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考试通识部分复习试题1.2

1、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 B)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共鸣

2、在下列教师行为中,属于心理健康表现的有 ( B )

A、交往中,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 B、冷静地处理课堂环境中的偶发事件

C、将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入课堂,迁怒于学生D、偏爱甚至袒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3、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 C )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4、为了保证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三级课程是 ( D )

A、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 B、理论课、实验课和活动课

C、显形课、隐形课与实践课 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5、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是 ( D )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自由的人 ④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个别教师不允许班上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考试、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的是学生的( C )

A、健康权 B、名誉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

7、下列哪种情况下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承担责任( D)

A、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

B、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之学校的

C、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戒、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

D、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8、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C )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 ②培养环境意识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9、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C )

A、说出、表演、展示 B、设计、制作、创作 C、感受、参加、养成 D、解释、完成、背诵

10、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D )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11、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 D )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2、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 ( A )

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杜威 D、赫尔巴特

13、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 (A)

A、加德纳 B、推孟 C、韦克斯勒 D、加涅

14、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 ( B )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

15、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 (C)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16、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 B )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17、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 B )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18、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B )

A、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

19、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 A )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 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

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 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

20、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 B )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

21、校本教研的主体是 ( C )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校长

22、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C)

A、学科学习目标B、一般性发展目标

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

23、陶行知实施创造教育的条件中 是最利于创造力发挥的首要条件。(C)

A、因材施教 B、实践与思考 C、民主化 D、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24、 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B)

A、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 B、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 D、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25、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 A )

① 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②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

③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④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

26、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B)。

A、先进的教学观念 B、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

C、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D、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学观念

27、教育的根本功能是(C)。

A、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B、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

C、促进人的成长与全面发展 D、为了一切学生

28、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含义的理解应该是(D)。

A、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文件 B、课程标准规定的各学科课程

C、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课程

D、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化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和潜隐形课程四大类课程

29、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作是(A)。

A、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B、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

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 D、是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

30、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B)

A、师生对话 B、师生交往 C、共同讨论 D、课堂活动

31、学科教学要以 为本。(C)

A、教科书 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C、人的全面发展 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2、课程不是教学的(A)

A、权威 B、方向 C、目标 D、计划

33、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要用(C)去实施教。

A、嘴 B、耳 C、心 D、眼

34、对待师生关系上不应当强调(A)。

A、服从 B、尊重 C、赞赏 D、引导

35、教师是学习的(D)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以上都是

36、新课程主张课堂让学生至少有 时间的活动。(B)

A、1/3 B、2/3 C、1/2 D、1/4

37、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A)

A、确立教育目的B、设计课程体系 C、加强德育工作 D、选择教学方法

38、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B )

A、自主、合作、探究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C、学习、讨论、创新 D、兴趣、发现、研讨

39、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A)

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

40、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 ( A )

A、时代的要求B、教学要求 C、家长的要求 D、学校的要求

4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C )

A、教材改革 B、课堂教学改革 C、课程改革 D、教师素质提高

42、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是 ( C )

A、教学大纲 B、学生发展特点 C、国家课程标准 D、课程改革纲要

43、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依据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D )

A、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性 B、针对性、时效性、积极性

C、针对性、科学性、主动性 D、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4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 C)

A、保持距离,建立威严 B、加强了解,打成一片

C、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D、相互尊重,共同提高

45、下列对教材理解正确的是 ( B )

A、教材就是教科书 B、教材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教学资源

C、教材就是课程D、教学参考书不属于教材

46、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A )

A、自主、合作、创新 B、自主、合作、探究

C、主动、合作、改革 D、提高、发展、创新

47、下列关于多元智能理论论述正确的是 ( B )

A、人类至少有7种以上的智能,每一种智能作用不同,有的重要,有的是次要的

B、教育评价应该是多渠道的,采用多形式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评价的

C、每一个人的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每一种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所以存在统一的评价标准D、各种智能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他们有共同的发展规律

48、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 D )

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 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

C、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教学策略

D、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

49、下列关于教学设计的论述错误的是 ( B )

A、教学设计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B、教学设计的方案一般不能修改

C、在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中包括学习目标、内容、学生特征、教学策略、教学评价

D、教学设计需要用系统的方法进行设计

50、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正确的是 ( A )

A、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B、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推广者。

C、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模仿者。

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的独立的教师。

51、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变化中正确的是( A )

A、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B、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权威、批评

C、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导、答疑

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立自主精神

52、新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新的要求是 ( B )

A、教师对教科书的忠实取向

B、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恰当的选用教材、灵活地增删教材

C、不需要教师重新学习,并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引入教学

D、只需掌握具体性的专业知识,不需要掌握方向性的专业知识

53、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是 ( D )

A、 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B、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课堂统一

