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为了更好地谋划合肥的长远发展,体现“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规划编制方式,现将《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草案) 予以公示,请广大市民献计献策。 总体规划主要内容简介:

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人口与用地规模

(1)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近期2010年,合肥市域总人口为5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6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2%;

远期2020年合肥市域总人口为71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2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4%。

(2)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

近期201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300万人;

远期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360万人。

(3)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30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远期202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3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2、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城镇空间组织结构:“一核一圈五轴”。形成以合肥中心城区为核

心,周边城镇密集区为重点发展圈层,沿主要交通轴线向东、北、西、西南、东南辐射的五条拓展轴。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市域城镇体系将形成四级结构。包括:

(1)一级城镇:合肥市域中心城市,人口规模360万人;

(2)二级城镇:店埠、上派、水湖、双墩、撮镇等5个城镇,人口规模为10—35万人;

(3)三级城镇:主要是各重点镇,包括桥头集、三河、梁园、长临河、高刘、岗集、下塘、小庙、山南、紫蓬等10个城镇,人口规模为2—10万人;

(4)四级城镇:一般建制镇共16个,人口规模小于2万人。

3、空间分区管制

综合自然资源、工程地质条件、生态适宜性、文物保护等多方面因素,规划在合肥市域范围内原则划定禁止建设地区、限制建设地区和适宜建设地区。

4、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1)市域铁路系统

规划形成六条线(北淮南线、南淮南线、西西宁线、东西宁线、合九线、沪汉蓉铁路) ,衔接七个方向(淮南、蚌埠、南京、芜湖、九江、西安、武汉) ,具有以合肥东站为编解系统,以合肥高铁站、合

肥站、合肥西站为客运系统和以合肥北站为货运系统的枢纽格局。

(2)市域公路系统

市域对外公路主要由国道、省道和高速公路组成,形成“一环十射”的对外公路网络骨架。

在市域内规划形成“双墩—元疃—桥头集—长临河,丰乐—柿树岗—山南—官亭—高刘—吴山”的市级公路环路,促进市域各经济区及各旅游区之间的横向交通联系。

(3)航空港

在肥西县高刘镇建设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E ,搬迁骆岗机场。

(4)水运及港口

在南淝河下游段规划集装箱码头。在店埠河合裕路南侧和派河合安高速路西侧规划综合货运港。在巢湖沿岸规划建设旅游客运码头。在滨湖新区规划设立一处水上搜救中心。

(5)物流园区规划

合肥市物流基础设施采用“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货运站”分层次总体布局,建成“4园区、4中心”。建设东部、西南部、北部和西部(空港) 四大物流园区;设立工业、建材、农业、高科技物流中心;搭建基础设施、信息网络、商贸物流三大平台。

5、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1)给水工程

2020年中心城区和市域重点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在满足中心城区供水的前提下向周边乡镇供水。规划2020年三县供水能力达到97万m3/日。

(2)排水工程中心城区污水管道覆盖率达到100%,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市域重点城镇污水管道覆盖率达到8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

(3)能源供应到2010年,万元GDP 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到2020年,万元GDP 能耗比2010年降低30%。

(4)电力工程2020年合肥市总装机总容量为8872 MW,供电总能力达6373 MW 。合肥电厂、合肥二电厂、热电联控电厂装机总容量为2464MW ,供电能力为2218MW 。其余用电由区域高压输电网提供。现状500kV 肥西变增容至3204 MW ;规划新建500kV 肥东变电所,容量为3204MW 。

(5)通信工程 到2020年,市域固定电话普及率在40部/百人以上,移动电话普及率在70部/百人以上,局用交换机容量达390万门,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80万户;小灵通用户40万户;互联网用户120万户。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家庭入网率达到60%以上。建成实物传递、电子邮政和信息服务等具有较大规模的综合业务体系。

(6)环卫工程中心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市域范围内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处理工艺以焚烧处理为主,填埋处理为最终保证措施,混合垃圾不再进入垃圾填埋场;水源保护区等重点地区无垃圾污染。

(7)防洪排涝工程中心城区:近期100年一遇,远期200年一遇; 店埠、撮镇、上派、水湖、双墩:20—50年一遇;

其它26个城镇:10~20年一遇;

6、城镇密集区规划协调

(1)主城与外围城市组团

外围组团分别形成相对独立的城市次中心,通过快速交通网络与主城便捷联系;生态廊道穿插其中,与主城形成有机联系。

(2)主城与周边城镇

周边城镇沿对外交通轴线拓展,根据自身特点,发挥特色,并与城市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

(3)主城与两个风景名胜区

主要协调主城与巢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蜀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之间的关系。

主城与巢湖风景名胜区:协调滨湖新区与风景名胜区建设的关系,保护巢湖自然生态环境,结合防洪设施建设,恢复滨湖生态湿地,促进巢湖综合治理。

主城与大蜀山风景名胜区:注重山体与植被的全面维护,保持城市山体制高点的地标形象,保持良好的景观与生态环境,加强周边地段建设的控制,协调城市建设风貌。

二、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1、城市规划区范围

本次规划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合肥市域范围,总面积7029.48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包括合肥现状市区、肥西县南岗镇、桃花镇和烟墩乡,面积约898.5平方公里(含巢湖水域) 。

2、城市性质

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交通枢纽,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3、城市主要职能

(1)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

(3)现代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

(4)区域性交通枢纽。

(5)区域旅游会展、商贸物流、金融信息中心。

4、空间发展策略与空间形态

规划期内城市主要向西、向南发展,适当向北、向东方向发展。老城提升,三面整合,两向拓展,两带控制。城市以老城为中心,沿几条对外交通放射线向东、南、西南、西、北五个方向伸展,形成星形的空间形态。

5、城市分区

规划将中心城区划分为八个城市分区:老城区、东区、北区、西区、南区、经开区、高新区和滨湖新区。

老城区:环城马路以内地区,建设用地面积约5.28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12万左右。

东区:瑶海区行政区域内,即板桥河、南淝河左岸地区,包括瑶海经济开发区和磨店职教基地,建设用地面积约81.44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88万左右。

北区:除老城区以外的庐阳区行政区域,板桥河右岸和南淝河左岸地区,包括庐阳工业园区,建设用地面积约31.53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38万左右。

西区:蜀山行政区域的一部分,东以金寨路、环城西路为界,西到二环西路、合九铁路,北到南淝河,南以312国道为界,包含政务文化新区,建设用地面积约35.05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48万左右。 南区:包河行政区域的一部分,西以金寨路为界,北到环城南路,东到南淝河,南以312国道为界。建设用地面积约35.67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47万左右。

经开区: 312国道以南,沪-蓉高速公路以西,合九铁路以东,派河以北地区,建设用地面积约60.59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36万左右。

高新区:东以二环西路、合九铁路为界,北到董铺水库南岸,南到沪-汉-蓉高速铁路,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蜀

山经济开发区,建设用地面积约63.03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35万左右。

滨湖新区:312国道以南,沪蓉高速公路以东,南淝河以西,派河以北地区,包括滨湖新区和包河工业园区,建设用地面积约47.40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56万左右。

6、中心城区空间管制

(1)规划将中心城区划分为建成区、适宜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四种用地类型。

(2)建成区

主要指现状的城市建设用地。

(3)适宜建设区

综合条件下适宜城市发展建设的用地。新增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安排在适宜建设区。

(4)限制建设区

主要是指生态敏感区和城市绿楔。生态敏感区主要包括水域生态敏感区和山地、丘陵生态敏感区。主要包括董铺水库和大房郢水库的二级保护区、巢湖周边以及江淮分水岭。

(5)禁止建设区

规划将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基本农田、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地质灾害区、城市生态廊道以及城市滞洪区等作为禁止建设的控制范围。

7、工业用地规划

重点发展“五个工业组团”。

西部工业组团: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蜀山经济开发区等为主体,重点发展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

西南部工业组团:以经济技术开发区、桃花工业园区、包河工业园区为主体,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技术含量较高的相关产业。 北部工业组团:发展庐阳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现代印刷、电力设备、建材、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加强与长丰县双凤经济开发区相协调。

东北工业组团:以瑶海经济开发区为主体,重点发展物流、服装、电缆、建材及相关配套产业。

东部工业组团:发展肥东经济开发区(龙岗) ,重点发展家用电器及配套、化工、冶金、轻纺、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

