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洙: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

李德洙: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

编者按:1月19日,中共广东省委中心组举行"广东学习论坛"第二十五期报告会,邀请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李德洙作了"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专题报告。南方网理论频道现将由广东省委宣传部讲师团提供的文字稿进行摘编并发布,以供学习参考。

 今天,我主要讲一讲我国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广东虽然不是少数民族人口大省,但是民族工作的大省。广东的民族工作在全国民族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大、作出的贡献大、产生的影响大,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广东民族工作富有开拓创新,为全国的民族工作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广东省委、省政府及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帮助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多、力度大、成效显著。特别是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的发展势头很好,再奋斗5年,完全可以成为全国一流的自治县。广东改革开放走在全国前面,民族工作也不例外,尤其是对民族地区教育、交通方面的大力扶持取得显著成效,为全国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国家民委今年将在广东召开全国民族教育工作现场会,推广广东民族教育的经验。

(二)广东支援民族地区力度大,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的贡献大。广东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把对口帮扶广西、西藏、新疆、贵州等西部民族地区作为一项长期、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扶持,有力地推动了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广东一大批企业家到少数民族地区投资、办企业,广东省民族工作部门组织社会力量支援新疆西藏等地。这些都为全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三)广东是吸纳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最多的省份。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开拓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日趋繁荣,到广东就业的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也不断增多。外来少数民族群众大多数来自贫困边远地区,他们流动到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工作,本身就是一个进步,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发展。当然,大量少数民族群众进入城市,由于一下子难以适应城市生活,产生了不少问题和矛盾。广东省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涉及外来少数民族的问题,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四)广东省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人才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对少数民族地区支援最大、最宝贵的不是资金、项目,而是干部、人才。近几年来,广东省接收安排了大批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干部前来学习培训、

挂职锻炼以及参观考察。另外,派出多批干部到民族地区挂职支援,举办各类培训班,还承接了比较重的内地"新疆班"、"西藏班"办班任务,办学很有成果,为西部民族地区培养了高素质人才。

(五)广东是我国民族工作的重要窗口。广东地处祖国的南大门、毗邻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祖籍在广东的港澳台同胞有1000多万,海外华侨华人2000多万,由于特殊的地缘和人缘,加上是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民族工作对内对外都有重要的影响。广东在大力宣传我们党的民族政策、宣传中华民族多样文化、宣传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宣传我国民族工作良好的形象等方面,都有特殊的优势,而且影响非常大,是我国民族工作的重要窗口。

 下面,我讲两个问题:一是怎样观察和研究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二是正确处理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要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怎样观察和研究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

 概括地讲,就是用"三个眼光"来观察和研究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一是世界的宽广眼光,二是历史的深远眼光,三是全局的战略眼光。这是我们观察和研究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方法。

 (一)用世界的宽广眼光观察和研究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

 当今世界,有两个非常突出、非常复杂、非常敏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这就是民族和宗教问题。大家都知道,当今世界是一个多民族的世界,全球60亿人口中,有2500多个民族,分布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民族问题始终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问题,全球发生的重大国际事件,基本都与民族问题有关。有关部门做过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球共发生332起比较大的纠纷、冲突和战争,其中因民族原因引发的就有278起,占总数的84%。这充分说明,民族问题对世界局势和国际关系具有重大影响。

 如何从总体上观察、分析和把握全球的这些民族问题?我认为,必须首先对世界基本矛盾有一个总体认识。总的来看,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是"四对矛盾":一是"西西矛盾",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当前主要表现为各个资本主义国家间相互竞争而导致的政治经济矛盾和摩擦。二是"南北矛盾",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矛盾。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是南北矛盾。南北问题即经济发展的差距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三是"东西矛盾",即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这是两种制度之间的矛盾。20世纪中期,这个矛盾表现得非常突出,出现界线分明的两大阵营的对抗,80年代后主要表现为渗透与反渗透、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

变的斗争。四是"南南矛盾",即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它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领土边界争端、民族矛盾、宗教纠纷、大国的干预以及个别国家谋求地区霸权等。

 以上四对矛盾均有特定的内涵,但都包含着民族问题。换句话说,民族问题始终贯穿于以上几个矛盾中。只有把握了这些基本矛盾,我们才能把握全球民族问题发展的基本脉络。

 从涉及范围、影响程度和表现形式来看,当代全球民族问题主要从三个层面上展开:

 第一个层面,全球性的民族问题。主要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侵犯或损害世界其他国家的民族利益而产生的民族问题。这是当代全球性民族问题的突出表现。主要有五种方式:一是打着"民族"、"宗教"的旗号。典型的是科索沃战争。二是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他们在原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得手后,现在转过来将矛头对准中国。国际敌对势力始终没有放弃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往往利用民族问题来做文章,明里暗里支持各种民族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对此我们应当保持警惕。三是利用"人权"和"民主"等问题干涉他国内政。四是借"反恐"推行其称霸世界的战略意图。比如,"9·11"事件后,美国借助国际"反恐"的大旗,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主导并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其实质是为了加强对中亚和中东地区的控制,谋求长远战略利益。五是凭借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实力,向全世界推广他们的政治制度、文化模式和价值观念。

 半个世纪以来,美国主导和发动了几场大的战争,包括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在这些战争中,美国实施的策略是一贯的,那就是在军事打击的同时,又借助和扶持两股力量,一是这些国家的反对派,另一个就是这些国家的少数民族武装。比如,在越南战争中,美国策划和武装越南、老挝的少数民族充当战争的炮火,至今这些民族的一部分人还流亡在异国他乡。比如,在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美国扶持的"科索沃战争解放军",主要由阿尔巴尼亚族组成。又比如,在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中,美国扶持的反塔利班的"北方联盟",主要是由阿富汗第二大民族塔吉克族(占人口30%,第一大为普什图族,占40%)以及哈扎拉、乌兹别克等少数民族组成。而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国一方面在政治上支持伊政府的反对派,扶持什叶派穆斯林以打压逊尼派穆斯林;另一方面在军事上主要依靠伊北部的少数民族组建的"库尔德人武装"。