C、让学生学会知识 D、师生的交往互动

54、体现今后考试改革方向的是( C )

①突出考试的诊断、选拔和发展功能 ②考试的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 ③改进考试的方式,倡导灵活多样、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的原则 ④考试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55、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D)

A、问题性 B、开放性 C、过程性 D、综合性

56、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遵循的主导理念是(C )

A、科学、人文融合的理念 B、终身学习、教育的理念

C、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D、创新教育理念

57、新课程改革中,学科课程目标均由下列哪些方面构成( C)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②德育目标 ③过程与方法目标 ④能力目标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④⑤

58、新课改中教育观念的转变主要是指 (D )

①教育功能观的转变 ②教师观的转变 ③学生观的转变 ④教学观的转变 ⑤评价观的转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59、新课程改革从价值取向上看: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其价值取向出现了哪些变化( C) ①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② 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

③ 由侧重知识层面走向关注整体素质 ④ 由统一、硬性规定走向开放、灵活的管理

(后附答案、答案仅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课程,自小学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课时。( )。

A、必修 B、必修 C、选修 D、选修

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必修课程 D、综合课程

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

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9.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

A.说出、表演、展示 B.设计、制作、创作C.感受、参加、养成D.解释、完成、背诵

10.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D.课程制度的变迁

11.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2.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 )

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杜威 D.赫尔巴特

13.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

A.加德纳 B.推孟 C.韦克斯勒 D.加涅

14.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

15.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16.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17.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18.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

19.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

20.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

21.校本教研的主体是( )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校长

22..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

23、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 )

A . 充分地传授知识 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24、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 )

A. 以综合课程为主 B. 以分科课程为主

C .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25、“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 )

A.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 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 .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 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26、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

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 .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 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27、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

A. 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 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 .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 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28、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 )。

A、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的需要

B、国际竞争空前激烈的需要

C、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困境的需要

D、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29、各个国家的课程改革的特点之一是课程改革的焦点( )。

A、是行政部门组织、发动

B、是协调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

C、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

D、是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

30、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 )。

A、六项 B、五项 C、四项 D、三项

31、新课程结构区别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

A、综合性、选择性、完整性

B、整体性、均衡性、完整性

C、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D、均衡性、完整性、综合性

32、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有( )。

A、科技、体育、艺术等活动

B、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C、自主、合作、探究等 D、做(操作)、考察、实验等

33、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这是( )。

A、新课程所规定的课程观

B、新课程所体现的开放观

C、新课程所要求的民主观

D、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

34、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修养,这充分体现了关注人这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下列内容中确切地表述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的是( )。

A、一切为了学生 B、为了学生的一切

C、为了一切学生 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35、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是( )。

A、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B、学生的身心发展是规律的、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处于发展之中的

C、学生是完整的人、有自身的独特性、与成人有着巨大的差异

D、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既有学习的权利又有学习的责任

36、新课程对学生的要求是( )。

A、终身学习、促进发展 B、提高人文素养,增强人文精神

C、形成"学习共同体" D、成长、发展、完善

37、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是( )。

A、学习、创新、总结 B、关注、尊重、理解

C、学习与充实知识结构 D、提高现代教育理论与人文修养

38、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这是指( )。

A、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B、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C、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39、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转变学习方式,要以为主要目的。( )。

A、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

B、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

D、把学习过程变为发现、探究、研究活动

40、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这就是说( )。

A、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同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变化

B、新课程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教学行为变化,同时也要求教师提高素质

C、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转变角色、教学行为变化,同时也要求教师更新观念

D、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教学行为变化,同时也要求教师转变角色

41、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 )。

A、责任 B、权利 C、方式 D、作用

42、在课程评价的问题上,会直接影响着课程培养目标的实施、影响着课程功能的转向与落实的是( )。

A、课程的结构、功能、资源、权利等方面

B、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系、课程的结构等方面

C、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系、课程的资源等方面

D、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系、评价的方式方法等方面

43、倡导 的发展性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 )。

A、"成长记录袋" B、"多元主体共同参与"

C、"立足过程" D、"情景测试"

44、关于教学活动资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课程资源是教学活动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

B、教学活动的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C、教学活动的资源是课程资源的宏观层次部分

D、教学活动的资源是一种非网络化资源

45、 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

A、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B、国家课程标准

C、教学大纲 D、课标中规定的基本素质

46、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突破学科中心;改善学习方式;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等,这说明( )。

A、新课程标准在目标上的突破 B、新课程标准在内容上的突破

C、新课程标准具有的主要特点

D、新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的整合方式

47、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 )。

A、特点的体现 B、主要任务的体现

C、显著的体现 D、标志性的体现

4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新颁布的课程标准的主要特征的( )。

A、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理念 B、强化学科自身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C、促成学习方式的改善 D、为课程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49、对师生互动型教学的意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迅速彻底地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很快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B、互动型教学进行过程中,师生能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C、对学生而言,交往有利于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

