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一节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进行调查分析,使学生了解某些人类遗传病的发病情况。   2.分析调查结果,使学生加深对遗传病的理解,加深对遗传病危害的认识。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调查实践,培养学生接触社会,并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的能力。   2.通过调查实践,培养学生初步学会调查和统计人类遗传病的基本方法。   3.在调查结果的交流和讨论中,提高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信息发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在调查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组织学生交流调查结果,使学生受到人口素质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   3.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对遗传病患者的理解、尊重和关爱。      二、教学手段      计算机展示学生的调查结果和调查报告。      三、教学方法      调查研究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确定研究的子课题。   (二)指导学生制定调查方案。   (三)辅导学生完成调查报告。      五、教学过程      (一)调查过程流程   1.准备阶段:第三周(2月23日―2月29日)。   (1)在课下,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以自由组合的方式组成不同的调查小组,分成3个小组,每组人员12人,推选出组长。   (2)根据研究性课题的题目,师生一起确立可供调查的子课题。   经过讨论,确定调查的课题:中学生深度近视的发病情况、色盲的发病情况和地中海贫血的发病情况。   (3)每组自选一个课题,承担一个子课题的调查任务。   (4)师生一起联系有关学校的卫生室,保证调查的实用性、可靠性。   2.实施阶段:第四、五周(3月1日―3月12日)。   (1)指导学生完成、完善调查方案。   各调查小组在确立调查的具体课题后经过小组讨论制定出本组的调查方案,教师在听取各组的汇报后与学生一起讨论方案的可行性,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与注意事项。   (2)实施调查方案,对整个调查过程进行监控。   在学生实施调查方案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调查的进展,调查中遇到的困难、存在的问题等,及时加以协调和解决,保证调查顺利地进行。   3.总结阶段:第六周(3月13日―3月18日)。   (1)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调查报告。   调查结束后,帮助学生正确处理调查到的信息资料和调查数据,对信息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完成调查报告。   (2)调查报告的呈现形式。   具体呈现形式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强求一致。   (3)组织好调查结果的分析与交流。   (二)本节课的内容   1.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   分以下四个小组:   第一小组:课题――红绿色盲的调查。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实践,让学生走进社会,获得课本知识以外的知识;通过社会调查,让学生了解社会人群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   调查方法:实地调查。   调查对象:社会人群。   第二小组:课题――深度近视的调查。   调查目的:中学生中戴眼镜的人的比例越来越大,深度近视的也不少,给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通过调查,探个究竟。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在校的中学生。   第三小组:课题――地中海贫血的调查。   调查目的:地中海贫血是课本上没有介绍的一种遗传病,而且在广东的发病率比较高,为了丰富课本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学会在网上获得知识。   调查方法:网上查阅。   教师对学生展示的调查结果进行点评。   2.分析、讨论调查结果。   教学评价(评价表)      说明:   (1)每一个项目的评价,按A、B、C(优、良、中)三个等级进行。   (2)总评,在10个项目中,有8项获得A级,可评为优;6项获得A级,4项获得B级,也可评为优;10项均获B级,也可评为优。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进行调查分析,使学生了解某些人类遗传病的发病情况。   2.分析调查结果,使学生加深对遗传病的理解,加深对遗传病危害的认识。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调查实践,培养学生接触社会,并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的能力。   2.通过调查实践,培养学生初步学会调查和统计人类遗传病的基本方法。   3.在调查结果的交流和讨论中,提高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信息发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在调查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组织学生交流调查结果,使学生受到人口素质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   3.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对遗传病患者的理解、尊重和关爱。      二、教学手段      计算机展示学生的调查结果和调查报告。      三、教学方法      调查研究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确定研究的子课题。   (二)指导学生制定调查方案。   (三)辅导学生完成调查报告。      五、教学过程      (一)调查过程流程   1.准备阶段:第三周(2月23日―2月29日)。   (1)在课下,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以自由组合的方式组成不同的调查小组,分成3个小组,每组人员12人,推选出组长。   (2)根据研究性课题的题目,师生一起确立可供调查的子课题。   经过讨论,确定调查的课题:中学生深度近视的发病情况、色盲的发病情况和地中海贫血的发病情况。   (3)每组自选一个课题,承担一个子课题的调查任务。   (4)师生一起联系有关学校的卫生室,保证调查的实用性、可靠性。   2.实施阶段:第四、五周(3月1日―3月12日)。   (1)指导学生完成、完善调查方案。   各调查小组在确立调查的具体课题后经过小组讨论制定出本组的调查方案,教师在听取各组的汇报后与学生一起讨论方案的可行性,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与注意事项。   (2)实施调查方案,对整个调查过程进行监控。   在学生实施调查方案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调查的进展,调查中遇到的困难、存在的问题等,及时加以协调和解决,保证调查顺利地进行。   3.总结阶段:第六周(3月13日―3月18日)。   (1)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调查报告。   调查结束后,帮助学生正确处理调查到的信息资料和调查数据,对信息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完成调查报告。   (2)调查报告的呈现形式。   具体呈现形式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强求一致。   (3)组织好调查结果的分析与交流。   (二)本节课的内容   1.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   分以下四个小组:   第一小组:课题――红绿色盲的调查。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实践,让学生走进社会,获得课本知识以外的知识;通过社会调查,让学生了解社会人群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   调查方法:实地调查。   调查对象:社会人群。   第二小组:课题――深度近视的调查。   调查目的:中学生中戴眼镜的人的比例越来越大,深度近视的也不少,给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通过调查,探个究竟。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在校的中学生。   第三小组:课题――地中海贫血的调查。   调查目的:地中海贫血是课本上没有介绍的一种遗传病,而且在广东的发病率比较高,为了丰富课本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学会在网上获得知识。   调查方法:网上查阅。   教师对学生展示的调查结果进行点评。   2.分析、讨论调查结果。   教学评价(评价表)      说明:   (1)每一个项目的评价,按A、B、C(优、良、中)三个等级进行。   (2)总评,在10个项目中,有8项获得A级,可评为优;6项获得A级,4项获得B级,也可评为优;10项均获B级,也可评为优。