 进一步分析,可以发

现,美国所打击的这几个国家中,主体民族和少数民族之间都长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比如,越南的主体民族--京族(占总人口的89%,多分布于平原地区)与山区少数民族之间,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族和阿尔巴尼亚族之间,阿富汗的普什图族和塔吉克族之间,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和库尔德人之间都长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由于这些国家长期以来在处理民族问题中始终没有好的政策和办法,致使民族矛盾和民族隔阂愈来愈深,最终成为美国利用的突破口。 

 第二个层面,地区性的民族问题。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泛民族主义。这是指曾经生活在同一个帝国或国家的民族,要求复活、复兴历史上存在过的帝国或国家。这些民族在历史上曾经建立过庞大的帝国,如阿拉伯帝国、波斯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等。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二是大民族主义。它号召散布于各国的同一民族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或合并到以本民族为主体民族的国家中,比如,大哈萨克主义、大阿尔巴尼亚主义、大匈牙利主义。三是宗教民族主义。它主张超越民族、种族界限,以共同的宗教信仰为纽带,以信教群众为国民,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如泛伊斯兰主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地区性的民族问题,比较典型是中东问题,它主要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民族与信仰犹太教的犹太民族之间的矛盾,包含了五个方面的问题:水资源问题、土地问题、移民问题、巴勒斯坦建国问题、耶路撒冷地位问题。

 第三个层面,一国内部的民族问题。主要表现在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土著民族与外来移民、大民族与小民族以及各个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它实质上是个平等问题。其中以非洲地区最为典型。比如,1994-1995年卢旺达爆发的胡图族和图西族之间的大规模种族屠杀,其中,在1994年近三个月的屠杀中,就造成了50多万人死亡, 200多万人逃往邻国,另外200多万人流离失所,而卢旺达全国才有750万人。

 因此,只有运用世界的宽广眼光,从世界的大环境中观察和研究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才能看得更全面、更清楚,看得更深刻、更长远。

 (二)用历史的深远眼光观察和研究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

 一是要很好地总结和研究我国历史上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纵观历史,哪个朝代民族问题处理得好,它的经济文化就繁荣,它的社会政治就稳定,它的综合国力就强盛。比如,中国历史上曾出现三个鼎盛时期,一是西汉的文景之治,二是唐朝的贞观之治,三是清朝的康乾盛世。这三个时期,都与

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较好地处理民族问题,特别是中央政权较好地处理了同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拥护,有着密切关系。比如汉朝、唐朝、清朝都实行过"和亲"政策。西汉与少数民族和亲16次;唐朝与少数民族和亲29次;清朝有32位公主"下嫁"蒙古王公。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西汉王昭君和唐朝文成公主。另外,还有承德的避暑山庄,它的外八庙所体现的就是清朝治理蒙、藏的政策。

 二是要总结一些国家特别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经验教训。比如,前苏联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教训就极为深刻。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一大片社会主义江山不战而亡,原因很多,但民族问题没有解决好是很重要的一条。前苏联在斯大林执政后期开始推行大俄罗斯主义,否认民族差别和特点,人为地实施民族同化,使民族关系日趋紧张。譬如,1936年就错误地宣布"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民族问题"。更为严重的是,联盟中央曾对许多少数民族进行强迫迁移,严重恶化了民族关系。比如,在1936-1951 年间,就取消了几千个民族区和村、镇苏维埃,强迫20 多个民族、440 多万人口进行了24 次大规模民族大迁移,其中整个民族被迁移的有11个。这些"极左"的做法和民族沙文主义态度,严重地伤害了少数民族的民族感情,致使民族矛盾越积越多、越积越深,不可调和。前苏联在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更是对民族问题视而不见,公然宣称苏联的民族问题已经"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已经形成了"苏联人民"这一新的人民共同体。这就是说,不承认各民族有自己的特点,不承认民族间有差异。这些简单、粗暴地处理民族问题的做法,不仅加剧了大俄罗斯主义的膨胀,而且促使了地方民族主义的高涨,使前苏联面临更为严重的民族问题。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在民族问题上从"极左"转到了"极右",彻底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而且,以前在民族问题上犯的错误,民族关系中的大俄罗斯主义以及其他失误被相继揭露出来,由此引发了民族分离主义的迅速泛滥,民族危机成为苏联社会全面危机的一部分。据统计,仅从1987年1月到1988年近两年中,苏联就发生了大约300次民族骚动,有些规模还很大。所以,当维护民族团结的核心力量--苏共被削弱和瓦解时,民族分离主义就成为加速苏联解体的一个关键因素。最终,在政治危机、经济危机和民族危机爆发的背景下,国家解体。这个惨痛教训值得我们深思。

 三是要总结第三次世界民族主义浪潮的经验教训。在20世纪,共发生过三次世界民族主义浪潮。第一次世界民族主义浪潮发生在一战结束前后

。当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下,被压迫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运动席卷了亚洲广大地区,即"亚洲的觉醒",它扩展到非洲和拉美的许多国家。这次浪潮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是进步和正义的。第二次世界民族主义浪潮发生在二战结束至60年代初。这一时期,先后在亚非拉和大洋洲建立了近100个民族国家(其中亚洲25个、非洲49个、拉丁美洲13个、大洋洲12个),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基本被摧毁。这次浪潮的矛头指向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本质上也是进步和正义的。第三次世界民族主义浪潮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伴随着苏东剧变,两极格局下所抑制和掩盖的民族矛盾、种族仇恨、宗教纷争迅速得以释放,主要在原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民族分离运动急剧兴起,原苏联解体为15个国家,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同时民族分离主义浪潮向世界其他地区蔓延。这次浪潮矛头指向多民族国家的联邦制,主要是一国内部的少数民族脱离原联邦制取得独立。怎样评价这次民族主义浪潮?我认为,它有这几个特点:一是"三个意识"很强,就是民族意识很强,宗教意识很强,分裂和独立意识很强。二是"三个否定"很突出,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社会主义,否定共产党领导。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总结以上三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可以得出以下五点结论:(1)必须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历史不仅已经证明了民族问题关系到王朝的兴衰与强弱,关系到国家的统一与分裂和社会治安;历史也已证明了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前途命运,关系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2)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失败,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只有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3)超越历史阶段,脱离客观实际,人为地扩大或缩小民族问题,采取简单的、激进的、粗暴的方法,或者是"极左"、"极右"的做法,是不可能解决好民族问题的。必须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才能解决好民族问题。(4)多民族国家必须有正确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5)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反对宗教极端主义,反对暴力恐怖主义,反对泛民族主义和大民族主义。