D、对教师而言,交往有利于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50、“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对此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了一定的理论指导,教师的教学就可以得到提高与深化,就可以防止陷在旧经验、老方法的窠臼里不能自拔。

B、一线老师工作繁忙,较少有从事教学研究的机会,他们的研究往往只能是处在辅助的地位,配合专家、学者进行实验。

C、教师的研究属于“实践性研究”,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学实践,研究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完成,研究的成果直接服务于教学实践。

D、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研究问题,积累经验,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51、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教学反思分为____三个阶段。( )

A、备课前、备课中、备课后 B、讲解前、讲解中、讲解后

C、评价前、评价中、评价后 D、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

52、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是新课程评价体系的重要特征之一,选出有关理解中错误的一项:( )

A、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

B、传统的重视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将学生获得答案的思考与推理、假设的形成以及如何应用证据等摒弃在评价的视野之外,从而不能促进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精神。

C、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可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加强对学生持续发展的有效指导并最终完成学生的发展。

D、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各有自己的长处和作用,不可偏一废一,当前要做的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53、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

54、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选出对利用网络资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有利于开阔学习思路,拓宽知识面。

B、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校内为主、校外为辅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格局。

C、能够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和时空的局限性。

D、有利于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55、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是课程改革中的首要环节,选出以下教育教学观念中错误的一项。( )

A、突出一个“人”字,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把学生的学业发展放在首位,树立“知识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

B、敢说一个“不”字,实施创新教育,要敢于对目前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现状说一个“不”字。

C、讲究一个“思”字,就是要常常反思自己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D、理顺一个“管”字,民主的同时也别忘了集中,奖励也要和惩罚(但不是体罚)相结合。

56、“正确的学生观”就是: ( )。

A、让每一个学生都考出好成绩 B、让每一个学生都全面发展

C、每一个学生都有同样爱好 D、让每一个学生都文理全能

57、“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 )。

A、使每一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B、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自己如何学习 D、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58、新课程在学生评价方面改革的目的是( )。

A以评价促进学生动手能力 B、以评价促进考试成绩提高C、以评价增加学校招生数量 D、以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9、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就是使学生( )。

A、尊重老师、同学 B、正确对待知识、学习、他人和社会

C、正确对待学习和考试 D、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60.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 )。

A.重视发展B.重综合评价,C.强调质性评

6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B、进行双基教学

C、以学科为主教育 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62、 ( )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A、国家课程标准 B、地方教材 C、校本教材D、教学大纲

63、高中课程结构是以( )为主。

A、综合课程 B、分科课程

C、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64、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 )的过程。

A、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B、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C、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为学服务

D、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写,我抄

65、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管理的政策是( )。

A、以国家课程统一使用管理 B、以省级课程管理为主

C、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D、全部下放权力,实行校本教材教学为主

11

66、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 )的课程评价。

A、 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和方法

B、综合学科考试成绩 C、学科考试或考查成绩

D、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67、解决综合课教师尽快适应实验教学的极好方法是( )。

A、交叉备课 B、准备实验 C、写好教案 D、学习课标

68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次。

A、7 B、4 C、5D、8

69、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管理有条件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双向管理机制,把课程权力逐步地、部分地从中央一级放到地方一级和( ),让地方一级,让地方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参与课程决策。

A、学校一级 B、家庭一级 C、社区一级

70、( )年,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成立。

A、1988 B、1990 C、1986 D、1987

71、在课程开发与管理机制班戈的理论研究在实践探索中( )观念的引入,大大的深化了人们对课程机制变革的认识,为突破中央集权课程机制一统天下的认识局限。

A、综合课程 B、活动课程 C、校本

72、我们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框架按照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个组成部分进行划分,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明确三级课程主体的( )。A、权利 B、义务 C、权利和责任 D、权利和义务

73、( )的课程管理主要体现为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从中央到地方

74、国家一级课程管理的职能部门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最高机构——( )。

A、国务院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省级人民政府 D、教育部

75、地方一级课程管理的职能部门是( )。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B、地方教育行政部门 C、学校

76、学校课程管理包括两层基本含义,一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二是( )的合理开发。

A、校本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77、国家高度重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为( )是本次基础教育改革的突出特点。

A、政府行为 B、地方行为 C、社会行为 D、民间行为

78、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出台了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确立了地方和( )参与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的权力主体地位。

A、社区 B、学校 C、 家庭

79、从小学( )年级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为必修课程。

A、 一 B、二 C、三 D、四

80、推进课程改革,( )起着关键作用。

A、学生 B、教师 C、领导 D、官员

81、《纲要》第二部分对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做了明确的阐述,小学阶段以( )为主。

