚。果蓏之属,实孰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击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为物用是和为道用相对立的。宇宙万物都遵从于道,但物与物之间不可以互相役使。为物用之中最主要是为人所用,比如伐了树木做舟、做棺椁、做门户柱梁,采集柤 、梨、桔、柚的果实等等。匠石见到一株极大的栎树,认为是散木,不停步地走开了。有用的树木叫文木,不材之木叫散木。回去后,匠石梦见栎树对自己说:“你把我比作文木吗?我无用,才可以为我自己所大用。我如果有用,哪里还会有现在这样大。我寻求无所可用的道理已经很久了,曾经快要死去,才找到它。我和你都是物,物和物之间不能够互相役使。你认为我是散木,我为自己所用而不为物所用,这是真正的有用,而你对物有用对自己无用,为人而害己,你的有用实际上无用。你才是活不长久的„散人‟,又哪里知道什么是真正有用的„散木‟!”

其四,不要沾染人情。《德充符》篇说:“惠子谓庄子曰:„人故无情乎?‟庄子曰:„然‟。惠子曰:„人而无情,何以谓之人?‟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恶得不谓之人!今子外乎子之神,劳乎子之精,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道生人,由道生出了人的形体象貌和性,但并没有生出人情。人情包括人的志欲、喜好、情感、思想、知识等等。人情是后天的,人情排下进上,险于山川,不利于人的养生。嗜欲越多,天机越浅,要养生,就不能沾染人情。

庄子的养生哲学(一)(转)

洛阳大学东方文化研究院 张京华

养生

在庄子的哲学体系中,庄子的政治观、人生观、历史观、现实观和他的纯粹思辨的哲学本体论是一致的。庄子哲学思想的产生和建立,一部分正是来源于庄子在政治、人生、历史、社会现实中的感触和经验分析。不过,作为以宇宙万物的本原和最终根据为追求目标,以抽象的形而上学本体论为中心的庄子哲学,其哲学体系一旦形成,庄子的社会观作为其哲学体系的一部分,与整个哲学体系的关系就和哲学体系奠立以前的位置恰恰相反。在建立后的庄子哲学体系的阐述中,不是庄子哲学在社会现实经验中得到启发,而是社会现实观从属于整个哲学体系,由其所推导,所引申。由于庄子的哲学追求和侧重与众不同,因此在庄子的哲学体系中,本体论与社会观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同样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庄子的社会观、人生观和他的道论的关系,基本上就是老子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的关系。根据道论所阐明的人在宇宙万物中的地位,人和人生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物和道的关系,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的评价,也以物和道的关系为准则。

人生的根据在于道,生命的诞生是因为“天地之委形,天地之委和,天地之委顺”(《知北游》)。既然人是道赋予的,就无例外地要遵从于道,所谓“一受其成形,不忘以待尽”(《齐物论》)。

人也是物,是物就要遵从道,所以人的生命意义就应该是与道相重合。因此,人与人生的关系和物与道的关系是一致的。人对应于物,人生的意义对应着道。既然道赋予人以人的形体,赋予人以生命,所以,人生的意义就是生命,就是“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养生主》)。

亲,是躬亲、自身的意思。成玄英疏做孝养父母,于义不符。保身、养亲,是保养自己的身体。全生、尽年,是全其生命,以尽天年。

关于如何养生,庄子论述较多。

其一,要持心清静。《在宥》篇说:“人大喜邪,毗于阳;大怒邪,毗于阴,”故“无视无听,抱神以静,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毗,是损伤的意思。大喜损伤阳气,大怒损伤阴气,喜怒哀乐都不利于养生。所以要不看、不听,虽有而不用,保持心神的清静。内不要摇动精神,外不要劳累形骸,这样才可以长生。

其二,要凝神守一。《知北游》篇说:“大马之捶钩者年八十矣,而不失豪芒。”大马曰:„子巧与?有道与?‟曰:„臣有守也。臣之年二十而好捶钩,于物无视也,非钩无察也。‟”《在宥》篇:“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曰:„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长久?‟广成子曰:„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尝衰。‟”持心清静是什么也不去想,也不去做。凝神守一则是只专心于一个地方,

始终只做一件事情。“守一”可以有两种含义。一是守道,或者叫守无,如广成子就是守道。二是守某一事,这时的一,是一般意义上的一,如大马之捶钩者以及庖丁解牛中的庖丁就是守一事。广成子专心守道,道是以均平的态度对待万物,所以叫作处其“和”。大马家的工匠捶钩者所守的不是道,而是一件具体的事情,也就是捶钩,对捶钩以外的任何事情都无视无察,所以活到八十岁时,仍然精于捶钩的工艺,不会产生丝毫的误差。