 (三)用全局的战略眼光观察和研究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

 一是要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国情。我们讲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不能离开民族这一重要因素。我国民族的基

本状况,可以用五个字概括:一是多。我国56个民族成分,55个是少数民族。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少数民族人口达1亿多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41%。我国几乎所有的县市,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共同居住。二是长。56个民族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56个民族共同缔造、捍卫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伟大祖国,共同缔造、发展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团结奋斗取得了中国革命、改革、建设的伟大成就,共同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进步。三是大。我国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占我国国土面积的64%。此外,作为民族区域自治的补充形式,全国还建立有1173个民族乡。民族地区地大物博,面积大,潜力大,希望大。四是边。全国2.2万公里陆地边界线中的1.9万公里,135个边境县中的107个,都在民族地区。边境2100多万人口中,近一半是少数民族。有31个民族与国外同一民族跨界而居。五是穷。由于历史的、自然的原因,少数民族在经济社会发展上比较滞后。突出表现为 "三个落后":生产力水平落后,文化发展水平落后,群众生活水平落后。

 二是要把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环境。关键是要研究和处理好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在市场竞争中如何制定新的民族政策。第二,在市场经济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增强各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内倾力。第三,在尊重价值规律和讲求效率的前提下,如何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发展,避免出现两极分化。这既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也是一个深刻的问题。

 三是要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是要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这是各民族共同的愿望、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目标。然而,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目前小康所处的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突出表现在民族地区;正在进行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民族地区。从根本上讲,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不能说全国达到了全面小康,没有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就不能说全国实现了现代化。

二、正确处理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要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把握一个基本理论,也就是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

 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政策进行了四次比较系统的总结。第一次是,江泽民同志在1990年考察新疆时,从5个方面作了总结;第二次是,在1992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从8个方面作了总结;第三次是,2000年中央工作会议从10个方面作了总结;第四次就是2005年5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从12个方面作了总结,这12 条基本理论和政策,涵盖了当代中国民族工作的各个方面,归结起来,集中和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民族和民族问题,以及怎样解决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成为我们党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切实做好民族工作的最新成果。这12条基本理论和政策,是我们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体系的基础和核心,是我们党的民族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凝聚了党的几代领导集体的智慧,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大贡献,也是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贡献。

 在当今世界,我们党在解决民族问题上有"三个最好":民族理论研究得最好,民族政策制定得最好,民族关系处理得最好。"三个最好",关键在理论。苏联、东欧在民族问题上的失败,归根结底在于理论的失败。

 下面,我仅就民族问题的基本特征,即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作些介绍。

(1)民族问题的普遍性。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那种所谓纯粹的单一民族国家已经不复存在。一般来说,有民族存在,就有民族问题存在。民族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际关系等方方面面,广泛地存在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存在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2)民族问题的长期性。主要是指,解决民族问题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任何"左"的、"右"的做法都是错误的。第一,通过强制同化,包括暴力或行政手段,不可能使一个民族消亡,只能使民族问题更尖锐。比如,纳粹德国屠杀了600万犹太人,不但没有使犹太民族灭亡,相反他们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第二,通过人为地搞跨越,企图毕其功于一役,完成民族融合的过程,同样违背了规律,不可能解决好民族问题。比如,原苏联处理民族问题的教训。第三,要让各民族有充分的发展,才能有自觉的融合,有自觉的融合,才有自然的消亡。解决民族问题,最终要靠高度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和谐。(3)民族问题的复杂性。我国民族问题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历史

问题与现实问题交织在一起,政治问题与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国际问题与国内问题交织在一起,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交织在一起,优秀的传统文化与落后的生活方式交织在一起,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交织在一起。(4)民族问题的国际性。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民族问题成为世界上多民族国家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二是,民族问题往往超出一国的范围而对国际关系产生影响。民族问题的国际性不等于民族问题的国际化。民族问题的国际化,是指一国内部的民族问题受到外部势力的干预或参与,成为西方国家实施西化、分化的一种手段。(5)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主权,关系到领土完整,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边疆巩固,关系到经济发展,关系到国内各民族的团结。

 (二)把握一个主题,也就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

 2003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讨论时,第一次提出了"两个共同"的主题。2004年10月,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会上,他再次强调了这一主题。共同团结奋斗,概括来说,就是把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来,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来。共同繁荣发展,概括来说,就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只有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才能具有强大动力;只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才能具有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民族问题的理论和实践上,有三次大的突破。一是彻底否定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指出解决民族问题关键看发展,实现了民族工作的拨乱反正和工作重心的转移。二是深刻揭示民族问题的基本内涵,并把加快发展确立为做好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三是科学把握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鲜明提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

 总之,在新阶段,抓住了"两个共同",就抓住了新形势下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就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开创民族工作的新局面。

 (三)把握一项事业,也就是民族团结进步这项伟大事业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我们强调了几十年,也扎扎实实地搞了几十年。改革开放以来,仅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就开了三次。但是,从来没有阐述过它的内涵。在2005年的中