A、 分科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必修课程

12

82、《纲要》第二部分对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做了明确的阐述,初中设置( )相结合的课程。

A、 分科与综合 B、必修与选修 C、学科与经验

83、《纲要》第二部分对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做了明确的阐述,高中( )为主。

A、经验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分科课程

84、设置( )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

A、 选修课程 B、经验课程 C、综合课程

85、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 )课时。

A、1 B、2 C、3 D、4

86、(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

A、研究性学习 B、信息技术教育 C、劳动与技术教育

87、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可是安排原则是( )。

A、集中使用 B、分散使用 C、集中使用和分散使用相结合

88、( )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

A、学习习惯的转变 B、学习方式的转变 C、教学内容的转变

89、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的是( )。

A、训练技能 B、发展智力 C、交往互动 D、陶冶品德

90、改革教学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 )为本位。

A、人的发展 B、人格养成 C、情感体验 D、道德生活

91、( )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A、兴趣 B、差异 C、爱好 D、 动机

92、课程改革需要建立一种以( )为基础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

A、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B、提高法制意识

C、加强师德建设 D、师生个性全面交往

93、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 )。

A、促进者 B、合作者 C、主导者 D、开发者

94、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重大变化,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 )。

A、反思 B、帮助 C、尊重 D、合作

95、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 )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纬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

A、客体性 B、能动性 C、主体性 D、主动性

96、新课程评价体现出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 )的转化。

A、评价功能 B、评价指标 C、评价方法 D、评价主体

97、新课程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 )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A、教为主导 B、以学论教 C、学为主导 D、教为主体

13

98、新课程考试改革,在内容方面,应加强社会实际和( )的联系,重视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A、学生生活经验 B、学生知识获得 C、学生家庭生活 D、学生社会实践

99、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 )。

A、选拔人才 B、培养尖子 C、促进发展 D、甄别人才

100、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主要倡导( )的评价方式。

A、教育主管部门评价B、学校进行评价C、学生进行评价D、教师自评

答案

1 、A2、 A 3、 B 4 、A5、 C6、 B7、B 8、D 9 、C、 10、D 11、D12、A13、A14、B15、C 16、B 17 、B 18、 B 19、A 20、B 21、C22、、C 23、B 24 、A 25、C 26、A 27、

B 28、D 29、D 30、A 31 、C32 、B 33 、D 34 、D 35、A 36、A37、 D 38、B 39、B

40、A 41、D 42、 D43、 C 44、B 45 、B 46、 C 47、 D 48、B 49、A50、B51、D52、

D 53、C 54 、B 55、A 56、B 57、A 58、D 59、D 61 、D 62、A 63、B 64、B 65、C 66、D67、A 68、D 69、A 70、C 71、C 72、C 73、B 74、D75、B 76、A 77、A 78、B 79、

C 80、B 81、C 82、A 83、D 84、C 85、C 86、A 87、C 88、B 89、C 90、A 91、B 92、

D 93、A 94、D 95、C 96、A 97、B 98、A 99、C100、 D

14

1、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 B)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共鸣

2、在下列教师行为中,属于心理健康表现的有 ( B )

A、交往中,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 B、冷静地处理课堂环境中的偶发事件

C、将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入课堂,迁怒于学生D、偏爱甚至袒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3、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 C )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4、为了保证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三级课程是 ( D )

A、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 B、理论课、实验课和活动课

C、显形课、隐形课与实践课 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5、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是 ( D )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自由的人 ④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个别教师不允许班上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考试、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的是学生的( C )

A、健康权 B、名誉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

7、下列哪种情况下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承担责任( D)

A、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

B、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之学校的

C、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戒、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

D、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8、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C )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 ②培养环境意识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9、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C )

A、说出、表演、展示 B、设计、制作、创作 C、感受、参加、养成 D、解释、完成、背诵

10、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D )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11、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 D )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2、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 ( A )

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杜威 D、赫尔巴特

13、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 (A)

A、加德纳 B、推孟 C、韦克斯勒 D、加涅

14、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 ( B )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

15、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 (C)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16、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 B )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17、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 B )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18、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B )

A、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

19、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 A )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 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

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 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

20、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 B )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

21、校本教研的主体是 ( C )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校长

22、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C)

A、学科学习目标B、一般性发展目标

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

23、陶行知实施创造教育的条件中 是最利于创造力发挥的首要条件。(C)

A、因材施教 B、实践与思考 C、民主化 D、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24、 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B)

A、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 B、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 D、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25、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 A )

① 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②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

③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④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

26、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B)。

A、先进的教学观念 B、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

C、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D、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学观念

27、教育的根本功能是(C)。

A、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B、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