其三,要不为物用。《人间世》篇说:“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匠石归,栎社见梦曰:„女将恶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邪?夫柤梨桔柚。果蓏之属,实孰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击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为物用是和为道用相对立的。宇宙万物都遵从于道,但物与物之间不可以互相役使。为物用之中最主要是为人所用,比如伐了树木做舟、做棺椁、做门户柱梁,采集柤 、梨、桔、柚的果实等等。匠石见到一株极大的栎树,认为是散木,不停步地走开了。有用的树木叫文木,不材之木叫散木。回去后,匠石梦见栎树对自己说:“你把我比作文木吗?我无用,才可以为我自己所大用。我如果有用,哪里还会有现在这样大。我寻求无所可用的道理已经很久了,曾经快要死去,才找到它。我和你都是物,物和物之间不能够互相役使。你认为我是散木,我为自己所用而不为物所用,这是真正的有用,而你对物有用对自己无用,为人而害己,你的有用实际上无用。你才是活不长久的„散人‟,又哪里知道什么是真正有用的„散木‟!”

其四,不要沾染人情。《德充符》篇说:“惠子谓庄子曰:„人故无情乎?‟庄子曰:„然‟。惠子曰:„人而无情,何以谓之人?‟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恶得不谓之人!今子外乎子之神,劳乎子之精,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道生人,由道生出了人的形体象貌和性,但并没有生出人情。人情包括人的志欲、喜好、情感、思想、知识等等。人情是后天的,人情排下进上,险于山川,不利于人的养生。嗜欲越多,天机越浅,要养生,就不能沾染人情。


相关内容

  • 老庄哲学中的科学思想
  • 第!" 卷第! 期#$$%年! 月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70,'4'875+*9:';0+,:;03*;3)&'()*+,'-.+*/+01*023)40/5'=!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从[庄子]诸篇看庄子的处世哲学
  • 摘 要:庄子的处世哲学如他的哲学思想一样,十分复杂.<庄子・养生主>中透射出来的"在夹缝中求生"的意志不是他混世的表现,而是一种活命的哲学.而在现实生活中,他又徘徊于出世与入世之间. 关键词:<庄子>:处世哲学:活命:出世:入世 任何处世方式的建立都是以现 ...

  • [庄子·养生主]研究现象的结构性反思
  • 文学作品的建构在形象思维中必定隐含着创作者内在的逻辑运思.以此为出发点进行文学作品研究,我们对其所作的阐释才具有最基本的合乎现实的价值意义.基于此,当我们对<庄子>这部文学著作的研究现象进行结构性反思时,不难发现,无论是篇章分析还是专著研究,其丰富的研究成果中也隐藏着一些遗憾--< ...

  • 庄子教育思想
  • 庄周<庄子> <庄子>,也称<南华经>.道家主要代表作.庄子及其后学著.<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言庄子著着书十余万言","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庄 ...

  •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
  •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字词. 2.学习庄子寓言的说理方法. 3.理解课文阐发的人生哲理,培养初步的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的能力. 导入:先秦诸子中能自成一家,别树一帜,具有独特内格的就是庄子.鲁迅称其文章"汪洋辟阖 ,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qu ...

  • 论孔子和庄子生死观的融通
  • 论孔子和庄子生死观的融通术 张文渊 (中山大学哲学系,广州510275) 摘要:生死观是孔子和庄子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贯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问题.厘清孔.庄二人在生死观问题上的差异与融通,对于整体把握孔子和庄子思想具有关键意义.从表面上看.孔.庄二人的生死观截然对立,但二者又有其融通之处.从对生命的 ...

  • 中国先秦哲学
  • 中国先秦哲学 先秦一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哲学发展的源头和第一次高潮,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 争鸣的局面. 在所谓"九流十家"中,最有影响的是儒.墨.道.法四家.此外还有兵.名.纵横.阴阳. 农等.他们的学说构成了中华文化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特征. 1.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

  • 庄子的养生之道
  • 庄子是什么人,我想大家应该很清楚.他是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他的名字叫庄周,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几乎一生退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的楚威王之聘.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 ...

  • 庄子哲学思想与[庄子]散文特色
  • 唐孑哲学罂想与<座孑>散吏镑色 ◇姜维枫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济南250100J 摘要:<庄子>强调自然的性命之情,包容了宏大壮丽的生命境界,庄子对待情感的态度是开放的.想象无穷的.超功利的,故而其散文想象奇异.宏伟开放,给人以审美的愉悦:庄子的认识论态度是怀疑主义和直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