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和宝钗命运判词的四句话,原来藏了这么多信息!

黛玉和宝钗的判词,原来是这样描述的:只见头上一页便画着两株(有些版本是四株,有争议,我个人倾向于两株枯木,因为两株枯木恰好是一个“林”字)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钗。也有四句言词道: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别看这短短的四句话,几百年来,却有数十种解读,每个人好像都有充分的理由支撑自己的观点,不仅红学家之间有争论,红学爱好者之间也有争论,今天我们来试着解一下这四句话。

要解这四句话,就不能不参照各个版本的脂批。

先看第一句:可叹停机德。相关的脂批有,甲戌本侧批:此句薛。蒙府本戚序本双行批:乐羊子妻事。

很明显,这句话说的是宝钗。《乐羊子妻》是一个历史典故,出自南朝宋史学家范晔所著《后汉书》之中的《列女传》。说了一个叫乐羊子的人被妻子劝学的故事,所谓“停机德”就是乐羊子妻以中断纺织为例要丈夫坚持治学,方成成功,而如果半途而废,就像割断那些正在织的织品一样,就无法织成布匹。反观到红楼之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是在说宝钗劝宝玉进学之事。

无论从过去还是现在来看,有这样“停机德”的妻子都应该是一件好事,但宝钗的这句判词前面却用了“可叹”两字,从原文我们知道,宝玉是不喜欢读书的,宝钗每每有意劝谏,宝玉就不给他好脸色看,甚至下逐客令。也就是说,她的“停机德”对宝玉不适用,宝玉从来就没听过,所以可叹。

再来第二句:堪怜咏絮才。甲戌本侧批:此句林。第一句说了宝钗,第二句自然要说黛玉。“咏絮才”我们在原文可以找出对应。

原文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作了一首咏絮词《唐多令》: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毬,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倦,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这首词作完后,众人都说:“太作悲了,好是固然好的。”最后评诗的时候也说:“缠绵悲戚,让潇湘妃子。”我们知道,这首词是林黛玉感怀自己的命运遭际之语。粉堕、香残分别用了西施和关盼盼的典故,以此表现黛玉孤寂悲愁的情绪。

黛玉自幼寄居贾府,除贾母外,少人疼爱呵护,更无人护佑周全,加上她自幼多病,故常生悲戚之感,所以用了“堪怜”二字。

接着是第三句:玉带林中挂。蒙府本双行批:此句林。这依然是说黛玉,这句话不仅隐了黛玉的名字,且暗示黛玉的结局。这里先不说,我们不妨与第四句合在一起解读。

第四句是:金簪雪里埋。甲戌本侧批:寓意深远,皆非生其地之意。这句话是说宝钗无疑,但这条甲戌本的脂批历来有颇多解读,这条脂批是对三四两句的批语。“皆非生其地之意”到底什么意思呢?

其实很好理解,我们知道玉带本是束腰之物,但此处一围玉带却挂在了林中;金簪是一种头饰,但此时却被埋在了雪里,所以说它们是“皆非生其地”即它们没有发挥各自的作用,没有待在本来该待的地方。

我们联系原文不难得出的答案是,宝钗本来是为待选入宫一事进京的,但最后无疾而终,因而嫁给了宝玉,而她对宝玉的“停机德”又不受宝玉待见,所以是待错了地方。黛玉是为还泪而来,本与宝玉有一段木石前盟的姻缘,但却被落了选的宝钗插足,最终没能跟宝玉续前缘,因而也相当于是待错了地方。

关于三四两句,还有一层解读就是二人最终的生死命运。关于“玉带林中挂”最容易让人想到的黛玉的结局,就是上吊身亡。但这一说法被很多红学家及红学爱好者否认,认为黛玉这样的人儿,不可能选择上吊身亡这种死法。如果黛玉是上吊而亡,那么“金簪雪里埋”即是指宝钗死于一个雪天,即死于冬季。

还有一种比较靠谱的解读认为,这两句话并非说二人死亡一事,而是从宝玉的视角去看的,所谓“玉带林中挂”是指宝玉思念黛玉,对黛玉念念不忘。而“金簪雪里埋”说的是宝玉冷落宝钗。所以后文红楼十二支曲子有“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之语,一个“空对着”对应了“雪里埋”一个“终不忘”对应了“林中挂”。