相关内容

  • 高中生物必修2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 第3节 伴性遗传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 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提出假设.设法求证的科学探究能力. (3)能够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缜密的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探索伴性遗传方 ...

  •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 生命科学学院 08级 1256408049 饶玉洁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一.教材设计的指导思想 根据高中课程标准的理念,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体会过程并参与其中:另外,让学生提升生物科学素养并联系生活实际,增加遗传在实践应用中的相关学习.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 ...

  • 例谈减少生物实验误差的常见措施
  • [摘 要]在生物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有效控制实验误差,要按照正确的实验步骤和要求,多次重复试验取平均值,实验统计的数据要足够大,随即取样,控制自变量和无关变量. [关键词]生物教学:实验误差:措施 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实验是生物学科教学和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生物实验过程,如何有效控制实验误差 ...

  • 基因频率计算 规律总结
  • 例2:人的红绿色盲是X 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在人类群体中,男性中患色盲的概率约为8%,那么,在人类红绿色盲基因的频率以及在女性中色盲的患病率.携带者的频率各是多少? ※[分析过程]假设色盲基因X b 的频率=q,正常基因X B 的频率=p.已知人群中男性色盲概率为8%,由于男性个体Y 染色体上无该 ...

  • 染色体变异及人类遗传病
  • 第五章第二节 染色体变异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染色体变异"是生物必修二(人教版)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讲述了染色体结构和数目两方面的变异.教材前后涉及到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等概念,其中染色体组是本节内容的核心概念,是学习其他概念的基础和关键.本节内容与前面学习的 ...

  • 有关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 有关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一. 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 1908年和1909年科学家哈迪和温伯格二人独立地证明了遗传平衡定律.其内容是: 如果一个生物群体符合以下条件:1.种群的数量极大:2.种群内的个体进行随机交配: 3.种群中没有基因突变:4.没有新基因的加入和基因的迁出即没有种群间基因的交 ...

  • 人类遗传病2(教案)
  • 人 类 遗 传 病 [考点及等级要求] 1. 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等级要求:A ). 2. 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等级要求:A ). 3.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等级要求:A ). 4. 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等级要求:a ). [知识网络体系] 一.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先天性聋哑.苯丙 ...

  • 2型糖尿病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年12月第18卷第6期Chin J Prev Contr Chron Dis ,December 2010,Vol.18,No.6 ·567· 文章编号:1004-6194(2010)06-0567-04 [2型糖尿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2型糖尿病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郑 ...

  • 人类遗传病教学案例
  • 人类遗传病 摘要:本文以"人类遗传病"一节课的开展作为教学案例,就新的课程理念下STS教育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所运用的几点策略作了初步的探索.在教学中注重对STS教育的渗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STS教育 生物科学素养 当今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