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框架图

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4. 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宗族家长制。)

中国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

鸦片战争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

前的中国 乾隆朝后期, 1. 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购膨胀,各级官吏贪污成风,营私舞弊,贿赂公行,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

清王朝 2. 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占有量逐年下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需要寻找新出路的民不

由强盛转向衰落 断增加. 地租剥削、賦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 3. 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读书人动辄以片言只语获罪,整个社会万马齐暗,一片死寂; 4.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军纪荡然,不堪一击; 5. 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西方资本制度的确立 :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上) 前的世界 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②通过不平等条约,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占中国领土(1842,8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③勒索巨额赔款 ④在战争中屠杀中国人民(1894,11日军:旅顺大屠杀惨案;1900俄国:黑龙江: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1860英法联军-北京-放火烧“万园之园”) 外国列强 2. 政治控制:资本-帝国主义列强还通过军事侵略和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内政和外交,把持中国海关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3. 经济掠夺:外国列强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并逐渐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中国? 4文化渗透:外国列强利用宗教进行侵略活动,鼓吹侵略有功论、“种族优劣论”为侵华制造舆论。

及 5. 综上所述,资本-帝国主义在给中国带来某些新变化的同时,又为控制和掠夺中国的目的而同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勾结起来,

共同阻碍中国人民的独立和解放。它们来到中国的主要目的,并非要把落后的中国变成先进的中国,而是要强迫中国永远成为西方列强的附庸国。

①资本-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政治并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②中封建势力和外国勾结成为压迫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

治支柱③虽然自然经济破坏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在并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和严重障碍④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政治、

近代中国 文化生活上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力量很弱它的大部分与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⑤近代中国存在外国争斗中各地

成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社会阶级关系变动 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它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和刺激下,由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来。

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两对主要矛盾 1. 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为避免亡国灭种危险,内部暂时团结起来共同对敌阶级矛盾降至次要地位民族矛盾升到主要地位

两大历史任务 关系 2. 外侵者同中国封建政权勾结镇压中国革命,尤其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但人民用战争形式时,阶级矛盾升为主要矛盾

3. 国内战争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统治,外国列强甚至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援助中国反动派,此刻帝国主义同封建主义完全在一条站线上。

主要矛盾决定中华民族始终面临2 关系 前者改变压迫和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及状况从根本上推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

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联系在于,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

人民群众 鸦片战争时1841,5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2.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后期,太平军多次重创

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 外国侵略者3.1884年中法战争,香港中国造船工人和码头工人罢工拒修法国舰艇4台湾人民多次反抗侵略者(1895《马关条约》日)

如何进行反

5.1900年义和团和部分清军与八国联军进行了殊死搏斗。

侵略斗争? 二、爱国官兵鸦片战争期间1841年2月关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虎门1842年6月江南提督陈化成在吴淞西炮台以身殉国7月副都统海岭(满族)江

反侵略斗争 在镇江战死疆场2.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提督史荣椿、乐善(蒙古族)战死;3. 中法期间,冯子材-镇南关大捷-扭转中法战局4. 在中日甲午 战争左宝贵战死平壤;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黄海战斗牺牲;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在威海战斗中国捐躯。 三、近代中国人民包括统治阶级的爱国任务在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魂。 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斗争,才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历尽解难、屡遭侵略而永不灭亡。 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中日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割辽宁给日本,俄国不满+法、德 迫日本归还辽宁; 粉碎瓜分 19世纪末法分云南、广东、广西;1889,9-11,,美国召会各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中国的图谋 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财产

反侵略斗争 1840-1919中国人民反侵略进行了英勇斗争但失败了,原因1. 社会制度的腐败(根本原因)2. 经济技术的落后

意识的觉醒 民族意识的觉醒 1839他组织翻译《地理大全》编成了《四洲志》

1843年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上编了《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年严复在《救亡绝论》喊“救亡”并翻译《天演论》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进化论思想,激发人们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