央民族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第一次作了深刻的阐明,包括三层含义:第一,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系。第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关系。第三,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党的宗旨和使命的关系。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大贡献,也是对我国民族工作实践的重大贡献。

 围绕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加强"四项基本教育",即坚持不懈地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的教育。为此,要结合实际,突出搞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对各级干部进行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切实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不仅要教育群众,更要教育干部;不仅要教育少数民族干部,更要教育汉族干部;不仅要教育一般干部,更要教育领导干部。二是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各族青少年的教育。对小学生,要加强民族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对中学生,要加强民族政策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对大学生,要加强民族理论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三是加强对全社会进行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教育,营造人人关心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四)把握一个核心,也就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了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此,要把握三个方面:

 一是对加快发展的重要性要有新认识。第一,加快发展,是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解决民族地区困难和问题的关键。民族地区存在的所有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发展来解决。第二,加快发展,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加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防、维护祖国统一的必然要求。我们知道,平等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但平等要靠发展来保障,只有发展才能实现各民族真正的平等;民族平等,不仅包括政治、法律上的平等,而且包括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平等;只有实现各民族平等,国家才能长期稳定和发展。只有各民族都实现现代化,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才能达到。归根结底,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是中央的一项基本方针,是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必须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二是对加快发展的政

策措施要有新认识。《决定》不仅是将文件名称落到了加快发展上,而且在整个的30条内容中,加快发展就有12条,占40%。这12条,突出抓住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特殊问题。比如:(1)发展差距不断拉大的问题。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2)特困问题。全国45%贫困县和全国45%贫困人口都在民族地区。(3)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问题。这涉及22个民族,总人口63万多人。(4)加快边境发展问题。其中,包括兴边富民行动等。关注这些问题,也就是重视差距、重视差异、重视特点。实践表明,有差距,就要有政策;有差异,就要有政策;有特点,就要有政策。只有重视差距,重视差异,重视特点,才能增强政策的针对性,才能实现加快发展,协调发展。这12条政策措施,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民族地区一定要把这些优惠的政策用活、用足、用够。

 总之,加快发展,要不断增加"五个投入":一是增加政策投入;二是增加科技投入;三是增加人才投入;四是增加资金投入;五是增加感情投入。特别是,要对少数民族有感情,对民族地区有感情,对民族工作有感情。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心中要装着少数民族,装着民族地区;要想着少数民族,想着民族地区。有感情,才能有行动,才能有作为;动感情,才能动脑筋,才能动真格。从某种程度上讲,感情问题,实际上体现了政治问题。

 (五)把握一项制度,也就是民族区域自治这项基本政治制度

 党的十五大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并列为我国的三项基本政治制度,党的十六大把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一条基本经验。2005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又明确提出: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政治优势不容削弱。而且,国务院还颁布《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这是一部重要的行政法规,共35条,它的颁布对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具有重大意义。
总之,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是权宜之计,而是要长期实行、真正实行。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处理民族问题的成功做法,得到了世界一些国家的赞誉,他们称之为世界处理民族问题的"中国经验"。

 (六)把握一

个关键,也就是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

 2005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把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和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民族工作的四项基本任务之一,摆到了非常突出的位置,并作出了新的部署。

 一是把人才资源开发作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来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中央文件对此作了明确部署:第一,国家制定和实施民族地区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帮助民族地区更多地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第二,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内地省市,每年都要安排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专业人才,到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和国有大型企业进修学习。第三,国家要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鼓励、支持、吸引各级各类人才为民族地区发展作贡献。

 二是把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作为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抓紧抓好。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做好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工作,对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央文件进一步作了具体部署:(1)在培养上:第一,制定并实施少数民族干部培养规划;第二,继续扩大数量;第三,不断提高素质,包括加大培训力度;第四,大力改善结构;第五,重视培养少数民族的中高级领导干部。(2)在选拔上:第一,民族自治地方的领导班子,要按照法律和有关文件的规定选配少数民族干部;第二,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所属工作部门的领导班子,要尽量配备少数民族干部;第三,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省、市、县、乡(镇)的领导班子,应配备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第四,中央和国家机关也要积极选拔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第五,推进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干部与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其他地区干部的交流。(3)在使用上,中央文件提出了一条总要求,即:充分信任,放手使用。

 三是强调加强各族干部之间的团结、信任和合作。长期以来,民族地区的各族干部在比较艰苦的条件下,为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胡锦涛总书记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央文件进一步提出了明确要求。

 总之,结合几十年民族工作的实践来看,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要继承和弘扬党在民族工作上的三大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第一,高度重视。这句话体现的是思想认识问题。

第二,实事求是。这句话体现的是思想路线问题。第三,博大胸怀。这句话体现的是思想境界问题。

李德洙: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

编者按:1月19日,中共广东省委中心组举行"广东学习论坛"第二十五期报告会,邀请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李德洙作了"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专题报告。南方网理论频道现将由广东省委宣传部讲师团提供的文字稿进行摘编并发布,以供学习参考。

 今天,我主要讲一讲我国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广东虽然不是少数民族人口大省,但是民族工作的大省。广东的民族工作在全国民族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大、作出的贡献大、产生的影响大,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广东民族工作富有开拓创新,为全国的民族工作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广东省委、省政府及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帮助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多、力度大、成效显著。特别是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的发展势头很好,再奋斗5年,完全可以成为全国一流的自治县。广东改革开放走在全国前面,民族工作也不例外,尤其是对民族地区教育、交通方面的大力扶持取得显著成效,为全国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国家民委今年将在广东召开全国民族教育工作现场会,推广广东民族教育的经验。