C、促进人的成长与全面发展 D、为了一切学生

28、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含义的理解应该是(D)。

A、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文件 B、课程标准规定的各学科课程

C、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课程

D、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化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和潜隐形课程四大类课程

29、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作是(A)。

A、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B、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

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 D、是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

30、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B)

A、师生对话 B、师生交往 C、共同讨论 D、课堂活动

31、学科教学要以 为本。(C)

A、教科书 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C、人的全面发展 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2、课程不是教学的(A)

A、权威 B、方向 C、目标 D、计划

33、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要用(C)去实施教。

A、嘴 B、耳 C、心 D、眼

34、对待师生关系上不应当强调(A)。

A、服从 B、尊重 C、赞赏 D、引导

35、教师是学习的(D)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以上都是

36、新课程主张课堂让学生至少有 时间的活动。(B)

A、1/3 B、2/3 C、1/2 D、1/4

37、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A)

A、确立教育目的B、设计课程体系 C、加强德育工作 D、选择教学方法

38、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B )

A、自主、合作、探究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C、学习、讨论、创新 D、兴趣、发现、研讨

39、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A)

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

40、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 ( A )

A、时代的要求B、教学要求 C、家长的要求 D、学校的要求

4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C )

A、教材改革 B、课堂教学改革 C、课程改革 D、教师素质提高

42、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是 ( C )

A、教学大纲 B、学生发展特点 C、国家课程标准 D、课程改革纲要

43、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依据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D )

A、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性 B、针对性、时效性、积极性

C、针对性、科学性、主动性 D、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4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 C)

A、保持距离,建立威严 B、加强了解,打成一片

C、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D、相互尊重,共同提高

45、下列对教材理解正确的是 ( B )

A、教材就是教科书 B、教材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教学资源

C、教材就是课程D、教学参考书不属于教材

46、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A )

A、自主、合作、创新 B、自主、合作、探究

C、主动、合作、改革 D、提高、发展、创新

47、下列关于多元智能理论论述正确的是 ( B )

A、人类至少有7种以上的智能,每一种智能作用不同,有的重要,有的是次要的

B、教育评价应该是多渠道的,采用多形式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评价的

C、每一个人的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每一种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所以存在统一的评价标准D、各种智能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他们有共同的发展规律

48、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 D )

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 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

C、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教学策略

D、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

49、下列关于教学设计的论述错误的是 ( B )

A、教学设计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B、教学设计的方案一般不能修改

C、在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中包括学习目标、内容、学生特征、教学策略、教学评价

D、教学设计需要用系统的方法进行设计

50、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正确的是 ( A )

A、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B、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推广者。

C、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模仿者。

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的独立的教师。

51、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变化中正确的是( A )

A、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B、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权威、批评

C、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导、答疑

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立自主精神

52、新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新的要求是 ( B )

A、教师对教科书的忠实取向

B、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恰当的选用教材、灵活地增删教材

C、不需要教师重新学习,并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引入教学

D、只需掌握具体性的专业知识,不需要掌握方向性的专业知识

53、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是 ( D )

A、 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B、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课堂统一

C、让学生学会知识 D、师生的交往互动

54、体现今后考试改革方向的是( C )

①突出考试的诊断、选拔和发展功能 ②考试的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 ③改进考试的方式,倡导灵活多样、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的原则 ④考试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55、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D)

A、问题性 B、开放性 C、过程性 D、综合性

56、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遵循的主导理念是(C )

A、科学、人文融合的理念 B、终身学习、教育的理念

C、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D、创新教育理念

57、新课程改革中,学科课程目标均由下列哪些方面构成( C)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②德育目标 ③过程与方法目标 ④能力目标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④⑤

58、新课改中教育观念的转变主要是指 (D )

①教育功能观的转变 ②教师观的转变 ③学生观的转变 ④教学观的转变 ⑤评价观的转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59、新课程改革从价值取向上看: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其价值取向出现了哪些变化( C) ①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② 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

③ 由侧重知识层面走向关注整体素质 ④ 由统一、硬性规定走向开放、灵活的管理

(后附答案、答案仅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课程,自小学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课时。( )。

A、必修 B、必修 C、选修 D、选修

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必修课程 D、综合课程

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

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9.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

A.说出、表演、展示 B.设计、制作、创作C.感受、参加、养成D.解释、完成、背诵

10.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D.课程制度的变迁

11.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2.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 )

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杜威 D.赫尔巴特

13.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

A.加德纳 B.推孟 C.韦克斯勒 D.加涅

14.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

15.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16.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17.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18.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

19.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

20.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

21.校本教研的主体是( )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校长

22..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

23、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 )

A . 充分地传授知识 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24、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 )

A. 以综合课程为主 B. 以分科课程为主

C .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25、“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 )

A.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 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 .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 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26、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

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 .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 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27、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

A. 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 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 .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 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28、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 )。