金田起义&太平天国政权 建立:1851洪秀全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历代农民战争的最高峰(9月封杨秀清为东王, 萧朝贵为西王, 韦昌辉为北王, 石达开为翼王)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封建专制政权和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1853,3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1853年达到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①凡天下田, 天下人同耕的原则②田地分为9等, 好坏搭配, 不论男女老幼③按人口平均分配④16岁以上分一整份,16岁以下分一半 年颁发纲领文件:确定平均分土地的方案; 规定了农副产品的生产与分配,都以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鳏寡孤独废残(他们希通过该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太平天国 :①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 《天朝田亩制度》有更完备的内容和更触及 农民战争 有制的普遍要求。与以往农民起义提出的“均贫富,等贵贱”和“迎闯王,不纳粮”等相比,

封建社会矛盾核心的深度,应该说这个纲领比历代农民起义所提出口号的思想内涵更为深刻; ②不过,这个纲领,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追求的理想天国是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是一种小自耕农心目中的没有商品流通、商品交换和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所以,这种社会理想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他表明即使是像太平天国这样的农民起义,尽管给腐朽的封建制度以严重冲击,却难以建立起足以替代腐朽制度的新的社会制度。 《资政新篇》: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了《资政新篇》1859年被封为“干王”

正确评价: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该方案从一开始就缺乏实施的阶段基础和社会条件。

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的失败:1856,9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后败亡。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有盛到衰的

转折点,后为了挽救危局,洪秀全提拔了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年轻将领)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

1864,6洪秀全病逝7月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战争失败。

农民斗争的 意义&局限 太平天国失败的 原因&教训: 洋务派形成: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综理洋务的中央机关;上海&天津为南北举办洋

务的重要基地。对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最先作出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

兴办近代企业; (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称之为近代军事工业的兵工厂; 洋务派办民用企业的目的:①为了解决军事工业煤铁等原料的需求②交通运输的需要③企图为民用企业利润弥补军用工业的亏空。) 建立新式海陆军; (19世纪90年代建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北洋水师(主力) (李鸿章))3.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洋务运动历史作用 戊戌维新运动兴起 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主要围绕三个问题:1. 要不要变法;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3. 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

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1898,6,1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后103天里还颁布了一系列变化上谕史称“百日维新”

守旧派1898,9,21发动政变,慈禧“训政”软禁光绪,搜捕维新派人士‘9,28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等6人,被

戊戌维新运动 意义和影响

的原因及教训 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随《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 孙中山为代表成立了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学说与改良派论战 清末“新政”及破产: 举起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近代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民族 阶级基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骨干: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民主 资产阶级 1894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1895年春,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 革命 革命派 1904年孙中山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指出只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问题。 旗帜 的活动 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派著书立说使民主革命思想迅速传播开来-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

孙中山、黄兴等人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民报》

三民主义学说 三民主义 和关于革命与 民族、民权 关于革命与

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911,5月保路风潮中,四川省尤其强烈;武昌起义后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

封建君主专制 1912,2,12清帝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1912,1,1,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以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1912,3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中华民国建立 ①企图用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所欠的一切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华民国;

②没有提出可以满足弄明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

③以保护私有财产为借口,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有的土地和财产。

辛亥革命 的胜利 意义&局限性

李大钊最先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在中国大地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他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

《Bolshevism 的胜利》,讴歌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确信“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五四运动 1919,5,6知识分子、工人阶级、

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在内全国

②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的学说,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唯物史观、经济学说、社会主义理论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创立&历史特点:中国第一个地方共产党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0,8正式成立,陈独秀任临时书记,成员有李汉俊、李达等) 1. 早期共产党组织成员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进行了3次论战:①同胡适围绕“问题与主义”的论战;②同张东荪、梁启超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③同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2.1920,11李中主持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第一个产业工会――上海机器工会。3. 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成立,成为共产党的后备力量。 1921,7,2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举行;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人运动,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主义。

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三人组成的中央局作为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

共产党成立 反帝反封建 革命纲领制定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这是党领导工人运动的专门机关。1922,1香港海员罢工(要求增加工资):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直接同帝国主义势力进行的有组织的较量。

,6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集中讨论了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2. 新三民主义和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在基本纲领

