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爷们都该背诵唐朝四大边塞诗人的这些名篇

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而在这座高峰之上,盛唐边塞诗可以说处于其山峰之巅,成就尤高。

从数量上来说,边塞诗在整个唐代存诗两千来首,自初唐以至晚唐,从没间断,尤其以盛唐时期最多。著名诗人出了一箩筐,其中,王昌龄、高适、王之涣、岑参,被世人称为唐代著名的“四大边塞诗人”。

大唐是真正的天朝上国,每一个读书人都渴望建功立业。从军征战,立功边疆,是当时社会的一条主旋律,他们写出的边塞诗也是内容广泛,有从军的快乐,有征戍的苦楚,有时豪迈,有时沉郁,有时浪漫,有时写实……风格多种多样,可以说,边塞诗在唐诗灿烂的星河里,无比耀眼。

诗家夫子王江宁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26岁时,曾漫游西北,后中进士,任职江宁丞,因性格不拘一格,“不护细行”,被贬为龙标尉,所以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其结局颇为悲惨,在安史之乱时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一生位居下僚,没做过多大的官,但在诗坛上却名声大噪,曾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

王昌龄的边塞诗感情饱满,往往在雄壮热烈中潜含着一股激越悲凉之气,十分感人。他对七绝尤其擅长,成就也最高,被后代称为“七绝圣手”,能和他相媲美的,也只有李白、杜牧等几个人。

《从军行》其一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称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边疆有征夫,自然内地就有离妇,有离别,王昌龄在写闺怨、赠别诗时,仍然写得感人至深。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狂放不羁高常侍

高适(702-765),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省沧州市)人。二十岁,到京城长安科考落榜后,便长期在燕、赵、梁、宋一带漫游,穷困潦倒,几乎过着流浪乞讨的生活,性格也越发变得狂放不羁,不拘小节。

天宝三载(744年),高适与李白、杜甫一起漫游梁宋,结下深厚友谊。一生曾经历三次边塞军旅生活。安史之乱爆发后,拜为左拾遗,转监察御史,辅佐大将哥舒翰坚守潼关,失守后,积极找到“中央组织”,得到连续升官的机会,最终封为渤海县侯。

可以说在唐朝著名诗人中,高适成为官运最好的一位,后人因此又称他为高常侍。

他的边塞诗多关心国家大事,思想深刻,能触及到深层次的社会内容,现实意义强烈。代表作首推《燕歌行》。

《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翰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仅存六诗王之涣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常击剑悲歌,他的诗经常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

王之涣写诗擅长五言诗,描写边塞风光,笔法浪漫,意境悠远。遗憾的是,他仅有六首诗留存下来,但他仅凭其中两首,就名留诗史。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壮丽恣肆岑嘉州

岑参(715-770),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出身官僚世家,一门出了三个宰相,但他幼年丧父,家道中落。

19岁到长安求仕,未果,北游河朔,蹉跎十秋。39岁时,终于进士登科,当了兵曹参军。先后两次出塞,远至安西(今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在那生活了六年多。

回朝后不久,又以太子中允、殿中侍御史的身份充关西节度判官。后来,岑参官任嘉州刺史,故后人称其为岑嘉州。罢官后客死成都。

他一生往来“鞍马烽尘间”,时间之长,地域之广,其他诗人中无人能比,这也为他积累了丰富的边塞生活经历和创作素材。

岑参的边塞诗,壮丽恣肆,处处浪漫,特色明显,擅长形式自由的歌行体。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自古边疆多愤青!”

关注微信公号:诗词公社,shicigongshe,关注更多内容。

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而在这座高峰之上,盛唐边塞诗可以说处于其山峰之巅,成就尤高。

从数量上来说,边塞诗在整个唐代存诗两千来首,自初唐以至晚唐,从没间断,尤其以盛唐时期最多。著名诗人出了一箩筐,其中,王昌龄、高适、王之涣、岑参,被世人称为唐代著名的“四大边塞诗人”。

大唐是真正的天朝上国,每一个读书人都渴望建功立业。从军征战,立功边疆,是当时社会的一条主旋律,他们写出的边塞诗也是内容广泛,有从军的快乐,有征戍的苦楚,有时豪迈,有时沉郁,有时浪漫,有时写实……风格多种多样,可以说,边塞诗在唐诗灿烂的星河里,无比耀眼。

诗家夫子王江宁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26岁时,曾漫游西北,后中进士,任职江宁丞,因性格不拘一格,“不护细行”,被贬为龙标尉,所以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其结局颇为悲惨,在安史之乱时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一生位居下僚,没做过多大的官,但在诗坛上却名声大噪,曾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

王昌龄的边塞诗感情饱满,往往在雄壮热烈中潜含着一股激越悲凉之气,十分感人。他对七绝尤其擅长,成就也最高,被后代称为“七绝圣手”,能和他相媲美的,也只有李白、杜牧等几个人。

《从军行》其一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称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边疆有征夫,自然内地就有离妇,有离别,王昌龄在写闺怨、赠别诗时,仍然写得感人至深。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狂放不羁高常侍