A、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的需要

B、国际竞争空前激烈的需要

C、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困境的需要

D、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29、各个国家的课程改革的特点之一是课程改革的焦点( )。

A、是行政部门组织、发动

B、是协调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

C、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

D、是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

30、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 )。

A、六项 B、五项 C、四项 D、三项

31、新课程结构区别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

A、综合性、选择性、完整性

B、整体性、均衡性、完整性

C、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D、均衡性、完整性、综合性

32、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有( )。

A、科技、体育、艺术等活动

B、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C、自主、合作、探究等 D、做(操作)、考察、实验等

33、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这是( )。

A、新课程所规定的课程观

B、新课程所体现的开放观

C、新课程所要求的民主观

D、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

34、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修养,这充分体现了关注人这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下列内容中确切地表述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的是( )。

A、一切为了学生 B、为了学生的一切

C、为了一切学生 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35、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是( )。

A、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B、学生的身心发展是规律的、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处于发展之中的

C、学生是完整的人、有自身的独特性、与成人有着巨大的差异

D、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既有学习的权利又有学习的责任

36、新课程对学生的要求是( )。

A、终身学习、促进发展 B、提高人文素养,增强人文精神

C、形成"学习共同体" D、成长、发展、完善

37、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是( )。

A、学习、创新、总结 B、关注、尊重、理解

C、学习与充实知识结构 D、提高现代教育理论与人文修养

38、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这是指( )。

A、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B、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C、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39、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转变学习方式,要以为主要目的。( )。

A、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

B、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

D、把学习过程变为发现、探究、研究活动

40、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这就是说( )。

A、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同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变化

B、新课程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教学行为变化,同时也要求教师提高素质

C、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转变角色、教学行为变化,同时也要求教师更新观念

D、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教学行为变化,同时也要求教师转变角色

41、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 )。

A、责任 B、权利 C、方式 D、作用

42、在课程评价的问题上,会直接影响着课程培养目标的实施、影响着课程功能的转向与落实的是( )。

A、课程的结构、功能、资源、权利等方面

B、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系、课程的结构等方面

C、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系、课程的资源等方面

D、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系、评价的方式方法等方面

43、倡导 的发展性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 )。

A、"成长记录袋" B、"多元主体共同参与"

C、"立足过程" D、"情景测试"

44、关于教学活动资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课程资源是教学活动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

B、教学活动的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C、教学活动的资源是课程资源的宏观层次部分

D、教学活动的资源是一种非网络化资源

45、 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

A、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B、国家课程标准

C、教学大纲 D、课标中规定的基本素质

46、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突破学科中心;改善学习方式;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等,这说明( )。

A、新课程标准在目标上的突破 B、新课程标准在内容上的突破

C、新课程标准具有的主要特点

D、新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的整合方式

47、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 )。

A、特点的体现 B、主要任务的体现

C、显著的体现 D、标志性的体现

4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新颁布的课程标准的主要特征的( )。

A、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理念 B、强化学科自身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C、促成学习方式的改善 D、为课程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49、对师生互动型教学的意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迅速彻底地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很快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B、互动型教学进行过程中,师生能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C、对学生而言,交往有利于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

D、对教师而言,交往有利于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50、“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对此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了一定的理论指导,教师的教学就可以得到提高与深化,就可以防止陷在旧经验、老方法的窠臼里不能自拔。

B、一线老师工作繁忙,较少有从事教学研究的机会,他们的研究往往只能是处在辅助的地位,配合专家、学者进行实验。

C、教师的研究属于“实践性研究”,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学实践,研究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完成,研究的成果直接服务于教学实践。

D、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研究问题,积累经验,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51、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教学反思分为____三个阶段。( )

A、备课前、备课中、备课后 B、讲解前、讲解中、讲解后

C、评价前、评价中、评价后 D、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

52、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是新课程评价体系的重要特征之一,选出有关理解中错误的一项:( )

A、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

B、传统的重视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将学生获得答案的思考与推理、假设的形成以及如何应用证据等摒弃在评价的视野之外,从而不能促进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精神。

C、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可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加强对学生持续发展的有效指导并最终完成学生的发展。

D、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各有自己的长处和作用,不可偏一废一,当前要做的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53、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

54、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选出对利用网络资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有利于开阔学习思路,拓宽知识面。

B、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校内为主、校外为辅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格局。

C、能够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和时空的局限性。

D、有利于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55、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是课程改革中的首要环节,选出以下教育教学观念中错误的一项。( )

A、突出一个“人”字,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把学生的学业发展放在首位,树立“知识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

B、敢说一个“不”字,实施创新教育,要敢于对目前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现状说一个“不”字。

C、讲究一个“思”字,就是要常常反思自己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D、理顺一个“管”字,民主的同时也别忘了集中,奖励也要和惩罚(但不是体罚)相结合。