8、仓储用地规划

(1)仓储集中区

规划将现有仓储用地集中整合为3个集中区域:利用铁路交通设置合肥北站仓储集中区;利用公路交通设置大兴仓储集中区;利用水运交通设置派河仓储集中区。

(2)危险品仓库

保留井岗镇北部危险品仓库,搬迁合作化路煤气储气站、石油库、

生态公园危险品仓库至中心城区外围。

9、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中心城区规划2个市级中心和6个城市分区中心。市级中心位于老城区和滨湖新区。

规划公共设施总用地5940.7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16.52%,人均16.50平方米。主要位于市级中心和分区中心内。

10、中心城区交通规划

(1)中心城区骨架道路布局

城市骨架路网由快速路和I 级主干路组成,快速路网在整个城镇密集区内构建,规划为“四横四纵”网络,I 级主干路布局结构为“环形、放射加方格网”:在二环内组成环网状,向外围组团及功能区呈网状放射形结构。

(2)公共交通规划

推行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加快确立公共客运交通在城市日常出行中的主导地位。规划设置“两横两纵”四条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度为120公里,线网密度为0.33公里/平方公里。规划设快速公交线路总长度180公里,线网密度为0.5公里/平方公里,形成“一环五射”格局。

11、绿地系统与景观风貌

(1)绿地系统布局结构

绿地系统以巢湖、蜀山和紫蓬山风景名胜区为背景,以自然河流水系、交通走廊防护绿地为纽带,以大型公园为节点,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绿地系统。

空间格局为“三环四楔五脉多园多廊道”。

(2)城市景观风貌控制

重点控制南淝河等城市主要景观轴线,重视城市步行空间环境,增强旅游和游憩线路的明晰性,创造积极的城市开放空间,增加小型公共空间,重视带状绿化空间在城市景观组织中的作用。

12、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1)给水工程

合理布置水厂,现有的二、三、四水厂基本保持现状的供水能力,改善供水水质,改造供水管网,提高供水的可靠性。对五水厂进行扩建,规划新建六水厂和七水厂。2020年总供水能力为202.5万m3/日,其中向周边城镇供水约28万m3/日。城市自来水普及率100%。

(2)排水工程

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逐步改造现有的合流制排水设施,新区规划严格按照分流制建设排水管网。中心城区污水管道覆盖率达到100%,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污水处理能力为130万m3/日。

(3)再生水利用

再生水利用率达到60%以上。积极稳妥地推广污水处理厂二级出

水用于农业灌溉,一部分出水经过深度处理后通过城市中水系统用作城市河湖景观、绿化、道路浇洒及降尘、建筑冲厕、工业低质等用水水源。

(4)电力工程

扩建合肥电厂、合肥二电厂。增容500KV 肥西变,新建500KV 肥东变,确保中心城区电力供应和主电网安全。

(5)通信工程

中心城区固定电话装机容量为320万门,移动通信在继续发展GSM 和CDMA 等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的基础上,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网,完善移动网络结构;按300米~500米服务半径设置移动通信基站。建立全市统一的广播电视传输网,优化设施建设和有线电视网络。按中心局——支局——所的结构构建邮政网点体系。

(6)燃气工程

城市燃气气源采用“以天然气为主,液化气等为辅”的原则。合肥市利用“西气东输”工程,通过定远高压长输管道接入,门站设在三十埠,在门站及合肥经济开发区、城市北部各设一个储配站。

(7)供热工程

城市热网集中供热占中心城区总供热面积的60%;燃气供热占中心城总供热面积20%;电采暖供热面积占中心城总供热面积的20%。

(8)环卫工程

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密闭清运、卫生处理系统,垃圾清运机械化程度达到100%,道路清扫机械化程度达到80%以上,固体废弃物无

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粪便排放管道化水平85%以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13、环境保护规划

(1)水环境保护

各水环境功能区全面达标;生活污水处理率超过90%;工业废水达标排放。

(2)大气环境保护

采用合理的能源政策,供热设备提高热效率,减少燃煤量,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实施清洁生产,进行源控制。

(3)声环境保护

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大于95%。

(4)固体废弃物污染及辐射环境管理防治

继续加大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辐射环境的管理工作,切实消除隐患。

14、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1)城市规模

到2010年,合肥中心城区总人口300万人,建设用地300平方公里。

(2)近期城市发展方向

近期重点向南、向西发展,建设滨湖新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

适度向北部、东部和西南部发展。

(3)近期城市重点发展地区

近期重点建设滨湖新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蜀山经济开发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磨店地区、新站北地区、黄山公园地区、森林公园地区等6个地区。

15、规划实施

本规划经批准后,是合肥市人民政`府指导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市政`府各部门、各区县人民政`府应严格依法行政,认真实施,自觉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并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及时修编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分区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县城总体规划;本市其他各行业规划应与本规划相协调,确保城市总体规划的各项内容得到落实。

一、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合九铁路(北段)以北,东到长丰县界,西到蒙城北路,北到江淮分水岭,规划面积约170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约120平方公里,水面和生态防护绿地约50平方公里) 。包括庐阳产业园、双凤经济开发区、新站北部片区、双墩镇区、三十头集镇区

以及三元产业园等。

二、总体功能与产业发展定位

总体目标:

做强地区新型加工制造业——打造“制造之城”

创造高品环境人居新生活——塑造“宜居之城”

推进都市城郊农业园区化——做优“生态之城”

发展健身休闲观光旅游业——构建“休闲之城”

功能定位:

(1)整合庐阳产业园、双凤经济开发区等省级经济开发区,加快发展三元产业园及新站北部片区,打造合肥北部制造业基地;

(2)提升双墩镇区、三十头集镇区建设品位,发展合肥北部组团

生活配套区;

(3)北环高速以北地区以湖光水色为主题,发展政务文化、生活居住、绿色产业、休闲旅游等,形成合肥北部新的生活综合区。

产业定位:

主要发展现代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业。

三、空间结构

总体结构:“三轴、三带、八片”。

三轴:引导合肥市主城区轴向生长的发展趋势,形成双凤大道发

展轴、世纪大道发展轴、天润大道发展轴等三条主发展轴。

三带:在北部组团内,依托龙湖大道整合双凤湖、张桥水库、三十头水库等生态资源形成环湖景观带;依托北环高速风景防护林和滁河干渠形成北环高速防护林风景带;依托工业大道优化工业环境形成

工业景观带。

八片:北部组团依托合肥主城轴向生长,形成八大片区。分别为庐阳产业园片区(约13平方公里)、新站北片区(约30平方公里)、双凤片区(约19平方公里)、双墩片区(约12平方公里)、三十头片区(约10平方公里)、湖西片区(约15平方公里)、湖心片

区(约12平方公里)、湖东片区(约14平方公里)。

四、道路交通

&nbsp1、骨架路网体系——“七横七纵”

“七横”:

由北向南分别为五湖大道、龙湖大道、菱湖大道、北环高速、工

业大道、金龙路、凤麟大道。

“七纵”:

由西向东分别为蒙城北路、阜阳北路、凤麟大道、淮南北路、三

元大道、天润大道、铜陵北路。

2、北部组团与合肥“141”连接道路

与中心城区:有9条主干道相连,分别为蒙城北路、阜阳北路、

金池路、淮南北路、天星路、三元大道、通宝路、天润大道(即新合

白路)、铜陵北路。

与东部组团:有6条主要道路相连,分别为工业大道,金龙路,

凤麟大道,编组站北路,汤池路,北环高速。

与西部和新桥国际机场:有3条主要道路相连,分别为工业大道、

五湖大道和北环高速。

五、生态绿地系统

北部组团生态绿地格局为“两楔两廊两带”,形成点、线、面相结

合的生态网络系统。

“两楔”:在蒙城北路以西地区结合大房郢水源地保护形成城市西北部的楔形绿地;在北部组团与东部组团之间规划预留约1公里宽的

生态绿地,形成城市东北楔形绿地。

“两廊”:以滁河干渠和北环高速防护林带形成景观生态廊道;以

铁路防护绿带形成绿化防护廊道。

“两带”:依托板桥河景观带和天河景观带,形成两条南北贯通的

滨河景观带。

生态廊道宽度控制:

北环城区段两侧各不小于150米,非城区段两侧各不小于300

米;

滁河干渠城区段两侧各不小于100米,非城区段两侧各不小于

200米;

板桥河两侧各不小于60米;

天河两侧各不小于60米;

淮南铁路双凤双墩段铁路外侧不小于40米;编组站段北侧铁路

外侧不小于300米,南侧不小于200米;