高适(702-765),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省沧州市)人。二十岁,到京城长安科考落榜后,便长期在燕、赵、梁、宋一带漫游,穷困潦倒,几乎过着流浪乞讨的生活,性格也越发变得狂放不羁,不拘小节。

天宝三载(744年),高适与李白、杜甫一起漫游梁宋,结下深厚友谊。一生曾经历三次边塞军旅生活。安史之乱爆发后,拜为左拾遗,转监察御史,辅佐大将哥舒翰坚守潼关,失守后,积极找到“中央组织”,得到连续升官的机会,最终封为渤海县侯。

可以说在唐朝著名诗人中,高适成为官运最好的一位,后人因此又称他为高常侍。

他的边塞诗多关心国家大事,思想深刻,能触及到深层次的社会内容,现实意义强烈。代表作首推《燕歌行》。

《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翰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仅存六诗王之涣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常击剑悲歌,他的诗经常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

王之涣写诗擅长五言诗,描写边塞风光,笔法浪漫,意境悠远。遗憾的是,他仅有六首诗留存下来,但他仅凭其中两首,就名留诗史。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壮丽恣肆岑嘉州

岑参(715-770),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出身官僚世家,一门出了三个宰相,但他幼年丧父,家道中落。

19岁到长安求仕,未果,北游河朔,蹉跎十秋。39岁时,终于进士登科,当了兵曹参军。先后两次出塞,远至安西(今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在那生活了六年多。

回朝后不久,又以太子中允、殿中侍御史的身份充关西节度判官。后来,岑参官任嘉州刺史,故后人称其为岑嘉州。罢官后客死成都。

他一生往来“鞍马烽尘间”,时间之长,地域之广,其他诗人中无人能比,这也为他积累了丰富的边塞生活经历和创作素材。

岑参的边塞诗,壮丽恣肆,处处浪漫,特色明显,擅长形式自由的歌行体。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自古边疆多愤青!”

关注微信公号:诗词公社,shicigongshe,关注更多内容。


相关内容

  • 古今中外重要作家作品选粹
  • 古今中外重要作家作品选粹 -------------------------------------------------------------------------------- 1.<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

  • 出塞教案朱鸿雁文档 (2)
  • <出塞>教案 七台河市金河学校 朱鸿雁 教材分析: <出塞>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古诗,这首优秀的边塞诗作者是唐朝著名的诗人王昌龄.后人曾把这首诗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评价甚高.这首诗的主旨看上去 是一首歌颂守边战士.还念守边名将的诗,但是构思巧妙,把意境引向了深 ...

  • [唐诗六首1]教案
  • <唐诗六首 1>教案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轨道 1301 班.电子 1301 班.电子 1302 班 课时安排 授课类型 2 课时 理论 学生主体高一年级的学生, 对唐诗宋词有一定的积淀, 唐代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创 作的高峰,选入教材的诗歌也都是名篇佳作,学生学习有一 ...

  • 古典文学常识巧记忆
  • 古典文学常识巧记忆 在识记文学常识的时候,同学们常常会因为文学常识所涉及内容太多而头疼,其实主要原因是没有一个系统而有规律的识记方式,在这篇文章当中,我们不仅将以时代为主线,以文学体裁为辅,利用简称和各种统称来帮助大家识记,相信这样的归纳方式会让同学们感觉便利许多. 一.先秦文学 从中国上古到秦始皇 ...

  • 诵读经典教案
  • 诵读经典教案 咏鹅 教学目标: 1.识字与拼音结合,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6个生字. 2.带表情.有节拍地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3.知道鹅的美丽和可爱,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字词卡片. 2. 学生准备手工材料或彩色画笔. 教学时间: 教学 ...

  • 古诗文常识
  • 古诗文常识·文学常识 二.知识要点: 文学常识·前言: 复习方法:方法:按朝代.体裁.作者整理,结合课文复习: 分类:诗经:诗歌:先秦楚辞:散文 <诗经>:⑴地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⑵篇目: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305篇: ⑶内容:风.雅.颂三个部分: ⑷表现手法 ...

  • 15隋唐时期的文化
  • 第五节 隋唐时期的文化 一.文学上的成就 1.诗歌 清朝康熙年间彭定求等人编辑的<全唐诗>收录士人2300家,作品48900多首. 唐诗一般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是指从唐高祖到唐中宗时期,以初唐四杰和沈宋为主要代表. 唐初诗坛上流行齐梁以来的宫体诗,注重辞藻 ...

  • 部编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登鹳雀楼]教案设计
  •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王之涣本人和他的<凉州词>.<送别>这两首古诗,并能背诵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登鹳雀楼>,能背诵< ...

  • 唐朝的边塞诗
  • 雄奇壮美的唐代边塞诗 作者:葛培岭 唐以前的中国诗歌,在题材上已经广泛开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几乎无所不及,而在开发的程度上则各有深浅.边塞题材就是一片尚待深拓的莽原.汉代,边塞战争规模宏伟,但当时的诗歌发展水平尚低,也无大批的文人投佐戎幕,所以边塞诗并未得到多少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仍,诗艺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