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养生之道

庄子是什么人,我想大家应该很清楚。他是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他的名字叫庄周,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几乎一生退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的楚威王之聘。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生活在人均寿命只有30岁的先秦时代,而他却活了83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他的养生之道主要是少私、寡欲、静心和超然四个方面。

一、        少私

庄子认为,私是万恶之源、百病之根。一个人如果私心缠身,必然遇事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日思夜虑、不得其安。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形损精亏、积劳成疾。所以只有胸怀大志,大公无私的人,才能心地坦荡、知足常乐、健康长寿。

二、        寡欲

庄子认为,欲不可绝,也不可纵。一个人如果少情欲、节物欲,则既不会欺男霸女,也不会图财害命。此外还要做到寡官欲,不搞投机钻营。只有知其荣辱,安守本分,励志上进的人,才会身心健康,安然处世。

三、        静心

庄子认为,一个人如果终日不得安宁,思想不得止息,就一定会百病丛生。只有心平气和,“头空、心静、身稳”,有很强的自制能力,才会不受外界干扰,保持平静的心态和健康的体魄。

四、        超然

庄子以十分超然的态度看待人生,一切顺其自然。他生活艰苦,“一大布面补之”。有时候不得不向别人借米来糊口。可是他对这些都抱无所谓的态度。

还有一件事就是庄子“鼓盆而歌,送妻升遐”的故事,它很能说明庄子对待生死的问题,也很有现实教育意义。

庄子云游回家不到一年,他的妻子就病死了。好朋友惠子前来吊唁,见庄子正盘腿坐地,鼓盆而歌。惠子责问道:“人家与你夫妻一场,为你生子、养老、持家。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还鼓盆而歌,岂不是太不近人情了吗?”庄子说:“她刚死,我怎会独独不感悲伤呢?思前想后,我才发现自己仍是凡夫俗子,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如此想来,也就不感悲伤了。”

惠子仍愤愤不平,质问道:“生死之理又如何?”庄子说道:“察其生命之始,而本无生;无形;无气。阴阳交杂在冥茫之间,变而有气;有形;有生,今又变而为死。故人之生死变化,犹如春夏秋冬四时交替也。她虽死了,人仍安然睡在天地巨室之中,而我竟还悲哀地随而哭之,自以为是不通达命运的安排,故止哀而歌了。”

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一个道理,人的生老病死完全是一种自然现象。人,有生就有死,死并不可怕,它只是一种回归自然的现象。人如果能做到像庄子一样超然,他也就算大彻大悟了。(原野)

养生之道, 庄子

庄子是什么人,我想大家应该很清楚。他是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他的名字叫庄周,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几乎一生退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的楚威王之聘。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生活在人均寿命只有30岁的先秦时代,而他却活了83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他的养生之道主要是少私、寡欲、静心和超然四个方面。

一、        少私

庄子认为,私是万恶之源、百病之根。一个人如果私心缠身,必然遇事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日思夜虑、不得其安。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形损精亏、积劳成疾。所以只有胸怀大志,大公无私的人,才能心地坦荡、知足常乐、健康长寿。

二、        寡欲

庄子认为,欲不可绝,也不可纵。一个人如果少情欲、节物欲,则既不会欺男霸女,也不会图财害命。此外还要做到寡官欲,不搞投机钻营。只有知其荣辱,安守本分,励志上进的人,才会身心健康,安然处世。

三、        静心

庄子认为,一个人如果终日不得安宁,思想不得止息,就一定会百病丛生。只有心平气和,“头空、心静、身稳”,有很强的自制能力,才会不受外界干扰,保持平静的心态和健康的体魄。

四、        超然

庄子以十分超然的态度看待人生,一切顺其自然。他生活艰苦,“一大布面补之”。有时候不得不向别人借米来糊口。可是他对这些都抱无所谓的态度。

还有一件事就是庄子“鼓盆而歌,送妻升遐”的故事,它很能说明庄子对待生死的问题,也很有现实教育意义。

庄子云游回家不到一年,他的妻子就病死了。好朋友惠子前来吊唁,见庄子正盘腿坐地,鼓盆而歌。惠子责问道:“人家与你夫妻一场,为你生子、养老、持家。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还鼓盆而歌,岂不是太不近人情了吗?”庄子说:“她刚死,我怎会独独不感悲伤呢?思前想后,我才发现自己仍是凡夫俗子,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如此想来,也就不感悲伤了。”