(二)广东支援民族地区力度大,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的贡献大。广东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把对口帮扶广西、西藏、新疆、贵州等西部民族地区作为一项长期、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扶持,有力地推动了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广东一大批企业家到少数民族地区投资、办企业,广东省民族工作部门组织社会力量支援新疆西藏等地。这些都为全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三)广东是吸纳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最多的省份。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开拓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日趋繁荣,到广东就业的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也不断增多。外来少数民族群众大多数来自贫困边远地区,他们流动到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工作,本身就是一个进步,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发展。当然,大量少数民族群众进入城市,由于一下子难以适应城市生活,产生了不少问题和矛盾。广东省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涉及外来少数民族的问题,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四)广东省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人才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对少数民族地区支援最大、最宝贵的不是资金、项目,而是干部、人才。近几年来,广东省接收安排了大批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干部前来学习培训、

挂职锻炼以及参观考察。另外,派出多批干部到民族地区挂职支援,举办各类培训班,还承接了比较重的内地"新疆班"、"西藏班"办班任务,办学很有成果,为西部民族地区培养了高素质人才。

(五)广东是我国民族工作的重要窗口。广东地处祖国的南大门、毗邻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祖籍在广东的港澳台同胞有1000多万,海外华侨华人2000多万,由于特殊的地缘和人缘,加上是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民族工作对内对外都有重要的影响。广东在大力宣传我们党的民族政策、宣传中华民族多样文化、宣传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宣传我国民族工作良好的形象等方面,都有特殊的优势,而且影响非常大,是我国民族工作的重要窗口。

 下面,我讲两个问题:一是怎样观察和研究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二是正确处理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要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怎样观察和研究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

 概括地讲,就是用"三个眼光"来观察和研究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一是世界的宽广眼光,二是历史的深远眼光,三是全局的战略眼光。这是我们观察和研究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方法。

 (一)用世界的宽广眼光观察和研究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

 当今世界,有两个非常突出、非常复杂、非常敏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这就是民族和宗教问题。大家都知道,当今世界是一个多民族的世界,全球60亿人口中,有2500多个民族,分布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民族问题始终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问题,全球发生的重大国际事件,基本都与民族问题有关。有关部门做过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球共发生332起比较大的纠纷、冲突和战争,其中因民族原因引发的就有278起,占总数的84%。这充分说明,民族问题对世界局势和国际关系具有重大影响。

 如何从总体上观察、分析和把握全球的这些民族问题?我认为,必须首先对世界基本矛盾有一个总体认识。总的来看,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是"四对矛盾":一是"西西矛盾",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当前主要表现为各个资本主义国家间相互竞争而导致的政治经济矛盾和摩擦。二是"南北矛盾",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矛盾。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是南北矛盾。南北问题即经济发展的差距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三是"东西矛盾",即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这是两种制度之间的矛盾。20世纪中期,这个矛盾表现得非常突出,出现界线分明的两大阵营的对抗,80年代后主要表现为渗透与反渗透、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

变的斗争。四是"南南矛盾",即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它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领土边界争端、民族矛盾、宗教纠纷、大国的干预以及个别国家谋求地区霸权等。

 以上四对矛盾均有特定的内涵,但都包含着民族问题。换句话说,民族问题始终贯穿于以上几个矛盾中。只有把握了这些基本矛盾,我们才能把握全球民族问题发展的基本脉络。

 从涉及范围、影响程度和表现形式来看,当代全球民族问题主要从三个层面上展开:

 第一个层面,全球性的民族问题。主要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侵犯或损害世界其他国家的民族利益而产生的民族问题。这是当代全球性民族问题的突出表现。主要有五种方式:一是打着"民族"、"宗教"的旗号。典型的是科索沃战争。二是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他们在原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得手后,现在转过来将矛头对准中国。国际敌对势力始终没有放弃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往往利用民族问题来做文章,明里暗里支持各种民族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对此我们应当保持警惕。三是利用"人权"和"民主"等问题干涉他国内政。四是借"反恐"推行其称霸世界的战略意图。比如,"9·11"事件后,美国借助国际"反恐"的大旗,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主导并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其实质是为了加强对中亚和中东地区的控制,谋求长远战略利益。五是凭借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实力,向全世界推广他们的政治制度、文化模式和价值观念。

 半个世纪以来,美国主导和发动了几场大的战争,包括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在这些战争中,美国实施的策略是一贯的,那就是在军事打击的同时,又借助和扶持两股力量,一是这些国家的反对派,另一个就是这些国家的少数民族武装。比如,在越南战争中,美国策划和武装越南、老挝的少数民族充当战争的炮火,至今这些民族的一部分人还流亡在异国他乡。比如,在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美国扶持的"科索沃战争解放军",主要由阿尔巴尼亚族组成。又比如,在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中,美国扶持的反塔利班的"北方联盟",主要是由阿富汗第二大民族塔吉克族(占人口30%,第一大为普什图族,占40%)以及哈扎拉、乌兹别克等少数民族组成。而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国一方面在政治上支持伊政府的反对派,扶持什叶派穆斯林以打压逊尼派穆斯林;另一方面在军事上主要依靠伊北部的少数民族组建的"库尔德人武装"。

 进一步分析,可以发

现,美国所打击的这几个国家中,主体民族和少数民族之间都长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比如,越南的主体民族--京族(占总人口的89%,多分布于平原地区)与山区少数民族之间,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族和阿尔巴尼亚族之间,阿富汗的普什图族和塔吉克族之间,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和库尔德人之间都长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由于这些国家长期以来在处理民族问题中始终没有好的政策和办法,致使民族矛盾和民族隔阂愈来愈深,最终成为美国利用的突破口。 

 第二个层面,地区性的民族问题。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泛民族主义。这是指曾经生活在同一个帝国或国家的民族,要求复活、复兴历史上存在过的帝国或国家。这些民族在历史上曾经建立过庞大的帝国,如阿拉伯帝国、波斯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等。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二是大民族主义。它号召散布于各国的同一民族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或合并到以本民族为主体民族的国家中,比如,大哈萨克主义、大阿尔巴尼亚主义、大匈牙利主义。三是宗教民族主义。它主张超越民族、种族界限,以共同的宗教信仰为纽带,以信教群众为国民,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如泛伊斯兰主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地区性的民族问题,比较典型是中东问题,它主要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民族与信仰犹太教的犹太民族之间的矛盾,包含了五个方面的问题:水资源问题、土地问题、移民问题、巴勒斯坦建国问题、耶路撒冷地位问题。