我个人的看法要综合以上两种,即这两句话既是二人生时与宝玉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但也预示着二人死时的情景。联系关于画的文字描述,黛玉的是“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请注意“悬”字,似乎暗指黛玉悬于木上。宝钗的是“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钗”似乎暗示了宝钗死后,天降大雪,掩埋了尸体。

当然,以上只是我个人猜测,至于黛玉是否上吊身亡,宝钗是否死于雪中,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以上是关于二人命运判词的全部解读。

(作者/夕四少,需要转载请索要授权,抄袭必究)

黛玉和宝钗的判词,原来是这样描述的:只见头上一页便画着两株(有些版本是四株,有争议,我个人倾向于两株枯木,因为两株枯木恰好是一个“林”字)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钗。也有四句言词道: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别看这短短的四句话,几百年来,却有数十种解读,每个人好像都有充分的理由支撑自己的观点,不仅红学家之间有争论,红学爱好者之间也有争论,今天我们来试着解一下这四句话。

要解这四句话,就不能不参照各个版本的脂批。

先看第一句:可叹停机德。相关的脂批有,甲戌本侧批:此句薛。蒙府本戚序本双行批:乐羊子妻事。

很明显,这句话说的是宝钗。《乐羊子妻》是一个历史典故,出自南朝宋史学家范晔所著《后汉书》之中的《列女传》。说了一个叫乐羊子的人被妻子劝学的故事,所谓“停机德”就是乐羊子妻以中断纺织为例要丈夫坚持治学,方成成功,而如果半途而废,就像割断那些正在织的织品一样,就无法织成布匹。反观到红楼之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是在说宝钗劝宝玉进学之事。

无论从过去还是现在来看,有这样“停机德”的妻子都应该是一件好事,但宝钗的这句判词前面却用了“可叹”两字,从原文我们知道,宝玉是不喜欢读书的,宝钗每每有意劝谏,宝玉就不给他好脸色看,甚至下逐客令。也就是说,她的“停机德”对宝玉不适用,宝玉从来就没听过,所以可叹。

再来第二句:堪怜咏絮才。甲戌本侧批:此句林。第一句说了宝钗,第二句自然要说黛玉。“咏絮才”我们在原文可以找出对应。

原文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作了一首咏絮词《唐多令》: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毬,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倦,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这首词作完后,众人都说:“太作悲了,好是固然好的。”最后评诗的时候也说:“缠绵悲戚,让潇湘妃子。”我们知道,这首词是林黛玉感怀自己的命运遭际之语。粉堕、香残分别用了西施和关盼盼的典故,以此表现黛玉孤寂悲愁的情绪。

黛玉自幼寄居贾府,除贾母外,少人疼爱呵护,更无人护佑周全,加上她自幼多病,故常生悲戚之感,所以用了“堪怜”二字。

接着是第三句:玉带林中挂。蒙府本双行批:此句林。这依然是说黛玉,这句话不仅隐了黛玉的名字,且暗示黛玉的结局。这里先不说,我们不妨与第四句合在一起解读。

第四句是:金簪雪里埋。甲戌本侧批:寓意深远,皆非生其地之意。这句话是说宝钗无疑,但这条甲戌本的脂批历来有颇多解读,这条脂批是对三四两句的批语。“皆非生其地之意”到底什么意思呢?

其实很好理解,我们知道玉带本是束腰之物,但此处一围玉带却挂在了林中;金簪是一种头饰,但此时却被埋在了雪里,所以说它们是“皆非生其地”即它们没有发挥各自的作用,没有待在本来该待的地方。

我们联系原文不难得出的答案是,宝钗本来是为待选入宫一事进京的,但最后无疾而终,因而嫁给了宝玉,而她对宝玉的“停机德”又不受宝玉待见,所以是待错了地方。黛玉是为还泪而来,本与宝玉有一段木石前盟的姻缘,但却被落了选的宝钗插足,最终没能跟宝玉续前缘,因而也相当于是待错了地方。

关于三四两句,还有一层解读就是二人最终的生死命运。关于“玉带林中挂”最容易让人想到的黛玉的结局,就是上吊身亡。但这一说法被很多红学家及红学爱好者否认,认为黛玉这样的人儿,不可能选择上吊身亡这种死法。如果黛玉是上吊而亡,那么“金簪雪里埋”即是指宝钗死于一个雪天,即死于冬季。