大房郢水库上游按照水源保护区的要求进行保护,控制对水源保

护有不利影响的建设行为;

东北楔形绿地生态廊道控制总宽度不小于1000米,西至铜陵北

路,东至当涂北路;

大房郢水库上游流入水库的河流两侧各控制200米生态绿地;

双凤湖,张桥水库,三十头水库,梅冲水库等四大水库应控制一定宽度的公共生态绿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用地退让水面距

离不小于100米,禁止污水排入水体。

六、重大基础设施布局

给水:新建合肥六水厂, 合肥第八水厂。

污水:新建北环、凤麟路污水处理厂; 扩建蔡田铺污水处理厂。

电力:双凤2座110KV,双墩1座110KV,北城3座110KV,庐阳产业园1座110KV ,新站北区与三十头共4座110KV 。

燃气:新建三十头天燃气储配站。

供热:来自合肥电厂。(一) 科学承接产业转移的先行区——肥东

作者:刘现春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肥东居皖中腹地,东望南京,南滨巢湖,地理位置优越,史称“吴楚要冲、包公故里”。全县总面积2216平方公里,人口 110.9万,辖18个乡镇、3个开发园区。2002年以来,连续7年位居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十强县”和“动态十佳县”行列,2007年、2009年荣获安徽“投资环境十佳县”称号。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十强县”和“动态十佳县”排名中,均名列第七位,成为仅有的5个重叠县之一。 经统计部门初步预测,2008年该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151.6亿元,首次超过15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首破百亿,达120.3亿元,增长48.4%,其中工业投资54.1亿元,同比增长76.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2亿元,增长34.2%;实现财政收入11.7亿元,增长

22.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1亿元,增长23.8%。

肥东交通便捷,区位优越。合宁、合芜高速铁路穿境而过,在肥东设有货运、客运车站;合宁、合芜、合徐、合六高速公路和省级平安大道合蚌公路贯穿全境,长江水运经巢湖直达肥东县,合肥骆岗机场距县城店埠仅 17公里,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良好区位条件。肥东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先后被列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省农产品优质化工程十强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双拥模范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全省首批园林县城、全省首批“投资环境十佳县”。该县资源丰富,工业较强。已经形成钢材深加工、起

重机械、家用电器、农副产品深加工、新型化工、光伏产业这六大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05家,初步形成了工业门类齐全、

大中小企业并存的工业体系。

肥东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宋代包拯,清代李鸿章,当代张劲夫、吴邦国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肥东风光秀丽,景观众多。自然景观有风光如画的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奇石密布的皖中第一高峰浮槎山,江淮分水岭上的璀璨明珠岱山湖,庐阳八景之一的四顶朝霞等。人文景观有包氏宗祠、李鸿章家族遗存、曹植墓、六家畈古民居和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青龙褚老圩新四军旧址纪念馆等,其中瑶岗纪念馆是合肥市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被命名为全

省国防教育基地。 (文/刘现春)

(二) 循环经济新亮点

——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掠影

作者:张莉莉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肥东在2008年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肥东县连续两年荣登安徽省投资环境“十佳县”宝座,并连续6年获得“十强县”、“十快县”荣誉称号;这一年,肥东实现突破工业总产值200亿元、规上企业200家的“双200”目标;这一年,肥东提前两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出口创汇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产值超亿元企业数5项“十一五”规划的目标;这一年,肥东率先在全省提出了打造“工业千亿县”的宏伟目标„„ 2008年,肥东县全年实现 GDP151.6亿元,增长18.3%,仅增量就超过2002年全年水平, 人均GDP 超过2000美元,三次产业比为21.9?50.2?27.9,二产首次超过50%。完成财政收入11.7亿元,增

长22%,其中地方收入8.1亿元,增长23.8%。完成投资120.3亿元,增长48.4%,每月完成的投资额是2002年全年的1.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2亿元,增长34.2%。完成进出口总额8006万美元,增长38.7%。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8万元,增长17.6%;农民人均纯收入5379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177元,增长19.7%。

——工业发展势头猛。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拉动GDP 增长6.6个百分点。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7户,总数达205户,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30户。工业投资完成54.1亿元,增长76.4%。被评为“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100强单位”,撮镇镇被省政府认定为“全省产业集群专业镇”。

——农村经济成果丰。农业生产连续7年喜获丰收,粮食总产65.8万吨, 增长4.7%;油料产量12.7万吨, 增长12.9%。新增各类养殖小区(场)200个,规模养殖比重达70%以上。省、市级龙头企业总数达4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60家。全年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3亿元,马湖小陶等一批农民新村初展新貌。

——项目推进速度快。对投资额超千万元的150个项目实施调度。大力开展缩村让地和新农村项目建设,周转用地计划指标4940亩,有效破解了用地难题。全县新开工项目228个,

其中超千万元项目113个;竣工投产项目107个;列入县“361”行动计划的150个项目完成投资63亿元,占年计划的122%。编报项目89个,争取中央新增投资1822万元。全年争取国债资金1.1亿元。 ——招商引资质量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

的若干意见》,修订完善了相关政策和办法。组建了由县领导挂帅的9支区域、产业招商小组,并设立了4个驻外招商联络处。积极参加各种大型招商活动,继续对招商功臣进行重奖。引进到位县外资金96.6亿元,增长54%;引进境外资金2432万美元,增长34.3%;新引进项目96个,其中超5000万元项目39个、超亿元项目18个。 ——改革创新亮点多。企业改制、农村综合改革和行政管理、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部门综合预算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成效显著,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建立了县、乡镇、村居三级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网络,代理办件2.8万件。在全市率先开通了县长热线电话;76家单位发布了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对工业项目免收37项行政事业性收费1919万元,取消了14个涉企收费项目。融资到位4亿元。 ——城乡建设面貌新。累计完成城乡建设投资30多亿元。县城市政建设全面铺开,改建和新建龙泉路等10条道路,唐杨桥拆除重建,南环路污水联络管工程完工,青少年公园投入使用。强力推进旧城改造,省、市重点工程快速推进,园区发展全面提速。石塘镇荣获“安徽省首批文明乡镇”和“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和谐构建投入大。投入5亿多元,对25项民生工程进行提标扩面,惠及百万群众。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3930万元。开工建设6所中小学,肥东二中跻身省示范高中行列。改扩建乡镇卫生院7所,建成两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120个。文化事业全面发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平安建设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信访稳定工作得到加强。

2009年,是肥东县提前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攻坚之年,是全面实施工业千亿元发展规划的奋进之年,更是有效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促发展的关键之年。今年肥东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化解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把保增长作为首要任务,把“扩投资、调结构、激活力、重民生”作为工作主线,力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0%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

春天的肥东,正在奋力打造安徽“千亿工业第一县”的征途上播种崭新的希望;拔节的肥东,正在全县百万干群的汗水、智慧浇灌下强势崛起! 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是国家巢湖综合治理重要组成部分,是省“86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是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园区规划总面积20平方公里,启动区10平方公里。公路、铁路、水路三者兼备的综合性交通物流体系和成片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是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的独特优势。

2006年3月1日,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正式开工建设。2007年8月,园区委托安徽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编制了园区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并通过专家评审,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基本指导理念,以“狠抓源头管理,严格过程控制,强化末端治理”为基本路径,通过自身优势劣势分析,结合合肥区域经济特点,重点发展新型建材、新材料、钢材深加工、合肥主导产业配套项目,着力建设一个以大项目为主、

科技型、生态型工业园区。

截至2009年2月底,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共完成各项固定资产投资21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7亿元,工业性投资9.15亿元。总长22公里的“三横四纵”主干路网及供水、供电、雨、污管网、通信、天然气等配套工程先期建成;3万吨/日污水处理厂将于今年10月投入运营;480亩人工湿地、19.1公里铁路专用线、1000吨专用码头、220KV 变电所等重点工程有序推进,10平方公里投资平台初具雏形,为入驻企业解决了后顾之忧。

三年来,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招商引资获得突破性进展,共签约5000万元规模以上项目22个,协议投资280多亿元。特别是随着马钢、中盐、桑铌等大项目的成功引进,使园区发展高歌猛进。预计到2013年,可实现工业产值500亿元,上交税金15亿元。

2009年,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以马钢、中盐等大项目的开工建设为重点,以招商引资新突破为抓手促发展,确保全面超额完成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投资者。 园区重点企业:

园区现有入园项目22个,均为5000万元规模以上项目,协议投资额286亿元,占地面积14200亩,投资强度达200万元/亩,特别是随着马钢、中盐、桑铌、金安四大项目的成功引进,预计5年内,园区可实现产值500亿元以上。

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分两期投资100亿元。一期投资53亿元,其中今年计划投资7亿元,建设以年产30万吨合成

氨、100万吨复合肥、60万吨纯碱、15万吨尿素为核心的煤化工;建设以年产15万吨烧碱、10.5万吨PVC 糊树脂、6万吨草甘膦、10万吨保险粉为核心的盐化工,2011年底前全部建成投产,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69.4亿元;并完成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海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搬迁工作。二期再投资40多亿元,并完成对氯碱集团搬迁工作,建成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盐化基地。

马钢(合肥)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项目。总投资约150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54亿元,计划今年下半年动工,2011年中完成一期全部固定资产投资;二期投资不低于80亿元,将在2012年6月前动工建设,2015年1月全部建成投产,成为全省重要的钢材深加工基地。

安徽桑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油深加工项目。总投资22.78亿元,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50亿元,年利润总额12亿元,年上交税金4.5亿元。

金安钢管有限责任公司项目。总投资7.7亿元,建设年产50万吨专用特种钢管生产线、50万吨合金钢圆坯及近终型生产线、耐火材料、高精度冷拔管等项目,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年税收7500万元。 (文/张莉莉)

合肥东部新城区规划 ——功能布局

合肥东部新城处于县城店埠的东南上风口,是合肥市“141”城

市空间发展战略布局中东部组团的核心部分,位于店埠镇与撮镇镇之间,远景规划用地面积约55平方公里,近期规划用地面积约18.7平方公里。

东部新城是肥东县发展基础较好、区位较优、潜力较大的区域。东望南京,南滨巢湖,地接长三角,畅通皖苏沪,人称“七省通衢”,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良好区位条件,交通上有着突出的枢纽优势。

东部新城,交通便利,长江东路、包公大道、合马路、临泉路、新安江路、人民大街、方兴大道直达合肥,已与省会合肥“无缝连接”,真正形成了“一刻钟快速交通圈”。312国道、合宁高速、合六高速、合巢芜高速、合徐高速和合蚌、合浦、合马三条省级干线以及沪汉蓉城际高速铁路、淮南铁路穿境而过,沪汉蓉城际高速铁路在此建有客货站,动车组向西可达武汉、成都,向东直达南京、上海。骆岗机场近在咫尺,距建设中的新桥国际机场也只有不到1小时的车程。2000吨的长江水运经巢湖可以直达长江。整个交通网络形成水、陆、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体系,在合肥独具一格,是合肥连接周边经济区域的主要通道。

东部新城是合肥东向发展延伸的门户,是连接泛长三角经济圈和省会经济圈的重要通道,也是合肥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战略节点。 东部新城在空间结构上分为“一心、两轴、三个片区”。 “一心”由高铁站、高速走廊组成,是东城新区的门户,约1.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公铁联运中心、星级宾馆、酒店、公寓式办公、

大型购物中心(shoppingmall )、市场、休闲娱乐等。

“二轴”是店忠路景观轴、西大路景观轴。店忠路景观轴是将店忠路打造成肥东南北中轴线,向南延伸到巢湖,串起东部新城、循环经济园、店埠镇和撮镇镇,在巢湖边和滨湖区相连,融入滨湖新城;西大路景观轴将建造以福山钢铁为龙头,起重设备、机械制造和汽车配件加工为特色的产业集群带。

“三大片区”是高铁站以南、店忠路以东的物流配送工业片区,约10平方公里,利用铁路货运站优势,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配送和新型工业;店埠河与店忠路之间,合宁高速铁路以南的居住、商贸服务片区,约1.5平方公里,依托店埠河重点发展居住、商贸、休闲娱乐等现代服务项目;西大路西北的市场物流园区,约1平方公里,依托合宁高速出口,重点发展各种专业市场、现代物流。

整个空间结构紧凑,将新城区按资源优势划分为六大功能区:商贸居住服务区、市场物流园区、交通门户区、工业物流配送区、工业集聚区、城市功能拓展及特色产业绵延复合区。多样的功能设置,现代化的产业集聚,各功能区紧密相连。各区依托主导资源优势,合理发展相关产业,使整个东城新区资源利用率达到最大化。

东部新城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可提供优惠的招商服务,为新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1.基础资源优势。东部新城土地资源充沛,有集中连片建设用地和一般农田,易开发,可利用率高。滨临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巢湖丰富的淡水资源可为新城开发、入驻企业提供丰富的水源。新区

比邻合肥二电厂,距淮南煤矿约90公里,电力、天然气等基础资源优厚,可为东部新城提供基础资源上的保障。

2.科教资源优势。东城新区坐落于国家科技创新试点市——合肥,拥有以中科大、合工大为代表的各类高等院校59所,以中科院合肥分院为代表的国家、省部属研究院所200余所,全省首屈一指的职教基地落户肥东,每年可输送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熟练技术工人40000人;全市现有各类科研技术人员近30万人,为合肥东城新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3.商务成本低廉。大量高素质人才和丰富劳动力资源,水、电等要素资源充裕,综合商务成本低廉。

4.优惠政策扶持、一站式服务。为推动新城区的建设与发展,凡是入驻投资东部新城的企业,可享有如下优惠政策:

(1)免除37项行政收费;

(2)项目前期费用依据相关文件精神和实际完成投资额予以补贴、补助,最高可达200万元。

(3)亿元以上规模企业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议”制度,并优先安排用地。

目前,东部新城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已成为一个道路交通网络完备,现代化通信齐全,具有高速顺畅的物流体系,现代商务成熟的现代化新城市。

随着江淮起重、精诚无纺布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大唐建设投资公司等大型企业纷纷入驻,东部新城已发展成为现代化新型产业集聚

区。结合合肥市、肥东县重点发展的产业,东部新城走出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致力于引导产业集聚,建设东部组团工业产业聚集区。

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线路走向示意图

核心提示

合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中的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可研规划亮相。记者昨天获悉,新规划与此前报道的诸多版本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站点方面。

据悉,正在等待审批的轨道交通1号线可研规划共设23个站点,由北向南分别是:合肥站、凤阳路站、明光路站、大东门站、芜湖路站、南一环站、太湖路站、水阳江路站、葛大店站、望湖城站、高铁站、繁华大道站、大连路站、花园大道站、锦绣大道站、紫云路站、中山路站、方兴大道站、云谷路站、南宁路站、贵阳路站、湖南路站和徽州大道站。其中,少数站点发生名称改动,比如将南二环站改为葛大店站等,同时与原规划相比,新规划在高铁站与大连路站之间增设了繁华大道站。

“从火车站至徽州大道站实际上只是1号线的一期工程,二期工程还要从火车站向北延伸。”合肥市轨道办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暂定北延部分将包括3个站点。同时,原规划1期工程24.65公里,新的报批规划则为24.4公里,稍有微调。“这只是可研报批的规划,接下来还要经过初步设计图、施工图等阶段,有可能还会发生小的变

动。”该工作人员说。

为了更好地谋划合肥的长远发展,体现“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规划编制方式,现将《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草案) 予以公示,请广大市民献计献策。 总体规划主要内容简介:

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人口与用地规模

(1)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近期2010年,合肥市域总人口为5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6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2%;

远期2020年合肥市域总人口为71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2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4%。

(2)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

近期201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300万人;

远期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360万人。

(3)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30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远期202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3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2、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城镇空间组织结构:“一核一圈五轴”。形成以合肥中心城区为核

心,周边城镇密集区为重点发展圈层,沿主要交通轴线向东、北、西、西南、东南辐射的五条拓展轴。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市域城镇体系将形成四级结构。包括:

(1)一级城镇:合肥市域中心城市,人口规模360万人;

(2)二级城镇:店埠、上派、水湖、双墩、撮镇等5个城镇,人口规模为10—35万人;

(3)三级城镇:主要是各重点镇,包括桥头集、三河、梁园、长临河、高刘、岗集、下塘、小庙、山南、紫蓬等10个城镇,人口规模为2—10万人;