 第三个层面,一国内部的民族问题。主要表现在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土著民族与外来移民、大民族与小民族以及各个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它实质上是个平等问题。其中以非洲地区最为典型。比如,1994-1995年卢旺达爆发的胡图族和图西族之间的大规模种族屠杀,其中,在1994年近三个月的屠杀中,就造成了50多万人死亡, 200多万人逃往邻国,另外200多万人流离失所,而卢旺达全国才有750万人。

 因此,只有运用世界的宽广眼光,从世界的大环境中观察和研究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才能看得更全面、更清楚,看得更深刻、更长远。

 (二)用历史的深远眼光观察和研究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

 一是要很好地总结和研究我国历史上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纵观历史,哪个朝代民族问题处理得好,它的经济文化就繁荣,它的社会政治就稳定,它的综合国力就强盛。比如,中国历史上曾出现三个鼎盛时期,一是西汉的文景之治,二是唐朝的贞观之治,三是清朝的康乾盛世。这三个时期,都与

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较好地处理民族问题,特别是中央政权较好地处理了同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拥护,有着密切关系。比如汉朝、唐朝、清朝都实行过"和亲"政策。西汉与少数民族和亲16次;唐朝与少数民族和亲29次;清朝有32位公主"下嫁"蒙古王公。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西汉王昭君和唐朝文成公主。另外,还有承德的避暑山庄,它的外八庙所体现的就是清朝治理蒙、藏的政策。

 二是要总结一些国家特别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经验教训。比如,前苏联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教训就极为深刻。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一大片社会主义江山不战而亡,原因很多,但民族问题没有解决好是很重要的一条。前苏联在斯大林执政后期开始推行大俄罗斯主义,否认民族差别和特点,人为地实施民族同化,使民族关系日趋紧张。譬如,1936年就错误地宣布"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民族问题"。更为严重的是,联盟中央曾对许多少数民族进行强迫迁移,严重恶化了民族关系。比如,在1936-1951 年间,就取消了几千个民族区和村、镇苏维埃,强迫20 多个民族、440 多万人口进行了24 次大规模民族大迁移,其中整个民族被迁移的有11个。这些"极左"的做法和民族沙文主义态度,严重地伤害了少数民族的民族感情,致使民族矛盾越积越多、越积越深,不可调和。前苏联在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更是对民族问题视而不见,公然宣称苏联的民族问题已经"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已经形成了"苏联人民"这一新的人民共同体。这就是说,不承认各民族有自己的特点,不承认民族间有差异。这些简单、粗暴地处理民族问题的做法,不仅加剧了大俄罗斯主义的膨胀,而且促使了地方民族主义的高涨,使前苏联面临更为严重的民族问题。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在民族问题上从"极左"转到了"极右",彻底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而且,以前在民族问题上犯的错误,民族关系中的大俄罗斯主义以及其他失误被相继揭露出来,由此引发了民族分离主义的迅速泛滥,民族危机成为苏联社会全面危机的一部分。据统计,仅从1987年1月到1988年近两年中,苏联就发生了大约300次民族骚动,有些规模还很大。所以,当维护民族团结的核心力量--苏共被削弱和瓦解时,民族分离主义就成为加速苏联解体的一个关键因素。最终,在政治危机、经济危机和民族危机爆发的背景下,国家解体。这个惨痛教训值得我们深思。

 三是要总结第三次世界民族主义浪潮的经验教训。在20世纪,共发生过三次世界民族主义浪潮。第一次世界民族主义浪潮发生在一战结束前后

。当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下,被压迫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运动席卷了亚洲广大地区,即"亚洲的觉醒",它扩展到非洲和拉美的许多国家。这次浪潮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是进步和正义的。第二次世界民族主义浪潮发生在二战结束至60年代初。这一时期,先后在亚非拉和大洋洲建立了近100个民族国家(其中亚洲25个、非洲49个、拉丁美洲13个、大洋洲12个),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基本被摧毁。这次浪潮的矛头指向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本质上也是进步和正义的。第三次世界民族主义浪潮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伴随着苏东剧变,两极格局下所抑制和掩盖的民族矛盾、种族仇恨、宗教纷争迅速得以释放,主要在原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民族分离运动急剧兴起,原苏联解体为15个国家,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同时民族分离主义浪潮向世界其他地区蔓延。这次浪潮矛头指向多民族国家的联邦制,主要是一国内部的少数民族脱离原联邦制取得独立。怎样评价这次民族主义浪潮?我认为,它有这几个特点:一是"三个意识"很强,就是民族意识很强,宗教意识很强,分裂和独立意识很强。二是"三个否定"很突出,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社会主义,否定共产党领导。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总结以上三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可以得出以下五点结论:(1)必须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历史不仅已经证明了民族问题关系到王朝的兴衰与强弱,关系到国家的统一与分裂和社会治安;历史也已证明了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前途命运,关系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2)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失败,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只有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3)超越历史阶段,脱离客观实际,人为地扩大或缩小民族问题,采取简单的、激进的、粗暴的方法,或者是"极左"、"极右"的做法,是不可能解决好民族问题的。必须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才能解决好民族问题。(4)多民族国家必须有正确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5)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反对宗教极端主义,反对暴力恐怖主义,反对泛民族主义和大民族主义。

 (三)用全局的战略眼光观察和研究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

 一是要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国情。我们讲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不能离开民族这一重要因素。我国民族的基