还有一种比较靠谱的解读认为,这两句话并非说二人死亡一事,而是从宝玉的视角去看的,所谓“玉带林中挂”是指宝玉思念黛玉,对黛玉念念不忘。而“金簪雪里埋”说的是宝玉冷落宝钗。所以后文红楼十二支曲子有“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之语,一个“空对着”对应了“雪里埋”一个“终不忘”对应了“林中挂”。

我个人的看法要综合以上两种,即这两句话既是二人生时与宝玉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但也预示着二人死时的情景。联系关于画的文字描述,黛玉的是“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请注意“悬”字,似乎暗指黛玉悬于木上。宝钗的是“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钗”似乎暗示了宝钗死后,天降大雪,掩埋了尸体。

当然,以上只是我个人猜测,至于黛玉是否上吊身亡,宝钗是否死于雪中,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以上是关于二人命运判词的全部解读。

(作者/夕四少,需要转载请索要授权,抄袭必究)


相关内容

  • 红楼梦试题
  • <红楼梦>阅读水平测试题 1.曹雪芹有很多个"号",以下不是他的"号"的一项是: A.芹溪 B.芹圃 C.雪芹 D.梦阮 2.<红楼别>最初的书名是: A.<金陵十二钗> B.<石头记> C.<风月宝鉴&g ...

  • 漫谈[红楼梦]中的诗词
  • 漫谈<红楼梦>中的诗词 叶嘉莹 我是一个终生从事诗词教研的工作者,小说不是我的教研范畴.但我写过一本书叫做<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而王国维写过一篇<红楼梦评论>,所以我也写过一篇对于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评论.有一次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大学的周策纵先生主持 ...

  • [红楼梦]诗词与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遇合分析
  • 摘要 <红楼梦>是中国最重要的古典名著之一,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红楼梦>的人物描写艺术打破了正面人物皆善.反面人物皆恶的传统化模式,并且将诗词运用到人物描写艺术中,突显其独特的艺术形象.作品<红楼梦>中有许多诗词,这些诗词已经融入到人物的形象中,如果略 ...

  • 金陵十二钗的故事
  • 金陵十二钗的故事 <红楼梦> 1.作家及作品: 曹雪芹(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人,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满洲贵族的家奴).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曾担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的保姆.祖 ...

  • [红楼梦]阅读
  • <红楼梦>名著阅读 [简介] <红楼梦>又称为<石头记><金陵十二钗><风月宝鉴><情僧录>.作者:曹雪芹,清代小说家.本书前八十回由曹雪芹写,后四十回由高鹗续写. [相关内容] 四大家族:贾.史.王.薛 金玉良姻:薛宝钗和贾宝 ...

  • "金陵十二钗"判词
  •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解读<红楼梦>问世以来,就以它的生动.博大.深厚.传奇.谜一样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读者不断地拜读.研究.今天,我也管中窥豹,简略谈论一下"金陵十二钗"判词.后四十回的遗失,使<红楼梦>象断臂的 ...

  • 从[红楼梦]诗词看钗.黛形象的塑造([长城]发表
  • 从<红楼梦>诗词看钗.黛形象的塑造 摘要:诗词的是<红楼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曹雪芹通过诗词的创作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丰富小说情节.营造作品意境.预示人物命运.在小说中150多首诗词中,有关林黛玉的诗词数量最多,而由于薛宝钗与黛玉形象的矛盾对比,其相关诗词的作用 ...

  • 红楼梦重点情节问答总结材料
  • <红楼梦>重点情节简答题 1.王熙凤弄权铁槛寺 铁槛寺老尼净虚为了帮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抢亲,答应给熙凤三千两银子:凤姐便通过关节暗地使长安节度云光逼婚,结果迫使一对青年男女自尽.凤姐说她是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她说要行就行.她假借贾琏名义,做成这一笔肮脏交易,贾琏并不知 ...

  • 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红楼梦]专题检测
  • <红楼梦>阅读检测题 班级 姓名 成绩 2012-9-22 时间:50分钟 赋分:100分 一.根据小说内容,填空:(每空1分,共50分) 1."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被打死的小乡绅之子叫 ,凶手是诨名叫"呆霸王"的 .案子中被拐卖的丫头是住在葫芦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