(4)四级城镇:一般建制镇共16个,人口规模小于2万人。

3、空间分区管制

综合自然资源、工程地质条件、生态适宜性、文物保护等多方面因素,规划在合肥市域范围内原则划定禁止建设地区、限制建设地区和适宜建设地区。

4、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1)市域铁路系统

规划形成六条线(北淮南线、南淮南线、西西宁线、东西宁线、合九线、沪汉蓉铁路) ,衔接七个方向(淮南、蚌埠、南京、芜湖、九江、西安、武汉) ,具有以合肥东站为编解系统,以合肥高铁站、合

肥站、合肥西站为客运系统和以合肥北站为货运系统的枢纽格局。

(2)市域公路系统

市域对外公路主要由国道、省道和高速公路组成,形成“一环十射”的对外公路网络骨架。

在市域内规划形成“双墩—元疃—桥头集—长临河,丰乐—柿树岗—山南—官亭—高刘—吴山”的市级公路环路,促进市域各经济区及各旅游区之间的横向交通联系。

(3)航空港

在肥西县高刘镇建设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E ,搬迁骆岗机场。

(4)水运及港口

在南淝河下游段规划集装箱码头。在店埠河合裕路南侧和派河合安高速路西侧规划综合货运港。在巢湖沿岸规划建设旅游客运码头。在滨湖新区规划设立一处水上搜救中心。

(5)物流园区规划

合肥市物流基础设施采用“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货运站”分层次总体布局,建成“4园区、4中心”。建设东部、西南部、北部和西部(空港) 四大物流园区;设立工业、建材、农业、高科技物流中心;搭建基础设施、信息网络、商贸物流三大平台。

5、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1)给水工程

2020年中心城区和市域重点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在满足中心城区供水的前提下向周边乡镇供水。规划2020年三县供水能力达到97万m3/日。

(2)排水工程中心城区污水管道覆盖率达到100%,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市域重点城镇污水管道覆盖率达到8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

(3)能源供应到2010年,万元GDP 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到2020年,万元GDP 能耗比2010年降低30%。

(4)电力工程2020年合肥市总装机总容量为8872 MW,供电总能力达6373 MW 。合肥电厂、合肥二电厂、热电联控电厂装机总容量为2464MW ,供电能力为2218MW 。其余用电由区域高压输电网提供。现状500kV 肥西变增容至3204 MW ;规划新建500kV 肥东变电所,容量为3204MW 。

(5)通信工程 到2020年,市域固定电话普及率在40部/百人以上,移动电话普及率在70部/百人以上,局用交换机容量达390万门,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80万户;小灵通用户40万户;互联网用户120万户。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家庭入网率达到60%以上。建成实物传递、电子邮政和信息服务等具有较大规模的综合业务体系。

(6)环卫工程中心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市域范围内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处理工艺以焚烧处理为主,填埋处理为最终保证措施,混合垃圾不再进入垃圾填埋场;水源保护区等重点地区无垃圾污染。

(7)防洪排涝工程中心城区:近期100年一遇,远期200年一遇; 店埠、撮镇、上派、水湖、双墩:20—50年一遇;

其它26个城镇:10~20年一遇;

6、城镇密集区规划协调

(1)主城与外围城市组团

外围组团分别形成相对独立的城市次中心,通过快速交通网络与主城便捷联系;生态廊道穿插其中,与主城形成有机联系。

(2)主城与周边城镇

周边城镇沿对外交通轴线拓展,根据自身特点,发挥特色,并与城市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

(3)主城与两个风景名胜区

主要协调主城与巢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蜀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之间的关系。

主城与巢湖风景名胜区:协调滨湖新区与风景名胜区建设的关系,保护巢湖自然生态环境,结合防洪设施建设,恢复滨湖生态湿地,促进巢湖综合治理。

主城与大蜀山风景名胜区:注重山体与植被的全面维护,保持城市山体制高点的地标形象,保持良好的景观与生态环境,加强周边地段建设的控制,协调城市建设风貌。

二、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1、城市规划区范围

本次规划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合肥市域范围,总面积7029.48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包括合肥现状市区、肥西县南岗镇、桃花镇和烟墩乡,面积约898.5平方公里(含巢湖水域) 。

2、城市性质

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交通枢纽,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3、城市主要职能

(1)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

(3)现代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

(4)区域性交通枢纽。

(5)区域旅游会展、商贸物流、金融信息中心。

4、空间发展策略与空间形态

规划期内城市主要向西、向南发展,适当向北、向东方向发展。老城提升,三面整合,两向拓展,两带控制。城市以老城为中心,沿几条对外交通放射线向东、南、西南、西、北五个方向伸展,形成星形的空间形态。

5、城市分区

规划将中心城区划分为八个城市分区:老城区、东区、北区、西区、南区、经开区、高新区和滨湖新区。

老城区:环城马路以内地区,建设用地面积约5.28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12万左右。

东区:瑶海区行政区域内,即板桥河、南淝河左岸地区,包括瑶海经济开发区和磨店职教基地,建设用地面积约81.44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88万左右。

北区:除老城区以外的庐阳区行政区域,板桥河右岸和南淝河左岸地区,包括庐阳工业园区,建设用地面积约31.53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38万左右。

西区:蜀山行政区域的一部分,东以金寨路、环城西路为界,西到二环西路、合九铁路,北到南淝河,南以312国道为界,包含政务文化新区,建设用地面积约35.05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48万左右。 南区:包河行政区域的一部分,西以金寨路为界,北到环城南路,东到南淝河,南以312国道为界。建设用地面积约35.67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47万左右。

经开区: 312国道以南,沪-蓉高速公路以西,合九铁路以东,派河以北地区,建设用地面积约60.59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36万左右。

高新区:东以二环西路、合九铁路为界,北到董铺水库南岸,南到沪-汉-蓉高速铁路,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蜀

山经济开发区,建设用地面积约63.03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35万左右。

滨湖新区:312国道以南,沪蓉高速公路以东,南淝河以西,派河以北地区,包括滨湖新区和包河工业园区,建设用地面积约47.40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56万左右。

6、中心城区空间管制

(1)规划将中心城区划分为建成区、适宜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四种用地类型。

(2)建成区

主要指现状的城市建设用地。

(3)适宜建设区

综合条件下适宜城市发展建设的用地。新增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安排在适宜建设区。

(4)限制建设区

主要是指生态敏感区和城市绿楔。生态敏感区主要包括水域生态敏感区和山地、丘陵生态敏感区。主要包括董铺水库和大房郢水库的二级保护区、巢湖周边以及江淮分水岭。

(5)禁止建设区

规划将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基本农田、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地质灾害区、城市生态廊道以及城市滞洪区等作为禁止建设的控制范围。

7、工业用地规划

重点发展“五个工业组团”。

西部工业组团: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蜀山经济开发区等为主体,重点发展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

西南部工业组团:以经济技术开发区、桃花工业园区、包河工业园区为主体,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技术含量较高的相关产业。 北部工业组团:发展庐阳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现代印刷、电力设备、建材、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加强与长丰县双凤经济开发区相协调。

东北工业组团:以瑶海经济开发区为主体,重点发展物流、服装、电缆、建材及相关配套产业。

东部工业组团:发展肥东经济开发区(龙岗) ,重点发展家用电器及配套、化工、冶金、轻纺、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

8、仓储用地规划

(1)仓储集中区

规划将现有仓储用地集中整合为3个集中区域:利用铁路交通设置合肥北站仓储集中区;利用公路交通设置大兴仓储集中区;利用水运交通设置派河仓储集中区。

(2)危险品仓库

保留井岗镇北部危险品仓库,搬迁合作化路煤气储气站、石油库、

生态公园危险品仓库至中心城区外围。

9、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中心城区规划2个市级中心和6个城市分区中心。市级中心位于老城区和滨湖新区。

规划公共设施总用地5940.7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16.52%,人均16.50平方米。主要位于市级中心和分区中心内。

10、中心城区交通规划

(1)中心城区骨架道路布局

城市骨架路网由快速路和I 级主干路组成,快速路网在整个城镇密集区内构建,规划为“四横四纵”网络,I 级主干路布局结构为“环形、放射加方格网”:在二环内组成环网状,向外围组团及功能区呈网状放射形结构。

(2)公共交通规划

推行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加快确立公共客运交通在城市日常出行中的主导地位。规划设置“两横两纵”四条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度为120公里,线网密度为0.33公里/平方公里。规划设快速公交线路总长度180公里,线网密度为0.5公里/平方公里,形成“一环五射”格局。

11、绿地系统与景观风貌

(1)绿地系统布局结构

绿地系统以巢湖、蜀山和紫蓬山风景名胜区为背景,以自然河流水系、交通走廊防护绿地为纽带,以大型公园为节点,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绿地系统。