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3. 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政治基础。

会成功召开,标注这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改组后的国民党,从原来的代表资产阶级的政党改变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与 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4.1925,1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四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党如何领导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大会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 中的领导权以及工农联盟的问题,制定了开展工农运动的计划,决定在全国建立和加强党组织,以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要求。 1925,5,14全国范围大革命风暴起始于五卅运动。6.1925,6,19香港大罢工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对大革命高潮形成起了重要推动作用。1925孙中山去死 直接目标:打倒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直系军阀吴佩孚控制湖南、湖北、河南3省,直系分立出孙传芳盘踞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5省,奉系张作霖 控制东北3省.1927年春,北伐军仅有半年多时间胜利进军,摧毁吴佩孚、孙传芳两部主力,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工农运动:1927,1英国水手在汉口和九江登陆打死人,刘少奇、李立三领导武汉人民占领汉口英租界。国民政府同英方签约,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取得的重大胜利。

其意义

新中国社会主义

建设取得的成就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贡献

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4. 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宗族家长制。)

中国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

鸦片战争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

前的中国 乾隆朝后期, 1. 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购膨胀,各级官吏贪污成风,营私舞弊,贿赂公行,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

清王朝 2. 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占有量逐年下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需要寻找新出路的民不

由强盛转向衰落 断增加. 地租剥削、賦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 3. 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读书人动辄以片言只语获罪,整个社会万马齐暗,一片死寂; 4.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军纪荡然,不堪一击; 5. 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西方资本制度的确立 :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上) 前的世界 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②通过不平等条约,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占中国领土(1842,8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③勒索巨额赔款 ④在战争中屠杀中国人民(1894,11日军:旅顺大屠杀惨案;1900俄国:黑龙江: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1860英法联军-北京-放火烧“万园之园”) 外国列强 2. 政治控制:资本-帝国主义列强还通过军事侵略和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内政和外交,把持中国海关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3. 经济掠夺:外国列强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并逐渐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中国? 4文化渗透:外国列强利用宗教进行侵略活动,鼓吹侵略有功论、“种族优劣论”为侵华制造舆论。

及 5. 综上所述,资本-帝国主义在给中国带来某些新变化的同时,又为控制和掠夺中国的目的而同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勾结起来,

共同阻碍中国人民的独立和解放。它们来到中国的主要目的,并非要把落后的中国变成先进的中国,而是要强迫中国永远成为西方列强的附庸国。

①资本-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政治并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②中封建势力和外国勾结成为压迫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

治支柱③虽然自然经济破坏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在并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和严重障碍④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政治、

近代中国 文化生活上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力量很弱它的大部分与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⑤近代中国存在外国争斗中各地

成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社会阶级关系变动 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它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和刺激下,由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来。

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两对主要矛盾 1. 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为避免亡国灭种危险,内部暂时团结起来共同对敌阶级矛盾降至次要地位民族矛盾升到主要地位

两大历史任务 关系 2. 外侵者同中国封建政权勾结镇压中国革命,尤其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但人民用战争形式时,阶级矛盾升为主要矛盾

3. 国内战争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统治,外国列强甚至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援助中国反动派,此刻帝国主义同封建主义完全在一条站线上。

主要矛盾决定中华民族始终面临2 关系 前者改变压迫和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及状况从根本上推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

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联系在于,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

人民群众 鸦片战争时1841,5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2.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后期,太平军多次重创

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 外国侵略者3.1884年中法战争,香港中国造船工人和码头工人罢工拒修法国舰艇4台湾人民多次反抗侵略者(1895《马关条约》日)

如何进行反

5.1900年义和团和部分清军与八国联军进行了殊死搏斗。

侵略斗争? 二、爱国官兵鸦片战争期间1841年2月关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虎门1842年6月江南提督陈化成在吴淞西炮台以身殉国7月副都统海岭(满族)江