本状况,可以用五个字概括:一是多。我国56个民族成分,55个是少数民族。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少数民族人口达1亿多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41%。我国几乎所有的县市,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共同居住。二是长。56个民族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56个民族共同缔造、捍卫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伟大祖国,共同缔造、发展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团结奋斗取得了中国革命、改革、建设的伟大成就,共同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进步。三是大。我国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占我国国土面积的64%。此外,作为民族区域自治的补充形式,全国还建立有1173个民族乡。民族地区地大物博,面积大,潜力大,希望大。四是边。全国2.2万公里陆地边界线中的1.9万公里,135个边境县中的107个,都在民族地区。边境2100多万人口中,近一半是少数民族。有31个民族与国外同一民族跨界而居。五是穷。由于历史的、自然的原因,少数民族在经济社会发展上比较滞后。突出表现为 "三个落后":生产力水平落后,文化发展水平落后,群众生活水平落后。

 二是要把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环境。关键是要研究和处理好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在市场竞争中如何制定新的民族政策。第二,在市场经济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增强各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内倾力。第三,在尊重价值规律和讲求效率的前提下,如何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发展,避免出现两极分化。这既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也是一个深刻的问题。

 三是要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是要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这是各民族共同的愿望、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目标。然而,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目前小康所处的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突出表现在民族地区;正在进行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民族地区。从根本上讲,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不能说全国达到了全面小康,没有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就不能说全国实现了现代化。

二、正确处理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要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把握一个基本理论,也就是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

 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政策进行了四次比较系统的总结。第一次是,江泽民同志在1990年考察新疆时,从5个方面作了总结;第二次是,在1992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从8个方面作了总结;第三次是,2000年中央工作会议从10个方面作了总结;第四次就是2005年5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从12个方面作了总结,这12 条基本理论和政策,涵盖了当代中国民族工作的各个方面,归结起来,集中和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民族和民族问题,以及怎样解决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成为我们党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切实做好民族工作的最新成果。这12条基本理论和政策,是我们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体系的基础和核心,是我们党的民族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凝聚了党的几代领导集体的智慧,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大贡献,也是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贡献。

 在当今世界,我们党在解决民族问题上有"三个最好":民族理论研究得最好,民族政策制定得最好,民族关系处理得最好。"三个最好",关键在理论。苏联、东欧在民族问题上的失败,归根结底在于理论的失败。

 下面,我仅就民族问题的基本特征,即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作些介绍。

(1)民族问题的普遍性。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那种所谓纯粹的单一民族国家已经不复存在。一般来说,有民族存在,就有民族问题存在。民族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际关系等方方面面,广泛地存在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存在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2)民族问题的长期性。主要是指,解决民族问题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任何"左"的、"右"的做法都是错误的。第一,通过强制同化,包括暴力或行政手段,不可能使一个民族消亡,只能使民族问题更尖锐。比如,纳粹德国屠杀了600万犹太人,不但没有使犹太民族灭亡,相反他们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第二,通过人为地搞跨越,企图毕其功于一役,完成民族融合的过程,同样违背了规律,不可能解决好民族问题。比如,原苏联处理民族问题的教训。第三,要让各民族有充分的发展,才能有自觉的融合,有自觉的融合,才有自然的消亡。解决民族问题,最终要靠高度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和谐。(3)民族问题的复杂性。我国民族问题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历史

问题与现实问题交织在一起,政治问题与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国际问题与国内问题交织在一起,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交织在一起,优秀的传统文化与落后的生活方式交织在一起,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交织在一起。(4)民族问题的国际性。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民族问题成为世界上多民族国家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二是,民族问题往往超出一国的范围而对国际关系产生影响。民族问题的国际性不等于民族问题的国际化。民族问题的国际化,是指一国内部的民族问题受到外部势力的干预或参与,成为西方国家实施西化、分化的一种手段。(5)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主权,关系到领土完整,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边疆巩固,关系到经济发展,关系到国内各民族的团结。

 (二)把握一个主题,也就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

 2003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讨论时,第一次提出了"两个共同"的主题。2004年10月,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会上,他再次强调了这一主题。共同团结奋斗,概括来说,就是把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来,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来。共同繁荣发展,概括来说,就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只有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才能具有强大动力;只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才能具有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民族问题的理论和实践上,有三次大的突破。一是彻底否定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指出解决民族问题关键看发展,实现了民族工作的拨乱反正和工作重心的转移。二是深刻揭示民族问题的基本内涵,并把加快发展确立为做好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三是科学把握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鲜明提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

 总之,在新阶段,抓住了"两个共同",就抓住了新形势下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就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开创民族工作的新局面。

 (三)把握一项事业,也就是民族团结进步这项伟大事业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我们强调了几十年,也扎扎实实地搞了几十年。改革开放以来,仅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就开了三次。但是,从来没有阐述过它的内涵。在2005年的中

央民族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第一次作了深刻的阐明,包括三层含义:第一,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系。第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关系。第三,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党的宗旨和使命的关系。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大贡献,也是对我国民族工作实践的重大贡献。

 围绕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加强"四项基本教育",即坚持不懈地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的教育。为此,要结合实际,突出搞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对各级干部进行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切实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不仅要教育群众,更要教育干部;不仅要教育少数民族干部,更要教育汉族干部;不仅要教育一般干部,更要教育领导干部。二是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各族青少年的教育。对小学生,要加强民族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对中学生,要加强民族政策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对大学生,要加强民族理论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三是加强对全社会进行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教育,营造人人关心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四)把握一个核心,也就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了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此,要把握三个方面:

 一是对加快发展的重要性要有新认识。第一,加快发展,是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解决民族地区困难和问题的关键。民族地区存在的所有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发展来解决。第二,加快发展,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加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防、维护祖国统一的必然要求。我们知道,平等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但平等要靠发展来保障,只有发展才能实现各民族真正的平等;民族平等,不仅包括政治、法律上的平等,而且包括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平等;只有实现各民族平等,国家才能长期稳定和发展。只有各民族都实现现代化,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才能达到。归根结底,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是中央的一项基本方针,是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必须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二是对加快发展的政