空间格局为“三环四楔五脉多园多廊道”。

(2)城市景观风貌控制

重点控制南淝河等城市主要景观轴线,重视城市步行空间环境,增强旅游和游憩线路的明晰性,创造积极的城市开放空间,增加小型公共空间,重视带状绿化空间在城市景观组织中的作用。

12、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1)给水工程

合理布置水厂,现有的二、三、四水厂基本保持现状的供水能力,改善供水水质,改造供水管网,提高供水的可靠性。对五水厂进行扩建,规划新建六水厂和七水厂。2020年总供水能力为202.5万m3/日,其中向周边城镇供水约28万m3/日。城市自来水普及率100%。

(2)排水工程

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逐步改造现有的合流制排水设施,新区规划严格按照分流制建设排水管网。中心城区污水管道覆盖率达到100%,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污水处理能力为130万m3/日。

(3)再生水利用

再生水利用率达到60%以上。积极稳妥地推广污水处理厂二级出

水用于农业灌溉,一部分出水经过深度处理后通过城市中水系统用作城市河湖景观、绿化、道路浇洒及降尘、建筑冲厕、工业低质等用水水源。

(4)电力工程

扩建合肥电厂、合肥二电厂。增容500KV 肥西变,新建500KV 肥东变,确保中心城区电力供应和主电网安全。

(5)通信工程

中心城区固定电话装机容量为320万门,移动通信在继续发展GSM 和CDMA 等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的基础上,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网,完善移动网络结构;按300米~500米服务半径设置移动通信基站。建立全市统一的广播电视传输网,优化设施建设和有线电视网络。按中心局——支局——所的结构构建邮政网点体系。

(6)燃气工程

城市燃气气源采用“以天然气为主,液化气等为辅”的原则。合肥市利用“西气东输”工程,通过定远高压长输管道接入,门站设在三十埠,在门站及合肥经济开发区、城市北部各设一个储配站。

(7)供热工程

城市热网集中供热占中心城区总供热面积的60%;燃气供热占中心城总供热面积20%;电采暖供热面积占中心城总供热面积的20%。

(8)环卫工程

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密闭清运、卫生处理系统,垃圾清运机械化程度达到100%,道路清扫机械化程度达到80%以上,固体废弃物无

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粪便排放管道化水平85%以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13、环境保护规划

(1)水环境保护

各水环境功能区全面达标;生活污水处理率超过90%;工业废水达标排放。

(2)大气环境保护

采用合理的能源政策,供热设备提高热效率,减少燃煤量,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实施清洁生产,进行源控制。

(3)声环境保护

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大于95%。

(4)固体废弃物污染及辐射环境管理防治

继续加大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辐射环境的管理工作,切实消除隐患。

14、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1)城市规模

到2010年,合肥中心城区总人口300万人,建设用地300平方公里。

(2)近期城市发展方向

近期重点向南、向西发展,建设滨湖新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

适度向北部、东部和西南部发展。

(3)近期城市重点发展地区

近期重点建设滨湖新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蜀山经济开发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磨店地区、新站北地区、黄山公园地区、森林公园地区等6个地区。

15、规划实施

本规划经批准后,是合肥市人民政`府指导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市政`府各部门、各区县人民政`府应严格依法行政,认真实施,自觉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并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及时修编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分区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县城总体规划;本市其他各行业规划应与本规划相协调,确保城市总体规划的各项内容得到落实。

一、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合九铁路(北段)以北,东到长丰县界,西到蒙城北路,北到江淮分水岭,规划面积约170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约120平方公里,水面和生态防护绿地约50平方公里) 。包括庐阳产业园、双凤经济开发区、新站北部片区、双墩镇区、三十头集镇区

以及三元产业园等。

二、总体功能与产业发展定位

总体目标:

做强地区新型加工制造业——打造“制造之城”

创造高品环境人居新生活——塑造“宜居之城”

推进都市城郊农业园区化——做优“生态之城”

发展健身休闲观光旅游业——构建“休闲之城”

功能定位:

(1)整合庐阳产业园、双凤经济开发区等省级经济开发区,加快发展三元产业园及新站北部片区,打造合肥北部制造业基地;

(2)提升双墩镇区、三十头集镇区建设品位,发展合肥北部组团

生活配套区;

(3)北环高速以北地区以湖光水色为主题,发展政务文化、生活居住、绿色产业、休闲旅游等,形成合肥北部新的生活综合区。

产业定位:

主要发展现代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业。

三、空间结构

总体结构:“三轴、三带、八片”。

三轴:引导合肥市主城区轴向生长的发展趋势,形成双凤大道发

展轴、世纪大道发展轴、天润大道发展轴等三条主发展轴。

三带:在北部组团内,依托龙湖大道整合双凤湖、张桥水库、三十头水库等生态资源形成环湖景观带;依托北环高速风景防护林和滁河干渠形成北环高速防护林风景带;依托工业大道优化工业环境形成

工业景观带。

八片:北部组团依托合肥主城轴向生长,形成八大片区。分别为庐阳产业园片区(约13平方公里)、新站北片区(约30平方公里)、双凤片区(约19平方公里)、双墩片区(约12平方公里)、三十头片区(约10平方公里)、湖西片区(约15平方公里)、湖心片

区(约12平方公里)、湖东片区(约14平方公里)。

四、道路交通

&nbsp1、骨架路网体系——“七横七纵”

“七横”:

由北向南分别为五湖大道、龙湖大道、菱湖大道、北环高速、工

业大道、金龙路、凤麟大道。

“七纵”:

由西向东分别为蒙城北路、阜阳北路、凤麟大道、淮南北路、三

元大道、天润大道、铜陵北路。

2、北部组团与合肥“141”连接道路

与中心城区:有9条主干道相连,分别为蒙城北路、阜阳北路、

金池路、淮南北路、天星路、三元大道、通宝路、天润大道(即新合

白路)、铜陵北路。

与东部组团:有6条主要道路相连,分别为工业大道,金龙路,

凤麟大道,编组站北路,汤池路,北环高速。

与西部和新桥国际机场:有3条主要道路相连,分别为工业大道、

五湖大道和北环高速。

五、生态绿地系统

北部组团生态绿地格局为“两楔两廊两带”,形成点、线、面相结

合的生态网络系统。

“两楔”:在蒙城北路以西地区结合大房郢水源地保护形成城市西北部的楔形绿地;在北部组团与东部组团之间规划预留约1公里宽的

生态绿地,形成城市东北楔形绿地。

“两廊”:以滁河干渠和北环高速防护林带形成景观生态廊道;以

铁路防护绿带形成绿化防护廊道。

“两带”:依托板桥河景观带和天河景观带,形成两条南北贯通的

滨河景观带。

生态廊道宽度控制:

北环城区段两侧各不小于150米,非城区段两侧各不小于300

米;

滁河干渠城区段两侧各不小于100米,非城区段两侧各不小于

200米;

板桥河两侧各不小于60米;

天河两侧各不小于60米;

淮南铁路双凤双墩段铁路外侧不小于40米;编组站段北侧铁路

外侧不小于300米,南侧不小于200米;

大房郢水库上游按照水源保护区的要求进行保护,控制对水源保

护有不利影响的建设行为;

东北楔形绿地生态廊道控制总宽度不小于1000米,西至铜陵北

路,东至当涂北路;

大房郢水库上游流入水库的河流两侧各控制200米生态绿地;

双凤湖,张桥水库,三十头水库,梅冲水库等四大水库应控制一定宽度的公共生态绿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用地退让水面距

离不小于100米,禁止污水排入水体。

六、重大基础设施布局

给水:新建合肥六水厂, 合肥第八水厂。

污水:新建北环、凤麟路污水处理厂; 扩建蔡田铺污水处理厂。

电力:双凤2座110KV,双墩1座110KV,北城3座110KV,庐阳产业园1座110KV ,新站北区与三十头共4座110KV 。

燃气:新建三十头天燃气储配站。

供热:来自合肥电厂。(一) 科学承接产业转移的先行区——肥东

作者:刘现春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肥东居皖中腹地,东望南京,南滨巢湖,地理位置优越,史称“吴楚要冲、包公故里”。全县总面积2216平方公里,人口 110.9万,辖18个乡镇、3个开发园区。2002年以来,连续7年位居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十强县”和“动态十佳县”行列,2007年、2009年荣获安徽“投资环境十佳县”称号。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十强县”和“动态十佳县”排名中,均名列第七位,成为仅有的5个重叠县之一。 经统计部门初步预测,2008年该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151.6亿元,首次超过15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首破百亿,达120.3亿元,增长48.4%,其中工业投资54.1亿元,同比增长76.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2亿元,增长34.2%;实现财政收入11.7亿元,增长