反侵略斗争 在镇江战死疆场2.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提督史荣椿、乐善(蒙古族)战死;3. 中法期间,冯子材-镇南关大捷-扭转中法战局4. 在中日甲午 战争左宝贵战死平壤;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黄海战斗牺牲;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在威海战斗中国捐躯。 三、近代中国人民包括统治阶级的爱国任务在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魂。 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斗争,才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历尽解难、屡遭侵略而永不灭亡。 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中日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割辽宁给日本,俄国不满+法、德 迫日本归还辽宁; 粉碎瓜分 19世纪末法分云南、广东、广西;1889,9-11,,美国召会各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中国的图谋 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财产

反侵略斗争 1840-1919中国人民反侵略进行了英勇斗争但失败了,原因1. 社会制度的腐败(根本原因)2. 经济技术的落后

意识的觉醒 民族意识的觉醒 1839他组织翻译《地理大全》编成了《四洲志》

1843年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上编了《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年严复在《救亡绝论》喊“救亡”并翻译《天演论》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进化论思想,激发人们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

金田起义&太平天国政权 建立:1851洪秀全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历代农民战争的最高峰(9月封杨秀清为东王, 萧朝贵为西王, 韦昌辉为北王, 石达开为翼王)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封建专制政权和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1853,3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1853年达到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①凡天下田, 天下人同耕的原则②田地分为9等, 好坏搭配, 不论男女老幼③按人口平均分配④16岁以上分一整份,16岁以下分一半 年颁发纲领文件:确定平均分土地的方案; 规定了农副产品的生产与分配,都以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鳏寡孤独废残(他们希通过该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太平天国 :①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 《天朝田亩制度》有更完备的内容和更触及 农民战争 有制的普遍要求。与以往农民起义提出的“均贫富,等贵贱”和“迎闯王,不纳粮”等相比,

封建社会矛盾核心的深度,应该说这个纲领比历代农民起义所提出口号的思想内涵更为深刻; ②不过,这个纲领,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追求的理想天国是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是一种小自耕农心目中的没有商品流通、商品交换和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所以,这种社会理想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他表明即使是像太平天国这样的农民起义,尽管给腐朽的封建制度以严重冲击,却难以建立起足以替代腐朽制度的新的社会制度。 《资政新篇》: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了《资政新篇》1859年被封为“干王”

正确评价: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该方案从一开始就缺乏实施的阶段基础和社会条件。

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的失败:1856,9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后败亡。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有盛到衰的

转折点,后为了挽救危局,洪秀全提拔了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年轻将领)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

1864,6洪秀全病逝7月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战争失败。

农民斗争的 意义&局限 太平天国失败的 原因&教训: 洋务派形成: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综理洋务的中央机关;上海&天津为南北举办洋

务的重要基地。对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最先作出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

兴办近代企业; (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称之为近代军事工业的兵工厂; 洋务派办民用企业的目的:①为了解决军事工业煤铁等原料的需求②交通运输的需要③企图为民用企业利润弥补军用工业的亏空。) 建立新式海陆军; (19世纪90年代建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北洋水师(主力) (李鸿章))3.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洋务运动历史作用 戊戌维新运动兴起 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主要围绕三个问题:1. 要不要变法;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3. 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

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1898,6,1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后103天里还颁布了一系列变化上谕史称“百日维新”

守旧派1898,9,21发动政变,慈禧“训政”软禁光绪,搜捕维新派人士‘9,28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等6人,被

戊戌维新运动 意义和影响

的原因及教训 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随《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 孙中山为代表成立了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学说与改良派论战 清末“新政”及破产: 举起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近代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民族 阶级基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骨干: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民主 资产阶级 1894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1895年春,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 革命 革命派 1904年孙中山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指出只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问题。 旗帜 的活动 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派著书立说使民主革命思想迅速传播开来-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

孙中山、黄兴等人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民报》

三民主义学说 三民主义 和关于革命与 民族、民权 关于革命与

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911,5月保路风潮中,四川省尤其强烈;武昌起义后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

封建君主专制 1912,2,12清帝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1912,1,1,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以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1912,3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中华民国建立 ①企图用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所欠的一切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华民国;