策措施要有新认识。《决定》不仅是将文件名称落到了加快发展上,而且在整个的30条内容中,加快发展就有12条,占40%。这12条,突出抓住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特殊问题。比如:(1)发展差距不断拉大的问题。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2)特困问题。全国45%贫困县和全国45%贫困人口都在民族地区。(3)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问题。这涉及22个民族,总人口63万多人。(4)加快边境发展问题。其中,包括兴边富民行动等。关注这些问题,也就是重视差距、重视差异、重视特点。实践表明,有差距,就要有政策;有差异,就要有政策;有特点,就要有政策。只有重视差距,重视差异,重视特点,才能增强政策的针对性,才能实现加快发展,协调发展。这12条政策措施,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民族地区一定要把这些优惠的政策用活、用足、用够。

 总之,加快发展,要不断增加"五个投入":一是增加政策投入;二是增加科技投入;三是增加人才投入;四是增加资金投入;五是增加感情投入。特别是,要对少数民族有感情,对民族地区有感情,对民族工作有感情。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心中要装着少数民族,装着民族地区;要想着少数民族,想着民族地区。有感情,才能有行动,才能有作为;动感情,才能动脑筋,才能动真格。从某种程度上讲,感情问题,实际上体现了政治问题。

 (五)把握一项制度,也就是民族区域自治这项基本政治制度

 党的十五大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并列为我国的三项基本政治制度,党的十六大把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一条基本经验。2005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又明确提出: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政治优势不容削弱。而且,国务院还颁布《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这是一部重要的行政法规,共35条,它的颁布对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具有重大意义。
总之,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是权宜之计,而是要长期实行、真正实行。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处理民族问题的成功做法,得到了世界一些国家的赞誉,他们称之为世界处理民族问题的"中国经验"。

 (六)把握一

个关键,也就是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

 2005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把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和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民族工作的四项基本任务之一,摆到了非常突出的位置,并作出了新的部署。

 一是把人才资源开发作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来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中央文件对此作了明确部署:第一,国家制定和实施民族地区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帮助民族地区更多地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第二,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内地省市,每年都要安排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专业人才,到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和国有大型企业进修学习。第三,国家要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鼓励、支持、吸引各级各类人才为民族地区发展作贡献。

 二是把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作为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抓紧抓好。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做好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工作,对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央文件进一步作了具体部署:(1)在培养上:第一,制定并实施少数民族干部培养规划;第二,继续扩大数量;第三,不断提高素质,包括加大培训力度;第四,大力改善结构;第五,重视培养少数民族的中高级领导干部。(2)在选拔上:第一,民族自治地方的领导班子,要按照法律和有关文件的规定选配少数民族干部;第二,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所属工作部门的领导班子,要尽量配备少数民族干部;第三,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省、市、县、乡(镇)的领导班子,应配备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第四,中央和国家机关也要积极选拔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第五,推进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干部与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其他地区干部的交流。(3)在使用上,中央文件提出了一条总要求,即:充分信任,放手使用。

 三是强调加强各族干部之间的团结、信任和合作。长期以来,民族地区的各族干部在比较艰苦的条件下,为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胡锦涛总书记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央文件进一步提出了明确要求。

 总之,结合几十年民族工作的实践来看,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要继承和弘扬党在民族工作上的三大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第一,高度重视。这句话体现的是思想认识问题。

第二,实事求是。这句话体现的是思想路线问题。第三,博大胸怀。这句话体现的是思想境界问题。


相关内容

  • 切实把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 作者:李德洙 中国民族 2002年11期 党的十五大以来的5年,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工作又一重要发展时期.各级民族工作部门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服从和服务于发展大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快了少数民 ...

  • 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点
  • --遵义会议与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对党的前途命运具有决定意义的会议.它的最大功绩在于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为夺取长征胜利和开创中国革命的 ...

  •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 作者:本刊记者 人权 2008年03期 记者:2003年,我们曾就新中国少数民族人权事业的发展情况采访过您,访谈发表后,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反响.转眼4年过去了,请您谈谈近年来中国少数民族人权事业的新发展. 李德洙:很高兴再次接受贵刊的采访.回过头来看,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一部新中国民族工作史,就是 ...

  • 遵义会议的影响与启示
  • 遵义会议及其影响和启示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不但对中国革命的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也给今天的我们很大的启示.本文试就以上两个方面谈谈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它是 ...

  • 当代世界民族问题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
  • 当代世界民族问题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 李德洙 一.如何观察和研究当代世界的民族问题 如何观察和研究当代世界的民族问题,这是个方法论问题.关于什么是民族问题,江总书记在1992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quo ...

  • 黎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以及发展中对黎族文化传承的研究(1)
  • 第28卷 第9期2005年9月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JournalofBeijingSportUniversity Vol.28 No.9 Sept.2005 黎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以及发展中对黎族文化传承的研究 宗雪飞 (中央民族大学体育系,北京 100081)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对黎族传统 ...

  • 当代中国军事思想
  • 一.中国国防和武装力量.(4学时) 同学们通过对国防知识和武装力量体制的了解,从而增强国防观念,激发爱国热情,增加同学们为振兴中华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可能有的同学会说,我是想为国防事业尽一份力,我从小就想当兵,在这,可以指点大家怎样来圆这个梦. 三.中国国家安全环境.(6学时) 通过本章的学 ...

  • 6.长征知识问答
  • 长征知识问答 1.1929年12月邓小平.张云逸等百色起义,了工农红军第七军,邓小平任(A). A.政治委员和前委书记 B.军长 C.总指挥 2.下列哪一项不是遵义会议的内容(C). A.全力纠正了"左"倾错误 B.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主张 C.选择毛泽东为中共主席 3.井冈山革命 ...

  • 学习革命前辈 加快中原崛起
  • 今天,我们满怀崇敬和思念之情在这里举行座谈会,纪念李德生同志诞辰100周年,深切缅怀他为党和人民事业建立的卓越功勋,学习弘扬他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激励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锐意进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更加出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首先,我代表中共河南省委 ...