惠子仍愤愤不平,质问道:“生死之理又如何?”庄子说道:“察其生命之始,而本无生;无形;无气。阴阳交杂在冥茫之间,变而有气;有形;有生,今又变而为死。故人之生死变化,犹如春夏秋冬四时交替也。她虽死了,人仍安然睡在天地巨室之中,而我竟还悲哀地随而哭之,自以为是不通达命运的安排,故止哀而歌了。”

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一个道理,人的生老病死完全是一种自然现象。人,有生就有死,死并不可怕,它只是一种回归自然的现象。人如果能做到像庄子一样超然,他也就算大彻大悟了。(原野)

养生之道, 庄子


相关内容

  • 道医学堂丨庄子入"逍遥"的养生之道
  • 庄子入"逍遥"的养生之道编辑/中国道医研究院 庄子生于战国时期,楚威王闻庄子贤,许以为相,庄子坚执不受,且终身不仕.据说庄子靠编织草鞋来维持生计,住在简陋不堪的小庵子里,有时还无米下锅.在这种贫乏的物质生活中.庄子不仅毫无沮丧之态地忘情于山水之间,而且粪土王侯,视高官厚禄为草芥. ...

  • [庄子·养生主]研究现象的结构性反思
  • 文学作品的建构在形象思维中必定隐含着创作者内在的逻辑运思.以此为出发点进行文学作品研究,我们对其所作的阐释才具有最基本的合乎现实的价值意义.基于此,当我们对<庄子>这部文学著作的研究现象进行结构性反思时,不难发现,无论是篇章分析还是专著研究,其丰富的研究成果中也隐藏着一些遗憾--< ...

  • 庄子·内篇·应帝王闲散人也的日志 - 网易博客
  • 庄子·内篇·应帝王 2010-05-03 18:20阅读101评论0 庄子·内篇·应帝王 [题解] "宗"指敬仰.尊崇,"大宗师"意思是最值得敬仰.尊崇的老师.谁够得上称作这样的老师呢?那就是"道".庄子认为自然和人是浑一的,人的生死变化是 ...

  • 老庄哲学中的科学思想
  • 第!" 卷第! 期#$$%年! 月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70,'4'875+*9:';0+,:;03*;3)&'()*+,'-.+*/+01*023)40/5'=! &+*=,#$$% ! ! ! ! ! ! ! ! ! ! ! ! ! ! ! ! ! ! ! ...

  • 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与养生的关系
  • 作者:杨本枢 又是一年夏至到.此时的庄子已到天命之年,他和蔺且来到了他一直崇尚的楚越之地,楚越淳朴的民风,山清水秀的景观都令庄子深深的着迷. 一天晚饭后,蔺且陪同庄子在离住处不远的田埂上散步.两边水田里尚未成熟的水稻散发而出阵阵清香,微风一吹,清香随着风势飘散在空气中,使人感觉呼吸的转瞬之间,那股稻 ...

  • 中国思想史论文
  • 皮囊以锈 但污何妨 --浅谈庄子 庄子 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安徽蒙城)人,做过蒙地的管理漆园的小官.生活穷困潦倒,曾向监河侯(官名)借粮度日.他本来是宋国人,因公元前286年(楚顷襄王十三年)齐灭宋后,齐与魏.楚三分其地,蒙地属楚,故庄子为楚人.他往来于赵.魏各国间,与楚国关系较深, ...

  • 从[庄子]诸篇看庄子的处世哲学
  • 摘 要:庄子的处世哲学如他的哲学思想一样,十分复杂.<庄子・养生主>中透射出来的"在夹缝中求生"的意志不是他混世的表现,而是一种活命的哲学.而在现实生活中,他又徘徊于出世与入世之间. 关键词:<庄子>:处世哲学:活命:出世:入世 任何处世方式的建立都是以现 ...

  •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
  •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字词. 2.学习庄子寓言的说理方法. 3.理解课文阐发的人生哲理,培养初步的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的能力. 导入:先秦诸子中能自成一家,别树一帜,具有独特内格的就是庄子.鲁迅称其文章"汪洋辟阖 ,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qu ...

  • 庄子的养生哲学
  • 庄子的养生哲学(一)(转) 洛阳大学东方文化研究院 张京华 养生 在庄子的哲学体系中,庄子的政治观.人生观.历史观.现实观和他的纯粹思辨的哲学本体论是一致的.庄子哲学思想的产生和建立,一部分正是来源于庄子在政治.人生.历史.社会现实中的感触和经验分析.不过,作为以宇宙万物的本原和最终根据为追求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