②没有提出可以满足弄明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

③以保护私有财产为借口,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有的土地和财产。

辛亥革命 的胜利 意义&局限性

李大钊最先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在中国大地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他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

《Bolshevism 的胜利》,讴歌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确信“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五四运动 1919,5,6知识分子、工人阶级、

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在内全国

②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的学说,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唯物史观、经济学说、社会主义理论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创立&历史特点:中国第一个地方共产党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0,8正式成立,陈独秀任临时书记,成员有李汉俊、李达等) 1. 早期共产党组织成员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进行了3次论战:①同胡适围绕“问题与主义”的论战;②同张东荪、梁启超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③同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2.1920,11李中主持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第一个产业工会――上海机器工会。3. 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成立,成为共产党的后备力量。 1921,7,2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举行;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人运动,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主义。

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三人组成的中央局作为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

共产党成立 反帝反封建 革命纲领制定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这是党领导工人运动的专门机关。1922,1香港海员罢工(要求增加工资):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直接同帝国主义势力进行的有组织的较量。

,6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集中讨论了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2. 新三民主义和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在基本纲领

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3. 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政治基础。

会成功召开,标注这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改组后的国民党,从原来的代表资产阶级的政党改变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与 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4.1925,1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四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党如何领导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大会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 中的领导权以及工农联盟的问题,制定了开展工农运动的计划,决定在全国建立和加强党组织,以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要求。 1925,5,14全国范围大革命风暴起始于五卅运动。6.1925,6,19香港大罢工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对大革命高潮形成起了重要推动作用。1925孙中山去死 直接目标:打倒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直系军阀吴佩孚控制湖南、湖北、河南3省,直系分立出孙传芳盘踞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5省,奉系张作霖 控制东北3省.1927年春,北伐军仅有半年多时间胜利进军,摧毁吴佩孚、孙传芳两部主力,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工农运动:1927,1英国水手在汉口和九江登陆打死人,刘少奇、李立三领导武汉人民占领汉口英租界。国民政府同英方签约,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取得的重大胜利。

其意义

新中国社会主义

建设取得的成就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贡献


相关内容

  •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答案9章之后
  •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 答: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确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并无现成的道路可循,而苏联方面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又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历史人物评价的几个问题
  •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年第8卷第4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历史人物评价的几个问题 娜 芹 (内蒙古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 [摘要]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史学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历史人物的评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历史人物评价的若干思考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历史人物评价的若干思考 摘 要:对历史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重要目标和手段之一.信息化时代对历史人物认知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部分高校教师教学模式的片面性启示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对近现代中国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和 ...

  • 中国近现代教育制度的演变历程
  •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1期 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ocialSciencesEditionl No.112009 中国近现代教育制度的演变历程 李春燕.杨天怡 摘要:教育制度是教育现代化变革的关键 ...

  • 近现代史纲要作业
  • 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实践报告书 (2012-2013年第二学期) 前 言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半个多世纪前,毛泽东在延安<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语重心长地告诫了所有人"不但要知道外国,还要知道中国.不但要知道中国的今天,还要知道中国的昨天和 ...

  • 历史人物评价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研究
  • 历史人物评价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研究 作者:王敏 来源:<学理论·中>2015年第06期 摘 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是2005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方案中新设立的一门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在 ...

  • 近现代史调查报告
  • 中 国 近 现 代 史 调 查 报 南阳理工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一班(2011060601) 负责人:栾金涛.陈子洋 第二组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问卷调查报告 基于开学以来大一新生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上课情况我们近期对我校大一新生在开课的必要性.上课 ...

  •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最完美版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配套复习题一.选择 1.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 2.中国封建社会宗法等级制度的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3.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儒家思想. 4.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5.鸦片战争前夕,影响近代中国的政治因素最主要 ...

  •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本心得体会
  •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体会 本学期开设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一课程,说句实话,开始对它并不感兴趣,因为那都是一段段血淋淋的屈辱,惨不忍睹.我也不愿走入哪段痛苦的记忆当中,看着就让人心酸.但是现在的学生特别是大学生们,必须要加强政治修养,了解我们国家和社会的情况.使我们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