56、“正确的学生观”就是: ( )。

A、让每一个学生都考出好成绩 B、让每一个学生都全面发展

C、每一个学生都有同样爱好 D、让每一个学生都文理全能

57、“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 )。

A、使每一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B、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自己如何学习 D、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58、新课程在学生评价方面改革的目的是( )。

A以评价促进学生动手能力 B、以评价促进考试成绩提高C、以评价增加学校招生数量 D、以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9、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就是使学生( )。

A、尊重老师、同学 B、正确对待知识、学习、他人和社会

C、正确对待学习和考试 D、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60.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 )。

A.重视发展B.重综合评价,C.强调质性评

6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B、进行双基教学

C、以学科为主教育 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62、 ( )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A、国家课程标准 B、地方教材 C、校本教材D、教学大纲

63、高中课程结构是以( )为主。

A、综合课程 B、分科课程

C、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64、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 )的过程。

A、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B、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C、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为学服务

D、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写,我抄

65、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管理的政策是( )。

A、以国家课程统一使用管理 B、以省级课程管理为主

C、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D、全部下放权力,实行校本教材教学为主

11

66、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 )的课程评价。

A、 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和方法

B、综合学科考试成绩 C、学科考试或考查成绩

D、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67、解决综合课教师尽快适应实验教学的极好方法是( )。

A、交叉备课 B、准备实验 C、写好教案 D、学习课标

68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次。

A、7 B、4 C、5D、8

69、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管理有条件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双向管理机制,把课程权力逐步地、部分地从中央一级放到地方一级和( ),让地方一级,让地方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参与课程决策。

A、学校一级 B、家庭一级 C、社区一级

70、( )年,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成立。

A、1988 B、1990 C、1986 D、1987

71、在课程开发与管理机制班戈的理论研究在实践探索中( )观念的引入,大大的深化了人们对课程机制变革的认识,为突破中央集权课程机制一统天下的认识局限。

A、综合课程 B、活动课程 C、校本

72、我们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框架按照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个组成部分进行划分,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明确三级课程主体的( )。A、权利 B、义务 C、权利和责任 D、权利和义务

73、( )的课程管理主要体现为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从中央到地方

74、国家一级课程管理的职能部门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最高机构——( )。

A、国务院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省级人民政府 D、教育部

75、地方一级课程管理的职能部门是( )。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B、地方教育行政部门 C、学校

76、学校课程管理包括两层基本含义,一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二是( )的合理开发。

A、校本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77、国家高度重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为( )是本次基础教育改革的突出特点。

A、政府行为 B、地方行为 C、社会行为 D、民间行为

78、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出台了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确立了地方和( )参与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的权力主体地位。

A、社区 B、学校 C、 家庭

79、从小学( )年级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为必修课程。

A、 一 B、二 C、三 D、四

80、推进课程改革,( )起着关键作用。

A、学生 B、教师 C、领导 D、官员

81、《纲要》第二部分对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做了明确的阐述,小学阶段以( )为主。

A、 分科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必修课程

12

82、《纲要》第二部分对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做了明确的阐述,初中设置( )相结合的课程。

A、 分科与综合 B、必修与选修 C、学科与经验

83、《纲要》第二部分对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做了明确的阐述,高中( )为主。

A、经验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分科课程

84、设置( )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

A、 选修课程 B、经验课程 C、综合课程

85、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 )课时。

A、1 B、2 C、3 D、4

86、(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

A、研究性学习 B、信息技术教育 C、劳动与技术教育

87、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可是安排原则是( )。

A、集中使用 B、分散使用 C、集中使用和分散使用相结合

88、( )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

A、学习习惯的转变 B、学习方式的转变 C、教学内容的转变

89、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的是( )。

A、训练技能 B、发展智力 C、交往互动 D、陶冶品德

90、改革教学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 )为本位。

A、人的发展 B、人格养成 C、情感体验 D、道德生活

91、( )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A、兴趣 B、差异 C、爱好 D、 动机

92、课程改革需要建立一种以( )为基础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

A、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B、提高法制意识

C、加强师德建设 D、师生个性全面交往

93、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 )。

A、促进者 B、合作者 C、主导者 D、开发者

94、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重大变化,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 )。

A、反思 B、帮助 C、尊重 D、合作

95、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 )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纬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

A、客体性 B、能动性 C、主体性 D、主动性

96、新课程评价体现出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 )的转化。

A、评价功能 B、评价指标 C、评价方法 D、评价主体

97、新课程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 )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A、教为主导 B、以学论教 C、学为主导 D、教为主体

13

98、新课程考试改革,在内容方面,应加强社会实际和( )的联系,重视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A、学生生活经验 B、学生知识获得 C、学生家庭生活 D、学生社会实践