22.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1亿元,增长23.8%。

肥东交通便捷,区位优越。合宁、合芜高速铁路穿境而过,在肥东设有货运、客运车站;合宁、合芜、合徐、合六高速公路和省级平安大道合蚌公路贯穿全境,长江水运经巢湖直达肥东县,合肥骆岗机场距县城店埠仅 17公里,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良好区位条件。肥东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先后被列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省农产品优质化工程十强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双拥模范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全省首批园林县城、全省首批“投资环境十佳县”。该县资源丰富,工业较强。已经形成钢材深加工、起

重机械、家用电器、农副产品深加工、新型化工、光伏产业这六大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05家,初步形成了工业门类齐全、

大中小企业并存的工业体系。

肥东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宋代包拯,清代李鸿章,当代张劲夫、吴邦国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肥东风光秀丽,景观众多。自然景观有风光如画的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奇石密布的皖中第一高峰浮槎山,江淮分水岭上的璀璨明珠岱山湖,庐阳八景之一的四顶朝霞等。人文景观有包氏宗祠、李鸿章家族遗存、曹植墓、六家畈古民居和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青龙褚老圩新四军旧址纪念馆等,其中瑶岗纪念馆是合肥市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被命名为全

省国防教育基地。 (文/刘现春)

(二) 循环经济新亮点

——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掠影

作者:张莉莉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肥东在2008年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肥东县连续两年荣登安徽省投资环境“十佳县”宝座,并连续6年获得“十强县”、“十快县”荣誉称号;这一年,肥东实现突破工业总产值200亿元、规上企业200家的“双200”目标;这一年,肥东提前两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出口创汇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产值超亿元企业数5项“十一五”规划的目标;这一年,肥东率先在全省提出了打造“工业千亿县”的宏伟目标„„ 2008年,肥东县全年实现 GDP151.6亿元,增长18.3%,仅增量就超过2002年全年水平, 人均GDP 超过2000美元,三次产业比为21.9?50.2?27.9,二产首次超过50%。完成财政收入11.7亿元,增

长22%,其中地方收入8.1亿元,增长23.8%。完成投资120.3亿元,增长48.4%,每月完成的投资额是2002年全年的1.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2亿元,增长34.2%。完成进出口总额8006万美元,增长38.7%。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8万元,增长17.6%;农民人均纯收入5379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177元,增长19.7%。

——工业发展势头猛。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拉动GDP 增长6.6个百分点。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7户,总数达205户,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30户。工业投资完成54.1亿元,增长76.4%。被评为“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100强单位”,撮镇镇被省政府认定为“全省产业集群专业镇”。

——农村经济成果丰。农业生产连续7年喜获丰收,粮食总产65.8万吨, 增长4.7%;油料产量12.7万吨, 增长12.9%。新增各类养殖小区(场)200个,规模养殖比重达70%以上。省、市级龙头企业总数达4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60家。全年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3亿元,马湖小陶等一批农民新村初展新貌。

——项目推进速度快。对投资额超千万元的150个项目实施调度。大力开展缩村让地和新农村项目建设,周转用地计划指标4940亩,有效破解了用地难题。全县新开工项目228个,

其中超千万元项目113个;竣工投产项目107个;列入县“361”行动计划的150个项目完成投资63亿元,占年计划的122%。编报项目89个,争取中央新增投资1822万元。全年争取国债资金1.1亿元。 ——招商引资质量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

的若干意见》,修订完善了相关政策和办法。组建了由县领导挂帅的9支区域、产业招商小组,并设立了4个驻外招商联络处。积极参加各种大型招商活动,继续对招商功臣进行重奖。引进到位县外资金96.6亿元,增长54%;引进境外资金2432万美元,增长34.3%;新引进项目96个,其中超5000万元项目39个、超亿元项目18个。 ——改革创新亮点多。企业改制、农村综合改革和行政管理、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部门综合预算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成效显著,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建立了县、乡镇、村居三级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网络,代理办件2.8万件。在全市率先开通了县长热线电话;76家单位发布了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对工业项目免收37项行政事业性收费1919万元,取消了14个涉企收费项目。融资到位4亿元。 ——城乡建设面貌新。累计完成城乡建设投资30多亿元。县城市政建设全面铺开,改建和新建龙泉路等10条道路,唐杨桥拆除重建,南环路污水联络管工程完工,青少年公园投入使用。强力推进旧城改造,省、市重点工程快速推进,园区发展全面提速。石塘镇荣获“安徽省首批文明乡镇”和“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和谐构建投入大。投入5亿多元,对25项民生工程进行提标扩面,惠及百万群众。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3930万元。开工建设6所中小学,肥东二中跻身省示范高中行列。改扩建乡镇卫生院7所,建成两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120个。文化事业全面发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平安建设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信访稳定工作得到加强。

2009年,是肥东县提前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攻坚之年,是全面实施工业千亿元发展规划的奋进之年,更是有效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促发展的关键之年。今年肥东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化解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把保增长作为首要任务,把“扩投资、调结构、激活力、重民生”作为工作主线,力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0%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

春天的肥东,正在奋力打造安徽“千亿工业第一县”的征途上播种崭新的希望;拔节的肥东,正在全县百万干群的汗水、智慧浇灌下强势崛起! 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是国家巢湖综合治理重要组成部分,是省“86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是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园区规划总面积20平方公里,启动区10平方公里。公路、铁路、水路三者兼备的综合性交通物流体系和成片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是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的独特优势。

2006年3月1日,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正式开工建设。2007年8月,园区委托安徽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编制了园区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并通过专家评审,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基本指导理念,以“狠抓源头管理,严格过程控制,强化末端治理”为基本路径,通过自身优势劣势分析,结合合肥区域经济特点,重点发展新型建材、新材料、钢材深加工、合肥主导产业配套项目,着力建设一个以大项目为主、

科技型、生态型工业园区。

截至2009年2月底,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共完成各项固定资产投资21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7亿元,工业性投资9.15亿元。总长22公里的“三横四纵”主干路网及供水、供电、雨、污管网、通信、天然气等配套工程先期建成;3万吨/日污水处理厂将于今年10月投入运营;480亩人工湿地、19.1公里铁路专用线、1000吨专用码头、220KV 变电所等重点工程有序推进,10平方公里投资平台初具雏形,为入驻企业解决了后顾之忧。

三年来,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招商引资获得突破性进展,共签约5000万元规模以上项目22个,协议投资280多亿元。特别是随着马钢、中盐、桑铌等大项目的成功引进,使园区发展高歌猛进。预计到2013年,可实现工业产值500亿元,上交税金15亿元。

2009年,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以马钢、中盐等大项目的开工建设为重点,以招商引资新突破为抓手促发展,确保全面超额完成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投资者。 园区重点企业:

园区现有入园项目22个,均为5000万元规模以上项目,协议投资额286亿元,占地面积14200亩,投资强度达200万元/亩,特别是随着马钢、中盐、桑铌、金安四大项目的成功引进,预计5年内,园区可实现产值500亿元以上。

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分两期投资100亿元。一期投资53亿元,其中今年计划投资7亿元,建设以年产30万吨合成

氨、100万吨复合肥、60万吨纯碱、15万吨尿素为核心的煤化工;建设以年产15万吨烧碱、10.5万吨PVC 糊树脂、6万吨草甘膦、10万吨保险粉为核心的盐化工,2011年底前全部建成投产,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69.4亿元;并完成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海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搬迁工作。二期再投资40多亿元,并完成对氯碱集团搬迁工作,建成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盐化基地。

马钢(合肥)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项目。总投资约150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54亿元,计划今年下半年动工,2011年中完成一期全部固定资产投资;二期投资不低于80亿元,将在2012年6月前动工建设,2015年1月全部建成投产,成为全省重要的钢材深加工基地。

安徽桑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油深加工项目。总投资22.78亿元,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50亿元,年利润总额12亿元,年上交税金4.5亿元。

金安钢管有限责任公司项目。总投资7.7亿元,建设年产50万吨专用特种钢管生产线、50万吨合金钢圆坯及近终型生产线、耐火材料、高精度冷拔管等项目,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年税收7500万元。 (文/张莉莉)

合肥东部新城区规划 ——功能布局

合肥东部新城处于县城店埠的东南上风口,是合肥市“141”城

市空间发展战略布局中东部组团的核心部分,位于店埠镇与撮镇镇之间,远景规划用地面积约55平方公里,近期规划用地面积约18.7平方公里。

东部新城是肥东县发展基础较好、区位较优、潜力较大的区域。东望南京,南滨巢湖,地接长三角,畅通皖苏沪,人称“七省通衢”,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良好区位条件,交通上有着突出的枢纽优势。

东部新城,交通便利,长江东路、包公大道、合马路、临泉路、新安江路、人民大街、方兴大道直达合肥,已与省会合肥“无缝连接”,真正形成了“一刻钟快速交通圈”。312国道、合宁高速、合六高速、合巢芜高速、合徐高速和合蚌、合浦、合马三条省级干线以及沪汉蓉城际高速铁路、淮南铁路穿境而过,沪汉蓉城际高速铁路在此建有客货站,动车组向西可达武汉、成都,向东直达南京、上海。骆岗机场近在咫尺,距建设中的新桥国际机场也只有不到1小时的车程。2000吨的长江水运经巢湖可以直达长江。整个交通网络形成水、陆、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体系,在合肥独具一格,是合肥连接周边经济区域的主要通道。

东部新城是合肥东向发展延伸的门户,是连接泛长三角经济圈和省会经济圈的重要通道,也是合肥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战略节点。 东部新城在空间结构上分为“一心、两轴、三个片区”。 “一心”由高铁站、高速走廊组成,是东城新区的门户,约1.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公铁联运中心、星级宾馆、酒店、公寓式办公、

大型购物中心(shoppingmall )、市场、休闲娱乐等。

“二轴”是店忠路景观轴、西大路景观轴。店忠路景观轴是将店忠路打造成肥东南北中轴线,向南延伸到巢湖,串起东部新城、循环经济园、店埠镇和撮镇镇,在巢湖边和滨湖区相连,融入滨湖新城;西大路景观轴将建造以福山钢铁为龙头,起重设备、机械制造和汽车配件加工为特色的产业集群带。

“三大片区”是高铁站以南、店忠路以东的物流配送工业片区,约10平方公里,利用铁路货运站优势,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配送和新型工业;店埠河与店忠路之间,合宁高速铁路以南的居住、商贸服务片区,约1.5平方公里,依托店埠河重点发展居住、商贸、休闲娱乐等现代服务项目;西大路西北的市场物流园区,约1平方公里,依托合宁高速出口,重点发展各种专业市场、现代物流。

整个空间结构紧凑,将新城区按资源优势划分为六大功能区:商贸居住服务区、市场物流园区、交通门户区、工业物流配送区、工业集聚区、城市功能拓展及特色产业绵延复合区。多样的功能设置,现代化的产业集聚,各功能区紧密相连。各区依托主导资源优势,合理发展相关产业,使整个东城新区资源利用率达到最大化。

东部新城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可提供优惠的招商服务,为新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1.基础资源优势。东部新城土地资源充沛,有集中连片建设用地和一般农田,易开发,可利用率高。滨临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巢湖丰富的淡水资源可为新城开发、入驻企业提供丰富的水源。新区

比邻合肥二电厂,距淮南煤矿约90公里,电力、天然气等基础资源优厚,可为东部新城提供基础资源上的保障。

2.科教资源优势。东城新区坐落于国家科技创新试点市——合肥,拥有以中科大、合工大为代表的各类高等院校59所,以中科院合肥分院为代表的国家、省部属研究院所200余所,全省首屈一指的职教基地落户肥东,每年可输送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熟练技术工人40000人;全市现有各类科研技术人员近30万人,为合肥东城新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3.商务成本低廉。大量高素质人才和丰富劳动力资源,水、电等要素资源充裕,综合商务成本低廉。

4.优惠政策扶持、一站式服务。为推动新城区的建设与发展,凡是入驻投资东部新城的企业,可享有如下优惠政策:

(1)免除37项行政收费;

(2)项目前期费用依据相关文件精神和实际完成投资额予以补贴、补助,最高可达200万元。

(3)亿元以上规模企业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议”制度,并优先安排用地。

目前,东部新城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已成为一个道路交通网络完备,现代化通信齐全,具有高速顺畅的物流体系,现代商务成熟的现代化新城市。

随着江淮起重、精诚无纺布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大唐建设投资公司等大型企业纷纷入驻,东部新城已发展成为现代化新型产业集聚

区。结合合肥市、肥东县重点发展的产业,东部新城走出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致力于引导产业集聚,建设东部组团工业产业聚集区。

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线路走向示意图

核心提示

合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中的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可研规划亮相。记者昨天获悉,新规划与此前报道的诸多版本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站点方面。

据悉,正在等待审批的轨道交通1号线可研规划共设23个站点,由北向南分别是:合肥站、凤阳路站、明光路站、大东门站、芜湖路站、南一环站、太湖路站、水阳江路站、葛大店站、望湖城站、高铁站、繁华大道站、大连路站、花园大道站、锦绣大道站、紫云路站、中山路站、方兴大道站、云谷路站、南宁路站、贵阳路站、湖南路站和徽州大道站。其中,少数站点发生名称改动,比如将南二环站改为葛大店站等,同时与原规划相比,新规划在高铁站与大连路站之间增设了繁华大道站。

“从火车站至徽州大道站实际上只是1号线的一期工程,二期工程还要从火车站向北延伸。”合肥市轨道办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暂定北延部分将包括3个站点。同时,原规划1期工程24.65公里,新的报批规划则为24.4公里,稍有微调。“这只是可研报批的规划,接下来还要经过初步设计图、施工图等阶段,有可能还会发生小的变

动。”该工作人员说。


相关内容

  • 选址研究报告
  • 项目名称:德国大陆公司合肥轮胎厂建设项目规划选址专题论证报告 编制单位: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委托方(甲方):合肥高新区大陆轮胎项目协调服务办公室 承担方(乙方):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 级 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建]城规编第(021048) 院 长: 姚本伦 副 ...

  • [安徽]码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第一章 总 论 1.1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1)项目名称:xxx 码头项目 (2)建设单位:xxx 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3)建设地点:合肥市东南包河区淝河镇卫乡村卫关路北,立煌路 ,北抵郎溪路(规划中,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 (1)企业为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的有关资料: (2)<全 ...

  • 中国民用机场分布
  • 2009年2月,在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中央提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大措施. 其中提到:要加强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 2008年1月,<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出台. 按照规划,到2020年,我国民航运输机场总数将达到244个 ...

  • 说明书合肥市滨湖新区巢湖岸线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 合肥市滨湖新区巢湖岸线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背景 .................................................... 1.1 规划背景 .................................................. ...

  • 基于分形理论的北京形态结构分析
  • 基于分形理论的北京形态结构分析 作者:肖汉,李志鹏,徐金泽 指导老师:明冬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北京 海淀 100083) 摘要 北京城市形态结构分析对北京市的长远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分形理论,运用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北京城市形态结构及变化进行了定量的分析与评价,预测了北 ...

  • 合肥市水源保护地规划导则
  • 合肥市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水源保护区 规划导则 合肥市规划局 2011-8 目 录 第一章.总则 . ................................................................................... 3 第二章.适用范围与控制要求 ...

  • 广州轨道交通的鲁棒性分析
  • 摘 要:当今,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联系愈加紧密,了解轨道交通的通达效率,部分故障时对整个交通路网的影响等对轨道交通的规划均具有启示意义.通过分析随机性.选择性和蓄意性攻击下轨道交通网络在受到相同的有限次数(或比例)攻击时的效率,得知何种特性的节点须重点维护,通过对比指出了轨道网络的复杂性 ...

  • 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
  • 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 (2014-2020年) 为统筹长江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各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特编制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规划期为2014-2020年. 一.规划基础 (一)现实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路网规模 ...

  • 海绵城市建设方兴未艾,"城市看海"将一去不复返
  • 海绵城市建设方兴未艾,"城市看海"将一去不复返 --到2017年,全省试点城市要取得成效:到2020年,所有城市及60%以上的县城区基本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要求 11月23日下午,细雨蒙蒙,记者来到合肥市杏花公园雨水调蓄池工程建设现场.一个深达8米,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巨大深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