99、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 )。

A、选拔人才 B、培养尖子 C、促进发展 D、甄别人才

100、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主要倡导( )的评价方式。

A、教育主管部门评价B、学校进行评价C、学生进行评价D、教师自评

答案

1 、A2、 A 3、 B 4 、A5、 C6、 B7、B 8、D 9 、C、 10、D 11、D12、A13、A14、B15、C 16、B 17 、B 18、 B 19、A 20、B 21、C22、、C 23、B 24 、A 25、C 26、A 27、

B 28、D 29、D 30、A 31 、C32 、B 33 、D 34 、D 35、A 36、A37、 D 38、B 39、B

40、A 41、D 42、 D43、 C 44、B 45 、B 46、 C 47、 D 48、B 49、A50、B51、D52、

D 53、C 54 、B 55、A 56、B 57、A 58、D 59、D 61 、D 62、A 63、B 64、B 65、C 66、D67、A 68、D 69、A 70、C 71、C 72、C 73、B 74、D75、B 76、A 77、A 78、B 79、

C 80、B 81、C 82、A 83、D 84、C 85、C 86、A 87、C 88、B 89、C 90、A 91、B 92、

D 93、A 94、D 95、C 96、A 97、B 98、A 99、C100、 D

14


相关内容

  • 高三化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 高三化学教师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1.2.3三个班的化学教学,并担任备课组长,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 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 层楼. 一.教学工作 本学年的教学重心将放在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如何提高复习效率. 1.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广度 首先, ...

  • 中考五个必须
  • "五个必须"迅速提高物理成绩 目前是中考生最紧张的复习时刻,一部分同学整天忙于听课.做题,看不完的复习资料,做不完的题,忙得焦头烂额:一部分同学复习无序,无所措手足,抓不住重点,心烦意乱:也有的考生产生厌学情绪,认为自己已经定型了,再努力也没戏了,放弃努力,采用"混&q ...

  • 浅谈高三地理后期复习策略
  •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68-01 高三地理后期复习是在前期一轮复习基础上的深入.综合和提高,是在前期量的积累的基础上,进行质的飞跃的一个重要阶段,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呢? 一.认真研读国家考试中心发布的<考试说明> ...

  • 2014届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研讨会发言稿
  • 2014届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研讨会发言稿 吉安市教研室曹发根 一.2014届各校化学成绩基本情况通报 1.2013届各校化学成绩情况 从以上数据分析: 1. 上届高三,. 高考总平均分排前,而理综成绩排后,说明理综在本校属薄弱环节:如安福中学,宁冈中学等: 2. 上届高三,高考总平均分排前,理综成绩 ...

  • 高 三 数 学 一 轮 复 习 建 议
  • 高 三 数 学 一 轮 复 习 建 议 在潍坊市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研讨会上的发言 (2007年9月4日 安丘) 一轮复习是整个高三复习阶段最重要的环节,复习质量关乎高考的成败.学生经过了高一高二两年的学习,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学习上或多或少地留下不少的缺憾和问题,能否通过一轮复习解决这些问题,关系到学 ...

  • 研究生报考程序
  • (一)考研的整个程序有哪些 1.与学校联系,确定具体的学校.专业,获得具体的考试信息 如果确定了要考研,确定了要报考的大致学校和专业范围后,要 和学校联系,获得最新的招生信息,要及时把握最新的学校里的动态. 这样才不会无的放矢. 2.先期准备 获得了充分的专业课信息后,找到了完备的复习资料后,就该踏 ...

  • 学院院长工作总结
  • 1、政治思想和廉洁自律。政治上能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党和国家、上级部门和学校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并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和xx“xxxx”的思想,并将之落实到管理工作实践、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认真参加学校党校的中层干部上岗培训、“xx大”精神学习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具 ...

  • 2018届高三化学复习备考方案
  • 一.整体概况 高三化学组高考备考方案 第一阶段:(17年8月-18年3月底) 系统复习阶段 第二阶段:(18年3月底--4月30日) 专题复习阶段 第三阶段:(18年5月4-5月24日) 综合训练阶段 第四阶段:(18年5月24-6月4日) 查缺补漏阶段 二.第一阶段情况: (一)总体形式: 以必修 ...

  • 自动组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毕业设计
  • 毕 业 设 计 题 目 自动组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院: 电气信息学院 专业: 自动化 0602 学号:[1**********]2 学生姓名: 张文斌 导师姓名: 寻 大 勇 完成日期: 2008年6月 诚 信 声 明 本人声明: 1.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

  • 高中数学教研组计划
  • 高中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在校长室教学工作指导思想的前提下,遵循学校"创三星"的规划发展目标,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 我们数学教研组在教研处的领导下, 在<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坚持素质教育,在教学中贯彻落实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选择学生能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